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佛母品第四十八之餘(卷七十)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復次,須菩提!佛因深般若波羅蜜,眾生心數出、沒、屈、申,如實知。」

「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羅蜜,眾生心數出、沒、屈、申,如實知?」

佛言:「一切眾生心數出、沒、屈、申等,皆依色、受、想、行、識生。

「須菩提!佛於是中知眾生心數出、沒、屈、申,所謂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神及世間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神及世間常亦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

「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受;神及世間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受;神及世間常亦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受;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受。

「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想;神及世間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想;神及世間常亦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想;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想。

「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行;神及世間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行;神及世間常亦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行;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行。

「神及世間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識;神及世間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識;神及世間常亦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識;神及世間非常非無常,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識。

「世間有邊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世間無邊,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世間有邊無邊,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

「依受、想、行、識亦如是。

「神即是身,是見依色;神異身異,是見依色。

「依受、想、行、識亦如是。

「死後有如去,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死後無如去,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死後或有如去或無如去,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死後非有如去非無如去,是事實,餘妄語,是見依色。

「依受、想、行、識亦如是。

「如是,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眾生出、沒、屈、申如實知。」

「復次,須菩提!佛知色相,云何知色相?

「如:如不壞、無分別,無相、無憶、無戲論、無得,色相亦如是。

「須菩提!佛知受、想、行、識相,云何知受、想、行、識相?

「如:如相不壞、無分別,無相、無憶、無戲論、無得,受、想、行、識相亦如是。

「如是,須菩提!佛知眾生如相,及眾生心數出、沒、屈、申如相。

「五眾如相,諸行如相,即是一切法如相。

「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所謂六波羅蜜如相,六波羅蜜如相即是三十七品如相,三十七品如相即是十八空如相,十八空如相即是八背舍如相,八背舍如相即是九次第定如相,九次第定如相即是佛十力如相,佛十力如相即是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乃至十八不共法如相,十八不共法如相即是一切種智如相,一切種智如相即是善法不善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如相,無漏法如相即是過去、未來、現在法如相,過去、未來、現在法如相即是有為法、無為法如相,有為法、無為法如相即是須陀洹果如相,須陀洹果如相即是斯陀含果如相,斯陀含果如相即是阿那含果如相,阿那含果如相即是阿羅漢果如相,阿羅漢果如相即是辟支佛道如相,辟支佛道如相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相即是諸佛如相。諸佛如相皆是一如相,不二不別,不盡不壞,是名一切諸法如相。

「佛因般若波羅蜜得是如相,以是因緣故,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如是,須菩提!佛知一切法如相,非不如相、不異相;得是如相故,佛名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諸法如相,非不如相,不異相甚深!

「世尊!諸佛用是如,為人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誰能信解是者?唯有阿鞞跋致菩薩,及具足正見人,漏盡阿羅漢。何以故?是法甚深故。」

「須菩提!是如無盡相故甚深。」

須菩提言:「何法無盡相故甚深?」

佛言:「一切法無盡故。如是,須菩提!佛得是一切諸法如已,為眾生說。」

【論】

釋曰:

佛悉知一切眾生所作所行,六十二邪見等諸邪見,九十八結使等諸煩惱,是故說「佛知眾生心心數法出、沒、屈、申」。

在家者,為愛等諸煩惱所沒,名為「沒」;九十六種邪見,出家者名「出」。

復次,常著世樂故名為「沒」;或知無常,怖畏,求道,故名「出」。

復次,受九十六種道法,不能得正道故,還沒在世間。

「屈」者,不離欲界;「申」者,離欲界。

色界離、不離,亦如是。

如人立清池上見魚:或有常在水中,或有暫出還沒,或有出觀四方,或有出欲渡者近岸還沒。

佛亦如是,以佛眼觀十方六道眾生:

有常著五欲,諸煩惱覆心,不求出者;或有好心,能佈施,能持戒,而以邪疑覆心故還沒;有人出五欲,能得煖法、頂法等觀四諦,未得實法故還沒;有人離五欲乃至無所有處,不得涅槃故還沒。

何等是出、沒、屈、申相?

