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2015/08/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2講

諸位大德比丘、居士同修:請掀開文本,請看《語錄》:【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餘處也。】

好,請看這一段。這一段是為了堅固我們的願力,認知在臨命終時,願力牽引令我們往生的重要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必然面臨著死亡問題。世間上各種福報有種種差異,唯死亡一事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能逃脫這一關。我們不了解佛教,不了解生命的真相,常常是醉生夢死,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現在我們得到難得之人身,聞到難聞難信之佛法,就得要對生從何來死向何去要有一個認知和一個把握。平時奉行斷滅見的人,他到臨命終時,那種恐懼,那種掙扎,他在潛意識裡面還是相信有一個去處的。只是他平時對死亡沒有做準備,此時手忙腳亂,他就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去什麼地方,他有恐懼感。而人在生死關頭,起作用的有兩種力量:一種是當我們四大即將分離的時候,神識很貪生怕死,不想離開這個世間,但是又必須要走。他那種死亡的感覺,那種無奈是非常痛苦的,不想走又必須要走。這就像生龜脫殼,那個龜,活生生地把它的殼扒下來、剝下來那樣的感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念頭非常多,阿賴耶識多生多劫的種子都蹦出來了。那麼這裡面就好像各種力量在那兒競爭、競爭,誰的力量最大,它忽然就蹦出來最大的、最重的一種力量,神識就跟著這個最重的力量而走。這是他的心力、念頭,心就是念,念頭的力量哪個最大。

還有一種是業力,我們在這個世間,各種行為造作都會留下一種力量、一種信息。這信息會在阿賴耶識裡播下種子,它有一種不會消失的能量,就是卡瑪(業)的力量。那麼在這些業力當中,有善的業力、惡的業力、不善不惡的業力,這些在臨命終時也蹦出來了。這時候,就像人欠債,很多人都來討債。但你欠最重的那個債,它的力量最強,你就被這個欠債最多最重的力量牽著走去投生。所以我們認知這兩種力量的時候,業力永不消失,它遲早是要會面,是要報的,業力最大。這時候要知道心力更大,心的力量,就是臨命終時最後一念的力量更大。當生命即將離開肉體的時候,那最後一念叫大心啊!你一念是善的力量,哪怕你一輩子造了很多惡,這時候都能夠比你一輩子造的惡還要猛利。反之,你一輩子都行善,但你這最後一念非常惡,那這一念的惡都會抵消你一輩子的善。所以臨命終時,亡者最後的念頭一定要護念好,不能讓他生瞋恨心。有一個國王叫阿耆達國王,他是個佛教徒,一輩子修五戒的優婆塞。

臨命終時,他的佣人幫他趕臉上的蒼蠅,用扇子扇的時候,不小心,可能太疲勞了,扇子掉在這個國王的臉上,這國王馬上生起一念瞋恨之心。一念瞋恨之心,正好就臨命終了,帶著這一念瞋恨之心,變成了一條大蟒蛇了,毒性啊!那麼為什麼最後的心力、念頭會超過他的業力呢?因為我們的業性,善惡業它本無自性,它是完全靠我們的念頭,心去造作的。我們的行為動機,動機就是我們的念頭。那麼這個念頭、心能夠造作種種業,當然也能夠轉種種業,這就是佛教常講的「心能造業,心能轉業」 。所以臨命終時,在這個生死關頭,哪個念頭的力量最重,那個業力就最強,它就能牽引我們投生到什麼地方去。

既然我們知道了心力和業力的關係:心能造業,心能轉業,那麼如果我們用殷重的心來修念佛往生淨土的淨業呢?那麼這樣的發心,上午講,為什麼要發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重心,非常深邃、廣闊的心。以這個心,念這句萬德洪名,這樣的淨業,就是心重業強。能念的心重,所念的佛號所導致的淨業的力量也最強,那麼所要發願、所指向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惟此唯大的目標,唯一的一個目標.不求人天福報,不求二乘果位。為什麼我們要常常講這些?實際上都是讓我們的心重業強不斷地強化。那麼平時就這樣做,到臨命終時,他一定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不會生到其他的三界六道,甚至他方淨土去的。十方世界不僅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淨土,也有著無量無邊微塵數的淨土。但我們指向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由於它跟我們最有緣分,在這個華藏世界海里面,在十三層世界裡面,它也跟我們離得最近,隔壁鄰居。所以從淨土來看,這樣的一個情況,就像一顆大樹,它平常就向西面歪、歪、歪,它歪得就有種勢,勢已經產生了。

所以這棵樹,到時候你要鋸它的時候,讓它倒,它一定會向西邊倒,不會向其他的方向倒。一堵牆也是這樣的,你砌這堵牆,向西傾斜、傾斜、傾斜,這個牆要倒也一定向西邊倒,不會倒向其他地方去。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念佛,每天迴向、迴向、迴向,都是迴向西方極樂世界,迴向西方極樂世界。目標一定要專一,不能今天迴向這個,明天迴向那個,這就是成就我們的心重業強。那麼到臨命終時,我們平時的願心就導引我們的神識往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樁事情要平時就去做,平時就做,形成一種向西的心理定勢,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在臨命終時由於心力最強,所以臨終助念就顯得非常重要。臨終助念就是成就病人、亡者的心念安住在佛號當中,不讓他的心念被其它的妄想雜念所轉移。那以這樣的正念、佛號,又加上助念人在那兒懇請感通彌陀願力的加持,那就決定可以往生。

