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大安法師  2018/03/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但是中國淨土宗祖師,在這樣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門教下融合的一點,還是在戒律方面。

宗門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特點都是注重戒律。淨土宗祖師們也一樣,不會由於仰靠他力,自力的修行就不管了,就放任了,恰好相反,他們更自重、自尊,嚴守戒律。

慧遠大師的修行背景是般若法門,般若法門的行人一般比較灑脫一點,不一定注意到行為的威儀、細節,但慧遠大師不一樣,他一方面有般若的灑脫,另一方面他在比丘法的戒律行持上真的是非常嚴謹。

《十誦律》是在慧遠大師的敦促請求下翻譯完成的,是慧遠大師的因緣,咱們東土有了第一部比丘的律。

《十誦律》出來後,慧遠大師是真修實幹,比如說過午不食戒他持的是非常嚴格的。到臨終的時候,他示現生病,有人請他喝點米湯,他不答應,因為過了中午了,旁邊的人就說調一點蜂蜜水給他吃,但非時漿是不是可以進食,慧遠大師也拿不準,就請律師去翻找律部,看是不是允許。因為律藏卷很多啊,還沒有找出來,慧遠大師就往生了。說明慧遠大師對持戒的細節是非常注重的。

我們再來看善導大師的持戒,有幾個細節:他的眼睛從來不看女人,走路是單獨走的,不跟人在一起共走,與人一起共走就會說閑話啊,所以善導大師單獨走,還可以自己念佛。

看到祖師們的行為,我們自己都會慚愧得無地自容啊。我們走路可能還恰好相反,要幾個伴啊,要不很寂寞啊。

念念都在道上的人,他有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風範,這樣才能夠成就一代祖師的德業。

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他很注重梵網經菩薩戒,他有一個基本觀點,你要求上輩往生,一定要受菩薩戒。

八祖蓮池大師,九祖蕅益大師都是生活在明末清初,中國的戒律很鬆弛的時候,甚至戒壇都廢棄了很長時間。

蓮池大師重新恢複比丘戒法的授受,三衣一缽啊。並且對比丘戒、對菩薩戒、對沙彌戒都有整理,留下了相關的著述。

蕅益大師對戒律是一往情深,他早年在24歲的時候主要是修行禪法,逕山坐禪、開悟。開悟之後,他就開始深入律藏,三次閱律藏。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著述了一本《重治毗尼事義集要》。

他看到當時禪宗的弊端,太過於灑脫,不在於所謂的著相,而是根本沒有戒律之相;不在於教法很多,而是根本就沒有教法。所以他要用戒律、用天台教來匡正那個時候空腹高心的狂禪。

蕅益大師就自己一邊學戒律,一邊帶一批人學。但是我們能從蕅益大師的著述中看到,那個時候跟隨大師一起學戒律的人很少,一般常隨眾十來個人,有時候六、七個人,最後只剩了二、三個人。

蕅益大師後來就說「庶幾二三子,慰我平生思」。跟他學戒律的就是二、三個人,甚至其中還有人還不幸短命死矣。所以他覺得戒律太難弘揚了。

在五十歲那一年,蕅益大師有一次跟他的弟子成時說,我早年有一個大的志向,就想恢復佛世的芳規,聚合五比丘如法共住。因為戒律講,無論在像法、末法,只要有五比丘如法共住,就表明佛法的正法還在這個世間。於是就一直想找五比丘如法共住,最後努力了二十多年,想求五比丘持戒共住而不可得呀。

蕅益大師說現在我不再是那個志向了,我現在是念念求生淨土。現在講點法無非給眾生種一點圓頓的種子而已,不再像年輕的時候,可能志向很大,要把眾生一網度盡,現在這個願望沒有了,做不到啊!要等自己從西方極樂世界回來以後再來說了。可見戒律很難弘揚,但是蕅益大師盡了他最大的努力去弘揚。

對持戒和念佛的關係,蕅益大師是非常明確地表明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念佛人一定要持戒,一個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省庵大師說自己是行在梵網,志在西方。印光大師對五戒十善也非常地重視,常在與信眾的書信往來中,勸人持戒念佛。

