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鼻奈耶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鼻奈耶卷第八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波逸提法之二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未結過中食戒。尊者迦留陀夷日下晡,著衣持缽入舍衛殯陀跋陀。天陰夜黑厚雲,掣電霹靂光亙然明。有一妊娠婦女出外汲水,尊者迦留陀夷至門欲入分衛,電光中見迦留陀夷,大驚怖懼,便失聲言:「毘舍支(毘舍支鬼也)。」迦留陀夷答:「我是沙門,非鬼。」婦人答:「若沙門者,不殺汝父、不害汝母,而墮我娠。」時此婦人往語十二法比丘,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日過中食者,墮。」時尊者婆特婆梨聞世尊結過中食戒,便作是語:「二食中最好最妙無過暮食,而沙門瞿曇斷我此食。」諸比丘聞,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此著味來日久,不但今日。聽我說。往昔無數劫時,劫盡天地融爛。後此地有肥甚甘美肥,如弱石蜜。有一阿婆最羅天子來下此地,以指甞地肥甚甘美,意愛樂憙還上天上,語諸天子,將諸天子來下,教使甞此地肥。至三日,身重不復能飛。地肥漸沒,地生鹵土曝。後漸自然粳米出而食之。爾時此人亦著味,今復著味。」

佛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尊者畢陵淚跋昔患目痛,諸長者婆羅門送酥油蜜黑石蜜及諸生食,諸弟子常停食經宿而食。時十二法比丘見,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無病,停食經宿而食者,墮。」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不受水、不受食而食。十二法比丘見,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不受水、不受食而食投面門,除其水、楊枝者,墮。」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所至村落,見酪乳酥魚肉脯輒乞自入。諸長者見,自相謂言:「此沙門釋子太乞魚脯用為?」往白十二法比丘,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集和合僧,備十功德,佛為沙門結戒:「若比丘知彼村落有好酥乳酪出魚肉脯,若比丘無病往彼乞者,波逸提。」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二比丘住拘薩羅界深山中住,未曾見佛,常懷企望欲得見佛。二人共議,便發進路來見世尊。時春後月極熱,野馬像水日以向中,值曠野中了無水漿,身體燋渴。二人處處求水,值小潭水,水少蟲多。其一比丘語一比丘言:「飲此蟲水,度此曠澤,得覲世尊。」一比丘答言:「受世尊戒,云何當壞?」時一人飲、一人不飲。其不飲水者命終,生三十三天,著百寶冠來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住。時世尊與說法,使得見諦。其飲水者在後至,世尊遙見比丘來,脫憂多羅僧示黃金體:「汝為癡人,用觀是四大身為?純盛臭處。其見法者則見我身。」世尊告曰:「若比丘知雜蟲水而取飲者,墮。」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長者請佛及比丘僧,時六群比丘先前至飯食廚間止。諸長者見,自相謂言:「此沙門釋子先來是間,妨作飯食。」十二法比丘聞,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先至請飯食家,坐若臥、弄小兒,墮。」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長者請比丘僧。長者出行不在,長者婦獨在後作食。時尊者迦留陀夷先至長者家坐。諸長者見,自相謂言:「云何比丘釋子獨與婦人一處坐?」十二法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先至請食家與婦人獨處坐者,墮。」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爾時鞞羅然村有婆羅門名阿耆達兜,大富饒,錢財田業成就。時來至舍衛住一長者家,語長者言:「卿此間頗有沙門婆羅門聰明智慧,將諸徒眾,眾中人師者不?有此人者,我欲時往禮拜問訊,使我心開意解。」長者答:「此間有沙門瞿曇,是釋種子,出家學道剃除鬚髮,服三法衣,今成阿耨多羅阿惟三佛。欲往見者,今正是時,可往問訊。」婆羅門問:「瞿曇今為所在?欲往問訊。」時長者答:「今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欲往便往。」時阿耆達兜婆羅門明日出舍衛詣祇桓,爾時世尊與無數億百千人說法。時阿耆達兜婆羅門遙見世尊端正無比,諸根具足、身黃金色,即前至佛所擎拳稱善,在一面坐。世尊為說種種微妙法,說法已默然住。時婆羅門白世尊言:「願沙門瞿曇及比丘僧,受我夏坐九十日。」爾時世尊億往昔對而不可避,即默然受婆羅門請。時婆羅門從坐起,擎拳辭退。從舍衛國即往鞞羅然,與佛比丘僧辦四月夏坐,種種飯食。至夏坐初,勅守門者:「我今於四月中在內,欲不出行,莫令有人入。若有苦樂吉凶事,亦莫白我。」守門者即奉教命。

