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詔譯

慈心龍王消伏怨害緣起第七

菩薩往昔以瞋因緣墮於龍中,有三種毒,所謂:氣毒、眼毒、觸毒,又由別報福業力故,身具眾色如七寶聚,不假日月光明所照,常與無量百千諸龍,周匝圍繞以為眷屬,變現人身容色端正,住毘陀山幽邃之處,多諸林木華果茂盛,清淨池沼甚可愛樂,與諸龍女作眾歌舞共相娛樂,止住其中經於無量百千萬歲。

是時有一金翅鳥王,飛騰翔集從空而下,欲取諸龍以為所食。當其來時,摶風鼓翼摧山碎石,江河川源悉皆乾竭。時彼諸龍及龍女等,見是事已心大驚怖,所著瓔珞嚴身之具,顫掉不安悉墜於地,咸作是言:「今此大怨,喙如金剛,所觸皆碎,將來噉我,其當奈何?」

是時龍王初聞此說極生憂惱,由宿善力復更思惟:「心乃無畏,然此金翅具大威力,唯我一身可能御彼。」謂諸龍曰:「汝等但當從吾之後,必無所害。若我不能與其朋屬作守護者,何用如是大身之為?」

爾時龍王詣金翅所,心無怯弱而白彼言:「幸少留神共議此事,汝於我身常生怨害,我於仁者都無此念,以宿惡業招此大身,雖具三種氣、眼、觸毒,未嘗於他暫興損害,度己之能可相抗敵,亦能遠去令汝不見。我今所以不委去者,多有諸龍依附於我,由此不欲兩相交戰,是故於汝不起怨心。」

金翅復言:「汝誠於我無怨心耶?」

龍曰:「我雖獸身善達業報,審知小惡感果尤重,如影隨形不相離也;我及汝身今墮惡道,皆由先世造作罪因。汝當憶念如來所說,非以怨心能解怨結,唯起慈忍可使銷除,譬如火聚投之乾薪,轉增熾然無有窮已,以瞋報瞋理亦如此。」

是時金翅聞是說已,怨心即息善心生焉。復向龍王作如是說:「汝今能以慈忍之力息我瞋恚,如汲流泉滅其炎火,使我心地頓得清涼。」

龍王復言:「我昔與汝無量世時,先於佛所曾受戒法,心非清淨復不堅持,為求名聞而相憎嫉,以是因緣墮於惡道。我曾發露故能憶持,汝由覆藏今皆忘失,汝今應當憶本正念,發慈忍心淨修梵行。」

金翅復言:「我從今日普施諸龍安隱無畏。」即離龍宮還歸本處。

龍王乃慰諸龍眷屬,復問之曰:「汝見金翅生恐怖不?」各作是言:「極大怖懼。」

龍曰:「世間眾生若見汝者,生大恐怖亦如此也。爾等諸龍愛惜身命,與諸眾生等無有異,當觀自身以況他身,是故應起大慈之心,由我修習慈心因緣,使其怨對還歸本處。一切有情流轉生死,所可依怙無越慈心。大慈心者猶如良藥,能愈眾生煩惱重病;大慈心者猶如明燈,能破眾生三毒黑暗;大慈心者猶如船筏,能渡眾生三有苦海;大慈心者猶如伴侶,能越生死險難惡道;大慈心者如摩尼珠,能滿眾生所求善願。我由往昔失慈心故,墮此龍中不得解脫。若諸眾生建立慈門,則能出生無量善法,閉塞一切愚癡昏暗,諸煩惱緣而不能入,常生人天解脫安樂。」諸龍眷屬聞是說已,悉除瞋恚皆起慈心。

是時龍王見諸同類從己所化,而自慶言:「善哉!我今所作已辦,令汝已除無量惡毒,以善淨法補置其處;復為汝等建立清淨八戒齋法當奉持之。閻浮眾生以八戒水洗浣身心令得清淨,斷除無量貪、瞋、癡垢,於人天路而作資糧。若能持是八戒齋法,當知是人雖無妙服,則為已具慚愧之衣;當知是人雖無垣牆,則能御捍六根怨賊;當知是人雖非上族,則為已住聖種姓中;當知是人雖無瓔珞,則具眾善莊嚴其身;當知是人雖無珍寶,則集人天七種法財;不依橋樑超越險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此。」時彼諸龍各作是言:「我今願聞八戒名字,我當頂受勤而行之。」

龍王告曰:「其八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者、不得過日中食,七者、不坐高廣大床,八者、不得歌舞作樂香油塗身,是名八戒清淨齋法。要離憒閙,寂靜之處如理作意專注奉持。」

諸龍白言:「如我之徒,離王少時心不寧處,依王威神得免衰惱,一切時中安隱而住,佛法功力無處不可,何必須求寂靜之所?」

時彼龍王答諸龍曰:「不觀所欲則念不起,慣習攀緣對境復發,譬如溼地而易成泥,若在空閑染心無動。」

爾時龍王將諸朋屬,至於山林幽曠之處,遠離貪慾瞋恚之心,常起慈忍以修其身,受持齋法經於多日,節食身羸加復疲睏。有諸惡人至彼住處,龍聞人聲尋即惺悟。此惡人輩見是事已,咸生驚駭而作是言:「此何寶聚從地湧出?」龍自思念:「若令彼人見我本狀即時怖死,則壞我今修持戒法。是諸人等今來至此,必貪我身及斷我命。」

