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摩訶衍論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釋摩訶衍論序

天冊鳳威姚興皇帝製

蓋聞月鏡日珠。居爰山王禪宮。履於雙道。游於百國乘於等觀。達於恆剎舉極喜之珠[玨/(冗-幾+(樂-白+〡))]。窺寂滅之靈宮。噵聞在昔。而猶弗覺其百恆之區。惘惘想想。方於時始釋矣。前聞街巷之稱聲。佇教化之期。見像跡之虛形。瞻風散之界。後果面摩尼寶藏之區至於東境。當因陀羅網之珠。得於沙界。溢喜於內獲之心乎。祇園之蓮坐。棄來以企龜鏡。盈慶於外瞻之目乎。望舒之湧台。勿返以欽星岸歟。朕方解茂花因於七覺之寶林。植蓮種於八德之珠池。卻歡往向。即急來後。加以金輪東方自來。應於威門之區。道王之偈先冊。珠鏡山虛已降。至於沙界之面。摩耶之文曾記。以未來八萬而輪之駕東。及過去五百而覺之珠南至矣。其為教也。於觀音中乞眼手之暇。而矚搜過恆之教門。其為義也。於尸迦中借珠網之功。而曜羅塵數之義理。以馬鳴聖光明之德。於時具顯。龍樹大士。妙雲之瑞。於方圓啟。洋洋肅肅。自非結僧那於山林中。植雙因於香池中。誰懸演水之珠蓋於彌勒已前。敷服膺之秘軌於釋迦已後哉。釋摩訶衍論者。斯乃窮性海之源密藏。罄行因之本淵詞。以輪星而過乎月珠。君子莫識其旨歸。以錦華而達於日域。和疇莫測其涯際。可謂一山界中在兩日月。一天下中在兩皇帝。朕聞其梵本先在於中天竺。遣[馬*夷]奉迎。近至東界。以弘始三年歲次星紀九月上旬。於大莊嚴寺。親受筆削。敬譯斯論。直翻譯人筏提摩多三藏。傳俗語人劉連陀等。執筆之人謝賢金等。首尾二年方繕寫畢功。兩曜之面圓臨。群星之目具舒。江河之水澄淨。大海之瀾泰然。朕未及詳。出金輪於坤之上。入妙高於掌之內。細哉喜門周於法界。大哉靜室入於毫端。厥若斯理。絕稱歟爰翰牘。離像歟爰彩畫。語則淨名朕呵。談則善吉朕吐。然而噵言。住絕理於諷誦。止爽詞於默然。破其台觀莫弘大虛。滅其鏡玉勿釋像跡。朕將無以於[(迷-(這-言)+└)*下]月文請。於龜免翰借。輒申鄙製。爰題序雲。

釋摩訶衍論卷第一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詔譯

 頂禮圓滿覺  覺所證法藏
 並造論大士  及諸賢聖眾
 欲開隔檀門  權顯往向位
 利益諸眾生  分報師恩故

論曰。今造此論重釋摩訶衍。為欲顯示自師其體深玄其窮微妙。未得正證未出邪行。漠漠冥冥實絕窺[穴/(烈-歹+(跳-兆))](莫昉反)。域超思惟境故。或為欲令利鈍眾生開頓入門。顯漸進位趣入甚深所詮理故或由師亭毒極深重故。小分為報師大恩故。或秘觀察當來眾生。起百千諍壞論宗故。或親聽受阿世耶故。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須造論。

已說本趣次說論差別。論有幾數。幾論所攝摩訶衍論何所攝耶。頌曰。

 十萬九千部  總十論所攝
 摩訶羅跋提  鄔捨摩闍他
 筏那提舍論  阿部帝跋摩
 呼呵摩僧那  鍵婆摩迦攝

論曰。凡集一代種種諸論。總有十萬九千部焉。如是諸論總十所攝。云何為十。一者摩迦羅論。二者跋提論。三者鄔捨摩論。四者闍他論。五者筏那提舍論。六者阿部帝論。七者跋摩論。八者呼呵論。九者摩僧那論。十者鍵婆論。是名為十。摩訶衍論如意論攝。馬鳴菩薩所作之論。其數幾有幾文幾義。摩訶衍論何所攝耶。頌曰。

 總有一百部  九十九種文
 十種義所攝  斯論寶冊攝

論曰。馬鳴菩薩所作諸論總一百部。於百部中九十九種花文論攝。餘十種論攝義論攝。斯論寶冊。十種攝義論其名字云何。所其開示同耶異耶。頌曰。

 遍滿及歸真  中藏與微妙
 合一併三昧  清淨本原論
 玄理起信論  建立同一相

論曰。云何為十。一者一心遍滿論。二者融俗歸真論。三者法界中藏論。四者秘密微妙論。五者眾命合一論。六者真如三昧論。七者心性清淨論。八者不動本原論。九者甚深玄理論。十者大乘起信論。是名為十。如是十論其數雖別。而建立相同一種焉。

