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順中論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翻譯之記

諸國語言。中天音正。彼言那伽夷離淳那。此雲龍勝。名味皆足。上世德人。言龍樹者。片合一廂。未是全當。龍勝菩薩通法之師。依大般若。而造中論眾典。於義包而不悉。大乘論師。名阿僧佉。解未解處。別為此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這-言+正]國上賓瞿曇流支。在第供養。正通佛法。對釋曇林。出斯義論。武定元年歲次癸亥八月十日揮辭丙寅凡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字。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上

龍勝菩薩造 無著菩薩釋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歸命一切智。

 不滅亦不生  不斷亦不常
 不一不異義  不來亦不去
 佛已說因緣  斷諸戲論法
 故我稽首禮  說法師中勝

如是論偈。是論根本。盡攝彼論我今更解。彼復有義。如是如是。如彼義說。如是如是。斷諸眾生喜樂取著如是如是。隨義造論。無有次第。

問曰。汝說此論。義無次第。或有次第。何意因緣。而說義論。如所依法。如是造論。答曰。此如是義。世尊已於大經中說言。憍尸迦。於未來世。若善男子。若善女人。隨自意解。為他說此般若波羅蜜。彼人唯說相似般若波羅蜜。非說真實般若波羅蜜。帝釋王言。世尊。何者是實般若波羅蜜。而言相似非實般若波羅蜜。佛言。憍尸迦。彼人當說色無常。乃至說識無常。如是說苦無我不寂靜空無相無願。如是乃至說一切智。彼如是人。不知方便。有所得故。如是應知。帝釋王言。世尊。何者是實般若波羅蜜。佛言。憍尸迦。尚無有色。何處當有常與無常。如是乃至無一切智。何處復有常與無常。如是等故。

又言。憍尸迦。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如是教他修行般若波羅蜜。而說般若波羅蜜。作如是言。善男子。來修行般若波羅蜜。汝善男子。乃至無有少法可舍。汝心勿於少法中住。何以故。如是般若波羅蜜中。無有正法。若過法者。是則無法。於何處住。何以故。憍尸迦。如一切法自體性空。若其彼法自體空者。彼法無體。若無體者。是名般若波羅蜜。若是般若波羅蜜者。彼無少法可取可舍。若生若滅。若斷若常。若一義。若異義。若來若去。此是真實般若波羅蜜。依彼因緣故造此論。我如是知般若波羅蜜。此方便故。我今解釋。所謂入中論門。彼善男子。善女人言。我知色無常。乃至識無常苦無我等。以此因緣故。是相似般若波羅蜜。非是真實般若波羅蜜。

問曰。若說色空無相無願。云何此法唯是相似。非實般若波羅蜜耶。此三解脫世尊所說。非有為故。云何彼空亦相似耶。答曰。以取著故。

問曰。取著何法。答曰。於色取著。於空取著。若有取著。云何得是般若波羅蜜。此取著者。豈非是見。一切諸見。皆因如來說空故斷。又復何人即見彼空。彼人復以何法對治。唯無二際。是則能除。無二際故。名為非際。是故如來已為迦葉。如是說言。一切諸見。見空得出。若人取空。於空生見。我不能救。以此義故。師說偈言。

 空對一切見  是如來所說
 於空生見者  彼則無對治

又復餘師名羅睺羅跋陀羅言。

 一切見對治  如來說空是
 不愛空不著  著空空亦物
 不愛空不空  此二非不愛
 無能壞佛語  佛語處處遍

又復經中佛說偈言。

 夫人不正見  少智故取空
 如捉蛇不堅  如咒不善成

諸如是等。取著於色。取着色體。或分別空。分別不空。彼如是色。畢竟無物。云何當有空與不空。又如彼色。一切諸法皆亦如是。如佛世尊如是說言。如不異色。別更有空。亦不異空。別更有色。如色於空。空於色義。亦復如是。如是等故。又復經中佛言。迦葉。若有何人。見法不空。如是之人。法亦是空。空亦是法。又佛說言。所言空者。空自體空。所言色者。色自體空。若有少法而不空者。彼則有空。一切諸法皆無自體。何處當有空與不空。依此義故。有偈說言。

 若法有不空  空亦得言有
 無有法不空  依何法說空

我依此知。以取著故。相似義成。問曰。若師如是。以此方便。解釋般若波羅蜜義。以何義故。先造中論。名為造作。而非是經。答曰。若人愚癡。非是黠慧。彼人起心。如是分別。毀呰諸經。謂經不熟。唯論是實。餘法無論。為彼人故。此有偈言。

 伐煩惱怨盡  救有救惡道
 如來有伐救  此二餘法無

此偈非唯直是根本。亦以讚歎供養如來。亦斷一切戲論。分別諸取著等故說此偈。問曰。云何。答曰。有無量種供養如來。以如來有無量功德。今且略說三種供養。一者隨法順行供養。二者資財奉施供養。三者自身禮拜供養。此初隨法順行供養。供養中勝。以此偈法。供養如來。供養中勝。非物供養。問曰。此說何人供養如來。答曰。若人通達不生際者。又復有說言。須菩提於先禮我。論師如是。以此偈法供養如來。問曰。供養世尊。第一上吉。是故論初。應法供養。謂此偈法。如說能斷一切取著。戲論等者。今應當說。答曰。汝聽。我今為說。善意思念。言戲論者。所謂取著有得有物二。及不實取諸相等。是戲弄法。故名戲論。彼今略說。所謂取體。若取非體。取體非體。或取非體非非體等。此偈於彼一切皆斷。問曰。云何皆斷。答曰。偈言。

 佛已說因緣  斷諸戲論法
 故我稽首禮  說法師中勝

因緣生者。皆是戲論。問曰。因緣生者。云何戲論。答曰。因緣生者。世尊已於小乘中說。隨順次第得入法義。亦以對治外道取法。問曰。云何對治。答曰。外道惡見。彼有體見。有斷常見。如是樂著一切世界。摩醯首羅。時節微塵勝。及自性斷滅等。生如是分別。彼外道人。如是分別。則失因緣。彼人如是樂戲論故。名為惡見。此之戲論。是諸外道取著之法。為斷此故。世尊已說。無明因緣而生於行。無明滅故。諸行滅等。以如是故。有世界生。以如是故。則世界滅。非餘法故。如是生滅。