好。這裡還有一個問題要討論:在重心和重業的情況下,我們從《觀經》裡面看到: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它造的是什麼業呢?五逆十惡的重業。如果用一般的原理來較量,業力最重就被最先牽引,「如人負債,強者先牽」 。從這個原理來看,他造的五逆十惡就會牽引他到地獄裡去。他也真的就感得地獄的境界現前,地獄猛火現前了。在這個時候,這個惡人看到地獄的境界現前,他害怕了。由於懼怕地獄劇苦,使他多生多劫的淨業種子成熟,蹦出來。蹦出來就顯現出來的是有一個修念佛法門的善知識來安慰他,「不要恐懼,這個時候什麼都救不了你,唯有阿彌陀佛能救你。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你只要至心念佛,就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跟他開導淨土法門以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所以這個罪人此時以大慚愧心、大恐怖心來念佛,哪怕十聲乃至一聲就轉變了地獄的境界,成為淨土的境界。

地獄火化成清涼風,吹來朵朵蓮花,花上有化佛菩薩接引這個罪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那麼有人看到這段經文,就提出一個問題:臨終念佛十聲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生都在造五逆十惡,造作那麼多的惡業,業重的就該牽引他去受報,怎麼還能往生西方?這不是自相矛盾?意思是說,「你十聲念佛的力量弱,你一生造作罪業的力量大,應該造作罪業應該是先要到地獄裡面去報到,去受苦啊。」這裡就有一個較量,一般認為:十聲念佛為輕,一輩子五逆十惡力量為重。這個輕重較量的意思還不是我們一般人這樣理解的。

曇鸞大師就這個問題曾經有個判言,較量這種力量的輕重,有三個方面:第一在心,第二在緣,第三在決定。不在他造惡業的時節有多久近,他的業力有多重多輕。比如在心,你是以什麼樣的心念去造?這個心,我們開始討論過,有虛妄的心,有實相的心。那麼五逆十惡的罪人所一直造惡業的心,是依他虛妄顛倒的見解去生起來的。因為愚癡,受貪瞋煩惱的驅使,他才會去造殺盜淫妄的罪業,所以愚癡的心是虛妄顛倒的見解所生起來的,是這樣的心。那麼這十聲念佛呢?他是依照往生善知識在他臨命終時,善巧方便安慰他的心,使他聞到淨土實相法生起來的。

那麼在這個較量中,你造罪的心是虛妄的,你聞淨土實相法生起的心是實的,一實一虛,這就不是同一層面的比較了。就好像這間屋子裡面長久以來都是黑暗的,一千年都黑暗,時間很長久。但是你拿一盞燈進來,就破除了黑暗,有燈光就不會有黑暗。這時候你不能說,「哎呀,我這黑暗已經一千年了,你怎麼一下子就把我照亮了呢?」他就能照亮啊!這個燈的光明的特點,法爾自然地把你千年萬年的暗室全都照亮。所以這個聞實相法生起十聲念佛它的力量為重,而那個依虛妄顛倒見解的業力為輕,這是第一。

第二呢?是在緣,你是什麼緣。那麼造罪的人依止的是妄想心,是依止煩惱虛妄的身心果報來造的。十聲念佛是依止無上信心,無上信心、清淨信心就是實相啊。《金剛經》講,清淨信心,則生實相。無上信心,而且是依止阿彌陀佛的名號生起來的。這個名號具足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無盡的莊嚴、無量的神通、智慧,叫做萬德洪名。這個萬德洪名所生起的力量,比你依止妄想心所生起的那種造惡業的力量要強大很多,哪怕十聲乃至一聲。

《楞嚴經》有一個比喻:得首楞嚴三昧的菩薩,他入到這個三昧,如果眾生聞到這位菩薩的名字都能消除貪、瞋、癡三毒的煩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德能呢?它有個比喻:就好像有種藥叫滅除,把它塗在一面鼓上,在打仗的時候,兩軍打仗,當士兵被毒箭射中了,箭入毒也進去的時候,就敲那個鼓,經那個滅除塗毒鼓一擊,這些受傷的士兵一聽到鼓聲,馬上毒箭就會跳出來,就會拔出來,這個毒也消除了。這些都不是凡夫知見所能揣摩出來的,它不可思議,就不可思議在這個地方。

第三是在決定,造罪人依止的是有後心、有間心去造罪的。那麼念佛往生,特別是臨命終時,那種地獄境界現前,他念佛求往生的心,就像一個人突圍,在被層層包圍的情況下,不突圍就死路一條。這時候他突圍的心是非常勇猛的,無後心、無間心,以一當百、當百千萬億。有時候會用兵的大將軍,比如像韓信,他以幾千兵力把十萬大軍打敗。他憑什麼?破釜沉舟,就在江邊,他把船都擊沉了,告訴士兵,「你不把對方打敗,自己就全軍覆沒。」