爾時世尊夏坐時到,集和合僧,世尊告曰:「汝等各各收治衣缽,當詣鞞羅然所。」時五百比丘從世尊著衣持缽至鞞羅然。時鞞羅然無有堂捨,北有大失利沙山,山谷曠大草木深邃,種種華樹若干種鳥。爾時世尊及比丘僧,於彼山宿。時鞞羅然純婆羅門,人民饑饉乞求難得。世尊即夜集和合僧,告諸比丘:「比丘當知。此鞞羅然純婆羅門種,人民飢餓乞求難得。諸比丘欲於此間夏坐者坐,不者各隨所宜。」時舍利弗即退至阿茂訶山頂,受釋提桓因、須夷阿須倫女請(帝釋夫人),四月食天廚。時世尊於鞞羅然,一不滿五百比丘結夏坐。其長者婆羅門信佛者,或作四食五食六食便止,諸比丘乞求不能得。時尊者目犍連白佛言:「所以名閻浮提,因閻浮提果名。東方去此無數千里,取閻浮果與比丘使食,去果不遠,有呵梨勒阿摩勒國;至欝單曰,取自然粳米;至三十三天,取天甘露,與諸比丘使食。取此地肥,以左手反此地、右手取地肥,與諸比丘使食。」世尊告目犍連曰:「知汝有此神力。此諸比丘宿對因緣,欲置何所?」世尊不許。鞞羅然界饒軟水草,有馬子驅馬於中放。見諸比丘乞求無所得,語比丘言:「此間穀貴,乞求難得。我無有熟食麨乾飯,唯有馬麥,須當相施。」諸比丘答:「世尊不許當食馬麥。」往白世尊。世尊告曰:「雖知是馬麥,隨時飲水飽,生草可取食耳。」時馬有五百匹,比丘僧少一不滿五百。馬日食麥一鬥,養馬人日食麥二鬥。分人馬麥各半,以施佛比丘僧。時阿難持世尊分及己分入鞞羅然,求人熟。見一婦人,嘆佛功德:「世尊有此戒、三昧、智慧、解脫、解脫智,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圓光七尺(佛尋竟手足覆四支,不啻七尺),身黃金色視之無厭。剔除鬚髮被袈裟出家學道,得阿耨多羅三耶三佛。救眾生厄,不度者度、不脫者脫、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出家學道者,當作轉輪王,七寶前導: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長者寶、主兵寶。當有千子,雄健勇勐。典四天下,不加刀杖。我及汝等皆當臣屬。受請至此鞞羅然夏坐。大妹!能以此麥與作麨不?」婦人答言:「我家,阿難!役務事多。自尚不供,況當供他?」去此不遠,有一婦人聞嘆佛功德,甚奇甚特,便作此念:「世間乃有是人耶?」即呼阿難:「持此麥來,我與作麨。從今日始,佛阿難及餘梵行者麥來,我與作麨。」時此婦人即磨麥持與阿難。阿難持麨詣佛所,行澡水,授佛麨。佛便食之。阿難見佛食麨,悲泣墮淚。復作是念:「佛世尊是國王子,常食好食、未曾食惡食。云何今日食此麥麨!那得氣力?」時世尊知阿難心所念,語阿難言:「汝能食此麨不?」對曰:「能食。」世尊即授與一揣,使食天甘露味。阿難復作此念:「世尊食此必有氣力。」世尊食已,澡缽行水,白佛:「向者倩一婦人作麨,而不肯作。有一婦人,不倩而自作。願聞其意。」世尊告曰:「其不作者設當為作,當為轉輪聖王第一夫人。不使而作者,獲大功德。雖不更作餘福,種阿耨多羅三耶三佛根。」

