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卷第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儞羅步提緣

爾時世尊於勇軍人間遊行,漸至末土羅城。其中淨行婆羅門等,聞喬答摩沙門到末土羅城,彼極讚說,照耀覺悟,安住分析開示顯現,四種人等清淨之法:「彼喬答摩沙門若入此城,我輩利養決定斷除。我聞喬答摩沙門,有不尊重處,而不遊行。此若有人於彼喬答摩不生尊重,彼定不入末土羅城。若令下劣人等往彼輕慢,恐畏喬答摩心,不將為事;若有上首勝人,不生尊重,輕欺喬答摩,此應甚善。我等眾中,誰為上首?」是時末土羅城中,有一婆羅門名曰儞羅步提,通達四明四薜陀論,能顯己宗、摧壞他宗,所出言辭隨實而轉。於時末土羅婆羅門等眾共集會,往儞羅步提所,而即白言:「鄔波馱耶!我等既聞喬答摩沙門來於此城,彼極讚說,照耀覺悟,安住分析,開示顯現,四種人等清淨之法。然彼喬答摩,有不尊重處心不樂往。若有人等,於彼喬答摩不生尊重,彼定不入末土羅城。若令下劣人等,往彼輕慢,恐畏喬答摩心,不將為事;若有上首勝人不生尊重,輕欺喬答摩,此應甚善。除鄔波馱耶,豈復更有上首之人能辦斯事?唯願於彼作不尊重,以言罵辱。」時儞羅步提報諸人曰:「我舌隨意而轉,若堪罵辱,我即罵辱;若堪讚歎,我即讚歎。」

於時儞羅步提及與耆舊諸婆羅門等,前後圍遶詣世尊所。時儞羅步提婆羅門遙見世尊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而自莊嚴,圓光一尋超過千日,猶如寶山周匝善現,威儀寂靜坐一樹下。儞羅步提見世尊已,心生踴躍,便即讚言:

「儞羅大歡喜,  讚仙一切智;
 今說勝功德,  人聞皆愛樂。
 善調伏諸根,  如法淨身意;
 廣大功德海,  我今略讚歎。
 論義中第一,  調伏無過失;
 能知第一義,  擊論不能動。
 明行得圓滿,  善達諸禁戒;
 勝定如山王,  力等那羅延。」

如是為首,以五百頌讚嘆世尊已。爾時世尊知彼婆羅門心生深信,便為說法,於此座下證真諦理。爾時儞羅讚世尊已,便即辭去,卻還本城。是時城中諸耆舊婆羅門等,知儞羅步提讚歎世尊,作種種美語,而便訶責儞羅曰:「我等先求鄔波馱耶往喬答摩沙門所作不尊重言,何故於彼反為善讚?」時儞羅步提告婆羅門曰:「我豈先不說如是言:『然我舌根隨意而轉。彼人堪罵辱,我即罵辱;若堪讚歎,我還讚歎。』我見喬答摩沙門功德廣大,堪為讚歎,我即讚歎。是故汝等不應責我。」爾時世尊及諸大眾,於晨朝時著衣持缽,入末土羅城乞食,於其城內,遂遇祭祀星宿會日。時星宿女神便作是念:「喬答摩沙門若入此城,我之節日必有障礙,須預設計令其卻迴。」作是念已,於世尊前露形而住。佛告女神曰:「女人之體,設嚴華服猶不端政,何況露形?」是時天女聞此語已,便生慚恥,隱形不現。爾時世尊避道一邊,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苾芻:「此末土羅城,有五種過失:一者土地不平、二者處饒荊棘、三者瓦石充滿、四者人民獨食、五者多諸女人,所以不入此城。」爾時世尊從坐而起,便往驢藥叉園苑,坐一樹下,大眾圍遶,寂靜而住。