問曰。摩醯首羅。時節微塵勝者。自性及斷滅等。此等因緣。能生世界。滅世界者。此諸因緣。可是戲論。若因緣生。因緣滅者。云何戲論。答曰。以取著故。次第乃至取著涅槃。如來亦遮。何況不遮取著因緣。外道之人。取著體故。失於善道。行於惡道。戲論不實。問曰。云何。答曰摩醯首羅。若作世界。彼為是常。為是無常。為為他作。不為他作。彼為生已。而有所作。為是未生。而有所作為有而作。為無而作。彼如是等。皆悉不然。若作世界。為常而作。無常而作。為為他作。不為他作。為生不生。為有為無。如是一切。皆不相應。無道理故。

問曰。云何名為無道理耶。答曰。若是常法云何而得造作世界。若是常法作世界者。虛空亦應得作世界。是事不可。若是無常作世界者。瓶等亦應造作世界。若常無常。作世界者。虛空與瓶皆應得作。是事不可。若汝意謂。常無常過。離常無常。更別有作作世界者。是則無窮作世界作。更復有作之所作故。此復有過。瓶亦應是作世界作。是事不可。若汝意謂。此是過者。則無作者而作世界。此義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無眾生故。若無作者。尚自非有。況復有作。如其無作。得有造作。是則無物。亦應得作。若其得作。兔角亦應作石女兒。又亦應作虛空花鬘。是事不可。亦可作瓶而皆不作。

若已生者。當知不得造作世界。如瓶不作。若未生者。亦不得作。如石女兒。若是有者。不作世界。猶如其人。若是無者。不作世界。猶如兔角。

此於世界常無常等。不相似過。又復如是摩醯首羅常無常等。若是世界之因緣者。世間罪福。亦是所作。是事不可。若如是者。一切罪福。則無果報。然今現見世間。罪福皆有果報。又復勝等。無物體故。不作世界。此義成就。先已廣說。以無因緣。是故彼無。若丈夫作丈夫不成。自不成故。不能成法。若有丈夫。可有轉行。如勝是常。無因緣故。勝無轉行。以是常故。如丈夫覺。丈夫無覺。則常如勝。若如是者。一切諸法。皆悉是常。若無物者。何法為常。若無法常。云何分別流轉行等。迦卑羅師。汝是弟子。云何有勝。有丈夫者。汝當說之。令義成就。爾乃於後常等法成。

問曰。云何無勝。答曰。云何有勝。問曰。以阿含故。答曰。我今亦以阿含故無。問曰。以道理故。有勝成就。迭相攝故。答曰。何者道理。問曰。有勝以見次第有壞相故。如見樹皮。知有樹心。答曰。若如是者。是汝家中。私量所量。道理成就。實無此勝。見壞相故。猶如兔角。兔角是有見壞相故。如樹皮等。

若汝意謂。雖無面等。而是有者。不相類故。則知無勝。以不生故。如石女兒。若如虛空則不成就。若如涅槃。是則無物無體。云何成有不有。此我今說。汝雖有語。都無義理。如汝向者。見宗因喻。而有所說。皆不相應。此我今說。破汝勝法。有無量種。不可具說。略說少分。於汝法中。言丈夫者。此無眾生。無因緣故。猶如兔角。如汝向者。言丈夫是世界因緣。已引喻者。世界因緣。今共籌量。若不能說緣具。則減緣具減故。是則有過。譬喻則減。汝則退壞一切諍對不成就者。無譬喻故。應先自觀己之朋。已說自因相。若其是常。則非作者。若是無常。亦非作者。若為他作。亦非作者。不為他作。亦非作者。若體已生。亦非作者。若是未生。亦非作者。若其是有。亦非作者。若其是無。亦非作者。皆有譬喻。不能具說。當審思量。自朋有喻。他朋無喻。如是如是。摩醯首羅。時微塵等。世界因緣。則不成就。若此成就。作與所作。迭互相作。無如是事。若有此事。摩醯首羅。則能作勝勝。亦能作摩醯首羅。如是等故。如是外道。說作所作。迭互相違。皆不相應。

問曰。如汝所說。緣具不成。是則有過。譬喻則減。復退壞者。此我今說。何等緣具。何者減相。若何等人。宗因喻等。三是緣具。彼如是人。則三種減。唯因譬喻。此二有過。以緣具故。宗則無減。以是言說之根本故。又義成故。此久已說有三種減。因喻二減。若人分別此之三分。具足和合故名緣具。彼如是人。應三種減。若復有人因三相語。則是緣具。彼人三種。云何有減。若緣具過。若譬喻減。云何彼人而當有減。若緣具過。汝未知故。作如是說。說喻減已。得緣具過。若復退壞。答曰。云何如是撾打虛空。若能舍離摩醯首羅之朋分已則可起心自謂黠慧爾乃攝取。若耶須摩之朋分也。汝此語言不能說於出世間法與世間法。復不相應。以其虛妄最凡鄙故。此如是故。則不須答。若耶須摩論師說言。此言語法。云何復離世諦之法。此我今說。以何者是。彼因三相。若何者法語為緣具。復以何者是因三相。

問曰。朋中之法。相對朋無。復自朋成。如聲無常。以造作故。因緣壞故。作已生故。如是等故。若法造作。皆是無常。譬如瓶等。聲亦如是。作故無常。諸如是等。一切諸法。作故無常。答曰。何名作法。為作名作。離作名作。此今解釋。若以作故。名為作者。聲是作法。聲皆是作。是故名作。若如是者。朋法不攝。則不得言。聲是朋法。若汝意謂。有如是過。聲與作異。聲則非作。若法離作。不得言作。以如是故。知聲非作。若聲非作。是則無法。若無法者。云何言常。或言無常。若分別物。分別物法。云何作聲。為有故作。為無故作。此今解釋。有法不作。無亦不作。若法有無。亦不成作。若汝說言。聲是作法。故無常者。是事不然。又如汝說三種相故。是名作法。因及因語。皆是緣具。則不相應。問曰。云何名為不相應耶。答曰。以不成故。一切作法無三種相。無朋對故。作朋之對。彼朋不作。是故相破。若不作者。是則無法。若無法者。云何破壞。如是兩朋。非等非勝。非有作法。若無法壞。亦可說言。兔角破壞。以無體故。義不相應。

