佛弟子文庫

一信之後,永不再疑

大安法師  2020/04/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信之後,永不再疑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

「一信」,在無量劫的永不休止的輪迴當中,我們從來沒有過這一信,這一信極為難得。我們的內心都是充滿著無明黑暗,充滿著世間的恩恩怨怨、貪瞋癡慢疑,這個一念的信根、信力是出不來的,完全障蔽了。那麼忽然在今生,還真是無量劫稀有難逢之一刻了,忽然讓我聞到了淨土法門,忽然讓我產生了一念信心。

這一念信心,肯定你猛然地聽了之後,不是經過邏輯思維,是你的善根的發露,是你的自性的般若智慧閃了一下。這是你自性清淨的善根和淨土法門超越性的不可思議的法門,一下子契合了一下。就是觸電了,冒出了一線火光了。這時候,產生信心了。這個信心是現量的,這個信心沒有「我考慮一下」的。經過考慮就不行了,懷疑又來了,像潮水一樣過來了。

所以,我們要尊重這難得的稀有的「一信」。

這一念的信心產生之後,更不再疑。為什麼更不再疑?因為我們一信之後,那個難得的特定時空的瞬間碰撞之後,那個時空電過了以後,我們又回到了日常的心理和思維的狀態,再去想這個淨土法門:哎呀,哪有這回事啊?這就有點像王羲之寫《蘭亭序》。

在那個特定的情況下,天朗氣清,流觴(shāng)曲水,各種有緣的人會在一起,在微醉情況下他寫下來的,並且是以草稿的形式寫下來的。寫下之後,一看,還蠻好的。他就覺得:我要寫一個正本的東西。殊不知他寫任何正本,都超越不了那種隨手寫的草稿了。那一瞬間,他在那種特殊的狀態當中寫出來的。那個狀態稍縱即逝,再要寫出那種水平,不可逾越,不可重複。

所以尊重這一信,一念的信心,抓住它,不再懷疑。

不僅自己的懷疑心要起來,別人就更讓你懷疑了:「哎呀,你怎麼能相信這個?這沒有道理。你業障深重,你怎麼能到極樂世界去?那可是實報莊嚴土,那是法身菩薩才能去的地方,你看看你的樣子,你能去得了嗎?」你一想:是啊,這個我是去不了,我業障太重了。

但是,你要相信: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大恩賜,他就要讓我業障深重的人去。我不再疑。

又有人說:「經典當中說我們信願念佛,當下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裡面就有一朵標著我們名字的蓮華,這怎麼可能?」

你想一想:「是不大可能哪!我一念心怎麼能超越到十萬億佛剎之外去?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的名字,賤名還能到極樂世界寫上蓮華上?我自己都信不及,我有那麼高貴嗎?」又開始懷疑了。

再有人說:「你的福德這麼淺,到寺院捐,就捐一百塊錢,你怎麼去得了?一點福德都沒有。」

各種懷疑都有。所以,信心太重要了。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這句話是楊傑居士說的。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學佛法,不僅是研究佛法,真的是身體力行。楊傑,又叫楊無為,又叫楊次公,是宋代一個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官也當得蠻大,他通宗通教。在宗門下,他是可以上《傳燈錄》的,說他是開悟了的一個居士。他曾經參天衣義懷禪師,然後登泰山的時候看到泰山的日出,開悟了。

這位居士很了不起,他的母親去世,在家裡丁母憂三年,閱《大藏經》,對淨土法門產生了信心。產生信心之後,他就常常畫丈六的阿彌陀佛像,以後他隨公務做官,到任何地方都隨身帶著阿彌陀佛像來供養、稱念。

臨命終時,他是感得阿彌陀佛來迎接的。臨終,他說了個偈子,就有著禪和淨的特點。

「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前面四句都帶有禪宗的這種特點,對生死都是勘破它的夢幻泡影,也沒有什麼戀,也沒有什麼捨,在太虛空當中,這些「之乎者也」都是如空中之花。

就宗門下的宗旨來說,建立一個心外的淨土,包括念阿彌陀佛名號,舉心就錯。在宗門下來說,念一個什麼東西,或者心外求一個什麼,都是著相,都是錯。但是楊傑居士他能夠「將錯就錯,西方極樂」,就能念佛感阿彌陀佛來接引。不將錯就錯,就一錯永錯;將錯就錯,就得到大安樂。

