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無著菩薩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菩提品第十

釋曰。已說菩薩成熟眾生。次說菩薩得一切種智。偈曰。

 一切難已行  一切善已集
 一切時已度  一切障已斷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因圓滿。一切難已行者。由具足行無量百千種難行行未曾疲倦故。一切善已集者。由具足聚集諸波羅蜜自性善根故。一切時已度者。由具足經長時大劫阿僧祇故。一切障已斷者。由具足斷一切大乘障謂諸地所有微細障故。偈曰。

 成就一切種  此即為佛身
 譬如大篋開  眾寶無不現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果圓滿有三義分別。一至得。二自性。三譬喻。成就一切種者。謂至得分別。從此已後成就一切種智故。此即為佛身者。謂自性分別。即說一切種智為佛身體故。譬如大篋開眾寶無不現者。謂譬喻分別。不可思議菩提分寶皆現前故。已說一切種智為佛身。次說此身無二相。偈曰。

 白法為佛身  非無亦非有
 佛為法寶因  法則善根因

釋曰。白法為佛身者。轉六波羅蜜等一切善法為佛體故。非無亦非有者。此體非無。何以故。真如無別故。亦復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無二相。佛為法寶因者。佛說一切法故。及以神通力故。法則善根因者。眾生為田善根為穀。如是法寶於所化眾生田生長善根穀故。偈曰。

 具法亦離法  如藏亦如雲
 生法雨法雨  故成如是譬

釋曰。此偈重顯前義。具法亦離法者。諸佛具足一切善法故。遠離一切不善法故。如藏亦如雲者。佛寶如藏法寶如雲。問此以何義。答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佛寶能出生法寶。與大藏相似。法寶能生長一切眾生善根。與大雲相似。已說佛身無二相。次說是無上歸依。偈曰。

 諸佛常救護  眾生三染污
 諸惑諸惡行  及以生老死

釋曰。此偈略顯救護義。諸佛常救護者。由畢竟救護故。問救護何法。答眾生三染污。謂煩惱染污。業染污。生染污。諸惑者。即煩惱染污。諸惡行者。即業染污。及以生老死者。即生染污。問云何救護。答於此三種眾生一切時救護不捨。即是畢竟義。偈曰。

 諸災及惡趣  身見亦小乘
 如是諸眾生  一切皆救護

釋曰。此偈廣顯救護義。諸災者。謂盲聾瘖瘂狂亂形殘等眾生。由佛力故。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瘂者能言。狂者得正。亂者得定。形殘者得具足。如是救護。惡趣者。謂地獄等眾生放火照觸。令得離苦不復更入。如是救護。身見者。謂著我眾生令得人無我解入二乘涅槃。如是救護。小乘者。謂二乘性。不定眾生方便引入大乘。如是救護。偈曰。

 佛為勝歸處  無比故無上
 如前種種畏  無不令脫者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由佛無譬喻故為無上。是故如前所說三種染污眾生及餘災等眾生。一切皆能救護。偈曰。

 諸佛善滿身  一切世間勝
 妙法化眾生  以度悲海故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因。諸佛善滿身一切世間勝者。此由自利究竟。由力無畏等諸善功德自性滿故。妙法化眾生以度悲海故者。善解教化眾生方便。及度大悲海岸究竟故。偈曰。

 盡於未來際  普及一切生
 恆時利益彼  是說歸依大

釋曰。此偈顯歸依大。大有三義。一者時大。窮一切眾生生死際故。二者境大。以一切眾生為境故。三者事大。恆時作利益救脫其苦令出離故。已說無上歸依。次說如來轉依相。偈曰。

 二障種恆隨  彼滅極廣斷
 白法圓滿故  依轉二道成

釋曰。此偈顯示轉依有離有得。二障種恆隨彼滅極廣斷者。此明所治遠離。謂煩惱障智障二種種子。無始已來恆時隨逐。今得永滅極者。一切地廣者。一切種此皆斷故。白法圓滿故。依轉二道成者。此明能治成就。謂佛體與最上圓滿白法相應。爾時依轉得二道成就。一得極清淨出世智。道二得無邊所識境界智道。是名轉依。偈曰。