所以這時候,這些士兵猛撲過去,以一當十、當百、當千、當萬,所以幾千兵力把十萬大軍打敗。這種突圍的心,這個五逆十惡的罪人地獄相現前,這時候他要突圍,是什麼心?這時候他念佛是怎麼樣的懇切?這時候他什麼念頭都沒有,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所以他的力量特別大,就把他一生,乃至多生多劫五逆十惡的業力全都給消除了。這就是至心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對以重心而修淨業,心重業強這一點要平時認知清楚,使我們這個神識裡面的這種力量,向西方趨向的力量佔主導地位。所以臨命終時就像大樹、大牆已經向西傾倒,它必然就向西傾倒,不會去往其他地方。

好,請看下面:【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捨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曰,我先稟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好,請看這一段。那麼剛才講生死關頭,這種重心和重業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平時我們就得訓練有素,訓練這個重心。那麼這個深重的心是什麼呢?就是深信切願。深信切願,我們常常會聽到看到,那什麼叫深信之相?什麼叫切願之相?可能我們不一定很清楚。下面呢,就是談深信之相和切願之相。重心就是我們這些淨業行人,修行念佛往生的法門,這個信一定不是淺信,不是浮泛之信,不是暫信暫不信,若存若亡,這些都是忌諱的。它所可貴的是深信,深心裡面產生的信心。願,不是今天願這個,明天願那個,一定要懇切,一定要專一。如果信深願切了,那麼其他的法師、善知識乃至外道的邪說,來想動搖我們,我們就不會受他動搖,也不會被他迷惑,這是非常重要的。教內有種種法門,也不是說其他法門不好。

但是我們已經接觸了念佛法門的時候,你再聽到說這個法門很殊勝,那個法門更好,馬上心就動搖了,「哎呀,它那麼殊勝,好像自己的不如它,我是不是放下念佛去修那個」 。甚至還被那些外道邪說所動搖,碰到基督徒跟你講上天堂如何如何好,也覺得「哎呀,那是啊!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天堂還有女人,可能更好一點」 。受他動搖了。如果你深信切願,就不會受他動搖。深信切願是般若智慧之相,就不會被世間的五欲六塵把心引導過去,轉到那兒去:我人生的目標就是得到五欲六塵,得到功名利祿,賺多少錢,當多大官,被那個吸引過去。深信切願都能把那些阻斷。

好。那麼信心之相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在修行念佛法門的時候,倘若達摩大師,達摩大師是西天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來到中國,拿著衣缽來中國找傳人,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傳給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以後是一花開五葉,在禪宗,在中國,非常興盛,達摩大師對我們中國佛教界的恩德甚深甚大。那麼達摩大師忽然現在我們念佛人面前,對念佛人說,「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之禪,你只要把念佛法門放下,我就把這個見性成佛的禪傳授給你。」這個很有點誘惑力,很有點挑戰性啊!這時候怎麼辦呢?如果平時你深信切願沒有解決,這時候趕緊磕頭如搗蔥,「好好好,我趕快放下,你趕快傳給我見性成佛的禪吧!」如果是這樣,你就是決定信心之相不具備。那麼要怎樣呢?你這時候要向祖師表示恭敬,你可以向祖師頂禮。但是,你要怎樣說呢?說「我已經首先接受了釋迦如來傳授的念佛法門,曾經發願盡形壽受持不改變。你老人家雖然有甚深微妙的禪道,但是我不敢違背自己原來的誓願。」不放下自己的念佛法門,不受動搖,這是達摩祖師。

那麼縱然或者是釋迦牟尼佛,忽然現身在我們的面前,因為這個念佛法門、往生法門也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對釋迦牟尼本師,是崇拜得五體投地的。哎,本師現前,他說:「我原先所說的念佛法門,只是當時的一個方便之說,現在我有更殊勝的法門,超過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你現在暫且把這個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放下,我跟你說更殊勝的法門。」這時候怎麼辦呢?這都是考驗哦!這時候對一個深信切願的念佛人來說,也只是向釋迦如來頂禮,向他老人家恭敬陳白,說:我已經稟受了您老人家教給我的淨土法門,也發願,曾經發願,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存在這個世間上,我就不會改變往生淨土的信仰。您釋迦如來雖然有更殊勝的法門,但我卻不敢違背我原來的誓願。這時候你能夠這樣陳白,你有深信切願之相。所以雖然是佛陀,是祖師,現在面前,讓我們捨棄念佛一法,也都不改變自己原先的信仰。連佛祖現前都不改變,那些其他的善知識,甚至其他外道魔王,虛妄的邪說,就更不可能動搖我們,迷惑我們,讓我們放棄念佛一法了。能如是這樣的信,你可以說信心是深的,具有堅固信心之相,堅固如金剛,這樣就是重信。