已說論差別次說藏差別。藏有幾數幾藏所攝。摩訶衍論何所攝耶。頌曰。

 或五十一藏  或唯十如經
 總三藏所攝  論或通或別

論曰。五十一者。別因果故。表功德故。引行者故。金剛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佛子。我當為汝無礙言詞。宣說開示五十因藏及一果藏。故或有十藏。云何為十。一者唯立一藏總攝諸法。謂法界法輪藏。圓滿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切眾生所有言音。莫非如來法輪聲攝故。二者立二藏總攝諸法。謂聲聞藏及菩薩藏。總持契經中作如是說。法門雖無邊不出二種藏故。三者立三藏總攝諸法。謂加如來藏。光明契經中作如是說。過於恆沙一切諸佛。唯當宣說聲聞法藏菩薩法藏如來法藏。更無餘道故。四者立四藏總攝諸法。謂加補特伽羅藏。道品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子諦聽為汝解說。仁藏義藏禮藏智藏及與信藏並聲聞藏及菩薩藏大覺法藏。所以者何。一切行者漸次轉勝次第之法故。五者立五藏總攝諸法。謂加天藏。天子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耶論。不可言說清淨報空。我為大眾廣大宣說淨藏人藏並二乘藏一切諸佛大覺法藏故。六者立六藏總攝諸法。謂加[木*奈]落迦藏。怖畏契經中作如是說。我不動坐分別宣說八萬四千[木*奈]落迦藏。如前所說五種藏故。七者立七藏總攝諸法。謂加魔羅鳩多耶藏。班母契經中作如是說。我今實言為班母等一億七萬三千大眾。分別宣說五萬一千三百二種鬼神道藏。如前所說六種藏故。八者立八藏總攝諸法。謂加鍵婆陀那跋藏。龍王契經中作如是說。難陀龍王發八千問問於如來。佛開十億傍生道藏。如前所說七種藏故。九者立九藏總攝諸法。謂加器世界藏。世界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世尊告樹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欲聞者我今為汝分別演說所依止藏。如前所說八種藏故。十者立十藏總攝諸法。謂加雜亂藏。音聲契經中作如是說。我今開示八種雜藏。如前所說九種藏故。是名為十。如是諸藏總攝十億八千法藏。根本三藏或攝十藏。云何為三。一者素呾[口*藍]藏。二者毘捺耶藏。三者阿毘達磨藏。是名為三。摩訶衍論或諸藏攝。或唯阿毘達磨藏攝。是故頌曰或通或別。通謂總通別謂簡別。持其行法隨應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也。

已說藏差別。次說經差別。經有幾數幾經所攝。今摩訶衍論何等經為依。頌曰。

 總百洛叉數  十二部經攝
 修多羅祇夜  及毘伽羅那
 伽陀憂陀那  並與尼陀那
 阿波陀那經  伊帝目多伽
 闍陀伽佛略  阿浮陀達摩
 優波提舍經  依或通或別

論曰。凡集一代種種諸經有一百億部。如是諸經總十二部攝。云何十二。一者修多羅。二者祇夜。三者毘伽羅那。四者伽陀。五者憂陀那。六者尼陀那。七者阿波陀那。八者伊帝目多伽。九者闍陀伽。十者毘佛略。十一者阿浮陀達摩。十二者優波提舍。是名為十二。摩訶衍論所依本經。或通或別。通謂總通。別謂簡別。摩訶衍論文狹句少甚極微少。何故無量無邊契經之海通為依耶。如婆薩伊伽諾故。如標多羅呾提故。是故無失。別所依經其數幾有。何等名字眷屬各幾。頌曰。

 總一百契經  光明大覺等
 初五十各百  後五十各千

論曰。摩訶衍論別所依經。總有一百云何為百。一者光明大覺經。二者甚深順理經。三者金剛三昧經。四者諸法無行經。五者樹林說法經。六者無盡一地經。七者清淨如如經。八者自性自體經。九者大乘同性經。十者阿梨耶識經。十一者果圓滿經。十二者虛空等經。十三者三三昧經。十四者一心法經。十五者本性智經。十六者真法界經。十七者攝無量經。十八者最上極經。十九者維摩詰經。二十者楞伽王經。二十一者中實經。二十二者無始經。二十三者十因經。二十四者輪轉經。二十五者慈雲經。二十六者器心經。二十七者無位經。二十八者賢聖經。二十九者隱密經。三十者華嚴經。三十一者大品經。三十二者寂滅經。三十三者聖軌經。三十四者遍緣經。三十五者熏習經。三十六者佛性經。三十七者玄理經。三十八者楞伽經。三十九者本業經。四十者蘊高山經。四十一者歸本經。四十二者真修經。四十三者八德經。四十四者佛慧經。四十五者緣起經。四十六者一體經。四十七者自佛經四十八者大海經。四十九者無相經。五十者遍真如經。五十一者十種如來藏經。五十二者三身本有經。五十三者八識通達緣經。五十四者眾生身等法經。五十五者諸佛無盡藏經。五十六者讚歎不善品經。五十七者諸法同一相經。五十八者一體大悲觀經。五十九者如如本智慧經。六十者塵塵法界剎土經。六十一者輪轉本際經。六十二者法界法輪經。六十三者大智本有經。六十四者平等法界經。六十五者四相常住經。六十六者真如一相經。六十七者流轉不動經。六十八者寂靜涅槃經。六十九者通達音聲經。七十者如來自相經。七十一者夫人經。七十二者法門經。七十三者八喻經。七十四者中在經。七十五者總持經。七十六者不動經。七十七者兩智經。七十八者道智經。七十九者本覺經。八十者大無量經。八十一者自然本果經。八十二者甚深法藏經。八十三者一道清淨經。八十四者十種妄想經。八十五者法門顯了經。八十六者境界圓滿經。八十七者光明實智經。八十八者因果同體經。八十九者心神不空經。九十者真智無生行經。九十一者無礙解脫經。九十二者隨緣增長經。九十三者法性實際經。九十四者廣大虛空經。九十五者本因緣起經。九十六者諸法無為經。九十七者本來清淨經。九十八者修行道地經。九十九者不修具德經。百者摩訶薩雲若經。是名為百。如是百經眷屬。如次初半各百後半各千。舉經之目屬論之綱。下當隨文開示現說。

已說經差別。次論當造人。契經異說其數幾有。今馬鳴師何所攝耶。頌曰。

 總有六馬鳴  契經異說故
 然隨機應故  無有相違失

論曰。凡集一代諸契經中種種異文。總有六種。云何為六。一者大乘本法契經中作如是說。無上大覺尊說入涅槃緣。馬鳴菩薩即從坐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向佛世尊而說偈言。