所以蓮池大師在《往生集》對他都很讚歎說,我希望天下所有的聰明才士都能像楊傑居士一樣成就「這一錯」也。

他有一個同僚,是他老鄉,叫王仲回。因為楊傑居士相信了淨土法門,他也就隨分隨力地去傳授念佛法門,這個王仲回就是在楊傑的啟發之下開始有信心,開始念佛的。

念了一段時間佛,他就來請教一個問題,問:「念佛如何得不間斷去?」從一般的問話的立場來看,這是在問一種功夫,我功夫上怎麼不間斷?但是楊傑居士並沒有跟他講功夫,就說了這句話:「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產生了這一念信心之後,你不要再去懷疑,就可以。這個王仲回也很有善根,他聽了就很高興,欣然而去。

過了不久,楊傑就做了個夢,夢見王仲回來向他致謝,說:「因蒙你的指示,我得大利益了,今已生淨土矣。」已經往生淨土了。楊傑見到王仲回的兒子,就問他父親去時的光景以及去時的時節。

原來王仲回聽了楊傑的話,他念佛歡歡喜喜,毫無懷疑,所以臨命終時是預知時至的,正念念佛往生的,還遍告了親友他將往生。而往生的時候,正是楊傑居士得夢的那一天。

我們念佛往往是信心之後,還會懷疑,那就麻煩了,念佛的利益很難得到。所以我們常常講,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修一相三昧。這個「一信」就是文殊根本智的一種展現,靈光一現。這一信就有信根,就有信力,要培植這個信根,要壯大這個力量。

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談五念法門,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談第二門——讚歎門,就是口稱名號。

讚歎是什麼意思呢?五念門實際上它也是跟信心直接掛鉤的。觀察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讓你產生信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也是讓你產生信心。有初步信心,你去稱念;通過稱念,加強信心。

這就要了解彌陀名號的功德。

「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那這裡講稱彼如來名,就是阿彌陀如來的名號,他本質上是什麼呢?是光明智慧之相。

名號裡面有光明,光明就是般若智慧的體性,這個光明智慧就是要爍破眾生的無明黑暗的。所以歷代的淨宗祖師都說,如果佛不宣說淨土法門、彌陀名號,萬古如長夜。眾生的無明黑暗就像長夜漫漫,彌陀的名號光明智慧之相才能夠衝破,能滿一切眾生的志願。

念得相應,不僅是滿足你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快速成佛的志願,就是世間的那些福德,那種世間的需求,都能滿足。這是這種彌陀名號的本質的這種功能作用。

但是自古以來,有稱念佛名,也憶念佛德,但是無明還在,有什麼願也滿不了的情況,這裡面,其根本原因就是信心問題。信心出問題就是,不是如實修行了,跟這個名號內具的法印不相應了。

什麼叫不如實修行?

這裡你要有信解,信解什麼?信解阿彌陀如來的名號是實相身,是諸法實相,有求必應的,這樣的實相的功德就在名號裡面。

並且,相信這個名號是「為物身」。「物」就是眾生——是為了拯救眾生,幫助眾生,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這個目的而施設了這個名號。所以他把一切拯救眾生的功德,比如神通、光明、辯才、智慧、善巧,都融聚在了這個名號裡面。你得要信解這個,如果你不信解這個,你信心就會出問題。

那信心出問題,就不能相應,不能如實修行,不能跟這個彌陀名號相應,就有三種不相應。

一種就是信心不淳。雖然有點信心,它不淳淨。有時候感覺到信心很足,阿彌陀佛存在;有時候感覺到信心又很弱,又覺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虛無縹緲,到底有沒有啊?好像不靠譜。不靠譜,還要常常見到人就問:「你信嗎?」如果聽到別人也:「哎呀,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啊?」

他一拍大腿:「就是這樣,我也是這個樣子。」兩個人,就加強他的信心不淳。

由這個信心不淳,就信心不一,不專一,沒有決定信。就好像有時候我們講淨土法門,由於自己信心不專一,沒有底氣,人家問:「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很好很莊嚴,是不是存在?是不是真有?」那他沒有決定信的話,他就會用:「哎呀,這個事情我也搞不大清楚,大概也有吧,也許存在吧。」他會用那些模棱兩可的大概、也許、估計、推測。但最終是不是,我說了不算。無決定信。

