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同譯經梵才大師紹德慧詢等奉 詔譯

心意自在義利圓滿,持戒清淨安住律儀,彼此希求無煩惱障,意地支分寂靜止息,此名色相五蘊為性,如是心等欲求無諍,福德善利寂然圓滿。如是災禍其數有三,四大五蘊遷變。寂靜安樂善妙自性,菩薩增上。是大有情自在有力,禪定心寂意識無動,如是聞持普能運載,根本災難遠離無有,是處圓滿無能諍訟,求真實法息除煩惱染恶心等。菩薩色相圓滿莊嚴,其處淨妙百種相狀身體殊妙,卒暴相貌煩惱不生,成就自性顛倒皆盡,德行自在染法不生,愛樂根本十善法行,上妙寂靜無倒修作,意地無我精求止息。菩薩義利求如如行,真實律儀是處無倒,圓滿靜慮名無染行,意地誠實冤對不生,諸惡遠離,造作暗鈍我慢根本,修佈施行暗慢自止,造作遷變智慧平等,如是修崇堅固安住。是處菩薩隨順清淨,有力趣求行十善業,如彼邊際寂靜圓滿,諸煩惱本因於染意卒暴生起,調伏意地本染自止,平等殊勝親疎不有。婆羅門行倒因求止,圓滿教授莊嚴寂靜,憂患無有調伏生靈,聞持具足造作增上,災禍邊際飢渴所逼,忽然自殄勝義語言,造作暗鈍瀑流支分,我慢施為冥然盡止,暴風顛倒煩惱無邊,繫縛因緣真實造作。無倒言說體性自在,無煩惱慢善妙無變,如增上味,根本意地無因顛倒,王者力用如風偃艸,王言如此,輔助真實語言有則,自在色相屈伸自得,彼彼修崇無卒暴體,增上妙因清淨智慧。無倒言說無顛倒性,平等祕密勝義真實,如如體大無染遷變,淨智無倒求佈施因,圓殊勝行上妙聞持,語言誠諦四禪寂靜,器界無邊相貌根本,殊妙具足不壞有力,無我諍訟求本智慧,荷負群品淨妙語言,彼之聚落災禍染法,求吉祥事冤對自止。是處王者相貌安靜,殊勝義利發言承稟,如彼人民分明了解,養育聽聞群品無倒,界性殊勝寂靜修作,清淨有情無倒因業,增上語言如是。

云何平等之慧?體性清淨出諍訟邊,真實造業界性顛倒,清淨之法有力除本,是處彼法息惡義利。清淨祕密真實自性,最上暴惡本行繫縛,發起聽聞勝義因行彼惡自息。是處夜叉無染清淨十善義利,根本寂靜求處安靜,清淨有力廣大因行,一處相貌無障止寂,真實呪願有性生天,清淨義利飢渴不生,最上言說有執持止息顛倒。淨妙智慧自在無邊,盡諍染邊止喧繁處出暗鈍慢。淨妙之處無染言說,養育忻喜,顛倒飢渴,如月清涼還無熱惱,濁染止息暗鈍繫縛。佈施之因貪染有息,是處菩薩平等隨順,災禍根本甚深止息,貪慾語言暗鈍我慢體無止寂,欲染之性體自喧雜,最上顛倒求因止息,如是增上煩惱之性,修如如行應當止息,是處冤家天後天帝稱實患難。

貪慾顛倒云何止息?於勝義處根本寂默,希求自在力用殊勝,增上熾然養育善性,煩惱無動如母愛育,清淨之眾獲得快樂,殊勝義利真實無畏,運載制度自在邊際。

云何貪慾造作希求?菩薩教誨歡喜恭奉,義利趣求盡顛倒事,聽聞彼彼出纏寂靜牟尼寂默,貪慾暗鈍纏蓋顛倒、世間憂患遷變苦受欲貪義利,如是染因顛倒之法有慢等縛,化生因行廣大佈施,獲得寂靜無相勝義。

