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法界無差

堅慧菩薩造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堅慧菩薩造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譯

 稽首菩提心  能為勝方便
 得離生老死  病苦依過失

菩提心略說有十二種義。是此論體。諸聰慧者應如次知。所謂果故因故。自性故。異名故。無差別故。分住故。無染故。常恆故。相應故。不作義利故。作義利故。一性故。此中最初顯示菩提心果。令見勝利。次即說彼所起之因。然後安立。此出生相。及顯異名而無差別。於一切位無有染著。常與淨法而共相應。不淨位中無諸功用。於清淨位能作利益。一性涅槃應知。如是十二種義今此論中次第開闡。何者名為菩提心果。謂最寂靜涅槃界。此唯諸佛所證。非餘能得。所以者何。唯佛如來能永滅盡一切微細煩惱熱故。於中無生永不復生意生諸蘊故。無老此功德增上殊勝圓滿究竟無衰變故。無死永捨離不思議變易死故。無病一切煩惱所知障病及與習氣皆永斷故。無苦依無始時來無明住地所有習氣皆永除故。無過失一切身語意誤犯不行故。此則由菩提心。為最上方便不退失因一切功德。至於究竟而得彼果。彼果者即涅槃界。何者為涅槃界。謂諸佛所有轉依相不思議法身。以菩提心是不思議果因。如白月初分故今頂禮。復次頌曰。

 能益世善法  聖法及諸佛
 所依寶處如  如地海種子

復次菩提心如地。一切世間善苗生長所依故。如海一切聖法珍寶積聚處所故。如種子一切佛樹出生相續之因故。如是已說菩提心果。云何此因。頌曰。

 信為其種子  般若為其母
 三昧為胎藏  大悲乳養人

復次云何此因積集。應知如轉輪王子。其中於法深信為菩提心種子。智慧通達為母。三昧為胎藏。由定樂住一切善法得安立故。大悲為乳母。以哀愍眾生。於生死中無有厭倦。一切種智得圓滿故。云何自性。頌曰。

 自性無染著  如火寶空水
 白法所成就  猶如大山王

復次應知此菩提心因積集已。有二種相。謂離染清淨相。白法所成相。離染清淨相者。謂即此心自性不染。又出客塵煩惱障得清淨。譬如火摩尼寶虛空水等為灰垢雲土所覆翳時。雖其自性無所染著。然猶遠離灰等故。令火等得清淨。如是一切眾生自性無差別心。雖貪等煩惱所不能染。然猶遠離貪等故。其心得清淨。白法所成相者。謂如是自性清淨心。為一切白法所依。即以一切白淨法而成其性。如說須彌山眾寶所依。即以眾寶而合成故。云何異名。頌曰。

 至於成佛位  不名菩提心
 名為阿羅訶  淨我樂常度
 此心性明潔  與法界同體
 如來依此心  說不思議法

復次此菩提心。永離一切客塵過惡。不離一切功德成就。得四種最上波羅蜜。名如來法身。如說世尊如來法身。即是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淨波羅蜜。如來法身即是客塵煩惱所染自性清淨心差別名字。又如說。舍利弗。此清淨法性即是法界。我依此自性清淨心。說不思議法。云何無差別。頌曰。

 法身眾生中  本無差別相
 無作無初盡  亦無有染濁
 法空智所知  無相聖所行
 一切法依止  斷常皆悉離

復次此菩提心。在於一切眾生身中。有十種無差別相。所謂無作以無為故。無初以無起故。無盡以無滅故。無染濁以自性清淨故。性空智所知以一切法無我一味相故。無形相以無諸根故。聖所行以是佛大聖境界故。一切法所依以染淨諸法所依止故。非常以是雜染非常法性故。非斷以是清淨非斷法性故。云何分位。頌曰。