若汝意謂。無常之朋。常朋相對。如是隨起。此我今說。汝甚愚癡。以不成法。而欲成法。此無常者。名為無物。若無物者。則無自朋。自朋不成。不得隨起。不得迴轉。若如是者。不得言朋。如虛空等。以無物故。若汝說言。他朋常者。是義不然。問曰。云何不然。答曰常不成故。如此常者。為是有物。為是無物。若是有物。瓶則是常。以有物故。若常無物。兔角應常。以無物故。是故不得言常無常。若汝說言。作法隨自朋不離。是義不然。以其自朋不成就故。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說不成與朋相似。得言相似。以相似故。有自他朋。而汝朋者。則不相應。以所成法。未成就故。

問曰。云何名為所成未成。答曰。以所成法是無常故。無常無物。如其無物。何處相似。何者相似。謂瓶無常亦相似生。若如是說。所成之法。有異相似。得言相似。以相似故。有自他朋。此所成法。若有二種得言相似。瓶與無常。有二種法。得言相似。無二種法故不相似。彼所成法。若未生者。何名無常。云何名為所成成就。云何無常所成成就。問曰。云何名為所成不成。答曰。然此所成。或時是聲。或是無常。或聲無常。若合或和。此等一切皆不可成。若不可成。為於何處有所成法。若分別物。分別物法。若有相似。

若汝意謂。離聲無常二種法。外更攝餘物。名所成者。是義不然。物不成故彼何者物。離聲等二。於何處攝。而得言物。彼若是聲。彼則不得名為所成。以成就故。若是無常。彼無法故。所成不成。聲不能破。若是合者。是亦不然。物與無物。不可得合。是故不合。和亦如是。而不可得。

若復意謂。聲異所成。是義不然。無常與聲。不別異故。不異成故。若汝說言。有朋法作。是義不然。離朋有法。義不成就。於佛法中。離物以外。更無物法。問曰。緣具所成。此二相對。名物物法。答曰。緣具所成。二皆不成。離作物外。更無作法。如是作法。與朋不離。若作離朋。朋則非作。唯作是法。離作無法。不離於聲。而有作法是故偈言。

 生作唯相貌  作者亦如是
 一切生不實  生法如兔角

如是作法。非有故有。非無故有。亦復非是有無故有。如是思量。作法三相。義不相應。作法無物語於何處得為緣具。若三種減。若緣具過。

又復語言。於三種相。則不相應。語所說法。皆空無故。無自相故。句之與語。非一非異。離字無句。非一非異。字微塵成。因微塵有。然彼微塵。無分可得。以無分故。微塵自無。不能有成。若起若滅。

問曰。如汝所言。所說法空。以法空故。語三種相。皆不成者。是義不然。所說有故。此語所說有可得故。因緣壞等。云何而言。所說法空。遮三種相。答曰。因緣破壞。義不相應。不成就故。聲因緣壞。云何相應。以念念故。以不住故。既是無物。何處得有。因緣破壞。以不生故。猶如兔角。若復無常。此語三相。若常無常。二不相應。如虛空無。又亦如瓶。無有因緣。如是因緣。一切皆無。有二過故。此等一切。悉皆如是。邪法所攝。皆是戲論。破外道故。佛說因緣。

問曰。若如是者。云何因緣。得言戲論。如來世尊以諸因緣是實故說。佛如是說。此無明等。是大苦聚。和合而生。若無明滅。大苦聚滅。如來世尊說苦聖諦。或說苦滅。若是實者。云何戲論。答曰。賢面當聽。此今略說。何名無明。以不能知四顛倒故。說名無明。云何名實。又言。苦是苦聖諦者。如來世尊不如是說。如勝思惟梵天問經。佛言。梵天。若彼苦是實聖諦者。一切牛豬。諸畜生等。應有實諦。何以故。以彼皆受種種苦故。又言。梵天。若彼集是實聖諦者。六道眾生。應有實諦何以故。以彼因集生諸趣故。又言。梵天。若彼滅是實聖諦者。一切世間墮邪斷見說滅法者。應有聖諦。何以故。彼說滅法為涅槃故。又言。梵天。若彼道是實聖諦者。緣於一切有為道者。應有實諦。何以故。以彼依有為法。求離有為法故。以是故知。苦非實諦。又復說言。知苦無生。是名苦實聖諦。是故如來經說偈言。

 一諦名不生  有人說四諦
 道場不見一  何況復有四
 如是未來世  常有諸比丘
 惡意出家已  如是壞我法

是故得知一切諸法悉皆不生。通達知者。是實聖諦。是故如來復有說言。須菩提。乃至無有微塵等法故名不生。彼何法知而得。名為知不生法。若無生忍而得。名為無生法忍。以是故知。苦等四法。非四聖諦。若如彼人之所分別。則非是智。若有能知不生不滅。乃得言諦。乃得言智。此如是義。聖須菩提問如來言。

 為苦是涅槃  苦智是涅槃
 為集是涅槃  集智是涅槃
 為滅是涅槃  滅智是涅槃
 為道是涅槃  道智是涅槃
 佛言須菩提  苦非是涅槃
 苦智非涅槃  苦集非涅槃
 集智非涅槃  苦滅非涅槃
 滅智非涅槃  道非是涅槃
 道智非涅槃  又復須菩提
 四聖諦平等  我說是涅槃
 如是涅槃者  非苦非苦智
 如是次第至  非道非道智
 時聖須菩提  白佛言世尊
 復以何者是  四聖諦平等
 佛言須菩提  所言平等者
 隨在於何處  非苦非苦智
 如是次第至  非道非道智
 若彼一切法  一切法真如
 不虛妄真如  如是法住等
 我說彼涅槃  而非是苦等
 一切法不生  以無自體故
 如是說能知  一切法不生
 是名實聖諦

問曰。若如是者。以何義故。如來經中說四聖諦。答曰。此為次第隨順入故。佛如是說。非第一義。或實或妄語。是故世尊說言。梵天言實聖諦。實聖諦者。何處無實無妄語等。以是義故。四顛倒起。此智非實。如是苦諦。實不成就。我義成就。