 大慈滿足無上尊  無邊劫海備萬行
 唯慈悲群生類故  而佛自言入涅槃
 我及一切諸大眾  冥冥而亂失心神
 大慈滿足世尊尚  棄自子等往異界
 況我慈悲未滿足  隨佛往異界誰謗

爾時馬鳴說此偈已。覩佛眼睛徐自命終。二者變化功德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世尊告馬鳴言。我滅度後三百餘歲。汝當承我加力。以種種方便法利益安樂末代眾生。若我不加力汝當不能自。三者摩訶摩耶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滅後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毀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四者常德三昧契經中作如是說。佛滅度後八百歲中。有一智人名曰馬鳴。或外道眾或佛家眾。破諸外道建立佛法。五者摩尼清淨契經中作如是說。佛涅槃後一百餘歲。馬鳴大士出現於世。守護正法安立佛幢。六者勝頂王契經中作如是說。如來成道第十七日。有一外道名曰迦羅諾鳩尸摩。變化其身作大龍王。出現八萬六千頭八萬六千舌。一時發起八萬六千相違難問問於如來。如來則作三重答說通彼切難。於是龍王又作十重問問於如來。如來則作百重答說通彼切難。如是問答已。佛告龍王言。善哉善哉馬鳴沙門。為護法城故。以破壞相建立佛法。耐也耐也。常如是修常如是行。勿小遊行普遍遊行。於是龍王以其本形捨畜生相。無上尊前頂禮和南。歡喜之貌向佛世尊。而說頌言。

 善哉善哉言  經聽於我耳
 假耶實耶自  極疑於我心
 我非畜生身  我非外道眾
 而讚化為生  變化如是形
 世尊如鏡知  我沒於是界
 出於餘世界  如教普遊行

爾時馬鳴說此偈已。如入禪定入於寂室。是名為六。如是諸經各各別說。隨機現應無相違過。馬鳴菩薩當何位人。何城誕生何因馬鳴。頌曰。

 本大光明佛  因不動位中
 西天竺出現  從過去立名

論曰。馬鳴菩薩若剋其本大光明佛。若論其因第八地內住位菩薩。西天竺誕生。盧伽為父瞿那為母。同生利益。過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輪陀。有千白鳥皆悉好聲。若鳥出聲大王增德。若不出聲大王損德。如是諸鳥若見白馬即出其聲。若不見時常不出聲。爾時大王遍求白馬終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眾此鳥鳴者。都破佛教獨尊獨信。若佛弟子此鳥鳴者。都破外道教獨尊獨信。爾時菩薩用神通力。現千白馬鳴千白鳥。紹隆正法令不斷絕。是故世尊名曰馬鳴。

已說人別相。次唱本作釋。

本曰。

 歸命盡十方  最勝業遍智
 色無礙自在  救世大悲者

論曰。此一頌中則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總攝一切眾命門。二者歸向圓滿大覺門。

總攝門者。通攝一切十方界中所有眾生眾命根故。如本命盡十方故。

歸向門者。用如是眾命歸契於滿足大慈悲人故。如本歸最勝業遍智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故。論師舉幾德讚歎大覺尊。各其相云何。頌曰。

 總八萬四千  四十八種德
 最勝等各十  智無礙各四
 及八萬四千  色相差別故
 功德雖無量  終不出此數

論曰。馬鳴菩薩總舉八萬四千四十八種功德。奉仰讚歎無上大覺。佛果滿位中功德淨品。雖有無量無邊。而終不出此數量。是故馬鳴菩薩總相讚歎。云何為八萬四千功德。色相差別故成八萬四千。云何為四十。最勝業遍各十種故成四十數。云何為八。智及無礙各有四種故成八種。云何為十最。一者超過最。遠離二乘地故。二者出離最。永離三界域故。三者對治最。頓斷四住地故。四者厭患最。已過五蘊聚落故。五者離愛最。永別六道岐故。六者威德最。勝退七惡軍故。七者兵眾最。皆盡八邪林故。八者智慧劍最。決斷九結絆故。九者解脫最。斷除十纏繩故。十者勇勐最。摧伏九十六種諸外道故。是名為十最。於契經中十種第一。云何為十勝。一者力勝。具足十力故。二者無畏勝。具足四無畏故。三者不共勝。具足十八不共法故。四者道品勝。具足三十七道品故。五者變化勝。具足百千種變化故。六者言音勝。具足八十八梵音故。七者端嚴勝。具足三十二種丈夫相故。八者吉祥勝。隨作境界處出生增長功德善根故。九者難得勝。於三界中獨尊一故。十者住處勝。所居宮殿以九萬八千微妙圓滿而所莊嚴故。是名為十勝。於契經中十種殊勝。云何為十業。一者自然業。所作自在故。二者平等業。教化利益無差別故。三者相應業。隨機出現故。四者具足業。圓滿福智二資糧故。五者無盡業。無邊際故。六者同生業。隨趣受生故。七者無著業。遠離塵累如蓮華故。八者依止業。作歸依處如大地故。九者無厭業。攝生無窮如大海故。十者通達業。無有障礙如虛空故。是名為十業。於契經中十種作用。云何為十遍一者根遍。佛諸色根各各一一根週遍法界故。二者識遍。佛諸心識無所不達故。三者境界遍圓智所緣無分界故。四者壽命遍。不可思議故。五者眷屬遍。不可測量故。六者功德遍。一一功德等虛空界故。七者慈悲遍。無簡擇故。八者言說遍。佛言音聲無所不至故。九者證遍。無所不窮故。十者無等遍。無與等故。是名為十遍。於契經中十種週遍。云何為四智。一者光明無盡藏智。能出生十億一千智慧門故。二者一味一相智。通達恆沙一切諸法無差別故。三者大悲無邊智。隨起一化遍滿一切十方世界故。四者無為寂滅智。遠離一切起動作業故。是名為四智。於契經中四種圓滿智。云何為四無礙。一者法無礙。了知諸法實相實性故。二者義無礙。了知諸法共差別相及生滅相故。三者辭無礙。不壞假名而說實相故。四者樂說無礙。發無邊言說契經海次第不斷絕故。是名為四無礙。於契經中四種解脫智。自在之言皆通於上。故不別釋。色相名義如大總持中廣顯說已說覺寶次說法僧。