此中佛說,所謂「神及世間常」。

神者,凡夫人憶想分別,隨我心取相故計有神。

外道說神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

若計神常者,常修福德,後受果報故,或由行道故,神得解脫。

若謂神無常者,為今世名利故有所作。

常無常者,有人謂:神有二種:一者、細微常住,二者、現有所作。

現有所作者,身死時無常。

細神是常。

有人言:神非常非無常。

常、無常中俱有過:若神無常,即無罪福;若常,亦無罪福。

何以故?若常,則苦樂不異;譬如虛空,雨不能濕,風日不能乾。若無常,則苦樂變異;譬如風雨,在牛皮中則爛壞。

以我心故,說必有神,但非常非無常。

佛言:四種邪見,皆緣五眾,但於五眾謬計為神。

「神及世間」者,世間有三種:一者、五眾世間,二者、眾生世間,三者、國土世間。

此中說二種世間:五眾世間、國土世間;眾生世間即是神。

於世間相中,亦有四種邪見。

問曰:

神從本已來無故應錯,世間是有,云何同神邪見?

答曰:

但破於世間起常無常相,不破世間。譬如無目人得蛇以為瓔珞,有目人語是蛇,非是瓔珞。

佛破世間常顛倒,不破世間。何以故?現見無常故。

亦不得言無無常,罪福不失故,因過去事有所作故。

常無常,二俱有過故;非常非無常,著世間過故。

「世間有邊」者,有人求世間根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則無中、無後;若無初、中、後,則無世間。是故世間應有始,始即是邊。

得禪者宿命智力,乃見八萬劫事,過是已往,不復能知,但見身始中陰識,而自思惟:此識不應無因無緣,必應有因緣,宿命智所不能知;但憶想分別:有法名「世性」,非五情所知,極微細故。

於世性中初生覺;覺即是中陰識。

從覺生我,從我生五種微塵,所謂色、聲、香、味、觸。

從聲微塵生空大,從聲、觸生風大,從色、聲、觸生火大,從色、聲、觸、味生水大,從色、聲、觸、味、香生地大。

從空生耳根,從風生身根,從火生眼根,從水生舌根,從地生鼻根。

如是等漸漸從細至麁。

世性者,從世性已來至麁,從麁轉細,還至世性。

譬如泥丸中具有瓶瓫等性,以泥為瓶,破瓶為瓫,如是轉變,都無所失;世性亦如是,轉變為麁。

世性是常法,無所從來,如《僧佉經》廣說世性。

復次,有人說:世間初邊名微塵,微塵常法,不可破、不可燒、不可爛、不可壞,以微細故;但待罪、福因緣和合故有身:若天、若地獄等,以無父母故,罪、福因緣盡則散壞。

有人以自然為世界始,貧富、貴賤,非願行所得。

有人言:天主即是世界始,造作吉凶禍福,天地萬物;此法滅時,天還攝取。

如是邪因,是世界邊。

有人說:眾生世世受苦樂盡,自到邊。譬如山上投縷丸,縷盡自止;受罪受福,會歸於盡,精進、懈怠無異。

有人說:國土世間,八方有邊,唯上、下無邊。

有人說:下至十八地獄,上至有頂,上下有邊;八方無邊。

如是種種說世界邊。

有人說:眾生世間有邊,如說神在體中,如芥子、如米,或言一寸,大人則神大,小人則神小。

說神是色法、有分,故言「神有邊」。

「無邊」者。

有人說:神遍滿虛空,無處不有,得身處能覺苦樂,是名「神無邊」。

有人言:國土世間無始,若有始則無因緣,後亦無窮常受身,是則破涅槃,是名「無邊」。

復次,說國土世間,十方無邊。

如是等,說神世間、國土世間無邊。

「有邊」者。

有人言:神世間無邊,國土世間有邊。

或言:神世間有邊,國土世間無邊;如上說神是色故。

或言:上下有邊,八方無邊。

如是總上二法,名為「有邊無邊」。

「世間非有邊非無邊」者,有人見「世間有邊」有過、「無邊」亦有過,故不說「有邊」、不說「無邊」,著「非有邊非無邊」以為世間實。

「神即是身」者,有人言:身即是神。所以者何?分折此身,求神不可得故。

復次,受好丑苦樂皆是身,是故言「身即是神」。

「身異神異」者,有人言:神微細,五情所不得,亦非凡夫人所見;攝心清淨,得禪定人乃能得見,是故言「身異神異」。

復次,若「身即是神」,身滅神亦滅,是邪見。

說「身異神異」,身滅神常在,是邊見。

「死後有如去」者,

問曰:

先說常、無常等,即是後世或有或無,今何以別說如去四句?

