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寶雨經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寶雨經卷第三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方便善巧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得迴向方便善巧;二者、令諸外道歸向方便善巧;三者、轉舍境界方便善巧;四者、除遣惡作方便善巧;五者、救護有情方便善巧;六者、施與有情活命方便善巧;七者、得受取方便善巧;八者、舍離非處、住於是處方便善巧;九者、示現、教導、勸勵、慶喜方便善巧;十者、供養承事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得迴向方便善巧?謂諸菩薩以非他攝所有花果,晝夜六時奉獻諸佛及諸菩薩,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以非他攝所有香樹,若諸寶樹、若劫波樹,於晝夜六時供養諸佛及眾菩薩,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又於素怛纜中所有廣大承事供養,聞已起於淨信樂心,迴此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又復菩薩能於十方諸菩薩所及餘有情所造善業,令菩提資糧皆得圓滿,發淨意樂,深心慶喜,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若以香花奉獻如來制多及佛形像,以此迴向,令諸有情離破戒垢,得佛戒香;菩薩又常灑掃、塗地,持此迴向,令諸有情離惡威儀,修善法式,齊整圓滿;又諸菩薩奉獻花蓋,以此迴向,令諸有情舍離熱惱。又彼菩薩入僧伽藍發如是心,令有情等入涅槃城;出伽藍時,願令有情出生死獄;若開房門,願令有情開諸善趣出世智門;若閉房門,願令有情閉惡趣門。菩薩坐時,願令有情皆得坐於妙菩提樹;右脇臥時,願令有情安住涅槃;從臥起時,願令有情離纏障起;若往便利,願令有情向大覺路;正便利時,願令有情拔諸毒箭;若洗淨時,願令有情洗煩惱垢一切過患;若洗手時,願令有情離穢濁業;若洗足時,願令有情離障塵垢;嚼楊枝時,願令有情舍離垢穢。菩薩自身所作諸業,持此迴向,利益安樂一切有情;菩薩禮拜如來制多,願令有情常得諸天及世間禮。是名菩薩迴向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令諸外道歸向方便善巧?謂此菩薩於彼彼類外道眾中,能變化作諸外道形,謂遮洛迦波利、縛羅社迦、昵健陀弗多羅,於彼法中受持讀誦。菩薩為欲成熟有情,如是思惟:『我若先作阿遮利耶,則不能令傲慢有情隨順調伏。由是我往外道法中,示現出家為作弟子。』既出家已,勇勐精進,隨彼修習種種諸行,博學多聞,究盡彼法,乞麁穢食,所作皆勝彼諸外道威儀行法。由是菩薩為諸外道尊重師範,所有言說悉皆信受,隨順調伏。菩薩了知此諸有情歸向我已,說彼外道邪見過失、所學之法復非正教、以不能說厭離貪慾令斷滅故。由是外道受菩薩化,舍離邪道,入正法中。菩薩又於一切外道修習五通梵行之中,勤行精進,證五神通。又復修習成就靜慮、諸三摩地、三摩缽底,勝諸外道所得五通,聰慧超彼為作師範。菩薩了知所化外道皆成熟已,說彼靜慮、諸三摩地、三摩缽底種種過失,所學之法復非正教,以彼不說厭離貪慾對除道故。由是外道受菩薩化,舍離邪道入佛法中。是名菩薩令諸外道歸向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轉舍境界方便善巧?謂此菩薩觀見一切多貪有情,方便調伏,化作女身端嚴殊妙,勝餘女身,有情見者心生染著。菩薩見彼如是染著,即便於彼寢臥之處示現命終,於一剎那、一牟呼栗多現膖爛相,臭穢可惡。有情見已,起大驚怖,生苦惱心,情深厭舍:『誰能令我離於如是穢惡之處!』爾時菩薩即於彼前,隨機演說如是諸法,於三種菩提定隨證一。是名菩薩得轉舍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除遣惡作方便善巧?謂此菩薩見諸有情造無間罪,及起一切諸不善業,失心憂悔。菩薩往彼作如是言:『善男子!云何失心憂悔而住?』彼有情言:『大士!我造無間諸不善業,恐於長夜受諸苦惱,無利益故、不安樂故。以是因緣,失心憂悔。』是時菩薩為彼有情廣說正法,令深悔過,受菩薩戒。若此有情未能悔過,是時菩薩欲令彼人心生信伏,為現神通,廣說彼人思惟之事。有情由是於菩薩所生信伏心,歡喜信樂。生信樂已,根性成熟,菩薩為彼廣說妙法,彼人即能隨順領受。菩薩又復於彼人前化作父母,說如是言:『汝可觀之,我即是汝同伴丈夫,汝莫悔過此所造業,畢竟不墮捺洛迦中,亦不退失利益安樂!』如是說已,即便殺害所現父母。菩薩於彼有情之前示現神變,彼人思惟:『有智之者,尚殺父母不失神通,況我無智而造此業,墮捺洛迦,退於利樂!』爾時菩薩為彼有情演說妙法,令其惡業漸得輕微,猶如蚊翼。是名菩薩除遣惡作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救護有情方便善巧?謂此菩薩觀見有情根器成熟,堪為說法。彼之有情造作一切極不善業,菩薩為欲利益彼人,方便調伏,化作種種諸有情類,應以大王身得調伏者,即現大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調伏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剎帝利身得調伏者,即現婆羅門、剎帝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身得調伏者,即現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身得調伏者,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說法;應以怖畏得調伏者,現作怖畏而為說法;應以繫縛、殺害、打罵得調伏者,即為示現如是等事而為說法;應以愛語得調伏者,即現愛語而為說法。若有情類欲造彼彼無間罪時,於菩薩身興損害意。其得神通菩薩,即為示現種種方便,或時遮止,或復禁製,或移向他方;於彼人前,又復示現似彼所造無間業事,或復示現捺洛迦相,制彼所造無間罪業令不現前。其有未得神通菩薩,善能觀察彼諸有情壽命長短,見彼有情慾造無間,作是思惟:『此諸有情將起重罪。』而發大悲心生憂惱。菩薩觀彼猶如掌中置菴羅果,作是思惟:『我為利益一有情故,能於阿鼻受大苦惱,即此有情乃至未住無餘涅槃,常能如是無別方便而能遮止。此諸有情造惡業已,將欲生彼捺洛迦中,由我未得神通自在,無有方便移彼不信、壽命短促、諸惡有情置於他方,恐彼有情由不善業生阿鼻獄!』菩薩以是發起悲心,思惟有情各隨自業無異方便而能救濟,但起慈心平等教誡,示為科罰。是名菩薩救護有情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施與有情活命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觀見有情不堪受法,但求衣食以為自足,不能了知聖法調伏。菩薩教示此諸有情算數、伎術、文字、注記如是事業,為成於善,不成惡法。是名菩薩施與有情活命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得受取方便善巧?謂此菩薩得珍寶聚如妙高山而不受取,若得下劣資生雜物而即受之。何以故?謂此菩薩如是思惟:『此諸有情慳悋、嫉妬、貪愛所蔽,惜自他物,不令自他而得受用,由此因緣處生死海,常被漂沒。』菩薩欲令彼有情等,於長夜中得具足利益及安樂故,而便為受——雖受彼物不起貪愛,無屬己心,但為供養諸佛、法、僧,令諸有情同獲勝利,及為饒益貧苦有情——施主由是歡喜踴躍。是名菩薩得受取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舍離非處、住於是處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觀見有情堪能受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現等覺,然彼有情為得聲聞、辟支佛乘,發起方便,常勤修習。菩薩說法令彼有情舍離二乘,引導迴向大乘法中。是名菩薩舍離非處、住於是處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示現、教導、讚勵、慶喜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能令有情未發菩提心者,令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雖復持戒,心易知足,若少精進而多懈怠,菩薩教令常修精進。若諸有情雖少持戒,多有毀犯,由是因緣信不清淨,常無喜樂,為破戒垢覆心而住。菩薩為彼有情演說種種妙法,令彼有情心生淨信,歡喜悅樂。是名菩薩示現、教導、讚勵、慶喜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得承事供養方便善巧?謂諸菩薩既得出家,於諸利養知量知足,所受利養無非法者。又諸菩薩獨處閑靜,入定而住,隨順諸佛及菩薩行,如是思惟:『我欲承事供養如來。』謂此菩薩隨順思惟已,而作種種承事供養一切如來,得六殊勝波羅蜜多修行圓滿。云何修六波羅蜜多諸行圓滿?謂於承事供養等中嚴辦資具,此是菩薩施波羅蜜多;謂於承事供養等中,發心饒益一切有情,此是菩薩戒波羅蜜多;謂於承事供養等中,心能安住歡喜悅樂,此是菩薩忍波羅蜜多;謂於承事供養等中,心無厭倦,此是菩薩勤波羅蜜多;謂於承事供養等中一心思惟,此是菩薩靜慮波羅蜜多;謂於承事供養等中,心能種種差別觀察,此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多。是名菩薩承事供養方便善巧。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方便善巧圓滿。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故,得願圓滿。何等為十?一者、無下劣願;二者、無怯弱願;三者、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願;四者、為諸佛、如來讚歎發願;五者、善能摧伏一切魔願;六者、成就不由他願;七者、得無邊願;八者、不驚怖願;九者、不疲厭願;十者、得圓滿願。