 彼處如來住  不動如山王
 尚悲樂滅人  況著諸有者

釋曰。此偈顯示如來轉依諸轉中勝。何以故。如來轉依住無漏界處。如山王鎮地安住不動。如此轉已見於聲聞緣覺樂寂滅人尚生憐愍。何況遠邊下賤著有苦惱眾生。偈曰。

 他利及無上  不轉及不生
 廣大與無二  無住亦平等
 殊勝與遍授  是說如來轉
 顯示十功德  差別義應知

釋曰。此二偈顯示如來轉依有十種功德差別。何等為十。一者他義轉。謂轉依已為利他故。二者無上轉。謂轉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過二乘轉故。三者不轉轉。謂轉依已染污諸因不能轉此依彼依轉故。四者不生轉。謂轉依已一切染污法畢竟不起故。五者廣大轉。謂轉依已示現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無二轉。謂轉依已生死涅槃無有二故。七者不住轉。謂轉依已有為無為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轉。謂轉依已與聲聞緣覺。同解脫煩惱障故。九者殊勝轉。謂轉依已力無畏等一切佛法無與等故。十者遍授轉。謂轉依已恆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遍一切  佛亦一切遍
 虛空遍諸色  諸佛遍眾生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一切遍與虛空相似。初二句直說。後二句釋說。譬如虛空遍一切色聚。佛體亦爾遍一切眾生聚。若以眾生現非佛故。言佛體不遍者。是義不然。未成就故。偈曰。

 譬如水器壞  月像不現前
 如是眾生過  佛像亦不現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雖遍而眾生不見。譬如水器破壞不見月像。如是眾生過失不見佛像。此義得成。偈曰。

 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滅盡
 如是諸佛化  或出或涅槃

釋曰。此偈顯示諸佛教化有出有沒。譬如火性有時熾然有時滅盡。諸佛教化亦復如是。有時示現出世。有時示現涅槃。如是已說如來轉依。次說如來事業恆無功用。偈曰。

 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說  無思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功用。譬如如意寶珠雖復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如來亦爾。雖復無功用心自然能起種種變化。譬如天鼓雖復無心自然能出種種音聲。如來亦爾。雖復無功用心自然能說種種妙法。偈曰。

 依空業無間  而業有增減
 依界事不斷  而事有生滅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間。譬如世間依空所作無時斷絕。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佛事亦無斷絕。譬如世間依空所作有增有減。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佛事亦有生滅。已說無功用心不捨佛事。次說無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後亦爾  及離一切障
 非淨非不淨  佛說名為如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清淨相。如前後亦爾者。所謂非淨。由自性不染故。及離一切障者。所謂非不淨。由後時客塵離故。非淨非不淨佛說名為如者。是故佛說是如非淨非不淨。是名法界清淨相。偈曰。

 清淨空無我  佛說第一我
 諸佛我淨故  故佛名大我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大我相。清淨空無我者。此無漏界由第一無我為自性故。佛說第一我者。第一無我謂清淨如。彼清淨如即是諸佛我自性。諸佛我淨故。故佛名大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淨。是故號佛以為大我。由此義意。諸佛於無漏界建立第一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體非非體  如是說佛體
 是故作是論  定是無記法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記相。作體者。人法二相不可說故。非非體者。如相實有故。如是說佛體者。由此因緣故說佛體非體非非體。是故作是論定是無記法者。無記謂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亦有如來亦無如來。死後非有如來非無如來。如是四句不可記故。是故法界是無記相。偈曰。

 譬如鐵熱息  譬如眼瞖除
 心智息亦爾  不說有無體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相。譬如鐵熱息譬如眼瞖除者。如是二物熱息瞖除可說非體非非體。何以故。非體者。由熱瞖無相故。非非體者。由息相有體故。心智息亦爾不說有無體者。諸佛心智以貪為熱以無明為瞖。彼二若息亦說非體非非體。何以故。非體者。由貪及無明息故。非非體者。由心慧解脫有故。是名法界解脫相。已說相甚深。次說處甚深。偈曰。

 諸佛無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隨順故  非身如空故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處甚深。諸佛無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隨順故。非多者。由非身故。問云何非身。答如虛空故。是名法界處甚深。已說處甚深。次說業甚深。偈曰。

 譬如大寶藏  眾寶之所依
 淨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依止業。由清淨法界為力無畏等諸菩提分寶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雲布  灑雨成百穀
 淨界亦如是  流善熟眾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成熟眾生業。由從清淨法界流諸善根成熟眾生故。偈曰。

 譬如日月盈  皎淨輪圓滿
 淨界亦如是  善根聚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到究竟業聚。謂福智由清淨法界。如此二聚得圓滿故。偈曰。

 譬如日輪出  流光照一切
 淨界亦如是  流說化群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說正法業。偈曰。