時末土羅城婆羅門居士,聞喬答摩沙門而欲入城,天女障礙不得入城,現在驢藥叉苑內依一樹下而住。彼等既聞,各各營造種種飲食,各共車載往世尊所,頂禮雙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與彼信心婆羅門居士等略說法要,廣如上說,乃至默然而住。時彼婆羅門等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為世尊營辦種種清淨飲食,各將車載來奉世尊,唯願慈悲受我等供。」爾時佛告具壽阿難陀:「驢藥叉宮殿之內所有依住諸苾芻眾,並皆令集,於供養會,在中而食。」阿難陀言:「唯然。世尊!」時阿難陀受佛教勅,所有依止驢藥叉宮殿諸苾芻等,普告令集,至彼會處;詣世尊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世尊!所有苾芻,皆悉集於會堂,次第坐已,願聖知時。」世尊往詣會堂,至已於苾芻前敷座而坐。時末土羅城信心婆羅門居士,知佛及僧安坐食已,廣如上說。洗手已,收缽訖,即於佛前求願而住,作如是言:「彼等毒龍及惡藥叉皆已調伏。此驢藥叉,常與我等於長夜中非怨為怨、非讎為讎、非逆為逆,我等所生孩子皆被侵奪。世尊頗為我等生哀愍故,調伏惡驢藥叉。」時彼藥叉先坐會中,於時世尊告藥叉曰:「汝聞此語不?」白言:「世尊!已聞。」復告藥叉:「聞此言不?」「善逝!已聞。」又告藥叉:「此非法事,汝當厭離。」藥叉白佛:「眾人若能為諸四方苾芻造毘訶羅,我當捨離,必不損害。」是時世尊,告末土羅聚落信心婆羅門居士等:「汝等聞斯語不?」報言:「已聞。世尊!我等為造。」是時世尊調伏驢藥叉,及彼五百眷屬已,時婆羅門等為彼藥叉,及五百眷屬,造五百毘訶羅。如是漸次調伏池藥叉、林藥叉、訶梨迦藥叉女已。是時世尊現大神通,入摩土羅城中,調伏闇藥叉女及五百眷屬;彼城人眾亦為苾芻造五百住處。是時世尊於斯城外城內,調伏二千五百藥叉已,時彼城中信心人等,亦復為造二千五百住處。

爾時世尊復至鄔達羅聚落,住鄔達羅林中。時有婆羅門名鄔達羅延,聞世尊在彼林中,遂乘白馬車輅,手持金杖金澡罐,眷屬圍遶從城而出,欲往佛所,車道通處,乘車而進;若不通處,即步涉而進,遂至佛所,以妙言詞,慰問世尊,退坐一面。鄔達羅延婆羅門大長者白佛言:「世尊!我今少有問答,願佛聽許。」世尊告曰:「婆羅門!恣汝所問。」時婆羅門白言:「喬答摩!此之五根,種種境界,各取本界、不取別界。所謂眼、耳、鼻、舌、身根。何者界處攝?何者依處?」佛言:「婆羅門!若此五根,種種界處,各取本界而不取別。所謂眼界乃至身界,是諸根等,意能攝受。然此五根,以意為依止。」婆羅門曰:「意復以何為依止?」佛言:「以念為依止。」婆羅門曰:「念以何為依止?」佛言:「以四念處為依止。」又問:「四念處以何為依止?」佛言:「七覺支為依止。」又問:「七覺支以何為依止?」佛言:「明解脫為依止。」又問:「明解脫以何為依止?」佛言:「涅槃為依止。」又問:「涅槃以何為依止?」佛言:「婆羅門!汝今所問,此事深遠,汝不能到彼邊際涅槃。我今所修梵行,正斷苦故,盡諸苦際。」

