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寶雨經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寶雨經卷第九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離慳悋、嫉妬。何等為十?一者、得自為施主;二者、能勸他佈施;三者、能讚歎佈施;四者、慶慰他施;五者、讚餘施主令得歡喜;六者、見施他時終不起念,但施於我勿施餘人,如是之物唯我應有;七者、菩薩發心令一切有情皆得利益,謂能濟彼活命資具;八者、菩薩發心令諸有情皆得安樂,所謂成就世、出世間所有安樂;九者、我當勤修為欲利益諸有情故;十者、我應發起舍離慳悋、嫉妬之心。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便能永離慳悋、嫉妬。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於一切有情得平等心。何等為十?一者、於一切有情得平等方便;二者、於一切有情得心無障礙;三者、於一切有情得無惱壞心;四者、修行佈施;五者、修習持戒;六者、修習安忍;七者、修習正勤;八者、修習靜慮;九者、修習般若為欲利益諸有情故;十者、積集一切智因。

「菩薩積集,終不依止二種之心,平等普為一切有情而積集故。菩薩若能如是積集,速證法性,能出一切生死熱惱,亦能令他出離生死。菩薩平等於諸有情,心不貪愛,亦無憎嫉。善男子!譬如長者有其六子,皆悉端嚴,稱可父意,長者憐愍,心無偏念,平等養育。然彼諸子幼小愚癡、未有善巧,長者舍宅忽然失火,是時諸子各各別處。善男子!於汝意云何,是時長者頗作是念,我令諸子前後出不?」

止蓋菩薩言:「不也。世尊!何以故?由彼長者心平等故,於其諸子隨得隨出。」

佛言:「如是,如是!菩薩亦爾!一切有情在於生死熱惱宅中,愚癡無智,復無善巧。如是有情,於六道中各各別住。菩薩以方便故,皆令得出,復能置於寂靜之界。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於一切有情得平等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善巧供養一切如來。何等為十?一者、以法供養,即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二者、如說修行,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三者、為利益安樂諸有情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四者、為攝諸有情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五者、隨所作事皆為利益諸有情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六者、不舍離誓願,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七者、不舍菩薩所作事業,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八者、如理思惟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九者、心無厭倦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十者、不舍離菩提心故,即為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

「云何為法供養?善男子!以法身即是諸如來故,法供養已,即為供養一切如來。云何如說修行?謂如說修行成如來故。云何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謂如來出現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故。云何為攝受諸有情?謂如來出現攝受一切諸有情故。云何為利益諸有情?以所作事業皆為利益諸有情故。云何不舍誓願?以舍離誓願不能利益諸有情故。云何不舍菩薩所作事業?若違背菩薩所作事業,即不能供養一切如來。云何如理思惟?謂不如理思惟,不能供養諸如來故。云何心不疲厭?謂心若疲厭,即不能供養一切如來。云何不舍菩提心?以舍離菩提心,即不能供養一切如來。何以故?善男子!以諸菩薩為利益有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無有情則諸菩薩不現等覺。是故以法供養,即得供養一切如來,非財供養。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即得善巧,承事供養一切如來。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降伏我慢。何等為十?一者、菩薩舍家出家,所有親屬皆舍離我,猶如死尸,以是因緣能降伏我慢;二者、我毀形好,著壞色衣,身貌異俗,由是因緣能伏我慢;三者、我剃除鬚髮,手執應器,巡家乞食,以是因緣能降伏我慢;四者、巡家乞食,如旃荼羅子,起下劣心,以是故能降伏我慢;五者、從他乞食,我命因他,應念己身如乞求者,由是故能降伏我慢;六者、我所得食雖為他人之所輕賤,為乞食故而無厭倦,由是故能降伏我慢;七者、供養尊者阿遮利耶,作福田想,由是故能降伏我慢;八者、我具威儀軌則所行,為欲令他同梵行者見皆歡喜,以是故能降伏我慢;九者、未得佛法願我當得,以是故能降伏我慢;十者、我能於彼忿怒、損害諸有情中常起忍辱,以是故能降伏我慢。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降伏我慢。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淨信。何等為十?一者、以宿植善根具足因緣故,出生福德;二者、不由師教而得正見;三者、舍離虛誑諂曲之行,得意樂具足;四者、無邪曲性,得質直心;五者、由利根故,得智慧具足;六者、以清淨心流注相續故,能舍離睡眠障礙;七者、舍離惡知識,依止善知識;八者、希求善法,不起我慢;九者、演說正法,無顛倒取;十者、以廣大信能知如來廣大威德。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清信心。」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於如來廣大威德,願樂欲聞少分之義!」