「云何菩薩無下劣願?謂此菩薩不樂諸有而發於願,是名菩薩無下劣願。

「云何菩薩無怯弱願?謂此菩薩不厭三界、求離貪慾、住於寂滅,而發於願,是名菩薩無怯弱願。

「云何菩薩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願?謂諸菩薩發如是願:『諸有情界乃至盡證無餘涅槃,我方於後證大圓寂!』是名菩薩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願。

「云何菩薩為諸佛、如來讚所發願?謂此菩薩發如是願:『諸有情界乃至未發菩提心者,皆願發心;願發心已,次第修行菩提分行;次修行已,坐菩提樹,於彼已得坐道場者,我當承事恭敬供養,請轉法輪;若般涅槃,我當勸請久住世間,為欲利益諸有情故!』是名菩薩為諸佛、如來讚所發願。

「云何菩薩善能摧伏一切魔願?謂此菩薩發如是願:『若我當來現等覺時,於佛土中永無一切天魔之眾,亦復不聞諸魔名字!』是名菩薩善能摧伏一切魔願。

「云何成就不由他願?謂此菩薩不由他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方發願。然以般若觀有情界受於苦惱,既觀見已,為欲救護,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薩而能成就不由他願。

「云何菩薩得無邊願?謂此菩薩不為菩提少分資糧而發於願,然此菩薩為發大願,偏覆左肩,右膝著地,起淨信心,觀十方界現住諸佛、一切菩薩——或有菩薩住於苦行或坐道場,或見諸佛或現等覺或轉法輪——觀見彼已,發淨意樂,於彼十方諸佛、菩薩或住苦行或現等覺及轉法輪,菩薩於彼一一信解,深心慶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得無邊願。

