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卷第三

尊婆須蜜造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等譯

心揵度首

又世尊言。彼心意執持不去乎手。非二心齊等。云何心意執持不去乎手。摩訶僧耆作是說。心自然持。問攝不善心非善攝不善。曇摩啒作是說。心相應智慧攝。問不善心善智慧攝。非善智慧攝不善心相應。尊彌沙塞作是說。心不相應智慧而攝。問心不相應智慧非心非意。如所說心意所攝。持跋次子作是說。執持人心。問人無心意。如所說攝心意。或作是說。修不善心時。善心因緣便斷。如是彼心乃至不生。如是彼心則有所攝。問不善心修不善心時。善心緣斷絕。欲使善心成不善心耶。答曰。非不善心知善心因緣。或作是說。思惟增益心不淨。猶如為欲所縛。思惟欲欲不淨。彼欲漸少。問欲與不淨二事不異。或作是說。思惟校計心有亂。思惟心不有亂。如是彼心則攝。問非思惟不淨。及心有亂則等清淨。或作是說。心意生時緣現在心。如是當言心有攝持。問心已生未生不緣未生。或作是說。不善心意作大方便。不順住不善心取其一緣。如是攝持彼心。問如不善心不作方便。如其方便無不善心。是故方便無有定處。或作是說。過去不善心意有處所。穢惡厭不用心常避如是彼心則有攝持。問此義不然。如二人相倚人人執持。復次然二心俱等不有疑錯。如燈燃見明。復次當親近善知識。眾生類聞正法思惟校計。善心因緣轉增益。縛著展轉相依漸漸多。如是等相應力有增益。彼力利不善心不普廣修行。修行善心遂有增益。如是彼心則有執持。如所說心廣有覺心微有觀。云何心廣。或作是說。有覺心盛心盛則廣。是故心廣有覺。或作是說。五識身廣。意識身微。或作是說。不善心廣善有漏微。或作是說。不修行心廣修行心微。或作是說。見諦所斷心廣思惟所斷心微。或作是說。造彼造廣便有微。欲界相應心大色界相應心微。色界相應廣無色界相應微。或作是說。泥黎心廣畜生心微。畜生心廣餓鬼心微。如是相像。乃至有想無想天當是說。復次阿毘曇說。選擇三界心展轉生造廣。照明有覺與梵天相應。更不出梵天上。齊是說何。以等故。五識身有欲愛。然非無慾。或作是說。如契經所說。眼見色愛著好色。問眼見色意識地愛著。當如所見。說彼契經。眼見色眼根成就見。不淨思惟校計。欲使五識身無有欲耶。或作是說。如所說此六愛身及眼更愛乃至意。問眼更因緣起意地愛。彼有眼更愛。如所見說思惟六識行。欲使五識身有歡喜耶。或作是說。五識身無三昧。心無三昧。心中結則熾盛。三昧心不解脫。是故五識身有欲。非不無故。問不一切等有欲愛。設當一切有者。阿羅漢亦當有愛生。彼阿羅漢於五識身中無有三昧。修行心意便生欲愛。如色愛無色愛。如所喜一切十大地相應。非五識身中有三昧耶。或作是說。不方便求。五識身便有結使。不方便求使欲不生。是故五識身有愛非為無愛。問若我等不勤求者。是故有欲。一切盡相近有方便求。是故一切盡成就欲。或作是說。無有處所便有。五識身生。結使亦生。非不欲有欲便有欲盡。是故五識身有欲非為無慾。此亦如上所說。或作是說。觀色慾便縛眼識迴轉。不於中間廣出義。方便修七覺意住求無慾。是故五識身欲非為無慾。或作是說。五識身中不越次。親近共住中間。中間生意識。彼則有愛。彼一切是五識身全越次。彼五識身休息。五識身觀不淨欲使無慾。是故五識身有欲。非為無慾或作是說。身亦不有愛。亦不無愛。何以故。世尊亦說。