佛言:「善男子!汝應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宣說如來廣大威德少分之義!」

止蓋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

「善男子!如來成就大慈平等,普為一切有情。如來於一有情起於大慈,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如來大慈雖遍有情界、盡虛空界,然大慈邊際實不可得。善男子!如來成就大悲,不與一切聲聞、緣覺、諸菩薩共。如來於一有情起大悲時,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善男子!如來成就說法無盡,於無量劫、無量阿僧企耶,名言各別,道理不同,為一切有情能頓演說,然佛所說法無窮盡。善男子!如來成就無量問難,能答、能釋。善男子!假使一切有情乃至入於有情數者,同時問佛,名句文身各各有異,如來於一剎那或一臘縛、一牟呼栗多能答、能釋,而無窮盡。善男子!如來成就靜慮所行境界,得無障礙。善男子!假令一切有情皆住十地諸菩薩位,如是菩薩一時皆入無量百千諸三摩地,如是入時,經於無量百千諸劫,所入靜慮各各不同,實不能知佛三摩地及所行境界邊際可得。善男子!如來成就無量色身,若諸有情應以如來色身而教化者,如來即能於一剎那或一臘縛、一牟呼栗多,各各於彼有情之所示現如來色身之相。若諸有情應見種種別類有情色身之相,如來即能於一剎那或一臘縛或一牟呼栗多,各各於彼有情之前,示現種種別類有情色身之相。

「善男子!如來眼所取境有無量種,諸有情等天眼所見、肉眼不見者,如是種類有情滿於超過算數思量世界之中,世尊如實觀見爾所有情,猶如掌中阿摩羅果。善男子!如來耳所取境有無量種,如前所說無量無邊諸世界中有情充滿,然彼世界一切有情於一剎那、一臘縛時、一牟呼栗多頃同時出聲,然彼諸聲音韻屈曲、言詞大小宣說有異。如來聞彼音聲各各差別,皆能了知。善男子!如來成就聖智無盡無量,猶若虛空。善男子!盡有情界所有眾生各各構畫、別別思惟,作種種業。如來於一剎那,於一臘縛、一牟呼栗多悉能了知,此諸有情如是搆畫、如是思惟、如是造業、得如是果。如來以無礙智,悉能了知彼諸有情三世業果。何以故?如來常在三摩呬多故。何以故?如來念無失故、諸根不散故、心不馳流故。何以故?善男子!如來住寂靜故,甚寂靜、極寂靜故,能斷一切諸煩惱故。善男子!若彼眾生有諸煩惱,心則馳散,不能得彼諸三摩地。如來無彼煩惱塵垢,起無漏智,證得一切諸法自在平等理性,通達一切諸三摩地、三摩缽底所行境界。善男子!如來所有四種威儀,一一皆住於三摩地,乃至如來入於涅槃,經爾所時住三摩地,何況少時而不在定!善男子!如來於無量劫積集資糧,由是如來常住三摩呬多。善男子!如來不可測量、不可思惟、不可計度!」

止蓋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以如來於三阿僧企耶積集資糧而證得故。」

佛言:「善男子!我於無量劫積集資糧,證得如來不思議境,非唯於彼三僧祇劫而證得故。然由菩薩悟解平等諸法性已,方得入彼三僧祇數,非初發心。」

止蓋菩薩言:「若諸有情得聞如來大威德者,能起淨信,歡喜悅樂。世尊!彼諸有情,當知即是有福德者、作諸善者、斷業障者。若起信解,則親近菩提,何況聞已受持讀誦,究竟通利,為他廣說!世尊!如是有情不久堪成如來威德。」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此諸有情當為無量諸佛攝受,當得承事無量諸佛,種諸善根。若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來廣大威德,終不應起猶豫、疑惑。於如來威德能意樂思惟,心淨勝解,著新淨衣,如法供養,能於七日七夜,專念思惟,心不散亂,滿七日七夜已,即於其夜得見如來。若所作法不具足者,是人臨命終時心不散亂,當得如來現前而住。」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有情聞說如來大威德時,生不信不?」

佛言:「有。善男子!若諸有情,聞說如來大威德時,意樂勐利,麁惡楚毒,起損害心,於說法師起惡知識想。由是因緣,身壞之後生捺洛迦。善男子!若諸有情聞說如來廣大威德,心生淨信,於說法師起善知識想及導師想。善男子!決定應知此諸有情生生之處,曾聞如來廣大威德,或此諸有情作如是思惟:『我應往昔於諸佛會中曾聞此法門,由斯我等聞於如來廣大威德,心生淨信。如世尊說:「今聞如來廣大威德,生淨信者,以昔曾聞故。」』」

爾時世尊即現舌相,覆於面輪,次覆於身及師子座並諸菩薩、聲聞之眾、釋、梵、護世乃至覆於一切大會。爾時世尊還攝舌相,告大眾言:「善男子!如是舌相,由如來得不妄語故。汝等應當深生淨信,能於長夜利益安樂。」

說此法時,八萬四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有情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其餘無量有情曾未能發菩提心者,皆得發心。

