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律法師《解脫後的心靈》

慧律法師  2010/06/21  大字體  護眼色

執著帶給人束縛,使我們不得自在。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腳鐐,行動無法自由。心靈的超越正是讓我們放下執著,擺脫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靈的超越,以傳統佛教術語來說,就是達到解脫、自在。現在,依據經論的記載,略為描述解脫後的心境。

俗話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普通人總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圍繞,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壓力,展現在臉上都是滿面愁容。

解脫者則深知世間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他了解執取人生的現象為實有,根本是種錯覺,所以能夠「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在面對生活中的順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戲」,隨緣盡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脫者的心境是坦蕩蕩、不憂不悔的。對於已經做過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對未來,也不嚕憂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當行、受所當受;稱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達到心靈超越的人,不再為世間的各種學說、主義感到迷惑。

由於解脫者徹見宇宙人生的實相,擁有真知灼見。從內心中流露出絕對的自信,無疑無惑。不再被別人的見解所動搖,即便是魔王化做佛菩薩現身,告訴他過去所教導的佛理是錯誤的,他也不會有絲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會為利、衰、苦、樂、稱、譏、毀、譽八風所吹動。凡夫遇到境界時,立刻生起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悟道者早已遠離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對於任何順逆境界毫不動心。甚至到了生死關頭,都還能保持寧靜而安詳自在的心境,不為死苦所煩擾。

最後,一個解脫者所證悟的境界,不會忘卻或退失。並且,無論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直接而明確地呈現自己的悟境。

曾經有個參禪悟道的人,師父為了考驗他是否真正徹悟,於是趁他熟睡時,掐住他的喉嚨。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對答如流,這就是對體證的境界不忘失。

解脫者的心境雖然相同,但是,由於個性的差異,以致呈現出不一樣的風範。譬如有的達到解脫後,在為人處世上,則表現出謹嚴拔俗的風格。也有的證悟後,流露出與悟前不同的樣貌。大體來說,貪行人解脫後是和光同塵;嗔行人是嚴謹不群;慢行人則是勇於負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看破五濁惡世,生髮厭離心

進一步談五濁惡世這種是為甚難。而且,特別談到五種決...

如何才能生起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觀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以什麼樣的心態聽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師講一個偈頌說: 佛非水洗眾生罪, 亦非手拔...

把生命徹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淨慧法師《心經與玄奘法師的殊勝經歷》

各位大德: 今天講一個持誦《心經》的功德感應。 現在...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

證嚴法師《心靈十境》

一、歡喜地 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這十個階段...

慧律和尚般若頌

眾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絲毫如來同 無量劫來聲與色 染習...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

怎樣斷煩惱

問∶ 怎樣斷煩惱? 慧律法師答∶ 斷煩惱比較難的並不...

五陰身不可以離開法身,法身也不能離開五陰身

如果如來的清淨法身與五陰身不異,就是兩個是平等的,...

應酬中喝酒吃肉是恆順眾生嗎

有在機關領導階層的學佛居士,對待應酬中喝酒吃肉的問...

是夫妻就一起把它戒了吧

1、戒:在外人面前爭吵 夫妻在生活中難免磕磕碰碰,但...

拜佛行為不是偶像崇拜

說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現象,不了解佛...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傳戒開示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來已略說衣缽名相。今將受戒的要義...

糞窟夫妻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打坐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

山中一晝夜,人間幾十年

這個沒有時空相,我們看虛雲老和尚開示的時候,他講一...

文殊菩薩——諸佛之母菩薩之師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覺母智難量 左持利劍煩惱斷 右執青...

貪心的代價

在舍衛城裡有一名叫須項的婆羅門,十分擅於農事。他總...

在家居士修學佛法的必備資糧

在家居士在修學佛法的歷程中,有一些必備的資糧,而首...

【佛教詞典】四煩惱

與末那識時常相應的四種根本煩惱,即我癡、我見、我慢...

【佛教詞典】無常滅

【無常滅】 p1052 大毗婆沙論三十一卷十二頁云:云何無...

【視頻】南無普賢菩薩(楮訾)

南無普賢菩薩(楮訾)

【視頻】覺公上人九秩晉四嵩壽慶典紀實

覺公上人九秩晉四嵩壽慶典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