問曰。我則不說非智為實。我說非智覺故名實。云何而說。於無常法謂是常法故名非智。於苦謂樂故名非智。無我謂我故名非智。不淨謂淨故名非智。如是等者。皆非是智。若於無常。能知無常。於苦知苦。於無我法。能知無我。於不淨法。能知不淨。如是知者。彼得言智。彼得言實。如是我說智名為實。非無智實。答曰。此癡臭氣風來薰我以戲論故。此癡最大樂著智故。問曰。云何。答曰。偈言。

 若其有無常  可得言有常
 既無少無常  何處當有常
 若其少有苦  可得言有樂
 既無微少苦  何處當有樂
 若少有無我  可得言有我
 既無有無我  何處當有我
 若有不寂靜  可得有寂靜
 既無不寂靜  何處有寂靜

而於色體。貪取著已。或分別常。分別無常。色自體空。畢竟無物。何處有常。及有無常。如是等類。如色如是。至一切法。皆此因緣。成就戲論。然此因緣。亦是戲論。非唯因緣。如是戲論。乃至取佛。亦是戲論。

問曰。云何。答曰。善男子。聽汝勿憍慢。佛智難解。世尊偈言。

 持心如金剛  深信佛智慧
 知心地無我  能聞微細智

今汝善意生。金剛心善。面汝今聽說戲論不戲論相。

問曰。云何。答曰。此如是義。佛大經中。覺菩薩故言。須菩提。非體不覺非體。須菩提言。世尊。云何體能覺非體耶。佛言。不爾。須菩提。須菩提言。世尊。云何非體能覺體耶。佛言。不爾。須菩提。須菩提言。世尊。云何體能覺體耶。佛言。不爾。須菩提。須菩提言。世尊。云何非體能覺非體耶。佛言。不爾。須菩提。須菩提言。世尊。云何一切法不可得耶。不可覺耶。不可證耶。若體不覺非體。非體不覺體。體不覺體非體不覺非體。此當無耶。佛言。有覺有得。非此四句法。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覺。佛言。須菩提。非體非非體。彼如是覺。何處無戲論。彼如是覺。非戲論。非戲論法。彼如是覺。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何者戲論。佛言。須菩提。色常無常者。菩薩摩訶薩戲論。須菩提。受想行識常無常者。菩薩摩訶薩戲論。若知色。若不知色者。菩薩摩訶薩戲論。如是知受想行識。不知受想行識者。菩薩摩訶薩戲論。知苦聖諦者戲論。斷集者戲論。證滅者戲論。修道者戲論。修行四禪者戲論。修行四無量。四無色。三摩跋提。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者戲論。修行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者戲論。修行八解脫。九次第。隨順行。三摩跋提者戲論。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者戲論。我得緣覺菩提者戲論。我具足滿十菩薩地者戲論。我得菩薩行者戲論。我教化眾生。令成就者戲論。我生如來十力者戲論。我得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滿足者戲論。我得一切具足者戲論。我斷一切結習者戲論。彼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已知色若常無常戲論。不應如是戲論。菩薩如是不戲論乃至我得一切智者戲論。不應如是戲論。如是不戲論。何以故。自體自體不戲論。非自體非自體不戲論。自體非自體不戲論。非自體自體不戲論。更無有法可以戲論。何處戲論。誰為戲論何者戲論。云何戲論。是故須菩提。色不戲論。乃至識不戲論。略說乃至菩提不戲論。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不戲論。應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色不戲論。乃至識不戲論。略說乃至菩提不戲論。佛告慧命須菩提言。須菩提。色無自體。乃至識無自體。略說乃至一切智無自體。彼不戲論。須菩提。如是因緣色不戲論。乃至識不戲論。乃至一切智不戲論。如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成菩薩法。汝今善意。知此戲論不戲論相。偈言。

 佛已說因緣  斷諸戲論法
 故我稽首禮  說法師中勝

此偈成就四種所得。戲論則斷。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上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下

龍勝菩薩造 無著菩薩釋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問曰。阿闍梨意。為何義故。而造此論。答曰。依順道理。入大般若波羅蜜義。為令眾生舍諸戲論取著等故。既舍離已。依順道理。速入般若波羅蜜故。既依道理。速入般若波羅蜜已。舍諸戲論一切取著。舍諸戲論取著等已。速疾成就無上正覺。為此義故。師造此論。

問曰。此無因緣。而作是說。答曰。此因緣者第一因緣。謂令眾生依順道理。入於般若波羅蜜已。速成正覺。問曰。若如是者。何者般若波羅蜜耶。答曰。豈可不作如是說言。

 不滅亦不生  不斷亦不常
 不一不異義  不來亦不去

此如是偈。是修多羅道理。阿含如次第釋。今釋偈句。非滅不滅。非生不生。應知。諸句皆如是說。

問曰。以何義故不如是言。此法非滅故名不滅。此法非生故名不生。或可說言。此法無滅故名不滅。此法無生故名不生。如是等耶。答曰。如是之義。以於阿含道理有妨。是故不得作如是說。問曰。云何有妨。答曰。何法無滅。何法無生。問曰。第一義諦。答曰。若如是者。有二種諦。所謂世諦。第一義諦。若有二諦。汝朋則成。問曰。若異世諦。有第一義諦。成我朋分。為有何過。如說偈言。

 如來說法時  依二諦而說
 謂一是世諦  二第一義諦
 若不知此理  二諦兩種實
 彼於佛深法  則不知實諦

答曰。汝快善說。我說亦爾。依於二諦如來說法。依二諦說。說法真如。不破不二。若其二者。異第一義。法真如別。有世諦法。真如一法。真如尚不可得。何處當有二法真如。而可得也。若說二諦。此如是說。不異世諦。而更別有第一義諦。以一相故。謂無相故。此如是義。師偈說言。

 若人不知此  二諦之義者
 彼於佛深法  則不知真實

問曰。此云何諦。答曰。若此不破。問曰。此之二諦何物不破。答曰。一相。所謂無相。無自體。如本性空。如此則是諦。如有偈中說諦相言。

 二種法皆無  戲論不戲論
 不分別不異  此義是諦相

若如此偈。云何如來依二諦說。一切如來皆無所依。不依世諦。亦復不依第一義諦。如來說法。心無所依。何用多語。但說所論。舊所諦者。如前所說。第一義諦。若滅若生。二皆無者。此則應說。云何名為第一義諦。問曰。涅槃是常。彼涅槃處。無生無滅。若如是者。一切外道朋皆成就。彼外道人。豈可不作如是說言。我涅槃常。寂靜不動不變不壞。有法有物。彼涅槃中。無滅無生。此等皆是外道之人分別涅槃。取著涅槃。此不相應常我勝者。外道所說常我勝者。以無體故。答曰。云何汝涅槃者。何者涅槃。而涅槃中無生無滅。