爾時薄伽梵告止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於世俗中而得善巧。何等為十?一者、於世俗諦施設有色,勝義諦中色不可得,亦無執著,於世俗中施設受、想、行、識,勝義諦中乃至於識皆不可得,亦無執著;二者、於世俗中施設地界,於勝義中地不可得,亦無執著,雖於世俗施設水、火、風界及空、識界,於勝義中乃至識界俱不可得,亦無執著;三者、雖於世俗施設眼處,於勝義中眼處不可得,亦無執著,雖於世俗施設耳處乃至意處,於勝義中乃至意處皆不可得,亦無執著;四者、雖於世俗施設有我,於勝義中我不可得,亦無執著;五者、雖於世俗施設有情,於勝義中有情不可得,亦無執著;六者、雖於世俗施設命者、養育、意生、補特伽羅、摩納縛迦,於勝義中皆不可得,亦無執著;七者、雖於世俗施設世間,於勝義中世間不可得,亦無執著;八者、雖於世俗施設有世間法,於勝義中世間法不可得,亦無執著;九者、雖於世俗施設佛法,於勝義中佛法不可得,亦無執著;十者、雖於世俗施設菩提,於勝義中所證菩提及能覺者俱不可得,亦無執著。善男子!因想施設所有言說,是名世俗。雖勝義中世俗不可得,離於世俗,則無勝義。善男子!若菩薩於世俗中能得善巧,非勝義諦,是故說名世俗善巧。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世俗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勝義善巧。何等為十?一者、證得無生法性;二者、證得不滅法性;三者、證得不壞法性;四者、證得不入、不出法性;五者、證得超過言語所行法性;六者、證得無言說法性;七者、證得離戲論法性;八者、證得不可說法性;九者、證得寂靜法性;十者、證得聖者法性。何以故?善男子!以勝義諦不生、不滅、不壞,無入、無出,超過言路,非文字取故,非戲論證故,不可言說,湛然寂靜,為諸聖者自內所證。善男子!以諸如來若有出現、若不出現,其勝義理常住不壞。為是義故,菩薩剃除鬚髮,身服袈裟,心生正信,遠離於家,趣於非家,是名出家。得出家已,精勤修習,如頭系繒綵為火所燒,無暇救火,專求勝義。若無勝義則梵行唐捐,諸佛出世亦無義利。善男子!由有勝義故,諸菩薩於此法中能得善巧。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勝義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緣起善巧。何等為十?一者、能知空性;二者、能知無所有性;三者、能知不堅固性;四者、能知如影性;五者、能知如像性;六者、能知如響性;七者、能知如幻性;八者、能知無住性;九者、能知搖動性;十者、能知緣起性。

「菩薩作是思惟:『諸法如是空、如是無所有、如是不堅固、如是喻影、如是喻像、如是喻響、如是喻幻、如是無住、如是搖動、如是緣起。』復作思惟:『於此諸法能了知生,能了知滅。』菩薩又復思念:『一切諸法何因故生?何因故滅?由無明為緣,能生諸法;無明是首、無明為依。依無明已,諸行得生;依諸行已,諸識得生;依識生已,名色得生;依名色已,六處得生;依六處已,諸觸得生;諸觸生已,施設於受;以有受故,施設於愛;愚夫為愛所逼迫故,施設於取;取謂受取,以取生故,有相續生;依止有故,而得於生;依止生故,而得有老;以有老故,補特伽羅皆有其死;以有死故,即能生於憂、悲、苦、惱,諸法積集為大苦聚。是故智者應當精勤壞滅無明,拔其根本,無明滅故,而諸法滅。』善男子!譬如命根滅已,餘根皆滅。如是無明滅故,即無所依;以無依故,煩惱不起;以生死因滅故,諸趣果滅,由是菩薩能證涅槃。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緣起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故能自了知。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觀察自身是誰種姓。於婆羅門、剎帝利種、若居士家?富、貴、貧、賤諸種姓中,何種姓生?菩薩雖能於諸富貴種姓中生,終不恃此而起憍慢。若於貧賤種姓中生,作是思惟:『我昔曾作諸雜業故,由是令我生此種姓。』以是因緣厭離諸有,以厭離故而求出家。

「二者、得出家已,應作是念:『為何義利而求出家?』作是思惟:『我今出家為欲自度,令他得度;自得解脫,令他解脫。是故菩薩常應遠離懈怠、嬾惰。』

「三者、菩薩應念:『我今出家於諸罪障不善之法皆應除滅。所以者何?若有諸罪已能斷除,應自心生歡喜悅樂;若未除斷,為令斷故,應勤修習。』

「四者、菩薩應當如是觀察:『我既出家,一切善法皆得增長。所以者何?若諸善法已得增長,心生喜樂;若未增長,為令增長,慇勤修習。』

「五者、菩薩又應如是觀察:『若增長善法,除滅罪障,我當依止如是尊者!』由是因緣,菩薩應隨鄔波馱耶——持戒、破戒,少聞、多聞、若有名稱、若無名稱——起導師想,猶如世尊,生於淨信,歡喜悅樂。

「六者、菩薩當於阿遮利耶應常尊重,恭敬供養,作是思惟:『我今依止阿遮利耶故,於菩提分法未圓滿者,願得圓滿;於煩惱法未得除斷,願得除斷。菩薩奉事阿遮利耶,如鄔波馱耶想。若有善法,隨順攝受;若不善法,了知不作。』由此心生歡喜悅樂。