 譬如日光合  同事照世間
 淨界亦如是  佛合同業化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化所作業。譬如多日多光一時和合同作一事。謂乾熟等。如是多佛多智一時和合同作一業。謂變化等。偈曰。

 譬如日光照  無限亦一時
 淨界佛光照  二事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分別業。譬如日光普照無有分限亦復一時。如是佛光普照無限一時亦復如是。偈曰。

 譬如諸日光  說有云等翳
 淨界諸佛智  說有眾生障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不作業。譬如日光雲等為翳是故不照。如是佛光眾生過失為障。五濁多故。是故不有所作。偈曰。

 譬如滋灰力  染衣種種色
 淨界行願力  解脫種種智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智業。譬如別衣由滋灰力。有處得種種色。有處不得種種色。三乘淨界亦爾。由行願力諸佛解脫得種種智。二乘解脫不得種種智。偈曰。

 無漏界甚深  相處業三種
 諸佛如是說  譬如染畫空

釋曰。此偈重顯前甚深義。無漏界甚深相處業三種者。此無漏界世尊略說三種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處甚深。三者業甚深。相甚深有四種。一清淨相。二大我相。三無記相。四解脫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顯處甚深一種。謂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顯業甚深有八種。一寶依止業。二成熟眾生業。三到究竟業。四說正法業。五化所作業。六無分別業。七智不作業。八解脫智業。如其次第。由後八偈所顯。諸佛如是說。譬如染畫空者。此無漏界無有戲論。譬如虛空是故甚深。如是甚深差別說者。譬如染於虛空畫於虛空。是義應知。偈曰。

 一切無別故  得如清淨故
 故說諸眾生  名為如來藏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是如來藏。一切無別故者。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等無差別。故名為如。得如清淨故者。得清淨如以為自性。故名如來。以是義故可說一切眾生名為如來藏。已說無漏界甚深。次說諸佛變化。偈曰。

 聲聞及緣覺  菩薩與如來
 初化退世間  至佛退菩薩

釋曰。此偈顯示增上變化。一切世間變化聲聞變化能退。一切聲聞變化緣覺變化能退。一切緣覺變化菩薩變化能退。一切菩薩變化諸佛變化能退。無有一人變化能退諸佛變化。是故如來變化最得增上。偈曰。

 如是佛變化  無量不思議
 隨人隨世界  隨時種種現

釋曰。此偈顯示甚深變化。此甚深有二種。一者無量。二者不思議。問此事云何。答隨何根人隨何世界隨何時節。如其差別。若多若少。種種變化。如是無量亦不思議。是故如來變化最為甚深。自下次說別轉變化。偈曰。

 如是五根轉  變化得增上
 諸義遍所作  功德千二百

釋曰。此偈顯示轉五根變化。此變化得二種增上。一者得諸義遍所作。謂一一根皆能互用一切境界故。二者得功德千二百。謂一一根各得千二百功德故。偈曰。

 如是意根轉  變化得增上
 極淨無分別  恆隨變化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意根變化。意根謂染污識。由此轉故得極淨無分別智。恆與一切變化隨行共所作故。偈曰。

 如是義受轉  變化得增上
 淨土如所欲  受用皆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轉義受變化。義謂五塵受謂五識。由此二轉剎土清淨。所欲現前隨意受用。偈曰。

 如是分別轉  變化得增上
 諸智所作業  恆時無礙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分別變化。分別謂意識。由此轉故諸智所作。一切時變化無有障礙。偈曰。

 如是安立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不動句  不住於涅槃

釋曰。此偈顯示轉安立變化。安立謂器世界。由此轉故。住佛不動無漏法界。得不般涅槃。恆起增上變化。偈曰。

 如是欲染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無上樂  示現妻無染

釋曰。此偈顯示轉欲染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得無上樂住。二者得於妻無染。偈曰。

 如是空想轉  變化得增上
 隨欲一切得  所去皆無擁

釋曰。此偈顯示轉空想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所欲皆得。得虛空藏故。二者所去無擁。得虛空解故。偈曰。

 如是無量轉  如是無量化
 不思議所作  諸佛依無垢

釋曰。此偈總結前義。由無量轉故得無量變化。如是諸佛不思議業。一切皆依無漏法界。是義應知。已說諸佛變化。次說諸佛成熟眾生。偈曰。

 令集亦令長  令熟亦令脫
 熟熟不無餘  世間無盡故

釋曰。此偈顯示次第成熟因。未集善根者令聚集。已集善根者令增長。已長善根者令成熟。已熟善根者令解脫。使得最極清淨。如是十方諸佛各各善說。熟已復熟不般涅槃。何以故。由諸世間無有盡故。偈曰。