爾時鄔陀延婆羅門大長者聞世尊語已,心生歡喜,從坐而起,辭佛而去。時彼長者作如是念:「如何於彼而作損害?」其長者昔聞有人以食供養世尊及聲聞眾,便即發願:「心有所求,悉皆獲得。」作是念已,還來佛所,整理衣服,合掌頂禮,而即白言:「唯願世尊及苾芻眾,明日晨朝於我家中願受飯食。」廣如上說。是時長者知世尊食訖,洗手收缽已,於世尊前,即取小座而坐,便念惡願:「此輩沙門喬答摩及諸弟子,食我飯者,與我作牛。」爾時世尊知鄔陀延心之所念,而即告曰:「婆羅門!汝心違法,終不能成。此諸苾芻,已盡後有,汝今可更別發餘願。」爾時世尊說施咒願已,從座而去,還至本住處,在苾芻前敷座而坐,告諸苾芻:「彼鄔陀延為求耶願而生恶心。汝等食已,宜可速說先佛伽他,使彼耶願勿得成就。」時諸苾芻說伽他已。

爾時世尊夜分已盡,於清旦時入鄔陀延聚落乞食,侍者具壽阿難陀隨佛左右。彼聚落中有一老母名迦戰羅,將欲取水,而向井邊。世尊見彼調伏時至,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可詣彼老母所,告言:『世尊須水,汝可持奉。』」答言:「聖者!我今奉水。」時彼老母以滿瓶水,速往佛所,見彼如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赫奕超千日輪,如寶山行。時彼老母見世尊已,便生恭敬,如愛子心,即便舉手,欲抱世尊,唱言:「子!子!」諸苾芻等即前遮止:「莫抱世尊。」佛告諸苾芻:「汝等不須遮此老母。所以者何?此老母已曾五百生中,與我為母。若不令抱我身者,即吐熱血。」世尊見彼心生子想,念此恩愛,生慈愍心,便即引項,令老母抱。彼既抱已,心生歡喜,聽佛說法。爾時世尊知彼根性,隨機演說,令證四聖諦理。母聞法已,以金剛智杵摧滅二十種薩迦耶見煩惱山峯,證預流果,得見諦理,即作是言:「是我世尊,如是勝利,父母兄弟及諸天等所不能作,廣如上說。從無始心以來積集二十薩迦耶見山,以金剛慧我已摧滅,得預流果。」復說頌曰:

「善子所應作,  謂報慈母恩;
 我今蒙佛光,  當進涅槃路。
 善哉希有事,  永超三惡趣;
 我今用少功,  速至無憂處。」

說是語已,頂禮佛足,奉辭而去。彼於異時,夫既聽許出家,詣世尊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聽我於善說法律中出家近圓,成苾芻尼性,於世尊所,修諸梵行。」

爾時世尊付囑大世主苾芻尼,於時大世主令彼出家,與受近圓,示以法要,勤心修學,斷諸煩惱,證羅漢果,廣如上說,天人供養。是時世尊與諸苾芻尼,略說法要已,入室宴坐。是時戰迦羅苾芻尼,所聞法要,為他廣說。於時世尊告諸苾芻:「此戰迦羅,於我苾芻尼聲聞眾中,分析經法,而得第一。」