「七者、菩薩應起思惟:『誰是我師?』復作是念:『一切智者是我之師。云何一切智者?謂了知諸法,哀愍世間;能起大悲,為大福田;與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為大軌範。是我導師。』菩薩由此歡喜悅樂,得大利益。復作思惟:『諸佛、世尊是我之師。佛所演說聖道、學處我當修習,乃至命終亦無違犯。我應如是尊重諸佛,恭敬供養,心常隨順。』

「八者、菩薩作是思惟:『我從誰乞而得於食?』菩薩復念:『我應從彼城、邑聚落諸婆羅門、剎帝利等而乞於食。我令如是諸有情等,以施食故獲大果報、獲大義利、獲大威德,故從乞食。』

「九者、菩薩作是思惟:『城邑、聚落諸婆羅門、剎帝利等,應作何想而與我食?』菩薩復念:『彼應於我作沙門想、作苾芻想、作福田想,而與我食。我應思念,但是沙門及福田者所有功德,我皆修習。』

「十者、菩薩作是思惟:『無始生死我今出離。云何出離?』菩薩思念:『我得出家,成苾芻法,是第一出離;我今成就沙門功德,是第二出離;我常精進,離於懈怠,證於法性故,能出離無始生死,是第三出離;我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現等覺,是第四出離。』菩薩由作如是觀察,能自了知。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自了知。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知於世。何等為十?一、於倨傲者,能自卑下;二、於憍慢者,能離憍慢;三、於邪曲者,能為質直;四、於虛誑者,能真實言;五、於惡語者,能為愛語;六、於堅強者,能柔軟語;七、於暴惡者,常能忍辱;八、於瞋怒者,能修於慈;九、於苦惱者,能修於悲;十、於慳悋者,能修於施。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知於世。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生清淨佛剎。何等為十?一者、成就於戒,無缺、無雜,戒無點污,戒得清淨;二者、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三者、以能成就廣大善根;四者、於利養名稱、恭敬讚歎,心常舍離,無所染著;五者、得清淨信,心無疑惑;六者、常修精進,離懈怠心;七者、能入寂定,無散亂心;八者、能得多聞而無惡慧;九者、成就利智,非鈍根性;十者、有慈悲性,無損害心。」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十法為要具足,方始得生,若有闕者能得生不?」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成就一法,得無缺減、無少違犯、鮮白清淨,彼諸菩薩即得具足成就十法。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生清淨佛剎。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處胎藏塵垢不染。何等為十?一者、造如來像;二者、修理破壞諸佛制多;三者、以諸妙香塗佛制多,而為供養;四者、以諸香水洗如來像,而為供養;五者、於佛制多中掃灑塗地,而為供養;六者、親能承事、供養父母;七者、親能供養阿遮利耶、鄔波馱耶;八者、親能供養修梵行者,而菩薩心無有悕望;九者、菩薩願以善根迴施有情,由我善根,令不染著胎垢而生;十者、菩薩如是迴向,意樂殷重、勐利甚深。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處胎藏塵垢無染。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舍家出家。何等為十?一者、得無所取;二者、不雜亂住;三者、得厭背境界;四者、離境界愛著;五者、不起染著境界過患;六者、於佛施設所有學處恭敬尊重,能善修習,勇勐精進;七者、於飲食衣服、資具、醫藥隨所受物,心常知足;八者、於缽多羅及袈裟資具,善能舍離一切積集;九者、於境界中心常怖畏,起於厭離;十者、常勤修習,能於現前寂靜而住。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舍家出家。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淨命。何等為十?一者、能善舍離為利養故矯詐諂曲;二者、能善舍離為利養故而現其相;三者、善能舍離為利養故虛言鼓動;四者、善能舍離惡求利養;五者、善能舍離非法利養;六者、善能舍離不淨利養;七者、不耽著利養;八者、得不染著利養;九者、得性不熱惱;十者、於如法利養善能知足。

「善男子!云何善能舍離為利養故矯詐諂曲?謂此菩薩不為利養因緣故,身、語、心業而為矯詐。

「云何身不矯詐?謂此菩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不現威儀。

「云何不現威儀?謂此菩薩若舉足時,不詐徐步;若下足時,不前視一尋現思惟相,亦不詐偽不顧直視。

「云何語不矯詐?謂此菩薩不為利養故安徐細語、柔軟愛語及隨順語。

「云何心不矯詐?若有施主及助施者請喚之時,菩薩不為利養語現少欲、心廣貪求、內懷熱惱,是名菩薩不為利養故矯詐諂曲。

「云何善能舍離為利養故而現其相?菩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終不現相自言我之衣、缽、病緣醫藥,而彼施主及助施者雖不惠施,菩薩終不從彼乞求,是名菩薩善能舍離為利養故而現其相。