對未畢日,無有聞佛及比丘僧食馬麥者。有天魔波旬化作比丘僧,擔囊盛乾餅石蜜,摸持九百葉餅於街巷間行。諸長者問諸比丘:「從何所來?」諸比丘答:「從鞞羅然來。」「佛及比丘僧無所乏婆?」化比丘答:「飲食豐饒不能食盡,今送餘至舍衛。」往對償畢,其時十六大國皆聞佛及比丘僧在鞞羅然三月食馬麥。諸富長者婆羅門積財一億,及入海導師車馬駱駝載負種種供具,往迎世尊及比丘僧。餘有七日當新歲,佛知而問阿難:「新歲餘有幾日?」阿難白佛:「餘有七日。」佛語阿難:「將二比丘入鞞羅然邑,語阿耆達兜婆羅門:『佛已受卿請九十日,今竟,欲普人間分衛。』」時比丘白佛:「阿耆達兜意不一飯佛,何以故告別?」世尊告曰:「雖不設飯,交是請主,法應當別。」時尊者阿難承佛教,將二比丘入鞞羅然,住阿耆達兜門,語守門者:「汝往白,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時阿耆達兜在中庭,沐頭被白[疊*毛]衣踞繩床上。時守門者即白,答語:「使入。」阿難即入,徐徐就坐。默然須臾,婆羅門問:「以何事來?」阿難報言:「世尊語:『婆羅門!已受卿請九十日。今欲入人間普分衛。』」婆羅門問:「云何阿難!瞿曇於此夏坐耶?」阿難答:「卿前請夏坐而忘耶?」婆羅門問:「九十日中云何得食?」阿難答:「大困大厄,世尊及比丘僧三月食馬麥。」時婆羅門憶請佛及比丘僧辦夏坐具,勅守門者莫令人來。阿耆達兜婆羅門復作是念:「四方遠近皆當聞我為此惡事。阿耆達兜請佛比丘僧無有供養。」復語阿難:「可留瞿曇沙門得懺悔不?」阿難答曰:「不得留。」時阿耆達兜愁憂懊惱,自投於地。時親裡眾以水灑而起坐,親裡語阿耆達兜言:「汝莫愁憂。我等當詣瞿曇沙門所,與汝悔過。若不住者,持此種種飲食,使人舁往,當隨後行。住處有乏,當以供養。」時阿難與婆羅門及親裡眾,詣世尊所悔過。世尊遙見來:「若我不住者,沸血當從面孔出。」以大慈悲更住七日,前所辦夏坐四月飲食盡舁來,豐饒盈溢。時跋嗜(邵脂反)人民聞佛當來六十日,普行分衛各辦供具以待如來。時世尊於鞞羅然具補納衣,一日衣竟,著衣持缽詣跋嗜國。阿耆達亦載飲食隨如來後,有所乏者即供足之。知如來所投頓,輒在前供辦,並作是語:「我今日、我明日請佛。」時跋嗜人民聞阿耆達載飲食隨如來後,「此必妨我不得飯佛。」即集會自作限制:「其作食飯佛者作小食,復作蜜漿,勿聽婆羅門得作飯食。其有見阿耆達者,當罵言:『惡婆羅門!將佛及比丘僧九十日與馬麥食。今復載飯食妨他耶?』」時婆羅門愁悶在一面立,看諸人民供具少者,輒供足之。唯見無豆鬻,即以胡麻子、蘇子、豆擣阿摩勒、鞞醯勒、蓽茇、薑作鬻,奉上世尊。世尊告曰:「分與比丘僧。」比丘僧不受:「世尊不許當食此鬻。」時婆羅門來白世尊:「諸比丘不受此鬻。」世尊告諸比丘:「從今以往,有病無病,常服此鬻。有五事:益於身體,除饑不渴,無風寒病,腸胃通利,生食病熟。」阿耆達復作是念:「我夏四月辦種種飲食載飲食來,復不得飯佛及比丘僧。我今當如祭神法布食著地,使諸比丘腳履上過,則為已食。」世尊告曰:「此非腳所履物,此是口所食具。」世尊與婆羅門說法,說法已婆羅門即還去。

