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釋摩訶衍論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釋摩訶衍論卷第六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詔譯

從上已來。染淨諸法相熏相生不斷絕義抉擇分已焉。自此已下分明顯示生滅門中三種大義。

本曰。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已來唯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此義云何。以無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復以何義得說差別。以依業識生滅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義故。若心起見即有不見之相。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若心有動非真識知。無有自性。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熱惱衰變則不自在。乃至具有過恆沙等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恆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別異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此用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又凡夫所見者是其麁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復次初發意菩薩所見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去無來離於分齊。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別。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淨心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若離業識則無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論曰。即此文中自在三門。云何為三。一者顯示自體大義門。二者顯示自相大義門。三者顯示自用大義門。初大義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五人平等門。二者時不轉門。是名為二。中大義中即有三門。云何為三。一者圓滿功德門。二者問答決疑門。三者別釋廣說門。是名為三。後大義中自有六門。云何為六。一者本願無盡門。二者離相不著門。三者能所平等門。四者無相現應門。五者隨見麁細門。六者問答決疑門。是名為六。今當作釋如其次第分明散說。大聰明者應審思擇。復次真如自體相者者。即是總標體相二義。自此已下別釋散說。初說體大。云何名為五人平等門。謂真如自體通於五人。平等平等無差別故。云何名為五種假人。一者凡夫。二者聲聞。三者緣覺。四者菩薩。五者如來。是名為五。如是五名。人自是五真自唯一。所以者何。真如自體無有增減。亦無大小亦無有無。亦無中邊亦無去來。從本已來一自成一。同自作同。厭異捨別唯一真故。是故諸法真如一相三昧契經中作如是說。譬如金剛作五趣像。五人平等亦復如是。於諸人中無有增減故。如本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故。云何名為時不轉門。謂真如自體。自然常住決定不變。三際不動四相不遷。寂滅又寂滅。真實又真實故。如本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故。

已說顯示自體大義門。次說顯示自相大義門。圓滿功德門者其相云何。謂真體中圓滿一切功德無所少故。何等功德。所謂六種性義功德。云何為六。一者大智慧光明義。本覺般若能除無明之闇夜故。於契經中名廣大圓滿殊勝般若實智光明性義。二者遍照法界義。本覺般若照達一法界之源故。於契經中名週遍通達一法界藏自然性義。三者真實識知義。本覺般若遠離虛假之解量故。於契經中名離妄想解決定了知實際實性性義。四者自性清淨心義。本覺般若無量性功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遠離塵累契中實故。於契經中名本有明白離邊中中性義。五者常樂我淨義。本始二覺從無始來遠離四障。圓滿四種自然德故。於契經中名如來正覺自然性德遠離炎幻不修行性義。六者清涼不變自在義。二種本覺譬如明鏡之南北相具隨違故。於契經中名具足隨順逆違無礙陀羅尼全遍性義。是名為六。如本從本已來唯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廣大圓滿自性本德契經中作如是說。自性功德本數之名有十七者。於初二中各開二種。於次二中各開三種。於後二中如其次第開四三故。復次清淨心地無垢陀羅尼契經中作如是說。自性功德本數之名有二十五者。最後一中開十一故。如是三數別相云何。馬鳴菩薩摩訶衍論本數名字。為欲顯示名略義廣總持相故。是故攝散總立為六。復次所依別本總持說故。復次名字數多迷真實故。以此義故總立為六。言十七者名字云何。一者大智慧義。二者大光明義。三者遍一法界義。四者照一法界義。五者真實義。六者識義。七者知義。八者自性義。九者清淨義。十者心義。十一者常義。十二者樂義。十三者我義。十四者淨義。十五者不義。十六者變義。十七者自在義。是名十七。言二十五者名字云何。所謂前數不功德中開八種故。變功德中開二種故。言二變者。一者上流轉變。二者下流轉變。言八不者。中觀論中如分明說。

