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丹本第七卷六張已後准)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二五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施設大會。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圍遶,至彼大長者家。時彼尊者婆耆奢,於僧直次守於僧坊。當於爾時,有多女人詣彼僧坊,時,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者,時,婆耆奢見斯事已,為色壞心,生於欲想。復自思念:「我今妄想失於大利,期於非利,人身難得,命終亦然。若生是心,名為不善。寧捨壽命,不作欲想。我於今者,不名出家。何以故?見於少壯端正女人,不自製心,便生欲想,我今當說厭惡之患。」即說偈言:

「我今捨俗累,  住於出家法,
 無明欲所逐,  將失本善心。
 如牛食他苗,  甘味無制者,
 五欲亦如是,  貪嗜無慚愧。
 若不禁製者,  必害善法苗,
 譬如剎利子,  具習諸伎藝,
 設有善射術,  具滿一千人,
 如是剎利子,  戰鬪力勝彼。
 比丘念具足,  如彼剎利子,
 常持智慧力,  斷滅於欲覺。
 既除欲覺已,  快樂常寂滅,
 我親佛前聞,  二種之親友,
 趣向涅槃道,  是我心所樂,
 我修不放逸,  處林住空寂。
 我熟讚於心,  是名立正法,
 後必趣於死,  若得涅槃時,
 當知是恶心,  云何能見我?」

(二五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婆耆奢於有德者,謙順柔軟諸比丘所,心生憍慢,尋自覺知,呵責於己:「我極失利,都無饒益,人身難得,出家難遇,我既得之,不能謹慎,輕於出家,輕於受命,以己智能輕蔑於彼謙順柔軟有德比丘,我今當說厭惡慢心。」即說偈言:

「汝悉捨諸慢,  不應自貢高,
 莫以慢自退,  後悔無所及。
 一切諸眾生,  皆為慢所害,
 為害墮地獄。  是故我今者,
 不應恃才辯,  而生憍慢心。
 若遠憍慢者,  能捨諸障蓋,
 淨心懷恭恪,  獲得於三明,
 謙卑如是者,  名得念比丘。
 憍陳如舍利,  龍脇及自恣,
 不樂及欲結,  出離及憍慢。」

(二五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婆耆奢獨處閑靜,善能修己,勤行精進,終不放逸,住如是地,逮得三明。時尊者婆耆奢作是念:「我今獨處閑靜,逮得三明,我欲讚己所得三明。」即說偈言:

「我昔如荒醉,  經歷諸城邑,
 遊行得值佛,  即蒙大福利。
 瞿曇大悲愍,  為我說正法,
 我聞正法已,  即得清淨信。
 思惟出家者,  世間大導師,
 導化無不普,  男女及長幼,
 中年及老病,  佛曰是親友,
 能示善方所,  眾生無明盲,
 將導示其門。  云何名為門?
 所謂四真諦,  從因則生苦,
 從苦得出家,  見於八正道,
 拔出諸眾生,  安隱趣涅槃。
 我修不放逸,  林野空寂處,
 獲得於三明,  作佛教已訖。」

(二五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今欲演說四句偈法,汝等至心諦聽諦聽,我今當說。云何名為四句義?

「善說最為上,  仙聖之所說,
 愛語非麁語,  是名為第二。
 實語非妄語,  是名為第三。
 說法不非法,  是名為第四。
 是名演四句,  四句之偈義。」

爾時,婆耆奢在眾會中,而作是念:「佛今演於四句之法,我今欲於一句以一偈讚。」爾時,婆耆奢即從座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婆耆奢欲有所說,唯願聽許。」

佛告之言:「恣聽汝說。」

爾時,婆耆奢即說偈言:

「諸有所說不惱己,  亦不害他名善說。
 常當愛語令他喜,  亦不造作諸過惡。
 從諸佛口有所說,  必得安樂趣涅槃,
 能斷諸苦讚善說,  實語甘露最無上,
 實語應語得大利,  安立實說善丈夫。」

