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受用三水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受用三水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准依聖教。及西方現今眾生所用之水。有其三別。一時水。二非時水。三觸用水。

言時水者。謂是沙彌俗人。自手濾漉觀知無蟲。午前任受而飲。若大僧手觸盆羅及杓水即不堪入口。而況食用。有惡觸故即如僧家常用之水。大僧豈可得觸。雖大僧不觸。於午後時不合飲用。然水體無觸。已是俗人等觸。帶於染膩非全極淨。是故須受。

二非時淨水者。謂大苾芻及沙彌等用意之人。並須澡豆及上屑等。連腕四指。咸須淨洗無有垢膩。瓦盆及羅並須新淨。不與垢膩相染者方得。羅濾此水。皆用銅椀銅杓。灰揩去膩始得取水。若無此等可求。必有染木之器。不曾與觸膩相染。每日淨洗塵垢不停者。通用亦得。若常用水可貯在淨瓶。淨瓶須是瓦。非銅澡罐。由其瓶內有銅青不淨不得灰揩故。拔出銅釵揩拭。即知淨穢。然銅以灰揩為淨。聖教親說。若澡豆洗。但去食膩。銅垢不除。可取銅匙灰揩。足為目驗。其瓦瓶水盡。每須洗濯中間方盛新水。然五天之地。無將銅瓶為淨瓶者。一為垢生帶觸。二為銅腥損人。此之淨水時與非時。任情取飲。是佛別開。以其淨故。更不勞受。若苾芻在非時中。煎藥煮茶作蜜漿等皆用此水。不得用前時水。以有過故。然用鎗杓椀器。皆須離食染。並悉灰揩方合煮物。其淨水盆瓶。宜於淨處安置。瓫須淨物覆蓋。瓶即置在竹籠。不得輒令觸。欲用水時先淨洗手。或用乾牛糞。淨揩手已。無膩方觸。或以淨絹布及葉。用替瓶咽。然後方捉。律雲。除水及楊枝者。謂此清淨之水。非是餘二。楊枝若是新條濕者。應須火淨受而嚼。故知不可直執戒文。凡欲以水入口。若飲若漱時與非時。皆須澡豆淨洗手洗淨兩脣。漱口再三方合飲水。喫食亦然。又中食了時。若恐淨瓶水少。須令俗人授前時水。嚼齒木澡漱已。然口津未得輒咽。要須以此淨水三漱口已。方是清淨得咽口津。目見西方南海僧眾共行此法又此方古德律師有知斯事。然行之者希。若不如是。餘膩不除咽咽得罪。亦齋不成。

三觸用水者。但使無蟲。不論淨觸即得受用。謂添觸瓶向大小便處。及洗手足。更餘用不得輒將入口。況食用耶。此等三水觀知無蟲。乃至明相未出已來。皆隨事得用。明相既出即便不合無問多少。乃至瓶內一抄盆中一合。悉須銅盞。明目觀察。若無蟲者。雖經多日任用無犯。西方僧徒及俗人五戒以為急。若外方客僧不解此水淨觸法者。無容入寺。又復西方寺法。若見有僧將淨瓶上廁飲觸瓶水者。以為滅法。即擯出寺。以此言之。冀諸行人。共為存護。令佛法久住。若能依教行者。即是與佛在世無有異也。

又舊律十誦五十九雲。有淨澡罐廁澡罐。四十一雲。有淨水瓶常水瓶。又新譯有部律文。淨瓶觸器極分明。此並金口親言。非是人造。寧容唯一銅瓶不分淨觸。雖同告語不齒在心。豈可以習俗生常故違聖教。准如此理。諸寺房中及行方等處。所有用水非常狼藉。或大盆貯。或瓫子盛安瓶內。皆不合用。以是大僧手觸不好羅濾。經宿不觀。停貯多時定有生命。設使無蟲。當第三水飲用得罪。謂由盆羅及杓是不淨手觸有不淨塵故。又如尋常用水銅瓶。若自取飲者。以其不淨不受而飲。有不受罪。若中前觸至過午飲。增觸罪。若今日觸明日飲。有宿觸罪。不受而捉。有惡觸罪。不淨洗手。復有污手捉飲器罪。不淨洗脣口飲水。有不淨罪。此之六罪。各有方便成十二罪。皆有不敬聖教罪。此有因本。復二十四。添前成三十六罪。經宿覆藏。復有因本成七十二。添前有一百八罪。此等若其不學。若有不學無知二罪。復有因本成四百三十二罪。添前總成五百四十罪。又復從覆藏已下。及不學無知。皆有不敬教方便根本。更有一千八罪。添前五百四十。總有一千五百四十罪。此等略據一咽一宿生罪多少。若論十咽經宿罪。有一萬五千四百八十。若多時覆藏展轉生罪。乃至未懺已來。莫知其數重者。咸須對清淨人說悔。若先知者無無知罪。若非時飲鹽湯及蜜漿等。鎗杓椀器用水羅濾。不能如法。或帶膩觸。與時食相霑。手口不淨。不仰手受。咸悉有罪然杏子茶湯西方不飲。若寺內皆須親自撿看。必在俗家細問知其淨不。若不如法即不可飲。豈以口腹暫時所須。而當來長受辛苦。共知[醫-酉+口]羅缽龍故損一葉。現今未脫不記了時。況此常為能無業道。身吞一咽。罪乃無邊。負擔終身。誠可悲矣。故經云。勿輕小過以為無殃。又曰善護浮囊防其微隙。大乘小乘意皆同此。略陳要行。餘如大律。願諸行者。准聖教行。

受用三水要行法


上篇:護命放生軌儀法

下篇:說罪要行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南海寄歸內法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一(並序) 翻經三藏沙門義淨撰 原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一卷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一卷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華嚴經問答

華嚴經問答上卷 沙門法藏撰 問。三乘事理。普法事理雲...

勸修淨土切要

重刻淨土切要序 今夫苦樂縱橫。一靈萬變。升沉往返。...

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彙集 早覺 (經律...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佛教詞典】我空

梵語 ātma-?ūnyatā。了知我體乃五蘊之假和合者,稱...

【佛教詞典】起信論疏會閱

(書名)十卷,清釋績法編。戴京曾敘曰:慈雲伯亭法師...

轉五蘊為五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如何看破美女的誘惑

可以先用不淨觀作心理鍛煉,觀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慾的人...

坦白的面對自己

過去在農忙之餘,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如何增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淨土法門,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貴的...

誰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

念誦地藏菩薩名號能離一切障緣

淨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現前的體...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作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須要奉行一個原則:誠敬主敬存...

兩鬼爭尸的故事

優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個人,有個年輕人,要拜他...

聖嚴法師《他們都是活菩薩》

在這次震災中,受苦受難的都是菩薩的化身,他們用自己...

聖嚴法師:不再為情所困

「情」是什麼?「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親情、愛情、...

以至誠心供佛,獲大利益果報

昔日,世尊在負彌城隨緣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難尊...

【視頻】《觀音菩薩普門品》善音居士念誦

《觀音菩薩普門品》善音居士念誦

【視頻】普門頌(音樂唱誦版)

普門頌(音樂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