已說有名數量功德分。次說無名過量功德分。本覺體中自性功德無量無邊。離於言量過於心行。以何義故。止於數量作如是部。本有功德雖無有量不出三數。故舉本耳。如本具足如是過於恆沙故。如是無量無邊功德各各別別有體相耶。唯一心量無別法體。唯一心量終不離心。所以者何。心法雖一而有二種陀羅尼自在用故。云何為二。一者自不離彼陀羅尼自在。二者彼不離自陀羅尼自在。是名為二。如本不離故。如是性德從無始來。一向妙有非遣除法。所以者何。自性自性非他俱故。如本不斷故。如是一切功德唯一自作一。終異自不能作一。所以者何。一法界故。如本不異故。如是深理一切菩薩一切二乘一切凡夫。心不思惟。言不論量。絕之又絕。遠之又遠。如本不思議故。三人非境當何人之言思境界。唯大覺者乃自軌則。如本佛法故。如是無量性之功德。從具縛地乃至無上大覺智地。具足圓滿無所少闕。所以者何。如是諸德從無始來自然本有。非假緣力而建立故。如本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故。

已說圓滿功德門。次說問答決疑門。就此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發起略問難違門。二者發起廣答解釋門。問者難意其相云何。謂舉說文相違前後雜亂審其理故。前後之文云何相違。所謂真如抉擇分中作如是說。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自相大義抉擇分中作如是說。從本已來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如是相違故以為難。如本問曰上說真如其體平等離一切相云何復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故。

已說發起略問難違門。次說發起廣答解釋門。就此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是總。二者是別。於總門中即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如總。二者生滅總。如其次第說相可見。答曰。雖實有此諸功德義而無差別之相等同一味唯一真如者。即是真如總。謂雖自相大義門中作如是說。具種種德過於恆沙。而是生滅門之界量。非真如門。真如門中無差別相。平等平等一相一味。獨存真如淨法界故。以此義故無相違過。自此已下作其緣由決斷疑惑。以無分別離分別相是故無二者。真如門中唯有同同無異異故。自此已下釋生滅總。於此文中即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答。有廣略故。二重問答不同應知。初重問答其相云何。復以何義得說差別者。即是開問。謂若諸法從本已來。平等平等一味一相獨存真理無二體者。復有何法而非平等。以之為依建立差別。即是舉異門以疑異門焉。自此已下發起答說決斷此疑。文相可見。以依業識生滅相示者。即是總答。謂真如門中無過恆沙一切染法以為所治。無能治之過於恆沙一切淨法以為對量。是故真如門中作如是說。一切諸法平等平等。一味一相無有二體等焉。而此生滅門中所治染法無量無邊。能治之淨法亦無量無邊。是故生滅門中作如是說。本覺體中具種種德。無量無邊過恆沙等焉。即是大意。次當作釋別別散說。所言依者。即是根本無明住地。一切染法之所依故。所言業者。即是業相。所言識者。轉等諸識。生滅相者。門之總稱。所言示者。相反顯示。此中以字遠流應至於三字。如是三法功德之起當緣由故。已說略說分。次說廣說分。就此分中即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答。此中問略答廣應知。此云何示者。即是詰問。所謂詰問其所由故。自此已下直答此問。此答釋中即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自宗正理。二者非道邪行。三者具舉對量。是名為三。如其次第。說相應觀。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者。即是第一自宗正理。所謂法性從無始來唯是一心。無一一法而非心故。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者。即是第二非道邪行。所謂總舉本上之諸無明住地故。自此已下直顯具舉對量差別。如上所說本覺體中六相功德。各各待觀何等過患。以之為對建立顯示。所謂根本無明熏習一心之海。發起業等種種諸識。隱覆般若實智之明。增長愚癡迷亂之闇。即是不覺無明之界量明以之為對。一心之性寂滅無起。即是本覺惠明之安立德故。建立顯示。如本心性無起即是大智慧光明義故故。自此已下顯第二德。文相可見。如是妄心起見達境。一向唯轉虛妄境中。不能通達真實境界。所以者何。真偽相違不契當故。如本若心起見則有不見之相故。自此已下明遍觀義。而真實心離轉見故。通達諸法無所不至。無所不當無所不盡。所以者何。真實智見離能見所見之邊見故。如本心性離見即是遍照法界義故故。自此已下明第三德。所謂若心有動轉相。即是無明熏習氣故。虛妄轉明以之為對。心性寂靜無有喧動。正直無有顛倒之解。即是實智之照。隨順道理無倒建立顯示。如本若心有動非真識智故。自此已下顯第四德。所謂妄法從無始來。無自體明以之為對。自性清淨本有功德建立顯示。如本無有自性故。自此已下顯第五德。所謂妄法四相之所遷故非常。三種苦俱轉故非樂。二種自在無故非我。一道清淨無故非淨。此四種過以為對量。本覺體中四種功德建立顯示。如本非常非樂非我非淨故。自此已下顯第六德。所謂妄法燒真心故。是故名熱。又是惱亂諸眾生故。是故名惱。破滅變德令不作故。是故衰變。由此事故一切眾生不得自在。是故亦名為不自在。待觀此事以為對故。清涼不變自在之德建立顯示。如本熱惱衰變則不自在故。自此已下顯示無邊功德相義。所謂若所對治染法無量無數。以能治之淨法亦無量無邊故。如本乃至具有過恆沙等妄染之義對此義故心性無動則有過恆沙等諸淨功德相義示現故。自此已下結圓滿德。所謂若一心法有動轉相。更前見境有可緣者。能見之心所見之境二差別故。本覺功德則不圓滿。而本性德雖過恆沙。唯一心量終無二體。所以者何。如是諸德悉皆各各不分其體。於一法界其量等故。是故圓滿自性功德。結縛解脫之二位中。常恆具足名為法身。名如來藏。如本若心有起更見前法可念者則有所少如是淨法無量功德即是一心更無所念是故滿足名為法身如來之藏故。染淨數量平等抉擇依何契經所解釋耶。所謂文殊師利善巧方便相似譬喻大陀羅尼經。彼契經中如何說耶。謂彼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承佛神力。即說嗢拕南頌曰。