本曰。

 及彼身體相  法性真如海
 無量功德藏  如實修行等

論曰。此一頌中復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體攝一切眾身門。二者總達法藏僧伽門。體攝門者盡攝一切無量眾生生滅流轉無常身故。如本彼身體相故。總達門者。以如是眾身。總達於諸甚深法藏一切如實修行者故。如本及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如實修行故。等言總通和南之意。論師依幾法僧而和南耶。其相云何。頌曰。

 總歸於十四  僧十法四故
 或兼上下故  有多類僧眾

論曰。馬鳴菩薩總歸依於十四德處。十僧四法各差別故。云何為十僧。十地差別故。云何為四法。教理行果各差別故。法謂教法。所謂隨順機根一切契經之海。性真如謂理法。於一切法體性平等。離虛妄之假絕執著之實故。海謂果法。於妙覺果萬德圓滿。無有窮盡如大海故。無量功德藏謂行法。六度萬行淨品眷屬。不可思議超過數量故。如謂十種真如。實修行謂十種正智。證真如理於真實智建立僧名。理智和通能所一味平等。平等無諍論故。何故取命標十方耶。為欲顯示所攝命根廣大圓滿無邊際故。何故取身標其相耶。為欲顯示四相所亂一切眾生皆悉攝取。欲令獲得金剛常住不動身故。何故八聖唯不歸自身命。乃通取一切無量眾生所有身命歸於三寶。由明瞭知一切眾生平等平等唯一真如無有別異。眾生身命及我身命。一味一相不相離故。是故頌言等。等言極甚深。何故攝取一切眾生無量身命。歸於三寶成和南相。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悉歡喜。十方三世一切諸菩薩皆悉讚歎。十方三世一切諸法藏。常恆流佈不斷絕故。馬鳴菩薩證不動地。下地功德悉已滿足。何故下位諸僧皆悉和南。由能歸人皆非同於自得位故。若自歸依唯應和南不動地滿並上二地。若爾何故不取地前。非無歸人故不別舉。以上兼下影顯示故。法雲地菩薩能歸人時當依何僧。於妙覺地有真實僧故無過失。若爾何故不別舉耶。以下兼上影顯示故。是故頌曰或兼上下故有多類僧眾。

已說法僧次說本趣。

本曰。

 為欲令眾生  除疑捨邪執
 起大乘正信  佛種不斷故

論曰。此一頌中則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斷絕障縛門。二者連續解脫門。斷絕門中有四差別。云何為四。一者決定信心門。為令一切無量眾生。斷除疑惑心發起堅固信。決定於甚深大乘正道故。二者遠離捨心門。為令一切無量眾生。遠離厭捨心增長欲樂意。精進於甚深大乘正道故。三者對治邪論門。為令對治九十六種諸大外道。九萬三千眷屬外道。四種大魔三萬二千眷屬魔眾斷除一億四萬六千種諸世論。趣入於大乘甚深正道故。四者除遣執著門。為令一切無量異生。及諸二乘一切菩薩。斷除五種人見證得五種對治。斷除二種法執證得二種對治。迴向於甚深大乘正道故。如本為欲令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故。連續門中有三差別。云何為三。一者不斷大覺門。為令集成萬行之因。莊嚴大覺之果。無上法王不斷絕故。二者不斷法藏門。為令出現勝妙梵響。宣說一切契經之海。八萬四千法藏不斷絕故。三者不斷僧伽門。為令修地前地上之大道。建立真如法界之宮殿。住正後二僧而不斷絕故。如本佛種不斷故故。頌眾生言分際云何。為欲對治何等斷故。建立三寶不斷耶。頌曰。

 通攝三聚人  未得圓滿故
 對四種斷故  建立三不斷

論曰。馬鳴菩薩通緣三聚。而為境界。所以者何。由未證得圓滿果故。然三聚門有其三種。云何為三。一者十信前名為邪定聚。不能信業果報等故。三賢及十聖名為正定聚。決定安立不退位故。十種信心名為不定聚。或進或退未決定故。二者十信前並十信心名為邪定聚。皆無善根故。無上大覺果名為正定聚。已滿足故。三賢及十聖名為不定聚。皆未究竟故。三者十信前名為邪定聚。無樂求心故。十聖名為正定聚。已得真證故。十信三賢名為不定聚未得正證故。是名為三。馬鳴菩薩須彼初門。為欲對治四種斷故。建立三寶不斷之義。云何為四。一者疑惑斷。由猶豫心不能決定。斷三寶種故。二者厭捨斷。由愛有心不能樂法。斷三寶種故。三者見邪斷。由妄想心不能正見。斷三寶種故四者定執斷。由實有心不能離著斷三寶種故。是名為四斷已說本趣。次開總體。

本曰。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

論曰。此文中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能入門。二者所入門。能入門者。於所詮理善趣入故。所入門者。善為彼法作依止故。有法者。總標十六能入門法。能起信根者。總標門法作業之相。摩訶衍者。總標十六所入法體並及不二摩訶衍體。信決定進心。根生長行法。若為入理無超此二。故曰信根。復次信謂十信。根謂從初發心住乃至法雲地。所以者何。初信無根隨緣進退。譬如班多伽伊摩華故。後信轉勝堅固不動。譬如鍵鳩阿彌禮樹故。信根有幾義。各其相云何頌曰。

