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掌珍論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掌珍論卷上

清辯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普為饒益一切有情。正發無上菩提大願。等觀世間。常為種種不正尋伺。紛擾暴風亂心相續。邪見羂網之所羂網。生死樊籠之所樊籠。無量憂苦毒箭所射。諸有所行皆離明慧。故我依止如淨虛空。絕諸戲論寂靜安樂。勝義諦理悲願纏心。不忍見彼眾苦所集。為欲解脫自他相續煩惱固縛住無退壞。踰於金剛堅固輪圍。增上意樂誓處無邊。生死大海不憚其中。所受無量眾苦災橫。發金剛喻不壞精進。為正開覺如是觀察。要證出世無分別智。方能正知先所未了。一切有情聚根勝解界行差別。及能破裂自他相續所起一切有習無習眾苦根本煩惱羅網。亦能為他起真誓願。堅固受持大士戒行。然證出世無分別智。要須積習能壞一切邪見眼瞙無倒觀空安膳那藥。如是積習無倒觀空安膳那藥。要藉能遣一切所緣自性聞慧。由是或有依廣文義正抉擇門。已入法性數復勤修勝進加行。於廣文義抉擇現前。甚大劬勞心生懈倦。或有雖復未入法性而是利根。為欲令彼易證真空速入法性故。略製此掌珍論。

 真性有為空  如幻緣生故
 無為無有實  不起似空華

於自他宗計度差別雖有眾多遍計所執。然所知境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以諸愚夫不正覺了勝義諦理有為無為無顛倒性。妄執諸法自性差別。增益種種邪見羂網。如世有一無智畫師畫作可畏藥叉鬼像。或女人像。眩目亂意謂為實有。執實有故自起驚怖。或生貪染。於彼境界眾多計度。增長分別諸見羂網。若正覺知勝義諦理有為無為無顛倒性。爾時如世有智畫師。不執彼有真實自性。非如前說。有為無為境界差別邪見羂網。以自纏裹如蠶處繭。彼非有故。無分別慧趣入行成。

為顯斯義先辯有為。以諸世間於此境上多起分別故說是言。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此中世間同許有者。自亦許為世俗有故。世俗現量生起因緣亦許有故。眼等有為世俗諦攝。牧牛人等皆共了知。眼等有為是實有故。勿違如是自宗所許。現量共知。故以真性簡別立宗。真義自體說名真性。即勝義諦。就勝義諦立有為空。非就世俗眾緣合成。有所造作故名有為。即十二處。唯除法處一分虛空。擇非擇滅及真如性。此中復除他宗所許虛妄顯現。幻等有為若立彼為空立已成過故。若他遍計所執有為。就勝義諦實有自性。今立為空。且如眼處。一種有為就勝義諦辯其體空。空與無性虛妄顯現門之差別。是名立宗。眾緣所起男女羊鹿諸幻事等。自性實無顯現似有。所立能立法皆通有。為同法喻故說如幻。隨其所應假說所立能立法同。假說同故。不可一切同喻上法皆難令有。如說女面端嚴如月。不可難令一切月法皆面上有。隨結頌法說此同喻。如是次第由此半頌。是略本處故無有失。所立有法皆從緣生。為立此因說緣生故。因等眾緣共所生故。說名緣生。即緣所起緣所現義。為遮異品立異法喻。異品無故遮義已成。是故不說於辯釋時。假說異品建立比量亦無有過。

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謂就真性眼處性空。眾緣生故。諸緣生者。皆就真性其自性空。牧牛女等尚所共了。如有威神咒術藥力。加彼草木塊塼等物。眾緣所現男女象馬宮殿園林水火等相。誑惑愚夫種種幻事。若彼自性少有實者應非顛倒。

故世尊言。一切法性非眼所見。諸緣生法皆無自性。諸有智者。若知緣生即知法性。若知法性即知空性。若知空性即見智者。又作是言。諸緣生者皆是無生。由彼都無生自性故。若說緣生即說空性。知空性者即無放逸。此中一切不空論者。皆設難言。若立一切有為皆空。便無色等如緣兔角。現量智生理不成就。似色等緣諸現量覺亦應不生。然彼實有各別內證。是故汝宗憎背法性。便有違害現量過失。及有違害共知過失。撥無一切牧牛人等同所了知眼等體故。諸有智者。今當遣除朋黨執毒。住處中慧應共思議。我所立宗。為當違害自相續中所生現量。為當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若言違害自相續中所生現量。諸現量覺就勝義諦自性皆空。眾緣生故。如睡夢中諸現量覺非實現量。是故我宗且不違害自相續中所生現量。若言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非淨眼者顯彼眾多。眼瞖眩者所見不實。發蠅月等是虛妄現。違害現量應正道理。是故我宗亦不違害他相續中所生現量。若總相說如愚夫等一切世俗所生現量。今此不遮世俗有故無容違害。言有違害共知過失。此亦不然。若言違害自論共知不應道理。自論許故。設違自論是違自宗。非是違害共知過失。若言違害他論共知亦不應理。一切論興皆為破遣他共知故。若言違害牧牛人等共所了知亦不應理。諸佛弟子立一切行皆剎那滅。諸法無我亦無有情。諸勝論者。實異色等有異實等。諸數論者。覺體非思已滅未生皆是實有。如是等類廣顯自宗所有道理。皆應說名違害共知然不應許。以於此中就勝義諦觀察諸法非關牧牛人等共知。又立宗中以勝義諦簡別所立故定無容。如說違害由此亦無違自宗過。

有餘復言。性空論者。就勝義諦眼等處空。便有有法不成宗過。亦有所依不成因過。此不應理。牧牛人等共所了知。極成眼等總為宗故。即說彼法以為因故。此似有法不成宗過。亦似所依不成因過。