 譬如阿只多  遮那尸帝樹
 其果多無數  表實有十等
 染淨數量等  亦應如是知
 行者依此喻  可了真妄理

今此經文為明何義。為欲顯示假當待實真定賴妄。無有獨孤自立法故。所言表者喻於何法。謂喻妄法。妄假無實如果外故。所言實者喻於何法。謂喻真法。真實無假如果中故。云何名為十種等耶。一者數等表實。契當其數等故。二者塵等表實。細末配其數量等無差別故。三者量等表實。稱量終無差別輕重等故。四者色等表實。挍量同白色故。五者香等表實。熏習其香等故。六者味等表實。噉食無差別故。七者觸等表實。觸身等無差別故。八者本等表實。同依樹木出故。九者俱等表實。一時無前後故。十者同等。終一味故。是名十等。舉喻合法說相明故不須重釋。復次若鈍根者不達此事。依功德黑暗之譬喻應知等意。

已說顯示自相大義門。次說顯示自用大義門。此中六門。如其次第應審觀察。言本願無盡門者。清淨僧那阿世耶。廣大圓滿無邊際故。謂諸如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量微塵數劫中。興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大慈悲心海。修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大圓滿因海。攝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一切眾生海。立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廣大誓願海。成十方世界之微塵數量大自在果海故。所以者何。以如實知同一無異相續義故。如本復次真如用者所謂諸佛如來本在因地發大慈悲修諸波羅蜜。攝化眾生立大誓願。盡欲度脫等眾生界。亦不限劫數盡於未來。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故故。