 各有十種義  澄淨下轉等

論曰。信有十種義。云何為十。一者澄淨義。能令心性清淨明白故。二者決定義。能令心性淳至堅固故。三者歡喜義。能令斷除諸憂惱故。四者無厭義。能令斷除懈怠心故。五者隨喜義。於他勝行發起同心故。六者尊重義。於諸有德不輕賤故。七者隨順義。隨所見聞不逆違故。八者讚歎義。隨彼勝行至心稱嘆故。九者不壞義。在專一心不妄失故。十者愛樂義。能令成就慈悲心故。是名為十。根有十種義。云何為十。一者下轉義。能除憍慢故。二者隱密義。能詮甚深理故。三者出生義。生長種種諸功德故。四者堅固義。皆悉攝持不闕失故。五者相續義。轉轉增長無斷絕故。六者出離義。地地轉勝漸漸遠離故。七者集成義。修集種種道品法故。八者茂榮義。以諸行德而所莊嚴甚可愛樂故。九者具足義。等覺位中圓滿因行故。十者高勝義。於妙覺果最勝廣大無能超過故。是名為十。能入所入種種差別。立義分中自當顯說。

已說總體。次明建立。

本曰。

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者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論曰。何故次第如是。教法出現法如是故。此義云何。為欲顯示上味妙藥。當由所對疾障出現。能化教法。定由所治機根發起。疾前無藥機先無教故。初立因緣分。為欲顯示如意寶珠雖唯是一。而為一切諸寶根本。摩訶衍法雖唯是一。而為恆沙法門體性。重威大龍乃所受用。利根智者乃所領解故。第二立立義分。為欲顯示摩尼寶藏雖備無量萬寶而開千重門群龍所了知。大乘本法雖圓無邊千義而別釋散說鈍根所分明故。第三立解釋分。為欲顯示雖眼耳中見聞寶雨之妙術。思心中解知無盡之圓德。而出現舌威不競入門開通往向不近隔檀。得如意寶藏無由蹬台宮。雖口語中誦持教義之尊辭。思心中觀察廣略之深理。而勤加行添於勝進。方於金剛。不起堅固信。得法界寶藏而無由契玄理故。第四立修行信心分。雖開廣略之法示進入之門。而怯弱眾生。聞廣說法門不堪進修行鈍根眾生聞略說法門。不能解故生厭離心。如是等眾類。若值勸請緣漸漸進修。備百行因至萬德果。若不得值勸策緣彌彌遠退。將恆沙煩惱而及於無性。馬鳴菩薩見是利故。顯示利益勸請修行。是故後立勸修利益分。有何因緣不增不減唯立五分。頌曰。

 攝彼大  總地  五十法門故
 是故不增減  唯建立五分

論曰。馬鳴菩薩十萬嗢拕南大總地論中。總立五十門判釋諸教理。今此論中五分法門各攝彼十門。是故不增減唯立五分。所謂彼論建立所化圓滿等十門。因緣分所攝。百六十摩訶衍等十門。立義分所攝。安立隨順抉擇等十門。解釋分所攝。修習決定趣入等十門。修行分所攝。勸請呵責引導等十門。勸修分所攝。

已說建立門次說唱章判說門。

本曰。初說因緣分。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一者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二者為欲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三者為令善根成就眾生。於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五者為示方便消惡業障。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七者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有如是等因緣。所以造論。

