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實宗

界詮法師  2021/05/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實宗

俱舍宗

自佛滅後百年餘,佛教產生異議而逐漸分裂,義學紛紜。直至佛滅後九百年初,世親造《俱舍論》,又九百年中,訶梨跋摩造《成實論》。因這二部論典的傳播,而形成俱舍成實二宗。

俱舍宗是依《俱舍論》而立宗的。《俱舍論》是《阿毗達磨俱舍論》之略,譯雲對向法論。對為對向涅槃,對觀四諦法,勝義法為涅槃,法相法為四諦。即以無漏智,觀四諦法而證涅槃。有兩譯,陳真諦譯此論,即開俱舍宗。唐玄奘重譯。此論共三十卷,九品,初解萬有,次論迷之因果,後明悟之因果,末述無我之理。

在教義上立七十五法,修四諦及十二因緣。所證果位同第二章聲聞行果之漸次。

七十五法:

(一)色法有十一:五根、五塵、無表色;

(二)心法有一:心王;

(三)心所法有四十六。

(1)大地法有十:觸、作意、受、想、思、欲、勝解、念、三摩地、慧;

(2)大善地法有十:信、慚、愧、無貪、無瞋、勤、不放逸、輕安、捨、不害;

(3)大煩惱地法有六:癡、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舉;

(4)大不善地法:有無慚、無愧等兩種。

(5)小煩惱地法有十: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

(6)不定地法有八:尋、伺、睡眠、惡作、貪、瞋、慢、疑;

(四)不相應行法有十四:得、非得、同分、無想果、無想定、滅盡定、命根、生、住、異、滅、文身、名身、句身;

(五)無為法有三:擇滅、非擇滅、虛空。

成實宗

成實宗依《成實論》而立宗。此論發揮二空之理,恰與俱舍論相反。本論觀察宇宙萬有,分為世界門和第一義門。世界門,立一切法為有,人我非無,然諸法皆因緣而生,離因緣則滅。雖有亦假,似有實無,進而入第一義門,則說人空法空。人空者,喻如瓶中無水,五蘊假和合中毫無實常之人我,為人空觀。

法空者,如瓶無實,五蘊諸法但有假名,並無實體,為法空觀。二空深理,為小乘空部最後之發展。姚秦鳩摩羅什譯此論,遂傳中國,南北朝亦有弘傳此論者,稱成實宗。唐吉藏判為小乘,其思想近大乘三論宗。 (此論共二十卷,明五聚之義。即發聚及苦集滅道)

如上所述的各宗教法,便是吾人趣向佛道的種種途徑。無論顯密大小及宗教,都不出一實相印或三法印的法教。只是依據不同,在解說上而各異。但無非是在斷煩惱證涅槃,轉凡成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界詮法師文章列表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規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講一個題目,就是出家人與在家人的關係...

王博謙居士《學佛淺說》

人何以要學佛 列位要知道人們,何以要學佛的理由,須先...

學佛應有的態度與認識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師:欲得佛法真實利益,...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義

寺廟不是用誠心換利益的市場,而是用誠心求真知的學校...

星雲法師《佛教的真理是什麼?》一、空

第一篇 空 壹前言 自古以來,佛門就有空門之稱,因為...

信佛與學佛的差別

信佛是學佛的開始,學佛是信佛的實踐階段,更進一步而...

有時候求佛菩薩為什麼不靈

我們有時候向佛菩薩祈禱,有時候靈驗有時候不靈驗,菩...

吃寺院的飯會欠十方債嗎

問: 有師兄說不能吃東林寺的飯,吃了欠十方的債,這個...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出家為什麼要剃髮

剃髮:又作祝發、薙發、削髮、落剃、落飾、落髮、淨髮...

朝山的六種意義

修行之法門頗多,朝山也是學佛修行法門之一,其朝山真...

皈依後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嗎

海青,《佛光大辭典》解釋得非常全面,對於我們增廣見...

略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

消災免難應當吃素戒殺

我們還是都講吃素好、戒殺放生好。祖師說:「千百年來...

世間有三法甚可愛敬,為世間人所貪慕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一天,對...

歷境驗心,二六時中都要檢驗

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

選擇不同,命運就跟著不同

眼見逃荒的人越來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財產一袋...

做義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義工,是一種慈悲與利行的奉獻,是一種愛心和時間的布...

印光大師:念佛人十大礙行

妙葉禪師《寶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詳夫一心平等,體性...

觀音菩薩的形像

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 觀音,原譯觀世音,梵文...

【推薦】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

【推薦】《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

臨終接引願對我們非常重要

勤修我皆接引願,亦稱臨終接引願。這一願表達的是:十...

若疾病纏綿者,當力修淨業誓求往生

相晤已來,忽滿六年。不但星霜屢更,即國曆已非其舊。...

佛像常見的七種手印

佛像的各種手勢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

【佛教詞典】近正法

【近正法】 p0819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頁云:由修慧故...

【佛教詞典】願

(術語)梵曰尼底Pranidhana,譯曰願。志求滿足也。法...

【視頻】妙境法師《念言語漢》

妙境法師《念言語漢》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