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燈論釋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般若燈論釋序

釋慧賾述

般若燈論者。一名中論。本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作也。借燈為名者。無分別智。有寂照之功也。舉中標目者。鑑亡緣觀。等離二邊也。然則燈本無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中義在斯。故寄論以明之也。若夫尋詮滯旨。執俗迷真。顛沛斷常之間。造次有無之內。守名喪實。攀葉亡根者。豈欲爾哉。蓋有由矣。請試陳之。若乃搆分別之因。招虛妄之果。惑業熏其內識。惡友結其外緣。致令慢聳崇山。見深滄海。恚火難觸。詞鋒罕當。聞說有而快心。聽談空而起謗。六種偏執。各謂非偏五百論師。爭興異論。或將邪亂正。或以偽齊真。識似悟而翻迷。教雖通而更壅。可謂捐珠翫石。棄寶負薪。觀畫怖龍。尋跡怯象。愛好如此。良可悲夫。龍樹菩薩救世挺生。呵嗜慾而發心。閱深經而自鄙。蒙獨尊之懸記。燃法炬於閻浮。且其地越初依。功超伏位。既窮一實。且究二能。佩兩印而定百家。溷三空而齊萬物。點塵劫數。歷試諸難。悼彼群迷。故作斯論。文玄旨妙。破巧申工。被之鈍根。多生怯退。有分別明菩薩者。大乘法將。體道居衷。遐覽真言。為其釋論。開秘密藏。賜如意珠。略廣相成。師資互顯。至若自乘異執。欝起千端。外道殊計。紛然萬緒。驢乘競馳於駕駟。螢火爭耀於龍燭。莫不標其品類。顯厥師宗。玉石既分。玄黃已判。西域染翰。乃有數家。考實析微。此為精詣。若含通本末。有六千偈。梵文如此。翻則減之。我

皇帝神道邁於羲農。陶鑄侔於造化。一六合而貫三才。攝四生而弘十善。崇本息末。無為太平。守母存子。不言而治。偏復留心釋典。遐想至真。以為聖教東流。年淹數百。而億象所負。闕者猶多。希聞未聞勞於寤寐。中天竺國三藏法師波羅頗蜜多羅。唐言明友。學兼半滿。博綜群詮。喪我怡神。搜玄養性。遊方在念。利物為懷。故能附杙傳身。舉煙召伴。冐氷霜而越蔥嶺。犯風熱而渡沙河。時積五年。塗經四萬以大唐貞觀元年歲次娵觜十一月二十日。頂戴梵文。至止京輦。昔秦徵童壽。苦用戎兵。漢請摩騰。遠勞蕃使。詎可方茲感應。道契冥符。家國休祥。德人爰降。有司奏見。殊悅帝心。其年有勅安置大興善寺。仍請譯出寶星經一部。四年六月。移住勝光。乃召義學沙門慧乘。慧朗。法常。曇藏。智首。慧明。道岳。僧辯。僧珍。智解。文順。法琳。靈佳。慧賾。慧淨等傳譯。沙門玄謨。僧伽。及三藏同學崛多律師等。同作證明。對翻此論。尚書左僕射邠國公房玄齡。太子詹事杜正倫。禮部尚書趙郡王李孝恭等。並是翊聖賢臣。佐時匡濟。盡忠貞而事主。外形骸以求法。自聖君肇慮。竟此弘宣。利深益厚。寔資開發。監譯。

勅使右光祿大夫太府卿蘭陵簫璟。信根篤始。慧力要終。寂慮尋真。虛心慕道。讚揚影響。勸助無輟。其諸德僧。夙興匪懈。研覈幽旨。去華存實。目擊則欣其會理。函丈則究其是非。文雖定而覆詳。義乃明而重審。歲次壽星十月十七日。撿勘畢了。其為論也。觀明中道而存中失觀。空顯第一。而得一乖空。然則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為鑑邪人。無邪則鏡無所施。不迷則車不為用。斯論破申。其由此矣。雖復斥內遮外。盡妄窮真。而存乎妙存。破如可破。蕩蕩焉。恢恢焉。迎之靡測其源。順之罔知其末。信是瑩心神之砥礪。越溟嶮之舟輿。駭昏識之雷霆。照幽塗之日月者矣。此土先有中論四卷。本偈大同。賓頭盧伽為其註解。晦其部執。學者昧焉。此論既興。可為明鏡。庶悟玄君子。詳而味之也。