「云何菩薩得不驚怖願?謂諸菩薩有新發心,聞甚深法,聞於諸佛廣大威德,聞諸菩薩遊戲神通,聞於甚深方便善巧,菩薩聞已不驚不怖,作是思惟:『謂諸如來所證菩提、所住境界、成熟有情皆無邊量,於彼法中我不能知,諸佛證知我應當知。』是名菩薩得不驚怖願。

「云何菩薩不疲厭願?謂諸菩薩雖見有情志性頑愚又難調伏,於此有情終不疲厭。或有菩薩見諸有情志性頑愚、難調伏者而生疲厭;由疲厭故,棄舍有情,發如是願:『我求生於清淨世界,終不用聞如是諸惡有情之名;雖復願生清淨世界,終不得生,以棄舍有情不成熟故。』於此義中,又聰慧菩薩發如是心:『於諸世界諸有情中,精進下劣、有懈怠者,頑嚚聾瞽如彼啞羊,如是有情為一切佛及諸菩薩觀察簡擇,及遍有情界中,無般涅槃法者並皆棄舍。我今欲令如此有情悉當集會我佛剎中,又我欲令此諸有情坐於道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此菩薩發如是心思惟之時,念念之中諸魔宮殿悉皆震動,又為一切諸佛、如來之所稱嘆。如是菩薩必定得生清淨佛土,又能速疾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現等覺。是名菩薩得不疲厭願。

「云何菩薩得圓滿願?謂此菩薩坐道場已,摧破魔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而現等覺。願既圓滿,無復更發。善男子!譬如蘇油於其缽中,平滿盛已,更不容受,如極微量一滴蘇油,是故說名得圓滿願。菩薩如彼盛蘇油缽,能於菩提現等覺已,願既滿足,無復更發一切妙願。是名菩薩得圓滿願。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大願圓滿。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修力圓滿。何等為十?一者、他不映蔽修力圓滿;二者、不被摧伏神力圓滿;三者、於福德力修習圓滿;四者、於般若力修行圓滿;五者、於眷屬力同得圓滿;六者、於神通力修得圓滿;七者、於自在力修得圓滿;八者、於總持力而得圓滿;九者、無能改易神變力圓滿;十者、他不違越教力圓滿。

「善男子!云何菩薩他不映蔽修力圓滿?謂此菩薩,一切外道諸異論者不能映蔽,是名他不映蔽修力圓滿。

「云何菩薩不被摧伏神力圓滿?謂此菩薩,諸有情中終無有能摧菩薩力,是名不被摧伏神力圓滿。

「云何菩薩於福德力修習圓滿?謂此菩薩修習一切世、出世間所有福德,菩提資糧悉皆積集,無有少分不圓滿者,是名菩薩於福德力修習圓滿。

「云何菩薩於般若力修行圓滿?謂此菩薩於諸佛法以正般若而觀見之,唯除如來一切種智,非不已證,非不了知,是名菩薩於般若力修習圓滿。

「云何菩薩於眷屬力同得圓滿?謂此菩薩所有眷屬,於戒及見、威儀、淨命皆悉圓滿,所有眷屬一切皆同菩薩所行,是名菩薩於眷屬力同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神通力修得圓滿?謂此菩薩神通勝力,超諸世間及彼二乘神通境界,菩薩樂欲於一毛端安贍部洲乃至四洲,若千世界、二千、三千、大千世界。又復菩薩樂欲於一微塵量中安處無量殑伽沙界,如是世界若二、若三、若四、若五,或十、二十,三、四、五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殑伽沙界,安置於一極微塵中。其微塵量不增不減,彼諸世界於一微塵中,各各安處不相障礙,其中有情亦無嬈亂迫迮之相。是名菩薩於神通力修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自在力修得圓滿?謂此菩薩意所樂欲七寶充滿大千世界,饒益有情,乃至樂欲種種諸寶於不可說不可說界皆得充滿。是名菩薩於自在力修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總持力而得圓滿?謂此菩薩乃至聞於所不可說不可說數諸佛土中,一切如來演說正法,義句有異,名理不同,菩薩能於一剎那中,若一臘縛、一牟呼栗多,於義句名理領受了知並能修習。是名菩薩於總持力而得圓滿。

「云何菩薩無能改易神變威力圓滿?謂此菩薩所有神變,唯除如來、應、正等覺,一切有情終無有能改易菩薩。是名菩薩得無改易神變威力圓滿。

「云何菩薩得不違越教力圓滿?謂此菩薩所有教勅言無有二,有情信順、無違越者,唯除方便、善巧、利樂。是名菩薩得不違越教力圓滿。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修力圓滿。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智圓滿。何等為十?一者、於補特伽羅無我智得圓滿;二者、於法無我智得圓滿;三者、於無限量智得圓滿;四者、於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圓滿;五者、修神變智而得圓滿;六者、不攝取智修得圓滿;七者、觀有情所行智得圓滿;八者、於無功用智得圓滿;九者、諸法相智修得圓滿;十者、於出世智修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補特伽羅無我智圓滿?謂此菩薩隨諸蘊相觀見生起,又於諸蘊觀見滅壞。菩薩正觀諸蘊生時,性不堅固、無實所作,即是空性;及正觀察諸蘊滅時體性破壞。菩薩如是思惟:『諸蘊畢竟無我,亦無有情、無有命者、無養育者、無補特伽羅。愚夫異生執著於我。』如是思惟:『蘊即非我,我即非蘊,然諸蘊中妄執有我,不能了知真實法故,生死流轉猶如旋輪。』菩薩如實了知諸法,是名菩薩於補特伽羅無我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法無我智得圓滿?謂此菩薩如實了知增益損減諸法體性。菩薩又復如是思惟:『法之與名更互為客,但由虛妄分別安立法及名字,俱無自性,依想心量,及隨世俗法及名字更互為客,非無有體及以作用,此依他緣說有法性,待他眾緣而得起故。』菩薩如實了知一切待緣而起,緣盡而滅。是名菩薩於法無我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無限量智得圓滿?謂此菩薩無限量智,非初剎那起,後剎那不起;非此方起,餘方不起。以無礙智於一切剎那、一切方所,而常相續,恆遍起故。是名菩薩於無限量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能悉了知二乘所得諸三摩地,能悉了知菩薩所得諸三摩地,及能了知一切如來諸三摩地。又此菩薩亦能了知二乘修習住三摩地及三摩地所行境界,亦能了知一切菩薩住三摩地及三摩地所行境界,亦能了知如來所住諸三摩地及三摩地所行境界。以如來力加持菩薩故,能了知佛三摩地。菩薩若以自所成就異熟果智,即不能知佛三摩地;以自成就異熟果智,能悉了知餘三摩地。是名菩薩於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修神變智而得圓滿?謂此菩薩能正了知聲聞神變,能正了知緣覺神變,能正了知菩薩神變,何況一切有情所有神變而不能知!是名菩薩修神變智而得圓滿。