有諸不善正理論者。作是難言。若就真性眼等皆空。眾緣生故。眼等既空云何緣生。若緣生者云何體空。如是宗因更相違故。便成與宗相違過失。此若矯舉立宗過失。方便顯因無同法喻。或不成過。如說聲是常一切無常故。此方便顯非一切故。不明瞭因有不成過。以聲攝在一切中故亦無同喻。如何是常而非一切。此不應理。緣生故。因及如幻喻皆共知故因喻並成。是故汝難終不能令智者意悅。有性論者復作是言。汝應信受眼根有性有所作故。諸無性者非有所作。如石女兒。眼有所作謂生眼識。如所說因有勢用故。眼定有性。此若就彼非學所成。牧牛等慧所知自性。依世俗說。成立眼等有為有性。便立已成。若就勝義無同法喻。唯遮異品。所愛義成。不應道理。如計音聲常住論者。說聲是常所聞性故。瓶等無常非所聞性。聲既所聞是故性常。又依世間共知同喻有所作故成相違因。能立眼等皆是世俗言說所攝。自性有故。

餘復難言。有為空者。若因若喻皆攝在中。種類同故闕比量過。今此頌中總說量果。於觀察時及立量時。眼等一一別立為宗。故無此過。總立一切有為為宗亦無此過。緣生故因二宗皆許。非不成故。若說眼空其性空故。此所說因可有是過。亦非無喻幻等有故。若立所說喻中幻等以為宗者。便有重立。已成過故。有少智者作是難言。若立一切有為性空。因有為故其性亦空。是則此因有不成過。此似不成非真不成。如佛弟子立一切行皆無有我。由有因故。有難此因諸行中攝。亦無我故有不成過。又數論者立諸顯事以苦樂癡為其自性。與思別故。有難此因顯事中攝。亦以樂等為其性故有不成過。又勝論者立聲無常。所作性故。有難此因用聲為體亦無常故有不成過。如是等類諸敵論者。雖廣勤求立論者過。如所說理畢竟無能破壞他論。若有此理。何處誰能建立比量。壞我所樂所說道理。

復有難言。緣生故因終不能立。所應立義以性空故。如石女兒所發音聲。此因於自有不成過。若說他宗所許為因亦不應理。以就他宗說性空故。其義未了。若非有義。是因義者。此因不成非非有故。若是虛妄顯現有義。是因義者。石女兒聲畢竟無故。此喻則無能立之法。又由化聲有不定過。彼能成辦無量有情。利樂事故。又非他宗獨不許因。能立所立一不成故。猶如他宗所不成因。相違比量所損害故。有太過失所隨逐故。如立慧等非心相應。行蘊攝故。如名身等立虛空等皆非是常。德所依故。猶如地等立我非思。非顯事故。猶如最勝。如是等類壞一切宗。過失隨逐故。定應信二宗共許。方名為因。由此道理如所說過無容得有。

有餘不善正理論者。為顯宗過復作是言。若自性空所立能立皆不成就。如石女兒所發音聲。能立攝在有為中故同彼所立。其性亦空。以俱空故。所立能立並不成就。彼遣所立。能立法體。即是遣於有法自相顯立宗過。彼因自他互不成故。不決定故。喻有過故。如次前說亦不應理。雖設異端終不能掩自宗過失。有餘復設別異方便掩自宗過。作如是言。所說真性有為空者。此立宗言其義未了。若就真性一切有為皆無有實。是立宗義。此所說言亦復攝在有為中故。同諸有為亦應無實。若所說言非無實者。有為亦應皆非無實。此言破自所立義故名違自言立宗過失。如立一切言說皆妄。若就真性一切有為都無所有。是立宗義。即謗一切皆無所有。如是所立便墮邪見。此中如說。我定依於我。誰言他是依。智者我善調。故得昇天樂。彼就世俗說心為我。就勝義諦立為非我。無違自言。立宗過失此亦如是。此是就世俗性說有眼等。就勝義諦立彼皆空故無過失。復如有說。一切生法皆歸於死。牟尼所言定無虛妄。自身既生亦應歸死。不相離故。彼所立宗雖能證自亦歸於死。是所許故無違自言。立宗過失此亦如是。說就真性有為皆空。眾緣生故。所立宗言既眾緣生亦應性空。不相離故。此立宗言雖能證自言說性空是所許故。無有自破所立義失。如梵志言。世尊。一切我皆不忍。佛言。梵志忍此事不。此中梵志固忍此事。而言一切我皆不忍。彼言違自所許事故。可有違害。自所言過。非一切處皆有此失。世尊餘處說。一切行皆無有我。又餘處說。諸行無常有生滅法。若不爾者。既說諸行無我無常。佛亦應有如所說過。然無彼失。如遮諸行我性常性。此立宗言。亦許同彼無我常故。此亦如是說有為空。所立宗言。亦許性空。此則順成自所許義。是故汝說。此言破自所立義故。此因不成。又如數論立諸顯事樂等為性。雖有難言顯事。若以樂等為性。所立宗言。亦應用彼樂等為性。所立宗言。若非彼性顯事亦應非彼為性。然所立宗無如是過。如立有為無常無我。亦無如彼所說宗失。此亦如是無所說過。意所許故。又彼論者不救所立。而返難言。若就真性有為無實。所說有為無實之言。亦應無實。此難不能免自宗過。妄說他宗同彼有失。如世癡賊既被推徵不能自雪而立道理誣誷他言。汝亦是賊此非審察。所出言詞又彼所言。若就真性一切有為都無所有。是立宗義。即謗一切皆無所有。如是所立墮邪見者。此中宗義如前廣說謂空無性虛妄顯現門之差別。非一切種皆謗為無。故汝不應作如是難。

復有餘師懷聰睿慢作是難言。若諸有為就勝義諦猶如幻等空無自性。即是非有。執非有故便為無見。彼欲覆障自宗過難。矯設謗言。寧俱有過勿空論者。所立量成。謗勝義諦過失大故。此非有言。是遮詮義。汝執此言表彰為勝。我說此言遮止為勝。此非有言。唯遮有性。功能斯盡無有勢力。更詮餘義。如世間說。非白絹言。不可即執。此言詮黑。與能說者作立宗過。非白絹言。唯遮白絹。功能斯盡更無餘力。詮表黑絹赤絹黃絹。今此論中就勝義諦於有為境避常見邊。且遮有性。如是餘處避斷見邊遮於無性雙避二邊遮有無性。為避所餘妄執過失。乃至一切心之所行悉皆遮止。所行若滅心正隨滅。又於餘處說阿難陀。若執有性即墮常邊。若執無性即墮斷邊。如是餘處說迦葉波。有是一邊無是第二。由如是等阿笈摩故。及當所說諸道理故。我所立宗無觸如糞無見過失。