般若燈論釋

觀緣品第一之一(卷一)

偈本龍樹菩薩 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普斷諸分別  滅一切戲論
 能拔除有根  巧說真實法
 於非言語境  善安立文字
 破惡慧妄心  是故稽首禮

釋曰。如是等偈。其義云何。我師聖者。如自所證。於深般若波羅蜜中。審驗真理。開顯實義。為斷諸惡邪慧網故。彼惡見者。雖修梵行。以迷惑故。皆成不善。今欲令彼悟解正道。依淨阿含。作此中論。宣通佛語。論所為者。其相云何。謂婆伽婆見彼無明眾生。世間起滅斷常一異來去等諸戲論網稠林所壞。起第一悲。發勇勐慧。於無量億百千俱胝那由他劫。為利益他。捐捨身命。無厭倦心。能擔無量福慧聚擔。鑽般若境界海。斷一切戲論網。非他緣無分別。得一切法真實甘露。於彼趣壽分齊。性處時等。攝受利益。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唯為進趣第一乘者。依彼世諦。第一義諦。施設不起等諸名字句。此緣起實說中最勝。我阿闍梨亦於不起等文句。開示如來如實道理。得如實解。生極勇勐。如所通達。讚歎婆伽婆。故造此論。又悲水適心。驗已所解。令彼世間同已得解故出此言。如偈曰。

 不滅亦不起  不斷亦不常
 非一非種種  不來亦不去
 緣起戲論息  說者善滅故
 禮彼婆伽婆  諸說中最上

釋曰。彼句義次第。解無間故解此論義。是故初說。如是句義。破壞故滅。出生故起。相續死故斷。一切時住故常。無別不異義故一。差別異義故種種。向此義故來。向彼義故去。無此滅故不滅。乃至無此去故不去。彼起滅一異。第一義遮。彼斷常者。世俗中遮。彼來去者。或言俱遮。或有說言。如是一切第一義遮。以彼為故。彼者佛婆伽婆。緣起者。種種因緣和合得起。故名緣起。語自性執。永不行故。名戲論息。一切災障無故。或時自性空。故名善滅。說者開演義故。正不顛倒。通達人法二種無我。是故名為佛婆伽婆。由如此義故我作禮。諸說中最上者。此言何謂。彼不顛倒緣起。開示天人涅槃信樂道故。教授聲聞獨覺菩薩最勝故。如所演說。正不顛倒。緣起勝故。問曰。汝向自言。說緣起法。若言緣起。云何不起。若言不起。云何緣起此語自相違。又生解退故。語義俱壞。如雲一切言語皆是妄者。答曰。若一切緣起。皆不起者。彼當作解。我得此過。我未曾說一切緣起。皆不起故。無如上過。此義云何。彼世諦中。有緣起故。非第一義亦有緣起。彼說因者。此義不成。猶如檀等。第一義中。不說為善。攝生死故。說之為善。又如說識為我。第一義中。識實非我。如此解知。是故無過。又如化丈夫起。丈夫自性。實無所起。亦如幻焰內入起等。世俗故說。非第一義。是故無咎。問曰。起後遮滅。法相應爾。以彼先故。如不斷者。答曰。生死無始故。先滅後起。此亦同遮。非一向因過。觀義次第不觀異。文若先遮。起與滅同過。復次曇無德人言。汝論初言。不起滅等。此無為法。別緣起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我法中有故。汝論初言。非聲聞等共緣起者。義不相應。論者言。遮自性故。說不起等。別緣起法。令汝得解。若言有彼無為緣起。令他信者。是義不然。驗無體故。若汝意謂。緣起決定。名緣起無為者。此解有過。何以故。由遮起故。彼起無體。不應名共。以無為無起有因故。譬如住。