時諸惡人復相謂曰:「我等入山經歷多載,未曾見此如是形相,眾彩交燦光耀人目,若得此皮當貢王者,必獲重賞,不亦快乎!」即持利刀剝裂欲取。

爾時龍王以慈忍力,不生怨恨亦亡痛惱,即於是人生攝受想,三毒即滅。自慰其心:「不應悋惜,怨對卒至不可得脫。此諸人等今於我身,貪其賞貨而行殺戮;我寧自死無返害彼,不令是人現身受苦。」時諸惡人奮力勇銳,執持利刀[利-禾+(黎-(暴-(日/共))+小)]剖而去。是時龍王復自思惟:「若人無罪為他支解,忍受不報不生怨恨,當知此人是為正士,若於父母、兄弟、妻子能默忍者,此不足貴,若於怨害心不加報,默忍受者此乃為難。然我今者為利他故,應當默然而忍受之。我從無始生死已來,枉棄身命不知其幾,未嘗特然施於一人,願未來世當與是人無量法財令滿所願。」

是時龍王既被剝已,遍體出血痛苦難堪,舉身顫動不能自持,復有無量百千小蟲,聞其身血悉來唼食。龍王乃曰:「此小蟲等食我食者,願當來世施汝法食。」爾時龍王身受楚痛,諸龍覩已皆生悲惱。王即誓言:「若我當來得成佛者,令我身皮頃得如故。」作是願已自然平復。彼諸龍屬生大歡喜。是為菩薩於惡道中,住慈忍力堅持淨戒為若此也。

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叉緣起第八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洹精舍坐夏安居,時阿難陀於日中分食畢收鉢,與諸比丘共詣林間,經行往來宴坐消息,乃相議曰:「今佛世尊出興於世,甚為奇特,第一希有,於諸眾生多所饒益。今此上首憍陳如等五大比丘,最初遇佛成等正覺,趣鹿野苑說四諦法,先得悟解。種何善本?有何因緣?初轉法輪便能悟入,始擊法鼓而先得聞,地神湧出報虛空神,已至諸天皆為作證,謂憍陳如已得了解。」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具以上事而白世尊。

是時如來語阿難曰:「汝所問者非無因緣。我於往昔憐愍彼故,曾刺身血濟活其命,使除飢渴令得安樂,以是因緣於此生中,從我聞法先得悟解。」

尊者阿難復白佛言:「願以其事開示未聞,令彼眾會心得泰然。」

佛告阿難:「乃往古世經於無量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國王,其名慈力,有大名稱福智深廣,相貌端嚴,威神罕匹,統領八萬四千小國,后妃眷屬其數十千,二萬臣佐共治政事。彼慈力王,久遇先佛植眾善本,樂修慈行仁恕和平,於諸眾生施之快樂,復起悲心矜恤貧窶,有苦眾生皆蒙拯拔;復生喜心崇重賢者,常以愛語普令忻悅;復起捨心不生喜慍,於內外財而無慳悋,等視眾生如一子想。如是修作四平等行,於多劫中未甞懈廢。復以十善誘掖臣庶,各各遵承嚴持清潔,國土安泰靡不相慶。有諸疫鬼及五夜叉,常噉血氣觸惱於人,由彼皆修十善之行,淨身、語、意眾殃消殄,諸天善神常為守護,設有邪魅諸惡鬼神,雖懷損害而不得便。

「時五夜叉來詣王所,咸作是言:『我等徒屬仰人血氣得全軀命,由王教導一切人民皆修十善,我輩從此不得所食,飢渴頓乏求活無路。大王慈德救諸苦惱,獨於我曹不施恩惠。』王聞是說,極傷憫之,即自思惟:『夜叉之徒唯飲人血,作何方計滿其所求?當破我身可能濟彼。』乃刺五處,血即迸流。時五夜叉各持器至取之而飲,既飽且喜。王乃語曰:『我以身血救汝之命,若充足者吾無所希,唯修十善則為報恩,願未來世我成佛時,最初說法先度汝等,以甘露味除汝三毒,諸欲飢渴令得清淨。』」

佛告阿難:「欲知往昔慈力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五夜叉者,今此會中憍陳如等五比丘是。由我宿昔本願力故,今得成佛,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最先悟解,得盡苦際成阿羅漢,是時始有佛、法、僧寶差別名字出現世間。」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開示少施正因功能緣起第九

佛在舍衛國祇陀林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國中有一商主,與五百人欲汎巨舶入於大海採諸珍寶。時彼商主發淨信心,欲飯佛僧祈福保祐,前諸佛所致誠勤請;如來知已默然許之。於其住處明旦設食,盡其甘美虔伸供養。食畢敷座,佛為說法讚佈施行,所感如意心田俱勝因少果多。商主聞法心開悟解,作禮右旋住立一面。