「云何菩薩不攝取智修習圓滿?謂此菩薩所成就智,一切外道及諸惡魔、聲聞、緣覺不能攝取,是名菩薩不攝取智修習圓滿。

「云何菩薩觀有情所行智得圓滿?謂此菩薩以清淨智觀有情界,見有情中或未發菩提心,或已發菩提心,或未得菩提心,或已得菩提心,或住初地乃至十地,或已現等覺,或正現等覺轉法輪時,或於所化一切已辦入般涅槃,或有聲聞乘般涅槃時,或有辟支佛乘般涅槃時,或生善趣或生惡趣,菩薩悉見。是名菩薩觀有情所行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復如是,於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於無功用智得圓滿。

「云何菩薩諸法相智修得圓滿?謂此菩薩了知諸法皆同一相,謂能了知一相無相及諸幻相、妄分別相。是名菩薩諸法相智修得圓滿。

「云何菩薩出世間智修習圓滿?謂此菩薩得無漏智,超過一切世間諸智,是名菩薩出世間智修習圓滿。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智圓滿。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如大地。何等為十?一者、廣大無量;二者、一切有情之所受用;三者、舍離恩怨;四者、普能承受大法雲雨;五者、為諸有情之所依止;六者、諸善種子之所依處;七者、如大寶器;八者、如大藥器;九者、得不傾動;十者、得不驚怖。

「善男子!云何菩薩廣大無量?猶如大地,週遍廣大無有邊量。菩薩如是,週遍廣大,福智資糧無有限量。是名菩薩得廣大無量。

「云何菩薩為一切有情之所受用?譬如大地為種種資具,一切有情之所受用。菩薩如是,攝取彼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等種種資糧,為諸有情之所受用。是名菩薩為一切有情之所受用。

「云何菩薩舍離恩怨?善男子!譬如大地平等載育,無恩無怨、無瞋無喜種種之想。菩薩如是,於有情中無有恩怨,不生瞋喜。是名菩薩舍離恩怨。

「云何菩薩普能承受大法雲雨?譬如大地普能承受廣大雲雨,悉皆含容。菩薩如是,承受如來發起廣大善法雲雨,能忍能持。是名菩薩普能承受大法雲雨。

「云何菩薩為諸有情之所依止?善男子!譬如大地為諸有情來去所依。菩薩如是,平等普為一切有情往於善趣及向涅槃之所依故。是名菩薩為諸有情之所依止。

「云何菩薩為諸善種之所依處?善男子!譬如大地能為一切種子依處。菩薩如是,能為有情一切善法種子依處。是名菩薩諸善種子之所依處。

「云何菩薩如大寶器?善男子!譬如大地為諸寶器,能現種種諸珍寶故。菩薩如是,能現種種諸功德寶。是名菩薩如大寶器。

「云何菩薩如大藥器?善男子!譬如大地,一切諸藥依之出現,能除世間一切諸病。菩薩如是,諸大法藥依之而出,所現法藥能滅世間煩惱諸病。是名菩薩如大藥器。

「云何菩薩得不傾動?善男子!譬如大地,非蚊、蚋等力所虧損,世間諸風不能搖動。菩薩如是,不為一切有情內、外苦惱之所傾動。是名菩薩得不傾動。

「云何菩薩得不驚怖?善男子!譬如大地,若有諸龍及諸獸王哮吼音聲,無有驚怖。菩薩如是,聞彼諸魔、一切外道哮吼音聲,不生怖畏。是名菩薩得不驚怖。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如大地。

佛說寶雨經卷第三

佛說寶雨經卷第四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如於水。何等為十?一者、隨順善法;二者、常能生長一切白法;三者、歡喜淨信、悅樂滋潤;四者、令一切煩惱相續朽敗;五者、自性澄清、無濁、潔淨;六者、息滅一切煩惱燒然;七者、舍離一切諸欲愛渴;八者、甚深難度;九者、於等、不等地方充滿;十者、息滅一切諸煩惱塵。

「云何菩薩隨順善法?譬如大水,若行、若流、若出,皆能隨順滋潤草木。菩薩如是,於諸善法隨順修行、隨順流佈、隨順出離。是名菩薩隨順善法。

「云何菩薩能生一切白善之法?善男子!譬如水性能生一切草木叢林;生已,增長。菩薩如是,以三摩地水能生一切菩提分法;生已,增長,乃至能成薩筏若樹,以得一切佛果智樹。所有種種諸白善法,令諸有情之所受用。是名菩薩能生一切諸白善法。