時諸苾芻皆生疑惑,為斷疑故,而問世尊:「彼戰迦羅苾芻尼,曾作何業,年邁出家?復以何緣而受貧賤?於最後生而不懷孕,復得出家,證羅漢果?說法之中,云何最勝?」佛告諸苾芻:「此戰迦羅苾芻尼,先作白業故,積集資糧,乃至果報自受。苾芻當知!我於往昔行菩薩道時,曾為我母。由彼業故,年老出家。我昔行菩薩道時,母為障礙。由戰迦羅不作善故,摩耶夫人常作好業。戰迦羅為墮胎故,迦葉佛時,罵辱式叉、有學苾芻尼及無學苾芻尼云:『婢!婢!』由此業故,今為婢身。由迦葉佛時,出家讀誦,又聞佛說法,因蘊善巧、界處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在我教中出家,斷一切煩惱,得無學果。鄔波馱耶苾芻尼,於彼迦葉波佛正等覺法中出家,能廣分別,說法人中,最為第一。時戰迦羅苾芻尼臨命終時,作是願言:『我於迦葉波佛法中,修持梵行,讚誦經典,而未得果。今迦葉波佛授鄔達羅摩納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汝於未來世,人壽百歲時,成等正覺,號釋迦牟尼。」願我善根,於彼釋迦如來法中出家,得如今日鄔波馱耶,說法人中,最為第一。』由彼願故,今此苾芻尼於我法中,說法第一。苾芻當知!黑黑之業,當得黑黑報。乃至汝等苾芻,當修白白業,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曰:「汝隨我往吠羅聚落。」阿難陀曰:「唯然。世尊!」是時世尊共阿難陀去,乃至到一園中。時有婆羅門汲水灑園,其婆羅門遙見世尊,便作是念:「若喬答摩沙門入此園者,污此井水。」便藏罐索,佇立而住。爾時世尊以神通力而入彼園。時有半之迦藥叉大將,遂側其井水,流滿園中。時婆羅門作如是念:「此喬答摩沙門有大威力,能令井水湧出漫流。」作是念已,即生信心,而作是言:「喬答摩來!此是水罐、此是罐索,隨意取水。」是時世尊即說頌曰:

「諸處悉有水,  井水何所用?
 斷此渴愛想,  更復何所求?」

時彼婆羅門白佛言:「唯願世尊聽我於善說法律之中出家而受近圓,得苾芻性。」廣如上說「善來苾芻!」即成出家,頌曰:

「世尊命善來,  發落衣缽具,
 諸根咸寂定,  隨念悉皆成。」

由彼苾芻策勵勤修,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厭離三世,廣如上說,乃至釋梵諸天恭敬。

爾時世尊,於勇軍聚落人間遊行,至鞞闌底城,在練木樹下而住。時此城中有婆羅門名曰火授,而作國王,國土豐饒,人民安樂,居者充滿。是時彼王聞世尊遊行勇軍人間,至此在練木樹下,便作是念:「沙門喬答摩!諸大國王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我亦應可供給供養,免被隣國譏嫌笑弄云:『火授王!如來在於境內亦能供養。』我今應請世尊及苾芻僧伽,以一切供具而為供養。」作是念已,便即告勅嚴駕出城,往詣佛所,以種種善言慰問世尊,卻坐一面。爾時世尊即為彼王說微妙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時火授王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苾芻眾,受我三月雨安居四事供養:飲食、湯藥、衣服、臥具。」爾時世尊默然受彼火授王請。時火授王既見世尊默然受請,心大歡喜,從坐而起,至本宮已,勅諸臣曰:「卿等宜應日日廣辦十八種飯,及諸美味。」復於國中而遍告勅:「汝等諸人,夏三月中不得輒供沙門喬答摩。若輒請者,當斷其命。」王告勅已,夜便睡眠,夢見白帳圍繞宮城。夢已驚怖,心生愁惱,身毛皆竪,從臥速起,拓頰而坐,思惟所夢是何災祥?不為此徵而失王位、或當致死?至於晨朝,便告國師,具陳所夢:「如是夢者,於我若為?」時彼國師心生異念:「今王所夢,是其善徵。我若善解,遂令彼王於喬答摩所倍加敬養;我今惡解彼王所夢。」作是念已,而白王曰:「此夢非善。」王白師言:「此夢非善,當有何報?」師答王言:「如王所夢,決定失位,或當致死。」王時思念:「為定失國?為致死耶?」作是念已,復白師言:「有何方便,得不失位及不致死?」師便答言:「於一夏三月,住幽隱處,勿令人見。若能如是,定不失位,身復不死。」時火授王聞是語已:「此事甚易,我當告勅國內人民,不令見我。」作是語已,處處遍告:「王有勅令,夏三月中,一切人民,莫復見我。若輒見者,當斷其命。」如是勅已,入於隱處。