(二五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世有良醫能治四病,應為王師。何謂為四?一、善能知病。二、能知病所從起。三者、病生已,善知治癒。四者、已差之病,令更不生。能如是者,名世良醫。佛亦成就四種之法,如來、至真、等正覺無上良醫,亦拔眾生四種毒箭。云何為四?所謂是苦,是苦習,是苦滅,是苦滅道。」

佛告比丘:「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此毒箭,非是世間醫所能知,生苦因緣,及能斷生苦,亦不知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緣,及能斷除。唯有如來、至真、等正覺無上良醫,知生苦因緣,及以斷苦,乃至知老病死,憂悲苦惱,知其因緣,及以斷除。是以如來善能拔出四種毒箭,故得稱為無上良醫。」

爾時,尊者婆耆奢在彼會坐,作是念言:「我今當讚如來所說拔四毒箭喻法。」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我今歸命佛,  愍於群生類,
 最上第一尊,  能拔出毒箭。
 世有四種醫,  能治四種病,
 所謂療身疾,  孾兒眼毒箭。
 如來治眼病,  過於彼世醫,
 能以智慧錍,  決無明眼膜。
 如來治身患,  過於彼世醫,
 世醫所療者,  唯能治四大。
 如來善分別,  六界十八界,
 以此法能治,  三毒身重病,
 能治孾愚病,  最勝無有上,
 故我今敬禮,  瞿曇之大師。
 醫王名迦留,  多施人湯藥,
 復有一明醫,  名為婆呼盧,
 瞻毘及耆婆,  如是醫王等,
 皆能療眾病。  是等四種師,
 治者必得差,  雖差病還發,
 亦復不免死。  如來無上醫,
 所可療治者,  拔毒盡苦際,
 畢竟離生死,  終更不受苦。
 無量億那由,  阿僧祇眾生,
 佛治令盡苦,  畢竟不還發。
 我今白大眾,  諸賢在會者,
 甘露不死藥,  咸當至心服。
 諸人應受信,  最上治目者,
 療身拔毒箭,  諸醫無與等,
 是故宜至心,  歸命瞿曇尊。」

(二五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尼瞿陀劫波比丘住彼第一曠野林中,而此野中,復有一林。時此比丘於彼遇病,尊者婆耆供給彼病尼瞿陀劫波比丘,因此病故,即入涅槃。爾時,尊者婆耆奢耶旬供養和上尼瞿陀劫波已,漸次遊行至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婆耆奢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乞食食已,洗鉢,收攝坐具,往詣佛所,整其衣服,合掌向佛,說偈問曰:

「我今欲問佛,  無量之解慧,
 現在斷疑惑,  於曠野城中,
 比丘入涅槃,  生來有福德,
 守攝身口意,  兼有大名聞,
 尼瞿陀劫賓,  佛為作是名,
 佛為婆羅門,  立如是名字。」

(二五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諸大聲聞耆舊之等,於佛左右,各造菴窟,於其中住。時憍陳如、頗發耆賢跋溝、摩訶南、耶舍那毘摩羅牛呞、尊者舍利弗、摩訶目連、摩訶迦葉、摩訶俱絺羅、摩訶劫賓那、尊者阿那律、尊者難陀迦、尊者鉗比囉、耶舍賒羅俱毘訶、富那拘毘羅、拘婆尼、泥迦他毘羅,如是等輩,及諸餘大聲聞,各於草菴諸窟中住。於月十五日布薩,爾時,如來於眾僧前,敷座而坐,尊者婆耆奢亦在會中,即從座起,叉手合掌白佛言:「聽我所說。」

佛言:「我今恣汝所說。」

爾時,婆耆奢即說偈言:

「諸大比丘等,  必乾竭欲愛,
 棄捨諸積聚,  勇捍無怖畏。
 知時知節量,  不貪嗜五欲,
 離一切垢穢,  深心有黠慧。
 有如斯事故,  名為大比丘。」

(二五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婆耆奢來至毘舍佉鹿子母講堂中,遇病困篤。爾時,富匿於彼瞻病。時,尊者婆耆奢告富匿言:「汝可往詣於世尊所,如我婆耆奢頂禮世尊足下,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無諸苦不?』」爾時,富匿受尊者教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合掌白佛言:「世尊!婆耆奢比丘在毘舍佉講堂中,病疹困篤,而語我言:『往世尊所,稱我名字,頂禮佛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無諸苦不?」』」爾時,富匿復白佛言:「此婆耆奢,或因困疾,即入涅槃,唯願世尊,屈意往彼。」如來默然受富匿語。

爾時,富匿即還詣尊者婆耆奢所,白言:「和上!我問訊已,復啟世尊:『婆耆奢或因困病,入於涅槃。』世尊默然聽受我語。」

爾時,世尊從禪定起,即往毘舍佉講堂婆耆奢所。時婆耆奢遙見佛來,自力欲起,佛告之曰:「不須汝起。」爾時,世尊別敷座坐,告婆耆奢:「汝今身體苦痛為可忍不?能飲食不?」

時婆耆奢白言:「此痛轉增,無有瘳損,今我所患,譬如力士捉儜人髮,[打-丁+(稯-禾)]搣揉捺,我患頭痛,亦復如是。又如大力殺牛之人,以刀刺腹,割其腸肚,我患腹痛,亦復如是。又如瘦人為有力者強捉,火炙,身體燋然,我苦體痛,亦復如是。我於今日欲入涅槃,我於最後欲讚於佛。」

佛告之曰:「隨汝所說。」即說偈言(本無少偈)。

 本如酒醉四句讚 龍脇、拔毒箭 尼瞿陀劫賓入涅槃 讚大聲聞 婆耆奢滅盡

(二五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游俱薩羅,還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摩納名曰極慢,其所承藉,七世以來,父母真正博通多聞,既自讀誦,亦教他人,其所聞者,聞則能持,四圍陀典,已達其趣:娑羅乾陀論,及與聲論、毘伽羅論、戲笑之論、毘陀羅論,善解法句義趣,通達如是種種諸論。容貌端正,才藝過人,難可儔匹,兼生豪族,又處富貴,自恃才力,生大憍慢,於父母所不生敬順,及和上阿闍梨、師長、親屬,斯不敬禮。

時極慢摩納聞佛從俱薩羅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將往佛所,而作是念:「我至彼時,若沙門瞿曇接待我者,我當問訊;若不問我,當默然還。」爾時,摩納作是念已,即詣佛所。

於時世尊大眾圍遶而為說法,極慢摩納雖往於彼,如來當時聊不顧視。時彼摩納默作是念:「沙門瞿曇都不以我而逕於懷。」尋欲歸依。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即說偈言:

「為義來至此,  未得便欲還,
 何不使獲得,  稱汝所來心?」

極慢摩納作是思惟:「沙門瞿曇知我所念。」即生信心,欲禮佛足。佛告摩納:「我錄汝心,不必禮敬,所為已足。」

爾時,大眾覩斯事已,怪未曾有,咸作是言:「沙門瞿曇有大神足,此極慢摩納於己父母、和上阿闍梨所,尚無恭敬,今見瞿曇能自謙下,恂恂恭順。」

爾時,極慢摩納見諸大眾言音暫止,在一面坐,端身正意,而說偈言:

「當於何等所,  不應起憍慢?
 復更於何所,  而當生謙讓?
 孰能卻眾苦?  何者與利樂?
 供養何者勝,  為賢智所讚?」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供養於父母,  以空淨滿月,
 敬順兄諸親,  和上阿闍梨,
 及餘尊長等,  於彼不應慢,
 宜當自謙下,  都應悉恭敬。
 若見憂惱者,  應為除諸苦,
 亦與其快樂,  普皆應供養。
 若斷貪慾瞋,  並離愚癡者,
 漏盡阿羅漢,  正智得解脫。
 於斯上人所,  除慢不自高,
 應當向歸依,  合掌而敬禮。」

