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地經論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地經論卷第二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經曰:是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趣無相法,住於佛住,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游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佈一切世界,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極於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論曰:

次顯諸佛異餘大師,故說世尊功德殊勝。又為其餘生淨信故,顯示世尊功德圓滿。應知此中二十一種殊勝功德,顯薄伽梵最清淨覺,謂佛世尊普於一切有為無為所應覺境正開覺故。又於一切所應覺境淨妙圓滿正開覺故。又於一切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正開覺故,名薄伽梵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者,顯示世尊一向無障殊勝功德。謂凡夫二乘現行二障,世尊無故。以諸凡夫現行生死,起諸雜染住著生死;聲聞獨覺現行涅槃,一向棄背利樂他事住著涅槃;世尊無彼現行二障,是故說名不二現行。趣無相法者,顯示世尊調化方便殊勝功德。謂無相法即是涅槃。佛善了知三乘有情,隨彼堪能調化方便,如實為說,令彼趣證無相法故。住於佛住者,顯示世尊觀所調化殊勝功德。謂住大悲,晝夜六時觀世間故。逮得一切佛平等性者,顯示世尊得一切佛相似事業殊勝功德,謂證諸佛相似事業平等性故。到無障處者,顯示世尊永斷所治殊勝功德。謂已證得解脫一切煩惱所知二障智故,及已永斷一切障故。不可轉法者,顯示世尊降伏外道殊勝功德。謂佛正法一切外道不能退轉,降伏彼已顯正道故。所行無礙者,顯示世尊降伏魔怨殊勝功德。謂所行者,即色等境,此所行境,擾亂心故、障礙善故,說名魔怨。諸佛世尊心善安定,極悅意境亦不能亂,所有功德極善成滿,一切惡境不能為礙,以能摧伏一切境界,一切所行不能拘礙,是故說名所行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者,顯示世尊安立法教殊勝功德。謂佛安立一切法教,超過一切尋思境故。游於三世平等法性者,顯示世尊記別三世殊勝功德,謂如現在記別過去未來世事皆無礙故。其身流佈一切世界者,顯示世尊現從覩史天宮來下殊勝功德,謂現化身普於一切世界洲渚,同時流下入母胎故。於一切法智無疑滯者,顯示世尊斷一切疑殊勝功德,謂於諸法已得能除一切疑惑,決定智故。於一切行成就大覺者,顯示世尊於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隨所應,示現自身殊勝功德,謂遍了知一切有情性行差別,如其所應現自身故。於諸法智無有疑惑者,顯示世尊妙善了達一切法智,能隨所應恆正教誨殊勝功德。謂於諸法懷疑惑者,無有堪能隨應教誨,唯佛世尊證見諸法智善決定,能隨所應無倒教誨,無休廢故。凡所現身不可分別者,顯示世尊能正攝受無染自身殊勝功德,謂諸佛身非是虛妄分別所起,無煩惱業生離染故,以如來身非是雜染分別起故,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者,顯示世尊成就佛種不斷方便殊勝功德。謂諸菩薩為令佛種無斷絕故勤修加行,非聲聞等,是故佛智唯諸菩薩正所應求。得佛無二住勝彼岸者,顯示世尊自性身份殊勝功德,謂佛法身無差別相故名無二,佛無二住即是法身,真如為體無差別相,於中一切二相分別皆不現行,緣彼勝定常住其中,故名為住。即無二住名勝彼岸,佛已窮到故名為得。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者,顯示世尊受用身份殊勝功德,謂受用身不相間雜,一切如來受用身體各各別故。如來妙智能令一切眾生解脫,故名如來解脫妙智。佛於此智已得究竟,如是即說如來妙智不相間雜。於淨佛土現受用身亦不相雜,大集會中現種種身,與諸菩薩受用法樂亦不相雜,如來於此智所現身亦到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者,顯示世尊證真如相殊勝功德。謂真如相無有中邊,遠離一切有為無為中邊相故,遠離方處中邊相故,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證此佛地平等性故,遍知一切為無為等於中不染。極於法界者,顯示世尊證得果相殊勝功德。謂得窮極清淨法界,如是法界是修道果,次後二種殊勝功德,顯示世尊功德無盡。盡虛空性窮未來際者,顯示世尊自利利他二德無盡殊勝功德。謂如虛空經成壞劫性常無盡,如來一切真實功德亦復如是常無斷盡,如未來際無有盡期,利他功德亦復如是,窮未來際常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事故。