 不淨眾生界  染中淨菩薩
 最極清淨者  是說為如來

復次此菩提心。無差別相故。不淨位中名眾生界。於染淨位名為菩薩。最清淨位說名如來。如說。舍利弗。即此法身。為本際無邊煩惱藏所纏。從無始來生死趣中生滅流轉。說名眾生界。復次舍利弗。即此法身。厭離生死漂流之苦。捨於一切諸欲境界。於十波羅蜜及八萬四千法門中。為求菩提而修諸行。說名菩薩。復次舍利弗。即此法身。解脫一切煩惱藏。遠離一切苦。永除一切煩惱隨煩惱垢。清淨極清淨最極清淨。住於法性。至一切眾生所觀察地。盡一切所知之地。昇無二丈夫處。得無障礙無所著一切法自在力。說名如來應正等覺。是故舍利弗。眾生界不異法身。法身不異眾生界。眾生界即是法身。法身即是眾生界。此但名異非義有別。云何無染。頌曰。

 譬如明淨日  為雲之所翳
 煩惱雲若除  法身日明顯

此復云何。於不淨位中。現有無量諸煩惱。而不為染。譬如日輪為雲所覆而性常清淨。此心亦爾。彼雜煩惱但為客故。云何常恆。頌曰。

 譬如劫盡火  不能燒虛空
 如是老病死  不能燒法界
 如一切世間  依虛空起盡
 諸根亦如是  依無為生滅

復次云何。於此現有生老死。而言是常。譬如虛空雖劫災火起不能為害。法界亦爾。是故經言。世尊。生死者但隨俗說有。世尊。死者諸根隱沒。生者諸根新起。非如來藏有生老死若沒若起。世尊。如來藏過有為相。寂靜常住不變不斷故。云何相應。頌曰。

 如光明熱色  與燈無異相
 如是諸佛法  於法性亦然
 煩惱性相離  空彼客煩惱
 淨法常相應  不空無垢法

復次云何未成正覺。而言於此佛法相應。譬如光明熱色等與燈無有異相。諸佛法於法身亦如是。如說。舍利弗。諸佛法身有功德法。譬如燈有光明熱色不離不脫。摩尼寶珠光色形狀亦復如是。舍利弗。如來所說諸佛法身智功德法不離不脫者。所謂過恆河沙如來法也。復次如說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何等為二。所謂空如來藏。一切煩惱若離若脫智。不空如來藏。過恆河沙不思議諸佛法不離不脫智。云何不作義利。頌曰。

 煩惱藏纏覆  不能益眾生
 如蓮華未開  如金在糞中
 亦如月盛滿  阿脩羅所蝕

復次眾生法身。即與如是功德相應。何故無有如來德用。應知此如蓮未開。諸惡見葉共包裹故。如金墮廁。在於覺觀糞穢中故。如滿月被蝕。我慢羅睺所執取故。如池水被濁。貪慾塵土所溷雜故。如金山被翳。瞋恚泥垢所封著故。如虛空被覆。癡愚重雲之所蔽故。如日未出。在無明習氣地中故。如世界未成。在六處水大藏中故。如雲無雨。相違緣現前故。總為頌曰。

 如蓮金等未開顯  佛體客塵翳亦然
 是時功德不自益  反此則能為大利

云何作義利。頌曰。

 如池無垢濁  如蓮大開敷
 亦如上真金  洗除眾糞穢
 如虛空清淨  朗月星圍繞
 離欲解脫時  功德亦如是
 譬如日明現  威光遍世間
 如地生眾穀  如海出眾寶
 如是益眾生  令從諸有脫
 了知諸有性  而起於大悲
 若盡若不盡  斯皆無所著
 佛心如大雲  住於實際空
 三昧總持法  甘雨隨時降
 一切諸善苗  因此而生長

此偈中義與前相反。應知則是清淨法身。遠離客塵眾患故。成就自性功德故。證斯法者則名如來應正等覺。於常住寂靜清涼不思議涅槃界。恆受安樂。為一切眾生之所歸仰。云何一性。頌曰。

