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法度論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法度論卷中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問:前說由者具方便果,於中已說具方便。云何果?

答:果者,佛、辟支佛、聲聞。佛、辟支佛、聲聞者,此三是果。

問:為誰果?

答:戒上止智。

問:今說由,由者是道。云何果亦是道耶?

答:此果說是有餘,前說無餘,無餘般涅槃故,是故無咎。佛者離一切障礙,得十力、逮四無畏、獲一切佛法,諸佛戒定慧等無差降。辟支佛者,為自覺,不為他而自覺,故說辟支佛。聲聞者,由他說。復次解脫具有二種:一者悲、二者厭。若從悲具得道者是佛。厭具有二種:一者由自得、二由他得。若自得者是辟支佛,若由他得是聲聞。復次若普知盡具功德、離諸惡者是佛。辟支佛者,雖離諸惡,餘事不如。聲聞者,緣他離諸惡。

問:云何知諸佛無差降?聲聞亦為不?

答:聲聞者,離欲、未離欲阿羅漢,聲聞有差降,分別相故。信首五根有軟中上依,是諸聲聞有差降一切諸地。

問:云何離欲?

答:無慾者,信解脫、見到、身證。以信為首度故曰信解脫,以慧為首度故曰見到,二俱是身證。是無量種,今當現示。信解脫者,上流、行、無行般涅槃。上流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此三是信解脫。上流者,愛彼將至上。復次流者道,彼於欲界將至上,故曰上流。行般涅槃者,行謂之有為,多方便及道緣行至無為,故曰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者,無行謂之無為,少方便及道,緣無為至無為,故曰無行般涅槃。是謂三種信解脫。

問:云何見到?

答見到者,中、生般涅槃亦上流見到。亦三種: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般涅槃。中般涅槃者,此命終,未生餘,得道。中般涅槃,如小火迸,未墮已滅,此義亦爾。生般涅槃者,如火迸,墮地即滅。如是始生,次第得道般涅槃。上流如前說。此無色界亦如是。此三是見到。

問:云何身證?答:身證者,行、無行、生般涅槃。此前已說。

問:非為重說耶?

答:不。界異故,離欲界及離色界故,是二種盡除中陰,非有無色界中陰。復次前說無解脫,身證者有解脫。解脫後當說。

問:是離欲。云何未離欲?

答:未離欲者,第八、須陀洹、薄地。第八、須陀洹、薄地,此三是未離欲。

問:云何第八?若數者,應第一,不第八。初向後至阿羅漢,云何此是阿羅漢耶?

答:不當觀。如人有八兒,彼非以長為第八,以幼為第八。如是世尊功德子有八,彼阿羅漢為長,諸漏已盡故。謂初向為幼,是以說第八。

問:是云何?

答:第八者信慧俱,此族姓凡人時有如是具信及慧,彼或信勝慧隨、或慧勝信隨、或等,是生法智已,從信行為鈍根、從法行為中根、俱行為利根,此三是第八。已見諦,若信為勝,是極七。慧勝者中,俱勝者家家,此是見地。若升修地者在薄地,信勝者一往來,慧勝者中俱勝者一種。若離欲界欲,信勝者信解脫,慧勝者見到,俱勝者離色得身證。若一切漏盡,信勝者慧解脫,慧勝者俱解脫,具得解脫,俱勝者亦俱解脫。復次信勝者鈍根、慧勝者中根、俱勝者利根,如是次至上。

問:已廣說第八,漸漸生功德林,而不知此何謂?當為顯示。

答:須陀洹者,極七、家家、中。須陀洹者,是三種,住初果,求第二。須陀洹者是道,升是道故謂洹。身見、戒、盜、疑斷,惡趣盡。鈍根極七受天人中樂,要般涅槃。家家者亦住初果,三結盡,思惟所斷少盡。是於此中生,從家至家而般涅槃。中者,此二中非一向從家至家般涅槃,亦不一向極七天人生般涅槃,而於中間般涅槃。

問:是須陀洹,云何薄地?