有不忍見自宗道理過難所集為欲隱映復作是言。性空論者雖常欣求無分別慧。而恆分別一切有為無為空性。即是成立遍計所執虛妄分別失自樂宗。如是亦遮故無此過。有餘復言。所說空因若就世俗。或就勝義。於自於他因義不成。二宗共許。不顯差別。總相法門明正理者。許為因故。汝所立難。似不成過非真不成。如勝論者立聲無常所作性故。聲常論者說彼過言。分別因義咽喉等作。或杖等作。如是分別因義不成。如數論者立能聞等五有情根非所造色。是根性故。猶如意根眼等五根。造色論者說彼過言。根性故因。若大造性。或樂等性。於自於他如是分別因義不成。彼二種說。似不成過非真不成。故不應理。此亦如是。復有餘師。以聰明慢貪自宗愛眯亂慧目。不能觀察善說珍寶自論鄙穢得失差別。妄顯所立譬喻過言。咒術藥力加被華果塊塼等物。令其種種象馬兔等色相顯現。我宗不許。彼自性空。同喻便闕。所立無故。若言如幻象馬等相。無有他實像馬等性。說名為空。眼等亦爾。無他性故。立為空者便有宗過。立已成故。彼難不然。咒術藥力加被華果塊塼等物。眾緣所生象馬等相。象等性空。說為喻故。所立義成。若汝復謂。幻術所作象馬等事。雖無他實像馬等性。然不可說彼性空故此性亦空。豈非如彼相狀顯現即有如是諸物自性。如汝所許華果等物。若爾即應幻術所作象馬等事實有如是象馬等性。然實無有。故知一切幻術所作象馬等事自性皆空。是故實有。如所說喻。所立義成。亦無成立。已成過失。就自性空成立眼等有為空故。

復有諸餘異空慧者。別顯喻過。雖諸幻士非實士故說名為空。然彼幻士。自性不空。有虛妄現士相體故。由此道理。如先所立句義不成。喻不成故。今應詰彼。此虛妄現幻士相體從緣生不。彼作是答。此從緣生。若爾何故復名虛妄。以如所顯現不如是有故。豈非眼等亦從緣生。如所顯現不如是有。同喻成故。性空義成。汝應信受。彼作是言。不應信受。以諸幻士非如實士。堪審觀察待彼實士。此虛妄故說名為空。非汝等立離前所說眼等有為別有眼等。堪審觀察待彼說此。眼等性空可令信受。雖無離此所說眼等別有眼等。然有如是性空緣生。所立能立二法成就。但由此喻足能證成所喻義故。汝今分別法喻別故。便成分別相似過類。顯敵論者自慧輕微。如勝論者說聲無常所作性故。譬如瓶等。不應難言。瓶等泥團輪等所成。可燒可見棒所擊破。可是無常。聲既不爾。應非無常。此亦分別法喻別故。故成分別相似過類故應信受。眼等性空。性空不離緣生因故。又如相現即有。自性先已破故。此亦應爾。故汝等言。不能解雪自宗過難。

有數論師作如是難。我立大等諸轉變聚。是所顯性緣生故因。有不成過。一切皆有。一切體故。諸根遍在一切處故。彼幻士中亦有此體。立此性空無同法喻。此中且依色覺觀察。謂諸色覺非緣所顯。隨彼別緣有轉異故。如隨泥團輪杖陶師心欲樂等差別眾緣有瓶盆等。或大或小。如是眼等眾緣差別色覺。隨彼種種轉異。隨眼明昧覺利鈍故。隨青等色境界差別。覺似青等顯現異故。世間現見是所顯物。不隨彼緣差別轉變。猶如明燈藥珠日等。所顯種種環釧等物。色覺不爾。如觀色覺眼等亦然。此義成實世間共了。故所說因無不成過。又汝所言一切皆有一切體等為據顯事為據隱用。若據顯事執一切有一切體者。如於瓶處有瓶顯事。於盆等處亦應遍有。此瓶顯事遍有體故。如是一瓶即應遍滿無量百千踰膳那處。於瓶等處亦應具有。盆等顯事非瓶顯事。被隱映故。盆等顯事。亦被隱映。形量大故。形量大者應為轉大形量隱映。瓶等顯事盆等顯事所隱映故。一切處時應不可得。是故汝宗據其顯事一切皆有一切體者不應道理。若據隱用執一切有一切體者。如是所執要廣觀察。方可正知。是實非實。恐文煩過不廣觀察。汝宗亦許。幻士顯處實士顯空。我所立喻無不成過。是故所立性空義成。汝數論師非處投寄。亦非諸根遍一切處。有所因故。如根依處。如是能為樂苦癡覺生因故等。多種證因亦應廣說。由破諸根遍一切處故。幻士中無諸根體。非所立空。無同法喻。是故汝成虛妄分別。魍魎所魅作如是計。

