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天親菩薩造 陳世真諦三藏於廣州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陳世真諦三藏於廣州譯

  涅槃經三世義

解純陀疑問。論曰。多弟子已成熟。純陀未成熟。佛為純陀未成熟故。顯示大般涅槃。講說大經。受大功德。為成熟故來拘尸那城。云何純陀而有疑心。有二因緣。一見同相未見別相生疑心。二見別相不見同相故。起疑心者。如遙見杌疑為是人為是杌。若見烏鳥集上鹿從其下過。知是杌非人。若見舉手挑衣者。知人非杌。別相不見同相生疑心者。如空不共相是常住。如見地不共相是無常。聲聞者不共相。於聲聞不共相生疑。為同空是常住。為同地是無常。凡夫為同相故起疑心。聲聞緣覺為別相故起疑心。凡夫為有生法故起疑心。聲聞緣覺為無生法故起疑心。純陀不為此二種故起疑心。為欲利益眾生故生此疑。如此大菩薩。那得於佛生疑。於此大會大有外道聚集有外道說佛死而更生。復有說。如燈盡火滅。復有說。佛滅後有盡有不盡。為釋此疑故。佛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佛為二乘故說偈。煩惱生得聖修得。凡夫性生得。聖性修得。煩惱縛生得。解縛修得。生死生得涅槃修得。本生今修。本是生今是修。為二乘作此解說不謗大乘。為大乘作此解說是謗大乘。此是不相應大乘。誰能令相應大乘。是故我等依義選擇。思惟義不依語言。不選擇思惟語言。為修行大乘者說。過三種義顯了別義。言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時有。是三種義無有。無有是處。何故三種義不成就。若本有今無者。一切如來等則無解脫。何以故。性不定住故。以前有後無故。一切真有亦無。真有俗有亦無。何以故。真有前後無異故。俗有無本故。是故真俗二義不成就。於此二義不明瞭。僧佉外道亦如是說。因中有果。譬如乳有酪生酥等。是增益僧佉等義。若本無礙。現在時中誰能為障。若汝思惟妨礙。因緣和合為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前後無異故。若今不障本時何故不障。有何道理。本不依因緣生。後依那因緣滅。所言本者。以何法為本。為初起為當相續為本。若初起為本。初不為因緣所生。後如初。亦不為因緣所生。若如是說十二因緣法如如義。皆悉已破。則同外道說無因義。若相續為本者。相續亦不定。何以故。分分不定故。云何相續為本。是故一切有生之法。說本無因。如此說者則無道理。本無今有者。若前是無本而今有。有者則無得解脫者。前煩惱未起。則是離解脫。而後生煩惱則無解脫。若前無今有者。最極無生當應得生。如空生花。若汝思惟一則無因。是義不然。何以故。如屋與花二同是未有。何故因緣生屋。不因緣生花。等是無故。是義無道理。若本無生。而今得生。則破本義。是義不然。何以故。初生是本故。若汝思惟因緣。是初生則非初。是故生非是本。是亦不然。何以故。汝意欲破本有故。欲立因緣本者。是故不過本故。前未有法因云何生。若其生者為具足生。為分分生。若具足生者。為一時生。為前後生。若一時生。則因果同時不可分別。若果後生。因在前滅。誰生後果。如煮熟雞而復作聲還生。若具足者。何用觀因。若分分生者。亦同前失。是故本無今有。欲安立因。是義不然。

三時有者。無有是義。若有是三世者。為一義遍三世。為一一義各各三世。如此二義並皆不然。何以故。若一義遍三世者。不得一世有三。何以故。相妨礙故。若義依時。則過去未來分分無窮。若時依義。義一故則無三世。離義故則無別時。是故三時皆不成就。若一物遍三世者。是物則不可說名。何以故。一物二成就故。若爾生死涅槃則是一。若各各世有者。三世各自有如現世能生果。過去未來何意不能生。若具能生。則無一人得解脫者。若不能生過去未來。誰斷果報。言過去未來是有者。為體故說有。為用故說有。若為體說有。云何可破而為三分。若為用說有者。過去滅未來未生。云何起用。若汝思惟三世是有為能說。三世不為能說。三世不為體說。若同有體。一則有能。二則無能。是義不然。若汝思惟為時節有能。不說能。知芭蕉一生果不能重生。義亦不然。何以故。義不定故。此三時誰之所有。若有因生難則無窮。若無因生則時節義不成就。若汝思惟未來是前。現在是中。過去是後。作三世者。何以故。未來力逼出故現在。現在力逼出過去。如恆河水。未來水逼現在水。現在水逼過去水。若一世成就。則三世成就。是義不然。何以故。水是同時。處所別故。故說三時三世有義。是故不然。無無是處者。如小乘說無是處。如外道說無是處。破小乘外道如是。偈義一破邪義。二立正義。破邪義者。依語言說。立正義者。依於義說。所言正義者。本有今有。過於三世。是名正義。本有今有者。從初發心至得涅槃。一味無異。不依生因。不依滅因。有則清淨。凡夫法不能染。聖人法不能清淨。若起四重五逆不能令減。若修慧斷惡不能令增。若有見得清淨眼。若有見得毒惡眼。依方便則過語言道及一切思惟。不可說不可思惟攝受。因果非因非果。是地非數量一時能分別。是諸佛如來境界。生死涅槃是地逆順故。若逆是生死。若順是涅槃地。是前際是後際。是發心地是金剛後心地。破一切見。清淨一切見。一切眾生應當受用。如來一體最歸依處。攝受一切寶是大涅槃。過三世者。為用說涅槃功德。何者過三世。為生故分別三世。涅槃無生故。不可分別。三世者。未生得生。已生即滅。涅槃無滅故常住。是故自在。以自在故。是故最樂。為體故說清淨。為用故說常樂我。自體故清淨。對生死故常樂我。復次有二種義。若本有今有。則是常見。若過三世。則是斷見。若二義待來離斷常。是中道。如是俗諦真諦相待故。有如是十二因緣真實。何以故。離二邊是真十二因緣。若能善解。即見如來現在於世。是故如來說十二因緣是如來身。於真俗二諦。以不二故。是十二緣真佛道。如是偈有二義。一則對因義。斷於邪道。二理得義顯示實。如是二義。是如來事。依大智依。大慈悲。五常義。