論曰。是八因緣中。初一為立義分作正因緣。次二為解釋分作正因緣。次四為修行信心分作正因緣。後一為勸修利益分作正因緣。初一因緣中即有四門。後七因緣中各具三門。云何為四。一者能化教法出興門。二者所化眾生分際門。三者出興作業善巧門。四者除遣諍論誹謗門。云何為三。謂前三門。今當舉相隨次別釋。因緣總相者。總舉能化教法出興門。謂為八種根本總體作正因緣。故言因緣總。為二十四種分離別相作正因緣。故言因緣相。三十二種總別法相。立義分中自當顯說。為令眾生者。總舉所化眾生分際門。謂攝邪定聚十億八萬六千種眾生。不定聚三十種眾生。正定聚一百二十種眾生故。離一切苦得究竟樂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緣三聚而為境界。宣說開示妙法要者。欲令一切無量眾生。遠離生滅無常之苦。獲得根本總相之樂故。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者。總舉除遣諍論誹謗門。謂愚眾生作如是疑。馬鳴菩薩居位不動地未及法雲地。而緣上地諸菩薩等。為其所化之境界者。唯顯自殊勝。為求名利等。有其虛言無有實義。豈下地菩薩應得教化上地菩薩。是故馬鳴為遣如是不信疑故。自通而言。我久遠劫成正覺訖。而助教化利益群生。為滿本願故權示藍修位。非謂欲求名利等故作如是說。已說初因緣。第二因緣言解釋如來根本之義者。總舉能化教法出興門。謂是因緣能為顯示正義對治邪執。作正因緣故。言如來根本之義。所以者何。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無有一佛不為根本一心二門七種對治成正覺故。令諸眾生者。總舉所化眾生分際門。謂攝十億八萬六千種邪定聚眾生故。正解不謬故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緣邪定聚狂亂眾生而為境界。宣說開演顯示正義對治邪執甚深法者。正恆沙之謬邪解。摧塵數之逆亂見。斷除其闡提不信障。而為令趣入於十信大道故。已說第二因緣。第三因緣為分別發趣道相作正因緣。是名為能化教法出興門。謂三種發心。善根成就眾生者。總舉所化眾生分際門。謂攝上品十信三品十解三品十行三品十向三品十地諸眾生故。於摩訶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緣二聚眾生而為境界。宣說開示三發心者。為令超過自分獲得勝進故。已說第三因緣。第四因緣為修行信心分四種信心四種修行作正因緣。是名為能化教法出興門。善根微少眾生者。總舉所化眾生分際門。謂攝得十信位前五心中品眾生故。已得前五故。非都無善根名言微少。未得後五故不能具足。不名成就。修習信心故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能為令成就後五信心故。已說第四因緣。第五因緣為修行信心分進門之終。復次若人雖修行信心乃至得免諸障善根增長故作正因緣。是名為能化教法出興門。此中眾生攝得十信位初心下品眾生故。是名為所化眾生分際門。消惡業障等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示禮拜懺悔等方便。而為消除種種業障海故。已說第五因緣。第六因緣言修習止觀者。總舉能化教法出興門。謂為修行信心分修行止觀門作正因緣故。凡夫二乘者。總舉所化眾生分際門。謂攝得十信位二心下品眾生。邪定聚攝一切二乘故。對治心過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以兩輪通為對治凡夫二乘見執過失故。已說第六因緣。第七因緣為修行信心分之終。復次眾生初學是法乃至畢竟得生住正定聚故作正因緣。是名為能化教法出興門。此中眾生攝得十信位前四心。更不能勝進下品眾生。謂住是世界信心成就極怖畏故。是名為所化眾生分際門。必定不退信心故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以勝緣力而為安立正定聚故。已說第七因緣。第八因緣為勸修利益分作正因緣。是名為能化教法出興門。此中眾生攝十億八萬六千種邪定聚諸眾生故。是名為所化眾生分際門。為示利益勸修行故者。總舉出興作業善巧門。謂為欲令宣說功德增長欲樂。顯示過患覺悟厭離故。已說第八因緣。一切諸教法皆盡於立義分。一切諸所化之機皆盡於初因緣分。何故開三分而別釋。立七因緣而散說耶。為欲顯示利鈍廣略總別不同故。何故二乘人重取於四處。為欲顯示二乘眾生下劣狹少。發菩提心向無上道。甚極切難超過於餘類眾生故。何故所餘邪定眾生唯取於三處。為欲顯示所餘眾生形於二乘輕其過失故。何故不定人別取三品耶。為欲顯示不定眾生微薄暗鈍。發決定心向無上道。甚極切難超過於正定眾生故。何故正定人不別三品通總攝耶。為欲顯示正定眾生形於不定輕其過失故。有何因緣不增不減唯立八種。何故次第如是頌曰。

 總攝大總地  八十因緣故
 修行轉勝法  次第如是故

論曰。馬鳴菩薩十萬嗢陀南大總地論中。總立八十因緣。以為論緣由。今此論中八種因緣。各攝彼論十種因緣。故不增減唯立八種。由是義故言如是等。等字總攝彼八十故。因緣次第行法法爾故。謂除闡提不信障得十信心。除著我障得十住心。除畏苦障得十行心。除捨離障得十向心。斷異生性等十種障證歡喜等十種地故。

已說八因緣。次說四種根。

本曰。問曰。修多羅中具有此法。何須重說。答曰。修多羅中雖有此法。以眾生根行不等。受解緣別。所謂如來在世時眾生利根。能說之人色心業勝。圓音一演異類等解。則不須論。若如來滅後。或有眾生能以自力廣聞而取解者。或有眾生亦以自力少聞而多解者。或有眾生無自心力。因於廣論而得解者。自有眾生復以廣論文多為煩。心樂總持少文而攝多義能取解者。如是此論為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

論曰。此文中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所說無異難問門。二者舉時分位決疑門。問曰。修多羅中具有此法何須重說者。則是難問門。謂光明大覺等一百契經中。開示一切無量法藏。隨機根量攝取利益無所闕失。中士何用煩造此論。重傳彼法更無加顯力。今造此論重說彼法者。頗不求稱讚等事耶。畢竟尊信不盡其理。是名為所說無異難問門。答曰。修多羅中雖有此法以眾生根行不等受解緣別者。總舉決疑門。所謂馬鳴自通而言。三世諸佛一切教理。自然常住一味平等。無有移轉無有起滅。是故雖題榜差別翰牘不同。而其教法唯是一味唯是平等。或不分或不別。然而眾生根性差別利鈍不等。心行差別廣略不同。既所化之機異。能化之人不能自同。令受教法名字各別。令解文義因緣各別。謂或有眾生依佛伽陀修梨毘羅而得解者。或有眾生依菩薩遮陀尸修梨毘羅方得解者。故為是人當須造論。復次如來在世時所化清淨。能化圓滿八萬四千種色四種心遍智十種作業十種殊勝。六十八梵圓八十八妙音。無有前後一時敷演。無量無邊種種異類。或有眾生見佛妙色而得解者。或有眾生思惟佛心品而得解者。或有眾生觀察如來十業十勝而得解者。或有眾生聽聞佛梵圓妙音而得解者。如是平等明瞭通達則不須論。若佛滅後所化雜亂能化少闕。經論機異廣略根別。根謂四種根。機謂三乘機。云何為四。一者廣自力根。二者略自力根。三者廣無力依他根。四者略無力依他根。如是四種根性中。初二是修多羅眾。後二是優婆提耶眾。何故因緣門中所化圓滿。根性門中所化微少。為欲顯示清淨僧那阿世耶無有邊際故。為欲顯示受教實行眾生之類有其分際故。以何因緣出興兩重廣略教法。其相云何。頌曰。

 本願系屬故  出興此法門
 楞伽王契經  分明顯說故

論曰。系屬因緣之力故。出興兩重甚深法門。所以者何。於契經中明顯說故。所謂楞伽王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我念過去無量劫海。於五百世忍辱仙人。在山林中專心修行小欲知足四聖眾種清淨之法。於時有一大蛇從山頂下。來詣我所聞我所誦。則投其體禮拜懺悔。投體已訖以頭攢地。區區作文而說偈言。