 典六增上王  於染甚染著
 不染便無染  染者謂之愚

問我受此語。思惟染便有染。思惟不染便無染。以此契經五識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慾。此義云何。答曰。若無護喜五識身。思惟染便有染。思惟無染便無染。是故以此契經五識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慾。或作是說。五識身不錯亂。設不錯亂。若有欲若無慾。是故五識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慾。問彼相應法有錯亂。無色界無有錯亂。欲使彼亦不有欲亦不無慾耶。答曰。諸相應法或有亂或無亂。此義云何。無色界計有吾我便有愛。復次自相所攝五識身。不言自相欲無慾。是故五識身亦不有欲亦不無慾。猶若此心所念法俱相應生。云何相應義。故作是說乘載義是相應義。問眼識招致意識。欲使眼識與意識相應耶。答曰。此依餘不與同。問如所說乘載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問四大不移動。欲使彼各相應耶。答曰。此非因緣。問如所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有因緣是相應義。問眼識緣意識有因緣。欲使彼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有因緣是相應義。問眼識緣意識有因緣。欲使彼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說。不移動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一因緣義是相應義。問有眾多眾生。觀月初出。欲使同一緣相應耶。答曰。彼依餘。問如所說。一因緣義是相應義。此事不然。或作是說。所有希望義是相應義。問壽命煖氣生。欲使彼相應耶。答曰。此無因緣。問如所說。壽命煖氣是相應義。是事不然。或作是說。俱生義是相應義。問心不相應行等生。欲使彼相應耶。答曰。此非因緣。問如所說。等生義是相應義。是事不然。或作是說。一起一住一盡彼相應。此亦如上所說。或作是說。一希望一因緣一時造。是謂相應。問此義云何。答雲。依一緣一時造。或作是說。一事所須義是相應義。問忍智是一。欲使彼相應耶。答曰。彼非一時造。問如所說。一事義者是相應義。是事不然。或作是說。千義是相應義。識所適處各相開避。心所念法則有選數。或作是說。無有相應。何以故。彼非一切不俱生。問如所說心所念法。與心相應。與心縛著。依心迴轉彼有違。亦說俱生痛想念。彼所說不與相應。亦不俱生。如是彼無惟說無相應。亦說見諦信不壞智相應。問若相相應聲。二比丘亦說。小有諍訟與共相應。欲使彼共相應耶。若已念聞聲是念者。亦說眼色以二因緣生。念法識更樂痛行及因緣。欲使識是念耶。若與聲俱生者。亦說比丘心俱生。毘摩質阿須倫頸有五縛。而自觀見。欲使彼心俱生耶。誰依意識。或作是說。五識身已生依盡。問無色界中不生意識。彼無五識身。或作是說。依六識身。問色有增減則不可知。或作是說。心左右四大依意識。問彼視色無有增減。或作是說。一切身四大依意識。問所造色無有增減。答曰。以彼四大便有依名字。尊僧迦蜜作如是說。自根依身意識見一一心一切自根。身心所作處處有勝。復次心俱有四大。當言依識。識與彼四大各各相依。如索繩綖。

如菩薩夢見五事。如彼識為依何等。或作是說。見聞念知是其緣。問彼初不作如是大夢。夢見緹麗木在臍中生。問我聞阿須倫作如是大臥具。我亦聞婆修提婆臍中生大蓮花。或作是說。曩昔三耶三佛作如是大夢。彼聞某甲授決時。彼是識因緣。或作是說。彼識見聞念知本亦經歷。彼非不有緣。晝想夜夢。是故彼夢彼識。當言顛倒當言非顛倒耶。或作是說。當言顛倒。本無今造。復次當言非顛倒等正覺果。如菩薩所說。安詳降母胎。安詳止住。安詳出母胎。云何菩薩降母胎。云何止住。云何出母胎。或作是說。彼降神時便自知我處母胎。止住時便自知我止住母胎。後出胎時便自知我出母胎。次降時亦自知是我最後處。母胎住亦自知最後住更不復處。出母胎亦自知更不復入母胎。彼安詳心。當言相應當言不相應。或作是說。當言相應。如所說。我安詳降神。問著所生心不著是安詳。云何著與不著相應。或作是說。當言不相應。何以故。生心染著不染著心是安詳。是故著不與無著相應。問云何今安詳降神。答曰。自知身意。如所說。先起安詳心。後生染著心。復次本亦有安詳。與中陰心相應。觀身漸厚。

生心。與何等著相應。或作是說與欲相應。問若爾者無入地獄。或作是說。或與欲相應。或與瞋恚相應。或作是說。生惡趣中者。彼與欲瞋恚相應。生善趣中者。彼不與染著垢相應。善心便生天上。復次不與諸垢著相應。生心與本行相應。如瓦陶輪。當作是觀。以何等故。身根言是身識緣非因。或作是說。有瞋恚身根。無瞋恚身識。非瞋恚無瞋恚緣。問有瞋恚是四大。無瞋恚無教戒緣俱。或作是說。集聚是身根。不集聚是身識。非集聚無集聚緣。問無集聚甚微。欲使微因心耶。或作是說。色是身根。無色是身識。色非無色緣。問設當有色便有因。善不善心無色。欲使善是不善因耶。或作是說。處所是身根。無處所是身識。非處所無處所緣。或作是說。無境界是身根。有境界是身識。非無境界是境界緣。或作是說。若身根是身識緣者。乃至身根彼便有身識。是故有一根。或作是說。若身根是身識緣者。身根生身識。是故身根有差違。或作是說。若身根是身識緣者。則有因緣處所。不有因緣有增上緣。或作是說。自然因無自然身根身識。復次彼非自性亦非迴轉。及他眾生迴轉。如一切心四因緣生。有阿羅漢最後緣心。以何等故。阿羅漢最後心不還。或作是說。次第中間希望因緣。彼非後心次第緣。或作是說。有希望。或作是說。所生因希望。復次於彼後心。有四因緣果於彼數。當作是說。不於中間當有無明。有愛當來受此非緣。言阿羅漢有如所見法。心意所迴如是身壞。以何等故。阿羅漢善無記心終不還。或作是說。中間緣有希望。或作是說。希望有違。或作是說。因希望。復次以二事故。於現法中心性得還。或以本行。或現在造。當來亦有。以三事故得還。行垢得還。行垢自然。阿羅漢無有行垢。是故阿羅漢不迴轉。

