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卷八十二)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方便力成就者,發意已來幾時?」

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能成就方便力者,發心已來無量億阿僧祇劫。」

須菩提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如是成就方便力者,為供養幾佛?」

佛言:「是菩薩成就方便力者,供養如恆河沙等諸佛。」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得如是方便力者,種何等善根?」

佛言:「菩薩成就如是方便力者,從初發意已來,於檀波羅蜜無不具足,於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無不具足。」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力者,甚希有!」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力者,甚希有。

「須菩提!譬如日月周行,照四天下,多有所益。般若波羅蜜亦如是,照五波羅蜜,多有所益。

「須菩提!譬如轉輪聖王,若無輪寶,不得名為轉輪聖王;輪寶成就故,得名轉輪聖王。須菩提!五波羅蜜亦如是,若離般若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不離般若波羅蜜故,得波羅蜜名字。

「須菩提!譬如無夫婦人,易為侵凌;五波羅蜜亦如是,遠離般若波羅蜜,魔、若魔天壞之則易。譬如有夫婦人,難可侵凌;五波羅蜜亦如是,得般若波羅蜜,魔、若魔天不能沮壞。

「須菩提!譬如軍將,鎧仗具足,隣國強敵所不能壞;五波羅蜜亦如是,不遠離般若波羅蜜,魔、若魔天、若增上慢人,乃至菩薩旃陀羅所不能壞。

「須菩提!譬如諸小國王,隨時朝侍轉輪聖王;五波羅蜜亦如是,隨順般若波羅蜜。

「譬如眾川萬流,皆入於恆河,隨入大海;五波羅蜜亦如是,般若波羅蜜所守護故,隨到薩婆若。

「譬如人之右手,所作事便,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如人左手造事不便,五波羅蜜亦如是。

「譬如眾流,若大若小俱入大海,合為一味;五波羅蜜亦如是,為般若波羅蜜所護,隨般若波羅蜜入薩婆若,得波羅蜜名字。

「譬如轉輪聖王四種兵,輪寶在前導,王意欲住,輪則為住,令四種兵滿其所願,輪亦不離其處;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導五波羅蜜到薩婆若,常是中住,不過其處。

「譬如轉輪聖王四種兵,輪寶在前導;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導五波羅蜜到薩婆若中住。般若波羅蜜亦不分別:『檀波羅蜜隨從我,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不隨從我。』檀波羅蜜亦不分別:『我隨從般若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不隨從。』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亦如是。何以故?諸波羅蜜性,無所能作,自性空,虛誑,如野馬。」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自性空,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作是念:『是世間心皆顛倒,我若不行方便力,不能度脫眾生生死。我當為眾生故行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是菩薩為眾生故,舍內外物;舍時作是念:『我無所舍。何以故?是物必當壞敗。』菩薩作如是思惟,能具足檀波羅蜜。

「為眾生故,終不破戒。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為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殺生是所不應;乃至我為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作邪見,若貪著聲聞、辟支佛地,是所不應!』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能具足尸羅波羅蜜。

「菩薩為眾生故不瞋心,乃至不生一念。菩薩如是思惟:『我應利益眾生,云何而起瞋心?』菩薩如是思惟,能具足羼提波羅蜜。

「菩薩為眾生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不生懈怠心。菩薩如是行,能具足毘梨耶波羅蜜。

「菩薩為眾生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散亂心。菩薩如是行,能具足禪波羅蜜。

「菩薩為眾生故,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智慧。何以故?除智慧,不可以餘法度脫眾生故。菩薩如是行,能具足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波羅蜜無差別相,云何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第一、最上、微妙?」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波羅蜜雖無差別,若無般若波羅蜜,五波羅蜜不得波羅蜜名字;因般若波羅蜜,五波羅蜜得波羅蜜名字。

「須菩提!譬如種種色身,到須彌山王邊,皆同一色;五波羅蜜亦如是,因般若波羅蜜到薩婆若中,一種無異,不分別是檀波羅蜜、是尸羅波羅蜜、是羼提波羅蜜、是毘梨耶波羅蜜、是禪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諸波羅蜜無自性故。以是因緣故,諸波羅蜜無差別。」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隨實義無分別,云何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最上、微妙?」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雖實義中無有分別,但以世俗法故,說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為欲度眾生生死,是眾生實不生不死,不起不退。須菩提!眾生無所有故,當知一切法無所有;以是因緣故,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最上、最妙。