那麼我想對任何一個念佛人來說,在他修淨土法門的過程當中,都會碰到這樣那樣被人牽引動搖的種種考驗。我就碰到過一次,我還在東林寺,在我這個崗位上,專門念佛的,都有人到這裡來說,「密宗多麼殊勝啊,有個上師是什麼什麼來的啊,我是看到你善根深厚,才悄悄跟你說,都有材料的,希望你來修密宗啊!」哎!我說:「我這兒都念佛呢,我在這裡怎麼修密宗?」他說:「沒有關係啊,你就悄悄地修密宗,你表面上還念佛嘛。」 他還來跟我講這個。我說:「好了,好了」。

由於我本人原來對《徹悟禪師語錄》都讀過,忽然就想到這段話。你看看,佛祖現前我們都不改變自己所信,更何況你講一點其他的,說他那個上師又是什麼,又變了,又是什麼轉生,什麼轉生,都是很有迷惑性的。但你不要受他動搖,不要受他動搖。我想現在有些念佛人,之所以被動搖,就是因為信心沒有堅固。你看前兩年有個小冊子,我也看了一下,說有個咒如何、如何的殊勝,勸導很多很多念佛人說,「你們念佛不能得力就是業障太重,業障太重怎麼辦?先給你持一個咒,通過持咒你消掉業障再來念佛,才能夠有效果。」哎,一聽好像也有道理,於是很多人嘩啦一下把念佛都放下來了,放下念佛去持咒,等消了業障以後再來念佛。

那麼這句佛號就不能消業障嗎?如果佛號不能消業障,它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第一了義,圓頓中至極圓頓」又如何體現呢?每一聲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它消業障的能力不是更大嗎?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講,很多人修這個三昧那個三昧,這個是能消很多業障,但是很難消誹謗大般若的業障,唯有修念佛三昧才能消誹謗大般若,摩訶般若的罪業。這些祖師大德菩薩,都這樣講念佛法門消業障無與倫比的功效。你怎麼到現在,還要等我消了業障再來念佛呢?通過這些我們就能看到,他平時的信心都是很淺顯的,願力也不是很堅固的。這是講我們的深信之相。

好,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切願之相:【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間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能如是願,其願可謂切矣。信深願切,是謂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必強。心重故則易純,業強故則易熟。極樂淨業若熟,娑婆染緣便盡。果得染緣已盡,則臨終時,雖欲輪迴境界再現在前,亦不可得。果得淨業已熟,則臨終時,雖欲彌陀淨土不現在前,亦不可得。】

好,請看這一段。對於一個淨業行人來說,堅固他往生之願,也要受到種種的考驗,這種考驗來自於順逆、苦樂兩種。如果有種考驗,就是赤熱的鐵輪啊!一塊圓形的鐵,把它燒成赤熱、火紅,然後旋轉在自己的頭頂上,這是非常苦的。為什麼?我們頭頂的神經元最多,最敏感,感受疼痛是最直接。有個赤熱的鐵輪在那兒旋轉,就很苦啊。這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如果你放棄往生之願就不受這個苦;你要堅持你往生之願,你就永遠受這個苦。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這個苦,可能一般的人,不一定體會得到鐵輪旋轉頭上的苦。

我們有些出家比丘,有過一次體驗,就是燃頭頂的香疤。我也燃了一下,原來以為是小菜一碟,沒什麼問題。結果一燃發現,哎呀!很疼痛啊!燃的時候非要唱南無釋迦牟尼佛,要兩個人把肩膀抱住,要不都會逃跑啊!或者這個彎著的身子就痛得躺到地下去啊,這麼疼痛啊!那個灼熱的感覺,疼痛、灼熱得一天不能睡覺。在頭上,那個灼熱的感覺,原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發現為什麼菩薩戒要求一個受菩薩戒的人一定要燃臂、燃香、燃指啊!一方面是供養諸佛,另一方面是破除身見,它是很有作用的。我們多生多劫的身見,是受不了這個肉體上的苦的。但你超越不了這個肉體上的苦,你自性的東西就不能出來,你就很難為了眾生能夠捨身。碰到一點苦,經不起一點考驗,你就會退回來,意志力上不來啊。所以要通過種種善巧方便,燃臂、燃指、燃頂,來把這種身見衝破。你燃幾個戒疤、幾根香都會覺得很痛,更何況是赤熱的鐵輪在頭頂旋轉,那是什麼痛苦?就在這樣的痛苦當中,不以這樣的劇苦退失自己往生淨土之願。這是第一種,這是用苦來把我們嚇回去。

還有一種用軟性的微妙的五欲,來讓我們汩沒進去。這裡提出輪王勝妙五欲現前,輪王就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由他福德的大小分為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分別統治一四天下,四洲,三洲,兩洲,一洲。那麼輪王,四種輪王福報大小、壽命不一:人壽平均八萬歲的時候是金輪王顯現世間;人壽平均六萬歲的時候銀輪王現前;人壽平均四萬歲的時候銅輪王現前;人壽平均兩萬歲的時候鐵輪王應世,他們都是以十善業道來治理國家。由於轉輪聖王多生多劫修十善業,就感得有自然的七種寶:第一金輪寶,他有一個金輪,像飛碟似的,他要統治一四天下,四大部洲,他的金輪寶一天就能夠巡視飛行;第二是象寶;第三是馬寶;第四是女寶,他的夫人是容貌德行第一;第五是摩尼寶,他有一個摩尼珠,如意摩尼珠,想要什麼這裡面就有什麼,資生用具都能夠從摩尼寶珠裡面流現出來;第六個就是主藏寶,主藏寶就是財務大臣,很有福德,給他掌管財富,用不完,而且這個主藏寶還有神通,特異功能,能夠兩眼看到哪個地方有金礦銀礦,可以挖掘出來;第七個就是主兵臣,就是國防部長,他能夠懂得韜略,運籌帷幄,保護他的輪王的境內不受到損傷,這是武力。他自然就感得這七寶現前。七寶現前,他所享受的是色聲香味,財色名食睡,這樣微妙的五欲,那是世間第一了,這樣的富貴。

