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念佛人要把成佛的心發起來

大安法師  2024/03/08  大字體  護眼色

念佛人要把成佛的心發起來

問:省庵大師在《西方發願文注》中說:「念佛而不發大菩提心,不與彌陀本願相應,終不往生。」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發大菩提心是往生的必要條件嗎?

大安法師答:不僅是省庵大師,就是佛經裡面,《無量壽經》裡面也強調,三輩往生都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希望我們一切眾生成佛的。就是先攝受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入大乘正定聚,得一生補處,究竟成佛。所以念佛人確實要把這個成佛的心要發起來,這樣就跟這個本願名號相應。

如果你只是求人天福報,那就不相應。不相應,也就說明你的信願不具備,感應不上,最終還是不能往生。所以發大菩提心是往生的必要前提,這個菩提心裡面就包括信願。所以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我們深信切願,求生淨土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成佛,成佛就是為了度眾生。所以這兩者的關係你要把它聯繫起來看。

我們看曇鸞大師他如何解釋三輩往生髮菩提心的。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就是菩提心。願作佛心是什麼?就是願度眾生心。願度眾生心是什麼?就是攝取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心。所以我們念佛,發信願心,這個信願就包含、就具有著我往生淨土成佛度眾生的內涵在裡面。所以發菩提心裡面就具足信願,所以信願也包含著菩提心,這就是往生的必要前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

臨終關頭念佛最要緊,切莫搬動哭泣誤大事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

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在哪裡

問: 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在哪裡?如何跨越? 濟群法師...

飭終須知

眾生心性 與佛同儔 由迷背故 輪迴不休 如來慈悲 ...

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

本人屢屢提出。說佛法猶如旃檀,片片皆香。舉起一片之...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

第一念是哪裡來的?如何讓它不起

問: 當自己遇到人或事兒,剎那間就會一絲貪嗔閃過心頭...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誦此八事,進趣菩提,速登正覺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

地藏菩薩亦弘揚念佛法門

問: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師兄眼裡,好像對一句佛號念到底...

大安法師:念佛越念煩惱越多應如何對治

問: 弟子念佛一年多了,總感覺煩惱越念越多,請開示...

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家鄉

那這個專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個歸就是歸還。這個歸給...

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

中國大陸淨土宗的傳承是專一持名,不必再帶觀想。我們...

淨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們先把這個淨土宗的修學,做一個總相說明,我們待會...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

蜜蜂王的巧智

旭日緩緩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樹給孤獨園裡的比丘們,...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

問: 老人家念佛號念不準的問題,華語發音不準。 淨界...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一句彌陀最方便 不費工夫不費錢 但求一念無間斷 何愁...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人生其實就那麼簡單】...

淨慧法師:修生活禪的四個要點

我們提倡生活禪,所要強調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後,是不是隨時可以往生

問: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後,是不是隨時可以...

每逢佳節更要精進用功迴向眾生

世間有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佛弟子應該每逢佳節...

無力救度菜場的許多物命,該怎麼辦

問: 在菜場面對許多物命,自己無力救度,當如何處置?...

朋友有四種

朋友好比一面鏡子,善友可以規過勸善,惡友可以引以為...

【佛教詞典】尼陀那

梵語 nidāna,巴利語同。意譯為因緣、緣起。因由、起...

【佛教詞典】龜毛

(譬喻)譬有名無實之物也。智度論十二曰:如兔角龜毛...

【視頻】夢參老和尚《三心具足 善用其心》

夢參老和尚《三心具足 善用其心》

【視頻】《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男聲讀誦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