爾時,世尊為極慢說諸法要,乃至不受後有。餘如波羅蜜闍經中說。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五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游俱薩羅,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施設大祀,七百牛王繫之於柱,牸牛、犢子、牂羖羊等,如是種種所有畜生,不可稱計,在祀場中,處處繫之,設諸餚饍,種種飲食。爾時,餘國諸婆羅門聞彼設祀,悉來雲集。

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聞佛從俱薩羅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欲往佛所,作是念言:「我今設祀,所作會具,當問瞿曇,將不少耶?」時婆羅門乘羽葆車,所著衣裳,上下純白,提三岐金叉,持金藻盥,滿中淨水,諸摩納眾圍遶左右,餘國種種諸婆羅門亦為翼從,來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具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設斯大祀,繫七百牛王及諸畜生,乃至餘國婆羅門等,悉來雲集。辦具已訖,欲設大祀。願佛教我,滿足有勝,無少減不?」

佛言:「婆羅門!汝為祀主,大施求福,亦大得罪,竪三種刀,斯名不善。作於苦因,亦得苦報,得於苦利,受報亦苦。云何名為三種刀?意、口、身刀也。何名意刀?汝若祀時,意業不善,殺諸畜生,以為大祀,是名竪於意刀。何者口刀?汝欲祀時,而作是言:『我於明日當殺爾許種種生命。』是名竪於口刀。云何名為身刀?汝若祀時,手牽牛王及諸畜生,受於呪願,是名竪於身刀。」

佛言:「又有三種火,最勝最妙,宜應謹慎,亦當恭敬,非汝所事,邪見火也。何謂為三?一名恭敬火。二名苦樂俱火。三名福田火。云何名為恭敬火?應當供養、尊重、恭敬、擁護父母。何以故?父母求子,禱祀神祇,然後得子,父母赤白和合成身,生育長養,以是之故,名恭敬火。如是之火,應正供養,與眾快樂,令無乏苦。云何名為苦樂俱火?若族姓子起於精勤,積集錢財,於其妻子,並諸眷屬、奴婢、僕使、知友、輔相,及諸親族,皆應供養,供給所須,與其利樂,如是等輩,皆同苦樂,是名苦樂俱火。云何名為福田火?若沙門、婆羅門能斷貪慾,解脫貪慾,能斷瞋恚,解脫瞋恚,能斷愚癡,解脫愚癡,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名福田火。上趣諸天,能招樂報,此名福田火。是以族姓子,應當至心供養、恭敬,使得快樂。又有三種火必應滅之,何者三火?所謂貪慾、愚癡、瞋恚火,不如世間火,有時須然,有時須滅。」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恭敬俱福田,  此三火應祀,
 若勤心供養,  獲得三種樂。
 云何為三樂?  施戒及修定,
 三種之果報,  人天涅槃樂。
 若人於一切,  善解於方法,
 於祠祀時節,  能養其眷屬,
 供養應供者,  能供養應供,
 終竟必獲得,  永離災患處。」

爾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聞佛所說,即語烏答摩納:「汝可往詣彼祀場中,先所繫養諸畜生等,以係祀者,今悉散放,隨逐水草,盡其壽命,莫作拘礙。」

烏答摩納言:「和上如所教勅,我能為之。」即往祀場,宣告諸人:「我受優竭提舍利教勅,一切畜生悉皆解放,任意令去。」

烏答摩納往祀場所未久之間,如來於後即為優竭提舍利婆羅門如諸佛法為說法要,示教利喜。時婆羅門即受禁戒,乃至見諦。餘如突羅闍品中所說。

時優竭提舍利婆羅門即整衣服,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唯願明日與諸大眾往祀場中,受我供設。」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時婆羅門聞佛所說,又見受請,歡喜而去。

時婆羅門至祀場已,通夜辦具種種餚饍,乃至敷座,又具淨水。後日晨朝,往詣佛所,白佛言:「時到。」爾時,如來與諸大眾著衣持鉢,往詣祀場,在眾僧前敷座而坐。時婆羅門覩佛大眾,寂然坐定,手行淨水,施設種種餚饍飲食,食訖攝鉢。時婆羅門在世尊前敷座而坐,願樂聽法。