爾時具壽阿難陀,於其晨朝詣火授王宮,於王門所,見衛門人寂然閑坐,無所營為。見已問言:「汝等今者何故閑坐無所營作?」彼便答言:「聖者阿難陀使我何作?」阿難陀報言:「彼火授王!豈不請佛及苾芻僧伽,夏三月中四事供養。汝等今者何得閑坐,不營飲食及敷床座,令佛及僧伽一日斷食耶?」時彼門人白言:「聖者!王雖告勅,令其廣辦五百人供,不言為誰?」阿難陀告言:「汝可白言。」彼便答曰:「聖者阿難陀!王先遍告:『夏三月中,勿令人見。若輒見者,當斷其命。』我等當有第二頭耶?而敢白王。」時阿難陀聞斯語已,往詣佛所,具陳上事。佛告阿難陀:「汝今宜可著僧伽胝,將一侍者,往大城中,市陌坊巷四衢道中,作如是告:『誰有信心,於三月日能為供給世尊及苾芻僧伽飲食湯藥者,今正是時。』」爾時聖者聞佛教已,即便往告,如上具陳。城中長者婆羅門等,作如是言:「聖者阿難陀!我等各各獨能辦供,世尊上首聲聞僧伽,於三月中供給飲食四事無闕。但緣王有嚴勅,於三月日,不許國內人民輒為奉施上首世尊及苾芻僧伽。若違犯者,罪至於死。」如是遍告,竟無能者。