然後,就會導致第三個問題——信心不相續。楊傑居士說一信之後,永不更疑。有懷疑,就不相續了,就被懷疑的念頭給間斷了,這一間斷,那什麼事情都出來。

一懷疑:哎呀,阿彌陀佛是不是有,還搞不清楚,我就乾脆還去忙其他的事情吧。我還有哪個公司要辦,還要到全國各地開展事業、網點,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先放一放,因為是不是真的有,我還搞不清楚,我先忙我能夠抓得住的、能夠看得著的利益。他就會這樣。

所以這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續,它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展轉相成。由於信心不淳,所以他就沒有決定信;沒有決定信,念佛就不能相續。或者說由於念佛不相續,所以他的決定信也產生不了;決定信沒有根本的信根,這個信心也不淳。然後別人來說什麼,馬上就動搖。

所以有不少曾經是修念佛法門的人,過了幾年之後都去搞南傳了,或者搞密宗了,或者搞其他東西去了。甚至更為可笑的是,前幾年我在東北,說有個比丘看了一個講座,可能是說行孝多麼多麼重要。他就覺得:哎呀,我孝都沒有行好,他就還俗,去行孝去了。

這肯定是對淨土的信心沒有解決,他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出家,包括我們居士學佛的目的是要解決輪迴問題,解決輪迴問題就是一心靠倒阿彌陀佛的願力問題,跟你行孝做得好不好,沒有直接關聯。當然我們也強調孝道,孝道好,你的往生品位高;孝道不怎麼地,但是你具足信願稱名,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淨土宗祖師都在講決定信相問題。有決定信,它是有相狀的,是有表示的。信根是紮在你的心田裡面,是紮得很深的,跟文殊的般若智慧之水是相接的,所以這個信心就猶若金剛,不被動搖。

那不被動搖之相,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談到,就是初果、二果……四果聖人引很多經典,說罪惡凡夫怎麼能往生呢?沒有這回事。你聽了之後,你絕對不動搖,唯增強決定往生的信心。

進而,像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乃至等覺菩薩過來,廣引很多的經論,說業力凡夫往生極樂世界,是沒有這回事的。你也絕對不受動搖,堅定相信業力凡夫信願念佛,必得往生。乃至於報佛、化佛一一各舒舌相,來說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時方便之談並沒有這回事,你也不受動搖。就諸佛現前,你也不改自己的信心。

那徹悟大師他就有這麼一個表達他的決定信心之相。說自己正在念佛的時候,忽然達摩祖師現前,說:「你把念佛放一放,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傳授給你。」

這時候,他向達摩祖師頂禮,說:「我已經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了,雖然祖師有甚妙之禪,但我不敢改變我原來的信心。」再過一段時間,釋迦牟尼佛親自現前了,說:「我原來說的淨土法門是一時的方便之談,現在我有更殊勝的法門給你傳授,你可以把念佛法門放一放。」

那這個考驗就更大了。這時候怎麼辦?仍然要向釋迦牟尼佛恭敬頂禮,說:「我曾經聽您老人家宣說淨土法門,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矢志不移。雖然您老人家還有更殊勝的法門,但我還是不敢改變我的原來的發願——信願的初衷。」

佛祖現前都不改變自己的淨土的信心,更何況其他的別解別行的這些修行人,還能夠改變我們嗎?這才是有點信根、信力的樣子。

我們從淨土的信心來看,信心的因心當中,契入了或者嵌入了佛的果德之法在裡面,也就是說我們淨土的信心仍然還有著阿彌陀佛的加持在裡面。

所以為什麼我們信心不夠的時候,要多讀誦大乘圓教的經典,打開我們的心量,以佛的知見作為我們的知見;我們懷疑心很重的時候,我們就得多看那些歷代祖師、《淨土聖賢錄》這些往生的公案;我們的福德很薄的時候,就得要修行淨業三福,培植福德,叫培福載道。

