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十頌如理論

龍樹菩薩造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十頌如理論

龍樹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歸命三世寂默主  宣說緣生正法語
 若了諸法離緣生  所作法行如是離

 離有無二邊  智者無所依
 甚深無所緣  緣生義成立
 若謂法無性  即生諸過失
 智者應如理  伺察法有性
 若有性實得  如愚者分別
 無性即無因  解脫義何立
 不可說有性  不可說無性
 了知性無性  大智如理說
 涅槃與生死  勿觀別異性
 非涅槃生死  二性有差別
 生死及涅槃  二俱無所有
 若了知生死  此即是涅槃
 破彼生有性  分別滅亦然
 如幻所作事  滅現前無實
 若滅有所壞  知彼是有為
 現法尚無得  復何知壞法
 彼諸蘊不滅  染盡即涅槃
 若了知滅性  彼即得解脫
 若生法滅法  二俱不可得
 正智所觀察  從無明緣生
 若見法寂靜  諸所作亦然
 知此最勝法  獲法智無邊
 緣生性可見  是義非無見
 此中微妙性  非緣生分別
 佛正覺所說  有說非無因
 若盡煩惱源  即破輪迴相
 諸法決定行  見有作有取
 前後際云何  從緣所安立
 云何前已生  彼後復別轉
 故前後邊際  如世幻所見
 云何幻可生  云何有所著
 癡者於幻中  求幻而為實
 前際非後際  執見故不捨
 智觀性無性  如幻焰影像
 若謂生非滅  是有為分別
 而彼緣生輪  隨轉無所現
 若已生未生  彼自性無生
 若自性無生  生名云何得
 因寂即法盡  此盡不可得
 若自性無盡  盡名云何立
 無少法可生  無少法可滅
 彼生滅二道  隨事隨義現
 知生即知滅  知滅知無常
 無常性若知  不得諸法底
 諸法從緣生  雖生即離滅
 如到彼岸者  即見大海事
 若自心不了  異生執我性
 性無性顛倒  即生諸過失
 諸法是無常  苦空及無我
 此中見法離  智觀性無性
 無住無所緣  無根亦不立
 從無明種生  離初中後際
 癡闇大惡城  如芭蕉不實
 如乾闥婆城  皆世幻所見
 此界梵王初  佛如實正說
 後諸聖無妄  說亦無差別
 世間癡所闇  愛相續流轉
 智者了諸愛  而平等善說
 初說諸法有  於有求實性
 後求性亦無  即無著性離
 若不知離義  隨聞即有著
 而所作福業  凡愚者自破
 如先平等說  彼諸業真實
 自性若了知  此說即無生
 我如是所說  皆依佛言教
 如其所宣揚  即蘊處界法
 大種等及識  所說皆平等
 彼智現證時  無妄無分別
 此一若如實  佛說為涅槃
 此最勝無妄  無智即分別
 若心有散亂  與諸魔作便
 若如實離過  此即無所生
 如是無明緣  佛為世間說
 若世無分別  此云何無生
 若無明可滅  滅已即非生
 生滅名乖違  無智起分別
 有因即有生  無緣即無住
 離緣若有性  此有亦何得
 若有性可取  即說有生住
 此中疑復多  謂有法可住
 若菩提可證  即處處常語
 若住性可取  此說還有生
 若謂法有實  無智作是說
 若謂法有處  取亦不可得
 法無生無我  智悟入實性
 常無常等相  皆由心起見
 若成立多性  即成欲實性
 彼云何非此  常得生過失
 若成立一性  所欲如水月
 非實非無實  皆由心起見
 貪瞋法極重  由是生見執
 諍論故安立  離性而執實
 彼因起諸見  見故生煩惱
 若此正了知  見煩惱俱盡
 當知法無常  從緣生故現
 緣生亦無生  此最上實語
 眾生邪妄智  無實謂實想
 於他諍論興  自行顛倒轉
 自分不可立  他分云何有
 自他分俱無  智了無諍論
 有少法可依  煩惱如毒蛇
 若無寂無動  心即無所依
 煩惱如毒蛇  生極重過失
 煩惱毒所覆  云何見諸心
 如愚見影像  彼妄生實想
 世間縛亦然  慧為癡所網
 性喻如影像  非智眼境界
 大智本不生  微細境界想
 着色謂凡夫  離貪即小聖
 了知色自性  是為最上智
 若著諸善法  如離貪顛倒
 猶見幻人已  離所作求體
 知此義為失  不觀性無性
 煩惱不可得  性光破邪智
 智離染清淨  亦無淨可依
 有依即有染  彼淨還生過
 極惡煩惱法  若見自性離
 即心無動亂  得渡生死海
 此善法甘露  從大悲所生
 依如來言宣  無分限分別

 此中如是難可說  隨智者見即成就
 智者隨觀隨順門  如是皆從大悲轉
 一切法中真實性  智者隨應如理觀
 所向由是信得生  拔彼眾生離諸苦
 此義甚深復廣大  我為勝利故讚說
 如大智言今已宣  自他癡闇皆能破
 破彼癡闇煩惱已  如如所作離魔障
 由是能開善趣門  諸解脫事而何失
 持淨戒者得生天  此即決定真實句
 設破戒者住正心  雖壞戒而不壞見
 種子生長非無義  見義利故廣施作
 不以大悲為正因  智者何能生法欲

六十頌如理論


上篇:大乘破有論

下篇:大乘二十頌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中觀部目錄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十二門論

十二門論品目 觀因緣門第一  (萬法所因似各有性,推...

中論

中論卷第一 釋僧睿序 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也...

大乘廣百論釋論

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一 聖天菩薩本 護法菩薩釋 三藏法...

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序 釋慧賾述 般若燈論者。一名中論。本有五...

治禪病秘要法

治禪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治阿練若亂心病七...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摩訶摩耶經

摩訶摩耶經卷上(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 簫齊沙門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

【註音版】增慧陀羅尼經

增慧陀羅尼經...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滅罪神咒經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卷第一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離奈城...

【佛教詞典】九華山

山名,在中國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為中國佛教四大名...

【佛教詞典】三論玄義

《三論玄義》,一卷(或二卷),隋釋吉藏撰,總敘《中》...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深達勝義,萬勿生疑 眾生對淨土法門,所以不能生信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樣達到無生境界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牛年說牛---佛教裡的「牛」

農曆辛丑牛年即將來臨,牛與佛教有著殊勝的因緣,如著...

【佛學漫畫】觀音菩薩的故事——不眴太子

觀音菩薩的故事——不眴太子...

大安法師: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間有一類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貴,也發心修行,...

如何把佛號念到專注不間斷

問: 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 大安法師答:...

其實回頭並不難

大和尚與小和尚結伴下山去鎮上購買寺院一週必需的糧食...

我們的安排,怎比萬佛之王的安排

院子裡的某鄰居身材五大三粗,十分壯實,言談舉止十分...

只管念佛,無不靈驗

天災人禍,隨時發生,難以預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娑婆世界是苦難的世界

這個娑婆閻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麼呢?忍苦,就是...

佛說六年苦行的宿緣

一日,佛與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這五百位...

須知真妄原同體,迷悟由來總在人

須知真妄原同體。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真和妄是同體的...

【視頻】《佛說佛名經》(萬佛懺)

《佛說佛名經》(萬佛懺)

【視頻】《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