轉輪聖王的位置是一切凡夫眾生所渴望所追求的,這些東西現前,這種快樂如果跟我們作個交換呢?你作為念佛求往生的人,如果你把這個往生的願放下,就給你轉輪聖王的位置做,幹不幹呢?你不要交換,你不要被他所迷惑,轉輪聖王雖然很享福、很富貴、很有威德,但是他還沒有解決輪迴問題,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他差得太遠,我們往生更殊勝。不以轉輪聖王的快樂來退失我們往生淨土之願。

它用這兩種,受苦的逆境,用赤熱的鐵輪旋轉,旋轉在頭頂上所受的苦,這是苦的極點。那麼享樂的順境,轉輪聖王的享樂也是極點,最高。這兩方面都不能使我們改變往生淨土之願。更何況在世間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順逆境界,怎麼能引轉我們往生淨土的願呢?有時候看世間人念佛發願,挺有意思的,這段時間沒得錢賺了,身體也不大好了,哎呀!趕緊念念佛,求往生吧!他還好像有點發願。等到過段時間,身體也健康了,事業也發達了,各方面也很風光了,就把往生的願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你叫他再提起這個,「哎!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世間一點小小的順逆境界都能把他引轉,這說明他的願切之相,還是沒有成就,不容易的。所以當上面那樣的順逆境界現前,都能不受引轉動搖,這樣的願就可謂懇切了。於是這個深信之相、願切之相成就了,才稱為重心。以這個重心來執持名號求生淨土,這樣念佛號的力量也必然會強大,增強。

那麼我們以深信切願去念佛,由於深信切願的心重,於是念佛的功夫就容易純一。由於我們能念的佛號的力量,這個淨業的力量強,那麼就使我們的功夫容易熟。我們說功夫的成熟、成片、一心不亂,都要從深信切願這裡首先發端的。那麼這樣的功夫,帶著深信切願念佛,極樂世界就在跟我們薰習,薰習,薰習當中變得越來越親切了、熟了。原來我們很生疏,一念佛呢,我們的念頭開始都是念五欲六塵。你讓我們去念佛,要非常勉強的才會提起這句佛號,很生疏。對娑婆世界五欲六塵、人我是非,他馬上就想得出來,馬上脫口而出。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美妙,一概不清楚,甚至有時候覺得虛無飄渺,「是不是真的啊?」馬上就容易生起這樣的疑團。之所以我們對念佛往生淨土很生疏,就因為我們對五欲六塵、世間東西很熟悉。

那麼現在我們要通過深信切願這樣的重心作一個轉換,轉換什麼呢?使我們對淨土由生疏變熟悉。對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由熟變成生,要有這樣的一個轉換。那麼極樂的淨業如果成熟了,娑婆世界的染緣就容易遠離,甚至完全給它根除。這裡面確實是此長彼消的關係。不是說一方面念佛,信願很懇求,另一方面對世間五欲六塵留念執著也很猛利,這兩者它是不兼容的。就像光明和黑暗不能兼容一樣,有光明就沒有黑暗,有黑暗就沒有光明。你真有往生淨土這種堅定的信心,那麼自然對五欲六塵就會淡、就會疏遠。如果你對五欲六塵非常猛利的留戀、纏繞。那你必然會對往生淨土疏遠、淡忘,此長彼消。就像《易經》裡的陰陽魚——你白的那一塊多,黑的這一塊就會少;你黑的這面多,白的那面就會少,此長彼消。所以我們要使淨業的成熟度加大,使娑婆的染緣慢慢淡化。

那麼娑婆世界五欲六塵的污染之源淡出之後,那麼臨命終時,你想輪迴也不可得。因為你的因,已經在因地當中使娑婆世界五欲六塵、三界輪迴的信息非常弱,而西方淨土的信息能量非常大。所以大的種子現前,你想再得輪迴境界現前也是不可得的。如果我們念佛往生淨土這個淨業已經成熟了,那麼臨命終時你想不讓阿彌陀佛淨土現前,那也是不可得的。這裡面的因果是法爾自然的,就像前面講的那顆大樹、大牆,已經向西面傾斜了,它這個勢已經成就了,你不讓它向西面倒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平時就要有向西方的心理定勢,用它的重心修淨業,一定要使它的定勢形成,它就必然會倒向西方極樂世界。