 心定覺觀法  無慾相應意
 睡眠諸義起  造生四因緣

頗五識身有顛倒行耶。或作是說有。如旋杖輪。眼識謂是輪。問非眼識謂是輪。色自相境界眼識意識謂是輪。或作是說。五識身有欲。顛倒性有欲。是故五識身顛倒。問當言非顛倒。如樂痛言有樂。或作是說。非移動五識身非以移動。當言有顛倒見。問不移動亦是顛倒。如於色生邪見。復次自相攝五識身。不顛倒攝自相。是故顛倒移動。

如非一心。選擇有勝作是得是。云何不善心心避不親近者。善威儀一心者(一部僧名)。作是說曰。若心意空轉轉有實。虛空一心彼便有選擇。問一心無有選擇。此事不異便有增益。以選擇無增益。或作是說。非一心選擇有勝意有選擇。問如一一心不選擇勝意不有選擇耶。答曰。如一一心意有多。如是一一心無眾多。有選擇眾多。或作是說。第一義無有心。選擇行亦無不善。便生善心於中游。復次善心以生則無有不善心。問作是不得是。復次心有選擇。不應作是說。吾我自性自累。教化眾生便有和合。以作選擇見功德。彼避不善緣妙行。善威儀與儀相應。頗有一心不在。此彼自相不前不後作緣也。或作是說。有譬如五欲發意相緣。欲使一時週遍耶。答曰。無有自然五欲一時週遍。設當緣者便有三痛生。或作是說。譬如青青謂青國。意一時作緣。問此非譬喻。若當作緣。如青則等如覺則有耶。是故彼有等是故彼有耶。復次作識想心當言無也。非以本作。有餘識非一迴有二轉。惟有一我。是故無也。

如一切眾生。一一心迴轉一自相境界。過去未來心不憶不知。云何得知種種二自相。或作是說。由義說得知。問設復說義。云何得知。或作是說。餘各各心空彼無所有。便得知一心。憶本所更由是得知。問若一心憶彼便憶青非黃一誓願。或作是說。一一取自相。和合取二相。由是得知。復次我自性意所一一相方便迴轉。如青發黃色。有種種二相非所。自相方便無。色界沒生色界時。云何欲界相應心。所念法得成就。或作是說。希望得不疑希望。是吾我欲界心所念法。問無漏心所念法有希望。欲使無漏心所念法得成就耶。或作是說。得生便有彼生。解脫欲界心所念法。問彼無漏心所念法亦復解脫。欲使得欲界成就無漏耶。或作是說。得生有有是欲界心所念法。亦生欲界。問生欲界中起無漏心所念法。欲使彼得無漏成就耶。復次必化作欲界形。欲界心所念法迴轉。無色界沒生色界時。諸欲界心所念法得成就。當言彼心無威儀耶。當言伎術。答曰。當言彼伎術當言威儀。諸化化形彼是伎術。處化住處心非有移動。當言威儀無色界欲沒時。來生色界諸得善根。彼善根與誰相應。云何得彼善根。或作是說。彼善根色界相應。便得希望已得生必得生。不疑定生得。復次當言欲界相應當言色界相應。得色有有本所觀觀。近生不得過去。當觀亦還時。云何得知。一切心與十大地相應。或作是說。若彼無痛者。則無痛界。亦無想者則無心。若無念者便無心。無更樂者則無此三法。無思惟者則不生識。若無慾者一切心所念法不生。若無解脫者則無解脫。若無念者則無境界。若無三昧者心則有亂。若無智慧者境界不可分別。復次阿毘曇必有實相。依因緣等生諸法相應。一一相應不一相應。觀心果也。以何等故。生心不得報。或作是說。設生心有報者。便迴轉非以報有報。餘者有還是彼非報。問報有福報如所說不住。乃至智知有福報有所照。或作是說。染著生心。不染著是報。是故非報。問染著有報如所說。修行無明思惟廣說等住。如是眾生淫意偏多。復次行垢彼心有熾盛。云何彼報行。頗一心亂一定。或作是說。或亂相應心心亂。三昧相應心三昧思惟。一亂相應心。一三昧相應。是故一心亂一心三昧。問若亂相應亂。三昧相應思惟。彼亂相應。彼三昧相應。是故彼有亂彼有三昧。或作是說。不善心亂善心三昧。一善一不善。是故一亂一三昧。問不善不得言三昧。或作是說。一心之中無有亂無有三昧。意有亂有三昧。無所因緣。是心意是謂亂心意。一緣是謂三昧。惟一一心意亂三昧。一切有一一分別。是故一切心無亂無三昧。彼非微妙不可究竟。是故此非緣。問若一心亂一心三昧。彼一切一一分別。是故一切心有亂有三昧。此非微妙。是故不緣。