由此,我們看到中國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目前有些不正確的說法,說末法時期的眾生是不能持戒的,是持不了戒的,是不能靠持戒往生的,於是就可以不持戒。

有些不明白的人就接受了這些觀點,本來還吃素,一聽這種說法他素也不吃了,以為吃肉也沒有關係,也能照樣往生呢。

這些說法都是很偏頗的,戒律是佛教的幢相、是佛教的壽命、是佛教的生命。我們作為佛弟子怎麼能不去持戒呢?我們的態度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戒,萬一持不到,要生慚愧心、懺悔心,應該是這樣的態度。

戒律再不好持,五戒在行為上總能做得到吧?先不談念頭上的清淨嘛,這個可 以以後再說,首先我們行為上要先做到!

必須要有這種態度,我們才能夠把中國淨土宗祖師對戒律重視的這個家風傳承下來。釋迦牟尼佛在淨業三福裡面,第二福就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佛也要我們持戒。

現在為什麼我們在進行晝夜念佛、十天百萬佛號等精進剋期取證的念佛實修活動時要受八關齋戒?這都不是我們自己立章程,都是按照經典來說的。在《佛說無量壽經》中佛特別提出一個前提,要齋戒清淨!齋戒清淨,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所以不是說有了阿彌陀佛的他力,戒律就可以放任了。這一放任呢,我們種種的煩惱都現前,就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信願,甚至影響到我們整個佛教的形象。

之前有信眾問,有些人喜歡去預測一些不相干的、災難性的東西,這樣對嗎?實際上佛制的戒律中是不許可的。如果真正持戒,就不會做這個事情。但有人不持戒,這樣顯異惑眾,就破壞了佛教形象。讓大家怎麼看佛教?你們佛教把人搞得人心惶惶,不好啊。這跟戒律是有關係的。這是持戒問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

【推薦】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

聖安法師口述: 跟隨虛雲老和尚的日子

我俗名李榮,法號聖安,屬牛。十五歲時跟隨虛雲和尚,...

【推薦】受戒時應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我們在受戒過程中,應該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菩薩...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

念佛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我們以下...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

欲生淨土不得怕死

千萬不可怕死,怕死則仍不能不死,反致了無生西之分矣...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罹難陀,聰慧多智,...

業障很重,但不妨礙往生

比如你的命運要生絕症,生命要終結,那你忽然在這個時...

五逆十惡也能感應道交

為什麼這些五逆十惡的人,十聲乃至一聲佛號就能往生?...

如何迴向給被墮胎的胎兒

問: 如果由於醫院檢查出了胎兒有畸形,因而犯了墮胎...

如何對治淨業修習中的進進退退

問: 淨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何因緣因果,如...

【推薦】追求神通的種種弊端

出家人專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

你找到適合改過行善的方法沒

趙閱道居士 趙閱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

月光兒生天的因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羅...

生活不會永遠虧待好人

人們在面對壞人得勢卻一直得不到懲罰的時候,會無可奈...

從極樂歸來的菩薩是非同小可的

極樂世界的解脫功德,我們簡單提出三點: 第一、隨願聞...

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們和我談起佛教問題時,多數認為這...

非時行淫的危害

為什麼把在家人非時行淫說為邪淫呢?因為在經期、懷孕...

四千億財產

佛陀發現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又把這分清淨光明的智慧傳...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

母雞的愛心與智慧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

賣酒肉的人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書,叫《念佛法要》,近現代的居士編的,他...

【佛教詞典】妙法宮

(術語)如來以妙法為宮殿,常住於此。心地觀經一曰:...

【佛教詞典】說戒鳴鐘集僧

亦名:誦戒鳴鐘集僧、鳴鐘集僧 子題:聞鐘偈 行事鈔·...

【視頻】虛雲老和尚神遊兜率內院見彌勒菩薩

虛雲老和尚神遊兜率內院見彌勒菩薩

【視頻】大安法師《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

大安法師《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