 此即是法身  亦即是如來
 如是亦即是  聖諦第一義
 涅槃不異佛  猶如冷即水
 功德不相離  故無異涅槃

若如來法身異涅槃者。經中不應作如是說。如彼頌曰。

 眾生界清淨  應知即法身
 法身即涅槃  涅槃即如來

復次如有經言。世尊。即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涅槃界。即此涅槃界名如來法身。世尊。無異如來無異法身。言如來者即法身也。

復次應知。此亦不異苦滅諦。是故經言。非以苦壞名苦滅諦。言苦滅者。以從本已來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盡離盡。常恆不變無有斷絕。自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藏。具足過恆河沙不離不脫智不思議諸佛法。是故說名如來法身世尊。即此如來法身。未離煩惱藏。說名如來藏。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聲聞獨覺。本所不見本所不證。唯佛世尊。永壞一切煩惱藏。具修一切苦滅道之所證得。是故當知。佛與涅槃無有差別。譬如冷觸不異於水。復次應知。唯有一乘道若不爾者。異此應有餘涅槃故。同一法界豈有下劣涅槃勝妙涅槃耶。亦不可言由下中上勝劣諸因而得一果。以現見因差別果亦差別故。是故經言。世尊。實無勝劣差別法證得涅槃世尊。平等諸法證於涅槃。世尊。平等智。平等解脫。平等解脫見。證得涅槃。是故世尊。涅槃界者名為一味。所謂平等味解脫味也。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此論丹藏與國宋二藏不同。此則丹本。有五字四句二十四頌。間挾七言一偈。離為十二段。段段各釋。吾祖賢首疏。所釋者。此本也。按彼國宋兩本。有七字四句二十偈。一舉並出。後方次第釋之。其初偈曰。法界不生亦不滅。無老病死無蘊過。由彼發勝菩提心。是故我今稽首禮者是也。今按開元錄。及賢首疏。並以此論為單譯。而國宋兩本與此丹本文雖有異。義則無殊。必是開元之後。後代重譯也。但未詳何代何人之譯。此須待勘。二藏直以為提雲般若譯者錯耳。


上篇:觀所緣論釋

下篇: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本事分中略錄名數 天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

觀所緣論釋

觀所緣論釋 護法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

轉識論

轉識論(從無相論出) 陳代真諦譯 識轉有二種。一轉為眾...

三無性論

三無性論卷上(出無相論) 真諦三藏於廣州制旨寺翻譯 論...

【註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禪關策進

禪關策進序 禪曷為有關乎。道無內外。無出入。而人之...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金光明最勝懺儀同...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佛說菩薩本行經

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

【佛教詞典】內典

(術語)佛之教典為內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之自稱...

【佛教詞典】不增不減

指常存,即真如、法性,或法界。法身乃不變、常住、遍...

眾生惡業感召地獄境界

燒炙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何故名為燒炙大地獄...

單持佛號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語嗎

問: 有一種說法認為,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

聖嚴法師《何謂修行》

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 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

如何斷食

斷食,就是我們平常一天吃兩餐或三餐,你身體經常為了...

功德寶山神咒的功德

功德寶山神咒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福業相當,方為夫婦

很多女人總想,工作好事業好,不如嫁得好,所以總想投...

地藏菩薩亦弘揚念佛法門

問: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師兄眼裡,好像對一句佛號念到底...

為何把佛、法、僧稱為寶

佛寶、法寶、僧寶稱之為寶,略有六義:一希有義,二離...

往生成就四種不退

極樂世界的四土有特別之處,奇妙之處,就是四土也圓融...

身體不是「我」,那「我」在哪裡啊

如果我們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傷害、感覺到痛,...

聖嚴法師《人生與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

如果人生而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

人生要學會低頭與彎曲

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裡一圈又一圈地飛...

【視頻】十六羅漢禮供文

十六羅漢禮供文

【視頻】《妙法蓮華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妙法蓮華經》觀成法師粵語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