「云何菩薩得歡喜淨信、悅樂滋潤?善男子!譬如於水自性流潤,及能令他一切滋潤。菩薩如是,常懷淨信、歡喜悅樂、自性滋潤,及能令他一切有情歡喜淨信、悅樂滋潤。云何歡喜?謂常悕求出世間法。云何淨信?謂能歸依於佛、法、僧。云何悅樂?謂彼所有清淨之心而常悅樂。是名菩薩歡喜淨信悅樂滋潤。

「云何菩薩令一切煩惱相續根栽皆悉朽敗?善男子!譬如於水能令一切若樹、若草其根腐敗。菩薩如是,以修行所依三摩地水,能令一切煩惱根栽相續腐敗。既腐敗已,煩惱相續體不可得,煩惱臭穢無有餘習。是名菩薩令一切煩惱相續根栽皆悉腐敗。

「云何菩薩自性澄清、無濁、潔淨?善男子!猶如於水自性澄清、無濁、潔淨。云何自性澄清?謂能遠離纏及隨眠。云何無濁?謂能遠離貪、瞋、癡故。云何潔淨?能令諸根得潔淨故。是名菩薩自性澄清、無濁、潔淨。

「云何菩薩息滅一切煩惱燒然?善男子!猶如水性於有情熱惱及熱時、熱處悉令息滅。菩薩如是,能以法水息滅有情諸煩惱熱。是名菩薩息滅一切煩惱燒然。

「云何菩薩舍離一切諸欲愛渴?善男子!猶如有情為渴所逼,若得於水即便止渴。菩薩如是,一切有情為彼欲境渴所逼故,生諸苦惱。菩薩即為雨大法雨,有情由此離境界渴。是名菩薩舍離一切諸愛慾渴。

「云何菩薩甚深難度?善男子!如大深水甚為難度。菩薩如是,成就般若圓滿甚深,不為諸魔一切外道之所能度。是名菩薩甚深難度。

「云何菩薩於等不等地方充滿?善男子!如水瀑流於等、不等諸地方所皆悉遍滿。菩薩如是,法水瀑流於等、不等諸有情界遍能充滿。由菩薩哀愍諸有情故,發起瀑流廣大法水,而不逼迫諸有情界,不同於水。是名菩薩於等、不等地方充滿。

「云何菩薩息滅一切諸煩惱塵?善男子!譬如於水能令一切堅硬地方普皆柔軟,及諸塵坌皆能止息。菩薩如是,以般若所依三摩地水,令諸有情堅硬染心悉皆柔軟,及能息滅煩惱塵坌。是名菩薩息滅一切諸煩惱塵。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等之於水。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等之於火。何等為十!一者、能燒諸煩惱聚;二者、能成熟佛法;三者、能乾諸煩惱泥;四者、如大火聚;五者、如火光明;六者、能令驚怖;七者、能令安隱;八者、能令一切有情共得;九者、能令供養;十者、得不輕欺。

「云何能燒諸煩惱聚?善男子!譬如大火能燒一切草木、叢林諸穢惡聚。菩薩如是,以智慧火能燒一切纏及隨眠、貪、瞋、癡等煩惱惡聚。是名菩薩能燒一切諸煩惱聚。

「云何菩薩能成熟佛法?善男子!譬如火性成熟一切種種飲食、諸藥等物。菩薩如是,以內證般若成熟佛法而不退失。是名菩薩成熟佛法。

「云何菩薩能乾諸煩惱泥?善男子!譬如大火能乾於泥。菩薩如是,悉能乾竭諸煩惱泥。是名菩薩能乾一切諸煩惱泥。

「云何菩薩如大火聚?善男子!譬如有人為極寒苦之所逼迫,然大火聚,得離寒苦。菩薩如是,若諸有情為煩惱寒苦之所逼迫,以般若火令得銷滅。是名菩薩如大火聚。

「云何菩薩如火光明?善男子!譬如有人於雪山頂、瑉陀羅山頂然大火聚,赫奕熾盛,光耀週遍一踰繕那或二踰繕那或三踰繕那。菩薩如是,以智慧明光耀週遍百踰繕那或千踰繕那或百千踰繕那,乃至無量阿僧企耶諸世界中一切有情,皆蒙智光明耀週遍。有情遇此智光明故,破壞一切無明黑闇。是名菩薩如火光明。

「云何菩薩能令驚怖?善男子!譬如獸王及諸惡獸,見大火聚即生怖畏,既驚怖已舍離於此,遠至他方。一切魔王及諸魔眾亦復如是,若見菩薩心生怖畏,由彼自念威光下劣,舍離菩薩遠至餘處,尚不欲聞菩薩之名,何況近見!是名菩薩能令驚怖。

「云何菩薩能令安隱?善男子!譬如有人在於曠野,飢渴睏乏,險難艱辛,迷失方所,見大火聚即往趣之,或遇村落或牧牛處,彼人見已,遠離一切所有怖畏心得安隱。有情亦爾!在於生死曠野、險難,飢渴睏乏,迷失正路,見菩薩已,遠離一切煩惱驚怖,心得安隱。是名菩薩能令安隱。

「云何菩薩能令一切有情共得?善男子!譬如火聚溫煖勢力,一切有情之所共得,若王王等及旃荼羅子皆共得之。菩薩亦爾!所有恩力一切有情若王、王等及旃荼羅子皆共得之。是名菩薩能令一切有情共得。

「云何菩薩能令供養?善男子!譬如火聚能令人間城邑、聚落事火婆羅門、剎帝利等之所供養。菩薩亦爾!應為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猶如佛想而皆供養。是名菩薩能令供養。