「須菩提!譬如閻浮提眾女人中,玉女寶第一、最上、最妙;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於五波羅蜜中第一、最上、最妙。」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以何意故說般若波羅蜜最上、最妙?」

佛告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取一切善法到薩婆若中住,不住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有法可取、可舍不?」

佛言:「不也!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法可取、無法可舍。何以故?一切法不可取、不可舍故。」

「世尊!般若波羅蜜於何等法不取不舍?」

佛言:「般若波羅蜜於色不取不舍;於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取不舍。」

「世尊!云何不取色,乃至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若菩薩不念色,乃至不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不取色,乃至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言:「世尊!若不念色,乃至不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得增益善根?善根不增,云何具足諸波羅蜜?若不具足諸波羅蜜,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不念色,乃至不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善根增益;善根增益故,具足諸波羅蜜;諸波羅蜜具足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不念色,乃至不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何因緣故,色不念時,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念時,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以念故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念故無所著。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應有所著!」

「世尊!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當住何處?」

佛言:「菩薩摩訶薩如是行,不住色,乃至不住一切種智。」

「世尊!何因緣故,色中不住,乃至一切種智中不住?」

佛言:「不著故不住。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有法可著、可住。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不著、不住法,行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若能如是行、如是修,是行般若波羅蜜;我今行般若波羅蜜、修般若波羅蜜。』若如是取相,則遠離般若波羅蜜;若遠離般若波羅蜜,則遠離檀波羅蜜,乃至遠離一切種智。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無有著處,亦無著者,自性無故。菩薩摩訶薩若復如是取相,則於般若波羅蜜退;若退般若波羅蜜,則是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得受記。

「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住是般若波羅蜜,能生檀波羅蜜,乃至能生大悲。』若作是念,則為失般若波羅蜜;失般若波羅蜜者,則不能生檀波羅蜜,乃至不能生大悲。

「菩薩若復作是念:『諸佛知諸法無受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若作如是演說,開示、教詔,則失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佛於諸法無所知、無所得,亦無法可說,何況當有所得!無有是處!」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云何無是過失?」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作是念:『諸法無所有、不可取;若法無所有、不可取,則無所得。若如是行,為行般若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著無所有法,則遠離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中無有著法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耶?檀波羅蜜遠離檀波羅蜜耶?乃至一切種智遠離一切種智耶?

「世尊!若般若波羅蜜遠離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遠離一切種智,菩薩云何得般若波羅蜜?乃至得一切種智?」

佛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生色——是色、誰色;乃至一切種智不生——是一切種智、誰一切種智。如是菩薩能生般若波羅蜜,乃至能生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觀色若常若無常、若苦若樂、若我若非我、若空若不空、若離若非離。何以故?自性不能生自性,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觀色,乃至觀一切種智,能生般若波羅蜜,乃至能生一切種智。譬如轉輪聖王有所至處,四種兵皆隨從;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有所至處,五波羅蜜皆悉隨從到薩婆若中住。譬如善御駕駟,不失平道,隨意所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御五波羅蜜不失正道,至薩婆若。」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道?何等是非道?」

佛言:「聲聞道非菩薩道,辟支佛道非菩薩道;一切種智道是菩薩摩訶薩道。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道、非道。」

須菩提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所謂示是道、是非道。」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所謂示是道、是非道。

「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為度無量眾生故起,為利益阿僧祇眾生故起。

「般若波羅蜜雖作是利益,亦不受色,亦不受受、想、行、識;亦不受聲聞、辟支佛地。

「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導,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令離聲聞、辟支佛地,住薩婆若。般若波羅蜜無所生、無所滅,諸法常住故。」

須菩提言:「世尊!若般若波羅蜜無所生、無所滅,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佈施?云何應持戒?云何應修忍?云何應勤精進?云何應入禪定?云何應修智慧?」