頗彼心亂是三昧耶。或作是說。有亂相應心。亂三昧相應心。及亂相應。彼與三昧相應一切心十大地法。是故彼有亂有三昧。問三昧無亂相應。亂亦與三昧相應。欲使三昧與亂相應亂與三昧相應耶。此非微妙是故非緣。或作是說無也。不善心亂。善心是三昧。善與不善異。是故亂異三昧異。問不善不得言三昧。答曰無有不善三昧。如所說三昧何者是。謂善心獨處。復次無有一心有亂有三昧。此亦如上所說。

滅盡三昧起心緣何等。或作是說。本末是緣如所說本心成具有所興起。作如是心者無有興起。問云何斷滅心所念作緣。答曰。如斷滅不善意。善意中間復起不善。問彼不斷滅心意。便有縛著心意。復次諸有此處不可思義。滅盡三昧若本心本意有斷滅緣。彼則有也。心非為無因。是故緣起。復次若心次第起心。於彼次第緣欲起。當言因本緣。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知自然滅。或作是說。若自然滅者。三等相應無有更樂。或作是說。若自知者。無有二。亦說二緣生識。如偈所說。親近自然斷滅邪見。有勝攝他不異於我。如餘方便苦則有等。以何等故。心所念法自不知相應法。或作是說不知二俱生。設當知者生緣無生。無生緣生。生緣無作。或作是說。空一聚畜。設當知者則不空。則有無數聚攝一時頃。二分相應法。如有餘緣。如有餘相應法。復次不知一緣。設當知者亦知自然。設當知者識緣痛痛亦緣自然。如所說智者。彼即是痛也。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知等有法。或作是說。此非等有。或作是說。等有不自知。復次若還跡者。云何有因緣彼有攝持。

以何等故。相應法謂之心內入。然不餘相應法。或作是說。一切是內心亦是外心。是一切心差降。問無入處所。或作是說。內根及意根。非餘相應法。問意念心所念根。如彼樂根乃至慧根。或作是說。由心故念迴轉。猶如心流馳不住心所念法。問二俱併生。為由何等生。若一一續生者。由痛識念生想亦生智慧。或作是說。心所念法如彼境界。心生彼亦生念。問二俱併生為去何所。若一一續生者。痛識相念亦復生。或作是說。意心所依有識法。問心亦依心。欲使心非內耶。答曰。雖復心依心。依心有識法。念非依心。或作是說。心增益上此心念法。此亦如上所說。或作是說。心意不自滅念便有滅。如滅盡三昧。問想痛於彼盡。然非有心。答曰。心於彼滅。何以故。心行所念彼非有。行已得休息。世尊亦說。誰當有人說有有想。而無此言亦無是念。此事不然。復次想識滅有所選擇。當言內入及餘相應法。意識入持常住不移。復次識依眾生不牢固。牢固與餘法相應。於中得知過去識。當言內入不與餘法相應。

又世尊言。無常是苦。云何苦痛無常苦。或作是說。若有常彼是苦。如無常彼是涅槃。問如自知苦痛。彼自以苦若有常。彼不自知者。非有常苦耶。或作是說。苦痛盡時餘苦則避。無常滅盡時。欲使無常是樂耶。或作是說。苦痛生時便有苦。苦痛滅時便是無常生無常。是故無常苦。問樂痛生時便有樂便生無常。欲使無常是樂耶。或作是說。彼非無常苦所攝。彼苦自然彼無常。非自然苦。問如所說若無常是苦者。此事不然。答曰。諸無常者彼一切是苦少有自然。苦少有無常。苦少有種苦。復次彼非無常苦。無常義異苦義異。復次苦痛生時無常所逼。自然苦各各自聚集。

又世尊言。受樂痛時彼便自知受樂痛。云何受樂痛時彼便自知受樂痛。如上初揵度說。云何自知有苦。復次樂痛放逸彼境界生意識念。彼識與意共同作吾我想。便自知我受樂痛。況復眾生以痛見逼心便憒亂。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自依處所。或作是說。頗有見自依處所耶。如心所念法。問有色之物各自親近。答曰。有色之物極微亦極微。各各不相觸是故此非問。或作是說。無色亦不相觸。問色識有教戒不自親近。或作是說。選擇不觸。問選擇非教戒不自親近。是故此非義。或作是說。無對不可觸。復次設當受觸者。則有細滑入。問如觸身根此非更樂。如是彼觸者非有更入也。頗緣不愁憂生樂痛耶。或作是說。有如人見怨家死便生樂痛。問彼樂痛非緣怨家。怨家緣彼樂痛。是故彼愁憂。或作是說。無也。此事不定。定緣不愁憂不生苦痛。問以彼因緣或生樂痛。或生苦痛。或緣二生。不以因緣俱知二事。復次無有因緣有愁憂無愁憂成就。如彼或有愁憂或無愁憂。或彼亦不有愁憂。亦不無愁憂。彼或有愁憂。或無愁憂。或亦不有愁憂。亦不無愁憂。因緣合會或生樂痛。或生苦痛。或生不樂痛。或生不苦痛。