 我過去世  忍辱仙人  住於此山
 六時行道  而一時瞋  因緣力故
 今得蛇身  常受大苦  若命終後
 得人同分  我當弟子  隨汝修行
 汝所讀誦  常我所誦  是故我今
 發大慚愧

說是偈已即便命終。後得人身則我弟子。爾時互相發願系屬。謂作如是願。我若證無上道。宣說九十落叉廣說修多羅。利益意樂廣大眾生。宣說十落叉略說修多羅。利益意樂總持眾生。即我弟子作如是願。我當師滅後造作九十部廣說優婆薩提耶。利益意樂廣大眾生。造作十部略說優婆薩提耶。利益意樂總持眾生。以此因緣我今宣說諸契經海。以此因緣故。我滅度後我弟子現造作論教。

已說因緣分。次說立義分。立義分中法門名字。其數幾有其相云何。頌曰。

 有三十三種  十六所入法
 十六能入門  及不二別故

論曰。立義分中法門名數。總有三十三種差別。云何為三十三差別。所謂十六所入本法。十六能入門。及不二摩訶衍各差別故。何故摩訶衍成十六種。根本摩訶衍中開八種故。一心法界三大義中各開二種故。何故能入門成十六種。一心法界及三大義各二種故。或各開二種門故。是名為本數。

已說法數。次當別釋。

本曰。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則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所言義者即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論曰。此文中有三門。云何為三。一者所入根本總體門。二者能依趣入別相門。三者通達軌則不動門。初二種門有其兩重。住思應觀。摩訶衍者總者。即是所入根本總體門。即是根本摩訶衍中有八差別。云何為八。一者一體一心摩訶衍。二者三自一心摩訶衍。三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體大摩訶衍。四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增不減體大摩訶衍。五者如來藏功德相大摩訶衍。六者具足性功德相大摩訶衍。七者能生一切世間因果用大摩訶衍。八者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摩訶衍。是名為八。如是八種摩訶衍法。皆從能入建立其名。謂以一體一心。而為其門所趣入故。名為一體一心摩訶衍。乃至以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而為其門所趣入故。名為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用大摩訶衍。譬如轉輪聖王。謂如輪王隨其輪相建立名字。摩訶衍法亦復如是。隨其門相建立名故。大覺契經中作如是說。佛告文殊師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開說八種身法。何等為八。一者一體趣入身法。二者三自趣入身法。三者諸法差別不增不減體大趣入身法。四者純淨一相無雜不增不減體大趣入身法。五者如來藏功德顯了大趣入身法。六者圓滿性功德顯了大趣入身法。七者出生世間因果自在無礙大趣入身法。八者出生出世間妙因果自在無礙大趣入身法。是名為八。乃至廣說。馬鳴菩薩正攝彼文。是故說言摩訶衍者總。此中總言。於兩處中是總體故。所謂望上及下臨故。大總地論中開八十門。廣釋根本摩訶衍法。今各攝十成一種故。唯立八法。由何義故有八應知。能入別相有八種故。所入總體有八應知。能入所入八種法相。勝劣廣狹其相云何。頌曰。

 平等平等一  皆無有別異
 各攝諸法故  然終不雜亂

論曰。如是能所十六法相。遍滿遍滿平等平等。一味一相皆無差別。所以者何。各攝諸法畢竟盡故。若爾本末及與總別。皆悉渾同應雜亂耶。終其本末不相雜亂。其總別門初後不無。然各各別皆悉等量。故曰平等。非謂一法故稱平等。已說初重。第二重四種法中各具三門。云何為三。一者本法所依決定門。二者根本攝末分際門。三者建立二種摩訶衍門。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者。即是本法所依決定門。今當須嗢拕南頌總持顯說。其相云何。頌曰。

 眾謂四衍眾  生謂四種生
 是一法界藏  遍於彼八處

論曰。眾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一切如來眾。二者一切菩薩眾。三者一切聲聞眾。四者一切緣覺眾。是名為四眾。生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是名為四生。過數故眾。受生故生。是一法界心。彼八處中週遍圓滿。不可分析不可離散。唯是一體唯是一相。以四種眾攝諸聖盡。以四種生攝諸凡盡。馬鳴論師為顯一心廣大圓滿。名為眾生。順理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世尊放大光明顯神力已。告佛子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解說一法界藏。善男子。一法界藏者。所謂遍於諸如來眾諸菩薩眾諸聲聞眾諸緣覺眾及諸異生。無所不通。無所不至無所不當。是故名為一法界藏。今攝此文故名眾生。馬鳴菩薩六萬嗢拕南本藏論中。開十種門別釋散說。今略攝故唯言眾生。已說本法所依決定門。是心即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者。即是根本攝末分際門。其相云何。頌曰。

 是一法界心  總攝二種門
 名攝世出世  作法界名法

論曰。一法界心總攝一切生滅門法。是故名為攝世間法。總攝一切真如門法。是故名攝出世間法。皆作法界故名為法。自體契經中作如是說。廣大神王即攝一切種種無明。一切種種染法。一切種種淨白品法。又攝一切清淨法。一切無礙法。一切解脫法。一切絕離法。一切滿足法。一切寂靜法。而廣大神王非世間法非出世間法。今攝此文故名為攝。馬鳴菩薩八萬嗢拕南歸宗論中。開二十門分明顯說。此中略故如是而已。已說根本攝末分際門。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等者。即是建立二種摩訶衍門。其相云何。頌曰。