佛告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念薩婆若應佈施,念薩婆若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菩薩摩訶薩持是功德與眾生共之,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如是迴向,則具足修六波羅蜜,乃至慈悲心諸功德。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不遠離六波羅蜜,則不遠離薩婆若。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應行六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具足一切善根,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習行六波羅蜜!」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習行六波羅蜜?」

佛言: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色不合不散,受、想、行、識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種智不合不散;是名菩薩摩訶薩習行六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應作是念:『我當不住色中,不住受、想、行、識中,乃至不住一切種智中;如是應習行六波羅蜜。何以故?是色無所住,乃至薩婆若無所住。』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無所住法習行六波羅蜜,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譬如士夫欲食菴羅果、若波羅那婆果,當種其子,隨時溉灌、守護,漸漸生長,時節和合,便有果實得而食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六波羅蜜:以佈施攝取眾生,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攝取眾生,度眾生生死。如是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不隨他人語,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欲坐道場,欲轉法輪,當學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耶?」

佛言:「菩薩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

「欲於諸法得自在,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學是般若波羅蜜,於一切諸法中得自在故。

「復次,般若波羅蜜,於一切諸法中最大。譬如大海,於萬川中最大;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於一切諸法中最大。以是故,諸欲求聲聞、辟支佛道及諸菩薩道,應當學般若波羅蜜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

「須菩提!譬如射師,執如意弓箭,不畏怨敵;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行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魔、若魔天所不能壞。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般若波羅蜜!」

「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為十方諸佛所念。」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十方諸佛念是菩薩摩訶薩?」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十方諸佛皆念;行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時,十方諸佛皆念。云何念?佈施不可得,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可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得。菩薩能如是不得諸法故,諸佛念是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諸佛不以色故念,不以受、想、行、識故念,乃至不以一切種智故念。」

須菩提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多有所學,實無所學。」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多有所學,實無所學。何以故?是菩薩所學諸法皆不可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若略、若廣;於此法中,諸菩薩摩訶薩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波羅蜜若略、若廣,應當受持、親近、讀、誦;讀、誦已,思惟、正觀,心、心數法不行故。」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略、廣學六波羅蜜,當知一切法略、廣相!」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略、廣相?」

佛言:「知色如相,知受、想、行、識,乃至知一切種智如相,如是能知一切法略、廣相。」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色如相?云何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如相?」

佛告須菩提:「色如相,無生、無滅、無住異,是名色如相;乃至一切種智如相,無生、無滅、無住異,是名一切種智如相。是中菩薩摩訶薩應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知諸法實際時,知一切法略、廣相。」

「世尊!何等是諸法實際?」

佛言:「無際是名實際。菩薩學是際,知一切諸法略、廣相。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知諸法法性,是菩薩能知一切法略、廣相。」

「世尊!何等是諸法法性?」

佛言:「色性是名法性,是性無分無非分。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知法性故,知一切法略、廣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復云何應知一切法略、廣相?」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不合不散。」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法不合不散?」

佛言:「色不合不散,受、想、行、識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種智不合不散;有為性、無為性不合不散。

「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無,云何有合有散?若法自性無,是為非法,非法不合不散。如是,應當知一切法略、廣相。」

須菩提言:「世尊!是名菩薩摩訶薩略攝般若波羅蜜。

「世尊!是略攝般若波羅蜜中,初發意菩薩摩訶薩應學,乃至十地菩薩摩訶薩亦應學。

「是菩薩摩訶薩學是略攝般若波羅蜜,則知一切法略、廣相。」

【論】

釋曰:

須菩提聞菩薩摩訶薩大利根相,所謂「一波羅蜜邊能生五波羅蜜,行一波羅蜜即能具五波羅蜜」,如上品中說;是事希有,故問佛:「是菩薩發心已來,為幾時能得如是方便?」

佛答:「是菩薩發心已來,除大菩薩,於餘眾生無量億阿僧祇劫。」

或有菩薩發心已來無量億阿僧祇劫,大罪因緣覆心故不見佛,不親近供養。是故問:「是菩薩為供養幾佛?」

佛答:「是菩薩為已供養如恆河沙等諸佛。」

上言「無量億阿僧祇」,今言「恆河沙」者,多數理同故。

有菩薩久發心,雖多以華香供養諸佛,而未能種善根,作是念:「我必當得果報,深心行六波羅蜜故。」若以深心行六波羅蜜,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作功德,是名「種善根」。是故第三問:「種何等善根?」