爾時,如來即為呪願:

「於諸大祀中,  祠祀火為上。
 婆羅門書中,  薩婆底為上。
 一切國土中,  人王最為上。
 百川眾流中,  海水最為上。
 列宿麗於天,  月光最為上。
 一切眾明中,  日光最為上。
 十方世界中,  佛為第一尊。」

爾時,世尊為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二六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摩納名僧伽羅,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觀察不善丈夫?」

佛言:「譬如觀月。」

又問:「云何觀察善勝丈夫?」

佛復答曰:「亦如觀月。」

爾時,摩納復白佛言:「云何不善丈夫觀之如月?」

佛言:「不善丈夫如十六日月光,漸減圓滿,轉虧,乃至於盡損減不現。如佛法中不能信心受持禁戒,少所讀誦,若修少施,於其後時,懈怠不勤,漸失信心,毀犯禁戒,復不佈施,親近惡友,不至僧坊諮受於法,不聽法故,身口意業造於不善,以造惡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是故當知惡丈夫者,猶如彼月漸漸損減,乃至滅盡。」

又問:「云何善勝丈夫亦復如月?」

佛言:「譬如初月,光明熾然,漸漸增長,至十五日圓滿具足。如佛法中,能有信心修行禁戒,習於多聞,修於佈施,卻除邪見,修於正見,於佛法中,得純信心,堅持禁戒,善修多聞,能施不慳,具於正見,信心持戒,多聞惠施,以漸增長,是善丈夫身口意行,親近善友,具修諸善,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是故當知善丈夫者亦復如月。」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盛滿月,  處於虛空中,
 圓光甚暉曜,  映蔽於諸星。
 亦如具信人,  戒聞捨貪嫉,
 於諸嫉妬者,  如月蔽眾星。」

時僧伽羅摩納聞佛所說,踴躍而去。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婆羅門名曰生聽,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即白佛言:「我曾聞人說:『世尊言:「但施於我,莫施餘人,但施我弟子,莫施他弟子。若能施我及我弟子,得大果報;若施他人及餘弟子,不得果報。」』實說是不?將非世人誹謗者乎?」

佛言:「此實虛妄,誹謗於我,都無此語。若如是說,作二種難:一者遮難,二者受者得減損難。若如此說,作大損減,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汝今應知,乃至洗鉢之水,我尚說言:『施與蟲蟻,獲大福報。』況於施我?實作是語:『施持戒者,得福甚多,施破戒者,得福尠少。』」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切佈施處,  我常生讚歎,
 破戒得福少,  持戒獲大果。
 黑白赤青牛,  生犢各差別,
 駕用取其力,  不擇其產種。
 人亦復如是,  剎利婆羅門,
 毘舍首陀羅,  真陀羅富且,
 能持於淨戒,  施之得大果,
 如似齎麻幹,  捨之取珍寶。
 孾愚無智者,  未曾聽聞法,
 不能修梵行,  施之獲少果。
 若親近賢聖,  正覺及聲聞,
 能信於善逝,  信根立堅固,
 生處恆尊貴,  最後得涅槃。」

爾時,生聽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鉢而行乞食,時,佛見已,語婆羅門言:「汝今極老,何以捉杖持鉢而行乞食?」

婆羅門言:「我有七子,各為妻娶,分財等與,我今無分。為子驅故,而行乞食。」

佛告之言:「我今為汝說偈,汝能於大眾中說此偈不?」

答言:「我能。」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生子太歡喜,  為之聚財寶,
 各為娶妻子,  而便驅棄我。
 此等無孝慈,  口言為父母,
 如彼羅剎子,  垂死驅棄我。
 譬如馬槽櫪,  滿中置穀[麥*弋],
 少馬無敬讓,  驅蹋於老者。
 此子亦如是,  無有愛敬心,
 棄我使行乞,  不如杖愛我。
 我今捉此杖,  御狗及羊馬,
 行則佐我力,  闇夜為我伴。
 指水知深淺,  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聞,  是杖愛念我。」

