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順豐快遞老總王衛:佛教讓我找到了精神寄託

2014/08/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順豐快遞老總王衛:佛教讓我找到了精神寄託

以下為王衛親筆的最新譔文:

之前談了不少關於創新、變革、服務等方面的內容,現在我想和大家談談與之配套的軟環境——信仰、文化和道德。

一、信仰讓人自律和感恩

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為什麼會有這個信仰,這個信仰給我帶來了什麼,了解了這些之後,相信大家對我王衛和順豐的所作所為,以及順豐未來的發展會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簡單地描述一下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22歲開始創辦順豐,25歲公司初具規模,算是賺得了第一桶金。可能有人會說王衛很難得,年輕得志,卻沒有頭腦發熱變成「土豪」。其實,我25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準的暴發戶做派。不過這一切都是有背景和原因的:我們全家1976年從中國內地移居香港,當時面臨的境況是一窮二白,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我父母之前在內地是大學教授,但是去到香港學歷不被承認,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所以我窮過,相當清楚貧窮和被人歧視的滋味。後來當我2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王衛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我也是有錢人了!

所幸,這個過程沒有持續多久,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隨著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個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樣了;

第二,得感謝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不斷潑我冷水,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

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佛教讓人內心平靜,並且讀懂了裡面的因果關係能夠讓人醍醐灌頂。人這一輩子的成就、際遇,是跟上輩子積下來的福報有關聯的,不管你權力多大、財富多少,很多東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說你是男是女,什麼地方出生,長相什麼樣,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運氣好壞,明天成功與否……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東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個百分點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態度。

這個態度都有兩面,究竟是採取積極的態度還是消極的態度,是接受正念還是邪念,由你自己來決定。如果你在這方面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會把這一個點又放大成一百個點,彌補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越來越意識到,我今天的所謂成功,其實是上輩子積下來的東西,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集合到一起的一個福報。坦白說,我不太相信偶然,為什麼會有偶然,因為無知才會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獎,不知道為什麼,就會覺得是偶然,當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後,你再去比對,你會知道這是必然。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順豐這個不錯的平台,把未來很多不確定的看似偶然的東西變成必然。

二、用文化來吸引人、塑造人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幫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雖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夠給人一個正念,一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能夠通過接受者的一言一行傳播開來,比直接授人以魚、予人錢財,功德更大。而企業文化做得好,也具有這樣的功能。

現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進進出出。為什麼有些員工滿懷憧憬地進入公司,過一段時間卻走掉了?原因很簡單,要麼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麼是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質的,也包括職業發展的)。但這裡面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離職員工所需要的東西並非公司給不了,而是公司並不知道他想要什麼。這就很可怕。

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業文化,才能有針對性的培養,人來了兩三個月就走了,再對一個新來的人講企業文化,如此惡性循環,是沒有用的。這就好比我們培養自己的孩子,當他兩三歲的時候你跟他說要愛爸爸媽媽,要好學習,他才懶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後他進入青春期了,就學會了反叛。我有三個孩子,現在老大十四五歲,開始「造反」,老二看見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躍躍欲試。這很正常,我們小時候也這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耐心,關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歲,慢慢成熟了,就會知道家庭的溫暖,再等到他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就更能體會父母的偉大了。

任何人的成長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對於企業員工也是一樣。首先你要讓他能在企業呆得下去,然後才能通過企業文化、制度、培訓、激勵等方式方法,讓他真正融入整個團隊,找到歸屬感,獲得榮譽感。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期,也要提供不一樣的東西。打個比方,在管理上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就應該講不同的話。年輕人、90後,你跟他講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大家想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最反感什麼……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用年輕人熟悉的語氣、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對話,不要有居高留下,不要有頤指氣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責。

除了不同年齡段,不同級別的人需要的東西也不一樣——有一定物質基礎的人和完全要解決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樣,日常的需求和著眼點也不一樣。對待公司高層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剛進公司一年的同事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服務公司超過十年的老員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工齡,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在這裡千萬不要採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鬍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三、我們需要根植於內心的修養以及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最後我想講講關於個人修養,也即是「德」的問題。