佛答:「是菩薩從初發心已來,具足行六波羅蜜,一切福德無不作者,一切善法無不修集。」

須菩提聞已,歡喜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菩薩能如是行方便」——所謂未斷諸煩惱、未離生死,而能勝斷煩惱離生死法者。無始生死已來集諸惡法,菩薩心後來,而能用後來心,不隨先所集噁心,是為希有!一切眾生無恩於菩薩,而菩薩常欲利益。是諸眾生或欲奪菩薩命,割截身體,菩薩欲以第一佛樂智慧命,欲與眾生,如是等是為希有!

佛可須菩提所說,欲令此事明瞭故作譬喻:

如日月照四天下,若無日月,則百穀藥草及眾生無以生長。月是陰氣,日是陽氣,二氣和合,故萬物成長。是故日月於四天下,大有利益。菩薩亦如是,於四生中,以大悲心憐愍眾生故,能隨所願行一切善法;大智慧力故,破眾生著善法心。如是六波羅蜜等諸善增長成就,直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復眾生雖復有眼,若無日月,則無所見;眾生雖有世俗善根利智,不得般若波羅蜜照明,尚不得二乘,何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復菩薩雖行五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名波羅蜜,以不破著心故。

若菩薩乃至能自以身命佈施,若無般若,其心易破,如無夫之婦,侵凌則易;若有般若,則不可破壞。

菩薩雖行種種諸餘深法,不得般若,不名為行波羅蜜,但名為行善法,有量有盡故。此中說譬喻:轉輪聖王雖有千子,八萬四千小王及六寶,不得名為轉輪聖王,不能飛行到四天下;若天遣金輪寶至,乃得名為轉輪聖王。菩薩亦如是,雖有佈施等諸善法,不得般若波羅蜜故,不名為「菩薩為行六波羅蜜人」,不能除障礙、行菩薩道故。

譬如健將,善知戰法,器仗具足,不畏怨敵。「健將」即是菩薩,「器仗」是般若。「增上慢」者,未得聖道,意謂已得;菩薩說畢竟空法,是人行善法,心不同故,毀壞菩薩;外道、梵志等及諸魔民,乃至菩薩旃陀羅者。「菩薩旃陀羅」者,如〈魔品〉中說:「聞魔來稱其名字而與受記,而生輕慢。」

復次,為般若波羅蜜故說五波羅蜜;若人能直行諸法實相,則不為說佈施等入般若初門。以人鈍根罪重故,種種因緣說:以佈施破慳;持戒折薄諸煩惱;忍辱開福德門,能行難事;精進如風吹火,熾然不息;禪定攝心一定,觀諸法實相故。是五波羅蜜,皆趣向般若波羅蜜;如諸小王朝宗轉輪聖王。如一切眾流皆入大海;佈施等諸善法亦如是,為般若波羅蜜所守護故,得至薩婆若。

問曰:

五波羅蜜如諸川流,般若波羅蜜應如大海;今何以言「五波羅蜜為般若波羅蜜所守護故,得入薩婆若」?

答曰:

汝不聞先說般若有種種名字耶?「薩婆若」即是「般若」異名。五波羅蜜福德,入般若波羅蜜中,即得清淨般若;般若清淨故得佛道,變名「薩婆若」。是故言:「入薩婆若」,即是「入般若」。

有人疑:諸波羅蜜各各有力,何以獨言「般若波羅蜜功用為大」?是故言:譬如人之右手,自然穩便;五波羅蜜如左手,不得般若波羅蜜,則所作不便。

如人開目造事,所作皆成;如導師在前,餘伴隨逐,進止取舍,皆隨導師,不得自在。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導五波羅蜜,所可修集成辦,皆仰般若。此中佛自說譬喻:如轉輪聖王輪寶,在四兵前導,「輪」住餘寶則住。「輪」是般若波羅蜜,常在五波羅蜜前導,五波羅蜜隨逐。