 難得已具得  處處為物歸
 希有非希有  由得善方便

釋曰。此偈顯示已熟菩薩行非希有相。難得已具得處處為物歸者。無上菩提最上功德。此未曾有。今已具足相應。由此相應故能恆於十方世界為物歸處。希有非希有者。如是處處成熟眾生。是為希有。如此希有亦非希有。何以故。由得善方便故。善方便者。謂隨機道即是清淨行。偈曰。

 轉法及法沒  得道亦涅槃
 處處方便起  不動真法界

釋曰。此偈顯示普遍成熟因。轉法及法沒得道亦涅槃者。謂於一剎那中有處示現轉無量法輪。有處示現正法滅盡。有處示現得大菩提。有處示現入於涅槃。此由眾生行不同故。處處方便起不動真法界者。若眾生應可成熟。如來隨彼住處處處教化。然於無漏法界亦復不動偈曰。

 不起分別意  成熟去來今
 處處化眾生  三門常示現

釋曰。此偈顯示自然成熟因。不起分別意成熟去來今者。一切諸佛不作是念。我曾成熟眾生。我當成熟眾生。我今成熟眾生。何以故。由無分別故。處處化眾生三門常示現者。雖無功用而一切時。以諸善根於十方世界。遍以三門成熟眾生。三門者。謂三乘教門故。偈曰。

 如日自然光  照闇成百穀
 法日光亦爾  滅惑熟眾生

釋曰。此偈譬顯自然義。譬如日輪無勤方便自然放光處處破闇成熟百穀。諸佛亦爾。雖無功用以法日光處處滅惑成熟眾生。偈曰。

 一燈燃眾燈  極聚明無盡
 一熟化多熟  無盡化亦然

釋曰。此偈顯示展轉成熟因。譬如一燈。傳然眾燈。極大燈聚無量無數而一燈無盡。諸佛亦爾。一佛成熟化多成熟極大眾生聚無量無數。然其化力亦復無盡。偈曰。

 巨海納眾流  無厭復無溢
 佛界攝眾善  不滿亦不增

釋曰。此偈顯示無厭成熟因。譬如巨海廣納百川無有厭足亦無盈溢。為容受故。佛界亦爾。常攝無量清淨善根。而不滿足亦不增長。由希有故。已說諸佛成熟眾生。次說諸佛法界清淨。偈曰。

 二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淨
 諸物及緣智  自在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性義。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淨者。謂清淨相。由煩惱障及智障悉永盡故。諸物及緣智自在亦無盡者。謂自在相。由於諸物及緣彼智。二種自在永無盡故。偈曰。

 一切種如智  修淨法界因
 利樂化眾生  此果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因義。一切種如智修淨法界因者。謂為清淨法界於一切時修一切種如門智以為因故。利樂化眾生此果亦無盡者。謂為教化眾生於一切時與一切眾生利樂二果恆無盡故。偈曰。

 發起身口心  三業恆時化
 二門及二聚  方便悉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業義。發起身口心三業恆時化者。謂起身業口業心業一切時教化眾生故。二門及二聚方便悉圓滿者。論具足二門二聚為方便故。二門謂三昧門陀羅尼門。二聚謂福德聚智慧聚。偈曰。

 自性及法食  變化位差別
 此由法界淨  諸佛之所說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位義。自性及法食變化位差別者。謂自性身食身化身位差別故。此由法界淨諸佛之所說者。若法界不清淨此位不成故。已說諸佛法界清淨。次說諸佛三身。偈曰。

 性身及食身  化身合三身
 應知第一身  餘二之依止

釋曰。一切諸佛有三種身。一者自性身。由轉依相故。二者食身。由於大集眾中作法食故。三者化身。由作所化眾生利益故。此中應知。自性身為食身化身依止。由是本故。偈曰。

 食身於諸界  受用有差別
 眾土名身業  一切皆異故

釋曰。食身於一切世界中諸徒眾諸剎土諸名號諸身諸業。如此諸受用事悉皆不同。偈曰。

 平等微細身  受用身相合
 應知受用身  得是化身因

釋曰。平等謂自性身。一切諸佛等無別故。微細者。由此身難知故。受用身謂食身。此身與平等身合由依起故。應知受用身復是化身因者。由所欲受用一切示現故。偈曰。

 化佛無量化  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  一切種建立

釋曰。由化身諸佛於一切時化作無量差別。佛由此化故名為化身。二身者謂食身化身。二利者謂自利他利。食身以自利成就為相。化身以他利成就為相。如此二利。一切種成就故。次第建立食身及化身。偈曰。