尤其要注意——你去念佛。

我們對這個超越性的法門信心不足,是由於我們缺乏智慧。實際上,這個彌陀名號就是無上的般若智慧的結晶,十二光如來的功德都在這個名號當中。那光明是阿彌陀如來的般若智慧之相,如果透過這個名號的持念,接納到阿彌陀佛十二光的般若智慧,斷疑生信的力量就很巨大。

有個居士在觀音殿發了個願:我二十四個小時不出香光講堂。他就最後實現了這個願望,這有佛力加持。如果你靠自己的力量想二十四小時不出來,還是蠻難的。一下覺得口渴了,是不是喝點水好?一下覺得好像要方便一下了……念頭一動,在香光講堂待不下來的,就一定要出來一下才舒服的。眾生的這個念頭、這種慣習,那絕對是佔主導地位的。但是你發的一個大願,有佛菩薩的力量加持,這種慣習就會阻斷。

所以,阿彌陀佛深知我等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種種懷疑,就在我們念佛之後,還有種種懷疑,他一定是在四十八大願裡面,在他的彌陀名號的建立方面,是預備了讓我們斷疑生信的力量在裡面的。所以這就要多多念佛,以彌陀名號的般若智慧光明、真如來熏習我們的無明的暗冥的心。

大家也許是有體會,念佛念得很相應的時候、心比較清淨的時候,那對於極樂世界的相信,就會加很高的分。如果很散亂,忙於世間的事業,一天到晚在世間的人我是非打滾的時候,就越來越疏遠,越來越覺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存在性都要打好幾個問號。

因為只要我們的業力、我們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佔上風的時候,那一定是懷疑的。所以超越這種懷疑,就是要回歸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立場,去接受不可思議的熏習。因為能念的心、所念的名號、這個法門的施設、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念佛的功德力,它這些都不是世間法的範圍,它完全都是不可思議的範圍。

在這個世間,絕大多數人都懷疑,都不信,念佛人無論在家庭、在單位、在社會上,一定是很少數的。在東林寺,你看看,幾百人、幾千人都在念阿彌陀佛,好像不得了的興旺發達,但是中國有十多億人口,把你們都灑到茫茫人海當中去,能佔多少比例?佔的比例低,自己是少數派,那又有問題了。

人家都不相信,偏你相信?人家手上拿著手機,你就拿著念珠?人家都在算今天的股市多少,你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相差得太遠了,人家就會嘲笑你,就會打擊你。

那人家一嘲笑,一打擊:「哎呀,是不是我出問題了?人家都不念,為什麼我偏要念?念念股票也挺好,今天是牛市還是熊市?隨眾,又能賺到錢。」這太不容易了。

所以,你為什麼要選擇同參道友?大家都能夠相信,相互增上。

比如百萬佛號的閉關念佛,我們關房很緊張,很多居士非得過來,有時候我們勸他:「你就在家裡念,或者在其他的寺院念,都一樣。」他馬上說:「不一樣,我覺得這邊關房就是不一樣。」

這樣想想,這個地方,它是一千六百年的古道場,尤其來的人都相信(古道場的加持力),相信,它就有加持力,相互熏習。如果你在家裡念,家裡所在的小區是很濃厚的生活氛圍。你的「阿彌陀佛」的氣場跟它的氣場,是不相融的,不僅得不到加持力,可能它還在抵消你這種能量。

如果再來一個電話跟你東家長西家短,你念佛的心境就完全沒有了,哎呀,東家長西家短,跟他去了。當然最好是不要電話,不接手機,但即便如此,氛圍還是不一樣。那你在其他寺院,如果是淨土的道場就好一點,如果修其他法門的,它的氛圍又不一樣。

所以我們對淨土的信心確立,而且這一批人都是對淨土的信心確立,它才有很好的加持力,光光互攝。否則,信心不一樣,它會抵消,而且還會斗諍堅固。

原來我在一個道場,有幾個是學法相唯識的,他就天天要往生兜率內院。要往生兜率內院,相互尊重也可以了,開始辯論了:兜率內院好,兜率內院離我們很近,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太遠了。於是他辯論這個東西了,反而生煩惱,而且相互可能都在有意無意地謗法。

所以選擇一個相應的道場,選擇一些相應的同參善知識,在解決我們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續方面也是有增上緣的作用。因為靠自己,想建立這種淳淨的信心,還是很難的。