頗緣愁憂生苦痛耶。或作是說。有如見母死便生苦痛。問彼痛不緣母。母緣彼痛。是故彼愁憂。或作是說。無也。定緣不愁憂生樂痛。聞以彼因緣或生樂痛或生苦痛。復次無有因緣。成就有愁憂無愁憂。或有愁憂或無愁憂。或亦不有愁憂亦不無愁憂。彼因緣合會或生樂痛。或生苦痛。或生不苦不樂痛。二牢固及一滅盡。自然增上慢苦痛意不相觸。無愁憂有愁憂。以他人為父起樂痛。彼痛緣何等。或作是說。父是其緣。問彼非親父。答曰。起如是思想。問如有言是我痛我是其緣。或作是說。怨家緣。問彼痛非怨。若彼不造諸痛與因緣。欲使造青耶。若痛不緣青。復次痛義父相是其緣。怨是處所也。諸身中痛彼是心痛耶。設是心痛。彼是身痛耶。或作是說。諸身中所有痛。彼一切痛與心相應也。問如所說有此二痛。身痛心痛則有相違。或作是說。一切痛是心痛。乃至五根增上。是謂身也。色增上者乃至意根增上。彼是心痛心增上也。或作是說。諸到境界攝諸根生。是謂身也。無有思想諸不到境界。攝由三根生。彼是心有思想也。或作是說。諸痛依身根攝內更樂緣生。是謂身痛。於中有餘痛生者。是謂心痛。復次諸身痛與心相應。頗有心痛非身痛耶。諸所痛外所造痛。若知長短。短亦知長。彼識為緣何等。或作是說。若知長短彼緣短。若短知長彼緣長也。問長非短短非長。答曰。以此得知。問若知有我。我是緣耶。或作是說。若知長短彼則緣長。若知長彼則緣短。問如今不知如所造若知餘者識則有餘緣。欲使青非緣青色耶。或作是說。無有不知長短短知長。彼識不得言住。不觀香味更樂造長短也。頗有盲人不得天眼以眼識見諸色耶。或作是說。有若曾與相應後獲果。彼生眼識眼便壞敗。是故盲人生眼識眼腐敗。是故盲人眼識知色。問彼眼有餘生。是故不得言盲。答曰。非以彼眼觀。若觀眼者眼則不盲。從生盲者。是故不盲。問非以從生盲此眼識觀。若觀眼不盲者。覺諸識相相應有諸覺。或作是說。若眼沒時生眼識。彼眼識壞敗。彼時生眼識。是故盲人攝色問不等有。是故彼生眼識。若盡滅生眼識。若一切滅盡生眼識者。彼生眼不起眼識。欲使盲人生眼識耶。起眼生眼識。復次不斷眼有彼迴轉。亦有開避處。便生眼識。已得因緣跡則有相應。若實相應不得言是眼識。

又世尊言。六塵界比丘。以何等故意識言有漏耶。或作是說。彼界有漏所生。是故言有漏也。或作是說。有漏生彼界故曰有漏也。或作是說。彼界行報故曰有漏。或作是說。彼界是人算數。然人非無漏。故曰有漏。或作是說。流轉生死無有窮極。故曰有漏。或作是說。緣彼界降母胎中。不緣無漏法降母胎中。是故彼界言有漏也。復次彼界言有吾我。此非無漏實生有漏。是故彼界曰有漏也。

又世尊言。攝諸相比丘識所攝。爾時命過處所趣三惡趣。展轉不止。泥犁餓鬼畜生生不染污心。云何生天上。或作是說。由諸結使生天上。亦由結使或入地獄。問云何造不善行耶。或作是說。由結使故便生天上。以瞋恚故入地獄。瞋恚之相當爾時。或作是說。以小染著亦得生天。增上結使生三惡趣。增上瞋恚爾時命過。或作是說。行相重累生諸結使。如行造不善便生惡趣。如結使所纏作諸善行便生天上。起不善行有諸衰耗爾時命過也。或作是說。一切結使拔諸善根。隨行善惡各趣其道。復次從上來生。契經句則有違。今當說要。如船度彼此。報行生行則受其果。當於爾時。無力之人。不造善本。是故有處所。不得言最是後識合會有是死。復次識與本行相應。

又世尊言。長夜依心思惟修行善諷誦讀。云何心長夜修行。一心者一部僧名作是說。一心長夜修行。不得眾多心修行。修行得生。問一心如是長夜修行。則不有生亦無差降。思惟差降無有異。展轉生思惟則有思惟。展轉心意則有長益。是故生意長夜思惟。復次心有三行不有時乃至命終。從此發意菩薩求道。從是思惟乃至得無學術得利。展轉心取相彼有思惟。一時惟心所念善法當觀意思惟。以何等故。諸相應法想及識不謂是食。或作是說。彼一切是食。世尊教語說一切則說一切。問非以說識則說一切。或作是說。彼一切是食。是世尊勸教語。問諸相應法等有生。或作是說二於中還食識意心。有二方便揣食樂食。問諸相應法或受有或不受。此義云何。復次相應法或有食相或無食相。如色香味聲更樂。欲使二生色是眼識境界耶。餘者亦爾。但欲自養。是食義揣食差違。諸根四大得長益軟美飽。彼以食想則生彼界。思惟相應意所念。如彼有痛。彼生無有量如心有痛。若此諸法以樂為食想。彼生受諸身根痛。亦得將行想亦得行。彼則生受諸識將去識。乃至識意相應身根縛著。及心所念法。當言迴轉而有開避處痛食想。復次合會造相是其相。