答:薄地者,一來、一種、中。欲界結薄住,故曰薄地。此三:一來、一種、中。一來者,此終生天上,一來而般涅槃。一種者,受一有而般涅槃,增益功德故。中者,此二俱。是三謂未離欲。

問:云何阿羅漢?

答:阿羅漢者,利、鈍、中根。阿羅漢者是說供養名,堪受供養故曰阿羅漢。

問:誰堪受?

答:為一切眾生,故說阿羅漢。是阿羅漢三種:利根、鈍根、中根。

問:云何利根?

答利根者,住法、升進、不動法。住法、升進法、不動法,當知是利根。住法者,離方便除煩惱故,故曰住法。升進者,除諸煩惱,求上勝能得,故說升進。勝者,達、通、辯。不動法者,已得勝果,一切談論不動辯才,是謂利根。

問:云何鈍根?

答:鈍根者,退、念、護法。退法、念法、護法,此三是鈍根。退法者,或差降退非聖諦,故曰退法。或復於修地退。修者修習,說以不修習是名退。如學經已不數習忘,如是不修習修地退。是病、業、誦、和諍、遠行觀故退,以是故名修地。念法者,已得阿羅漢。劣行故及身劣,便作是念:「我所作以作。我何為住?」如是思念,思念者多品數,亦思念財產及裁衣。但此中思念捨命。護法者,不退亦不思念,但極大方便護,如貧多方便得財守。是鈍根。

問:中根云何?

答:中根者,慧解脫、具、不具解脫。得慧解脫者下。俱解脫二:一得具解脫,二不具。俱解脫者,信及慧,已得此二故勝。

問:云何解脫?

答:解脫者,欲色滅盡,解脫欲界、色界,滅上心住,及三界盡,是三種解脫。解脫於煩惱,故曰解脫。

問:云何欲解脫?

答:欲解脫者,內色無色想,不淨亦淨。內者自內。是二種:有色想及壞色想。於中內壞色,塚間地觀腐爛肉段眼脫腹潰腸出,大小便處流出不淨,無量種蟲交亂其上,烏鳥爭食,手腳髑髏各在異處。見已起無慾,此便作是念:「是身以此故眾生怒鬪諍訟貢高憍慢,起無量惡。」如是觀已,解脫惡上心定。是謂內色想不淨解脫。二內壞色想,由定故如無色,如是得立觀,他身亦復如上,是謂內無色想不淨解脫。淨解脫,青黃赤白色華衣等緣,以發意思惟心住不動,是淨解脫。此三種是欲解脫。

問:色解脫云何?

答:色解脫者,無色。離色慾已,四種心住,亦復有漏,是謂色解脫。此前已說。

問:云何滅盡解脫?

答:心等諸心想應滅,是謂滅盡解脫。

惡品第二

問:已廣說德品三真度。云何為惡?

答:惡者,惡行、愛、無明。惡行、愛、無明,此三當知是惡。污善行故曰惡。此亦污人,謂污人意樂於惡,如豬樂不淨。於中初身口意惡行,此眾惡初,是三種身口意惡行。惡行者,惡人所行,故曰惡行。復次此行是惡,故曰惡行。是身所作惡,謂之身惡行,口意亦如是。

問:云何身惡行?

答:身惡行者,殺、盜、淫。身惡行當知是三種:殺、盜、淫。

問:已知身惡行是三種。云何為殺?

答:殺者,念、教、作。念、教、作是說殺三種,餘亦如是。如身惡行,殺三種:念、教、作,盜淫亦如是,口業亦如是。

問:知餘亦如是,而未知念。云何為念?

答:念者,心欲、欲使、他作喜。念名思惟。是三種心:欲作、欲使作、他作喜。如意殺眾生,是欲作。意使殺,是欲使作。他殺已,意悅,是他作喜。是謂三種念。

問曰:云何為教?

答:教者,誨、令、可。誨、令、可者,是謂三種教。誨者,如外道說殺豬羊以祠天,是誨。令者,如王令臣:「我有怨敵,卿往害之。」是謂令。可者,如人問:「某是我怨,欲往殺之。」彼即然可。是謂可。此三是教。

問:云何為作?