答曰:

上總說「一切世間常、非常」;「後世有、無」事,要故,別說。

「如去」者,如人來此間生,去至後世亦如是。

有人言:先世無所從來,滅亦無所去。

有人言:身、神和合為人,死後神去身不去,是名如去不如去。

「非有如去非無如去」者,見「去」、「不去」有失故,說「非去非不去」。是人不能舍神,而著「非去非不去」。

如是諸邪見煩惱等,是名「心出、沒、屈、伸」。所以者何?邪見者種種道求出不得故,欲出而沒。邪見力多難解,故說常、無常等十四事。

外道雖複種種憶想分別,佛言皆緣五眾,依止五眾,無神、無常。

佛知五眾空、無相、無作、無戲論,但知五眾如,不如凡夫虛誑顛倒見。

如五眾如,一切法如亦如是。何以故?二法攝一切法,所謂有為、無為。五眾是有為法;五眾如即是無為法。

觀察、籌量、思惟五眾能行六波羅蜜,是故說「五眾如即是一切法如,一切法如即是六波羅蜜如」。

行六波羅蜜菩薩求實道,觀五眾無常、空,生三十七品、八背舍、九次第等,是聲聞道;知已直過,行十八空、十力等諸佛法:皆正觀五眾、五眾如,無分別故,皆是一切諸法如。是故說「善法如即是不善法如,不善法如即是善法如。」

世間、出世間法亦如是。

是以行者不得著善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如相亦如是,皆是一如相,不二不別。所以者何?求諸法實,到畢竟空,無復異。

如是等諸法如,佛因般若波羅蜜得,是故言「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須菩提嘆未曾有,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如甚深,隨順不相違。三世十方諸佛如,即是諸法如;解是諸法如故,為眾生種種說法。

是甚深如,難解難信,阿鞞跋致菩薩入法位受記者能信;「具足正見人」者,三道人;漏盡阿羅漢不受一切法故,能信。

其有信者,近阿鞞跋致,故皆攝在阿鞞跋致中,故不別說。

佛語須菩提:一切法無盡故,是如無盡;如無盡故,得聖道者能信。

無為法中差別故,有須陀洹諸道,聞自所得法故能信;凡夫人著虛誑顛倒法,故不能信。

佛告須菩提:諸佛得是諸法如故,名為如來,名為一切智人,能教眾生令至涅槃。

大智度論釋問相品第四十九

【經】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欲界天子、色界天子遙散華香,來至佛所,頂禮佛足,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所說般若波羅蜜甚深,何等是深般若波羅蜜相?」

佛告欲界、色界諸天子:「諸天子!空相是深般若波羅蜜相,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所有法、無相、無依止、虛空相,是深般若波羅蜜相。

「諸天子!如是等相,是深般若波羅蜜相。佛為眾生用世間法故說,非第一義。

「諸天子!是諸相,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不能破壞。何以故?

「是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亦是相故。

「諸天子!相不能破相,相不能知相,相不能知無相,無相不能知相。

「是相,是無相,相、無相皆無所知,謂:知者、知法皆不可得故。

「何以故?諸天子!是諸相非色作,非受、想、行、識作;非檀波羅蜜作,非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作;非內空作,非外空作,非內外空作,非無法空作,非有法空作,非無法有法空作,非四念處作,乃至非一切種智作。

「諸天子!是諸相,非人所有,非非人所有;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

佛復告諸天子:「譬如有人問:何等是虛空相?此人為正問不?」

諸天子言:「世尊!此不正問。何以故?世尊!是虛空無相可說,虛空無為無起故。」

佛告欲界、色界諸天子:「有佛、無佛,相性常住;佛得如實相性故,名為如來。」

諸天子白佛言:「世尊!世尊所得諸相性甚深,得是相故得無礙智;住是相中,以般若波羅蜜集諸法自相。」

諸天子言:「希有!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是諸佛常所行處,行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通達一切法相,若色相,若受、想、行、識相,乃至一切種智相。」