「云何菩薩善能舍離為利養故虛言鼓動?菩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終不詐言:『某甲施主持某事物而惠施我,我以某物而報彼恩。』又言:『某甲以我持戒、多聞、少欲,持彼彼物而施與我。我起悲心憐愍彼故,而攝受之。』是名菩薩善能舍離為利養故虛言鼓動。

佛說寶雨經卷第九

佛說寶雨經卷第十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云何菩薩善能舍離惡求利養?善男子!菩薩不為利養故,身心行惡。身行惡者,為利養故,馳走來往而犯尸羅。心行惡者,悕求利養,若見餘人所得利養及同梵行者,興心損壞。是名菩薩舍離惡求利養。

「云何菩薩舍離非法利養?謂此菩薩不行矯詐,取於利養,不以斗秤而行欺誑,他所委信,終不侵損,不行矯詐。是名菩薩舍離非法利養。

「云何菩薩舍離不淨利養?謂此菩薩所得利養,若窣堵波、若法、若僧共有之物,或他不與亦不許可,雖得彼物必不受之。是名菩薩舍離不淨利養。

「云何菩薩不耽著利養?謂此菩薩得利養時,不攝為己物,不自稱富者,亦無積聚。時時施與沙門、婆羅門等,若施與父母及輔翼左右、親友眷屬,時時自用。雖自受用,亦無染著。菩薩不得利養之時,心不生苦亦無熱惱,若彼施主及助施者雖不惠施,菩薩於彼不起瞋心。若得如法利養及隨僧次,一切如來皆同許可,諸菩薩等無有呵責,諸天讚歎,同梵行者無有譏嫌,於此利益常能知足。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淨命。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心無厭倦。何等為十?一者、為諸有情故,雖久住生死而無厭倦;二者、為諸有情故,於生死苦而無厭倦;三者、於利益有情中而無厭倦;四者、諸所作事常為有情而無厭倦;五者、能令有情作善事業而無厭倦;六者、為聲聞乘補特伽羅宣說道法而無厭倦;七者、不於聲聞乘補特伽羅前現不信彼聲聞乘法;八者、攝受菩提分法而無厭倦;九者、圓滿菩提資糧而無厭倦;十者、於涅槃界不求現證,亦無趣向涅槃意樂。由此菩薩能隨順大菩提故、趣向大菩提故、親近大菩提故。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心無厭倦。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行一切如來教勅。何等為十?一者、修不放逸,舍諸放逸故;二者、得身善律儀,身不行惡故;三者、得語善律儀,語不行惡故;四者、得意善律儀,意不行惡故;五者、怖畏他世,能盡舍離諸不善法;六者、能說正理,離諸非理;七者、能善說法,訶責非法;八者、能得舍離譏嫌之業,於清淨業隨順修行;九者、於如來教中不說過患,能盡舍離諸煩惱毒;十者、於如來法性能隨順守護,防禦一切惡不善法。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行一切如來教勅。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面門微笑,永離顰蹙。何等為十?一者、得諸根明淨;二者、得諸根遍淨;三者、得諸根不缺;四者、得諸根離垢;五者、得諸根白淨;六者、得永離損害;七者、得永離睡眠;八者、得永離纏縛;九者、得永離結恨;十者、得永離忿怒。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面門微笑,永離顰蹙。」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趣,由諸根清淨故,諸菩薩得面門微笑;復由永離諸煩惱故,得無顰蹙。」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多聞。何等為十?一者、如實了知,如是貪火熾然生滅;二者、如實了知,如是瞋火熾然增盛;三者、如實了知,如是癡火惛亂增長;四者、如實了知,有為之法悉皆無常;五者、如實了知,如是諸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實了知,如是世間並皆是空;七者、如實了知,如是一切諸行無我;八者、如實了知,如是愛著,皆名戲論;九者、如實了知,一切諸法因緣所生;十者、如實了知,涅槃寂靜。如是之義,非但言說,要以聞、思、修所成慧,方於此義如實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堅固,為諸有情發起精進。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多聞。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攝受正法。何等為十?一者、於後時、後分、後五十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減,諸有情類不能修持,住非道中,智燈已滅,無能說者。此時若有能於廣大素怛纜中,有大利益,有大威德,生諸善法如有情母,受持讀誦,種種承事,恭敬供養。二者、展轉為他宣說開示。三者、能於修學如是廣大經典補特伽羅所,生於淨信,歡喜踴躍,攝受於彼。四者、聽聞正法,無所悕望。五者、於此法師起導師想。六者、能於正法起甘露想。七者、能於正法起仙藥想。八者、於其正法起良藥想。九者、專求正法,不顧身命。十者、悕求正法,起修行想。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攝受正法。

