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求欲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求欲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婆祇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時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諸賢!世間有四種人現可知。云何為四?此諸賢!或有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諸賢!或有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知如真。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不知如真。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知如真。此諸賢!或彼一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說此人之人最弊惡。此諸賢!或有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知如真者,我說此人之人最勝。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說此人之人最弊惡。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知如真者,我說此人之人最勝。」

彼時,有異比丘從座起,一向著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何因何緣,此前二種人俱有求欲、俱有著意,說一人弊惡、說一人最勝耶?復何因何緣,此後二種人,俱有無求欲、俱有無著,說一人弊惡、說一人最勝耶?」

「此諸賢!或有一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不知如真者,當知彼亦無樂行,亦無進行,亦無精進。彼住求欲,彼求欲意著命終。彼求欲意著命終已,亦不善終,亦不生善處。何以故?彼求欲著意終故。猶若,諸賢!有人,若在販肆,若在客作家,若持銅鉢來,垢穢不淨。彼持來已,亦不隨時洗拭,亦不隨時拭,亦不隨時摩,但著塵土中,如是此銅鉢,但增上受垢穢。如是,諸賢!或有一人內有求欲,彼內有求欲,不知如真;當知彼亦不樂行,亦不進行,亦不精進,彼但住求欲,彼內求著意命終。內求著意命終已,終亦不善,亦不生善處。何以故?彼內求著求欲命終故。

「此諸賢!或有人內求欲,彼內求欲,知如真;當知彼樂行精進,彼求欲止,彼無求欲意,不著命終。彼無求欲意,不著命終已,終亦善,所生處亦善。何以故?彼無求欲無著意故。猶若,諸賢!有人若販肆客作家,持銅鉢來,垢穢不淨。彼持來已,隨時洗,隨時拭,隨時摩,不著塵土中,此銅鉢於後時清淨白。如是,諸賢!或有人內有求欲,彼內求欲,知如真;當知彼樂行、進行、精進,彼求欲斷,無有求欲意,不著命終。彼無有求欲意,不著命終已,終亦善,亦生善處。何以故?彼無求欲,無著意命終故。

「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不知如真者;當知彼不能護眼耳意法。住彼不能護眼耳意法已,意有淫欲,彼雜欲雜求,著意命終。彼雜欲雜求,著意命終已,終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雜欲雜求,意著命終故。猶若,諸賢!有人若販肆客作家,持清淨銅鉢來。持來已,亦不隨時洗,亦不隨時拭,亦不隨時摩,著塵土中,如是此銅鉢,於後時垢穢不淨。如是,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不知如真;當知彼不能護眼耳意法。彼不能護眼耳意法已,有淫欲意、雜欲意,雜欲雜求,著意命終。彼雜欲雜求,著意命終已,終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彼雜欲雜求,著意命終故。

「此諸賢!或有人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知如真;當知彼能護眼耳意法。彼護眼耳意法已,亦無慾意,無慾無求,意無著命終。彼無慾無求,無著意命終已,終亦善,生亦善。何以故?無求無慾,意無著命終故。猶若,諸賢!有人若販肆客作家,持清淨銅鉢來。持來已,隨時洗,隨時拭,隨時摩,不著塵土中,如是此鉢增上清淨白。如是,諸賢!彼人亦如是,內無求欲,彼內無求欲,知如真;當知彼能護眼耳意法。彼護眼耳意法已,無有淫欲,彼無雜欲求,無著意命終。彼無雜欲雜求,無著意命終已,終亦善,生亦善。何以故?彼無雜欲無雜求,無意著命終故。是為,諸賢!所因所緣,命此初二種人求欲著意,說一人弊惡、說一人最勝;是為所因所緣,此後二種人,內無求欲意無著,說一人弊惡、說一人最勝。」

彼時有異比丘從座起,一向著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名求欲?求欲者,何以故名為求欲?」

「諸賢!以求欲無量諸惡法,故名為求欲。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少有所犯不令他知,而有所犯。諸賢!可知是處,彼人所犯,他知此意恚。此諸賢!若彼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諸賢!或有人少有求欲生,而有所犯,但私語他不在眾中,是彼所犯。諸賢!可知是處,彼人所犯眾中說,不在獨處在眾中說,彼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諸賢!或有人有所犯,欲語等已人,不語不等已人有所犯。諸賢!可知是處,謂彼人所犯語不等人,有所犯語不等人,是彼所犯,是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若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我當坐世尊前,我當問世尊,為諸比丘說法;不令餘比丘在世尊前,問世尊已,為諸比丘說法。』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坐世尊前,問世尊已,能為諸比丘說法,是彼意恚。此諸賢!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若比丘所入處,令我在前行;不令餘比丘,比丘所入處,在前行。』諸賢!可知是處,比丘所入處,異比丘在前行,是比丘所入處,異比丘在前行已,有異比丘在比丘前行,是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求欲生:『此諸比丘入內已,最在前坐、在前受水、在前受摶食;不欲令餘比丘,諸比丘入內已,前坐、前受水、前受摶食。』諸賢!可知是處,有異比丘,諸比丘入已,最在前坐、前受水、前受摶食。彼異比丘,諸比丘入已,在前坐、前受水、前受摶食,是彼意恚。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求欲生:『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令為居士說法勸進教授等,教授等令歡喜;不令餘比丘,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為居士說法勸進教授等,教授等令歡喜。』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至令歡喜。是彼餘比丘,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至令歡喜;彼意恚已,此諸賢!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若居士入園,令我共居士談論論語,不令餘比丘,居士入園,共居士談論論語。』諸賢!可知是處,有異比丘,居士入園已,共談論論語。是彼餘比丘,居士入園已而共談論論語,是彼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彼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是一人,悉令識我;不欲令餘比丘,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是一人。』諸賢!可知是處,彼餘比丘,為王大臣所識,及婆羅門居士非是一人。是彼餘比丘為王大臣所識,及婆羅門居士非是一人,彼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莫令餘比丘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是彼餘比丘,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彼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莫令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諸賢!可知是處,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是彼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彼意恚。此諸賢!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