為什麼極樂世界會有一個邊地疑城呢?不是特意施設的,而是他那種夾雜著懷疑的念佛心,自然顯現的方圓兩千里的一個城,出不去。但這個城裡也有八功德水,也有七寶池,衣食自然,也有宮殿,但是不能見佛,不能聞法,不能見菩薩、聲聞僧。這就是懷疑的問題,不能化生,而是生在疑城——胎生。在這種情況下,阿彌陀佛仍然放光加持,讓他深知為什麼出不去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懷疑。把懷疑一懺除,就出來了,因為這是心裡變現出來的,也是沒有真實性的。

對淨土法門來說,懷疑是眾罪之本,信心是眾善之元。

淨土法門,左說右說,橫說豎說,這個信心永遠是繞不開的,是有決定意義的——他力的信心。所以這個信心當中,一定是貫穿著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在裡面的。阿彌陀佛的法身進入到我們每個眾生的內心、念頭裡面,所以我們舉心動念都有著阿彌陀佛的加持。

當我們看到世間的種種不如意的時候,佛會加持我們,深知這個世間不可留戀,要趕緊出離;當我們生病生得叫爹叫娘的時候,我們要深知這個業報身的苦惱、痛苦、不可靠,要換一個如來身——金剛那羅延的身體;我們念佛念得很疲倦、很乏味的時候,阿彌陀佛不斷光的加持,對治我們懈怠、放逸、退轉的心,讓我們堅持下去。冥冥當中佛號光明的力量都在加持我們。

所以阿彌陀佛離我們很近,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念頭當中,阿彌陀佛如母憶子地在關照著我們。唯有阿彌陀佛的全程的這種加持,才能使我們的信心逐步地由淺到深,由無到有,由不完備到圓滿。

這個信力圓滿的當下,全體的就是佛力,也是我等眾生自性之力。這時候才能深知淨土法門全在了他即自,全體的他力就是自性之力。自性之力和阿彌陀佛的他力並沒有一個界限,融為一體,光光互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行人如何分辨雜修夾雜

大凡修淨土法門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我們在《無量壽...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這個淨土法門: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這一點一定...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就是老實念佛人。 老實念佛不容易啊...

大安法師:現代人如何做到老實念佛

問: 淨土宗祖師讓我們老實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較淳樸...

何得怕魔現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

念佛鬼敬

【原文】 海昌村民某,有老媼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

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福德

什麼樣的人才能往生呢?在淨土法門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

不肯坐下的彌陀慈父

我們看阿彌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著的,為什麼他不坐?眾...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處處謙卑,駕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謙卦裡的一句話,印祖也常常引...

業障深重怎麼辦

問: 我是初學者,業障深重,是不是應該念地藏王菩薩名...

大安法師:二力與他力法門是否一體的兩面

問: 請問師父,二力法門與他力法門雖說法不同,但是...

四十八大願——(第28願)菩薩道樹普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

撇不乾淨,臨命終時就是障礙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還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就能夠在意...

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護法

三洲感應難思 汝有真修我護法 一杵威神可畏 人無邪念自...

聖嚴法師《什麼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菩薩因何名觀世音 阿縛盧枳多濕伐羅。漢譯觀自在,指菩...

千僧齋時發生的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印光大師在作《淨土決疑論》時,引用了永明延壽大師所...

感激月亮,否定太陽

有一則猶太故事說,有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

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問: 弟子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感應道交到底是一個什麼樣...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為人十分厚道...

禪宗的無味之味

參禪這個修行方法我個人認為是佛教諸多法門中最奇特的...

請您做胎兒的觀音菩薩

請原諒我的冒昧,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是當我知道在您...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在樹下靜坐片...

下品中生是什麼樣的情況

下品中生是什麼情況,這是指破戒的眾生。這個人先求受...

【佛教詞典】造論當先歸敬二師

【造論當先歸敬二師】 p1015 瑜伽六十四卷十八頁云:復...

【佛教詞典】主命鬼

(異類)主人壽命之鬼神也。地藏本願經曰:主命鬼遊行...

【視頻】《佛經故事》評書 MP3

《佛經故事》評書 MP3

【視頻】天因法師《在家菩薩戒本》

天因法師《在家菩薩戒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