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觀因緣法,安忍自如如

2011/08/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由於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作官的時候,在一江之隔的金山寺,認識了高僧佛印禪師,兩人經常談經論道,成了莫逆之交。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詡為不朽的禪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欣賞印證。誰知禪師看後,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

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蘇東坡看了,火冒三丈,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理論。到了對岸,卻發現佛印禪師已經出門,而門上留了幾個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看了才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這是一則膾炙人口的公案,許多人都覺得很有趣。但是,究竟「八風」是什麼呢?

所謂八風,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八種境界:稱、譏、毀、譽、利、衰、苦、樂。能夠安忍於這八種順逆境界,喜風不動,逢苦不憂,這就是忍的功夫。

順境逆境,不離忍辱

世間人不知道要忍,遇到不順己心的境界,就放縱自己的脾氣,破口大罵,作出傷害他人的事情;遇到順心的事情,便驕傲自大,得意忘形。學佛了,知道要修忍辱行,可是常常忍不住,事後才懊悔不已。忍的功夫是磨煉出來的,不是嘴巴說忍,就可以忍得住。修行學佛從初開始到成佛,從伏忍、順忍、無生法忍,到究竟的寂滅忍,都離不開一個「忍」字。

有一位居士在學校當廚工,動作俐落,反應很快,很受上司的喜愛;和他一起共事的是一位動作緩慢,反應不佳的中年婦女。這位居士每次看到他的同事動作慢吞吞的,錯誤百出,心中很是不滿,甚至脾氣一來,就破口大罵。學佛之後,每當他對同事有所不滿時,他就要求自己不可以說話,只以點頭、搖頭回答別人的問題,因為他怕自己一開口,就會說出傷人的話語。等到脾氣過了,才開始說話,跟同事道歉自己不佳的態度,這就是伏忍。

體認真實,化解煩惱

伏忍只是石頭壓草,更進一步還要透過佛法的道理,化解心中的煩惱。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忍的原因,就是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把虛妄不實的境界,當成是實實在在的。什麼是事實的真相呢?如同《金剛經》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位居士聽到《金剛經》這麼說,回家就跟他的母親講:「一切都是假的,錢也是假的。」他的母親很不高興的說:「錢怎麼會是假的,它是真的呀,沒有錢還買不到東西呢!」

佛法中所謂的真假和世間人以為的真假是不一樣的。就佛法而言,只要是隨著時空、因緣改變而變滅的,都稱為假有。

例如新台幣在台灣流通,到了某些國家也許就不具購買力;隨著空間的轉變,新台幣的價值也就改變了。乃至於在有些地方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即使有錢也買不到東西。過去沒有二百元的鈔票,現在有二百元的鈔票,過去有五角的鈔票,現在沒有五角的鈔票,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乃至於過去五角的鈔票,只具有五角的購買力,現在卻要花更多的錢來買一張五角的鈔票。所以事物的價值也只是因緣和合暫時存在於現在這個時空中,等到因緣過去了,價值也就不存在、甚至改變了,所以說是虛妄不實。能如是觀察萬法的虛妄,便能遠離執著煩惱,不隨境界風起舞、搖擺。

覺察、覺照,轉惡念成善念

除了錢幣,一切有為法,諸如我們的容貌、身家財產,乃至於山河大地,都會隨著因緣而改變、都是虛妄不實的。超越一切時間、空間,不隨著時空的轉變而改變,才是真實,那就是眾生本具的這念心,亙古亙今,始終不變。

想要提升忍的功夫,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先要看清事實的真相,常常從境界中起觀,思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道理,轉變萬法實有的觀念,才能從境界中出離;再者就是要能止念、轉念,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都是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惡念漸漸積聚而成。例如看到同事的作為,心中覺得有些不歡喜,自己沒有覺察,又隨著過去的習氣,在心中嘀咕、抱怨,不斷地積聚不滿的惡念,以至於最後口出惡言,甚至於拳頭相向。如果能夠於念頭初動之時,就能覺察、覺照,轉惡念成善念,身口就不至於造惡業了。