復次,此中總別顯示世尊殊勝功德,初句是總,由所餘句開顯其義,如是乃名善說法要;由二十一殊勝功德,是故說名最清淨覺。不二現行者,顯示世尊於所知境一切無障智轉功德。謂聲聞等於諸境界智有障礙,極遠時方無邊差別,諸佛法中無智轉故;如來不爾,一切時方無邊差別,諸佛法中一切種智無障礙轉,於諸法相無知不知二種現行,是故說名不二現行。由此故名最清淨覺,餘句皆應如是配屬。趣無相法者,顯示世尊能入無二殊勝功德。謂自能入永離一切分別自相,解脫一切煩惱纏垢,離有無相清淨真如,亦令他入。住於佛住者,顯示世尊任運佛事不休息住殊勝功德。謂無功用利有情事無有間斷,安住聖天及梵住故。逮得一切佛平等性者,顯示世尊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別殊勝功德。謂一切佛真如淨智、一切利益安樂意樂,受用變化二利他事無差別故。到無障處者,顯示世尊已修一切障法對治殊勝功德。謂已修習一切煩惱及所知障對治聖道,已到解脫一切障處,所依所趣故名為處。不可轉法者,顯示世尊不為一切外道所伏殊勝功德,謂教證法皆不為他所退轉故。所行無礙者,顯示世尊雖生世間世法不礙殊勝功德,謂生世間利等八法不能礙故。其所成立不可思議者,顯示世尊安立正法殊勝功德,謂十二分殊勝教法,出過一切尋思所行,非諸愚夫所能測度,宣說一切自相共相故名安立。游於三世平等法性者,顯示世尊能正記別殊勝功德,謂於三世流轉句義,曾現當生展轉記別無顛倒故,記別去來皆如現在,分明無倒故名平等。其身流佈一切世界者,顯示世尊同時普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用及變化身殊勝功德。謂於一切無邊世界,隨所化宜現琉璃等妙色身故。於一切法智無疑滯者,顯示世尊斷一切疑殊勝功德,謂自決定乃能令他生決定故。於一切行成就大覺者,顯示世尊入種種行殊勝功德,謂隨所化有情所宜現同類身,令彼入故。於諸法智無有疑惑者,顯示世尊了達當來法生妙智殊勝功德,謂於出過聲聞等境,微細善種如瓦石中細金種子,如是等境無顛倒相皆遍知故。凡所現身不可分別者,顯示世尊隨其勝解如應示現殊勝功德。謂佛世尊雖無分別如末尼珠由諸如來增上力故,亦由自身勝解力故,見如來身如金色等,然諸如來無有分別,無異分別,廣說如經,或同彼類不可分別。一切菩薩正所求智者,顯示世尊無量所依所化有情調伏方便殊勝功德。謂由無量菩薩所依,一切有情調伏方便,此由如來增上力故,得聞正法、思修次第、獲得妙智。異類菩薩攝受付囑,展轉相續無間而轉。得佛無二住勝彼岸者,顯示世尊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最極成滿殊勝功德,謂於佛地無二法身,一切施等波羅蜜多平等圓滿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者,顯示世尊隨其勝解示現無雜清淨佛土殊勝功德,謂觀有情勝解差別,示現種種不相間雜金等佛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者,顯示世尊三身方處無有分限殊勝功德,謂證平等無初中後,諸佛三身於其佛地佛淨土中,無有一切方處分限。極於法界者,顯示世尊窮生死際,常現起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殊勝功德。謂此法界善清淨故,窮生死際常起等流契經等法,為當來世所化有情,如應如時恆現起作利益安樂。盡虛空性窮未來際者,顯示世尊無盡究竟殊勝功德,謂如虛空常無窮盡,諸佛法界所起功德亦復如是,無窮盡故;如未來際無有盡期,利樂一切有情加行無休息故。