已說本願無盡門。次說離相不著門。言離相不著門者。於所作中遠離所作不生著故。謂諸如來雖發無量無邊大悲攝化一切恆沙眾生。而諸如來無一一佛而攝生故。所以者何。如實了知一切眾生及與自身。唯一真如唯一法身。無有增減無差別故。如本而亦不取眾生相。此以何義。謂如實知一切眾生及與己身真如平等故。

已說離相不著門。次說能所平等門。言能所平等門者。人法體用理智平等無差別故。謂法身應化之三身。及實實假假之二理。平等一體無差別故。自性本身及枝末身。一等一體無差別故。能證正智所證如理。平等一體無差別故。以一體故無有二體。無二體故亦無一體。無二無一亦無無耳。以此義故自然本性。具足功德不假他力。甚深極妙契經中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即白佛言。云何名為異異異相。云何名為同同同相。佛言所言異異異相者。即是無明。所言同同同相者。即是明法。如是二法如牛兩角。對治之相非消融體如兩空絕。是故此二法名曰為非觀偽法。於此文殊師利即承佛神力。即從坐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非觀偽法。其相可說耶不可說耶。以何為門應覺知耶。爾時世尊即告文殊師利言。我諸一切契經海中作如是說。異者無明同者明者。為欲度脫愚癡凡夫權作此說。而今日為汝真實言說。文殊師利。所言非觀偽法者。同異歸同。同同歸空。空空歸絕。乃至廣說故。如本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故。

已說能所平等門。次說無相現應門。言無相現應門者。自性身體空寂無像。能現諸像。譬如兔角自體空無。善能出生一切角故。謂法身佛唯是一一。唯是寂寂。亦非一一。亦非寂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滅滅斷斷唯阿作阿故。所以者何。諸佛如來唯自自身無他身故。而諸眾生見聞得益。自心量中獲得利益。法身體中無有關故。如本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故。

已說無相現應門。次說隨見麁細門。就此門中即有二門。云何為二。一者應身用相差別門。二者報身用相差別門。初門云何。所謂一切凡夫二乘。不能了達一切諸法唯一心之量甚深宗故。依遍分別妄想事識。見應化身作外量解。不能通達無有分界。分分轉故。如本此用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依分別事識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不能盡知故故。次門云何。所謂從初信解乃至金剛一切菩薩。明瞭通達一切諸法唯一心量甚深宗故。依彼業識見報身佛。作唯識解。通達依正無分齊故。如本二者依於業識。謂諸菩薩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身有無量色。色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住依果亦有無量種種莊嚴。隨所示現。即無有邊不可窮盡離分齊相。隨其所應常能住持不毀不失故。自此已下顯示報應之差別相。所言報者。具勝妙因受極樂果。自然自在決定安樂。遠離苦相故名為報。如本如是功德。皆因諸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具足無量樂相故說為報故。所言應者。隨順機根而不相違。隨時隨處隨趣出現。非安樂相故名為應。如本又凡夫所見者是其麁色。隨於六道。各見不同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說為應故。自此已下更作重釋明前所說。所謂位位各各見佛增減別故。此義云何。若三賢位諸菩薩者。信真如故。分見報身。觀知色相無分際量。而此菩薩不能離脫分別之心。所以者何。以未得入真如位故。如本復次初發意菩薩所見者。以深樂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見知彼色相莊嚴等事。無來無去。離於分齊唯依心現不離真如。然此菩薩猶自分別以未入法身位故故。若得十地諸菩薩者。如其次第轉勝究竟。如本若得淨心所見微妙其用轉勝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故。若佛果中業識本種無所有故。能見所見亦復空無。所以者何。一切諸佛真如真如平等平等。法身法身平等平等。無此無彼無我無他。無大無小無高無下。無無無有戲論都盡慮知亦空。唯一大空真如本智。服遮伽利娑那提衣。於鍵尸多陀摩宮。自性身坐獨存無二故。如本若離業識則無見相以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何故應身章中作如是說。依分別事識而見彼佛。報身章中作如是說。依於業識而見彼佛為欲顯示隨識麁細所見佛身隨麁細故。