「云何菩薩得不輕欺?善男子!如微小火不可輕欺,以性能燒故。菩薩亦爾!住解行位,初學大乘,雖未能有廣大威力,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終不輕慢。何以故?世間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等,了知菩薩不久坐於菩提道場,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得不輕欺。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如於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等如於風。何等為十?一者、等於風行無有處所;二者、等風所行究竟不盡;三者、能得摧破有情我慢山峯;四者、能得起於大法雲雨;五者、能得除滅一切有情煩惑熱惱;六者、能普施與一切有情等流淨法,出息入息活命善巧;七者、能持無量大法雲雨;八者、能得安立最勝大法,一切宮殿種種莊嚴;九者、能於眾會決定演說種種妙法,猶如風吹諸劫波樹,適意之花如雨而下;十者、於阿僧祇劫積集無量清淨法輪及三摩地解脫總持,於彼大海蘇迷盧山、輪圍山等之所圍遶眾會之處,若有眾生堪應調伏可成熟者,發智風輪,轉滅所依,一切無餘。

「善男子!云何等於風行無有處所?善男子!譬如風行,於一切處,無有住著,亦無處所,無所依止,亦無色相,能作自事,謂令一切宮室、蘇迷盧山及諸海等有所動搖,皆得成辦,能令他見。菩薩亦復如是,行一切處得無所著。何者是一切處?謂蘊、界、處。一切法中,蘊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菩薩又於世、出世法,一切天、人富貴熾盛、轉輪聖王、釋、梵、護世、大自在天及聲聞、緣覺、諸地菩薩乃至一切智中,於此諸處得無所著。又能遠離非有、非無、非一性、非異性、非真實性、非虛妄性等,無量分別之所分別,以無有所緣故,然菩薩所行解脫無礙。復能示現普遍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現作釋、梵、護世等身,為欲饒益一切有情,行一切處,經於多劫終不可見,由離邊際故,以法性身遠離分別、所分別故。善男子!是名菩薩等於風行無有處所。

「善男子!云何菩薩等風所行究竟不盡?善男子!如風順行無量世界,能吹諸物,速疾迴轉,各有所作。菩薩亦爾!如風觸物,速疾行於一切方所,究竟不盡。謂能行於一切如來道場眾會,及諸菩薩道場眾會,又於一切世間所有宮室之中,普遍安立,宣暢演說,週遍觀察世俗、勝義無量諸法。是名菩薩等風所行究竟不盡。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得摧破一切有情我慢山峯?善男子!譬如風吹能令曼陀羅山峯林低屈、摧折、墮落。菩薩亦爾!如彼風吹能令有情我慢、憍醉、縱逸峯林摧折、墮落。何者名為我慢山峯?謂諸有情恃己所有色力等相,受用自在,長壽無病,能得活命,工巧多聞,聰明智慧,有勝眷屬,言辭辯了,令眾樂聞,由是憍醉自讚己能。菩薩為欲摧破有情我慢山峯故,能示現色力之相、受用等事,最勝自在過於彼人,為說正法,摧破有情我慢高山,悉能安置清淨善處。是名菩薩能得摧破我慢山峯。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得起於大法雲雨?善男子!譬如風力週遍四方,發起大雲;其雲如輪有種種色,雷音遠震如海中聲,美妙明朗,甚深柔軟;又出種種音樂歌聲能令悅意,電光為鬘,莊嚴晃耀,晝夜恆常而雨大雨;又雨種種諸寶之雨,流霔週遍,彌覆百千俱胝那庾多界,令諸有情歡喜悅樂;又令世間一切草木、叢林、苗稼皆得生長。菩薩亦爾!以大悲為風,發起十方無邊世界,種種身相以之為雲,所出光明晃耀殊勝,色相顯現,如彼電鬘光飾嚴淨,為諸有情之所愛樂,出大音聲說真實法,猶如雷震美聲深遠,言辭差別有六萬種,以此音聲為盡虛空、週遍法界一切有情雨大法雨,覆護一切世界有情在於惡趣及諸無暇、受苦之者,皆令離苦。復能加持此諸有情,安置一切嚴淨世界,然皆令得最勝喜悅,生安樂心富貴熾盛,令得種種相好圓光,其光清淨分明晃耀。又於一切諸法會中,以法雨水灌人、天頂,令得最勝歡喜悅樂,成就圓滿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諸白淨法,皆令生長,如彼雲雨,能令藥草叢林苗稼皆得生長。是名菩薩能廣發起大法雲雨。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得除滅一切有情煩惑熱惱?善男子!如風吹擊諸雲藏時,週遍流注清淨香雨,能作清涼,除滅有情一切熱惱。菩薩亦爾!大悲為風,以正法為水、清淨戒香及不空願香饒益有情,謂親近菩薩同居之時,若聞說法、若見、若觸皆蒙獲益,是名菩薩不空願香。以此無上和合香水,能令惡趣一切有情貪、瞋、癡等邪見惡行、貧窮困苦、於其境界所愛乖離、非愛和合、起非法貪、能生眾病如是熱惱皆得銷滅,又能置於無憂惱地。是名菩薩能得銷滅一切世間煩惱炎熱。

「云何菩薩能普施與一切有情等流淨法,出息入息活命善巧?善男子!如因風力有出入息,能令一切有情活命。菩薩亦爾!如彼風力能施一切白淨之法,能與種種富貴滿足,能令有情各得歡喜。