婆羅門受此偈已,誦讀使利。爾時,七子在大會中,時,婆羅門於大眾中而作是言:「汝等今當聽我所說。」大眾默然,即說上偈。七子慚愧,起來抱父各共修敬,將父歸家,置本坐處,諸子各出妙[疊*毛]二張,奉上於父。

時婆羅門即作是念:「我今得樂,是瞿曇力,瞿曇即是我阿闍梨。婆羅門法,法應供養和上阿闍梨。」選最好衣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家中得諸利樂,是汝之恩,我經書中說:『阿闍梨者,應與阿闍梨分。和上者,應與和上分。』瞿曇!汝今是我阿闍梨,應憐愍我,受我此衣。」爾時,世尊以憐愍故,為受是衣。

婆羅門踴躍,從座而起,歡喜而去。

(二六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有一老婆羅門,捉杖持鉢而行乞食,遙見佛已,往至佛所,而作是言:「我捉杖持鉢,從他乞食,汝亦乞食,我之與汝俱是比丘。」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必從他乞,  得名為比丘。
 雖具在家法,  正修於梵行。
 福果及惡報,  俱斷無相著,
 乾竭諸有結,  是名比丘法。」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王舍城北有耕作婆羅門,名豆羅闍。爾時,世尊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往至彼所。時婆羅門遙見佛來,即至佛所,白言:「世尊!我種作人耕種而食,不從人乞。瞿曇!汝今亦可耕種而食。」

佛言:「我亦耕種而食。」

時豆羅闍婆羅門即說偈言:

「汝自說知耕,  未見汝耕時,
 汝若知耕者,  為我說耕法。」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吾以信為種,  諸善為良田,
 精進為調牛,  智慧為轅[輻-田+冏],
 慚愧為犁具,  念為御耕者,
 身口意調順,  持戒為鞅子。
 耕去煩惱穢,  甘雨隨時降,
 芸耨為善心,  大獲善苗稼,
 趣向安隱處,  可以剋永安。
 吾所耕如是,  故得甘露果,
 超昇離三界,  不來入諸有。」

婆羅門言:「汝耕實是耕無上之勝耕。」婆羅門聞是偈,心生信解,盛滿鉢飲食,來用奉佛,佛不受。餘如上豆羅闍婆羅門所說,乃至不受後有。

(二六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名曰梵天,遊行央伽國,來到瞻波至健伽池邊,後日晨朝,著衣持鉢,入瞻波城,次第乞食,到於本家。爾時,尊者梵天母在中門中,以蘇米、胡麻以投火聚,望生梵天。尊者梵天在門中立,其母不識。爾時,毘沙門天王敬信梵天,即與無數夜叉之眾,乘虛而行,見梵天母祠祀於火,不見其兒,唯見道人,不謂己子。毘沙門天王即為其母而說偈言:

「婆羅門家女,  梵天去此遠,
 祀火望梵世,  斯非其逕路。
 不解趣梵天,  勤苦事火為?
 梵天中梵天,  在汝門中立。
 都無有取著,  亦無所養育,
 遠離諸惡趣,  結使塵不著。
 遠離諸欲求,  不染污世法,
 如龍象善調,  而無所惱觸。
 勝念之比丘,  心善得解脫,
 如是應真者,  今來受汝供。
 汝應然意燈,  淨心速施與。」

爾時,其母聞毘沙門說,心即覺悟,母即施食與梵天食已,為其作照明,後世安樂因。

(二六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世人稱汝為佛陀、佛迭,如是之名從何而生?」婆羅門說偈問言:

「佛陀是勝名,  名生津濟義,
 為父母制名,  故名汝為佛。」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今我哀愍汝,  當為分別說,
 所以有是稱,  汝今善諦聽。
 佛知過去世,  未來世亦然,
 現在普悉知,  諸行壞滅相。
 明達了諸法,  應修者悉修,
 應斷盡斷除,  以是故名佛。
 總相及別相,  分別解了知,
 一切悉知見,  是故名為佛。
 婆羅門當知,  無量劫觀察,
 諸行之苦惱,  受生必終沒。
 遠塵離垢習,  拔毒箭煩惱,
 得盡生死際,  以是故名佛。」