復次經部師言不起等義。非聲聞不共。此義云何。彼異起無體。名為不起。如不自在。彼外道解滅。此滅無體。名為不滅。譬如無我。藉因果起故不斷。果起因壞故不常。彼摩尼珠。乾牛糞末。日光和合。如是起火。不可說彼體故不一。不可說異體故不種種。如是起時壞故。不來不去義正如此。汝論初言。不共聲聞。別緣起者。是義不然。論者言。汝雖有此語。違正道理。此義云何。彼起者不起故。我欲令人解不起等。別緣起義。以是不共別緣起故。在初讚歎佛婆伽婆。方作此論。先令了知起者不起。餘不滅等。則易可思。云何令解彼不起等。謂諸分別起者。現前知故。諸如是說。或言自起體。或言他起體。或言共起體。或言無因起體。此諸說皆不然。由依阿含及正道理。如實諦觀。起即無義。故造論者。自在決定。說此偈曰。

 無時亦無處  隨有一物體
 從自他及共  無因而起者

釋曰。非自者。彼聚安立諸起法者。竟無體故。如一一次第。應知自者我義故。彼一切體。何義故遮。所謂遮者最勝義故。又無餘分別網遮故。無餘分別網者。謂無餘所識境界故。無境界者。欲成立無分別智故。復次遮者遮有餘受故。彼異方便說諸法不起。方便不起。令他解故。此非大乘悉檀。云何知耶。如阿含說。色不起行。不行般若波羅蜜故。復次不自起者。謂不自起如是體故。此正領解。若異此領解。而言不從自體起者。此義有過。有何等過。謂他起過故。復次汝言不從自體起者。非唯有他起過。及有自他共起過故。此非我欲。以違悉檀多故。此方便語。第一義中。諸內入等。無自起義。世所不行以有故。譬如思異部迴轉。不令解故。有故因者。同非因那。以譬喻無體。如是彼因迴轉非一切處。無譬過故。

復次僧佉人言。汝所立者。立何等義。為果名自耶。為因名自耶。此有何過。若立果體為自者。我悉檀成。若立因體為自者。與義相違。以因中體有故。如是一切有起。應名為起。汝言不起者。義豈然耶。論者言。此語無義。汝不知耶。起分遮故。謂因自性起。及他性起。此等悉遮。汝不正思惟。出此言者惑故。無過有異。釋曰。諸法無有從自體起。彼起無義故。又生無窮故。彼不相應。此義云何。以不說因及譬喻故。又不能避他說過故。此破顯示顛倒成就過。云何顛倒。謂從他起體過。及生有果過。又生有窮過故。違悉檀多故。復次有異僧佉。作如是言諸體不自起者。此不應爾。何以故。自欲作起還自除故。如說三界有兔角起。復欲屏除汝義如此我所成立因果能了無異體故。猶如自我從彼因體果法自起。是故義成。論者言。邪分別說。不應道理。先遮彼義。是故無過。如是諸法。體不自起。從他起者。義亦不然。何以故。無時無處。隨有一體。從他起故。此義云何。他者異義。此方便語。第一義中。內入不從彼諸緣生。何以故。以他故。譬如瓶等。復次第一義中。他緣不能起眼等入。何以故。以他故。譬如經等。問曰。汝言他者。因義不成。何以故。立義一分故。譬如無常聲。聲故。答曰。汝不善說。無常聲者。是韋陀聲。聲故者。如鼓聲故。以見立義一分出因成故。非謂一邊。

復次鞞世師人言。微塵為因。生諸法果。彼二微塵為初。次第如是地水火風聚實起成。汝言他者。為分別我求那因義耶。為分別異義耶。若分別我求那為因者。則因義不成。何以故。若離我體無別求那故。若彼異義分別者。即為世間解所破故。論者言。彼說不善總說因故。以彼法聚集能生他覺。如是覺因。總說為他非彼我及求那。異思惟故。世間所解。亦不破壞。立義別故。第一義中。地微塵初起。不名地實。以微塵故。譬如火塵。如是第一義中。火微塵初起。不名火實。以微塵故。譬如水塵。如是等次第應說。

復次阿毘曇人言。汝言他者。為以果功能空。說為他耶。為當彼能不空說為他耶。二俱有過。何以故。若以果功能空。說為他者。因義不成故。若彼能不空者。彼能成法空。譬喻壞故。論者言。總說聚法故。物邊觀故。生他覺故。汝言因義不成。及能成法空。譬喻壞者。無此過失。似光影耳復次有自部言。若第一義中。彼內外入皆不起者。法體不成。能依止壞。汝得因義不成過故。論者言。世俗言說實故。瓶眼入等內外可得故。汝說過者。此不相應。復次佛護論師釋曰。他作。亦不然。何以故。遍一切處。一切起過故。論者言。彼若如此說過。即所成能成顛倒故。謂自俱因起體過故。或時有處隨一物起故先語相違。又若異此。遍一切處。一切起過。此語能成他起過者。此不相應。如偈曰。