佛言:「如是!如是!諸天子!惱壞相是色相,佛得是無相。覺者,受相;取者,想相;起作者,行相;了別者,識相——佛得是無相。能舍者,檀波羅蜜相;無熱惱者,尸羅波羅蜜相;不變異者,羼提波羅蜜相;不可伏者,毘梨耶波羅蜜相;攝心者,禪波羅蜜相;舍離者,般若波羅蜜相——佛得是無相。心無所嬈惱者,是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相——佛得是無相。出世間者,三十七品相——佛得是無相。苦者,無作脫門相;離者,空脫門相;寂滅者,無相脫門相——佛得是無相。勝者,十力相;不恐怖者,無所畏相;遍知者,四無礙智相;餘人無得者,十八不共法相——佛得是無相。愍念眾生者,大慈大悲相;實者,無謬錯相;無所取者,常舍相;現了知者,一切種智相——佛得是無相。如是,諸天子!佛得一切諸法無相,以是因緣故,佛名無礙智。」

【論】

問曰:

上處處已說空、無相、無作,乃至無起、無所有是般若相,今諸天子,何以復問何等是般若相?

答曰:

佛雖處處說般若波羅蜜,或說空等,或說有,或說果報,或說罪福;不定故,是以今問「何者定是般若相」。

復次,是般若波羅蜜如幻化,如似可得,而無定相可取,唯諸佛能正遍知其相;諸天子雖有利智,不能了知故問。

復次,有人言:是諸天子有後來者,不聞故問。

佛答諸天子:「空等是般若波羅蜜相。」

「空相」者,內外空等諸空。

若諸法空者,即是無有男女、長短、好丑等相,是名「無相相」。

若空、無相,不復生願著後世身,是名「無作相」。

三解脫門是初入般若波羅蜜相,三乘共有。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所依止、虛空等,是般若波羅蜜深相。

上三解脫門中「無相」——無男女等外相;「無所有」下「無相相」——無一切法相。

空雖是一,人根有利鈍,入有深淺故,差別說空。

無生無滅等論議,如先說。

佛知天子必有如是念:「若般若波羅蜜,空、無所有、如虛空相,云何可說?若說即是有相。」

諸天子以佛威德大故,不敢致難,是故佛自為說:「佛憐愍眾生,以世諦故說空等諸相,非以第一義諦。」若以第一義故應難;以世諦故說,則不應難。

復次,雖說「空」,不以著心取相,不示法若是、若非,一切法同一相,無分別,是故復了了說,所謂「無所有」、「如虛空相」。

無有一法不入此相者,是故說「一切世間無能破壞」。

何以故?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即是相故。

若異法相違,則有可破;如水能滅火,火不自滅火。

口言如實欲破者,竟不能破,何況不實者?譬如盲人蹈踐珍寶,口言非珍寶,竟不能令非珍寶。

此中佛更說:般若波羅蜜畢竟空無相故,「相不能破相」。

復次,有人言:「相不能破相」者,有法能解散,諸法和合,竟無所破,無所失;如斧析薪,分分解散,竟無所失。

復次,諸法無定相,如樹,根、莖、枝、叶和合故名為樹,樹無定相故無所破。

如是等,名為「相不能破相」。

問曰:

色等諸法非覺故,可不相知;心數法是知相,云何言「不知」?

答曰:

此中以實相故,不說如凡夫人虛妄知。

是智慧,有為法故,因緣和合生,虛妄法不能實有所知,是故舍入無餘涅槃。

若智慧知常、無常乃至空、寂滅等,上來已廣破,滅無所有。

若如是者,云何當有知?

以是故「相不知相」。

「相不能知無相」者,內雖有智慧,外空故無法可知;外無緣云何智慧生?是故言「相不能知無相」。譬如刀雖利,不能破空。

「無相不能知相」者,有人言:內智慧無定相,外所緣法有定相,心隨緣而生,是故說「無相不應知相」。譬如無刀,雖有物,無刀可斫。

「是相、是無相、相無相皆不可得」者。

「相」不入「相」,何以故?先有相故。

「相」不入「無相」,何以故?相無入處故。

離是「相」、「無相」,更無處可入。

復次,「相」、「所相」法不定故,因「所相」故有相。所以者何?