好,那麼請看下面:【然此信願,要在操之有素,臨時自不入於歧路。如古德臨欲命終,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專心待佛,後佛現,乃曰佛來也,遂合掌而逝。夫臨欲命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苟素常信願不到十分堅固,當此時,對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如古德真可謂千古修淨業者之標榜矣。】

好,請看這一段。剛才講深信切願之相,以及深信切願成熟之後,令我們決定往生的道理是法爾自然的。然而這種信願的成就,要在我們平時訓練,操之有素,這樣就不會在臨命終時至於入到其他的歧路去。臨命終時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在牽扯我們,《地藏經》講冤家債主都會現前,不讓你走,含笑詐親,裝作是你的六親眷屬,含著笑很親熱的讓你到他那邊去。到他那邊去做什麼?債務關係要了啊!所以你平時不能操之有素,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你就會身不由主地被牽到其它的道路上去了,而往生淨土就泡湯了。

那麼在臨命終時的把握是要靠自己深信切願在這時發揮作用了,這裡舉出幾位古德,就是我們古代的淨業修行人在臨命終時,所現出的境界。是六欲天,從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這些天童次第來接引他到天堂去,他們都不去,唯專心等待阿彌陀佛來,阿彌陀佛現前,他才說「佛來了」 ,跟著去。這裡我們舉出幾則《淨土聖賢錄》裡面的記載,像唐代的慧光法師,他是專研《華嚴經》的,對《華嚴十地經》、《十地品》都有註疏。

他在臨命終時,這些天童就來接,他一看到天童就說:「我不到你那去呀,我是念佛要到阿彌陀佛那去的呀!」就不跟他走。所以他就專心來念佛,這一念佛馬上西方的境界,香華現在空中,佛來了,他跟著去了,這是唐代的慧光法師。唐代的道昂法師也是這樣的,念佛的信心、念佛往生淨土的信心很懇切,然而他臨命終時,兜率天人來接他,他沒有受動搖,說「我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 ,他那時候還正在講菩薩戒,在法座上講菩薩戒,給大家授菩薩戒。他在臨命終時授菩薩戒,開示裡充滿著悲心,種種天堂的境界現前不受動搖,一心期待阿彌陀佛。這時候阿彌陀佛的化身現在前面,幢幡、音樂、異香,他一見到說,「佛來了」 ,手上拿著的香爐掉在地上,他就走了,這是唐代的道昂法師。還有唐代的壽洪法師,他也是在兜率天人來的時候不受動搖,念佛往生的。所以一定要等阿彌陀佛來才合掌而逝,其他的來都不動搖,這是成就往生淨土的榜樣。

但也有些出家在家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信願問題,看到天堂境界現前也會跟著走的。有一個人,他臨命終時夜摩天人來了。夜摩天人來,他給大家說:「我要到夜摩天去做天王了。」他就走了。還有一個法師就更那個,他是修華嚴法界觀的。華嚴法界觀,他臨命終時就讓大家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希望華藏世界境界現前。隨著念、念、念,念了很久,他旁邊助念的就問:「你見沒有見到盧舍那佛?見沒有見到華藏世界呀?」他說他都沒有消息。大家又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大方廣佛……又有人問,「見到什麼了?」「娘來了」 ,他跟他娘走了。這個事情警醒了當時助念的人,「哎呀,不行。念那個不行啊!還得趕緊念阿彌陀佛啊!

念《大方廣佛華嚴經》怎麼把娘念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為什麼念六字洪名?阿彌陀佛有臨終接引願啊!這是非常重要的。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只要他方世界的眾生聞信我的名號,種植諸多的功德,願意到我這兒來,我臨命終時就會帶著菩薩聖眾去接引,如果這一願不能成就,我就不成佛。所以我們深信切願持名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第十九願為所應之法,這兩者整合起來,我們臨命終時就非常非常保險了。因為念佛,名號裡面就有著阿彌陀佛十九願的功德。我們念這句佛號,召喚阿彌陀佛十九願已經成就的願力成就,就法爾自然地現出西方三聖拿著蓮華前來接引的情景。這個情景就是我們往生淨土的中陰之相,我們的神識呢?一般是觀音和大勢至菩薩,搬著那個蓮台過來,我們神識就在那個蓮華上。蓮華一閉合,彈指間,一念間,一頃間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蓮華化生。這是淨土宗非常不可思議的情景,但是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為什麼阿彌陀佛要發這一願?他就是看到我們凡夫眾生在這個生死關頭念頭很多、業力眾多,各種東西現前。我們的阿賴耶識、神識被業力、心力弄得就像十二級、十六級颱風裡面的一隻小舟,沒辦法把握啊!這時候的眾生是最需要幫忙的時候。阿彌陀佛看到眾生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幫忙,也必須幫忙,他也有能力幫忙,就建立這一願臨命終時來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是太重要了。你想,我們一個人要到遠方去,那地方從來沒有去過,盡管有人告訴清楚了東南西北,經緯方向,你告訴清楚了,要我走過去可能也覺得很困難。比如讓我們步行到北京去,你從來沒有去過北京,這時你心裡很害怕,「我到北京去,到時候一走,走,沒有走對方向怎麼辦呢?或者就在本地兜圈子,兜了很久兜不過去怎麼辦呢?甚至本來向北方走,結果走向東邊去了又怎麼辦呢?」完全是有這種可能性的。