「復次,善男子!譬如風力廣能安立一切世界種種莊嚴,謂風能持金剛輪等、七寶洲海、輪圍山、大輪圍山、四大洲渚、蘇迷盧山、大蘇迷盧山及餘寶山、香山、雪山、帝釋宮殿、贍部洲等,及小千、中千、大千世界。菩薩亦爾!大悲為風,謂能施與週遍十方一切有情諸福德聚,悉令生長、安立、成就。如因風力成就雪山,菩薩施與世間福田,應知亦爾!如風成就四大洲渚、蘇迷盧山等,菩薩成就聲聞,應知亦爾!如風能持小千世界,菩薩能成辟支佛果,應知亦爾!如風成立中千世界,如是成立菩薩乘果,當知亦爾!如風成立大千世界,菩薩如是成如來身百福之相,出過一切世間、一切世界,甚深清淨,究竟圓滿,遍虛空界,聞佛名稱,一切供養,於一切時安立三摩呬多,常住現前,應知亦爾!如風能成諸大海水,菩薩能成三摩地海,應知亦爾!如風成立小、中、大洲及諸山等,菩薩成就諸陀羅尼,以方便成熟諸弟子眾及一切有情,應知亦爾!如風成立帝釋宮殿,菩薩能成清淨佛剎、功德莊嚴,應知亦爾!如風能成劫波樹林,菩薩成就諸地波羅蜜多及三摩地、神通自在、諸陀羅尼、三明智光、現正等覺力及無畏、不共、大悲,於一切法最勝自在,應知亦爾!

「善男子!何者名為諸佛、世尊百福之相?善男子!譬如十方一一方面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有情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輪王福德之聚。彼諸有情成就如是福德之聚總為一聚,成一大轉輪王福德之量。於其東方過前所說世界數量,復有世界數量如前,其世界中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一大輪王福德之量。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乃至盡彼虛空界中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一大輪王福德之量。善男子!假使十方一一方面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有情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帝釋福德之聚。彼諸有情所成如是帝釋福德之聚,以此福聚合成一大帝釋福德之量。於其東方過前所說世界數量,復有世界數量如前,其世界中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一大帝釋福德之量。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乃至盡彼虛空界中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福德之量。善男子!譬如十方一一方面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有情,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梵王福德之聚。彼諸有情所成如是梵王福德之量總為一聚,以是福聚合成一大梵王福德之量。於其東方過前所說世界數量,復有世界數量如前,其世界中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一大梵王福德之量,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乃至盡彼虛空界中所有眾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說一大梵王福德之量。善男子!以如是算數世界所有眾生成就聲聞及辟支佛,證得十地大智光明法雲灌頂,成十自在諸大菩薩福聚之量,亦復如是。

「善男子!總以如是十方三世盡虛空際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微塵數等,以彼如是一切種類若干有情福德之聚,如是積數滿於百倍,成就如來一毛孔中福德之聚。以彼如來一切毛孔福德之聚,如是積數滿十阿僧企耶百千倍數,成就八十隨好之中一隨好福德之量。以彼一切隨好福德,如是積數滿十不可說不可說倍,成就如來二十九相,如是積數滿十不可說不可說俱胝倍,成就如來眉間白毫之相。其白毫相光明嚴淨,過於圓滿清淨月輪其量千倍。如是積數滿十不可說不可說千俱胝倍,成就如來無觀頂相,其無觀頂相烏瑟膩沙之所莊嚴,出過世間所有積數滿十不可說不可說俱胝那庾多數百千倍,成就如來梵音聲相。其佛所出梵音聲相有六萬分,任運自在能種種說,詞韻和雅,一切世間無不等聞,復令眾生歡喜滿足。善男子!是名諸佛百福之相。

「善男子!如來以是無盡福智資糧普遍之所莊嚴,令一切有情而得受用。善男子!若於十方遍於法界盡虛空性諸世界中所有眾生,悉住第十法雲之地,皆得種種殊勝三業之所莊嚴,於十自在中能得自在,以贍部洲金而為諸器,種種諸寶之所莊嚴,量如虛空,其數等於殑伽河沙。以此寶器盛取如來一毛孔中福德之聚,於一剎那盛取而去,盡未來際盛而復往,如來一毛孔中福德之聚不增不減。善男子!一切如來百福體相不可思議。

「何者諸地有十二種?一、未發菩提心地;二、極喜地;三、離垢地;四、發光地;五、焰慧地;六、極難勝地;七、現前地;八、遠行地;九、不動地;十、善慧地;十一、法雲地;十二、普光明佛地。何者是初、未發菩提心地?謂此菩薩出過一切愚夫所行滅壞之法,勝於一切三界人、天、釋、梵、護世、聲聞、緣覺,超過一切世間所得殊勝,三業種種莊嚴之所莊嚴,圓光晃耀十方無邊一切世界,由精進力一剎那中,於阿僧企耶諸世界中,來而復往無有障礙;於一切世界四大洲中,普現蓮花為大光明,寶網莊嚴以承其足;於千世界中,莊嚴寶座無量無邊,精勤修行毘缽舍那,善能了知一切諸法;於所緣境無有障礙,意所喜樂能現十種廣大瑞相,乃至示現阿僧企耶極大瑞相,得不退轉來往諸方而無障礙,放不思議大光明網,而能莊嚴無量佛剎,善巧神變;於不可說諸世界中,示現能作無量無邊世界之主,似佛影身,為主自在,承受灌頂,為大施主;能於一切世、出世間雨於無量法寶光明,作大祠會,如雲普遍周匝施與,終無限礙廣大莊嚴,能令見者之所愛樂,隨順一切世間有情意樂滿足;又能震動阿僧企耶一切世界;往返遊行,哀愍無邊諸惡趣等一切有情;復能供養無邊諸佛,於一切法門悉能受持;又於阿僧企耶諸三摩地、總持解脫、神通智明常能遊戲,愛樂無邊諸法苑樂,無所悕望;於無邊數俱胝大劫,得無功用,離分別喜及增上光明,經於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蓮花數劫,入於大乘種種修習利他之行,攝取出離福智資糧,由昔行因有無量種,今得增長百千數倍,以此增上最極增上信解法性,於無間時得初地位。此是菩薩未發證性菩提心地。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已得超過人中色相,而未能得過於諸天淨妙色相。菩薩如是,已得超過一切世間聲聞、辟支佛地,未得勝義菩薩之地。