時世尊著衣持缽還舍衛國。有一外道梵志身體肥大,從世尊後。有一婆羅門著道來,問此梵志:「此間飲食可得不?」答言:「可得。」復問:「由誰得?」答言:「從是禿長者得。」婆羅門言:「咄去去,汝為惡言。汝得肥壯皆由瞿曇沙門,而反更罵。若瞿曇沙門聞,當為沙門結戒,不復與外道飲食。」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曰:「此外道異學長夜習顛倒,此等若被打中毒橫羅官事,謂呼沙門瞿曇為。」時世尊故未與沙門結戒。前至舍衛國,舍衛國長者與佛及比丘僧,作酥餅百葉脆餅。諸佛世尊常法,飲食不足終不起坐,要當食足。若檀越少者,以佛力一切充足。有二婆羅門婦來,語尊者阿難:「見施少餅。」時以兩番餅與一人,一番餅與一。人得一番者,問彼一人:「汝得幾番?」答言:「得二番。」反問:「汝得幾番?」答:「得一番。汝長得一番,當與我分。」答:「各自得分。不與汝分。」一人言:「阿難必是汝婿。」二人共相捽搣大喚。世尊知而問阿難:「此人何以共鬪?」阿難具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自手與婆羅門、婆羅門婦餅者,墮。食有五種:一根食。根食者,藕、盧卜、系婆陀(根小而甜)。二莖食。莖食者,竿炙叔基(酢莖)諸所食菜。三為葉食。諸所食葉。四為華食。婆婆羅梨華(波波羅酸棗)婆婆。五為果食。諸所食果,蒲萄甘橘。復有五食:粟米、糜米、青麥、豌豆、粳米。若食此食時,有五婆羅門來乞,當言此非我食。有索水者,當言非我水。索果者,當言非我果。盡不得與,除其父母、病人。」

佛世尊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王波斯匿與阿闍世常共鬪,時興兵相伐。六群比丘自相謂言:「共往看軍馬。」即往看軍馬。諸長者見,自相謂言:「此沙門釋子出家為道,方觀軍馬。」以此事往白世尊。世尊告曰:「若比丘,軍馬欲發就往看者,墮。」

鼻奈耶卷第八


上篇:毗尼母經

下篇:舍利弗問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 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

佛說法身經

佛說法身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往生禮讚偈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

般泥洹經

般泥洹經卷上 不載譯人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北涼高昌國沙門法盛譯...

佛說求欲經

佛說求欲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教詞典】釋王寺

位於韓國咸鏡南道安邊郡雪峰山。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

【佛教詞典】一物不將來

(術語)公案名。言本來無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裡,空...

佛馱跋陀羅尊者畫傳

一、初露神異 覺賢,梵語佛馱跋陀羅,古印度迦維羅衛國...

極樂世界的空間解脫境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此則如《...

一個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圓滿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

給孩子希望

有這樣一個實驗:科學家把兩隻大白鼠放進一個裝了水的...

遠離貪慾獲十種功德

諸仁者!於彼遠離貪慾因緣,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

化憤怒為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情緒的平衡...

勿追想過法,勿欣願未來

當下能令心清涼、解脫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捨卻貪愛,戒除貪慾

有個朋友炒股,股齡也有幾年了,在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和...

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來

我們講過我們生命有二種力量:一個是外境的力量,一個...

助念一個不念佛不發願的人,能生極樂世界嗎

生極樂世界,咱們把它基本的條件掌握住,信心、發願、...

修供養者,應憶念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慧律法師《解脫後的心靈》

執著帶給人束縛,使我們不得自在。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

【視頻】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軌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軌

【視頻】《阿彌陀經》悟道法師木魚版

《阿彌陀經》悟道法師木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