問曰。貪慾瞋癡及陰等。盡更不復生。是名涅槃。答曰。此名盡者。謂失無體滅故名盡。彼滅云何。可於滅中復有滅耶。或於體中有無體耶。何故遮我汝此語者。為依何物以為境界。而說此語。為體境界非體境界。為體非體二種境界。一切諸法皆不如是。以相違故。若不生者。是則無體。彼義云何。於彼不生無體之中。為有生不而汝遮我此不生中則無有生。依如道理阿含義故。汝難不退。涅槃空故。以異涅槃更無法故。如是成就。

有如是說。何者名為第一義空。彼處說言。第一義諦。名為涅槃。彼涅槃者。涅槃亦空。復有經中說言。世尊。言涅槃者。名為寂靜。無一切相。無一切念。復有說言。此涅槃者涅槃所謂體非體空。如是等說。

如是一切種種思量。第一義諦體不可得。是故不得遮生遮滅。若汝意謂。第一義諦微少有體。而可說者。即是我證。汝今何用思量此處。又如經說。我今說之。如來說言。文殊師利如所說法。無如是法。如是不說。亦如是無。亦不可得。問曰。如是說者。云何而避。答曰。若無少法無體聚物。若或可說。若不可說。一切皆無。如是名避。舍此二諦所攝諍對。

問曰。言誰語義為有何過。答曰。若如是說。則於道理阿含有妨。問曰。云何道理阿含有妨。答曰。如先聖者須菩提言。何時世尊本為菩薩摩訶薩時。修行般若波羅蜜故。正觀此法。彼時正觀色不生。乃至正觀一切智不生。正觀凡夫不生。乃至正觀佛不生。而汝意謂。此誰語義。別有法者。則不相應。又舍利弗不如是說。如慧命須菩提所說語義。我如是知色不生。乃至一切智不生。凡夫不生。乃至佛不生耶。如是阿含有妨礙故。是誰語義。則不相應。

若汝復謂是誰語義。雖不離法。而說言離。譬如乳渧。水渧像身。磨物石身。第一義諦亦復如是。言誰語義。此我今釋。此不相應。此乳等體。則是有體。汝取體已。渧等法外。更異法遮。汝今云何第一義諦可有體耶。若有體者。此滅生等。則可遮言。不離法有。是故汝義。則不相應。為有何法。非滅非生。問曰第一義諦。答曰。彼是何法。問曰。涅槃。答曰。彼復何物。問曰。煩惱陰盡則名為滅。亦名無體。如是我說名為涅槃是我意解。答曰。若如是者。斷滅之法。亦是涅槃。若彼先生煩惱業陰。後時盡滅。盡滅無體。亦是涅槃。未來未生亦是涅槃。如是涅槃。直是斷滅。若如是者。斷滅之法。則是涅槃義。可成就。未來是無。此既未至。云何相應。以是義故。汝應可羞放舍。如是攝取涅槃。問曰。汝涅槃。涅槃何類。答曰。經中可不如是說言。一切諸法。無始來滅。本性不生。無自體耶。

又復經中說言。世尊。若有沙門。諸法本性寂滅相中。求涅槃體。我說彼人。名為外道。如是等耶。又復經中有說偈言。

 無始寂不生  本來自性滅
 而轉法輪時  世尊開顯法

又阿闍梨復說偈言。

 不寂靜不得  不斷亦不常
 不滅亦不生  如是名涅槃

如是思量道理阿含。第一義諦。有物不成。以是義故。先說道理。非滅不滅。非生不生。如是一切如是。則為不二義成。此如是說。不生是色。不異不生別更有色。色是不生。不異於色別有不生。乃至一切智。乃至佛如是盡滅。則不異色。乃至一切智。乃至佛此如是說。若盡若色。若復不二。此一切法非合非離乃至一切智。乃至佛者此義成就。此語太煩。可舍不須。第一義諦。言說甚多。如是知已。可舍此語。不須更論修多羅義。我今解釋。或依道理。或以阿含。彼阿含者。何者阿含。所謂一切大乘經典。一切大乘修多羅中。皆說如是不滅等句。然於般若波羅蜜中。說此處多。此是阿含。今說道理。問曰。云何道理阿含。此如是偈。如經意釋。答曰。汝清淨心。至心善聽。我今解釋。此之滅名。於體上有。非無體有。如是生。如是斷。如是常。如是等。彼如是體。種種思量。皆不可成。問曰。彼體云何不成。答曰。以因緣故。若何等法。有因緣者。彼無自體。若無自體。彼法無體。此無體者。無自體故。譬如兔角。以無因緣。是故無法。此一切法。皆無自體。以因緣故。如幻如夢。

若汝意謂。彼實有體。有自體者。云何知有。因緣生故。猶如瓶者。此我今釋。如是因緣。分別無義。若法自體。何用因緣。先自有故。若無自體。何用因緣。以無法故。以是義故。分別因緣。則無義理。若說體者。應如是知。彼無體者。無自體故。是故如來如是說言。須菩提。一切和合。皆無自體。以因緣故。一切和合。和合皆空如是一切。體不成就。問曰。云何滅等而不成就。答曰。體滅異體。彼體不生故不成就。問曰。云何不生而得有體。答曰。無自體故。若何者法。無自體者。彼法無生。則如兔角。自體無體。問曰。彼云何無。答曰以因緣故。若言有體。無因緣者。無如是法。

若汝意謂。空數緣滅。非數緣滅。如是等法。非有因緣。而有不無。是義不然。問曰。云何不然。答曰。如是滅者。汝豈可不作是思惟。彼滅云何。為有為無。又復何者空等無為。既非是生。云何為有。若是有者。兔角亦有。是義不可。問曰。若何等法。自體無者。彼生則無。云何而言。彼復無滅。答曰。汝心憍慢。自謂。數數被破。自愛己朋。攝滅不舍。我於向者。可不說言。以不生故。若不生者。滅云何成。若不滅者。而復云何得成不生。不生法中。非唯無滅。亦復無斷。如是若常。若一若異。若來若去。此等一切於不生中。皆不成就。如說偈言。