 工巧及出生  得道般涅槃
 示此大方便  令他得解脫

釋曰。復次化身者。於一切時教化眾生。或現工巧。或現出生。或現得菩提。或現般涅槃。如是種種示大方便。皆令眾生而得解脫。此是他利成就相。偈曰。

 應知佛三身  是佛身皆攝
 自他利依止  示現悉三身

釋曰。應知此三身攝一切諸佛身。示現一切自利他利依止故。偈曰。

 由依心業故  三佛俱平等
 自性無間續  三佛俱常住

釋曰。彼三種身如其次第。一切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無別故。由心故。一切諸佛食身平等。佛心無別故。由業故。一切諸佛化身平等。同一所作故。復次一切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常住。畢竟無漏故。由無間常故。一切諸佛食身常住。說法無斷絕故。由相續常故。一切諸佛化身常住。雖於此滅復彼現故。已說諸佛身。次說諸佛智。偈曰。

 四智鏡不動  三智之所依
 八七六五識  次第轉得故

釋曰。四智鏡不動三智之所依者。一切諸佛有四種智。一者鏡智。二者平等智。三者觀智。四者作事智。彼鏡智以不動為相。恆為餘三智之所依止。何以故。三智動故。八七六五識次第轉得故者。轉第八識得鏡智。轉第七識得平等智。轉第六識得觀智。轉前五識得作事智。是義應知。偈曰。

 鏡智緣無分  相續恆不斷
 不愚諸所識  諸相不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轉第八識得鏡智。鏡智緣無分者。於一切境界不作分段緣故。相續恆不斷者。於一切時常行不斷絕故。不愚諸所識者。了知一切境界障永盡故。諸相不現前者。於諸境界離行相緣無分別故。偈曰。

 鏡智諸智因  說是大智藏
 餘身及餘智  像現從此起

釋曰。此偈顯示鏡智用。鏡智諸智因說是大智藏者。彼平等智等諸智一切種皆以鏡智為因。是故此智譬如大藏。由是諸智藏故。餘身及餘智像現從此起者。餘身謂受用身等。餘智謂平等智等。由彼身像及彼智像。一切皆從此智出生。是故佛說此智以為鏡智。偈曰。

 眾生平等智  修淨證菩提
 不住於涅槃  以無究竟故

釋曰。此偈顯示轉第七識得平等智。眾生平等智修淨證菩提者。若諸菩薩證法現前時。即得一切眾生平等智。若修習此智最極清淨。即得無上菩提。不住於涅槃。以無究竟故者。由眾生無盡故無究竟。無究竟故不住涅槃。由此義故說為平等智。偈曰。

 大慈與大悲  是二恆無絕
 眾生若有信  佛像即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平等智用。大慈與大悲是二恆無絕者。諸佛如來於一切時隨逐眾生。何以故。大慈大悲無斷絕故。眾生若有信佛像即現前者。如其所信隨彼現故。是故或有眾生見如來青色。或有眾生見如來黃色。如是一切此前二智即是法身。偈曰。

 觀智識所識  恆時無有礙
 此智如大藏  總持三昧依

釋曰。此偈顯示轉第六識得觀智。觀智於所識一切境界恆無障礙。譬如大藏。與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昧門而為依止。何以故。如是二門皆從此智生故。偈曰。

 恆在大眾中  種種皆示現
 能斷諸疑網  雨大法雨故

釋曰。此偈顯示觀智用義如偈說。此觀智即是食身。偈曰。

 事智於諸界  種種化事起
 無量不思議  為利群生故

釋曰。此偈顯示轉前五識得作事智。彼作事智於一切世界中作種種變化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如此等業。皆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此作事智即是化身。偈曰。

 攝持及等心  開法亦作事
 如是依四義  次第四智起

釋曰。攝持者。謂聞法攝持故。等心者。謂於一切眾生得自他平等故。開法者。謂演說正法故。作事者。謂起種種化業故。依第一義鏡智起。依第二義平等智起。依第三義觀智起。依第四義作事智起。偈曰。