若先有「相」、無「所相」者,則無「相」,無所因故。

若先有「所相」而無「相」者,云何有「所相」?無所因待故!

復次,「相」以「所相」不定,「相」或時作「所相」,「所相」或時是「相」。

是故「相」不定、不實故,「所相」亦無;若「所相」不定、不實故,「相」亦無。

是故說「是相、是無相、是相無相不可得」。

如先說空等諸相是實,何以故?

是相非五眾所作,非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所作。

是相,無為故,無法可作,亦無若人若非人能作。

「人」者,菩薩、諸佛等;「非人」者,諸天等。

是相畢竟空故,非有漏、非無漏,非世間、非出世間。

先雖說無為相,但破有為故說無為,無為亦無定相。

此中佛欲使是事明瞭,故說譬喻。

聽者作是念:「若無佛則不聞是相,佛於眾生最上故,應當作是相。」

是故佛語諸天:「有佛、無佛,此相常住。佛能知是相故名為佛。」

爾時,諸天子歡喜,復白佛言:「世尊!是諸相甚深。雖不可取相而可行,能與人無上果報。佛得是相故,於一切法得無礙智;若分別諸法有定相,則是有礙智。

「世尊住是諸法實相中,則通達無礙,能說諸法各各別相,所謂惱壞相是色相;乃至了現知者,是一切種智相。」

佛可其意,為分別諸相。凡夫所知,諸相各異;佛知皆是空相,空相即是無相,佛得是無相。

「得」者,是知,無比遍知故名「得」。

是諸法相,今轉名般若波羅蜜故。

【經】

爾時,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般若波羅蜜能示世間相,是故佛依止是法住,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法。何等是法?所謂般若波羅蜜。諸佛依止般若波羅蜜住,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出生諸佛。

「佛知作人,若人正問知作人者,正答無過於佛。何以故?須菩提!佛知作人故。佛所乘來法,佛所從來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乘、是道,佛還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受持守護。須菩提!是名佛知作人。

「復次,須菩提!佛知一切法無作相,作者無所有故;一切法無起,形事不可得故。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知一切法無作相,亦以是因緣故,佛知作人。

「復次,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得一切法不生,以無所得故。以是因緣故,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亦能示世間相。」

須菩提言:「世尊!若一切法無知者、無見者,云何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實無知者,無見者。云何無知者、無見者?一切法空,虛誑、不堅固,是故一切法無知者,無見者。

「復次,須菩提!一切法云何無知者、無見者?一切法無依止、無所繫,以是故,一切法無知者、無見者。

「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不見色故,示世間相;不見受、想、行、識故,示世間相;乃至不見一切種智故,示世間相。

「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不見色故,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相?不見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故,示世間相?」

佛告須菩提:「若不緣色生識,是名不見色相故示;不緣受、想、行、識生識,乃至不緣一切種智生識,是名不見一切種智相故示。

「如是,須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云何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示世間空。云何示世間空?示五眾世間空,示十二入世間空,示十八界世間空,示十二因緣世間空,示我見根本六十二見世間空;示十善道世間空,示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世間空;示三十七品世間空,示六波羅蜜世間空;示內空世間空,示外空世間空,示內外空世間空,示無法空世間空,示有法空世間空,示無法有法空世間空;示有為性世間空,示無為性世間空;示佛十力世間空,示十八不共法世間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空。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復次,須菩提!佛因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空、知世間空、覺世間空、思惟世間空、分別世間空。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空。云何示佛世間空?示五眾世間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空。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不可思議。云何示世間不可思議?示五眾世間不可思議,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不可思議。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離。云何示世間離?示五眾世間離,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離。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離。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寂滅。云何示世間寂滅?示五眾世間寂滅,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寂滅。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畢竟空。云何示世間畢竟空?示五眾世間畢竟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畢竟空。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性空。云何示世間性空?示五眾世間性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性空。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無法空。云何示世間無法空,示五眾世間無法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無法空。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無法有法空。云何示世間無法有法空?示五眾世間無法有法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無法有法空。

「復次,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示佛世間獨空。云何示世間獨空?示五眾世間獨空,乃至示一切種智世間獨空。

「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世間相。

「復次,須菩提!是深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相,所謂不生今世、後世相。何以故?諸法無可用生今世、後世相故。」

【論】

釋曰: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是因緣故,諸佛依止般若波羅蜜住。餘經中說諸佛依止法,以法為師。

佛此中告須菩提:「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

一切不善法中無過邪見,邪見故不識恩分,我自然應爾。

知恩者,諸世間善法中最上,能與今世好名聲,後與上妙果報;是故佛自說知恩、報恩中第一;我尚知佈施、持戒等恩,何況般若波羅蜜!