相應論師有作是說。汝就真性立有為空緣生故者。若此義言。諸有為法從眾緣生非自然有。就生無性立彼為空。是則述成相應師義符會正理。又如是說。由彼故空彼實是無。依此故空此實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師如實所說。此教意言。遍計所執依他起上。自性本無非彼性故。以非如能詮有所詮性。亦非如所詮有能詮性故。依他起自性有上遍計所執自性本無。由彼故空即妄計事。彼自性無。依此故空。即緣生事此自性有。此若無者則為斷滅。於何事上說誰為空。此緣生事即說名為依他起性。依此得有色受想等自性差別假立性轉。此若無者假法亦無。便成無見。不應與言。不應共住。自墮惡趣亦令他墮。如是成立遍計所執。自性為空。及依他起自性為有。契當正理。若此義言。依他起性亦無所有故立為空。汝便墮落如上所說。過失深坑亦復成就誹謗世尊聖教過失。此中尚與發趣餘乘及諸外道。欣求善說離慳嫉者。廣興諍論。何況同趣一乘諸師。論時至故少共抉擇此事。廣如入真甘露已具分別。故不重辯。怖廣文者不欣樂故。言有為法從眾緣生非自然有。就生無性說彼為空。此有何義。若此義言。眼等有為依他起上不從因生常無滅壞。眼等自性畢竟無故。說名為空。便立已成。同類數論勝論等宗。皆共許故。然說眼等非所作宗。自性空故。應言無生。無性故空。不應說言就生無性說彼為空。若彼起時就勝義諦有自性生。云何說為生無自性。若實無生此體無故。不應說有唯識實性。若爾則有違自宗過。若依他起自然生性。空無有故說之為空。是則還有立已成過。既許依他眾緣而生。實不空故應不名空。我則不爾。云何迷成相應師義。又如所說。由彼故空彼實是無。依此故空此實有等。若因緣力所生眼等一切世間共許實有。是諸愚夫覺慧所行。世俗似有自性顯現。以勝義諦覺慧尋求。猶如幻士都無實性。是故說言。由彼故空彼實是無。為欲遮墮常邊過故。如為棄捨墮常邊過說彼為無。亦為棄捨墮斷邊過。說此為有。謂因緣力所生眼等世俗諦攝。自性是有。不同空華全無有物。但就真性立之為空。是故說言。依此故空此實是有。如是空性是天人師。如實所說。若就此義說依他起自性是有則為善說。如是自性我亦許故。隨順世間言說所攝。福德智慧二資糧故。世俗假立所依有故。假法亦有。然復說言。此若無者假法亦無。便成無見。不應與語。如是等過皆不成就。又若建立依他起性世俗故有。便立已成。若立此性勝義諦有。無同法喻。如已遮遣執定有性。亦當遮遣執定無性。是故不應謗言增益損減所說依他起性。若言我宗立有幻等離言實性。同喻無故非能立者。離言實性道理不成。故無有過。若爾外道所執離言實性。我等誰能遮破。彼亦說有實性。我等非慧非言之所行故。若眾緣力所生一切依他起性就勝義諦有自性者。幻士應有實士自性。若有他性亦不應理。牛上不應有驢性故。作非作性實有實無。有性無性二俱攝受。如此所立無同法喻。或立已成二過所染。故不應理。又從緣生諸有為法。就勝義諦若許有性。所作故因。證彼性空遣彼性有。故所立宗違比量過。諸從緣生皆共了知。世俗有性若有定執。勝義諦有應以此理遮破彼宗。又彼不應攝受此論。就勝義諦二種分別不應理故。又如所說非如能詮有所詮性非如所詮有能詮性。諸敵論者於此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又如所說。故依他起自性有上。遍計所執自性本無此亦他論。於是無疑。故遮止言。立已成過。若言由執能詮所詮遍計所執自性有力生諸煩惱故須遮止。此亦不然。諸禽獸等不了能詮所詮相應。亦於境界不如理執生煩惱故。具有種種堪能意樂。亦有種種微妙聖言。遍計所執自性空教。唯益少分不遍一切故。我不獨立之為空。且止傍論應辯正論。

如是如前所說道理已具成立眼自性空。復有餘師作如是難此能遮破有自性言。若是實有失所立宗。因成不定。若非實有即無自性不成能破。此亦不然。如世尊說。梵志當知。一切所說實非實言。我皆說為非實非妄。由此聖教及諸已說。當說道理。就勝義諦實與不實皆不建立。是故無有如所說過。又如汝意。所說道理所遮無故能遮亦無。非能遮無所遮便有。但由所遮本性無故能遮亦無。能遮唯能辯了所遮。本無自性。非能破壞所遮自性。如說菩薩不能以空空一切法。然一切法本性自空。乃至廣說。又如能照照所照時。不應說言。瓶衣等物所照無故能照亦無。亦不應言所照物性本無今有。又我所立能遮所遮能立能破有倒無倒皆世俗有。若汝遮破所立能立即違自宗。此能遮言應非能立。性非實故。如石女兒所發音聲。汝既許有。能立比量。我亦應爾。世俗有故。如前已說。但止廣諍諸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如是如前所說比量無諸障難故所立宗。謂就真性眼處性空道理成就。又所立因緣生故者。略舉名相。為遮所說眼等自性。復有餘因。謂可壞故。隨緣別故。可生起故。有時能起邪正智故。由此等因如其所應。隨所對治應正遮破。復有說言。眼實有性。彼相因果皆現有故。非實性空現有相等現見眼等相等現有。是故眼等非實性空。

此就勝義無同喻故。有性不成。若就世俗共知實性。便立已成。又依同喻因成相違。同喻唯有世俗性故。

如就真性眼處性空。如是耳鼻舌身與意色聲香味觸處法處性空亦爾。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又應總別就其真性成立蘊界。緣起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波羅蜜多諸三摩地陀羅尼門諸無礙解十力無畏不共法等一切智智皆自性空。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又諸外道遍計所執大及我執。唯量根大。實德業等有為句義。悉皆攝在十二處中。是彼相故。修觀行者。亦應如是悟入性空。

如是雖由思擇力故悟入性空闕修習力。譬如眾鳥翅羽初生未能作用。故復精勤習修習力。如眩瞖者餌能遣除眩瞖藥故眼得清淨。離諸麁大。發蚊蠅等明見境界。如是勤習修習力故除遣執取。有為相垢疑惑邪智。修真觀行初現前時。不由他緣受妙喜樂。不取一切有為相故。不取一切施物施者及受者故。不取一切施者受者及施果故。二種三輪皆得清淨。乃能正勤攝受無量福智資糧。二種重擔終不貪求。現非現果亦不愛樂。現事當果親近供養。所愛有德種種天神。亦不妄執。德為作者我為作者。大自在天極微性等。常修大捨。如是等事皆由已說當說正理證得一切有為無為所破能破。法性空故。如世尊言。菩薩不應安住諸事行於佈施。都無所住應行佈施。乃至廣說。又世尊言。若諸菩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真實菩薩。又世尊言。無有少法名能發趣菩薩乘者。是諸菩薩尚不希求般涅槃故勤修梵行。況復欣樂三界生死。如是正修一切有為性空觀已。復應正觀若自性空即無有生。若無有生即無過去未來現在。於其三世無有罣礙。正觀三世皆清淨相。依前所說無顛倒理。三輪清淨趣大菩提。如有問言。曼殊室利云何菩薩趣大菩提。答言。梵志。應如菩提。復問。云何名為菩提。答曰。梵志。此非過去亦非未來及以現在。是故菩薩應觀三世皆清淨相。三輪清淨趣大菩提。