如《般若》初品中說:「菩薩欲具足檀波羅蜜,不見施者、受者及財物。」先籌量分別斷一切著,然後佈施,是則般若在前導。

如輪寶伏四天下已,常在王宮,住虛空中。「聖王」是菩薩;「輪」是般若,破諸魔民煩惱已,入薩婆若宮中住。

是輪無所分別:「我常在前,餘寶在後」,無憎愛心:「是可來、是不可來。」般若無分別亦如是:「檀波羅蜜隨我來,尸羅波羅蜜勿來」;如經中廣說。

此中佛自說因緣:「一切法性無所能作。」

須菩提聞是已,白佛言:「若一切法性空無所有,云何菩薩行六波羅蜜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答:「菩薩行般若,作是念:『諸法雖畢竟空,眾生狂顛倒故,深著不解;我若不以方便力,則不可得度。』」

「方便」者,所謂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光明,神通變化,能以一指動十方三千大千國土,梵音說法無厭,色身,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礙解脫、一切種智、大慈大悲等;具足無量諸佛法,然後能教化眾生,眾生必能信受。

得如是力,假令妄語,人猶當信,何況實語!

如《經》說:「我雖知諸法實相,能入涅槃,但為眾生故行檀波羅蜜」等,如《經》中廣說,乃至「不可以異事度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波羅蜜畢竟空故無差別,云何般若波羅蜜於諸波羅蜜中最尊?」

佛可須菩提:「畢竟空中諸波羅蜜實無差別,若無般若波羅蜜,諸波羅蜜畢竟空無差別,誰能知者?若無般若,五法云何得波羅蜜名字?」

五波羅蜜未入般若時,有差別;既入般若,則無差別。

如諸異色物,到須彌山邊,皆同一色;不得言餘物色皆同,何以獨稱須彌為大!檀波羅蜜等亦如是,雖無差別,皆是般若力故,不得言「何以獨稱般若為大!」

須菩提雖蒙開釋,猶未善解,復以異塗而問世尊:「若實義中無差別,云何般若於五波羅蜜為上?」

先說未得聖道空,今說得聖道空,是故說第一實義;第一實義聖道,是最可信,是中亦無差別。

佛可言:「如是!如是!我說六波羅蜜分別,皆為世俗故。何以故?世人不可但為說諸法實相,聞則迷悶,生於疑悔,是故以第一義為心,用世俗語言為說;是故說分別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眾生實無有法,皆是空,不生不死,不退不起,色等法亦如是。是故般若波羅蜜雖空,能示如是事故,而最上最妙;譬如玉女寶,於眾女中最為第一而最上、最妙。」

「須菩提白佛:佛以何意故常說般若最上」者,須菩提種種因緣說般若、五波羅蜜無差別,佛亦然可其所說,而復言般若最上。

「佛言:般若波羅蜜守護一切善法,至薩婆若中住」者,一切雖空,若無般若,一切諸善法皆不能至薩婆若。

「善法」者,五波羅蜜、三十七品、大慈悲等諸菩薩法。

問曰:

若行諸善法亦能至薩婆若,何以但說「般若故得至」?

答曰:

雖諸善法和合能破煩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般若波羅蜜於中功力最大。譬如大軍摧敵,而主將得功名。

復有人言:諸善法不得般若,不得至薩婆若;般若不得諸善法,獨能至薩婆若。如《經》說:「師子雷音佛國,寶樹莊嚴,其樹常出無量法音,所謂一切法畢竟空、無生無滅等。其土人民生便聞此法音故,不起噁心,得無生法忍。」如此人何有佈施、持戒等諸功德?亦有狂人、醉人從佛聞四諦,即時得道。如是等無有智慧,行餘法得道,無有是事!