 於不生體中  則無滅可得
 不滅則不生  皆不可成就

如是二法。則無前後。謂法先生。後時滅二。或亦先滅。後時生二。問曰。云何無耶。答曰。以有為法無無始故。又一切法悉皆空故。問曰。若人有為無無始者。則無此過。我則不爾。有為有始。摩醯首羅。時微塵等。有為因緣。有無始故。是故何人有為無始。則無此過。或先生已。於後時滅。或先滅已。後時乃生無決定故。有為無始。非此決定。則非我義。我則不爾。有為有始。摩醯首羅。時微塵等。有為因緣。有無始故。又毘耶婆如是說言。生者必死。死者必生。如是等故。答曰。汝既倒已方始作勢。此我於先。可不已遮。摩醯首羅時微塵等。非因緣耶。若非因緣。云何成始。又復汝引。摩醯首羅時微塵等。為有因緣。為無因緣。若更有者。是則有為無始義成。若更無者。摩醯首羅時微塵等。非有為始。以非因故。猶如兔角。一切法體。皆無因緣。是義不成。若是何人。攝受此意。有為無始。彼如是人。則得見過。以其說言有為有始。有為無始。是故名見。

問曰。汝唯如是。與他朋過。不住自朋。答曰。若說體者。得如是過。過不在我。又我如是自體空中。一切法中。我無分別有為之法有。何者始。何者無始有。何者終。何者無終。如是等也。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一切體中空  何者終不終
 終者是何終  非終非何終

如是思量。滅生二種。次第相對。如父子者。義不相應。則無此滅。問曰。云何無耶。答曰。思量此滅。如是滅法。或在前有。或後時有。或二時有。或一或異。若或二者。一切不成。又覆滅者。滅名無體。失盡非常。諸如是等。若無體者。彼復云何。成有成無。

若汝意謂。體亦是滅。非是非體。如是體者。云何滅體。而復可壞。如瓶可滅。以有體故。若無生者。何處有體。或得有滅。或有或無。如是如來有偈說言。

 何人不取生  彼人無物滅
 彼不著有無  不取世界物

此滅如是。云何成有。若成就無。又此滅者。滅名無常。於汝法中。無常三種。一者念念壞滅無常。二者和合離散無常。三者竟畢如是無常。此如是等三種無常。有無所攝。世尊皆遮。問曰。云何皆遮。答曰。世尊說言。須菩提。若有體者。可得言盡。復有說言。無常之物。則為不實。非生滅相。若體有滅。無常不成。如是滅義若依道理。阿含思量。皆不成就。是故於滅不應攝取。問曰此義云何。為唯遮滅。若有若無。為復遮餘一切法體。答曰。取一切體。若有若無。此取皆遮。非唯遮滅。問曰。何義故遮。答曰。斷過過故。師如是說。所謂偈言。

 若取有著常  無則墮斷見
 是故黠慧者  不依止有無

又復有說。所謂偈言。

 若人見於有  或見無是癡
 彼不知修行  寂靜安隱處

又復有說言。迦旃延。有則墮常。無則墮斷。又復經中說言。迦葉。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中者非有。亦非是無。以無體故。此義應知。無自體故。一切體有。一切體無。義皆不然。此如是義。如世尊說言。須菩提。於體自體一切法中。若有若無。義皆不然。須菩提言。實爾。世尊。如是處處。攝一切體。若有若無。一切皆遮。以無體故。以不生故。有無皆無。亦無有滅。

問曰。如是如是。於一切法不生法中。無有滅者。如一切法不生之義。汝今應說。此義云何。復無斷耶。答曰。此斷名者。則於體有。非於無體。彼體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自體他體。悉皆無體。以無體故。猶如兔角。非有自體。非有他體。非體不體。以不生故。如是一切體不生者。此義則成。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或自體他體  或體或無體
 如是見不見  佛法第一義

是故無體。則亦無斷。又復如是。常斷之相。是有所攝。或非有攝。如是二種。世尊皆遮。問曰。此何故遮。答曰。佛為教成迦旃延故。有無皆遮。世尊。真知體非體者。是故無斷。又此若有本性成者。云何得言無法無物。或復言異。或言無體。此若有法。可斷可滅可失等者。可得名斷。然彼有法本性自無。云何不失。而或言斷。如說偈言。

 若法本性有  此可得言無
 若言本性異  此義不可得
 以本性無故  變異不可得
 若本性有者  可得言變異

又復此中。前言有體。言有體已。後時言無。常斷過成。如偈說言。

 若有自體者  非無而亦常
 先有後時無  則成就斷見

此攝斷常二種過失。故如是遮。若說體者。成斷常過。以依如是道理阿含。思量彼斷。則不可成。彼如是斷則不成就。問曰。云何不成。答曰。以無因故。以不滅故。所謂斷者。名滅無體。無體無因。若或無滅。猶如兔角。若法有體。可得言因。可得言滅。其猶如瓶。師如是說。所謂偈言。

 法有因有滅  彼可見如芽
 滅中無滅者  是故無滅因

此無因故。則知是無。復不滅故。汝心如是。欲求真實。不應著斷。

問曰。我今已解。受此無斷。若攝此斷。一切惡中。最為鄙惡云何不常。答曰。我上豈可不說不生。若不生者。云何有常。若不生常。兔角亦常。是則不可。故非有常。世尊說言。若法不生。不得言常。亦復非斷。是故常斷二皆不成。以墮邊故。若汝意謂。虛空我等。不生而有。亦得是常。如說有法。無有因緣而實是常。以是義故。虛空我等。常則成者。是義不然。何用思惟。石女之子。或黑或白。虛空等無。而汝思惟。是常亦爾。問曰。彼虛空等。云何無物。答曰。空等畢竟物不可得。猶如兔角。畢竟如是。六根各各皆不能得。如是空等。亦不可得。是故知無。以是無故。虛空等常。義則不成。又不生故。無義則成。如汝意謂。是有法者。若當未有法不成。有法不成。以不生故。無自體故。若有體者。以自體故。彼是有故。不須和合。以是有故。若無自體。無自體中。則無有法。以無物故。猶如兔角。如偈說言。