大乘掌珍論卷上


大乘掌珍論卷下

清辯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已說修觀行者總相悟入。有為性空。而未悟入無為性空。若不開示無由悟入。若不悟入無分別慧。謂趣入行終不得成。為開示故復說是言。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花。此中簡別立宗言詞。即上真性須簡別意。如前應知。就真性故立無為空。非就世俗。非有為故說名無為。翻對有為是無為義。即是虛空擇非擇滅及真如性。謂前所除法處一分先顯悟入。虛空性空易開示故。唯就空無有質礙物。世間共立名虛空故。由此為門悟入所餘無為空性。即此世間所知虛空。就真性故空無有實。是名立宗。即此所立就真性故無實虛空。二宗皆許為不起故。或假立為不起法故。說名為因。空花無實亦不起故。立為同喻。不說遮止異品立為不同法喻。如前應知。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謂就真性虛空無實以不起故。諸不起者愚智同知。其性無實猶如空花。此所立因不起故者。略舉名相。復有餘因。非所作故。非能作故。無滅壞故。如是等因能遮所說無為空性。是故如應皆得為因。如說汝當守掌此酥勿令烏近。為令所守無損污故。亦應遮彼貓鼠等類。

毘婆沙師咸作是難。若所立宗無為無實。是無有義。空處等至即無所緣。云何得有。然無障礙是虛空相。此若方便立比量言。空處等至實有所緣。或境實有。是等至故。如是等至所緣境故。如餘等至。或如彼緣。其餘等至及彼所緣。是有為故。已辯性空則無同喻。此就勝義辯虛空相。若就世俗所立虛空亦非實有。以不起故。猶如空花。由此比量彼所建立實有不成。又即由此我所說因。汝言等至所緣境故。因有決定相違過失。是故我先所立義成無障難故。

自部他部有作是言。若就真性虛空無實。以不起故。此言義准。起者皆實。若言起者。亦無有實是則此因。不遍同品因性不成。此是義准。相似過類似不成過。此審定言。諸不起者皆無有實。非審定言。諸無實者悉皆不起。雖復勤勇無間所發。不遍同品亦許為因。故此無過。

有餘難言。虛空有性世共知故。花亦有性。嗢缽羅等世現見故。空花二種雖不相應非無自性。故空花喻所立不成。此難不然。此空花喻就第六轉依士訓釋。空之花故說名空花。此既非有故喻非無。

由此道理修觀行者應正悟入虛空性空。於擇滅等三種無為性空道理亦當悟入。

毘婆沙師不忍遮破擇滅無為。復作是難。佛說擇滅對治有為故名出離。若謗言無。汝等便有違宗過失。又世尊說。喜貪俱行諸受盡滅。名為涅槃寂靜微妙。云何言無。此中世尊欲令所化於有為境勤修厭離於無為境隨順欣樂故。就世俗說有擇滅出離涅槃寂靜微妙。如佛說有化生有情。說有無為涅槃亦爾。許此有故無違宗過。但就真性遮破擇滅。故世尊言。諸有尋求涅槃有性。我說癡人外道弟子。乃至廣說。又言。如來不見生死及以涅槃。言涅槃者如來假立。此中都無涅槃自性。乃至廣說。亦無誹謗聖諦過失。以就世俗說有愛苦畢竟不生出離涅槃寂靜微妙無顛倒故。非就勝義說有愛苦畢竟不生本性寂滅名為滅諦。由此聖教及所說理。就真性故說無擇滅無此過失。

有餘不善正理論者作如是難。所立宗言無為無實。無為既無。所立不成。所依不成。空花無故有法不成。立宗因喻皆有過失。此難不然。想施設力於唯無有有質礙物。立為虛空。由慧簡擇於唯無有煩惱生起。立為擇滅。由闕眾緣於唯無有諸法生起。立非擇滅。於唯無有一切所執。立為真如。想施設力許有假立。虛空等故不顯差別。由共許力總立有法。差別遮遣非所共知。立為宗法。彼不起等共所了知。立為因法。是故無有立宗因過。所說空花雖無有事。是不起等法之有法無性性故。由是能成所成立義。故無有法不成過失。

毘婆沙師復作是說。此亦不然。擇滅實有。道所緣故。違煩惱故。非無實法可有是事。此言唯有遮異品故。如遮虛空實有性故。前已具破不應重執。

經部諸師咸作是說。立虛空等皆非實有。如是比量立已成過。若此義言。有礙色等無性為體。非立已成辯彼無故。所立宗言。無為無實。此言正遣執實有性。亦復傍遣執實無性。銅鐷部師復作是說。諸間隙色說名虛空。我宗立彼是有為故。汝遣無為立已成過。有為自性如前已遣。故亦不然。毘婆沙師與犢子部。所執多同。應如彼破。