「此諸賢!或有人亦如是有智慧梵行者,當捨此無量諸惡不善求欲行,當莫行此。若與非沙門俱,為沙門行;若與非智慧沙門俱,為智慧沙門;不應求上座而求上座、無有定而言有定、與不淨俱而言有淨。諸賢!如是彼於智慧梵行者,有如此無量諸惡不善行。知有此行,知與非沙門俱,為非沙門;與非智慧沙門俱,知非智慧沙門俱;不應求上座,如是求上座;無有定,知無定;與不淨俱,知不淨。猶若諸賢!有人若販肆客作家,持銅鉢來,滿中不淨,復以一鉢覆其上,若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見已,欲食慾得,不知有不淨。若彼聚人持至一處發其器,若有欲食者,便不欲食,豈復彼持者欲食之?如是,諸賢!有人智慧梵行者,作如此無量諸惡不善,與非沙門俱,為沙門行;與非智慧沙門俱,為智慧沙門;不應求上座而求上座,無有定言有定,與不淨俱而言有淨。諸賢!彼人如是於智慧梵行者,如是無量諸惡不善法。知有與非沙門俱,是非沙門;與非智慧沙門俱,是非智慧沙門;不應求上座,求上座;與不定俱,是非定;與不淨俱,是非淨。諸賢!如是彼人當莫親近、當莫恭敬、當莫承事。比丘不親近恭敬者若恭敬者,禮事者若禮事者,彼於長夜但有失、無饒益,苦與惡趣相應。是故,諸賢!如是人當莫親近,當莫恭敬、禮事。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有所犯,不欲令他知。』而有所犯。諸賢!可知是處,彼人所犯,若他知有犯,他人知已,此意無恚。此諸賢!意無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而有所犯,向他說,不向眾,有所犯。諸賢!可知是處,謂彼人所犯,有向眾中說,不獨向他說,有所犯向眾中說,此意不恚。此諸賢!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有所犯,語等已人,不語非等已人。』有所犯。諸賢!可知此處,謂彼人所犯,語非等已人,不語等已人,有所犯語非等已人,此意無恚。此諸賢!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我坐世尊前已,問世尊,世尊當為諸比丘說法;不欲令他比丘坐世尊前,問世尊,世尊為諸比丘說法。』諸賢!可知是處,有異比丘在世尊前,世尊為諸比丘說法。有餘比丘在世尊前,問世尊,世尊為諸比丘說法,此意不恚。此諸賢!若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比丘有所至,在前行行,令餘比丘在前在前行;彼餘比丘有所至,莫令餘比丘在前行。』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諸比丘有所至在前行。是餘比丘,比丘有所至在前行,彼意無恚。此諸賢!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比丘入內已,我在前受水、受摶食;莫令餘比丘,比丘入內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摶食。』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比丘入內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摶食,此意無恚。此諸賢!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令我為居士說法教授勸進等,教授等令歡喜;莫令餘比丘,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為居士說法教授勸進,等教授等令歡喜。』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諸比丘食已收攝鉢器,為居士說法勸進教授,等教授等令歡喜,此意無恚。諸賢!彼無恚意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居士入園已,我共談論;莫令餘比丘,居士入園已,共談論。』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居士入園已共談論,餘比丘居士入園已共談論,此意不恚。此諸賢!彼意無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人無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一人所識;莫令餘比丘,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一人所識。』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一人所識。有餘比丘,為王大臣婆羅門居士非一人所識,此意無恚。此諸賢!彼意無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令我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莫令餘比丘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諸賢!可知是處,有餘比丘,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供養,此意無恚。此諸賢!意無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此諸賢!或有人無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不欲令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諸賢!可知是處,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餘比丘得衣被床臥病瘦醫藥,此意不恚。此諸賢!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