親近正法,調伏自心

眾生無始劫來的習氣、煩惱深厚,雖了達「忍辱」對人生的重要性及修習的入手處,但這念心還是作不了主。所以,初初修習時,最好能親近正法道場,在善知識引導中,藉由道場中的種種善緣,培養自己的「忍辱」力。

例如參加精舍的禪修班,一方面藉由靜坐,讓妄心止息下來,培養這念心的作主能力;二方面透過聽經聞法,了達人生的真理,確立正知見;再者,藉由出坡作務,磨煉心性,涵養自己忍辱的功夫。如出坡中,當他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左時,不由得一股嗔惱從心而生,但隨即想到法師平日「對人以和」的教導,馬上就將嗔心勉強降伏下來。如此,忍一次、二次、三次……,這念心愈來愈柔軟,「忍辱」的功夫也就隨之增長;隨著「忍辱力」的增長,最後不僅在道場,乃至在家庭、工作中,逆境現前時也能忍。無形中,即改善了自己的家庭氣氛及人際關係,人生自然愈走愈光明。反之,少了道場禪修、聽經聞法的助緣,在日常中往往境界一來,自己就「忍不下」,為境所轉,放任心中的貪瞋癡煩惱,造作種種惡業,流轉生死。

所以,道場中佛法的薰習是成就「忍辱」的最佳助緣,在道場中眼見耳聞都是清淨的三寶,自然而然就能讓自己提起正念,忍下自己貪瞋癡的煩惱;能「忍」,慢慢的煩惱減少了,心愈來愈清淨,最後即能回複本來清淨的自性。

明白了「心」、「境」與「忍辱」的關係,就要抱持著一顆精進學習的心,常常靜坐思惟這些道理,並在生活中實踐。因為眾生無始劫來貪瞋癡等煩惱,非一日所造成;今欲去除這些煩惱,也非一蹴可幾。所以要發精進心、長遠心。經言:「如是因,如是果」,能忍一分就有一分的功德,能忍十分就有十分的功德,只要有耐心、恆心,最後終必成就「忍辱」力,成為佛法所說的「有力大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淡定心去面對煩惱事

怨起於心,結於心,所以當了於心。以一顆淡定的心去面...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我們眾生的煩惱,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貪煩惱重,有...

要爭氣,不要生氣

一九三七年,日本出兵侵略華北,在杭州經商的父親於返...

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

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

第七委屈難受者。 此語,乃無知者言之。稍有程度者,斷...

為什麼要讓他控制我的情緒

著名作家歐亨利和一個朋友去超市里買餅乾,歐亨利禮貌...

宣化上人:佛為何勝魔

佛沒有嗔恨心,魔卻有嗔恨心,不同之處就在於此。佛成...

容易發怒

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推薦】對治淫慾的觀想方法

修行人最難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推薦】為什麼富貴不能持久呢

現下總在分類什麼富二代,窮二代,吊絲,高富帥之間的...

假如生命只有三個月,該怎樣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裡坐了二百多人聽我開示,結束後,大家...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

敦煌風格連環畫《微妙比丘尼受難因緣》

(1)從前,有一位巨富長者沒有兒女,就聘娶了一個貧寒...

慧律法師:一切觀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為什麼說一切觀象皆是我們的牢獄,因為你執著金錢,你...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

大安法師:念佛人臨終時冤親債主會不會來障礙

問: 一些講法者在講法的時候,特別強調怨親債主的問...

諸根寂靜的難陀

難陀尊者在舍衛城象華園中,靜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

蓮池大師對「歸命」的詳明詮釋

歸命,如波羅蜜例,倒語法也。歸義有二:一者歸投義,...

人生是苦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無論...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

德文法師自述學佛出家因緣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見...

用功和修行

今天講一講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為很多同修都在問,...

【佛教詞典】理禪事禪

理禪,即斷盡煩惱妄想之無漏禪定,又稱理定;反之,事...

【佛教詞典】都表如意輪觀音

(菩薩)此為如意輪觀音入於日輪三昧之尊。如意金輪之...

【視頻】恰恰念觀音

恰恰念觀音

【視頻】《雨寶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雨寶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