「復次,善男子!有十種法,菩薩成就為法王子。何等為十?一者、具諸相莊嚴;二者、身得隨好;三者、諸根具足,皆悉圓滿;四者、於一切如來所行之處,隨順修行;五者、於一切如來所得聖道,隨順得之;六者、於一切如來所有覺悟,隨順悟之;七者、能得除滅世間苦惱;八者、善學一切聖者所行;九者、得善修習梵行;十者、能住一切智城,是諸如來所住之處。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為法王子。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釋、梵、護世之所承奉。何等為十?一者、能於菩提而不退轉;二者、一切諸魔所不能動;三者、於佛法中而無退失;四者、隨順能入諸真實相;五者、隨順通達一切諸法悉皆平等;六者、能於一切佛法之中,不藉他緣而能信解;七者、得善證智;八者、成就不共一切聲聞、辟支佛法;九者、能超過彼一切世間;十者、證無生法忍。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釋、梵、護世之所承奉。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知有情意樂、隨眠。何等為十?一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貪心意樂;二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瞋心意樂;三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癡心意樂;四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上品意樂;五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中品意樂;六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下品意樂;七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善意樂;八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堅固意樂;九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常起隨眠;十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暴惡隨眠。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知有情意樂、隨眠。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成熟有情善巧。何等為十?一者、若諸有情應以如來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如來色相;二者、應以菩薩色相而得度者,即現菩薩色相;三者、應以緣覺色相而得度者,即現緣覺色相;四者、應以聲聞色相而得度者,即現聲聞色相;五者、應以帝釋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帝釋色相;六者、應以魔王色相而得度者,即現魔王色相;七者、應以梵天色相而得度者,即現梵天色相;八者、應以婆羅門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色相;九者、應以剎帝利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剎帝利色相;十者、應以居士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居士色相。善男子!若諸有情應以如是色相方便得調伏者,菩薩為彼示現種種色相方便而調伏之。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成熟有情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隨順住。何等為十?一者、質直心;二者、柔軟心;三者、不邪曲心;四者、無損害心;五者、無垢心;六者、清淨心;七者、無堅硬心;八者、無麁惡言;九者、能常忍辱;十者、具足隨順。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隨順住。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安樂住。何等為十?一者、能得正見具足清淨;二者、得戒具足;三者、軌則清淨;四者、得順所行境;五者、無所染著;六者、成就悲愍;七者、能常憂念;八者、能得同類;九者、能發起一乘;十者、不事餘師。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安樂住。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攝事善巧。何等為十?一者、為攝有情,修利益施;二者、為攝有情,修安樂施;三者、為攝有情,修無盡施;四者、為攝有情,言說利益;五者、為攝有情,修言說義;六者、為攝有情,修言說法;七者、為攝有情,示言說理;八者、為攝有情,以善利益;九者、為攝有情,同飲食等,饒益彼故;十者、為攝有情,同於活命資具等事,饒益彼故。善男子!法利益者,所謂法施;安樂施者,所謂財施;無盡施者,謂常宣說道路示人;言說利益者,謂說善根;言說義者,謂說真實;言說法者,謂順如來教演說之法;言說理者,謂不壞實義;善利益者,謂令眾生除滅不善,置於善處;同飲食等,饒益彼者,謂同受用種種飲食、衣服等事;同於活命資具等事,饒益彼者,謂同受用金銀、末尼、真珠、璧玉、吠琉璃寶、螺貝、珊瑚、象馬車乘如是等事。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攝事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端嚴。何等為十?一、能得寂靜威儀;二、能得無矯詐威儀;三、能得清淨威儀;四、能令見者之所愛樂;五、能令見者諸惡止息,心意寂靜;六、能令見者無有厭足;七、能令見者心意悅樂;八、能令見者心無罣礙;九、能令見者所願滿足;十、能令見者心生淨信。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端嚴。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為所依止。何等為十?一者、能守護他,以諸有情怖煩惱故;二者、能得出離,以生死曠野多飢渴故;三者、善能拔濟,謂令有情出生死海故;四者、能作眷屬,以諸有情多惸獨故;五者、為大醫師,以能對除煩惱病故;六者、能作依怙,以諸有情無依恃故;七者、能作依止,以諸有情無依處故;八者、能作歸依,以諸有情無依託故;九者、能為智燈,以諸有情住無明故;十者、能作歸趣,以諸有情無趣向故。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為所依。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如大藥樹。何等為十?善男子!如大藥樹,能令有情皆得受用。一者、受用其根;二者、受用其莖;三者、受用其枝;四者、受用其葉;五者、受用其花;六者、受用其果;七者、見時受用其色;八者、嗅時受用其香;九者、甞時受用其味;十者、摩時受用其觸。善男子!菩薩如是從初發心乃至成佛,能施彼彼一切有情諸煩惱病種種法藥,令得受用,或受用菩薩施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戒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忍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精進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靜慮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般若波羅蜜多、或見菩薩身而得勝利、或聞菩薩名而得勝利、或味菩薩功德而得勝利、或復供養菩薩而得勝利。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如大藥樹。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勤修福德。何等為十?一者、於三寶中,隨力供養;二者、於諸有情病患之者,能施醫藥;三者、於一切有情飢渴逼者,能施飲食;四者、於一切有情為寒熱等所侵逼者,能施衣服;五者、於阿遮利耶、鄔波馱耶,心常尊重,恭敬供養;六者、於同梵行,者問訊起居,合掌禮拜,恭敬供養;七者、建立伽藍、樹林、園苑;八者、於時時間能以資財、穀麥等物庫藏所有而行惠施;九者、於其奴婢及佣力者,平等憐愍而養育之;十者、於時時間能尊重、供養持淨戒者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勤修福德。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變化善巧。何等為十?一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諸如來所聞甚深義;二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諸如來所聽聞正法;三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諸如來所恭敬供養;四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修集菩提資糧圓滿;五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見諸菩薩現正等覺,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六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示詣道場;七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自現等覺,令他皆見;八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轉正法輪;九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示般涅槃;十者、於一佛剎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剎土中,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經爾所時觀諸有情應調伏者,即能現作種種變化而調伏之。菩薩雖現如是變化,而不分別我能變化;於所變境,亦不分別如是之事我所化作。」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能作種種變化。云何於此能化之者及所化事得無分別?」