 體無自體故  是則無有法
 此因緣此生  此義不如是

若汝意謂。虛空是有。以有相者。彼相亦無。無初無後。亦無二故。復有不生。若不生法。而有相者。兔角應有。長短等相。此義不然。

若汝意謂。我相可得。彼相六識所不取故。相不可得。若汝意謂。相現見者。則失自法。以根得故。若如是者。汝所立我是無常等。若汝意謂。非根境界。相則不攝。

問曰。雖如是破而實有。我一句說故。此若一句。攝兩字說。則知彼有。猶如澡灌。我亦如是兩兩字說故。則知有我(此一我字翻彼二字)。答曰。此語不成。一廂語故。如彼虛空。亦如夢等(此一夢字翻彼二字)。我亦如是。是故無我。如彼虛空。又亦如夢。此等一切二字所說。皆悉是無。我亦如是。是故無我。又復無我。以其作故。若物是作。則知無我。猶如彼瓶。如是身作。故身無我。以是作故。

若汝意謂。以於身中見命等相。知有我者。命等相中。無常無常。如是思量。常則不成。若汝意謂。我實不說有法是常。亦復不說。無法為斷。更復有法。於三世轉。不滅名常。若無法者。不得有義。是故我言有法是常。若無法者。則為是斷。汝是意。我今解釋。若有法者。是則得言三世流轉。常法定住。不動不變。云何而得三世流轉。若流轉者。則是無常。問曰。云何無常。答曰。若過去者。云何是常。若過去者。則是無常。云何過去。過去名失。名盡名滅。名為無體。彼云何常。若其無體。云何過去。若有物體。云何過去。若其有者。石女之子。亦應是常。以無體故。

又若過去。常義不成。未來世常。義亦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未來者。名為無體。名為不生。名為不出。彼若如是。云何為常。若其常者。兔角亦常。此義不可。若謂有物。云何未來。若或是常。若或未來。義不相應。

又現在常。義亦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現在者。現法流轉故。名現在。彼現在法。一念不住。若一念住。一劫亦住。而此住相。實不可得。以無住故。念亦是無。若念轉者。云何是常。若不生者。何有現在。未來過去。時節成就。時無體故。若有體者。是則過去。未來現在。則不是時。若是時者。過去未來。現在非體。時或與體。若一若異。義皆不成。又時與體。有尚不成。何況過去。未來現在。或復是常。若有體常。體自不成。體不成故。云何成常。是故常無。如汝意謂。如其無物。則非法者。此最不成。汝何意故謂無物者。則非是法。若以無物。則非法者。是則有法。亦非是法。以無與有。共相對故。以無法無。有法亦無。以彼無法不成就故。如其無法不成法者。云何有法而得成法。云何有法名為有法。

若汝意謂。此有法者。更有因緣。有此有法。則有法與彼無法。則不相對。此今解釋。若汝分別此有法者。更有有法。二有平等相似相對。不同無者。此之有法更有有法。更無有法。此我今釋。若彼有法。更有有法。是則無窮。若汝意謂。從於無法。而有有法。是則無因。而有法生。是則有法。義不成就。如是無法。而有法生。無信樂者。如是有無。汝舍勿攝。

又有法明相對明示彼有法者。若其有體。得言有法。若無體者。是則不得名為有法。彼體不成。體若不成。云何而得。成有成無。汝可舍此。有無分別。何用此為。

復有義釋。如是滅生斷常等法。其義云何。為一物中一時而有。為當前後。此我今釋。不相應法。云何一處互相違故。滅等相違。不得同處。於一物中。云何不壞。

若汝意謂。於一念中。有滅有生。有斷常等。則不相應。若汝復謂。於一物中。非一念轉異異念中差別轉者。則不相應。問曰。云何名為不相應耶。答曰。若如是者。更異法滅。更異法生。更異法斷。更異法常。如是等故。此一物中。云何別異。若汝意欲避如是過。異物異滅。物外異生。異斷異常。如是等者。此則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若如是者。則於一物。亦得言有。亦得言無無此道理。是故一異。義則不成。非唯滅等。一異不成。復何者。法若有滅等。彼共滅等。一異不成。問曰。云何為唯滅等。一異不成。為一切法一異不成。答曰。一切諸法皆亦如是。一異不成。如偈句言。亦非一義。非異義故。問曰。云何一切諸法一異不成。答曰。以不生故。如石女兒。若法生者。一異義成。若一切法皆不生者。一異之義。云何可成。如石女兒。本自不生。無自體故。又無自體。以因緣故。因緣法者。無法可得。若因緣者。則非是生。經中說故。此一異義。則不成就。

問曰。云何因緣名為不生。若不生者。云何而說名為因緣。若因緣者。云何不生。若不生者。云何因緣。如其因緣。名不生者。義不相應。答曰。此不相應。若說因緣。則不相應。若體是有。云何因緣。以先有故。如其無者。則是無法。云何因緣。以無法故。如其無法。有因緣者。是則兔角亦須因緣。因者無體。以無物故。如虛空花。是故此義道理則成。思惟因緣。則是不生。何者因緣。

問曰。因緣二種。一內。二外。內者。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外因緣者。所謂一切器世間中。種子芽等。答曰。此如是法。今共籌量。若汝分別此無明等十二諸分。因緣法者。如汝所說。此十二分。為如車分。於車為分。名為因緣。為此十二而共和合。名為因緣。為一一分。自是因緣。為二二分二分因緣。為當於此一切分外。更有因緣。為唯相貌。此一切法。如是思量。皆不相應。問曰。云何名為不相應耶。答曰。以念念故。若唯是一。則無因緣。問曰。云何是一。則無因緣。答曰。若如是者。唯一無明。得為因緣。餘非因緣。又復二者。亦非因緣。以滅與生。二不俱故。如生不生。則不和合。分別車分。亦不相應。因緣和合。不可得故。現見車分。於一時中。有法和合。無明等分。於一時中。不見有法。如是因緣。說名因緣。如車分車。無明等分。則不如是。滅生生滅。法無和合。若無和合。為說何法。若無所說。云何說法。所有言說。是法相貌。云何相貌。可得言有。如阿闍梨提婆偈言。