 總標二種門  言依於此心
 總標二本法  顯示摩訶衍

論曰。總標能入二種門故。言依於此心。總標所入二種法故。言顯示摩訶衍義。云何為二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云何為二本法。一者一體摩訶衍。二者自體自相自用摩訶衍。如是所入二種本法。或從能入建立其名。所謂以真如體。而為其門所趣入故。名言為體。以自相本覺心。而為其門所趣入故。名言為自。由能入門二種別故。所入本法有二應知。何以故者。即請問辭。謂由何義。依於此心句中具二種門。顯示摩訶衍義句中具二種本法者焉。答曰。作一法界心真如門。即顯示一體摩訶衍法。作一法界心生滅門。能示自體自相自用摩訶衍法。由此義故。當知各具二門二法。大覺契經中作如是說。復次文殊師利。有二種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議。何等為二。一者體相平等摩訶衍。二者自相自然摩訶衍。若欲證得是二種法。當行二門。何等為二。一者無斷無縛門。二者有斷有縛門。乃至廣說。今攝此文作如是說。大總地中開八種門分明散說。已說建立二種摩訶衍門。三大義中各略初二門立後一門。馬鳴菩薩本趣意樂。舉後攝初中故如是而已。復次比來次第分明顯了故。以上二頌本流應至於此。一者體大者。總標所入二種本法。云何為二。一者無量無邊諸法差別不增不減摩訶衍。二者寂靜無雜一味平等不增不減摩訶衍。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減故者。總標能入二種別門。云何為二。所謂如本法名門亦爾故。二者相大者。總標所入二種本法。云何為二。一者如來藏功德摩訶衍。二者具足性功德摩訶衍。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者。總標能入二種別門。云何為二。所謂如本法名門亦爾故。三者用大者。總標所入二種本法。云何為二。一者能生一切世間因果摩訶衍。二者能生一切出世間善因果摩訶衍。謂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者。總標能入二種別門。云何為二。所謂如本法名門亦爾故。三種大義別別分釋。如總地論本地品中分明顯說。何故不二摩訶衍法無因緣耶。是法極妙甚深獨尊。離機根故。何故離機根。無機根故。何須建立。非建立故。是摩訶衍法諸佛所得耶。能得於諸佛。諸佛得不故。菩薩二乘一切異生亦復如是。性德圓滿海是焉。所以者何。離機根故。離教說故。何故八種本法從因緣起。應於機故。順於說故。何故應機。有機根故。如是八種本法諸佛所得耶。諸佛所得。於諸佛得不故。菩薩二乘一切異生亦復如是。修行種因海是焉。所以者何。有機根故。有教說故。何故依真如門所趣入之摩訶衍法唯立體名。依生滅門所趣入之摩訶衍法立自名耶。真如門中無他相故。生滅門中有他相故。他謂一切不善品法。自謂一切清淨品法。若所對治他無。能對治自無故。唯言體不說自焉。若所對治他有。能對治自有。故名言自不唯體焉。復次為欲顯示一法界體平等平等無有其私。無量性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故。復次隨宜安立。無有定故。何故別說門中。一心別為一三大總為一。而等同各詮二摩訶衍。三大義合。方應得詮二摩訶衍。大義之名通於三種。故總為一義。無別意趣。今所開示十六法門。勝劣廣狹其相云何。頌曰。

 平等平等一  皆無有別異
 各攝諸法故  然終不雜亂

論曰。能入所入十六法門。圓滿圓滿平等平等。週遍法界無有差別。所以者何。各攝諸法畢竟盡故。然終不雜本末能所。已說總別二門。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者。即是通達軌則不動門。謂微塵數過去諸佛。微塵數現在諸佛。微塵數未來諸佛。皆悉乘此三十二種。甚深安車。達於清淨無上地故。十方三世一切菩薩亦復如是。此中菩薩言通取三聚一切眾生。所以者何。無有眾生而不通達如來地故。

釋摩訶衍論卷第一

 

上篇:大乘起信論

下篇:大宗地玄文本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乘緣生論

大乘緣生論一卷(聖者欝楞迦造)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

事師法五十頌

事師法五十頌(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成實論

成實論卷第一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發聚中...

三彌底部論

三彌底部論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歸命一切智。我從此...

佛說法律三昧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奉 詔譯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佛說師子素駄娑王斷肉經 大唐沙門智嚴譯  我憶過去無...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牟尼世...

宗鏡錄(100卷)

宗鏡錄卷第一 宗鏡錄卷第二 宗鏡錄卷第三 宗鏡錄卷第...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

佛說頻婆娑羅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大乘百福相經

大乘百福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華嚴五十要問答

鍥華嚴五十要問答序 五十要問答二冊者。華嚴第二祖雲...

【佛教詞典】未曾習同行相應

【未曾習同行相應】 p0491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云:又有未...

【佛教詞典】邪智

【邪智】 p0670   大毗婆沙論九卷六頁云:問:此邪智...

遮止無意義的話語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

神通

講到神通。大家就會聯想到飛天鑽地、七十二變的孫悟空...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給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有一個小夥子,初次到工廠做車工,師傅要求他每天車完...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都非常珍貴

每一次修行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的珍貴,因為修行是每...

午餐吃素不犯睏

午飯後人特別容易犯睏,往往無精打采。新加坡《聯合早...

先把自性功德力現出來,再來處理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的空觀跟假觀,都是培養第二念。第一念落...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眾生,但是他不能度無緣之人。我們說佛不度...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原文: 予昔在煉磨場中。時方丈謂眾云:中元日當作盂蘭...

想做就做,想丟就丟

我有位印度籍的信徒,時常覺得不安全,有次他請我去他...

智慧的覺醒

讓我們從無明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吧!從無明之中解脫出來...

成就自我

有一個人對一件精美的陶瓷瓶說:你真漂亮,而且你的壽...

【視頻】梵網六十二見經(男聲念誦)

梵網六十二見經(男聲念誦)

【視頻】佛光山《梵音清流》

佛光山《梵音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