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憍薩羅國遊行,至沙林聚落。爾時,世尊捨於道次,在一樹下,正身端坐,繫念在前。時有一婆羅門,姓曰煙氏,在佛後來,見佛跡中,千輻輪相,怪未曾有。即自思惟:「我未見人有如是跡,我當推尋是何人跡。」作是念已,即尋其跡,往至佛所,瞻仰尊顏,容色悅豫,覩者信敬,諸相寂定,心意亦定,得最上調心,寂滅之寂,身真金色,猶如金樓。即白佛言:「世尊!汝當得天也。」

佛言:「婆羅門!我不得天也。」

婆羅門言:「當得阿修羅,為得龍、揵闥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也。」

佛言:「我皆不得。」

婆羅門言:「汝得人也。」

佛言:「我不得人也。」

婆羅門言:「我問汝為得天及龍、阿修羅、揵闥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汝皆言不得,為何所得也?」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非天龍阿修羅,  緊那摩睺乾闥婆,
 亦非夜叉及以人,  我漏已盡斷煩惱。
 我雖調馴如龍象,  終不為他所制御,
 不為他制斷疑故,  斷愛解脫離諸趣。
 一切盡知斷後生,  如芬陀利善開敷,
 處於水中得增長,  終不為水之所著。
 清淨香潔人所樂,  八法不污如蓮華,
 我亦如是生世間,  同於世法不染著。
 無量劫來常觀察,  諸行所緣受苦惱,
 諸受生者皆終沒,  遠塵離垢斷眾習,
 拔出毒箭斷煩惱,  皆得盡於生死際。

「以是之故,號之為佛。」

煙姓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慢、優竭提 生聽、極老 比丘、種作 及梵天 佛陀、輪相為第十

(二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城乞食,到火姓達賴殊婆羅門家。爾時,火姓達賴殊於中門前祀祠於火,佛來至門,達賴殊遙見佛來,而語之言:「住!住!旃陀羅!莫來至此。」

佛告之言:「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不?」

婆羅門答言:「不識不知旃陀羅、旃陀羅法,汝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耶?」

佛告之言:「我識旃陀羅,知旃陀羅法。」

時婆羅門於坐處起,為佛敷座,而白佛言:「汝為我說旃陀羅法。」

爾時,世尊即坐其座,而說偈言:

「惡性喜瞋久嫌恨,  為人剛惡懷憍慢,
 行於倒見及幻惑,  當知此是旃陀羅。
 含忿嫉妬好惡欲,  難可調化無慚愧,
 行如是者旃陀羅。  傷害胎生及卵生,
 心無慈愍害生類,  傷殘毀害於四生,
 當知是此旃陀羅。  若人齎物涉道路,
 聚落空處有財寶,  悉能劫奪並害命,
 行如是者旃陀羅。  造行眾惡無悔恨,
 是則名為旃陀羅。  捨自己妻及淫女,
 邪姦他婦無所避,  如是亦名旃陀羅。
 於己種姓及親友,  如是之處造邪惡,
 不擇好惡而姦淫,  是亦名為旃陀羅。
 以理問義為倒說,  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歎己德毀呰他,  貪著我慢下賤行,
 如是亦名旃陀羅。  橫加誹謗極愚癡,
 為小利故生誹謗,  如是亦名旃陀羅。
 自己有過推與他,  專行欺誑謗毀人,
 如是亦名旃陀羅。  多有財寶饒親族,
 自食好美與他惡,  如是亦名旃陀羅。
 己到他家得美食,  他若來時與麁惡,
 如是亦名旃陀羅。  父母衰老離盛壯,
 而不孝順加供養,  如是亦名旃陀羅。
 父母兄弟及姊妹,  罵詈惡口無遜弟,
 如是亦名旃陀羅。  沙門及與婆羅門,
 中時垂至不施與,  更加罵詈而瞋恚,
 如是亦名旃陀羅。  沙門及與婆羅門,
 貧窮乞匃請向家,  不與飲食亦不施,
 如是亦名旃陀羅。  毀罵於佛及聲聞,
 出家在家加毀罵,  如是亦名旃陀羅。
 竟非羅漢詐稱是,  於天人中為殘賊,
 生於大家婆羅門,  韋陀典籍悉通利,
 數數造作諸惡業,  種姓不能遮謗毀,
 亦不能遮地獄報,  現前為人所罵辱,
 未來之世墮惡趣,  生旃陀羅須陀延。
 得好名稱必不聞,  又得盛樂生梵處,
 種姓不能遮梵處,  現在稱歎終生天。
 我今為汝顯示說,  如是之事應當知,
 種姓不是婆羅門,  種姓不是旃陀羅,
 淨業得作婆羅門,  惡行得為旃陀羅。」