答:作者,眾生想、捨、斷命。作名施行事。若說殺生者,當知誨、令、可。意惡行亦如是。於中有他眾生想、捨眾生、斷眾生命,是三作具滿。醫者不曉破癰,若破癰時死者,非以醫殺生,彼無害意故。如是三事不具,非殺生。是謂三種作。

問:云何盜?

答:盜者,他物想、偷意、取。他物想、偷意、取,是三種盜滿。所以者何?設使有他物,非盜意取物者,是我許、以相似,故非偷。若他物,不偷意取,無盜,如取知識物。如是三事,不具非盜;具是盜。是謂三種盜。

問:云何邪淫?

答:邪淫者,他、法受,非道行邪淫。三種:犯他受、犯法受、犯非道。

問:說淫是本。以何等故說邪淫?

答:人有二種:出家及在家。於中出家者行淫,是說惡行。在家淫非惡行,而邪是惡行。若在家淫是惡行者,須陀洹行淫應墮地獄。若不爾者,邪為惡行。故經說二種無咎。

問:云何他受?

答:他受者,主、親、王。主所受、親所受、王所受,是一切他受。主有二:有至竟、有少時。至竟者,如方土家法女屬主。若淫此女,從彼邪淫。少時主者,若女從彼取物,齊限有時。若淫此女,從彼邪淫。親者,父母兄弟舅等及養女,若棄女取養。王受者,若無親無主而受王稟。

問:云何法受?

答:法受者,學、齋、族法。若受學法,是學法受。若受齋法,是齋法受。若受族法,是族法受。是俱中可說。學法受者,若主前聽學,後犯者是邪,是謂學法受。齋法受者,若主先聽受齋,後犯者是邪,是謂齋法受。族法受者,如前說親受。但作經者欲令滿三法故,重說族法受。母姊妹女子婦及同姓,是一切不可犯,犯者邪。

問:云何非道行?

答:非道行者,女產、男、不成男。非道行名。若女新產後犯道,是非道行。若以力勢犯未嫁女,是非道行。及淫男、不成男。是謂三非道行。

問:此說不具。所以者何?此中更有餘邪淫。此說云何攝彼?若不攝者,是故此說不具。

答:此說已具。所以者何?前已說離產時女。若說女,當知已說畜生。若說離產者,當知已說餘行,是故具說。

問:此惡非義從何而生?

答:盡從淫、怒、癡生。彼一切當知從淫、怒、癡生。

問:云何一切為殺、盜、淫耶?

答:不但是。若但說是,作經者應當說即是但攝一切,故當求經本。一切身口意惡行當別說。

問:云何此從三惡中生?此中有咎。所以者何?非以樂痛苦痛一時生,亦非以瞋樂痛所使。淫者說樂習,欲者淫,此中云何瞋?

答:非為說從淫生瞋那!此中說本願,為愛牙毛故起瞋殺。如是前發恚,彼犯我婦我亦報彼,而後行淫起愛,但本願從恚中生。欲從彼生故,是故無咎。餘亦如是。

問:前說一切從淫、怒、癡生,於中已說身惡行。但不知口惡行是云何?

答:口惡行者,不實、不虛、綺語。口惡行者四種,但撰三法故,當知是三。是三,亦顯示四。

問:云何不實?

答:不實者,為己他利諱實。若不實口惡行,是為己故、他故、利故意諱實。諱實者意覆藏,如意知已口說異是。說三種:為己、為他、為利。為己者,自命故。為他者,親故。為利者,財物故。是謂三種。如世尊說:「在眷屬因己、因他、因利,知已妄語。」

問:已說口不實惡行。云何口不虛惡行?