復次,諸天子作是念:「般若波羅蜜畢竟空無定相故,或有人不貪不貴。」

是故佛說:「我為三界尊,尚供養般若波羅蜜,何況餘人!」

復有人生疑:「佛於一切世間如虛空無所著,何以故貪是般若波羅蜜,尊重、供養,似如貪著?」

是故佛說:「我無貪心,但分別知諸法好丑、力用多少;知是般若波羅蜜能斷一切戲論、開三乘道、能滅眾苦等,有無量無邊功德,是故讚歎、尊重、供養。譬如人行安穩道,免諸患難,常念此道,以示於人。」

「佛知作人」者,知他作恩於已。

餘處說「佛不知作人」,恐人疑,是故說:「佛知一切法無作相。」知一切法無作相故,言「無作人」,不以不知恩分故名「不知作人」。

言「知作人」、「不知作人」,無咎。

爾時,須菩提以畢竟空難:「世尊!若一切法畢竟空故,無知者、無作者,云何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能示諸佛世間?」

佛可其問,此中自說因緣:「一切法空,虛誑、無堅固。」

須菩提意:「一切法鈍相,無見、無知,云何般若波羅蜜獨能知見?」

佛意:「一切法非但無知、無見;一切法空、不牢固,無知者、無見者,亦不可得。故不應難。」

復次,一切法無所依止、無系故,無知者、無見者。

種種門破諸法令空:或破常,行無常入空;或破實入空;或畢竟盡故入空;或一切法遠離故入空。如是等入空。

今以一切法無住處故,無依止、無系;無依止故,亦無生滅,以是故即是空。

「不系」者,一切法實相不系,出三界。所以者何?三界虛誑故。

是以一切法無知者、無見者,如是「示世間」。

是般若不見色等諸法故「示世間」。

色等法無依止、無系、虛誑故「不見」。

此中佛自說不見因緣,所謂不生緣色識,乃至不生緣一切種智識,是名不見色等法。

問曰:

識可不生,色云何不生?

答曰:

惱壞相是色,因識故分別知,無識亦無惱壞相。

復次,一切諸法從因緣和合故生相,無有自性。如有身、識、觸諸緣和合故,知地堅相,堅相不離身識。是故諸法皆由和合生,無有自性。

「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空」者。

「世間」名五眾乃至一切種智。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觀是法若大若小、若內若外,無不空者,是名「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空」。

「佛示世間空」者,或有人疑:佛愛著法故,說般若波羅蜜示世間空,非是諸法常實相。

是故佛說:我非愛法故說。佛知諸法相,本末籌量,思惟分別,無有法出於空者。我非但讀誦、從他聞故說,我以內心覺、知、思惟、分別,故說「示世間空」。

此一段說示世間空者,上廣說離六十二見等,今但說五眾乃至一切種智。

時會者謂:般若波羅蜜是畢竟空,心想取著;是故說「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者,畢竟空亦不可得。

「畢竟空」或名「離」,或名「寂滅」。

「離」名分散,諸法久後無遺餘;又自離其性。

知畢竟空已,無心數法、無語言故,名「寂滅」。

畢竟空等,如先說。

問曰:

云何是「獨空」?

答曰:

十八空皆因緣相待:如內空因內法故名內空,若無內法,則無內空;十八空皆爾。是獨空無因無待,故名獨空。

復次,獨空者,如虛空、如、法性、實際、涅槃。

「示世間非今世相、非後世相」者。

有諸外道但說今世,不說後世;是人邪見,墮斷滅中。有人說今世、後世,言:「今世神入後世」;是人邪見,墮常中。般若波羅蜜離二邊,說中道:雖空而不著空故,為說罪福;雖說罪福,不生常邪見,亦於空無礙。

此中佛自說因緣:此中畢竟空故,云何有今世、後世見——若斷、若常?