時有商主從北方來,將五百匹馬至此城中,作如是念:「今屬雨時,若我前進,恐泥損馬者多有漏蹄。」於三月中,即便住此。自乘智馬,每日料麥二升,餘者一升。商主亦聞王有嚴令,時阿難陀往就商主而為說法,彼便作是念:「我非久住此王境內。」念已白言:「聖者阿難陀!自乘智馬,每日給料大麥二升,餘者一升。世尊頗能食斯麥者,日奉佛二升,餘苾芻等各施一升。」時阿難陀聞商主請已,詣世尊所,具陳上事。佛作是念:「我自作業,還當自受。」廣如餘說,乃至非外界受,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於時世尊說是頌已,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可往苾芻眾中次第行籌,作如是告:『若能共佛在此處住,於三月中食馬麥者,可受此籌。』」是時聖者奉佛教已,便往行籌。世尊教主先受一籌,四百九十八苾芻各受其籌。於時具壽舍利弗白世尊言:「我多風疾,於三月日,不能食麥。」具壽目連復白佛言:「我為看侍尊者,亦當隨去。」佛與四百九十八苾芻,於此夏安居,具壽舍利弗、目連詣三峯山,而為安止。時天帝釋來請二尊者,於三月日受其供給。是時商主即以馬麥,每日奉佛二升,諸餘苾芻各施一升。佛告阿難陀:「汝可為我料理此麥。」時阿難陀即便持麥往詣聚落,至一老母處,告言:「姊妹!可為世尊料理此麥。」老母報曰:「聖者!我年衰邁,無力料理。然此隣家有少壯女,彼能料理。」時阿難陀復詣彼所,告言:「姊妹!頗能為佛料理此麥不?」女人報曰:「聖者!若能與我料理此麥已來,許我問答者,我即料理。」阿難陀曰:「可爾。」彼即料理。是時少女問阿難陀言:「聖者!佛名者,是何義耶?」時阿難陀便作是念:「佛義甚深,難解難測。我若顯現,必不能了。我今且為宣揚轉輪王事。」告言:「姊妹!若於世間,轉輪聖王出現於世,七寶隨現。何為七寶?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將寶、其輪寶等。云何出現於世?若剎帝利灌頂轉輪聖王,於十五日澡浴清淨,與諸臣佐昇高樓上。從於東方,輪寶來現,千輻轂輞皆悉圓備,如天金色自然而成。王見作念:『我曾聞說,若剎帝利灌頂大王,於十五日澡浴清淨,登高樓上,有輪來現,必得成就轉輪聖王。我今試之。』即從坐起,膝輪著地,右手捧輪,按左手掌,左手捧取,按右掌中,王即發願:『勝妙輪寶,如先過去轉輪聖王所行之事,願見示現。』王與輪寶,及四種兵,便得昇空。如先輪王所行之處,輪所住處,王亦隨住。是時東方八萬四千諸小國王,咸詣轉輪王所,白言:『善來大天!此是王國,人民熾盛,安穩豐樂。唯願天王安住於此,臣等侍衛。』輪王勅曰:『卿等各宜正法化世,有非法者勿為共住。若如斯者,侍衛於我。』於時輪寶,而於東方乃至海際,悉皆降伏;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依輪寶法,昇空遍游,還至王宮,住王殿前。姊妹!若轉輪王,出現世間,如是輪寶,必當顯現。言象寶者,作蓮花色,七支圓備,形體姝好,肥壯勇健,甚可愛樂。王若見已,心生歡悅,作如是語:『象寶善賢。』即令使喚善調象師,告言:『此善象寶,宜速善調。善調順已,送於我所。』白言:『如王教勅。』於一日中,所應調者悉皆調之。而此象寶,其性賢善,能隨調法,如百歲象學調之相。見象調已,即將奉王,白言:『大王!象寶調善,王自知時。』王欲試象,日初出時,乘象出宮遍游四天,食時還至本宮喫食。姊妹!若轉輪王出現世間,如此象寶方出於世。言馬寶者,如紺青色,頭黑光悅,形狀端正,甚可愛樂。王若見之,情甚歡悅,令此馬寶,具大賢相。喚調馬者,令速調伏。即依王命,以調馬法,於一日中皆悉教授,亦如上說。善調畢已,牽奉王前,白言:『大王!馬寶調已,願王知時。』王欲試馬,日初出時,亦乘馬寶游四天下,具如上說。姊妹!若轉輪王出現世間,而此馬寶方現於世。言珠寶者,有如是形色,八楞具足,紺琉璃色,清淨鮮潔,光明輝耀,破諸幽暗。姊妹!其珠寶有如是功德,轉輪王出現,珠寶方現於世。言女寶者,形儀端正,容貌超絕,不白不黑、不黃不赤、不長不短、不麁不細,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氣香潔如青蓮花,寒時觸即溫煖、熱時觸即清涼。」是時具壽阿難陀為說輪王七寶,至女寶時,而彼女人料理麥了,即便頂禮阿難陀,合掌發願:「願我以斯福業,當作輪王女寶。」時阿難陀持至佛所,諸佛世尊無不覺了,知而故問。佛告阿難陀曰:「誰料理麥耶?」阿難陀白言:「大德世尊!有一婆羅門女。」佛復問曰:「汝與彼有何言說?」白言:「共語。」佛告阿難陀:「汝與彼女,所有言語,為我說之。」阿難陀奉教具陳。佛復告阿難陀曰:「何故不與顯說佛德,說轉輪王耶?」白言:「大德!我作是念:『佛德甚深,恐彼女人不能悟解。』是故為彼,說轉輪王。」佛言:「阿難陀!汝為過失。為彼女人若說佛德,而彼女人聞佛功德,必發無上正等覺心,而不退轉。由斯願力,然此女人,必當得作輪王女寶。」是時遠近人眾,咸聞婆羅門女料理佛麥,蒙佛記為當作轉輪聖王女寶。是時遂有五百女人來苾芻處所,將麥料理,咸發誓願:「若彼女人,作轉輪王女寶之時,我等咸願與彼侍衛。」