婆羅門聞是偈,讚言:「如是!如是!大精進!實如所說,大牟尼!不以種姓是婆羅門,不以種姓旃陀羅。善能修行是婆羅門,作惡行者旃陀羅。」婆羅門聞是偈已,歡喜信解,盛滿鉢飲食,持以奉佛,佛不為受。何以故?以是說法食故。婆羅門白佛言:「此食當以施誰?」

佛言:「我不見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能消此食者,無有是處。當以此食著淨無蟲水中。」

婆羅門即以此食著無蟲水中,煙炎俱起,滑滑大聲。爾時,婆羅門生未曾有想,佛世尊尚於食所,出大神足。婆羅門還至佛所,白佛言:「唯願世尊聽我出家,得及道次。」

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即得具戒,如出家法,於空靜處,獨己精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者,為正修無上梵行故。族姓子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得解脫樂。而說偈言:

「我昔迷正真,  愚惑造邪行,
 不識清淨道,  又不知死路。
 妄想生橫計,  劬勞承奉火,
 空為虛妄事,  徒損無所獲。
 今遇天中天,  黑闇蒙惠光,
 獲得樂中樂。  具戒得三明,
 於佛教法中,  所作皆已訖。
 本雖婆羅門,  實是旃陀羅,
 今日真實是,  淨行婆羅門,
 遠離於淤泥,  淨自澡浴已,
 過韋陀彼岸。」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

 

上篇:別譯雜阿含經

下篇:吉祥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增壹阿含經

增壹阿含經序 晉沙門釋道安撰 《四阿含》義同。《中阿...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聞如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佛說古來世時經

佛說古來世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合部金光明經

合部金光明經序 《金光明經》者,教窮滿字,金鼓擊於...

【註音版】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華嚴策林

華嚴策林 右唐賢首國師述 夫華嚴宗旨。其義不一。究其...

佛說無言童子經

佛說無言童子經卷上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蓮宗必讀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教詞典】記莂

(術語)與記別同。梁簡文帝文曰:已於恆河佛所,經受...

【佛教詞典】大興國寺

位於陝西大荔縣之古寺。隋文帝大興佛法時,曾命四十五...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

不要購買有佛像標籤的香燭

賣香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業。製造粗劣、...

「小年」的佛教意義

忽爾一年,小年又來了。曾經記得,年少時的故鄉風俗,...

念佛雖易,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

【原文】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殊不知為...

囉嗦嘮叨對孩子成長有沒有影響呢

問: 師父,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為了關心孩子,平時...

三十三觀音

楊柳觀音 又稱藥王觀音。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楊柳...

三寶門中好求福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這會兒呢,我們上到法雨寺的這個...

芝麻紫菜補鈣不輸牛奶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固定印象:說到補鐵就想到豬肝、提...

為什麼要移民到極樂淨土

我們了解淨土總要,首先要了解淨土是怎麼生起來的,穢...

佛門秘傳除病健身法

佛門僧侶,素有苦行僧之稱,他們生活雖清苦,但長壽者...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

覺悟和慈悲永遠是形影不離的

當我們觀看孩子們玩耍時,我們大多數時候會想到他們的...

【視頻】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視頻】《藥師經》印能法師唱誦

《藥師經》印能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