已說隨見麁細門。次說問答決疑門。於此有二。云何為二。一者是問。二者是答。答說分中即有五門。云何為五。一者法身出現色相門。二者顯示智身形相門。三者顯示法身形相門。四者廣大圓滿無際門。五者不可思議殊勝門。是名為五。如其次第說相可觀。問者意樂其相云何。所謂問者作如是疑。剋其法身真實自體。湛湛慮絕寂寂名斷。色相作業由誰而有。無相現應抉擇分中作如是說。法身無相能現色相。若能出現種種色相。不可言說法身空寂離色像域。如是疑故發起此問。如本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故。自此已下即決此疑。言法身出現色相門者。自性法身能為色相作所依止。善出色相無障礙故。所以者何。能依色法所依心法。從無始來平等平等無有二體。唯一心量故。如本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故。言顯示智身形相門者。以智攝色。無一一色而非智故。說名智身。如本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故。言顯示法身形相門者。以色攝智。無一一智而非色故說名法身。如本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故。言廣大圓滿無際門者。如是二身所現色相。等遍一切眾生界一切非情界一切虛空界一切涅槃界一切如來界中。無所不通。無所不至。無所不當。無所不會。無所不作。亦無分際。亦無障礙。純純一一無相亂故。如本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際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際而不相妨故。言不可思議殊勝門者。如是業用甚深極妙獨尊殊勝。非凡夫二乘之所能知故。如本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故。如是三種甚深大義。二種門中云何安立。謂真如門中三種大義者。唯各立一。無雙立故。若生滅門中三種大義者。三種大義具足雙立。無前後故。以之為別。是故大印陀羅網譬喻契經中作如是說。有體大義無相及用。有相大義無體及用。有用大義無體及相。如是三大有第一一無第二一。復次有體大義當有相用有相大義當有體用有用大義當有體相。如是三大隨有第一一有第二一。不相捨離故。餘種種相結總持抉擇分中自當理明。

已說顯示三種大義門。次說門自入門破異門。

本曰。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論曰。今此論文為明何義。為欲對治廣狹大小諸異執故。云何異執。謂有眾生作如是執。一法界心是其本法。亦廣亦大。真妄二門是其末法。亦狹亦小。為欲對治此執著故作如是說。門亦所入。與本量等。復次為欲顯示真如門中。無有為法差別相故。復次為欲顯示空五陰智。如所空陰自體空無。以此能空所空皆空。為入真如平等門故。復次為欲顯示生滅門假真如門實故。如本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故。以何義故。譬喻門中東方喻覺。西方喻念。為欲顯示本覺般若。出現清淨智慧光明。照耀幽冥生死暗夜。譬如日輪出現已訖。發淨光明破世間闇。無明住地出生種種染法眷屬。隱覆無量無漏之性清淨慧明。譬如日輪隱沒已訖。發大暗夜障覆分別了知清淨明故。如本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故。自此已下明得益相。謂有眾生了知心法無有能起所起別相即得成就真如隨順。即得成就真如得入。無有隨順無得入故。如本若能觀察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故。