爾時世尊謂商主曰:「欲入大海,彼多險難,必須歸依緣念三寶,受持五戒作優婆塞,可遂所願安隱而還。」時彼商主聞佛說法,勤懇頂奉求受五戒。佛令諦聽善思念之:「其五者何?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是名五戒,汝當奉持,盡其形壽不得毀犯,名優婆塞。」

由彼商主宿植德本,聰慧明達,能察風波善惡之候,眾商勸請以作導師,尊尚其人稱為賢者。乃擇吉日聚糧積薪,集諸商人共入大海。行將數日風濤亙起,海神變身為一夜叉,其狀丑惡形色青黑,口出利牙牙端火現,從波湧出挽船不行,問賈客曰:「汝叵曾見世間可畏有過於我。」是時賢者覩其怪狀,但唯一心緣念三寶,由佛加持即除恐怖,厲聲對曰:「我亦曾見,更有極惡過汝數倍。」神問:「誰耶?」賢者對曰:「世有愚人常行不善,造作十惡沒在邪見,後墮地獄受苦萬端,獄卒羅剎取諸罪人種種治罰,或斵、或斫、或擣、或磨,分析其身作百千分,刀山、劒林、火車、煻煨、寒氷、沸屎一切備受,如此苦楚經千萬劫,此之可畏劇甚於汝。」神乃默然隱身而去。

漸次前進復經數日,海神復變作一人身極甚羸瘦,皮骨相連氣息喘迫,俯近於船問商人曰:「汝叵曾見世間有人瘦類於我?」賢者對曰:「更有枯瘁復過於汝。」神曰:「誰耶?」賢者對曰:「有愚癡人心性弊惡,慳貪嫉妬不知佈施,後墮餓鬼頭如太山其咽如針,頭髮髼亂形容燋黑,長劫不聞飲食之名,如是臞瘦極更過汝。」海神放船隱身而去。

漸次前進復經數日,海神復變作一丈夫,形容年少極甚端正,湧出挽船問商人曰:「汝曾見有年少色力類我已不?」賢者對曰:「如汝形質乃有勝過百千萬倍。」神問:「誰耶?」賢者對曰:「世有智人奉行十善,身、口、意業常令清淨,篤信三寶隨時供養,其人命終得生天上,顏貌端正世無倫匹,以汝形儀方於彼者,若瞎獼猴比其仙女。」

時彼海神聞是說已,默爾自愧而作是念:「今此商主識智博達,善談報應其辯若斯,以一近事試驗問彼。」即以右手取水一掬,乃問之曰:「掬中水多?海水多耶?」賢者對曰:「掬中水多,海水為少。」神復詰曰:「目擊可見,汝今所說誠難為信。」賢者對曰:「斯言真實決定不謬,此非世智之所了知。何以明之?海水雖多必有枯涸,劫欲盡時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以此證知海水必竭。若復有人以淨信心,持一掬水供養於佛,或施眾生、或奉父母、或乞丐者乃至禽畜之類,此之少善正因功能,經於塵劫不能窮盡。是故當知,海水為少掬水為多。」時彼海神心大歡喜,即以種種奇異珍寶以贈賢者,寄諸珍玩施佛及僧。

時諸賈客各得還國,咸詣佛所稽首作禮,持彼海神所寄之物及己所施,長跪合掌白言:「世尊!幸蒙如來遙埀慈護,入海免難獲寶還家,咸荷佛恩,願為弟子。」佛言:「善來!」具苾芻相,盡諸有結成阿羅漢。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三

 

上篇:菩薩本生鬘論

下篇:長壽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法集要頌經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有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北涼高昌國沙門法盛譯...

佛說十二游經

佛說十二游經 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譯 昔,阿僧祇劫時...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佛說法身經

佛說法身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往生禮讚偈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

般泥洹經

般泥洹經卷上 不載譯人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佛說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北涼高昌國沙門法盛譯...

佛說求欲經

佛說求欲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註音版】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華嚴遊心法界記

剏鐫華嚴遊心法界記序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而性...

【佛教詞典】說戒略法前緣

亦名:略說戒緣 子題:王難、懺為淨罪即布薩、八難、人...

【佛教詞典】四食時

指天、法、畜生、鬼神等四者不同之進食時刻。即:(一)...

前世吝嗇今世貧窮

在舍衛國裡有一個貧窮的老人,年齡已經一百歲了。他拄...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

為妻之道與七種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經】中對玉耶女說了為妻之道: 1、不要...

北宋高僧元照律師

人世間常有一句俗話:叫有多少錢,過什麼樣的日子。其...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

我身邊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區裡開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

以不生滅心來作你的發心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

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眾生分二類:一個叫覺悟的眾生,一個叫顛...

修行為何要遠離惡友

問: 師父,為什麼我們修行要遠離惡友呢?那些惡友,...

最終都要歸於一把灰

一個親戚去世了,我們送她到殯儀館火化。我對火化的環...

四弘誓願該如何理解

問: 什麼是自性?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

【視頻】《怡山發願文》廣行法師教念

《怡山發願文》廣行法師教念

【視頻】《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