云何相應靜住安樂?善心俱起染諍遠離,此中我慢本因貪慾,增上邊際供養聖賢,清淨教誨運載為義。是處冤家天後天帝,真實變化施設語言,自在眾等無有圓滿,寂靜作業有德有力,根本運載圓滿障盡,瀑流顛倒寂靜遠離。彼彼是處佈施發生,清淨修作希求寂靜,菩薩制制有情發生清淨因行。是處菩薩真實佈施生起聞持,清淨聚落隨順淨妙,力用邊際大乘增上,九地煩惱隨順天趣,王臣自在彼此教誨,冤家明妃天帝憍慢,真實瀑流煩惱垢染、纏縛我慢諍訟憍逸,自在上妙語言,明瞭智慧煩惱皆止,求勝義處如阿羅漢。真俗之智報身自在,邊際相貌寂然如空,懺悔彼過我縛邊際,希求止息遠離災難。如是懺除有情三縛,求趣生天快樂眾類,無暗鈍慢欲貪遠離,彼求佈施修如來行施設寂靜,能為生靈運載負荷圓滿無障,彼此安靜圓滿無動患難不生,長者善友行佈施行卒暴給與,圓滿相貌能獲上味。彼人作煩惱行與冤對居,修正解脫無損減義。菩薩施行嚴飾尊者護國本生之義次第十九。

德行自性真實有力,煩惱施為忻求不有,嚴峻修行倒染損減,所謂隨順聽聞,菩薩寂默種族正理,廣大無盡無彼楚毒,淨妙因行希求安靜,教誡施為暗慢不有,隨順悲導平等安樂,我慢性無廣大行施,求大乘類因行根本,清淨智慧求安靜處,修自在力聽聞正法,無損減邊世間真實。是處有清淨心行施,王者種族安固無動,煩惱囂喧遷變皆止,護助群品世間希有,修崇之意淨妙因行。自省菩薩最上教示圓滿善根,過去寂靜有情遷變,善淨安住勤求修習,勝義根本寒苦道行,戒德清淨如此自性,聖者義利九種相狀,生起邊際最上調伏。戒德積集出纏縛義,無倒荷負寂靜根本,彼彼無性色相不生,聽聞記念顛倒之因,有情何有解脫相貌?湛然安住災難無有,我慢全止遠離舍宅塵垢染惡,發生寂靜祕密之行。清淨自性增長根本淨業,難行妙因調伏煩惱苦楚,圓滿天趣淨妙勝義。持戒清淨道行誠實,隨順邊際自在勝解圓滿淨因,出離纏蓋捨驚畏訟,愛育彼等安樂無染,我見遠離田宅真實。如是希求造作之處,自性損壞不行佈施,愛育卒暴增上色相。

云何顛倒一行數取諸趣發起言說?根本處所無有染諍,愛樂之法圓滿隨順。

云何最上勝義之法?自在悲導有情邊際,息惡善友眾染能止,生佈施慧壞我慢邊,持戒自性寂靜無倒,隨順聞持求佈施因。勝義清淨,聖人了知隨順種族,真實法行顛倒遠離,求盡染法聞持滿足,界性祕密煩惱永斷,自在有力飲食施惠,無和合諍無顛倒慢,修調伏法行成就行。是處菩薩悲導生靈,精求無已圓滿趣向。無倒之行為纏縛本,如如因行靜住清淨,暗毒災禍苦惱飢渴盡無所有,念念有力出離纏縛勝義根本,聚落城邑在處安樂,本行佈施寂然無諍,究竟寂靜資糧滿足希求邊際,出離災難癡迷倒本,勝義調伏顛倒難出,智慧聽聞圓滿了解,苦惱之患人之影像體性非有。婆羅門眾智慧有在,城邑聚落人民自在,貪愛纏縛崇修止息,大乘教道發生趣向,世間之人習如來性相應無苦,煩惱體實隨順善業,有學修崇煩惱自止。是處王者行菩薩行,種族圓滿有力無倒,名聲自在廣大施為,智慧身相寂然安住,是大丈夫止靜國界。智慧寂靜了如本性,發起邊際清淨妙行,自在調伏最上生起,果報淨妙出纏之相。有情聞持天趣智慧,是處廣大有情清淨妙寂,暗慢除遣,無縛遷變殊勝生起,冤對災禍冥然止息,賢慧有力慧解真實,相貌和合群生仰重,聚落無乏誠實如是。

云何憍恣隨順處所?飲食暗鈍進趣邊際,清淨有德聞持有智,處所寂靜善根無染,有情和合別別智生,平等智慧飲食普施,煩惱重障根本猶我,本既染時末亦隨盡,如此止息真實教誨,如是縛染俄然散壞,暗慢止息。如來覆蔭如天普蓋,隨順止息,智之力用無邊之功,如王安住。