答:不虛者,不愛、別離、俱行。不虛名為不愛行、為別離行、為俱行。行者,謂作不愛行者名惡口。愛故說瞋是不惡口,若不爾者無非惡口。惡口者,為己生;若異者,世尊亦惡口,彼為慈愍調達說而瞋。是以為不愛行是惡口。如人瞎呼瞎瞋,雖有實言但以惡意,是故為不愛說是惡行。別離行者,雖有實言,但為別離行故是兩舌。若不為別離行而能別離者,是非兩舌。若不爾者,世尊亦當兩舌。世尊者慈愍異學故,過度為弟子,是以為別離行故惡。俱行者,即此二事,作不實及不虛如是惡口。是以惡口亦名兩舌。

問:云何綺語?

答:綺語者,不時、不誠、無義說。不時說、不誠、無義說,是三種綺語,分別為無量。不時說者,應說時不說、不應說時說。如婚姻歡會時,或有人說:「某族姓子!一切合會皆歸磨滅,萬物無常盛者必衰。君速捨此事。」彼說此言,佛、辟支佛、聲聞所稱,但非時說,故是綺語。不誠說者,若實想故邪說。如異學說:「我是薩雲若。」彼雖有實想但綺語。所以者何?此非薩雲若,但想爾。若為人說佛薩雲若者,是妄語。所以者何?本非薩雲若意。無義說者,笑歌舞愁憂說。是謂口惡行。

問:云何意惡行?

答:意惡行者,貪、恚、邪見,意所行惡,故曰意惡行。是三種:貪、恚、邪見。貪者,願他財物。

問:若願他財物是貪者,重說有咎,在念中故。彼中說,念者心欲、欲使作、他作喜。

答:此說非重,意欲爾故。念者,意欲爾欲作。此中不欲作而欲奪他物,貪故令此財物於我有。如是染污意著他財物中。貪者,向他物故說貪。恚者,逼迫他惡意。

問:云何邪見?

答:邪見者,業、果相違,無見。業相違、果相違、無見,是略三種邪見,若分別無量,如此異見是邪見。

問:云何業相違?

答:業相違者,淨不淨意、不淨淨意、俱一意。淨不淨意、不淨淨意、俱一意,是三種業相違。淨不淨意者,善身口意業不善果。不淨淨意者,不善身口意業善果。俱一意者,善不善身口意業善不善果。果亦如是。如分別業,分別果亦爾。天上苦、涅槃苦,如是比淨果不淨意。惡道樂、生死樂,如是比不淨果淨意。惡道苦非苦,如是比俱一意。

問:云何無見?

答:無見者,業、果、眾生無見。無業見、無果見、無眾生見,是謂三種無見。無業見者,無施無齋、無說無方便、無作善不善業。無果見者,作善不善無果報,無地獄、畜生、餓鬼。無眾生見者,無父母、無眾生生,世間無實沙門梵志,是謂邪見無量種。此是三種意。惡行無量種,一切惡所作因,相違一切善所作因。彼前戒中已說。

惡品第一真度說竟。

問:已說惡行。云何為愛?

答:愛者染、恚、慢。染、恚、慢是三種當知愛。愛者求,是三種總說一。

問:云何為染?

答:染者,欲、有、梵行著。欲著、有著、梵行著,是三種染。於中欲者五欲,色聲香味細滑,是依三種眾生各各著樂,餘事不爾。於中欲著者,女、男、不成男欲著。女欲男、男欲女、及不成男。不成男欲女、欲男。

問:前已說五欲著,今說女、男、不成男,非為過耶?

答:女、男、不成男,女、男、不成男是重於五欲中各各著,於餘事不爾。如世尊所說:「我不見餘色愛,如是男女色、如是五欲境界。」是故無過愛。欲有三種:微、中、上。微者男欲,中者女欲,上者不成男欲。是謂欲著。

問:云何有著?

答:有著者,欲、色、無色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著,是謂有著。

問:如此欲著,前已別說女、男、不成男。今何以復於有著中說?

答:有著為眾生故說,欲著為煩惱故說。一切欲界法說欲有,若著彼是謂欲有。着色界法說色有,若著彼是謂色有。著無色界法說無色有,若著彼是謂無色有著。是以別說,故無咎。

問:云何梵行著?