 供養及身名  長短盲意界
 取非以相著  有漏意在後

以何故諸相應法想痛是意行耶。非餘相應法法。或作是說。此一切由意行興。是世尊勸教語。說此為首則說一切意。問說一則說一切。或作是說。此世尊勸教語。問諸相應法等生力勢。或作是說。由意而生是故謂意行。問諸相應法法。或隨意生或不隨意生。此義云何。或作是說。此意所作故曰意行。問諸相應法。或意所作或非意所作。此義云何。復次意所纏。如是諸法不於中間有迴轉。意識展轉迴轉無有休止。

又世尊言。更樂習痛習想習行習名習色習識習。以何等故諸相應法。更樂習痛習想習行習名色習識習。或作是說。一切相應法更樂習名色習。復次更樂勝意中名色識更樂增。乃至痛有增名色增識有增。問等中間此妙此非妙。此義云何。以一更樂非相由心生。是故彼無也。更樂增意便有增。或作是說。眼緣色因緣等中間緣。緣名色生識。此三集聚故。曰更樂緣更樂。更樂便生痛或想或意。問惟由更樂生痛。復由餘更樂生想。世尊亦說。有彼痛不言有彼痛。便言有想。此事不然。此契經有違。非以心所念法展轉相應。或作是說。眼緣色生眼識。此三集聚有更樂。彼識等有便生痛。由痛便生想。緣想便生意。復次諸相應法方便便勝。如二人共行一道所至必到。色聲香味細滑萌牙。欲使二俱生耶。有增減如實。

又世尊言。毘罽羅多魯奚帝婆羅門。如一人色住百歲。及餘行痛起便盡不生色展轉不相應。說此義云何。或作是說。色色展轉。此世尊教戒語。世作是相。彼色是我所。我着色住。或作是說。色亦展轉生死。無記意自迴轉。心所念法亦有善亦有不善。或作是說。色亦展轉。復次色以人迴轉。心所念法有實。復有餘趣。復次色亦展轉。然色自然乃至住不死。如作智他自作方便。求色亦住百歲。

又世尊言。此四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以何等故。諸相應法不謂痛顛倒。或作是說。此世尊教戒語。說此則盡說痛。問說一則說一切。或作是說。此世尊勸助語。如上所說。結善有定。問諸相應法無有勸助。或作是說。此世尊教戒語。此教戒與世尊教戒語。此教戒與世顛倒想顛倒心顛倒見顛倒。然痛非顛倒。或作是說。此一切顛倒也。復次微想顛倒中。心顛倒增上見顛倒。復次一顛倒心所作無常想見有常想。得諸相應法。或說言不顛倒。或作是說。不可得也。如識境界迴轉心亦迴轉。問設一切有常者。我一定自相無境界。答曰。有常是識有常。有常知痛相知想心知心。問若一切常者非一切痛耶。一切智。或作是說。得識自相攝。是故彼非顛倒心。心亦顛倒亦非顛倒問善不顛倒。然善不與不善相應。是故此非義。復次處所相緣無由業相應。是故彼有生。一切顛倒一切不顛倒。一無有勝自造我。

又世尊言。三集聚更樂。云何意地有三集聚更樂。意界(一部僧名)作是說。意持意境界等樂。問二心俱等。亦說心意識。一心作是說。若展轉心。彼無有三集聚。復次依一心境界等有更樂。問亦說意緣生諸法。意識三集聚更樂。彼不依心意。是故無三集聚。若彼依心則有三心。心性(一部僧名)作是說。心滅盡時生心境界。此三集聚。問心生時未來未生心。是故無三集聚。復次過去有得意根。現在得意識境界。普照意識所更如是。意地三集聚有更樂。問云何過去現在有集聚。答曰。此非等集聚事集聚。如是得彼事亦相應。云何眼識緣善。或作是說。以眼識善心等起緣身教。是謂眼識緣善。問若彼身教自然善。云何彼等起不觀身。身有教色。無彼輪無有眼。唯色相現故曰輪轉。此謂身教。若身亂是善者。云何讀頌不如是耶。此非故當熟觀。復次非自相境界眼識。非色自相境界善。是故無有眼識緣善也。云何眼識緣無記耶。或作是說。所可用眼識善不善心起。除其身教及餘色處因緣。是謂眼識緣無記。問一一無有處所。住色聲香味細滑。觀其所生處。復次色自相境界。眼識非色自相善不善也。是故一切眼識緣無記也。善緣眼識。不善緣無記。緣有何差別。此亦如上所說。問若不善無記心起身教相類。是故眼識無有差降。非以所愛造有識自相。緣青心心所念法青為意喜所更。有何差別。或作是說。識青喜識痛青喜痛想知心念。問一二共相應。或作是說。非一識與二相應。復次眼識青自相迴轉痛痛喜忍。此名數等所作。心亦如是。復次如是所說。一識與二相應。是故如是非識自性。我一性自性非我自性。是故無我。此二有穢。是故一識。青善成就心造意造。是故此事不相應。彼或有喜。或亦不有喜。亦不無喜。是故或有喜或無喜。或亦不有喜亦不無喜。是故此事不相應。