佛言:「善男子!我今為汝當說譬喻,汝應諦聽。善男子!譬如日、月光耀四洲,廣能利益諸有情等,而彼日、月雖能利益一切有情,而不分別我為能耀,亦不分別彼有情等以為所耀。然日、月天子由其往昔異熟業成,能作如是利有情事。善男子!諸菩薩等亦復如是,雖種種變化而無功用,於能化、所化不起分別——我是能化、有情為所化。何以故!如是種種變化之事,一一皆是菩薩善業得成熟故。由昔修行發如是願、作如是事,以此故得於能化、所化離於分別。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變化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速疾能於無上菩提而現等覺。何等為十?一者、得具足施,以善積集成就施故;二者、得具足戒,成就淨戒,無有缺漏,亦無雜染,超過一切聲聞、緣覺;三者、具足安忍;四者、具足正勤;五者、具足靜慮;六者、具足般若;七者、具足方便;八者、具足勝願;九者、具足諸力;十者、具足正智。菩薩以能成就智故,超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由能成就不共智故,又能超過菩薩初地,乃至能超於第九地,由菩薩得智具足故。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故,能速疾於無上菩提而現等覺。」

世尊說此法門之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又此世界所有蘇迷盧山及牟真隣陀山、摩訶牟真隣陀山、輪圍山、大輪圍山及寶山等一切諸山,為供養佛故,峯岫低屈向伽耶山。又此世界所有一切花果樹等,悉皆低屈向伽耶山,供養於佛及供養法。復有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以種種衣服、諸莊嚴具,其積量如蘇迷盧山,供養佛法。復有無量百千俱胝釋、梵、護世合掌向佛,恭敬禮拜,以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散於佛上。復有無量百千天子於虛空中,各執天衣,舉手旋轉,作百千種聲,以諸天花散於佛上而作是言:「過去諸佛已出世間,轉正法輪。世尊今者又復出現轉妙法輪。若諸有情曾於過去供養諸佛,修行福業,積集善根,如是有情,今時方得聞此法門,何況聞已深生淨信!」復有無量百千莫呼洛伽亦為供養此法門故,出大音聲,猶如雷震其聲普遍。復變化作種種香雲,雨諸香水。其雨遍此三千大千世界及伽耶山頂,亦不嬈亂諸有情類。復有無量百千諸龍婇女於世尊前作種種音樂,讚歎供養。復有無量百千健達縛、緊捺洛右遶三千大千世界及伽耶山,出美妙音,讚歎供養。復有無量百千俱胝藥叉雨眾蓮花,而為供養。復有無量百千諸婆羅門及剎帝利,以諸花鬘、燒香、和香、塗香、末香、衣服、花蓋及諸幢幡而供養佛。復有無量世界之中所有諸佛,為供養釋迦牟尼佛及供養法故,各放眉間光明。其光明中現種種色、種種形、種種光,謂青、黃、赤、白及紅頗胝迦。所放光明,其光右繞此大千界,而能破彼一切闇障。光復右遶伽耶山頂及如來身,然從世尊頂上而入。復有妙風所吹之處,觸者安樂。

世尊說此法門之時,於眾會中有七十二那庾多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百千俱胝有情未發心者,發菩提心。

時伽耶山有一天女,名曰長壽,久住此山,率其兵眾、將諸眷屬,來詣佛所,於眾會中從坐而起。為供養佛,往自宮殿取供養具,還至佛所,恭敬供養,而白佛言:「我知世尊於過去世無量生中,常住在此伽耶之山,曾有七萬二千諸佛,皆為世尊說此法門文句義理。今者世尊還住此山,而為我等說此法門所有文句。」

佛言:「天女!汝今得聞如是法寶,為大義利!」

爾時復有諸天子眾作是思惟:「此長壽天女經爾所時,承事如來,聞此法門。云何不能轉此女身?」

爾時止蓋菩薩知諸天子心所思惟,而白佛言:「世尊!有何因緣,此長壽天女經爾所時供養如來,復聞此法門大威神力,而今不能轉此女身?」

佛言:「善男子!此長壽天女住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為利益一切有情因緣故。善男子!我知此天女於往昔時,以能勸請超過算數諸佛、如來發菩提心乃至涅槃故。此天女有大威德,於賢劫中供養諸佛,於此佛剎當現等覺,號長壽如來、應、正等覺。」