【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不可思議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不可稱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無量事故起!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為無等等事故起。」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大事起,為不可思議事起,為不可稱事起,為無量事起,為無等等事起。

「須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須菩提!諸佛大事者,所謂救一切眾生,不舍一切眾生。

「須菩提!云何是般若波羅蜜為不可思議事起?須菩提!不可思議事者,所謂諸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須菩提!諸佛般若波羅蜜為不可思議事起。

「須菩提!云何般若波羅蜜為不可稱事起?須菩提!一切眾生中,無有能思惟稱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不可稱事起。

「須菩提!云何般若波羅蜜為無量事起?須菩提!一切眾生中,無有能量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以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不可量事起。

「須菩提!云何般若波羅蜜為無等等事起?須菩提!一切眾生中無有能與佛等者,何況過!以是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為無等等事起。」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但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事起耶?」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色亦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受、想、行、識亦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乃至一切種智、法性、法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是中心、心數法不可得。

「復次,須菩提!色不可思議,是亦不可得,乃至色無等等,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無等等,是亦不可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緣色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無等等,是亦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色量不可得故,受、想、行、識量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種智量不可得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緣色量不可得乃至一切種智量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色不可思議故,乃至色無等等故,量不可得;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思議故,乃至一切種智無等等故,量不可得。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中,寧可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不?」

須菩提言:「世尊!不可得。」

「以是故,須菩提!一切法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如是,須菩提!諸佛法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須菩提!是名諸佛法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須菩提!是諸佛法不可思議,過思議相故;不可稱,過稱故;無有量,過量故;無等等,過等等故。須菩提!以是因緣故,一切法亦不可思議相,乃至無等等。

「須菩提!不可思議名,是義不可思議;不可稱名,是義不可稱;無有量名,是義不可量;無等等名,是義無等等。須菩提!是諸佛法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

「不可思議,如虛空不可思議;不可稱,如虛空不可稱;無有量,如虛空無有量;無等等,如虛空無等等。須菩提!是亦名諸佛法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

「佛法如是無量,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無能思議籌量者。」

說是諸佛法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量、無等等品時,五百比丘一切法不受故,漏盡心得解脫,得阿羅漢;二十比丘尼亦不受一切法故,漏盡得阿羅漢;六萬優婆塞、三萬優婆夷諸法中遠塵離垢,諸法中法眼生;二十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於是賢劫中當受記。

【論】

釋曰:

須菩提深解般若相,於諸法中無著無礙,心生歡喜,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為大事故起」等。