頗心三時住耶。答曰。無也。何以故。心無有壞。是故初時不壞永不復壞。是故心空。若心有增住者。因緣有若干相。彼上更三緣。若心第三時住者。青黃赤無有色相。有色相亦無增減亦無希望。是故心虛空。或作是說。若心增上住者。或時歡喜而修行道。此非微妙。是故心虛空。或作是說。若心三時作者。或遭惡時希望境界便生希望境界。過去希望境界。二希望境界不可究竟。是故心虛空。或作是說。若心自然彼三時住。初第二過時則有增減。增減有餘。是故心虛空。若無增減中究竟亦虛空。是故永不復壞。若彼不自覺知彼三時壞。何以故。彼自覺知初時則壞是故心虛空。復次若心住三昧中間心。中間心中間相應。心住相應。心住相應。亦虛空。不於中間相應住。中間不為不空。是故心虛空。以何等故言心虛空。然不及色。此亦所說。上偈亦說。聲是色因。不有命等有迴轉。或作是說。若色空者住無住。所生之處即於彼壞敗。彼不有妙。是故上色住。或作是說。色亦虛空如心。何以故。若色不虛空者。愛生色住恚生恚生色。是故一時空則不有色。此非微妙。是故色虛空。或作是說。若色增上住者。命過時心生色中陰。心則有迴轉。此非微妙。是故色虛空。或作是說。若色自然三時。或第二時。時有增上轉有增上。若初第二增時轉住。若無增空。是故永不有壞。若彼自覺三時壞敗。何以故。即彼自覺初時壞敗。是故色虛空。復次若色增上住者。中間相應住。若中間相應住者。初時亦當中間相應住。若中間不相應住者。相應則不虛空。不於中間相應住。相應非不虛空。是故色空。

 想痛二字在  梵志穢意行
 眼覺境界青  慢性亦虛空

如所說所觀見彼是眼所知者。是識云何眼所觀識所知。或作是說。眼觀視色攝境界。或作是說。依眼生識。如眼觀色識為因緣。如是所知。或作是說。無有眼觀視。設當觀視者。乃至有眼則觀。如識等有生。如是識知。是故眼不觀視。或作是說。眼無所觀。設當觀者乃至色有二相。眼有所照。一切觀視非一切觀緣。是故眼不觀視。或作是說。眼無所觀識無所知。復次眼緣色生眼識。彼作觀想觀識所知。世尊亦作是說。復次眼無所觀。設眼觀者。耳所當聞鼻聞香。是故二根義則有所攝。是故眼無所觀。

觀識有何差別。或作是說。眼有所觀識有所知。或作是說。所觀照是眼攝。境界是識。或作是說無有差別。觀識而無有異。此是一義。是世尊教戒語。復次有此處所。觀異識異二俱不同。觀他識識他。設當如觀餘識同者。是眼是識無有差別。設眼境界識亦是境界。眼觀色識無巧便攝取境界。此事不然也。是故當捨此。