諸佛功德為性是常無盡究竟?為性無常相續不斷?無盡究竟不可定說。以佛法身清淨法界理性功德性是常故,受用變化二身功德,雖性無常,無斷盡故無盡究竟。一切如來本發弘願,為有情故求大菩提,若諸有情盡得滅度,爾時諸佛有為功德何不斷滅?諸有情界無有一切盡滅度時,故佛功德無有斷滅。所以者何?由法爾故。無始時來一切有情有五種性:一、聲聞種性;二、獨覺種性;三、如來種性;四、不定種性;五、無有出世功德種性。如餘經論廣說其相,分別建立前四種性,雖無時限,然有畢竟得滅度期,諸佛慈悲巧方便故。第五種性無有出世功德因故,畢竟無有得滅度期。諸佛但可為彼方便示現神通,說離惡趣生善趣法,彼雖依教勤修善因得生人趣,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必還退下墮諸惡趣。諸佛方便復為現通說法教化,彼復修善得生善趣,後還退墮受諸苦惱。諸佛方便復更拔濟,如是展轉窮未來際,不能令其畢竟滅度。雖餘經中宣說一切有情之類皆有佛性皆當作佛,然就真如法身佛性,或就少分一切有情方便而說,為令不定種性有情決定速趣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由此道理,諸佛利樂有情功德無有斷盡,此利他德依自利德乃得無斷,是故如來有為功德從因生故,雖念念滅而無斷盡。由佛功德無盡究竟,是故成就最清淨覺。其餘諸句皆應如是一一配屬。

何故先說諸佛淨土,後說世尊如是功德?為顯如是諸佛功德依淨土故,為顯世尊依淨佛土、具如是德說此經故。

次顯世尊眷屬圓滿,謂大聲聞及大菩薩,餘經中說調順調順而為眷屬,解脫解脫而為眷屬,是名如來眷屬圓滿。此說無量大聲聞眾、無量菩薩摩訶薩俱,一切調順皆佛子等,皆住大乘、游大乘等,如其次第聲聞菩薩眷屬圓滿。

何故此中先說聲聞後說菩薩?為於大乘生疑惑者除彼疑故,為引不定種性菩薩生定信故,為已清淨諸大聲聞舍於自身尊貴慢故,謂於眾前大聲聞眾近對世尊親受化故,又諸聲聞常隨佛故、形同佛故、內眷屬故,又令菩薩於聲聞眾生恭敬故。如契經言,菩薩不應於聲聞眾不生恭敬,由是讚歎聲聞功德,亦令其餘於聲聞眾生淨信故。於此會中亦有餘眾結集法者,略說二眾以其勝故。如經後言,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前說淨土最極自在淨識為相,云何會中有聲聞等而不相違?有何相違?諸聲聞等同菩薩見,故成相違;若聲聞等亦如是見,可作是說。諸聲聞等雖預此會,障見淨妙,業所礙故。猶如生盲不見如是淨妙境界,不可難言,既不能見不應在眾,以雖不見如是淨妙,而見穢土化身說故。雖同一會,自業力故所見各異,如見真金謂為火等,如於一處四種眾生各別見等。或復如來神力加被,令暫得見聞說妙法,此是如來不思議力,不可難以根地度等,化亦無過,為欲莊嚴說法會故,或佛化作,或諸菩薩之所化作。

經曰:與無量大聲聞眾俱,一切調順皆是佛子,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戒善清淨,趣求法樂,多聞聞持其聞積集,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捷慧速慧,利慧出慧,勝抉擇慧大慧廣慧,及無等慧,慧寶成就。具足三明,逮得第一現法樂住,大淨福田威儀寂靜,大忍柔和成就無減,已善奉行如來聖教。

論曰:

無量大聲聞眾者,其數甚多難可算計,故名無量。聞佛言音而入聖道,故名聲聞。並出家僧,故名為眾。一切皆是最極利根波羅蜜多種性聲聞,故名為大。有義皆住無學果位故名為大。如實義者,皆是不定種性聲聞,得小果已趣大菩提,故名為大。或眾數多故名為大,如今大眾。一切調順者,有義有學離見所斷一百一十二種分別麁重煩惱,不[怡-台+龍]悷故,猶如良馬,名為調順。有義無學離見修斷一百二十八種煩惱,不剛強故,猶如真金,名為調順。如實義者,皆是迴向菩提種性,一切堪能發趣大果,隨佛意轉如聰慧象,故名調順。由佛教力彼聖道生,故名佛子。如說皆從世尊口生,正法生故。有義皆是趣大聲聞,能紹佛種令不斷絕,故名佛子。心善解脫者,離三界貪故,如說離貪心得解脫。慧善解脫者,已離一切染污無明故,如說離於無明慧得解脫。戒善清淨者,如契經說,具足六支名戒善淨,謂住淨尸羅善自防守,別解律儀軌則所行皆悉具足,於微細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或復皆得無漏戒故,名善清淨。如實義者,住無學位迴向大乘,自分戒淨修菩薩戒,故名善淨。趣求法樂者,求正法時欲趣大樂,謂佛菩提不求餘事,或求法時為令他樂無求過意,離惡威儀。如實義者,此大聲聞專求法樂,不求名聞利養恭敬,無量經典初中後分皆能聽受,故名多聞;隨所聞義皆能憶持令不忘失,故名聞持;數習文義令其堅住,是故說名其聞積集。世間愚夫,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出世聖者,超過彼法與彼相違,是故說名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三業清淨隨智慧行。於佛所說法毘柰耶,速入其義,故名捷慧。即於此中多入其義,故名速慧,能多行者說名速故。入微細義故名利慧。得能出離生死妙慧故名出慧。此慧能為涅槃了因,是故說名勝抉擇慧。勝抉擇故名勝抉擇,即是涅槃,此慧能為彼了因故,依彼立名。問答抉擇無窮盡故,名為大慧。深廣圓滿善通達故,名為廣慧。有本復說甚深妙慧,謂他不能窮其底故。於軟根等諸聲聞眾,此慧勝故名無等慧。此慧能招最上義故,名為慧寶。是諸聲聞具此慧寶,是故說名慧寶成就。具足三明者,謂得無學三種明故。云何名為無學三明?一、宿住隨念智證通明;二、死生智證通明;三、漏盡智證通明。無學利根所得三通,除染不染三際愚故,說有三明。有義明者以慧為性,慧能除闇故說為明。有義無癡善根為性翻無明故,逮得第一現法樂住者,證得不退勝靜慮故。大淨福田者,永離煩惱如世良田,速能生長廣大果故。威儀寂靜者,一切威儀正知住故。大忍柔和成就無減者,於苦堪耐易共住故。已善奉行如來聖教者,諸有所作已圓滿故。如來聖教本為有情出生死苦,是諸聲聞位登無學皆出生死,故善奉行如來聖教。

若爾,何故復為說法?為令迴向大菩提故。是諸聲聞皆住無學,盡此一報必入永滅無餘涅槃,寂靜安樂與佛無異,如餘論說。

何故引彼趣大菩提長時受苦?變易位中無諸苦受,斯有何過。行苦有故,是為大過。雖經此苦,令得如來三身功德大喜大樂,故無有過。一切大樂不過涅槃。彼已證得,復何所少更求菩提涅槃?雖有寂滅安樂而無受樂,三菩提樂斷受樂等,無量功德何用行苦有為樂耶?有為無漏猶如涅槃,是無漏故,非行苦攝。又若成佛能化無量所化有情出生死故,已成佛者,無此能耶!無始時來眾生法爾,能化所化種性相屬,不相屬者即無化能,是故如來種種方便,化諸有情令得佛果,化彼所化。

若爾聲聞或除七生,或除一生,或除上界處處一生,餘一切生得非擇滅,或一切生皆非擇滅。云何更經三無數劫修菩提因而得佛耶?雖諸煩惱所潤分段得非擇滅,而由願力受變易生,三無數劫修菩提因無有過失。非擇滅者,眾緣不具,於此時中畢竟不生,非永不生。彼雖長時住在生死,由定願力資感生因,令其功能多時生果,即此一身展轉增勝乃至成佛,如延壽法更不受生。故論說言。

問:迴向菩提聲聞,為住無餘依涅槃界,發趣無上正等菩提,為住有餘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問:若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發趣無上正等菩提者,云何但由一生便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阿羅漢等尚當無有所餘一生,何況當有多生相續?