相應論師有作是說。於勝義上更無勝義。真如即是諸法勝義。故就勝義說真如空。此言稱理。而言真如非實有者。此不稱理。云何出世無分別智及此後得清淨世智。緣無為境是應正理。實不應理。如說世智緣無為境。不應正理。如是此智緣有為境亦不應理。非執真如實有應理。此實有性難成立故。緣真如智非真出世無分別智。有所緣故及有為故。如世緣智。是故經言。曼殊室利。慧眼何見。答言。慧眼都無所見。又說。云何名勝義諦。答言。此中智尚不行。況諸名字。又說。梵志。如來菩提非能現觀。又契經言。曼殊室利。云何見諦。答言。此中無法可見憶持。此等諸契經者。不應許此無分別智是能現觀及緣真如。又彼真如非真勝義。是所緣故。猶如色等。又汝所說於勝義上更無勝義。如是等言。若於此上空無此故說名為空。諸衣絹上更無衣絹。牧羊人等亦共了知。彼亦應名見真理者。又為對治諸惡見故說如是空。於勝義上更有勝義。此類惡見曾未有故。不應遮彼說如是空。又彼真如非實有性。違如前說。比量理故。如說如來不見生死及以涅槃。已正了知。非有顛倒所起煩惱。本性畢竟無生自性。如是正知本性畢竟。非是正知非不正知。由此聖教應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別永滅。非實有性非離非有。實性真如轉依為相。法身成就。由得觀空真對治道。一切分別遍計所執種子所依異熟識中分別等種無餘永斷。因緣無故畢竟不生。本性無生本性常住。是名如來轉依法身。如契經說。曼殊室利。言如來者即是畢竟本無生句。常無生法是名如來。乃至廣說。若言真如雖離言說而是實有。即外道我名想差別說為真如。如彼真如雖是實有。而就勝義有非有等分別不成。我亦如是彼亦計我。雖是實有週遍常住。作者受者而離分別。以非語言所行處故。分別覺慧所不緣故名離分別。彼教中說。言說不行心意不證。故名為我。我相既爾。而復說言。緣真如智能得解脫。非緣我智。此有何別。並無言說。有實性故。唯執朋黨。說如是言。故我不能信受如是似我真如實有非有。且止廣諍諸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入真甘露已具分別。復有同類乘劣乘者。作如是言。十二處攝有為無為定有自性。以有苦等十六聖行觀四聖諦。精勤修習見修二道。能滅見修所斷一切三界所攝煩惱熾火。及令三界眾苦息故。若不開示諸法性空。誰當能捨如是過失。誰復能修如是功德。三乘雖有資糧根性勝解差別。現觀聖道應無差別。如是一切我皆信受。為欲斷除煩惱障故。依世俗理彼道差別。若離證入法無我性。不能永斷所知障故。大師應成少分解脫。為不說言解脫解脫無差別耶。實有此說。皆同解脫煩惱障故。作如是言。非一切種。譬如毛孔與其太虛空性雖同非無差別。若不爾者。應不能發勝果作用如意神通。所證應非真實究竟。且止傍論應辯正論。

修觀行者。如已悟入自宗所計虛空等空。亦當悟入他宗所計自性士夫極微自在時方命等諸句義空。

此中自性士夫論者作是難言。我宗三界一切皆似空花轉變非無空花。由彼是有同喻不成違所立故。今應詰問。汝言三界一切皆似空花轉變。如是三界為是空花為非空花。若言三界皆是空花。違害自宗及共知故不應道理。若言三界非是空花。是則為無同喻成就失汝本宗。若言不失空花無聲所說三界有性故者。且應審察。汝為謂我說空花無為同法喻為說空花為同法喻。若汝謂我說空花無為同法喻。是惡審察。我說空花為同法喻故。若說空花為同法喻。即非三界。不應說言。三界有故彼亦是有。此言顯汝自慧輕微。又遮詮言。遮止為勝。遮所遮已。功能即盡。無能更表所遮差別。如是難辭前已具釋。故非智者心所信受。

諸數論師復作是說。我雖不能親現成立最勝士夫。然就共知諸變異聚方便成立。彼體實有。謂諸顯事。有性為因。有種類故。諸有種類一切皆見。有性為因。如檀片等。顯事既是有種類故。有性為因。如是顯事有能受者。所受用故。諸所受用一切皆見有能受者。如婆羅門所受飲食。顯事既是所受用故有能受者。前說比量便為敵量之所違害。此就世俗。若以總相立諸顯事。有性為因。不辯差別便立已成。若立顯事樂等為因。即無同喻因亦不成。樂等種類非共許故。若以比量成立因言。四蘊皆是苦樂癡性。是蘊性故。如受蘊者此所說癡。非受蘊攝。同喻不成。又汝士夫多體相遍有積聚義。即是蘊義。由此士夫因成不定。又汝樂等各別無能一一立宗。是蘊性故因義不成。若就勝義有實檀片。有性為因。非共許故同喻不成。又就世俗。若以總相立諸顯事。有能受者。不辯差別。便立已成。世所共知。受者有故。若立顯事有實受者常住週遍。思為自性同喻不成。如是體相諸婆羅門非共許故。若就勝義同喻不成。受者飲食皆實有性。非共許故。前說比量。無有敵量能為違害。

諸勝論師復作是說。諸入出息閉目開目。令意行動。根變等相定有所相。是能相故。如見煙等。此就世俗。若以總相立彼諸相定有所相不辯差別便立已成。世俗共知我非無故。若立彼相有所相我常住週遍。樂等所依便無同喻。違所立故。若就勝義亦有如是喻不成過。時方空等由此道理亦應遮破。

諸勝論師復作是難。極微與意我立無為成立空因不起故者。自不成因。若謂此二是有為攝成立空因緣生故者。他不成因。應成少分悟入空性。若意極微世俗亦許是無為者。可有此難。然所立意且非無為智生因故。猶如色等。如是句義同異性故。念生因故。此等餘因如應當說。又諸極微亦非無為。能成因故。猶如縷等。如是其餘有合離數同異等因。隨應當說。或二極微所成麁物。非常為因。是所成故。猶如瓶等。如是其餘是所作故。可滅壞故。是有因故。此等諸因。隨應當說。由此道理他所妄執。意與極微皆自性空。是故無有如所說過。

