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十頌如理論

龍樹菩薩造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十頌如理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歸命三世寂默主  宣說緣生正法語
 若了諸法離緣生  所作法行如是離

 離有無二邊  智者無所依
 甚深無所緣  緣生義成立
 若謂法無性  即生諸過失
 智者應如理  伺察法有性
 若有性實得  如愚者分別
 無性即無因  解脫義何立
 不可說有性  不可說無性
 了知性無性  大智如理說
 涅槃與生死  勿觀別異性
 非涅槃生死  二性有差別
 生死及涅槃  二俱無所有
 若了知生死  此即是涅槃
 破彼生有性  分別滅亦然
 如幻所作事  滅現前無實
 若滅有所壞  知彼是有為
 現法尚無得  復何知壞法
 彼諸蘊不滅  染盡即涅槃
 若了知滅性  彼即得解脫
 若生法滅法  二俱不可得
 正智所觀察  從無明緣生
 若見法寂靜  諸所作亦然
 知此最勝法  獲法智無邊
 緣生性可見  是義非無見
 此中微妙性  非緣生分別
 佛正覺所說  有說非無因
 若盡煩惱源  即破輪迴相
 諸法決定行  見有作有取
 前後際云何  從緣所安立
 云何前已生  彼後復別轉
 故前後邊際  如世幻所見
 云何幻可生  云何有所著
 癡者於幻中  求幻而為實
 前際非後際  執見故不捨
 智觀性無性  如幻焰影像
 若謂生非滅  是有為分別
 而彼緣生輪  隨轉無所現
 若已生未生  彼自性無生
 若自性無生  生名云何得
 因寂即法盡  此盡不可得
 若自性無盡  盡名云何立
 無少法可生  無少法可滅
 彼生滅二道  隨事隨義現
 知生即知滅  知滅知無常
 無常性若知  不得諸法底
 諸法從緣生  雖生即離滅
 如到彼岸者  即見大海事
 若自心不了  異生執我性
 性無性顛倒  即生諸過失
 諸法是無常  苦空及無我
 此中見法離  智觀性無性
 無住無所緣  無根亦不立
 從無明種生  離初中後際
 癡闇大惡城  如芭蕉不實
 如乾闥婆城  皆世幻所見
 此界梵王初  佛如實正說
 後諸聖無妄  說亦無差別
 世間癡所闇  愛相續流轉
 智者了諸愛  而平等善說
 初說諸法有  於有求實性
 後求性亦無  即無著性離
 若不知離義  隨聞即有著
 而所作福業  凡愚者自破
 如先平等說  彼諸業真實
 自性若了知  此說即無生
 我如是所說  皆依佛言教
 如其所宣揚  即蘊處界法
 大種等及識  所說皆平等
 彼智現證時  無妄無分別
 此一若如實  佛說為涅槃
 此最勝無妄  無智即分別
 若心有散亂  與諸魔作便
 若如實離過  此即無所生
 如是無明緣  佛為世間說
 若世無分別  此云何無生
 若無明可滅  滅已即非生
 生滅名乖違  無智起分別
 有因即有生  無緣即無住
 離緣若有性  此有亦何得
 若有性可取  即說有生住
 此中疑復多  謂有法可住
 若菩提可證  即處處常語
 若住性可取  此說還有生
 若謂法有實  無智作是說
 若謂法有處  取亦不可得
 法無生無我  智悟入實性
 常無常等相  皆由心起見
 若成立多性  即成欲實性
 彼云何非此  常得生過失
 若成立一性  所欲如水月
 非實非無實  皆由心起見
 貪瞋法極重  由是生見執
 諍論故安立  離性而執實
 彼因起諸見  見故生煩惱
 若此正了知  見煩惱俱盡
 當知法無常  從緣生故現
 緣生亦無生  此最上實語
 眾生邪妄智  無實謂實想
 於他諍論興  自行顛倒轉
 自分不可立  他分云何有
 自他分俱無  智了無諍論
 有少法可依  煩惱如毒蛇
 若無寂無動  心即無所依
 煩惱如毒蛇  生極重過失
 煩惱毒所覆  云何見諸心
 如愚見影像  彼妄生實想
 世間縛亦然  慧為癡所網
 性喻如影像  非智眼境界
 大智本不生  微細境界想
 着色謂凡夫  離貪即小聖
 了知色自性  是為最上智
 若著諸善法  如離貪顛倒
 猶見幻人已  離所作求體
 知此義為失  不觀性無性
 煩惱不可得  性光破邪智
 智離染清淨  亦無淨可依
 有依即有染  彼淨還生過
 極惡煩惱法  若見自性離
 即心無動亂  得渡生死海
 此善法甘露  從大悲所生
 依如來言宣  無分限分別

 此中如是難可說  隨智者見即成就
 智者隨觀隨順門  如是皆從大悲轉
 一切法中真實性  智者隨應如理觀
 所向由是信得生  拔彼眾生離諸苦
 此義甚深復廣大  我為勝利故讚說
 如大智言今已宣  自他癡闇皆能破
 破彼癡闇煩惱已  如如所作離魔障
 由是能開善趣門  諸解脫事而何失
 持淨戒者得生天  此即決定真實句
 設破戒者住正心  雖壞戒而不壞見
 種子生長非無義  見義利故廣施作
 不以大悲為正因  智者何能生法欲

六十頌如理論


上篇:大乘破有論

下篇:大乘二十頌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中觀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壹輸盧迦論

壹輸盧迦論一卷 龍樹菩薩造 後魏瞿曇留支雒陽譯  體...

百論

百論序 釋僧肇作 百論者。蓋是通聖心之津塗。開真諦之...

順中論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翻譯之記 諸國語言...

大乘二十頌論

大乘二十頌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

【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雲無想經

大雲無想經卷九 盲今已□□□□□□□□□□□□□□...

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佛說海八德經

佛說海八德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能顯中邊慧日論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 淄州大雲寺苾芻慧沼撰  十力五眼...

佛說時非時經

佛說時非時經 天竺三藏若羅嚴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

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佛教詞典】五智

(名數)顯教轉八識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報身如來...

【佛教詞典】玄奘

(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緱氏縣(河南偃師)人,...

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及千位優婆塞弟子,...

施恩於人不可求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重興了大叢林,包括雞足山,南華寺...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歡先...

保持一顆自在的心

作為出家人,有時候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來送往,電...

明白佛法的人會謹慎言說舉止

明白佛法的人會謹慎言說舉止,害怕造惡因、誤導人,故...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

唯識五重觀

再介紹唯識的觀法:唯識五重觀。怕初聽同學不了解,我...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間

呂新吾云: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

聊天談八卦是造口業嗎

問: 請問上班如果和同事們聊天談八卦,說人家閑話、...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

淨土宗祖師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門

問: 淨土祖師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門? 大安法師答...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問: 請教法師,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宏海法師...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楮訾)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楮訾)

【視頻】暮時課誦

暮時課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