答:由彼要當增諸壽行方能成辦,世尊多分依此迴向菩提聲聞,密意說言:「若有善修四神足已,能住一劫或餘一劫。」餘一劫者,此中意說過於一劫。彼雖如是增益壽行,發趣無上正等菩提,而所修行極成遲鈍,樂涅槃故。不如初心始業菩薩,彼既如是增壽行已,留有根身別作化身,同法者前方便示現於無餘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由此因緣皆作是念:「某名尊者於無餘依涅槃界中已般涅槃,彼以所留有根實身,即於此界贍部洲中隨其所樂遠離而住,一切諸天尚不能覩,何況其餘眾生能見?」彼於涅槃多樂住故,於遍遊行彼彼世界親近供養佛菩薩中,及於修習菩提資糧諸聖道中,若放逸時,諸佛菩薩數數覺悟。彼覺悟已,於所修行能不放逸。復次,迴向菩提聲聞,或於學位即能棄舍求聲聞願,或無學位方能棄舍,由彼根性有差別故,所待眾緣有差別故。如是若在無學位中迴向菩提,由定願力數數資昔感現身因,令於長時生果相續,漸漸增勝,乃至成佛功能方盡。此報雖親有漏因感,然由無漏定願資助,名不思議變易生死,無漏定願不思議故。若有學位迴向菩提,或隨煩惱感生勢力,感彼生已,於最後生伏諸煩惱,起定願力資後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或迴心已即伏煩惱,起定願力資現身因,如前道理乃至成佛。諸用無漏定願資助非煩惱者,皆不思議變易身攝。若煩惱力所感異熟分段身攝,若說聲聞是化所作,不須如是問答分別。

經曰: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從諸佛土俱來集會,皆住大乘,游大乘法,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離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摧諸魔怨,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繫念分別,廣大法味喜樂所持,超五怖畏,一向趣入不退轉位,息諸眾生一切苦惱所逼迫地而現在前,妙生菩薩而為上首。

論曰:

所言菩薩摩訶薩者,謂諸薩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為簡取大,故須復說摩訶薩言。又緣菩提薩埵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薩埵者是勇勐義,精進勇勐求大菩提,故名菩薩。此通諸位,今取地上諸大菩薩,是故復說摩訶薩言。何故讚說菩薩功德?為舍眾生輕慢心故,有作是言:「讚聲聞眾久修梵行,諸菩薩眾應當敬禮。」又令眾生起淨信故,菩薩尚有如是功德,何況如來!於此讚說菩薩德中,顯諸菩薩有三大事名摩訶薩:一者數大,以無量故;二者德大,謂住大乘游大乘等;三者業大,謂息眾生諸苦惱故,利樂有情是菩薩業。從諸佛土俱來集會者,謂從十方種種佛土,為聽法故俱來集會,亦應有此索訶世界菩薩來集。而結集者但說他方菩薩來集,為欲對治懈怠憍慢不來集會求聞法故。如是菩薩從彼方來,自求聞法非他所引,一切皆具大威神力,尚從他界極遠方來,何況其餘而不來集?前聲聞眾不說來集,在此方故;今說他方俱來集會,故知亦有此方菩薩,但略不說。

就德大中應知略說九種德大:一、精進大,謂皆住大乘由精進力,安住大乘拔濟有情令離生死,及自發趣無上菩提。二、因大,謂游大乘法,即十地等,以聞思修等漸次而游。三、所緣大,謂於諸眾生其心平等,即於一切有情得自他平等,以大慈等平等方便故。四、時大,謂離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即於一切時猶如一念平等而轉。劫名分別,以於一切劫與非劫分別斷故,以不分別劫與非劫故,能長時修行無厭。五、無染大,謂摧諸魔怨以舍一切所攝受故,能伏魔怨,如說菩薩若於一切所攝受事,知不堅實心不貪求,即能摧伏一切魔怨。六、作意大,謂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繫念分別,即是遠分斷除一切二乘作意。七、任持大,謂廣大法味喜樂所持,即用大乘法味喜樂為食。八、清淨大,謂超五怖畏,即三業清淨出諸怖畏,無犯戒等諸惡趣等怖畏因故。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惡名畏、三死畏、四惡趣畏、五怯眾畏,如是五畏證得清淨意樂地時皆已遠離。九、證得大,謂一向趣入不退轉位,即得一切智記別地時一向不退,前七地中猶有加行功用運轉,未得不退無功用道,其餘諸地得無加行功用運轉,一向趣入不退轉地,以不退地無功用道一向趣入,是故說名一向趣入不退轉地。