如上所說遮破數論勝論句義種種道理。無衣等論所執句義。亦隨所應當立為空。

如是遣除諸過難已。修觀行者。正比量力悟入自他二宗所執無為性空。雖聞所成智階梯力已入性空。闕勝修力未能永斷所應除障。故復精勤習勝修力。若於此中隨有一種為無為相有間無間。復現行時即應如理觀彼性空。遣除彼相令不顯現悟入諸法。離自性故。其性本空。由性空故相不成實。則是無相。由無相故無所願求。則是無願。由離相垢故成遠離。又離性故緣彼煩惱畢竟不生。故成寂靜。自性無起故成無生。由無生故則無無常。亦無有苦。亦無無我。又無生故則無有相。由無相故能以無相一相之行。觀一切法悟入無二。由此行相勤習勝修。增長如是勝修力故。遣除麁相令不顯現。由此令無所行行相。謂取有為無為行相。如眩瞖者離麁眩瞖眼得清淨。不見先來所取諸相。雖於此中已得無住。然由空等分別現行。有功用心猶相續住。未得無動了知空等分別現行。障礙出世無分別慧。為欲棄捨勇勐正勤如是觀察。就勝義故空性境上空等分別亦非實有。從緣生故。猶如幻等。如是勤修復能除遣空等分別。除遣彼故空不空等二邊遠離。不更以其空等行相觀察諸法。如說般若波羅蜜多。正現行時於其色上不觀為常不為無常不觀為樂亦不為苦。不觀為我亦非無我。不觀寂靜非不寂靜。不觀為空亦非不空。不觀為相亦非無相。不觀為願亦非無願。不觀遠離非不遠離。如是於其受想行識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所有眼耳鼻舌身意佈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靜慮無色等至神通十力無畏諸無礙解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一切智上。不觀為常亦非無常。乃至廣說。

既能如是遠離二邊。即能生長處中妙行。此離二邊處中道理。由如上說二種比量有為無為色類無故說名無色。由無色故。亦無有等諸分別故。無有少法可相表示。言彼既然此亦如是。故名無示。由無性故所依能依皆不成就。無有住持。故名無住。若有為相或無為相。若所分別非所分別。若能分別非能分別。如是等相覺慧不行。故名無現。遠離一切有相無相。此境界識皆不生故。名無了別。由無色故。無形質故。方維幖幟皆無有故。名無幖幟。如世尊告迦葉波言。常為一邊無常第二。此二中間無色無示無住無現無所了別無有幖幟。是則名為處中妙行。如實觀察一切法性。廣說乃至有為一邊無為第二。乃至廣說。又如佛告迦葉波言。明與無明皆無有二無二差別。此中正智是則名為處中妙行。既能如是遠離二邊。於能安住無二想上所起分別無二之想。亦能了知障礙出世無分別慧寂靜安住。如所說因速能永斷。永斷彼故即無如是如是分別。語意二言並皆止息。證得無動無現無相。離諸戲論。諸法實性於其所緣無動證入。自相妙智相續安住。雖勤修習無倒空觀。而於空性終不作證。如是名為勝義靜慮。如世尊言。雖修靜慮然不依色而修靜慮。如是不依受想行識而修靜慮。不依眼耳鼻舌身意而修靜慮。不依色聲香味觸法而修靜慮。不依於身份別安住而修靜慮。不依於心分別安住而修靜慮。不依於地水火與風而修靜慮。不依於空日月星宿而修靜慮。不依帝釋梵王世主而修靜慮。不依欲界色無色界而修靜慮。不依此世及以他世而修靜慮。不高不下證住無動而修靜慮。不依我見而修靜慮。如是不依有情命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及以意生摩納婆見而修靜慮。不依斷常有無有見而修靜慮。不為漏盡而修靜慮。不為趣入正性離生而修靜慮。不為證果而修靜慮。不為畢竟無所造作而修靜慮。雖為修習無倒空觀而修靜慮。然於空性不為作證而修靜慮。

相應論者有定執言。一切所取能取分別悉皆遠離是出世間無分別智。即於其中起堅實想精勤修習。有餘於此正審察言如是智生。雖無如上所說分別。而隨無相境相起故。自性分別所隨逐故。是有為故。如餘現量有分別覺。不成出世無分別智。又彼所計離相離言真如勝義。是所緣故。如餘所緣不成勝義。即由此因俱非最勝。如契經言。云何此中名勝義諦。謂於其中智亦不行。又如問言曼殊室利。言慧眼者當何所觀。答言。若有少所觀者即非慧眼。由此慧眼無分別故不觀有為。亦復不能觀於無為。以諸無為非此慧眼所應行故。由此理教彼亦應斷於此定執。覆審察言。就勝義諦如是出世無分別智亦非實有。從緣生故。猶如幻士。於有所有妨難過失。如理觀見當正遣除。若智能斷如是定執。此亦如彼有過失故。不復精勤審察開示。如是等執既滅除已。於所應知無相境性亦無行解。因緣闕故。餘智不生由無行解。是故說名真實行解。如世尊言。云何名為真實行解。謂於諸法都無行解。是則名為真實行解。又如經言。如來菩提都無現觀。又如問言曼殊室利。諸見諦者當何所見。答言。無有少法可見。所以者何。凡有所見皆是虛妄。若無所見乃名見諦。又如問言。云何精勤應修現觀。答言。若知無有少法思惟分別。如是精勤應修現觀。復問云何已證現觀。答言。若能觀一切法皆平等性。復問。有能見一切法平等性耶。答言。無能見平等性。若有所見是則應成不平等見。真實行解見諦現觀皆同一義。修觀行者。爾時心意識智不行。說名正行無分別慧。若能如是行無所行。則得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如契經言。世尊。菩薩云何修行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梵志。菩薩若於是時不行於生不行於滅。不行於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間不行出世。不行有漏。不行無漏。不行有罪不行無罪。不行有為不行無為。不行相應及不相應。不行於斷及以不斷。不行生死及以涅槃。不行於見及聞覺知。不行於施及以棄捨。不行於戒及以律儀。不行於忍不行精進。不行靜慮不行等持。不行於慧不行於解。不行於智不行於證。菩薩如是行無所行。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

如是慧行名聖默然。如契經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說如實開示。是名說法。復於是法雖以身證而不觀察離身有法。亦不觀察離法有身。如是觀察。謂觀無二亦無不二。如是觀時不隨觀察現量智見。不觀察故名聖默然。