須菩提問佛:「般若畢竟空,不取聖法,不舍凡夫法,云何佛言:是般若波羅蜜能至薩婆若住?」

佛可其言:「如是!如是!是般若波羅蜜無取無舍。雖言取薩婆若,以不取法故取。」住義亦如是。

此中佛自說因緣,所謂「一切法不取相。」

「一切法」者,色乃至菩提。

是法虛誑,從因緣生,自性無故不取,不取故不舍,以不憶念取相故。

須菩提言:「若不憶念色等法,云何增長善根?善根不增長,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答:若菩薩能滅一切法中憶念,即是空、無相、無作解脫門,解脫即是諸法實相。

雖有善根,以取相著心顛倒故不增長;譬如種穀,其苗雖好,穢草多故,不能增長。

此中說因緣:「以眾生憶念故,生三界善、不善處;若無憶念則不著,不著則不生。」

須菩提從佛聞是已,思惟籌量:「是法畢竟空、無所有;若行是法,亦應無所得、無住處。何以故?因果相似故。」是故問佛:「菩薩作是念行般若,何所住、何所得?」

佛答:「色等一切法中不住,乃至不住中亦不住。」

不取相故不著,不著故則不住。

此中佛自說因緣:「是菩薩不見法有可著、可住、著者、住者。」

此中法難破故,但說法,不說著者。

須菩提!若菩薩住是眾生空、法空,作是念:我能如是行者,則是失、則是離。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不著相;是菩薩以我心,外著空、內著我,不如般若行故,言遠離般若。「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不著相,以性無故。」

上以著空故失,今以破空得般若,而著般若無性故失,失故不得受記。

若作是念:「住般若中能生檀波羅蜜等」者,亦復是失。

問曰:

上二失因緣可爾,今以何為失?

答曰:

上二失以著空、著無性法故,便不能修檀波羅蜜等功德,而生邪見故,作是念:「若法都空,復何所行?」

是人以不著空、不著無性故行檀波羅蜜等,作是念:「能不著空、無性而能行是功德,是為真道。」是亦為失,以其心有悕望故。

若失般若,則不能行檀波羅蜜乃至大悲。何以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真實法,般若波羅蜜與此相似;檀等諸善法不相似,以其取相著故。

若菩薩自憶想分別:「一切法不取相」,諸佛知是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取相」者,名畢竟空,不可取,諸相滅故。

亦為他開示、演說,則失般若。是人以求空則失、無性亦失;「我是凡夫生死人,諸煩惱未盡,云何能得?」但隨佛語,自不分別,而定心為他人說:「不取一切相是佛法。」種種因緣,以此事開示、教詔,是亦為失。何以故?諸佛於諸法無所得,取義亦如是;是不取相法,乃至假名字不可說,何況有所得!諸佛法寂滅相,無諸戲論,一切語言道斷故。

須菩提作是念:「若空有失,空空中亦有失,無取法中亦有失,然不可無道。」今當問佛:「云何行者無是過失?」

佛答:「若菩薩知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取,是法不可得知,如是行者則無失。」

菩薩著畢竟空、著無性、著菩薩所行道,佛說三種皆失。

菩薩聞是已,則舍著心,今猶著佛所行未息:「如佛所行,必是真道,我但當隨佛行。」一切法無所有、不取相,是故為失。

今能如佛心中所得法,如是法相,佛亦無所得;無所得故不貪貴佛、不輕賤餘人,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

此中更問:「如是,是清淨般若,無有過失,離自相不著;不離自相是即有相著法;若離自相,云何可行?」

佛答:「若菩薩於一切法不生,是名能行般若。是菩薩不說是色若常若無常等、是色、誰色。」

「是色」,破色,「誰色」,破人。

色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若法如是畢竟空,推求不可得,是不可生。所以者何?性不能生性,無性不能生無性。

如是等破顛倒,得實論議,皆是般若波羅蜜力,餘波羅蜜皆隨從。

譬如轉輪聖王有所至處,四種兵常隨從。聖王福故,四種兵皆能飛;般若力故,諸餘法皆是實性,同至佛道。

復次,譬如善御駕駟,不失平道,馬雖有致車之力,若無御者,則不能有所至;佈施等亦如是,雖有功德果報力,無般若調御,不能至佛道。

如是種種譬喻,五波羅蜜入般若中雖無差別,以是事故而般若波羅蜜最尊、最妙。

須菩提聞佛種種因緣說般若最大,又聞不行是行般若波羅蜜,是故問佛:「世尊!何等是菩薩道?何等非菩薩道?」

佛答:「二乘非菩薩道。」

雖有凡夫及諸煩惱非菩薩道,麁故不說;二乘同行空、同求涅槃故,說非菩薩道。麁事人不疑,細事人疑故。

薩婆若是菩薩道,因中說果故。

須菩提歡喜讚歎般若,作是言:「世尊!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如《經》中廣說,乃至「諸法常住故」。