 香附子苦蔘  菴摩羅除熱
 石女無有兒  竹筍重有苦
 兔印記月光  陽春時作樂

復次異僧佉人言。彼別不別。地等種子。生芽等果。由如此義。說俱起體。彼說不然。何以故。不共者。非自他義。無時無處有一物體。從共起故。彼說有過。此復云何。若謂俱起。令他信者。驗無體故。此義不成。復次此中又遮裸形部義。說不共起。此義云何。彼謂金與非金。人功火等。自他力故。環釧等起。彼如是說。為遮彼故。說不共起。應如此知。復次不無因者。此義云何。無時無處。有一物體。無因起故。何故無因。驗無體故。若說有驗。即為世間。所驗解破。有此過故。世間驗者。其相云何。世俗欲令內入體生。何以故。總別有故。譬如芽等。復次世間所解過者。於彼世間。若有此物。知從因生。如絲成絹。如篾成筐。如泥成瓶等。為彼過故。復次彼惡因者。亦名無因。如無婦等。何等惡因。所謂自性及自在天。丈夫藏時。那羅延等不真實故。是故此等無因。不能起體。若謂從彼自性等起。令人解者。驗不爾故。若說有驗。此亦有過。復次執自性者。說如是言。我立此義。自性有彼。內入等生。何以故。莊嚴我體故。如水生花根鬚莖葉好色形相。如大青珠因陀羅尼羅阿毘尼羅寶等。又如孔雀項邊種種纈目光明可愛。皆自性爾。論者言。彼立此義。自性作者。不觀業因。無有作者。若爾彼內入生因緣決定世智所行等。共言說成。已復成過。若第一義。譬喻無體。何以故。第一義中。蓮花寶等。本無生故。復次汝欲共。我立無因義。一切法成。我今示汝以無因故。一切不成。又彼立無因。若說因者。先執破故。復次若謂我立無因。不能令彼說因者解故。須出因今解無因。譬如共夷狄人。還行彼語。為此義故。方便說因。亦非先語破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語邊轉者。亦如所得相。以此相義。令彼得解。如語夷狄。彼處有煙。則知有火。令彼了知相覺起故。此彼語異。是故不成。復次有異僧佉。婆冑羅人言。彼歌羅羅。及以芽等。無緣故起。若瓶衣等。有緣故起。非一切體。自性起故。成我所成。論者言。彼一切時。一切物起。皆悉遮故。汝所說者。此不相應。由如是義。無自性起。復次外人有執自在為因者。說如是言。眾生無智。於苦樂中。不得自在。善道惡道。皆是自在之所使故。論者言。彼立是義。自在令為世間起因。於世俗中。亦不應爾。何以故。或有憂喜因故。如牧牛者。若執自在名一切因作世間者。此義不然。當如是知。由所量故譬如自在。是故當知。於彼世俗。亦非自在。能起諸法。若汝定謂自在為因。生諸法者。是因與果。為自性。為他性。為俱性。此異分別。先已遮故。有起無起。後當廣破。第一義中。自在不能起諸法故。或有說言。眾生世間。及器世間。種種業因。為自在故。彼住起壞。苦樂增減。通為依止。作是說者。成我所成。世俗言說。非第一義。以第一義中業不起故。

復次彼執丈夫為生因者。說如是言。一切世間丈夫為因故。是義云何。如纟齊織網。如月珠出水。如樹生枝葉等。一切眾生。以彼為因。亦復如是。所謂彼過去未來。動不動等。遠近內外。如是一切。皆丈夫為因。論者言。前執自在為因。中已遮此計。今當復說。如調達我。不作調達身根聚因。何以故。由我故。譬如耶若達多自我。復次耶若達多身根等聚。非耶若達多我之所作。何以故。由彼樂苦智起因故。譬如提婆達多身根等聚。若謂彼繫縛我為三界因非一切者。此義不然。何以故。由我故如解脫我。彼執不成。立義過故。問曰。汝言我故因者。此自立義中。是一分故。汝出因者。是義不成。有過失故。答曰。無過失義。先已說故。何故無過。如上云。無常聲聲故。譬如鼓聲。若有說言。我所立義。唯是一我。如一虛空瓶等分別。皆是其假假故無量。為此義故。譬喻無體。驗破不成。立義無過故。論者言。彼不善說。此義云何。以虛空無生故。如虛空花。體不可得。如是而言。一虛空者。此義不成。但有言說。世俗法中。總說我者。示假令識故。汝立一我。令他信者。驗無體故。此義不成。問曰。縛我脫我。更無異體。何以故。由我故如解脫我。答曰。無餘涅槃界中。一解脫我。此有不成。如先說過。不能避故。如觀我品。當廣解說。