所以他內心沒有信心,他內心有很多不安和慌懼,我怎麼走得過去?如果再加上自己身體不好,如果又加上自己正好是殘疾人,是個瘸子,兩腿都沒有,那就更沒辦法。所以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很希望你北京的朋友、親戚能夠接我就好了,派一個人來接我去。這個人是很熟悉的,坐什麼交通工具、怎麼走,他駕車嫻熟,我跟著他走就好了,就滿天的雲都散了,如果要讓我自己一個人去可能很麻煩。所以我們每個眾生對在臨命終時,要去什麼地方,都有一種潛在的渴望、要求。那麼這就是所謂宗教的訴求。阿彌陀佛來滿我們願了:臨終接引。他老人家帶著觀音、勢至和清淨大海眾菩薩都來接引。就好像我們一出門,這個北京的朋友就已經開了一輛車停在門口了,你坐上車就去了。如果他更富貴一點,有一架直升飛機就更好,坐上飛機就去了。那麼怎麼樣我們才能坐得上?還就是深信切願重心修淨業,我們就坐上了這個交通工具,就登上了這個蓮台。

臨命終時出現的境界,它在佛教的義理和心性上是很不可理解的,但是確實很符合大乘圓頓的佛教精神。有人就常常問了「是不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趕緊從西方極樂世界跑過來呀?那我念佛他也來接引,他念佛阿彌陀佛也來接引,不僅這個世界,還有他方世界,都來接引,阿彌陀佛忙得過來嗎?不要忙死了嗎?他忙得很累了到哪裡去加油啊,補充能量啊?」實際上這裡面是什麼情況呢,實際上就是因緣和合產生的不可思議的情況。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臨終勤修我皆接引願」,他已經成就了。成就了就好像一個信息,瀰漫在虛空法界,也瀰漫在我們眾生的念頭裡面,這是他提供的一個緣,增上緣。而我們眾生願往生的心是因,這個因和緣正好感通了,就自然而然現出了臨終接引的景象了。

不是當下阿彌陀佛趕緊跑過來,這在佛門有個比較——水清月現,水一清,天上那輪月亮永恆在那裡,自然現前。現前不是月亮下來了,月亮沒有下來,水也沒有上去,但是水中有月。那麼這個願,阿彌陀佛現前,也跟我們能念的心所變現是有關係的。為什麼上輩往生見到的是很殊勝的,阿彌陀佛帶觀音、勢至過來、帶菩薩聖眾過來?這是你有大乘菩薩的心,你看到的是菩薩聖眾。如果你是中輩往生,你是小乘的心,你看到的是帶著比丘過來,阿彌陀佛也現比丘相過來。甚至下輩往生業障很重的,他都看不到佛過來,只是看到蓮華。他有的能看到報身,有的能看到化身,有的只看到菩薩,有的只看到比丘,有的什麼都看不到,只有蓮華。所有這些都因我們的深信切願程度、持名功夫深淺,而顯現臨終接引的情況,各有不同,也表明三輩九品乃至無量輩品往生的差異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臨命終時,在這種地、水、火、風都在分張的時候,這是一個人生命當中最痛苦的時候,也是最關鍵的時刻。你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六欲天的天童次第都來接引你到天堂去,這是什麼境界?一般的人對天堂都是挺嚮往的,那裡也是蓮華化生,也有美妙的音樂,天女如雲。很多別說凡夫,就是小菩薩到那去都會被那天上的五欲所迷惑,所纏繞。《西域記》裡面講到無著菩薩,還有世親菩薩,還有師子覺,是三兄弟。開始他們都修兜率內院,往生兜率內院,有一個約定說:我們三個人誰到了兜率內院彌勒菩薩那裡,回來報個信。回來報個信。結果呢,師子覺菩薩先往生了,先走了。這一走呢,聽不到報信,沒有消息。沒有消息呢,其次就是世親菩薩,世親菩薩在往生的時候,無著,他的長兄就特意對他說:「你這次去一定無論如何要報個信。」 世親菩薩就去了。到那裡過了三年,世親菩薩來了,無著菩薩說:「你怎麼來得這麼遲啊?」

世親菩薩說:「我已經很快了,我到那去了之後就是向彌勒菩薩頂了一個禮,聽了很短一點時間的經,馬上想到這個約定,就回來報信了。由於天上的時間觀念跟人間不一樣,所以我是很快,但這裡一下就過了三年了。」 無著菩薩問:「師子覺在什麼地方啊?」「噢,」 他說:「師子覺去了兜率院,在外院就被那些五欲給迷住了,就沒有進去。」你說說六欲天這種微妙的五欲對我們眾生是多麼的吸引啊!那在臨命終時當天堂美妙的境界現前,如果不是平時對西方淨土深信切願到十分堅固的程度,那都經不起考驗啊!一看,「哎呀,那個地方也很好啊!我就跟著去好啦。」就會這樣。所以在四大分張,神識脫離身體的關鍵時刻,在六欲天微妙的五欲境界、各種天女現前的境界出現的時候,你容易被它牽引。所以這時候有沒有信願,信願到什麼程度,就在這裡起關鍵作用了。所以剛才講到的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人裡面、在修淨業者裡面,是我們的榜樣啊!