如眼緣色生眼識。以彼眼識知有色。然非眼也。以何等故。彼眼謂之識耶。非色識。當方便說。如聚揵度依諸內入。或作是說。眼識知眼謂之眼識。或作是說。彼無有識。復次眼緣色生眼識。於彼作十世俗想。謂眼識也。世尊亦作是說。或作是說。修諸根身識。由根有識也。如種種趣一趣之中。由食思惟隨時自性造諸根。當言身識。如無色界相應諸心所念法。色界為妙。高下麁細思惟此已。云何彼作壞敗色想。或作是說。彼無有壞敗想。然彼色未盡。設色盡者。彼謂壞敗想也。或作是說。彼有壞敗想。彼不修色想。若以離色想。以離謂之壞敗色想。復次彼非壞敗色想。彼不入無色界定。若入無色界定成就彼定。彼謂壞敗色想。如此五識身不知各自相依。云何意識不自知相依耶。或作是說。知意依意識設意不知意識者。則心心不相觀也。或作是說。知自身諸根依彼意識。彼是意識境界。一切諸法境界是意識也。或作是說。知一切身體週遍四大比依意識。彼是意識境界。設不知者。此亦無痛有也。依意識。或作是說。不知若以意識知者。則無三聚此非微妙。是故不知。或作是說。不知。設當知者。則有二世尊。亦說二因緣生諸識。是故不知。復次諸根則依識。設意識自知相依者。如是意識則有壞敗。復次心俱生。如是四大當言依識身。彼非意識境界。未壞六識身。入無記心心所念法。根得增益四大增益。當言未得。或作是說。當言未得。不以無記心心所念法生諸希望。問無記心性迴轉希望則壞敗。或作是說。當言得也。觀見諸根。歡喜心者。弊恶心者。無記心者。是故當言得也。或作是說。如此處所有隱沒無記心。彼則成就。有無記心心所念法。諸根四大增益。欲使我等說隱沒無記心耶。復次一切心色增益一切心依色而有展轉相生。乃至眼識生諸行。此不微細若超越彼念。識身起眼識。亦無法不轉。諸根四大如種子。復次伎術諸藝成就威儀禮節皆以成辦。威儀心無記。如是伎術此則得知。無記心所念法。諸根四大得增益。若心卒亂。彼一切心解散耶。設心解散。彼一切心卒亂耶。或作是說。若心卒亂彼一切心解散。設心解散彼一切心卒亂。一切心染著。亦卒亂亦解散。彼與卒亂相應彼是解散。問無有愁心不善無有三昧。或作是說。無有一心若亂若散。意亦無有亂散。頗心卒亂非解散耶。心有一因緣。意有所攝持。頗心解散非亂耶。意識無數因緣亦無所攝。頗心有亂有解散耶。意性無數因緣。亦有所攝持。頗心不卒亂不解散。一緣意識無所攝持。問如一一心不卒亂不解散。彼不一切解散耶。答曰。如一一心不在意有眾多意。如是一一心瞋恚無有解散。亦無眾多。復次若心解散。彼一切心有亂也。頗心亂非解散一緣迴轉。譬如士夫從一路走。如緣五識身自相迴轉。如是想像意識。或作是說。如彼迴轉彼不想像。或作是說。若眼識青有定意識。意識亦青想像識。是謂眼識。是謂意識者。此事不然。問想像意識。若眼增上彼是眼識。頗意增上彼是意識耶。答曰有。如汝眼增上。諸相應青黃白黑。生識諸著亦有勝。如是我眼增上。諸生相應眼識。如意增上相應生者。彼是意識。或作是說。若眼增上。及相應青黃白黑生識著。是意增上。諸相應青黃白黑生識著。是故相應果壞。問眼增上果。乃至諸生相應意增上果。於中則果壞。若眼青黃白黑果不壞。汝眼增上諸相應青黃白黑生諸識欲。使眼增上相應不耶。相應不增。是故此非義。或作是說。不如彼造彼相像。問為誰造相像。若憶彼境界則彼是緣。若不憶者為誰造想像。若憶彼境界彼即是因緣。若不憶者或作是說。不如彼迴轉。設如彼迴轉者。則二眾多。世尊亦說。以二因緣生諸識。問眾多生二識。或一二生諸識。如汝有眾多二也。汝意緣生想痛識。是故汝眾多二。或作是說。不如彼迴轉。設如彼迴轉者。則不有壞諸入已定。是故不如彼迴轉。問已逮中間無有色入法入。如還中間眼識持意識。持不壞敗。如是有諸入。中陰中初心為依何處色。或中陰或初死。或作是說。初死不生作眾事。問非現中陰依心而住耶。答曰。心無有住處。心生便滅。滅無所作。是故彼無所依滅不生。復次中陰依色心耶。念法亦是依色展轉相生。如大箂阿羅漢。最後心為緣何等或作是說。自緣意命等命想。空解脫門而現在前取般涅槃。或作是說。一切諸行是其緣。作一切諸行作不淨想。無願解脫門而現在前。取般涅槃。或作是說。涅槃是其緣。涅槃滅想無想。解脫門而現在前取。般涅槃。復次見聞念知是其緣。彼心無記。自無吾我想。取般涅槃。本行已棄永滅不起。

 諸根因緣本  依意增益生
 心廣意遊行  中陰羅漢心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心揵度第二竟。

尊婆須蜜論卷第三

 

上篇: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下篇:阿毗曇心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方等無想經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法海經

法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瞻波國,...

【註音版】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勸發菩提心集

勸發菩提心集卷上 翻經沙門慧沼撰 一明菩薩種姓相門 ...

佛說佛醫經

佛說佛醫經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人身中本有四病...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教詞典】三根

1、指貪瞋癡,因它們能夠生長眾生的惡業。   2、眾生...

【佛教詞典】外五鈷印

(印相)(五鈷印)。合兩手之小指,而形一鈷,合左右之...

參禪必修的課程

有一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雖然精勤用功,但始...

行善要及時

莊周生活貧困,家裡經常缺米糧。有一回,他向朋友監河...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

心理養生--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

所謂心理養生,就是從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以保障機體...

思惟略要法--不淨觀

貪慾、瞋恚、愚癡是眾生之大病。愛身著欲則生瞋恚,顛...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

聖嚴法師:老化是自然現象

一般人以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實「生」是一...

如何才能渡過欲愛之河呢

欲愛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斷除這欲愛之河流到寂靜的...

作佛形像的功德

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後世所生處,眼目淨潔,面...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該怎麼修

原文: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

把負面力量轉成正面的能量

我們現在越早啟動一念心性,對我們是越有利的。你不斷...

揭秘東林大佛背後的故事

新聞的一則消息,把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香光佛教梵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香光佛教梵唄)

【視頻】《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演唱版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演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