今天這個社會,經濟大發展了,但人心卻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無意地都在追求「威」(廣東話「威水」的簡稱,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麼基礎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礎是什麼,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有人覺得有錢有權就威,我認為這個觀念是完全錯誤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錢或權力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一個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並且收穫的都是尊敬且樂於親近(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的眼神,這才叫威。

在這裡我想告訴我們所有的順豐同事,要正確理解威的內涵,關於社會上對它的「迷信」一定要徹底打破。很多人喜歡在窮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權力,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幼稚的表現,他們錯誤理解了財富和權力的涵義,同時還缺乏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這幾年報章媒體都在討論,說我們的國人出國被外界歧視,是因為現在中國人有錢了,他們妒忌,心理不平衡。對此我想說的是,這方面的原因不能說沒有,但更多的恐怕還是看不慣我們種種愚昧以及缺乏教養或素質的行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和他的品格、素養不成正比的話,是一件相當可悲的事。

我們走出去後,要想別人尊重我們,首先我們自己必須有道德有修養,並且學會尊重別人。怎樣才算尊重別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習慣,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乘車購物時自覺排隊;最後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規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為中構成挑釁或冒犯……如果這些你都毫不在意,就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習慣在異國他鄉「為所欲為」,被人鄙視也就純屬自找的了。現在順豐海外網點越開越多,內部員工中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沾染上這種種惡習。

關於尊重我還有一個自己的衡量標準,那就是要讓為你提供服務的人也因為服務你而感到開心。去飯店吃飯,上至經理下至服務員,我都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服務過我的服務員,也都很享受服務我用餐的工作過程,因為我會很禮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讓這個服務員因為服務我而感到很開心,這叫尊重。相反,有些人一進到飯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對服務員呼呼喝喝,態度相當惡劣,這樣的人是很難收穫真正的尊重的。

而作為服務行業的從業者,你想你服務的客戶是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是什麼樣的人。這叫德、這叫威,而不是開豪車住豪宅,出手闊綽,每天魚翅漱口叫威。如果大家都能這麼想,那我們這個社會也就離大同社會不遠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名人學佛文章列表

【推薦】應該為現在做點什麼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從背後追上我,她...

依「六度」來學佛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佈施、持戒、...

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

學佛,末法時期很亂,大家要用心簡別邪正。學佛是為了...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

真為生死來學佛

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

學佛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蕅益大師開示曰: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

學佛的目的與任務

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個目的。做事如果不預定一個目的...

向佛陀學習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李娜:我不是出家,我是回家

曾經和李娜在同一個舞台演出過的姜昆,對李娜的出家一...

吳伯雄:四代人與佛教的淵源

吳伯雄談全家都和大師結緣 鑒真大師之後,揚州又出了...

歌手孟庭葦的學佛因緣

上個世紀末,一首家喻戶曉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曾...

首善曹德旺:商戰不敗的信仰

曹德旺簡介 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福耀玻璃集團的創...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

為小失大

從前有一個商人,借給別人五分錢,那人很久沒來還,他...

世間好物其實不必佔有

我有個發小,非常有智慧,隔著二十年,我依然記得她那...

無處不在的恭敬--東林大佛的設計與建造歷程

大佛的建設意義與建設理念 東林寺淨土苑的定位是純宗教...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

合掌與養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禮節,也是一種修養與和平的含...

虛雲老和尚晚年的幾個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虛老爬山。岑老居士說他:虛老洗澡不...

及時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這句話或...

子女與父母之間的四種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報恩者,謂父母於子,宿世有恩...

橫死可以往生嗎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

女眾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希望渺茫

傳某師因感女眾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眾果斷不畏的氣魄...

不要去追逐修行的幻相

問: 頂禮法師!證嚴上人一直強調:佛弟子不要去追逐虛...

【佛教詞典】沙門道及究竟唯內法有

【沙門道及究竟唯內法有】 p0681   瑜伽九十七卷一頁...

【佛教詞典】解脫門

解脫門有三種,謂空、無願、無相。...

【視頻】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視頻】界詮法師《修行不要老換題目》

界詮法師《修行不要老換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