是時世尊欲食馬麥,具壽阿難陀悲泣雨淚:「世尊遊行所至之處,國王勝貴,持佛足土而為頂戴。於三大劫修諸善品,何為於此城中食斯麁麥?」是時佛告具壽阿難陀曰:「汝今何故悲泣雨淚?」白言:「大德世尊生在王宮,合受轉輪王位王四天下;棄捨國榮而為出家,經三無數大劫,廣施頭目手足,具一切智,廣受人天殊勝妙供。云何今欲食馬麥耶?」佛言:「阿難陀!汝今能食如來牙齒之中一粒麥不?」白言:「甚欲。」佛於牙中,取一粒麥與阿難陀,即便食噉。佛問阿難陀:「汝頗曾得如是甘美所食不?」答言:「大德世尊!我雖生在輪王族內,能自食噉已來,口未曾得如斯美味。」佛言:「阿難陀!如來凡所入口,皆為甘美,百味中勝。」

是時遠近諸國隣王,咸悉知聞其火授王請佛世尊及苾芻僧伽三月安居,便自入密宮而不出現,不興供養,佛喫馬麥。聞已發使報火授王,其使既此,不許入見,在門首住。時給孤長者聞斯事已,五百乘車各載精妙粳米,封閉密蓋,擬送佛所。是時惡魔作念:「我已多種惱亂沙門喬答摩,不得其便,更宜惱亂,今正得時。」作是念已,即變身而為阿難陀形,往五百車處,告言:「諸仁欲何所去?」答言:「聖者阿難陀!我等聞火授王請佛僧伽三月安居,不興供養,佛及僧伽而噉馬麥。所以給孤長者令將此米,奉獻世尊。」魔曰:「天、龍、藥叉敬重世尊,舉缽向上,三十三天精妙香饌置於缽中。何故世尊而食馬麥?宜可急迴。」諸人答曰:「我既已出,詣世尊所,不欲卻迴。」魔復作念:「而此諸人不受我教,可作方便。」即昇虛空,起大風雨,降如車軸,令其米車咸半溺泥,駕者解牛隨緣而去。是時世尊與苾芻僧伽而食馬麥,尊者舍利弗及大目連往三峯山受天供養。

其馬商主,三月既周,來請世尊:「唯願哀愍,與苾芻僧伽,受我微供。」佛默受請。知佛受已,於其夜中,辦種種精妙飲食,廣如餘說。乃至飯食已,收缽竟,洗漱淨已,投佛足下,而發誓願:「所有善根,願我當來作轉輪王。其乘智馬,當為太子。五百匹馬,而為我子。佛所記女,為我女寶。餘五百女,為我宮婇女。」於時世尊既知彼念,告言:「商主!汝今所願,當來必就。」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第十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摩訶僧祇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

大比丘三千威儀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 後漢安...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明覺禪師語錄

明覺禪師語錄卷第一 參學小師惟蓋竺編 住蘇州洞庭翠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說羅雲忍辱經...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卷第一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上 宋沙門翔公於南海郡...

弊魔試目連經

弊魔試目連經(一名魔嬈亂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

佛說解節經

佛說解節經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佛教詞典】私呵提佛

(佛名)私呵摩提佛之略稱。...

【佛教詞典】魔民

(雜語)魔界之民眾也。...

夢參老和尚:生病的時如何發菩提心

吃飯是佛法,上廁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觀照下,幹什麼...

五種慷慨佈施,能得大福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

飲酒的三十六過失

1、資財散失;2、現多疾病; 3、因興鬥爭;4、增長殺...

自利利他是圓滿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續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說的...

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

誠念觀音聖號,助我順利生產

《楞嚴經》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自學佛以...

如何正確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五點記...

礦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師

李圓淨居士編寫《印光大師嘉言錄》。他就在一篇文稿裡...

修學佛法的人,解要圓,行要方

何謂圓呢?就是圓融無礙。因為佛法豎窮三界,橫遍十方...

印順法師:由於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裡去看見禮佛、念經、拜懺、早晚...

了幻法師:晚上為何會發淫夢

問: 1.弟子自問絕非好色之徒,但晚上為什麼會發淫夢...

發心與發願是一回事嗎

發心也就是發願,只是願更為強烈與堅決,更具有目標性...

【視頻】浴佛法會(佛光山唱誦)

浴佛法會(佛光山唱誦)

【視頻】《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轉有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