一無窮常。二無起常。三恆在常。四湛然常。五無變常。無窮常者有十。一因無邊故常。二眾生無邊故常。三大悲無邊故常。四四如意足無邊故常。五慧無邊故常。六恆在定故常。七安樂清涼故常。八行於世間八法不能染故常。九甘露寂靜遠離四魔故常。十性無生故常。因無邊者。無量劫來捨身命財。為攝持正法。正法既無邊際無窮盡。此即以無窮之因。得無窮之果。果即三身也。

二無起常者。依前際非本無今有。不為意生身所生故。三恆在常者。依後際離不可思議死壞故。四湛然常者。依中際不為無明煩惱病所破壞故。五無變常者。過三際不為無漏業果報所變異故。第三恆在離死。第四湛然離病。第五無變者。初地至如來地通名無窮。從八地至如來名無起。從九地至如來。亦分得名為無變常者。正論五義併在佛地。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三藏闍梨解旨雲。諸行無常者。諸行即是色心諸行。行於三世中也。無常自有五義。一失滅無常。二相離無常。三變異無常。亦名迴轉無常。四有分無常。五自性無常。所言失滅者。如百年報盡壽命失滅也。二相離無常者。即是骨肉離散也。三變異者。如骨色初白後變為鴿色也。迴轉者。即轉白為鴿色。四有分無常。如根塵識三事未和合時。名為本無無常。已有還無名為滅壞。即是已有還無。無常根塵識共聚。總名為有分也。五自性者。為有前四義故。名為自性無常也。是生者。是未來世生也。滅法者。是過去世已滅法也。生滅者是現在世也。而現在攝生滅者。生而即滅故。雲生滅居現在也。言寂滅為樂者。若言滅法為樂。此義不然。何以故。為有現在滅是過去。已滅法為殘。以有殘故非樂也。若滅現在生滅為樂者。此事不然。何以故。為有未來生是現在世殘故。有殘故非樂也。若言未來生是常者。此義不然。生必有滅。故非常也。若能令未來應生法而不得生。乃可為樂耳。寂滅為樂。即其義也。上三句明生死有為法故無常。後一句辨涅槃。是無為法故常住。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上篇:涅槃論

下篇:遺教經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翻譯之記一卷 施戒聞三備攝眾行。是...

三法度論

三法度論卷上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德品第一...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

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飜譯之記 寶髻經者。是大集中之一...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註音版】禮拜觀世音菩薩儀軌

.post-content img {display: block;height: auto;ma...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肇論疏

肇論疏卷上 序 釋元康撰 肇論序小招提達法師作者 就...

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

【註音版】華嚴字母

一、華嚴字母 華嚴字母共有四十二個,出自《大方廣佛...

法華三昧懺儀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慧居處

【慧居處】 p1319 顯揚二卷十八頁云:一、慧居處。謂諦...

【佛教詞典】空劫

(術語)四劫之一。此世界壞滅已,二十中劫之間,唯為...

大安法師:大悲憫念末法眾生

原文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 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禪坐時身體應該如何放鬆

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

聖道門與淨土門的判教

道綽大師繼承龍樹、曇鸞的難行道與易行道之判教,根據...

流傳千年的中國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輝煌,四大智慧修煉人生坎坷道路;人...

佩帶誦持楞嚴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經經文當中講到:不論佩帶楞嚴咒也好、誦持也好,...

如何覓得真心

問: 請益法師,如何覓得真心? 宏海法師答: 我們常說...

炒股障礙修行

張居土學佛很精進,十幾年如一日,嚴持戒律,誦經拜懺...

參禪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師傅和各位法師慈悲...

常熬夜者應多吃胡蘿蔔

常熬夜會使身體的正常節律性發生紊亂,對視力、腸胃及...

回頭阿彌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歲的永觀法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

有誦經念佛,但內心總是放不下該怎麼辦

問: 作為一名退休的教師,雖然有誦經念佛,可心裡總...

什麼是「定業」與「不定業」

這個定業跟不定業是說什麼呢?前面我們講這個業有兩種...

【視頻】《佛說五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五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貧窮老公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貧窮老公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