「諸賢!如是彼人於智慧梵行者,樂無量諸善法行,若不知共沙門俱而言非沙門,共智慧沙門俱而言非智慧沙門,共上座俱而言不上座俱,與定俱而言無定,與淨俱而言不淨。如是,諸賢!或有人於智慧梵行者,如此無量諸善行悉當知,與沙門俱當知與沙門俱,與智慧沙門俱當知與智慧沙門俱,與定俱當知與定俱,與淨俱當知與淨俱。猶若,諸賢!有人販肆客作家,持銅鉢來,滿中飲食種種異味,以一鉢覆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見已,不用食不欲得,知其非,彼作是言:『故是前器,故是前器。』彼持至多人聚中已而發其器,彼不欲食者,便欲食之,豈前見者不欲食?如是,諸賢!或有人於智慧梵行者,如是無量諸善行而不能知,與沙門俱言非沙門,與智慧沙門俱言不智慧沙門,與上座俱而言非上座,與定俱而言非定,與淨俱而言非淨。如是,諸賢!或有人於智慧梵行者,有無量諸善行,然後知與沙門俱是沙門,與智慧沙門俱是智慧沙門,與上座俱知是上座,與定俱知是定,與淨俱知是淨。如是,諸賢!此人當恭敬、承事、禮事,比丘當親近,當恭敬若恭敬者,當承事若承事者,常當應行常應行者,彼於長夜但有饒益安樂。是故,諸賢!如此人者,當親近恭敬承事。」

彼時尊者大目乾連亦在眾中會座,於是大目乾連語尊者舍利弗曰:「尊者舍利弗!我欲說喻,當說不耶?」

「當說。汝賢者目乾連!」

「尊者舍利弗!昔時在羅閱祇耆闍崛山,尊者舍利弗!我晨起著衣服,與衣鉢俱詣羅閱祇乞食。游羅閱祇乞食時,至他巧師家,我見無念滿子在他巧師家,見在斫治車軸。彼無念滿子,在巧師家作是念生:『此巧師取此軸斫治是處者,如是此軸為妨者為得除。』彼無念滿子在巧師家作是念生,彼巧師者如彼所念,便以斧斫治車軸。彼時無念滿子即作是言:『此巧師為知我意而取此軸,如其處斫治,如是此軸為增益無妨。』如是,尊者舍利弗!謂彼人諛諂、幻士、無信不有信、懈怠無精進、意念亂無有定、惡智意亂、諸根不定、於戒行緩、不分別沙門行。而尊者舍利弗知其所念而為解說。尊者舍利弗!謂彼人無諛諂、非幻士、有信信樂、行精進、意常定、智慧學、於戒恭敬、多分別沙門行。彼從尊者舍利弗聞說法已,如快飲、如快食,口及意悉受持。猶若尊者舍利弗!若剎利女、婆羅門女、居士女、工師女,沐浴塗香著白淨衣,若有人意念生慈愍,欲有饒益、欲令安隱,若持優鉢華鬘、佔波華鬘、婆師華鬘、阿提摩多華鬘,授與彼已,兩手受之自冠其首。如是,尊者舍利弗!或有人無諛諂亦無幻,亦不不信有信,能行精進意常定,智慧恭敬學戒,學多分別沙門行。彼從尊者舍利弗聞法已,如快飲、如快食,口及意亦爾。此尊者舍利弗甚奇!而尊者舍利弗為諸梵行者,除其不善立於善中。善哉賢者!是為真人。」

此各各所說,相樂已,從座起,各還本處。

佛說求欲經


上篇:佛說是法非法經

下篇:佛說受歲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佛說七佛經

佛說七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佛說不自守意經

佛說不自守意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佛說未生冤經

佛說未生冤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佛說決定義經

佛說決定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

西方合論

重刻西方合論序 儒以三綱五常,奠乾坤而正人類;至於...

佛說七佛經

佛說七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

佛說婦人遇辜經

佛說婦人遇辜經 乞伏秦沙門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佛說闢除賊害咒經...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佛教詞典】形身

(術語)大乘入楞伽經三曰:名句文身。楞伽經二曰:名...

【佛教詞典】清淨業處

憑著純善的業因所生之處,亦即淨妙的佛土。...

如何理解極樂世界的方位

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執著...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國師與皇帝

清朝順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國師入宮,請示佛法,順...

【佛學漫畫】入胎·十月

如果按照佛曆計算,佛陀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完全...

遇到事要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樂,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玫瑰與刺

在為玫瑰剪枝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滲出拇...

惡口傷人的果報

惡語傷人時人們一般會拿直爽作擋箭牌:我很直爽,我有...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

知識份子來學佛有幫助嗎

問: 知識份子走近善知識、走進佛法有什麼幫助嗎? 慧...

淨土法門的十種信念與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十二...

彌勒笑什麼

大凡走進漢傳佛教寺廟第一山門,都會看到迎面正中端坐...

金明法師《用佛法來剖析人生》

主席、各位同學: 今天承貴大學佛學會之約,來此演講...

【視頻】平興寺2014年除夕辭年禮祖晚課

平興寺2014年除夕辭年禮祖晚課

【視頻】《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