「大事」者,破一切眾生大苦惱,能與佛無上大法,故名為「大事」。

「不可思議」,先已答。

「不可稱」者,「稱」名智慧;般若定實相甚深極重;智慧輕薄,是故不能稱。

又般若多,智慧少,故不能稱。又般若利益處廣,未成,能與世間果報;成已,與道果報。

又究竟盡知故名「稱」;般若波羅蜜無能稱知——若常、若無常,若實、若虛,若有、若無。

如是等「不可稱」義,應當知。

「無量事」者,有人言:「稱」即是「量」。

有人言:取相名為「量」;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取相故無量。

又菩薩以四無量心行般若故,名「無量」。

又「量」名智慧;凡夫智慧、二乘智慧、菩薩智慧無能量般若得邊者,名「無量」。

「無等等」者,「無等」名涅槃;一切有為法,無有與涅槃等者。涅槃有三分:聲聞涅槃,辟支佛涅槃,佛涅槃;般若能與大乘涅槃,故名「無等等」。

復次,一切眾生無與佛等故,佛名「無等」;般若波羅蜜利益眾生,令與佛相似,故名「無等等」。

復次,諸佛法第一微妙,無能與等,無能及者,無可為疋;般若波羅蜜能令眾生得是心故,名「無等等」。

復次,「無等」名諸法實相,諸觀諸行無能及者,無戲論,無能破壞,故名「無等」;菩薩得是「無等」,能於眾生中生慈悲心故,名「無等等」。

是名「無等等」義。

須菩提是聲聞人,無一切智,而能說是不可思議般若等故,佛可其所說。

佛自說五事。

眾生無量無邊,多於十方恆河沙等世界中微塵;諸佛以十力等法,盡欲救濟,是名「大事」。

復有菩薩久得無生法忍,不舍眾生故,不入無餘涅槃。

復次,是菩薩得佛道時,為眾生故受五事;一者、受諸勞苦,二者、舍寂定樂,三者、與惡人共事,四者、與人接對,五者、入大眾會。

佛深得離欲樂,而為眾生故,甘受是五事等種種疲苦,如受功德,是為「大事」。

「不可思議」者,所謂佛法、如來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

「佛法」者,「佛」名為覺,於一切無明睡眠中最初覺故,名為覺。

「如來」者,如過去諸佛行六波羅蜜得諸法如相,來至佛道;今佛亦如是道來,如諸佛來,是名「如來」。

「自然人法」者,聲聞人亦有覺,亦有知,而從他聞,是弟子法;是故說佛是自然人,不從他聞。

「一切智人法」者,辟支佛亦自然得,不從他聞,而無一切智;是故說佛一切智人得。

是四種法無有人能思惟稱量,是故名「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

更無有法與是法相似者,是故名「無等等」。

須菩提意:恐新學菩薩著是四法,是故白佛言:「但是四法不可思議、無有與等耶?」

佛答:「色等諸法亦不可思議、無稱、無量、無等等。」

佛是中自說因緣:「色等一切法不可得故。」

「如是,須菩提!諸佛法不可思議」者,是如上事。

「是名不可思議」者,結句。

論者先廣解,佛此中略說:「不可思議」,過思議相;過等等相。

義趣,涅槃法不可思議;名字,世諦故可思議。

「如虛空不可思議」者,如先品中說:虛空相不可思議,是故說「不可思議」;乃至無等等如虛空,虛空無可喻故,名「無等等」。

般若波羅蜜相即是佛法相;不可思議、無量、無稱、無等等,即是佛法相。

「是佛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無能思議稱量」者,六道中但說三道者,三善道眾生,尚不能稱量,何況三惡道!

問曰:

說是品時,何以故比丘尼、菩薩得道者少?

答曰:

此中多讚歎諸佛法,所謂「不可思議、無稱、無量、無等等」,聞者多增益信根故,是故白衣得道者多。

女人雖覆信多,智慧少故,得道者亦少。

白衣貪著世事,智慧淺薄、鈍根,不能盡漏。

諸比丘信、慧諸根等,一心求道故,漏盡者多。

比丘尼智慧少故,二十人得漏盡;雖多得初道,數過白衣,不盡漏故,不異白衣,此中不說。

入無生忍法,甚深難得故少;又以於此法種因緣者少。

「賢劫中當受記」者,或有人言:賢劫中千佛,除四佛當與受記;或有人言:釋迦文佛與受記,於賢劫中,在餘世界作佛。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 大域龍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

金剛般若論

金剛般若論卷上 無著菩薩造 隋南印度三藏達磨笈多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 後漢安息優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門嚴...

佛說未生冤經

佛說未生冤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佛說決定義經

佛說決定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

西方合論

重刻西方合論序 儒以三綱五常,奠乾坤而正人類;至於...

佛說七佛經

佛說七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

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婦人遇辜經 乞伏秦沙門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佛教詞典】貪濁

(術語)貪慾之煩惱,濁亂有情之身心者。隨願往生經曰...

【佛教詞典】不淨事

【不淨事】 p0322 瑜伽三十卷十四頁云:云何名為尋思彼...

念佛普攝華嚴法界

原文 :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為...

無常力最大

過去,有一個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陀要到村落來,立刻...

因為這一幕,屠夫從此不再殺生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

父母要我放棄病重的妻子,該怎麼辦

問: 法師您好!我跟妻子結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

聖嚴法師《永不疲倦》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

出世與入世

無相禪師行腳時,口渴尋水,這時看到一個青年在池塘裡...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

鬼神的福報也各不相同

問: 佛教說是無神論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報,那...

面對災難切記勤念觀音

● 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

把煩惱送給他

有一對年輕夫婦同在一所小學裡教書,雖然待遇不高,但...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稱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為一...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

【視頻】《大乘妙法蓮華經》慧平法師(第二版)

《大乘妙法蓮華經》慧平法師(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