須菩提難:「若般若無所生無所滅,云何行佈施、持戒等?」

佛答:

以般若無所生無所滅,即是畢竟空;畢竟空故,不妨行六波羅蜜。

菩薩聞種種因緣讚一切智;為一切智故,行佈施等法;是法為度一切眾生故,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六波羅蜜功德,安立諸法實相中,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菩薩具足六波羅蜜、慈等諸功德,不顛倒,正行善根故。

須菩提問:「菩薩云何應習六波羅蜜?」

佛答:「若菩薩觀色等諸法不合不散。」

色等諸法顛倒煩惱和合故合,以正智慧觀故散。

菩薩以利智慧深觀,則無法合;顛倒煩惱皆虛誑故非合。如先破染、染者事中說。是故菩薩知諸法本不合故亦無散,則不生高心。

復次,菩薩不應作是念:「我以真智慧令色等諸法清淨而住其中。」何以故?色等法無住處,如:地住於水,水住於風,風住於空,空無所住;以本無住處故,一切都無住。菩薩應如是住無住法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中說譬喻:「樹」是般若波羅蜜,「菓」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種般若波羅蜜子。「人」是行者,「水」是五波羅蜜;如人溉灌樹時,雖未見果實,時至則得時節和合,是具足諸法。

如《經》中說讚歎般若:「若菩薩欲不隨他行,得諸法實相;若有邪見人來破壞,覺而不隨;若欲淨佛國土、坐道場、轉法輪,當學般若。」

須菩提問佛:「如佛所教,菩薩當學般若?」

佛言:「我教令學般若。」

須菩提作是念:「一切法平等相,何以故但教學般若?」

佛答:「學是般若波羅蜜,於一切法得自在故,我教學般若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於一切法中最大,如佛於一切眾生中最尊;又如萬川,大海為大。

如《經》中說射師喻,若菩薩能如是一切法中行自在般若,魔、若魔人所不能勝,何況增上慢及邪見人!

「是菩薩為十方諸佛所念」:「諸佛念」義,如先說。此中佛說:「若菩薩行六波羅蜜,亦能觀六波羅蜜畢竟空;如是人有大功夫故,為諸佛所念。」

譬如勇士入陣,破賊而不被瘡,則為主所念;菩薩亦如是,破諸煩惱賊,具足六波羅蜜,而不著六波羅蜜,則為諸佛所念。

諸佛不取是菩薩色故念,不取受、想、行、識故念。何以故?色等諸法,虛誑不實故;諸佛觀是菩薩身如實相故念。

須菩提歡喜言:「菩薩多有所學,亦學俗法、亦學道法,亦學諸波羅蜜、亦學畢竟空,亦學起、亦學滅。」

凡夫學起不能學滅;聲聞學滅不能學起;菩薩亦學起亦學滅,是故言「多有所學」。

是起滅如幻、如夢,畢竟空故,實無所學。

佛可其言,自說因緣:「菩薩所學,皆無所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若略、若廣,菩薩所應學,何以故言所學皆無所得?」

須菩提意:「如佛所說八萬四千法聚,十二部經,若廣、若略,諸三乘人所學,此中說菩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六波羅蜜若略、若廣;學者應當受持、親近是法,讀、誦、思惟、正觀,乃至入無相三昧,心、心數法不行。菩薩能如是學,則能知諸法略、廣相。」

「廣」者,從八萬四千法聚已來無量佛法;「略」者,乃至小品,小品中一品,一品中一段。

復次,「略」者,知諸法一切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等;「廣」者,諸法種種別相分別,如後「善知識」中說。

須菩提問:「云何菩薩知一切法略、廣相?」

佛答:「若知諸法如如相」者,所謂不生、不滅、不住異。

問曰:

若「如」,一相,無生相,云何菩薩知是「如」故,知諸法總相、別相?