答:梵行著者,得、未得、失著欲憂。梵行著已得便著、未得便求、失便憂,以此義亦應說欲有著。已得便著、未得便求、失便憂,如是欲有,梵行著各三,應說九。復次得女便著、未得便求、失便憂。如是男、不成男欲著,亦應說九種。如是有著梵行著,應說二十七。

問:可得爾梵行著是煩惱耶?

答:有。如世尊說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求、愛、染著是一義。復次如所說,欲及梵行離愛常念。

問:若爾者,梵行不可行。所以者何?有著故。復次若如所說,一切梵行者應有著。

答:應方便行,如釋種所行。釋種者,行梵行不著梵行,彼離罪福故。行道不以求果,求果者是說著我。以此戒、以此苦行、以此梵行生天上,及餘如是行著染污求,我何時當得梵行,使我生善趣中?若梵行著後世樂,樂愛所持,作非梵行生悔:「咄!我退。」是謂憂。是謂梵行著。

問:云何為恚?

答:恚者,己、親、怨故忿怒。己故、親故、怨故忿怒者,是三種恚。

問:云何恚,愛處說?

答:恚者求惡求,非愛耶?是已故四門中行,親怨故亦四門中行。

問:此云何?

答:為己及親未得樂求、已得令不失;已得苦欲捨、未得不欲令得。如是己及親四種為怨。未得苦欲使得、已得欲令不捨;未得樂欲使不得、已得欲使速失,是謂為怨求惡是恚。是以愛處說恚無咎。

問:云何為己故?

答:為己故者,三時求不利。三時名過去、未來、現在。如所說,彼為我求不利、當求不利、今求不利生恚,是謂為己三時求不利生恚。

問:云何為親?

答:親亦如是。如為己三時求不利生恚,如是為親三時求不利生恚。

問:此云何?

答:如所說,若我親愛彼,為此已求不利、當求不利、今求不利生恚,是謂親。

問:云何怨?

答:異怨家異。如所說,如我怨彼,為此已求利、當求利、今求利生恚。如是為怨求利三時生恚,是謂九種恚。

問:此恚、三惡行中恚,何差別?

答:此依方便生。惡行恚者,當知從無智瞋。

問:一切眾生九種恚為等不?

答:此住如畫水地石。此恚隨眾生,當知如畫水地石。眾生者若干種,當知恚有軟、中、上。如畫水即時壞;畫地少時若風雨及餘因緣乃滅;畫石至石住,無石乃滅。如是眾生若干種恚,或始生恚時便自責:「我不是。眾生者自然滅法,無量苦所逼自當滅。我無辜壞他故生惡意。」如是彼瞋自止,如畫水。或復生恚不能自制,若師善友慈愍呵責乃得止,如畫地。或復惡意不正思惟生恚,彼佛、辟支佛、聲聞不能止,與身俱滅,如畫石。是謂恚。

問:云何慢?

答:慢者,卑、等、上起意,以此猗故曰慢。復次稱量彼彼故曰慢。是三種:我卑起意、我等起意、我上起意。若有色富族術,我不如彼,故曰我卑起意。若有色富族術,我與彼等,故曰我等起意。若有色富族術,我於彼勝,故曰我上起意。

問:已說卑、等、上慢相。云何知此真度分別一切慢?慢有無量種,如麁雜中說。

答:卑者,邪、不如、極下慢。卑慢者三種:邪慢、不如慢、極下慢。邪慢者,我極作惡業,起貢高。不如慢者,受他稱嘆讚說:「善哉汝有大德。」聞已內懷歡喜:「於我云何得無爾乎!」極下慢者,懈怠作是念:「人不能趣勝。」是三卑慢。

問:云何等慢?

答:等慢者,我、貢高、不敬慢。等慢三種:我慢、貢高慢、不敬慢。我慢者,見五陰是我已,於惡中計功德。貢高慢者,受他恭奉。不敬慢者,不敬師長。是謂三種等慢。

問:上慢云何?