就業大中,息諸眾生一切苦惱所逼迫地而現在前者,謂諸菩薩能息一切有情內外苦惱逼迫地位現前,此地中有大悲大慈,由此二種能息一切內病等苦、外貧等惱之所逼迫,此二多作有情利樂,故得此者名為業大。復次,皆住大乘者,謂住初地證得遍滿真法界時,初得真實大乘法故,名住大乘。游大乘法者,謂第二地修行菩薩三聚戒故,大乘行法即三聚戒。於諸眾生其心平等者,謂第三地得諸勝定,發四無量平等利樂諸有情故。離諸分別等者,謂第四地得三十七菩提分法,離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諸分別者,即見所斷分別我見,初地已離。不分別者,即修所斷俱生我見,此地中離。即此二種相應諸法名種種分別,行解異故,雖前後離,盡處總說,如第四定說離苦樂,如第三果離五下分。有義,此地第七識中俱生煩惱一切遠離。有義,此地第六識中,俱生我見一切遠離,非第七識,以七地來猶有微細煩惱現行。若無第七應無染依,應不似五。第七細惑若已遠離,五六七地六識麁惑應不現行,即違瑜伽解深密說。又如二乘金剛喻定,第七識惑與六識中最細煩惱一時俱斷,云何此中先離第七微細煩惱,後離六識麁煩惱耶?是故四地得無我智,滅意識中俱生我見,未離第七微細煩惱,及六識中餘修斷惑。此說伏離非是永滅,至第十地金剛心時方頓斷滅,修斷種故。摧諸魔怨者,謂第五地觀四聖諦皆平等性,摧伏執取生死涅槃差別魔怨。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繫念分別者,謂第六地觀十二支染淨緣起皆平等性,遠離二乘厭患雜染、欣樂清淨繫念分別。廣大法味喜樂所持者,謂第七地證無相理,於空智中起有勝行,受大法樂。超五怖畏者,謂第八地一切煩惱不復現行,離五怖因名超五怖,五怖畏果初地已離。一向趣入不退轉位者,謂第九地決定趣入第十菩薩眾行圓滿不退轉位。息諸眾生等者,謂第十地得大法身,起大悲雲雨大法雨,息除一切眾生苦惱所逼迫事。復次,如是十句經文,十到彼岸、十大願等,亦應配釋,以初地上一一地中普攝一切諸地行故。妙生菩薩而為上首者,謂能發起圓滿功德諸三摩地,名為妙生。菩薩得此三摩地故,立妙生號,以菩薩名多依法故,如慈氏等。於此眾中妙生菩薩最第一故,名為上首,是故次下唯告妙生髮起所說,此經略故唯列一名,所餘眾會但舉其數,結集法者意在略故。

佛地經論卷第二


上篇:遺教經論

下篇: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甚希有經

甚希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顯揚聖教論頌

顯揚聖教論頌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序 竊以穹儀方載之廣,蘊識懷靈之異,《談...

持世陀羅尼經

持世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序 侍中崔光製 十地經者。蓋是神覺之玄苑。靈...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第一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 宋沙...

【註音版】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昔者,有...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宋三藏法師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註音版】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淨土全書

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必先淨其心。其心淨則其...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佛教詞典】非鄙愛

【非鄙愛】 p0712   瑜伽八卷十五頁云:不以餘手觸等...

【佛教詞典】除災生

【除災生】 p0911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三頁云:云何菩...

讓懺悔更有效的十種方法

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淨土

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

聖嚴法師《找不到太太》

我認識一個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

生氣的時候,默念三句話

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曾經...

慈航法師:做一個完全的人

我今天要講的題目叫做:怎樣才叫做一個完全的人?,諸...

九華山無暇和尚的故事

在九華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頂上,有一座六百多年曆...

做人做事,敗於10忌,成於10悟

做人做事,敗於10忌: 1、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

在現實生活中怎樣當好一個居士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以...

汝能修淨土,安隱無驚疑

請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穩。這是對多年修行的人,讓他...

身心的污穢,才感招環境的污穢

這個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著一層皮的這種廁所:我們...

【視頻】《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心經(男聲演唱)

心經(男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