「復次,普光明佛地者,證離中、邊,無復餘垢,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一剎那中普遍觀察一切有情,獲得一切義利之相。

「復次,云何名為諸三摩地?謂諸菩薩證三摩地有其十種:一、湧出寶三摩地;二、善住三摩地;三、不動三摩地;四、不退三摩地;五、寶積三摩地;六、日光三摩地;七、一切義成三摩地;八、智炬三摩地;九、現在佛前住三摩地;十、健行三摩地。是諸菩薩證三摩地無量無邊,以如是等而為上首。

「復次,菩薩陀羅尼有十二種:一、灌頂陀羅尼;二、有智者陀羅尼;三、音聲清淨陀羅尼;四、無盡篋陀羅尼;五、無邊旋陀羅尼;六、海印陀羅尼;七、辯峯陀羅尼;八、蓮花莊嚴陀羅尼;九、入無著門陀羅尼;十、決定入無礙解陀羅尼;十一、諸佛莊嚴神變陀羅尼;十二、成就佛身無邊色相出現於世陀羅尼。是諸菩薩證陀羅尼無量無邊,以如是等而為上首。

「云何菩薩六種神通?一、天眼智通;二、天耳智通;三、他心智通;四、宿住隨念智通;五、神境智通;六、漏盡智通。

「云何菩薩十種自在?一、命自在,由此壽命經於無量阿僧企耶能持令住;二、心自在,由心自在調伏方便,入不可說諸三摩地,能得自在;三、財自在,由此示現一切世間莊嚴妙飾;四、業自在,能隨諸業及於異熟而示現之;五、生自在,能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六、勝解自在,謂能示現諸佛身相,於諸世界充滿令見;七、願自在,謂隨於彼非時、非剎能現等覺;八、神通自在,於一切世界示現無邊種種神變;九、法自在,謂能於彼離中、邊法門明瞭顯現;十、智自在,謂於一剎那中遍能了知三世如來十力、無畏、無礙解脫、佛不共法、諸相隨好;復能示現無上等覺;又於一剎那中能遍了知三世諸佛一切剎土極微塵數;又能示現起一切智現正等覺,成就種種,具足最勝。此是菩薩十種自在。

「云何菩薩十力?一、意樂力;二、增上意樂力;三、加行力;四、般若力;五、願力;六、修行力;七、乘力;八、神通力;九、菩提力;十、能轉法輪力。

「云何菩薩四無所畏?一、聞陀羅尼受持讀誦,演說其義,得無所畏;二、由證無我,不惱亂他及不現惡相,俱生無過,守護威儀,三業清淨,得無所畏;三、以般若而為方便,善能通達所受持法,常不忘失,又能示現不為放逸,令諸有情出離清淨無有障礙,得無所畏;四、不於餘乘而求出離,終不忘失一切智心,能得圓滿種種自在,方便利益一切有情,得無所畏。是名菩薩四無所畏。

「云何菩薩十八不共法?一、諸菩薩行施不隨他教;二、持戒不隨他教;三、修忍不隨他教;四、精進不隨他教;五、靜慮不隨他教;六、般若不隨他教;七、行於攝事,能攝一切有情;八、能解迴向;九、方便善巧,為主自在,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復能示現於最上乘而得出離;十、不退大乘;十一、善能示現於生死涅槃而得安樂,言音善巧,能隨世俗文同義異;十二、智為前導,雖現前起種種受生而無所作,離諸過失;十三、具足十善身、語、意業;十四、為攝諸有情恆不舍離,常能忍受一切苦蘊;十五、能為示現一切世間之所愛樂;十六、雖於眾多苦惱愚夫及聲聞中住,而不忘失一切智心,如寶堅固,清淨莊嚴;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時,以繒及水系灌其頂;十八、能不舍離諸佛正法,示現悕求。是名菩薩十八不共之法。

佛說寶雨經卷第四


上篇:大乘寶雲經

下篇:大乘百福相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大生義經

淨佛說大生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註音版】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華嚴關脈義記

華嚴關脈義記 無礙勢。四問答取文勢。 第一展轉無盡者...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戀西大師淨土必求(淨業痛策)

淨土必求自敘 大本彌陀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

【註音版】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建志補羅

(地名)梵名。Kāchipura,南印度達羅毗荼Drāviḍa國...

【佛教詞典】獨頭意識

【獨頭意識】 此又名不俱意識,就是不與前五識俱起,單...

沉靜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

聖嚴法師《開發智慧的潛能》

曾經有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腦力其實只...

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很大的影響

我要提醒大家:修行人,你的心住在什麼地方,對你會有...

人心旁鶩不定,應從三毒中解脫出來

僧珈邏仕達是舍衛城的一位長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兒子...

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 殺生、偷盜...

緣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來,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人並不多...

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

問: 單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極樂世界去嗎

問: 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大安法...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佛法化導,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個國家之政治法律,無微不至,那還有不逮之處?...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

少年時舍其不能有,老年時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早課(福嚴佛學院)

早課(福嚴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