答:上慢者,大慢、慢大慢、增上慢。大慢者,於卑及等、我勝生慢。慢大慢者,於勝、我勝生慢。增上慢者,於未得勝謂得生慢。是謂三種上慢。是一切慢,從愛樂憂懼生,是以愛處說。

惡品第二真度說竟。

問:已說愛。云何無明?

答:無明者,非、邪、或智。非智、邪智、或智者,此三種是無明。無明者,癡假名,是分別字者說彼毀訾而立名。如人有惡子說無子,如是此無明惡明故說無明。

問:此云何?

答:非智者,有為、無為、不可說不知。有為、無為、不可說不知,是謂三種非智。

問:二種有為,受及不受。此中何者定?

答:有為者,受、不受、俱。若非智者,當知受癡、不受癡、俱癡。於中受者,陰界入。二種:自受、他受。不受者,草木牆壁比。於中若他受、若不受者,是當知不受。此中一一癡闇,是謂非智。如世尊說:「六更入非智不見。」如是廣如經所說。受名者,取義也。因業及煩惱癡意計我是我所,是名受。

問:無為是涅槃,是一云何說三?

答:無為者,有餘、無餘、俱。雖涅槃一無為,但事故說二種:有餘及無餘。有餘者,業及煩惱所受身,是說有餘。彼斷一切煩惱盡,作證已故有餘,是說有餘。無餘者,若此受陰捨,更不相續如燈滅,是涅槃此名無餘。於中一一及俱癡,是無為不知。

問:云何不可說?

答:不可說者,受、過去、滅施設。受施設、過去施設、滅施設,若不知者,是謂不可說不知。受施設者,眾生已受陰界入,計一及餘。過去施設者,因過去陰界入說。如所說,我於爾時名瞿旬陀。滅施設者,若已滅是,因受說。如所說,世尊般涅槃。復次過去施設者,制眾生斷。滅施設者,制有常。受施設者,制無。不受施設者,制有。彼中一一無知,是謂不可說無智。

問:已說無智。云何邪智?

答:邪智者,身、邊、盜見。見身、見邊、見盜,是三種邪智。邪者是顛倒,非如、不真同一義。身見者,我是我自在,我必爾,是我必爾,自在必爾,是身見。我必爾者,陰幻化野馬響水月形相似五陰,計著是我。是我必爾者,假借瓔珞樹果怨相似五陰,計是我所有。自在必爾者,芭蕉樹水泡沫相似五欲境界,計自在,如空聚邑。身見者,是身我所有。見如是,謂三種身見。

問:云何邊見?

答:邊見者,斷、常、俱斷常。俱是三種邊見受。邊者,非以道理是邊見。於中:斷常者,世間有常、無常、非有常非無常,有邊、無邊、非有邊非無邊,眾生有終、眾生無終、非有終非無終,是身是命如是比。俱者,有常無常、有邊無邊、有終無終如是比。是謂三種邊見。

問:云何盜見?

答:盜見者,戒、見、依。彼盜見從三中生:一戒、二見、三依。彼於中戒,第一真度已說,由此戒得清淨及受戒,是謂二種戒盜。此真實、餘虛非真,是謂見盜。計是真必爾,是亦說見盜身縛。依彼者,若依戒及見是五陰,由此故或戒或見計五陰淨,當知是戒盜。計五陰第一非餘,當知見盜是依彼。是謂三種盜見。

問:云何惑智?

答:惑智者,寶、諦、定中不了。寶不了、諦不了、定中不了。不了者,不決,疑、猶豫同一義。

問:云何寶?答:寶者佛、法、僧。佛寶、法寶、僧寶,當知是三寶。佛者普智,成就一切功德、離一切惡。

問:佛以何故名寶?