云何行施調伏有智?善言慰諭究竟出纏,隨順因行彼智如此。是處如王自在教令,國人所稟處所憍慢縛染增上,有情苦惱靜止如本,此顛倒因真實我見。希求災禍無力不起,是處自性施設,喧諍顛倒冤對鈍弱愚昧,纏蓋自止,憍慢纏縛有情淨智,意解施設煩惱盡息,如大我慢此為根本。增上智慧善妙語言正解脫義,一切有情供清淨眾,界性諍訟寂然止息,不壞瀑流苦惱無邊。上妙制度須憑勝義,佈施無盡求天趣因,憂惱飢渴無大智惡,淨妙聽聞如是安樂。淨智聞持如蓋覆蔭,染法不生增上寂靜,如王教令善淨因業出生智慧,無時不欲清淨之眾,智慧力用具足妙定,道行增長邊際殊勝,靜妙上品自在覆蔭,究竟邊際世間安靜,在處平等處所最上,施因所得發生勝義。菩薩教誨如是王者,修無相行隨智慧力,天趣淨妙纏蓋遠離,作諍訟法無根本施,有冤對行彼實無因,求棄染法增上淨妙,發生因行正理自性,德業清淨止息慢類,有學寂靜無鈍弱行,制度群品止息愚昧,道德行施無處不運,自在有力染倒盡止,圓滿如行出離諍染,苦惱冤親復能遠離,彼智慧性善淨圓滿,真實因緣殊妙生起,忿怒遷變造作諍訟,顛倒語言非天之行,飲食希求無修彼智,貪慾語言無真實慧,心地無實縛染生起,煩惱障在希求喧諍。有大國王演說正法,令心歡喜隨順正理,自在邊際增上智慧,瀑流煩惱憂惱相貌,圓滿聽聞,顛倒慢法一切遠離。

云何根本佈施善法?顛倒染慢散壞業道,圓滿支分隨順正理,飢渴邊際增上遠離調伏。

云何求盡顛倒?造作清淨出離諍訟,忻求善靜悲愍十善,善友智慧圓滿修作,行清淨行福德如此。名色五蘊希求無動,聽聞祕藏彼因無邊,彼煩惱倒真實苦惱,圓滿學處身體淨妙,世間福德果報不虛。

云何增上究竟邊際?聽聞學處求彼勝義,真實清淨倒染不生,飢渴纏縛意地無障,壞滅縛染如空無礙思惟不有,卒暴纏眠根本皆盡。如來自性本由智了,最上所詮須仗言說,執持闇弱毒患因法,業道之緣全憑智力,力用清淨三毒不生,自性聞持求心滿足,三乘運載同歸寂滅,真實支分離倒圓成,瀑流煩惱三種根本,本既斷時餘皆遠離,隨順諸佛清淨教誨,如是之法名正解脫。有情相應因於憂惱,嚴峻所在說大乘法,求祕藏因無名色相,染諍遠離圓滿如是。有情是處隨順貪慾,造作煩惱自在顛倒,清淨義利成就真實,自在最尊無我法義,見無倒,無暗昧施。有情證此,勝義無相執持無減,善淨妙因隨順有力,自性澄寂蔭覆義利,有佈施力清淨聞持,為報身本福德無壞,遷變之行有為真實,因業自在如阿羅漢,寂然和合隨順出纏,求本覺性長養真實,三業無犯求如如義。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七

 

上篇:菩薩本生鬘論

下篇:長壽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大乘悲分陀利經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第一 失三藏名今附秦錄 轉法輪品第一...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少室六門

小室六門 第一門心經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智慧清...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註音版】五蘊皆空經

五蘊皆空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佛教詞典】全分戒

(術語)於五戒乃至具足戒等全分受持之戒也。...

【佛教詞典】縛斯仙

(天名)Vasiṣṭha,又曰婆藪。在胎藏界外金剛部東方...

痛苦的果報,都是由錯誤的思想產生的

在依他起性當中,依他所執的遍計執是沒有的。這個地方...

賭博的十則危害

原文: 一壞心地。 假手博弈,以攘人財,與盜賊何異?...

供燈的四種清淨功德

燈是佛教中的六種供養具之一。燈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吃虧是一種智慧

吃虧是福是鄭板橋流傳下來的一句至理名言,經過漫長時...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來,才有證得一心不亂的...

「隨緣」與「攀緣」本質上的不同

問: 隨緣與攀緣如何解釋? 大安法師答: 這兩個概念有...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屬,當以勤心照顧店舖為事。所言修...

大安法師:生起對阿彌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兩種人能堅定不移地確立,一種是上根利智,...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應恭敬出家人

不論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見到出家人,都...

每天堅持做功課

日課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克服習氣、增強定力的好方...

十三歲長齋念佛,二十歲成就肉身不腐

民國蔣妙靜居士,江蘇常熟人,蔣炳坤的小女兒。生來聰...

念佛三昧摸象記

原文 歲在丙午, 予掩關於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 修習...

【視頻】《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

《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

【視頻】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