 一法名無體  以無和合故
 若一無體者  是則無和合

若離諸分。更別有法。則非因緣。以不生故。如是因緣不生義成。如佛說言。言因緣者。因緣則空。是故應舍因緣之義。不應攝受。如是思量。一義異義。二皆不成。又見一已。取異相對。既見異故。取一相對。相對不成。如偈說言。

 異異因緣外  更無有法生
 不異因緣外  則無法可得
 異異更無異  不異異亦無
 如其異無者  異更不可得

如是一異。應舍勿攝。如是舍已。知本性空。心念彼空。何用攝受。虛妄不實。問曰。如是如是。一切諸法本性自空。此第一義。是真是實。我今始解。如來實語。如世尊說。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無自體故。此復云何。世間之人。一切現見去來不成。答曰。以阿含故。問曰。何者阿含。答曰。此如是義。於大經中。如來說言。須菩提。一切諸法去來行空。彼人不覺。取著不舍。而彼空法。不去不來。無有一法。而不空者。又復說言。一切諸法悉不來者。此是阿含。又道理故。若法不生。則無去來。猶如兔角。此義成就。又偈說言。

 已去則不去  未去亦不去
 離已去未去  現去則非去

此復廣說。何者為去。何法是去。去者是誰。若是我去。以無我故。去義不成。汝法我常。不動不搖。云何能去。若我能去。虛空亦去。而此虛空。實無去法。我者不能從於此方而到彼方。無離無合。汝所立我。遍一切處。則無去處。自在秉執。遍一切故。以是義故。我則不去。若汝意謂。以身隨心。是故有行。此義不然。以其有常無常過故。又以有分無分過故。又以有色無色過故。心非作故。身不隨行。行不可得。心身有無。常不成就。云何此方行到彼方。如迦卑邏弟子意謂由勝因緣丈夫流轉。如是名行。丈夫作已迴故名還。是故由勝得有去來。此我解釋。汝今乃以虛空之華。作歡喜丸。與石女兒。令使食之。汝勝是無。而汝意謂。由勝力故。丈夫去來。勝雖是常。而能令使丈夫去來。義亦如是。如汝意解。如丈夫行。則非是作。亦不成就有所行法。若村城等。此先已遮。以不生故。

又復更有說有為者。彼則無去無動搖故。行是相貌。如是相貌。非有為體。如是皆說。一切有為念念無常。如是不住。云何有行。是故偈言。有生得言行。亦得言作者。如是故知。有為之法。雖生雖行。如是生者。於先已遮。復有偈言。

 有為無來處  念念不住故
 又亦無去處  如是故無住

如是有為行至異處。則無此理。無行作故。如是有為有尚不成。況有行去。若到已還。自體空故。

若汝意謂。陰有行去。有為不攝。此義不然。陰不成故。問曰。云何不成。答曰。因緣空故。此義云何。猶如兔角。畢竟如是。無有因緣。色等諸陰。亦復如是。因緣畢竟。不可得也。此如是知因緣空故。色等陰無。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離色之因緣  色則不可得
 亦復不離色  而見色因緣
 離色之因緣  色自成就色
 物不得因緣  不得無因緣

應如是知。無因緣故。色則是無。如是一切。若汝意謂。微塵是有。此不成故。如是行義。則不可成。如汝說言。一切現見有行去來。此義不然。現不成故。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現者名或知或物。此我今釋。若知應說。何者是知。是誰之現。若六境界。是可得者。境界無故。云何可得知是現耶。有念念者。彼則無現。乃至不疑。有現無現。是則為勝。知現之知。此知非現知境界故。知不成故。說有物人。則舍自法。物云何現。此之現相。量遮法中。廣遮此事。此何者現。今何者現。又復如來有偈說言。

 眼則不見色  識則不知法
 此第一隱密  世間不能知

如是之義。阿闍梨言。

 何人自於自  不曾能自見
 若不能見自  云何能見他

如是無現。現不可得。如汝說言。一切現見。有去來者。此義不然。去來非色。云何言現。非眼所得。非意所念。彼不成有。豈可現見。若汝意謂。以有比故。知是有者。比亦不成。前有現故。比之與現。俱不成故。比者名知。是意分別。如是比者。唯意能取。意所攝故。是故此義則不如是。意亦無故。

問曰。此如是義若法不生。則無去來。亦復無現。誰安隱心。不狂之人。而受此義。謂於一切不生法中。而有去來。如是異義。如是一義。如是常義。如是斷義。如是生義。如是滅義。此等一切以不生故。皆悉不成。又一切法云何不生。答曰偈言。

 非自亦非他  非二非無因
 一切法如是  是故皆不生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下


上篇:中論

下篇:般若燈論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中觀部目錄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百字論

百字論一卷 提婆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

十二門論

十二門論品目 觀因緣門第一  (萬法所因似各有性,推...

中論

中論卷第一 釋僧睿序 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也...

六十頌如理論

六十頌如理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師初住同安崇勝禪院。開堂日。宣疏...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四天王經

佛說四天王經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百佛名經

百佛名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失譯經人名今附三秦...

【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身口意清...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

【佛教詞典】羯磨疏諸分衣法篇第八

亦名:諸分衣法篇、分衣法篇 羯磨疏·諸分衣法篇:「諸...

【佛教詞典】悲

(術語)梵語Karuṇā,或跛哩泥嚩Parideva,惻愴他人...

世有諸天鬼神其數甚多,何唯供養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師譯《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中有這樣一段...

淺議如何集中精神

現代人在生活中,時常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學習...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

宋仁宗皇帝讚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

為亡者做功德,比燒紙錢更有用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

度化眾生,要先修佈施

佛法是福慧雙修的法,福慧兩足方能成為究竟圓滿的佛陀...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學習的

法則一: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 透過別人,你...

慧律法師《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則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譯成中文叫做不...

有文化知識的人特別要做鈍功夫

印祖教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方法,就是一門深入。 有...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

遵式大師:校量念佛功德說

大般涅槃經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

發財不難,保財最難

俗話說: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我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

【視頻】經典佛曲系列-晚課

經典佛曲系列-晚課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一佛一拜)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一佛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