答:以此功德故,復次大慈大悲故、不空說法故、無事親故、難出世故如優曇華,如是不可計功德成就故說寶。法者方便及方便果,但此中說涅槃是法寶。彼佛處在一切法上。如經所說:「若有法有為及無為者,彼無為涅槃是第一。」此寶不敗壞故、滅諸苦故、至竟冷故、難得故、不可盡故,如是比故說寶。僧者,前聲聞中已說是寶。廣福德故、不違世尊教故、無上福田故、世尊稱譽故、不敗壞故、和合無諍故,如是比無量功德成就故說寶。

問:已說寶。云何為諦?

答:諦者,等,相,第一義諦。等諦,相諦,第一義諦,是三種諦。諦者,實有諦、真諦、不虛諦、如諦,故說諦。等諦者,方俗、族、學舉。方俗舉、族舉、學舉,是謂三種等諦。行種種事,故曰等諦。行種種事者,是智義。於中方俗舉者,必爾義。此事是我許某事某名,如水潤漬澤,如是比如是所舉,是謂等諦。族舉者,是我家法。學舉者,以威儀禮節為行,及解經想。復次晝食不夜食、不截草、夏不行,如是比行是謂等諦。

問:云何相諦?

答:相諦者,苦、集、道。苦諦、集諦、道諦是三相諦,以諦相觀故相諦。相者說生老無常,相者說幖幟。於中逼相苦諦,轉成相集諦,出要相道諦。滅者無相,此當別說。復次苦諦者陰界入,集諦者淫怒癡,道諦者戒定智。是謂相諦。

問:云何第一義諦?

答:第一義者,作、字、念至竟止。作、字及一切念至竟止,是謂第一義諦。作者身業,字者口業,念者意業。若此三至竟滅,是謂第一義諦,是涅槃義。

問:如佛說偈:

「一諦無有二,  若生生於惑,
 觀眾諦難陀,  是不說沙門。」

如四諦,云何說一?

答:此第一義故,說無有二涅槃。如此偈所說:

「觀眾諦難陀,  是不說沙門。」

以此半偈可知,不說餘諦無咎。

問:已說諦。云何為定?

答:定者,色、無色、無漏定。色定、無色定、無漏定,是謂定。定者,定心行義。於中色定者,色界禪無量,除入初、第二、第三解脫及初八,一切入。無色定者,四無色二,一切入。無漏定者,空、無願、無想,無漏禪無漏,無色定無漏,前五想及斷界定。此一切不決、疑惑、猶豫,是謂惑智。此亦是苦、非苦集盡道、非道惑。如是四諦,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十二種。於此惑智如愛處所說。無智處所亦說邪智邪見,前意惡行中已說。見盜亦如是。身見、邊見在苦三界,戒盜在苦道三界。復次愛亦思惟斷,如是分別說九十八使。

惡品第三真度說竟。

三法度論卷中


上篇:四阿鋡暮抄解

下篇:分別功德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亦名金剛能斷般若) 無著菩...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飜譯之記 寶髻經者。是大集中之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上 功德施菩薩造...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法鼓經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

真心直說

真心直說序 或曰。祖師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雲乎。道...

【註音版】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三皈儀規

出自上海佛學書局《佛教念誦集》...

【佛教詞典】彌陀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佛教詞典】雪山偈

(雜名)諸行無常之四句偈也,雪山大士於雪山聞此偈,...

表揚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看,嬰兒必須經過足夠的觸摸,才能夠...

惟賢長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賢長老應邀到北京進行為期...

往生的心態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

《梁皇寶懺》十卷都說了些什麼

禮拜《梁皇寶懺》是佛門中修懺悔的主要法門之一,流傳...

佛法宇宙觀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們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概念,叫做四土...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

當妄心雜亂之頃,念佛自然隨念寂靜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聰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煩惱。但只有深入...

兩隻流浪狗的遭遇

一隻流浪狗因為偷吃了一戶人家廚房裡的食物,所以被這...

現在好好享受,臨終時靠助念可以往生嗎

問: 每每逢緣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了脫生死,但常有一...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進大學,蔚兒就覺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緣,就主動...

【視頻】心經(愉悅唱頌)

心經(愉悅唱頌)

【視頻】普門品偈(甘露譜台語版)

普門品偈(甘露譜台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