已說門自入門破異門。次說對治邪執正解門。

本曰。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云何為五。一者聞修多羅說如來法身畢竟寂寞猶如虛空。以其不知為破著故。即謂虛空是如來性。云何對治。明虛空相是其妄法。體無不實。以對色故有是可見相令心生滅。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色者則無虛空之相。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離於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此謂如來廣大性智究竟之義。非如虛空相故。二者聞修多羅說世間諸法畢竟體空。乃至涅槃真如之法亦畢竟空。從本已來自空離一切相。以不知為破著故。即謂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對治。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聞修多羅說如來之藏無有增減。體備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謂如來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云何對治。以唯依真如義說故因生滅染義示現說差別故。四者聞修多羅說一切世間生死染法。皆依如來藏而有。一切諸法不離真如以不解故。謂如來藏自體。具有一切世間生死等法。云何對治。以如來藏從本已來。唯有過恆沙等諸淨功德不離不斷不異真如義故。以過恆沙等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無。從無始世來。未曾與如來藏相應故。若如來藏體有妄法。而使證會永息妄者。則無是處故。五者聞修多羅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得涅槃。以不解故。謂眾生有始。以見始故。復謂如來所得涅槃有其終盡還作眾生。云何對治。以如來藏無前際故。無明之相亦無有始。若說三界外更有眾生始起者。即是外道經說。又如來藏無有後際。諸佛所得涅槃與之相應。則無後際故。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復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而有言說者。當知如來善巧方便。假以言說引導眾生。其旨趣者皆為離念歸於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滅不入實智故。

論曰。即此文中自有四門。云何為四。一者顯示根本總相門。二者顯示人見對治門。三者顯示法見對治門。四者顯示俱非絕離門。是名為四。言顯示根本總相門者。無量無邊過恆沙數一切邪道。無量無邊過恆沙數一切定執。皆以我見為自所依。出生增長更無有餘。為此邪執作根本故。是故無明住地無邊際契經中作如是說。一切無量種種虛妄邪論之海。以我見岳為依而轉。譬如一切無量無邊。種種林樹種種草木。皆悉以山為依而轉故。如本對治邪執者一切邪執皆依我見。若離於我則無邪執。是我見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人我見。二者法我見故。

已說顯示根本總相門。次說顯示人見對治門。言顯示人見對治門者。直為對治邪定聚及不定聚一切凡夫謬執過失生勝妙解故。五種人見治障別相。文相明故不須重釋。復次無大要故。如本人我見者。依諸凡夫說有五種乃至廣說。又如來藏無有後際。諸佛所得涅槃與之相應則無後際故故。

已說顯示人見對治門。次說顯示法見對治門。言顯示法見對治門者。直為對治二乘眾生實有過失。令得成就法空大理故。二種法見治障別相。文相明故不須重釋。如本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乃至廣說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故。

已說顯示法見對治門。次說顯示俱非絕離門。言顯示俱非絕離門者。若有眾生除遣二執證得二空。通達諸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斷斷照寂滅滅慮止無所達故。如本復次究竟離妄執者。當知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有非無畢竟不可說相。乃至廣說令心生滅不入實智故故。

釋摩訶衍論卷第六

 

上篇:釋摩訶衍論

下篇:大宗地玄文本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寶行王正論

寶行王正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安樂解脫品第一  ...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解脫道論

解脫道論卷第一 阿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

福蓋正行所集經

福蓋正行所集經卷第一 龍樹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遺教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歸命常住大悲尊 應病與藥權實法...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註音版】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教詞典】未得意補特伽羅

【未得意補特伽羅】 p0491 瑜伽九十卷十一頁云:未得意...

【佛教詞典】邪戲論

【邪戲論】 p0671   瑜伽九十五卷十七頁云:邪戲論者...

寂滅性中隨飲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

湛空法師人生感悟

1、沒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還在位於地獄,...

你是哪一種菩薩

這四弘誓願當中,其實菩薩是有兩種: (一)悲增上菩薩...

寬容孕育出高貴性情

心胸狹小,看什麼都不順眼,自然也就很難容得下其他;...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

精進的魚王

佛過去在因地修菩薩行,其中一世為魚王,不但身旁有左...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真心跟妄心的差別跟過失

第一、安穩跟不安穩的差別: 當我們的心,住在五陰的時...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養貓捕鼠,能滋生無量惡業

【原文】 人造惡業,如植葛藤,一本既發,枝葉蔓生。且...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實和傳播佛法呢

隨著現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徑的增多,當今社會,...

【視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集輯)黃慧音

【視頻】《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