時薄伽梵告天女言:「天女!汝應示現自身佛剎。」

爾時天女當即現入一切色身三摩地。入此定已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平坦如掌,吠琉璃寶以成此界。除去諸惡山石、草木,處處示現諸劫波樹、流泉、浴池,八功德水充滿池中,於其水上眾花彌覆。復能除彼下劣有情,乃至不聞女人之名。處處示現種種蓮花,大如車輪,於蓮花中有諸菩薩結加趺坐。亦復示現薄伽梵身,謂長壽如來、應、正等覺,為諸菩薩敷演妙法。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釋、梵、護世、諸大菩薩,前後圍遶,說此法門。

爾時長壽天女從定而起,於世尊前右遶三匝,大眾之中隱沒不現。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法門,若能受持、若讀、若誦、若復思惟、為他廣說,如是之人生幾所福?」

佛言:「善男子!若有人能佈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如是佈施相續不斷,經於無量百千諸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有能書寫如此法門,善詳校已,能施與他生淨信者,是人功德勝前福德。何以故?善男子!以彼財施是下劣之法,有滅壞故;法施殊勝,有大威力。何以故?善男子!以諸有情染著財產,經無量時生死流轉,樂世間法,終不能受廣大法味。善男子!若有能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眾生,皆能安置於十善道,復有能於此殊勝法門聽聞、讀誦、思惟、修習、為他演說,是人功德勝前福德。何以故?善男子!十善業道因此法門而出生故。善男子!若復有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聲聞、辟支佛果;若有聞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修習、為他廣說,是人功德勝前福德。何以故?善男子!依此法門得諸聲聞、辟支佛果,又依此法門得諸菩薩及出世間諸佛之果。善男子!若能聽聞、受持讀誦此法門者,此人即是已於一切素怛纜中,受持讀誦。何以故?以此法門是諸法母。善男子!非不得此法性而能證得廣大法性。」

爾時諸大聲聞承佛威神,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聞此法門,必定能出廣大生死!」

佛言:「諸苾芻!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爾時薄伽梵告大眾言:「善男子!若於如是諸地方處說此法門,當知其地是菩提道場、轉法輪處。又應思惟其地即是大制多處,亦是我等一切導師在中而住。何以故?善男子!以法性即是大菩提故,亦是轉法輪故,又法身即是諸如來故。若供養法,即是供養一切如來。若說法師所在地方,當於此處起制多想,於法師處起尊重想、起善知識想、起於演說正道路想。若見法師應當歡喜,淨信悅樂,邀請上座,恭敬供養,讚歎善哉。善男子!我若讚說法師功德乃至劫盡,亦不能說少分功德。何以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愛樂法者,於說法師所行之處,以自身血灑其道路,亦不能報彼說法師少分恩德。何以故?以說法師即能住持如來法眼,甚希有故。善男子!諸說法師若欲說此法門之時,若正說、若已說,應現無畏,不應沉沒,不現憂惱,無損害心,著新淨衣,應生淨信。他讚歎時,不應倨傲,不起我慢,不自讚毀他,無所悕望,應常恭敬演說此法。」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諸地方有能說此法門之處,我當將諸兵眾及與眷屬往詣其處,為欲聽聞此法門故及能守護彼說法師。」

佛言:「憍尸迦!善哉,善哉!汝今正應作如是事,汝當守護如來法性。」

爾時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受持?」

佛言:「善男子!此名『寶雨法門』,亦名『寶積功德』,亦名『智燈』,亦名『止一切蓋菩薩所問法門』。汝當受持!」

時薄伽梵說此經已,歡喜無量。止一切蓋及諸菩薩,一切聲聞、釋、梵、護世及大自在淨居諸天、無量百千天子,及諸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寶雨經卷第十


上篇:大乘寶雲經

下篇:大乘百福相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大生義經

淨佛說大生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註音版】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華嚴關脈義記

華嚴關脈義記 無礙勢。四問答取文勢。 第一展轉無盡者...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戀西大師淨土必求(淨業痛策)

淨土必求自敘 大本彌陀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

【註音版】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建志補羅

(地名)梵名。Kāchipura,南印度達羅毗荼Drāviḍa國...

【佛教詞典】獨頭意識

【獨頭意識】 此又名不俱意識,就是不與前五識俱起,單...

沉靜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

聖嚴法師《開發智慧的潛能》

曾經有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腦力其實只...

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

人心旁鶩不定,應從三毒中解脫出來

僧珈邏仕達是舍衛城的一位長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兒子...

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 殺生、偷盜...

緣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來,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人並不多...

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

問: 單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極樂世界去嗎

問: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大安法...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佛法化導,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個國家之政治法律,無微不至,那還有不逮之處?...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

少年時舍其不能有,老年時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早課(福嚴佛學院)

早課(福嚴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