總相、別相,即是略、廣相。

答曰:

「如」,名諸法實相,常住不壞,不隨諸觀。

菩薩得是「如」,即破無明邪見等諸顛倒;是人得實法故,一切世間法,總相、別相,了了知。先凡夫時智慧眼病,以無明顛倒覆故,不能實知。

問曰:

實法相者,所謂空、無相、無作,諸智滅;云何言「得如實相故,了了知諸法總相、別相」?

答曰:

我已先答,而汝於「如」中取相故,復作是難;汝若知「如」,不應作是難。是「如」畢竟無相故,不妨知諸法總相、別相,以智慧明瞭了故。

復次,譬如人年既長大,乃知小時所行,皆愚癡可笑。菩薩亦如是,入諸法實相,起已,還在顛倒果報六情中念寂滅解脫樂,乃知世間六情所著,皆是虛誑可舍法——是名「總相」;於此中分別不淨,有上、中、下,無常、苦、空、無我等亦如是,乃至八萬四千種諸錯謬。

復次,知如、法性、實際故,亦知諸法略、廣相。

如、法性、實際差別義,如初品中說。

此中,佛說「非際」是「實際」。「非際」者,無相可取,無定法可著。

得法性故,知色等十八性皆是法性。

「法性相」者,佛說「無分無非分」——「無分」者,不可示此示彼,無分別,無相無量;「無非分」者,不著是無相、無量等破量、相。「法性」,二事妨故不見:一、有相有量;二、無相無量。有相有量為麁,無相無量為細,是故說:「法性相無分無非分」。

菩薩入三解脫門,住如等三實法,則能籌量知一切法總相、別相。

須菩提聞佛答已,欲更問無量佛法異門事。

佛答:「知一切法無合無散故,則知諸法總相、別相。」

問曰:

眼見二指有合散,云何言「無合散」?

答曰:

我先言:肉眼所見,與牛羊無異,不可信!

復次,三節皮肉具足為指,指無定法。

復次,設有指法,亦不盡合,一分合,多分不合;多分不合故,不得言指合。

問曰:

以少合故,名為合?

答曰:

指少分不名為指,云何言指合?若多分不合不名為不合,何以少分合故名為合?是故不得言二指合。

復次,指與分不異不一故,即是無指;無指故無合;入破一異門中,則都無合。如佛此中說:一切法自性無,性無故即是無法,無法云何有合散?

須菩提聞佛說如、法性、實際、不合不散四門,知略、廣相,是故須菩提言:「世尊!是名略攝般若波羅蜜。略攝聞是安隱道故,一切菩薩所應學。」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二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翻譯之記 轉法輪經。如來初說。憂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論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金剛錍

科金剛錍序 宋雲間沙門淨岳撰 科分大經章段。起自關內...

無所有菩薩經

無所有菩薩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大勢至菩薩聖誕祝聖儀軌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母般泥洹經

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維耶...

諸法最上王經

諸法最上王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佛教詞典】三世俗

【三世俗】 指三俗諦。唯識宗依遍、依、圓三性所立。三...

【佛教詞典】罽羅多族

罽羅多,梵名 Kirāta。為住於印度西北部山中之種族。...

心淨,方知肉味濁

一個吃長素的人,他整個的生命品質心理品質會有一個本...

不吃藥光念經,病就能好嗎

時不時聽病友說:醫生,我這個病就是靠念經才慢慢好起...

人爭一口氣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 一天夜裡,他夢見...

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

問: 請法師開示,我們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是...

截流大師:念佛必須具備真實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眾生都沒有差別,我是沒有修成的佛...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把人身用在滿足貪慾、積聚財富上,實在是太不值

對現代人來說,貪慾貫穿著一生,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滿足...

善自調身心,具諸功德力

調心,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古德云:君子慎所習。 良習,...

人有實德,天必有奇報

乾隆辛巳年間,河南省境內黃河決堤,陸地水深一丈多(...

念佛要用真心來念

一九四零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緣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

婚外情的六種結局

如果能夠早一點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結局,也許人世間的許...

【視頻】淨土宗早課

淨土宗早課

【視頻】《藥師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

《藥師經》達觀法師閩南語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