 性別及不虛  一切亦無始
 無別故不一  依同故不多

釋曰。此偈顯示諸佛不一不多。不一者。由性別故。不虛故。一切故。無始故。無別故。性別者。由無邊諸佛性別。若言唯有一佛而有當得菩提者。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不虛者。若福智聚虛則應餘菩薩不得菩提。由二聚不虛故。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一切者。若言唯有一佛則應是佛不利益一切眾生。由佛建立一切眾生作佛故。是義不然。故佛不一。無始者。若言唯有最初一佛。是佛應無福智二聚而得成佛。是義不然。故佛不一。無別者。若言有別佛無福智二聚。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不多者。由依同故。一切諸佛法身由依無漏界故。已說諸佛智。次說入佛方便。偈曰。

 分別若恆有  真實則永無
 分別若永無  真實則恆有

釋曰。若分別自性是恆有。則真實自性是永無。由不可得故。若分別自性是永無。則真實自性是恆有。由可得故偈曰。

 欲修最上修  不見一切修
 欲得最上得  不見一切得

釋曰。彼如是最上修。彼修不可得。彼如是最上得。彼得不可得。偈曰。

 尊重及長時  觀佛希有法
 緣此速得佛  去佛菩提遠

釋曰。若有菩薩於佛世尊極生尊重及長時正勤觀佛未曾有法。緣此觀心及長時精進。而謂我當速得無上菩提。應知如是菩薩去佛菩提則為甚遠。何以故。彼有慢故。偈曰。

 觀法唯分別  此義如前知
 菩薩無分別  說彼速成佛

釋曰。若菩薩觀一切諸法唯是分別。觀彼分別亦無分別。即得入彼無生忍位。由如此義說得菩提。已說入佛方便。次說諸佛同事。偈曰。

 應知諸河水  別依亦別事
 水少蟲用少  未入大海故
 一切入大海  一依亦一事
 水大蟲用大  亦復常無盡
 如是諸別解  別意亦別業
 解少利益少  未入佛體故
 一切入佛體  一解亦一意
 解大利益大  極聚亦無盡

釋曰。別水譬諸菩薩別解。別依譬諸菩薩別意。一水譬諸如來一解。一依譬諸如來一意。由諸河水別故水事業亦別。由水少故水蟲受用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大海故。諸菩薩亦爾。由解別故作業亦別。由解少故利益眾生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佛體故。諸水若入大海。即同一依。即同一體。由水一故事業亦一。由水大故水蟲受用亦大。若諸菩薩同入佛體。即同一意。即同一解。由解一故作業亦一。由解大故利益亦大。極一切眾生聚亦無有盡。如是已說諸佛體用次說一偈勸進悕求。偈曰。

 無比圓白法  眾生利樂因
 樂住無盡藏  智者應求發

釋曰。無比圓白法者。由佛自利成就故。眾生利樂因者。由佛利他成就故。樂住無盡藏者。由佛善根無過無上是無盡樂藏故。智者應求發者。有智之人應求如此最勝樂住而發大菩提心故。菩提品究竟。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上篇:大乘莊嚴經論

下篇: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序 夫至道弘曠。無思不洽。大悲平等。誘進靡...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辯中邊論

辯中邊論卷上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業成就論

業成就論翻譯之記 大國將寧。必感靈瑞以為嘉兆鄴隍方...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佛說鞞摩肅經

佛說鞞摩肅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註音版】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佛教詞典】後唄

(雜名)梵唄有三節,舉於前雲梵唄,舉於中雲中唄,舉...

【佛教詞典】慧足

(雜語)二足之一。佛以福慧之二為兩足,游履於三界,...

慧律法師《佛教的解脫思想》

各位尊敬的大和尚、大法師、比丘、比丘尼各位慈悲的護...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

善修奉行十念法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

多聞第一的阿難

阿難:又稱阿難陀,王舍城人,佛陀的堂弟,也是他的侍...

造河船以濟人渡

造河船以濟人渡,就是建造船來渡人。我們面臨著江河湖...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這是當人,你看到人有短處,你要懂得...

真正的大孝報恩

子女對父母的情,經常是薄如紙張,他們有需要時,認為...

信心就像如意寶稀有難得

談這個信心的功能作用,我們也常常會引用《華嚴經?賢...

惡口罵人的種種可怕報應

惡口的異熟果報是墮落三惡趣中。 往昔佛在世時,尊者滿...

慈忍治瞋恚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

妄念是病,佛號是藥

我們是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雜念堆裡面...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

【視頻】晚課(法鼓山)

晚課(法鼓山)

【視頻】《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七知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