復次僧佉人言。如我立義。彼自性為因。謂梵摩為初。下至住持際。諸法果生。皆因自性。如彼內入。為苦樂癡因。決定作因。彼具有故。若世間物。彼具有者。我知為因。如栴檀札。如瓦器片。金莊嚴具。如是等總別因故。由彼內入具有樂苦癡等故。說內入為彼樂苦癡因。如是應知。色想行識諸陰。皆是樂苦癡等自性。何以故。由陰故。譬如受陰。是故因及譬喻義皆得成。論者言。為此故。第一義中。栴檀等譬不成。以無體故。於世俗中。癡者行陰攝故。譬喻不成。彼樂苦等二。異外諸法。非樂苦自性。應如是知。何以故。所量故。譬如覺驗不相應。問曰。汝第一義中。無譬喻故。答曰。總說覺故。世間共解。取為譬喻。亦非譬喻無體。以是義故。彼藏不為大等諦因。由不了故。譬如丈夫。汝若欲說自性為因者。自驗破故。外人言。我立丈夫。與思相應。則得明瞭而言由不了故者。此因不成。又能成法。不具故。亦譬喻過故。論者言。彼語無義。此復云何。總說因故。立別義故。處處不了。總一不成。或有說言。亦不無因。能起諸法。彼性時那羅延等為因故者。如遮自在中說。應知。

復次僧佉人言。汝說不自。不他。不共。不無因。有處有體。能起一物者。誠如所言。彼實不起。雖實無起。以了作故。論者問言。是何等物。云何了作。僧佉人言。如燈瓶等。論者言。燈瓶二物。本自不生。云何以不生燈。欲了作。彼不生瓶等。如無馬角。豈能了耶。以第一義中諸法不生故。依於世諦。作如是問。彼燈於瓶。何所作用。外人言。受作故。論者言。受本先無。於後始有。先無後有。受即是作。若言暗中眼識爾時無受。由有燈明暗障等破者。如前已遮。是作法故。又暗障破者。豈非作耶。若汝執言。受見先有。若先有者。燈復何用。復次云何名瓶。如我法中。四大及所造和合故名瓶。彼燈在時。與明俱起。以是義故。世諦法中。有所作因。一一物體。各從自因相續而起。所以者何。如明與物體俱起。是為了因。第一義中起法皆無。亦無有了。非大等諸諦。不了之物。能令其了。何以故。由不了故。譬如空花。是故汝言未了者了。此語非也。復次佛護論師釋此句雲。亦非無因起彼物體。何以故。若無因者。應於一切處一切物常起。有如是過。此義不然。何以故。汝此語義。能成所成。分明顛倒。是義云何。謂彼物體從因起故。或有時有體起。或有處一物起有初起故。與先語相違。如是不相應者。先已說過故。若彼有異不相應義者。亦如先說。復次此中亦不無因起者。一切諸論。無如是說。有時有處。若自宗。若他宗。無有一物。若染若淨。從無因起者。一一應如是說。以是故不共外道等。別緣起不起等義得成。復次阿毘曇人言。有四種緣。能生諸法。云何而言緣起不起如我。偈曰。

 因緣及緣緣  次第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釋曰。因緣者。謂共有自分相應遍報等。五因緣緣者。謂一切法。次第緣者。除阿羅漢最後所起心心數法。增上緣者。謂所作因。無第五者。若自宗他宗。若天上人間。若修多羅。若阿毘曇。及餘諸論。佛未曾說有第五緣。復次如大眾部。亦作是言。先生無有等諸緣。皆於四緣中攝。以是義故。此四種緣。能生諸法。汝言物體不從他起者。是義不然。論者偈曰。