一個淨業行人對修出離道,對三界六道以及往生淨土的情況要有一個廣大的知見。就像古德說的:出家乃大丈夫氣概,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出家不僅僅是出兩扇門之家,剃個頭就叫出家,更重要的是出煩惱之家、出三界之家。在出三界之家的知見上一定體現大丈夫氣概,對三界的五欲六塵不感興趣。所以祖師大德也開顯我們: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我們在這世間修四禪八定,也就是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在那裡享受天福。但是他那種禪定,這個我,行識,第六識和動之不動,如石壓草,如冰凍魚。這個禪定過後還要輪轉,還要墮落,甚至有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修到非想非非想,也不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悟證無生法忍,再回到這個世間普度一切眾生。即使下品下生,在蓮華里面十二大劫不能出來,不能見佛,不能聞法,不能見菩薩比丘僧,這樣的情況也勝過天宮六欲天。哪怕是往生到邊地疑城,也比生天來得好。因為輪迴太苦了。我十二大劫出來,還能夠快速成佛;我在邊地疑城,也很快能夠懺悔懷疑的罪根,也能夠出來見阿彌陀佛,聞大乘的佛法,分身無量到他方世界聽聞佛說法、授記、得百千陀羅尼,快速成就佛果。

這一點,徹悟大師在這段裡面,把我們在生死關頭的兩種力量及原理,給我們講了出來。然後告訴我們要用深重的心來修淨業,深重的心就是深信切願之心,來執持這個萬德洪名。要具有深信之相和切願之相,這深信切願之相裡面是智慧的表達。沒有甚深的般若智慧,你就很難對這苦樂、順逆境界能忍,忍不住啊!所以我們說一個菩薩修般若波羅密,他要修忍,修忍是法忍、生忍,忍得住,這個忍得住就是般若智慧的力量所致,也是般若智慧的表現。然後把深信切願持名一定要練熟,就是熏習。念佛的過程就是熏習我們阿賴耶識淨業的種子,熏習到力量非常強,它必然現前就會牽引我們的神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這樣的深信切願的熏習過程當中,又能夠感通彌陀的臨終接引願現前,那麼往生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萬修萬人去。那麼在深信切願過程當中,能不被世間的順逆境緣所轉移,也在臨命終時能不受天堂的享樂所轉移。所以對此平時就要訓練有素,使我們的信願堅固如金剛,要像古德那樣,以道昂法師他們作榜樣,這樣才能夠決斷生死,蒙佛願力,帶業往生,截斷輪迴六道的惡趣,圓成我們自性無量光壽的性德。好。今天就講到這裡。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消業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學者,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業...

雖然身體還沒往生,但心早已過去

你想憑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這樣可就不空費了...

往生到極樂後還會迷嗎

問: 《妙法蓮華經》說我們原來是佛,現在迷了,那我...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四種攝受

在經典上說,菩薩發了菩提心以後,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能夠這樣堅持,往生就能預知時至

何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純熟的時候,你嘴上在吃飯,...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

四十八大願——(第26願)菩薩得金剛身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安法師:做不到的就全交給阿彌陀佛

我們因無明的煩惱沒有斷,俱生我執堅固,會有什麼清淨...

四十八大願——(第20願)繫念必得往生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

四法供養為最上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經駐錫於過去四佛弘法之處拘深瞿...

【佛學漫畫】地藏菩薩的故事——見聞利益品

地藏菩薩的故事——見聞利益品...

為什麼偏空涅槃只是個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

如何建立楞嚴咒壇場

立壇方法 這一科是說明: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末...

六個會傷腎的行為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虧或腎氣過早衰...

怎樣才算出家因緣成熟

問: 怎樣才算出家因緣成熟? 慧律法師答: 出家還是...

善自調身心,具諸功德力

調心,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古德云:君子慎所習。 良習,...

菩薩六度,佈施擺第一

佈施是一個好事。在菩薩六度裡面,佈施擺在第一。 大家...

找回那個沒有結婚前的你

一位婦人在河邊尋死,被路過的船夫搭救了,詢問原因,...

吃沙而亡的比丘

《百緣經》中的故事──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位婆羅...

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的法界

第十五是大義門功德,大義門就是大乘門。極樂世界是大...

菩薩不涉險難之處

新年伊始,即驚聞上海外灘發生重大踩踏事件。通過官方...

【佛教詞典】一家宴

禪林用語。又作一家筵、一家宴。本指不招請他人,只為...

【佛教詞典】差摩蓮華鮮

佛世時,一比丘尼之名。善顯神通。嘗於樹下靜坐,思惟...

【視頻】對於極樂世界,你是真信還是假信(大安法師)

對於極樂世界,你是真信還是假信(大安法師)

【視頻】幸福的護欄-五戒十善

幸福的護欄-五戒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