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車群臣圍繞,出舍衛城,便往園中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欲聽說法。

時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人出現世間。云何為四?或復有人先丑而後妙,或復有人先妙而後丑,或復有人先丑後丑,或復有人先妙後妙。

「云何人先丑後妙?或復有人生卑賤家,若旃陀羅家,若魁膾家,若工巧家,若剔鬚髮家、貧窮家,無穀米處食不充口,雖復得食臭穢弊惡。生如此家,顏色丑弊,人不喜見為人輕蔑,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彼已身修善行、口修善行、意修善行,若見沙門婆羅門已,便起謙卑意,承事恭敬不失時節。若見供養者,見已便歡喜踴躍,命終時生善處天上。譬如有人從地至小床,從小床至大床,從大床至馬,從馬至象,從象至大講堂,以是故我說此人先丑後妙。如是,彼人先丑後妙。

「云何人先妙後丑?若有人生豪尊家,或剎利大姓家,婆羅門大姓家,或長者大姓家,或王家,或太子家,或大臣家及諸大家,顏色端正無有比,色如桃花。彼人便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彼若見沙門、婆羅門、諸長宿,彼見已無恭敬心亦不禮事,亦不與言論。彼若見供養者,見已便起嫉妬心,此是邪見、猶豫見所攝此便有邪見,無施亦無福亦無受者,亦無善惡行,亦無今世後世,無父無母,世無阿羅漢等修妙行者,疾得證通而娛樂中。彼以有此成就惡邪見,若命終時生三惡趣獄中,猶如彼人從講堂轉下至象項,從象至馬,從馬至大床,從大床至小床,從小床首足墮地,由是故我說彼人先妙後丑。如是,彼人先妙後丑。

「彼云何人先丑後丑?或有人生卑賤家,或旃陀羅家,或魁膾家,或工巧家,或剔鬚髮家,及餘貧賤,無有飲食,雖復得食臭穢難嘗。生如此家,彼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彼已身行惡、口行惡、意行惡,若見沙門、婆羅門、諸尊長者,亦不恭敬亦不禮事,亦不與共言論,彼是邪見與猶豫見相應,彼便有是見,無施無福亦無受者,亦無善惡行報,亦無今世後世,無父無母,世無沙門婆羅門等行業者,無阿羅漢於今世後世疾得證通娛樂其中。彼與惡見相應,命終時生三趣入地獄中。譬如人從冥至冥,從暗至暗,由是故說此人先丑後丑。如是,彼人先丑後丑。

「彼云何人先妙後妙?若有人生豪尊家,生剎利大姓家,或婆羅門大姓家,或長者大姓家,或王家,或太子家,大臣家,極富饒財多寶,彼人極端正無比,色如桃華。彼身修善行、口修善行、意修善行。彼身已修善行,口已修善行,意已修善行,彼若見沙門、婆羅門、諸尊長者,若見便恭敬禮事供養供給,若見有人來供養承事禮敬,便發歡喜,彼與等見相應無顛倒相。彼有是見,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惡行,有今世後世,有父有母,世有沙門、婆羅門等修梵行者,阿羅漢於今世後世疾得證通娛樂其中。彼已成就善見,命終時生天上。譬如人從講堂至講堂,從觀至觀,游一宮殿至一宮殿,由是故我說彼人先妙後妙。如是,彼人先妙後妙。如是,大王!有四人出現於世。」

爾時世尊便說偈言:

「大王人貧賤,  得信好佈施,
 見沙門梵志,  及諸乞求者,
 承事禮恭敬,  等修諸善業,
 見施常歡喜,  乞者亦惠施,
 是施微妙業,  更不受瑕穢。
 如是王此人,  彼臨命終時,
 生三十三天,  先丑而後妙。
 大王人有財,  無信懷嫉妬,
 常欲行非行,  邪見無有師,
 見沙門梵志,  及諸乞求者,
 誹謗常罵詈,  慳貪如無財,
 見施往遏絕,  乞者不惠施,
 彼命非妙業,  彼人受瑕穢。
 如是王此人,  臨欲命終時,
 必生入地獄,  先妙而後丑。
 大王人貧賤,  無信慳貪心,
 常欲行非行,  邪見無有師,
 見沙門梵志,  及諸乞求者,
 誹謗常罵詈,  慳貪言無財,
 見施而遏絕,  乞者不惠施,
 彼命非妙業,  彼人受瑕穢。
 如是王此人,  臨欲命終時,
 必生入地獄,  先丑而後丑。
 大王人饒財,  好信常佈施,
 見沙門梵志,  及諸乞求者,
 承事禮恭敬,  等修諸善業,
 見施常歡喜,  乞者亦惠施,
 是世微妙業,  更不受瑕穢。
 如是王此人,  臨欲命終時,
 生三十三天,  先妙而後妙。

「是故,大王!當作是學。如是,大王!當作是學,先妙而後妙,莫學先丑而後丑。如是,大王!當作是學。」

爾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上篇: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下篇:須摩提女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佛說阿含正行經

佛說阿含正行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箭喻經

佛說箭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

佛說七佛經

佛說七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註音版】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 宋沙...

【註音版】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宋沙門釋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七週行慈

(術語)五停心觀中第二為慈悲觀,是使多瞋之眾生修慈...

【佛教詞典】蘊等略有六因建立

【蘊等略有六因建立】 p1454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七頁云:...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種奇特的民族,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特徵,比如...

四種良馬巧喻眾生根器

昔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一日,佛告諸比丘:世間...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

珍惜自己的人生與福報

做回人不容易。因為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看到,豬馬牛...

聖嚴法師《提起放下》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

人生只是過客

在前一世紀裡,有一位美國的旅行者去拜訪著名的波蘭籍...

如何以念佛來對治雜念

如何以念佛來對治雜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

消氣歌

消氣歌(一) 世間萬般事,哪能盡如意,遇事要想開,...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

螞蟻的力量

小小螞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它們...

父母對兒女的愛

有一個婆羅門娶一個太太很美,非常的美,但是家境很貧...

【視頻】《瑜伽師地論》聆志居士讀誦

《瑜伽師地論》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佛說四輩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四輩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