 所有諸物體  及以外眾緣
 言說音聲等  是皆無自性

釋曰。諸物體者。謂彼眼等。外眾緣者。謂歌羅邏等。言說聲者。謂和合時。無自性者遮彼自體。是義云何。彼諸體等。皆無自性。亦非異處。及自在等有也。是故說言。彼他無體。復次何等為自體而言眾緣為他體彼有者。如先不起義中已說驗破。以是故汝於此中。不能破我。復次或有自心虛妄分別者。作是說言。若有能起諸法體者。說為他起。非是自體。若無他緣。則不能生。有他緣故。諸法得起。緣決定故。我作是解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作是語。遮自起者。助成我義。若諸體未起。他能令起。是語不善。同前遮故。復次若言體不從他起。遮彼體外有異起者。助成我喻。以是義故。赤白緣中。無有眼等。以眾緣中眼法空故。所以者何。眾緣無自體。以無他故。復次是中有二種語。第一義中。彼眼入等。不從赤白眾緣而起。何以故。眼等無故。如瓶。第一義中。赤白眾緣。無其功能。生眼入等。何以故。彼眼空故。譬如織刀。是故佛說。第一義中。因及眾緣不能生眼。如是應知。佛為憐愍世間住於亂慧無因惡因諸諍論者。於世諦中。說有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以是緣故。我義不破。應如是知。復有異分別者。言體從他起。論者言。彼共於此。復應思量。是四緣中。云何能生眼等諸體。復有異名差別。如大眾部。及鞞世師等。所分別者。彼亦隨相。於此中攝。是故決定無第五緣如是。第一義中眼等及他。皆不應爾。云何不然。如偈曰。

 自我等諸體  內入等眾緣
 一一皆不有  以無自性故

釋曰。諸緣中。若總若別。彼眼等體。皆不可得。此等聲者。別因中無。和合中亦無。異中亦無。若世諦。若第一義諦。未曾有時。有無自性。物體先起。亦未曾有無自性物。諸緣他體。未來欲起。諸他義者。云何得成。一向無他。以他因無體故。

復次若汝自心妄置諸法有體未來當起待此體故。彼緣為他相待力故說緣為他者。但有是語。何以故。彼等眾緣無他性故。是故不應於此生著。於世諦中假說有他。第一義中。彼他不起。先已說故。僧佉人言。如我意謂有微細我體。彼於後時作令明瞭。即以不了果緣而為他義。是故得成。汝何能破。論者言。汝語非也。世間愚人不作此解。瓶等細我。其義難成。汝言了者。先已破故。

般若燈論釋卷第一

 

上篇:順中論

下篇:大乘中觀釋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中觀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乘廣百論釋論

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一 聖天菩薩本 護法菩薩釋 三藏法...

大乘中觀釋論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一 安慧菩薩造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大乘掌珍論

大乘掌珍論卷上 清辯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乘破有論

大乘破有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一...

【註音版】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說不增不減經...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是法非法經

佛說是法非法經(出《中阿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學菩薩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於梵網。詳於地持瓔珞等經。今參以諸...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菩薩經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教詞典】福因

(術語)感福德果之業因也。即該稱佈施等之善根功德。...

【佛教詞典】受請往訃是非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薩婆多,被請人,與僧同去,不...

一生最好是觀拜一尊佛像,是這樣嗎

問: 有人講一生最好是觀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

沉著冷靜是人生永遠的財富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一些驚險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上智不如下愚,老實方獲利益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

去除煩惱習氣要下狠心

但是我們這些煩惱習氣也不是一生養成的,過去無量劫來...

在科學時代如何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凡夫眾生根基陋劣,慧淺信薄,通常對佛法難以生起決定...

什麼樣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論》講到這個菩提心(整個大乘佛法的根本...

再窮的人也能因佈施而得福

富貴是用恭敬心佈施財物得來的果報。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地藏菩薩為何不能讓眾生永取解脫

地藏王菩薩有這種神力,反過來說,應當使一切眾生永取...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亂

前些日子,有位長期住在美國修行的法師寫信給我,提到...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

石頭本無意,何必自生怨

一個小沙彌在化緣的時候與一位農婦吵了起來,最後發展...

【視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聆志居士念誦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淨土繫念(佛光山)

淨土繫念(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