由是理教審觀察時。一切有為無為自性。無有能為若心若慧若有分別若無分別境界自性。如是知已。明慧日光能除一切愚癡黑闇。

 諸心慧境現  智者由不取
 慧行無分別  無所行而行

此中能集諸行種子。或為諸行種子所集。故名為心。能持勝德或由彼持令不流散。故名為慧。心慧所行名心慧境。境地所行是名差別。心境即是有為無為所有諸相。慧境即是有為無為所有空性。如契經言。無相分別慧終不轉。現謂顯現。即似心慧。所行境界性相現義。諸謂地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眼等及以色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色受想行與識。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如是念住及以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波羅蜜多一切神通。十力無畏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預流一來及以不還。若阿羅漢所有道果。隨其一類或總或別。廣說乃至一切智智。於一切法能正了知無顛倒性。故名智者。由者謂說捨相因緣。言不取者無執無見。即是覺慧不計度義。由不取因為何所證。慧行無分別。無所行而行慧者即是無分別智。雖復永離一切分別覺慧增益。假名為智。以無影像無相無言境界起相自性分別亦無有故名無分別。雖無住者而就異位假名建立。如言燈滅阿羅漢滅。覺慧增益依俗言。說於此相續名無分別。如分別智名有分別。此中意取智無生行。說名為行。由此智行自他法性一切種相非所見故不名能見。即非能見說名真見。如所證故。非非所見作所見相。或有分別或無分別。真見得成。真如若是所見性者。不應說為非可見性。雖依世俗有平等見說名真見。不應執此不平等見。說名真見。諸可見者皆非真實。起解因故。如陽焰水一切可見皆非真實。真如若是可見性者。可見相取不成真見。若非可見不應說言證見真如。見非可見豈名平等。又智有為真如無為性不平等。若見應成不平等見。又諸法性皆非能見。見亦應爾。俱以無生為自性故。如是非見假名為見。非不平等。又一剎那證一切法。皆無現觀名真現觀。不應難言。返照自體難成立故。智應不證智之實性。二種俱非可見境性。無差別故同時俱證。若就勝義。似境相智。本性無生。故無現觀亦無證得。如契經言。汝不應以現觀證得。觀於如來體是無為。出過一切眼所行故。如是梵志。如來安坐菩提座時。證一切法皆無所得。永斷一切虛妄顛倒所起煩惱。如是等經悉皆隨順。且止傍論應辯正論。游履名行。無游履故名無所行。是無行解無生起義無分別慧。以不行相而為行故。即無所行說名為行。此則略說。如前正勤所成立果。

修觀行者。如是慧行無分別故。不行而行行即不行。遠離一切所緣作意。於一切法都無所住。猶如虛空。棄捨一切遍計分別。澹泊寂然如入滅定觀諸法性。諸佛法身不可思議不可了別。無二無藏無相無見。不可表示。無生無滅無有起盡。澹泊寂然無有差別。無相無影離諸瑕穢。超過一切覺慧語言境界道路。雖如是觀而無所見。不見而見見即不見。如是妙見所攝受故。能正增長無量福聚。能感無邊微妙樂果。清淨一味能滅他苦。如藥樹王饒益一切正所求願。如是正觀如來法身。不見諸法有無相故名為正見。以息一切遍計分別名正思惟。由證諸法離諸戲論一切語言悉皆靜息名為正語。由一切法非所作性不造彼因身語意業名為正業。以一切法皆是無增無減法性所有增減皆永不生名為正命。以一切法皆無發起無有造作勇勐方便名正精進。以於諸法畢竟不證境性有無無有憶念無所思惟名為正念。以一切種不取諸法無所依住名為正定。如是正觀能修如此八支聖道。此義廣如菩薩藏中處處宣說。

如是正觀非但能修八支聖道。亦能圓滿略說六種波羅蜜多。雖無加行而有是事。其義云何。謂能棄捨一切種相。及能棄捨一切煩惱。是名為施波羅蜜多。能息一切所緣作意修無所得。是名為戒波羅蜜多。於諸所緣能不忍受。是名為忍波羅蜜多。無取無捨離一切行。是名精進波羅蜜多。一切作意皆不現行都無所作。是名靜慮波羅蜜多。於一切法不起戲論遠離二相。是名般若波羅蜜多。此義廣如梵問經等處處宣說。

如是妙住有無量門。無量經中世尊廣說。有大義利多所饒益。諸有智者。應如實知離諸放逸當勤修學。

大乘掌珍論卷下


上篇:大丈夫論

下篇:瑜伽師地論(10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中觀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辯中邊論

辯中邊論卷上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大乘中觀釋論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一 安慧菩薩造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廣百論本

廣百論本一卷 聖天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破常...

壹輸盧迦論

壹輸盧迦論一卷 龍樹菩薩造 後魏瞿曇留支雒陽譯  體...

大乘二十頌論

大乘二十頌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般舟三昧經

(卷上.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十不二門

十不二門 唐荊溪尊者湛然述 然此跡門,談其因果及以自...

佛說月上女經

佛說月上女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阿遬達經

佛說阿遬達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在...

佛說法常住經

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

佛說小道地經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佛說當來變經...

【佛教詞典】不增不減真如

【不增不減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

【佛教詞典】分別事識

(術語)楞伽經所說三識之一。八識中除阿賴耶識,為其...

錢伊庵居士的深憾事與護法心

印祖曾經高度讚歎徹悟大師法語: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

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在修波羅蜜之前,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

慧律法師《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

持大悲咒是不是更加消業障更滅罪呢

問: 阿彌陀佛!弟子的功課是早課《地藏經》或地藏菩薩...

禪斌法師:酒肉穿腸過,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社會上有些人啊,往往會拿這...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問: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正如法師答: 改革開放後,...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在道場裡面來行走之際呢,一...

現前一念,能緣一切正報

五戒即五常,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言...

當死亡到來時,除了佛法的功德,其餘的都帶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餘的都帶不...

大安法師:萬法唯心

這個鳩摩羅什大師七歲,他看到佛缽就很高興啊,他就過...

三類疾病的對治方法

疾病有三類:一是業障病,宿世的惡業;二是內傷,五臟...

【視頻】《大乘入楞伽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入楞伽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

《大方等大集經》男聲念誦(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