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學常見辭彙(十七畫-十八畫)

陳義孝居士  2010/06/27  大字體  護眼色

十七畫

【優波離】 又作優婆離,華譯近取,或近執,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律第一著稱。

【優婆離】 見優波離條。

【優婆塞】 華譯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為四眾或七眾之一。

【優婆塞戒】 優婆塞所應受持的戒法,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是。

【優婆夷】 華譯為清淨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為四眾或七眾之一。

【優婆提舍】 華譯為論議,為十二部經之一。

【優曇華】 又名優曇缽華,華譯為靈瑞,或瑞應,是多年生草,莖高四五尺,花作紅黃色,產於喜馬位雅山麓及錫蘭等處,二千年開花一次,開時僅一現,故人們對於難見而易滅的事,稱為曇花一現。

【彌陀】 阿彌陀佛的簡稱。

【彌陀三尊】 中尊是阿彌陀佛,左脅侍是觀世音菩薩,右脅侍是大勢至菩薩。

【彌陀三部】 又叫做淨土三部,即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

【彌陀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彌陀本願】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靠著這些大願,他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以救濟一切眾生。

【彌陀名號】 彌陀為救濟一切眾生而成就的名號,其四字的名號是阿彌陀佛,六字的名號是南無阿彌陀佛,九字的名號是南無不可思議光如來,十字的名號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

【彌勒】 菩薩名,華譯為慈氏,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彌勒出世】 彌勒佛在人間出世。彌勒佛是賢劫千佛中之第五尊佛,當於第十的減劫之時出世,以繼紹釋迦佛的宏願,在龍華樹下以三會的說法,化度一切天上人間的眾生。

【彌勒淨土】 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兜率天,此天有內外二院,內院是補處菩薩的住處,因彌勒菩薩現在住在那裡,所以叫做彌勒淨土。

【彌勒三尊】 中尊是彌勒佛,左是法花林菩薩,右是大妙相菩薩。

【彌勒三部】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應人】 應受人天供養的人,即阿羅漢。

【應土】 又名化土,即應眾生之機緣而化現的國土,為二土或三土之一。

【應果】 阿羅漢果,阿羅漢一譯作應,即應受人天供養的意思。

【應供】 應受人天供養的人,是如來十號之一,又是阿羅漢的義譯。

【應跡】 應眾生之機緣而化現垂跡的身體。

【應現】 應眾生之機緣而現身。金光明經說:‘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應頌】 又名重頌,是十二分教之一。

【應器】 又名應量器,即比丘乞食時所用的鐵缽。見缽條。

【應法】 與如法同義。

【應化】 應眾生之機緣而化現的佛身。

【應化身】 如來現佛身教化眾生,名應身,現九界身,皆名化身,合稱為應化身,為三身之一。

【應化聲聞】 見四種聲聞條。

【應化利生】 諸佛菩薩應現,都是為了向眾生說法,利益眾生。

【應化法身】 謂法身的佛菩薩應現無量的身體。

【應身】 佛三身之一,即應他之機緣而化現的佛身。

【應身土】 應身佛所居住的國土,亦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的國土。

【應量器】 鐵缽。見缽條。

【應正遍知】 應與正遍知。應是應供的簡稱;正遍知又名正等覺。見十號條。

【應理圓實宗】 法相宗四名之一。

【戲論】 含有遊戲性和不切實際的言論。

【檀】 檀那的簡稱,華譯為佈施。

【檀主】 施主。

【檀林】 旃檀之林,即寺院的尊稱。

【檀信】 施主的信仰。

【檀度】 佈施度,是六度之一。

【檀越】 施主。

【檀那】 與檀越同義。

【檀波羅蜜】 佈施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

【濕生】 依濕氣而生的動物,如蚊蠅是,是四生之一。

【濕生化生】 濕生與化生。濕生是依濕氣而生長的動物,如蚊蠅是;化生是不靠父母之緣,自然變化而生的生命,如天人及地獄的眾生是。

【濟世】 救濟世人。

【濟度】 以佛法救濟超度眾生。

【禪】 禪那的簡稱,華譯為靜慮,即靜息念慮的意思。

【禪心】 寂定的心。

【禪行】 坐禪的行法。

【禪衣】 禪僧所穿的衣。

【禪戒】 1.禪定與戒法。2.禪宗與律宗。

【禪法】 修禪之法,有二種,即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者,如經論所說的四禪八定是;祖師禪者,經論之外,歷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禪法是。

【禪味】 禪定微妙的滋味,如入於禪定時,就有一種輕安寂靜的滋味是。

【禪宗】 以禪那為宗的宗派。因此宗偏重於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故又名佛心宗。

【禪律】 禪宗和律宗。

【禪師】 專修禪定的出家人。

【禪德】 禪宗大德的簡稱,用以尊稱禪師。

【禪病】 1.指坐禪時縷縷不絕的妄念。2.坐禪不得其法,坐出毛病來。

【禪教】 1.禪宗的教法。2.禪與教。

【禪規】 禪寺所奉行的規則。因這些規則是由唐百丈山懷海禪師所製定,所以叫做百丈清規。

【禪寂】 修禪以寂靜念慮。

【禪慧】 禪定和智慧。

【禪觀】 坐禪以觀念真理。

【禪那】 華譯為思惟修,或靜慮,即住心一境而冥想妙理。

【禪那波羅蜜】 十波羅蜜之一。

【禪定】 即禪那,華譯為靜慮,即是止觀不二或定慧不二的境界。

【禪定堅固】 大集經所說五種堅固之一。見五五百年條。

【禪定波羅蜜】 又名靜慮波羅蜜。見六波羅蜜條。

【禪門】 1.禪定的法門,如三學中之定學與六波羅蜜中之禪波羅蜜是。2.禪宗的通稱。

【禪門五宗】 臨濟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以上五宗皆成於六祖之後。

【禪和】 又叫做禪和子,即參禪的人。

【禪和子】 見禪和條。

【禪悅】 入於禪定時所得的喜悅。

【禪悅食】 見二食條。

【禪波羅蜜】 六波羅蜜之一。

【糞掃衣】 糞掃衣有五種,一道路棄衣,二糞掃棄衣,三河邊棄衣,四蟻穿破衣,五破碎衣。又有五種,一火燒衣,二水漬衣,三鼠咬衣,四牛嚼衣,五奶母棄衣。以上之衣,印度人諱忌,故棄之。因取人家此種棄之不用與拭糞穢物差不多的衣片來補納成衣,故名糞掃衣,又名納衣。

【總別】 1.總釋和別釋。2.總相和別相。3.總業和別業。

【總願】 諸佛有總願和別願二種,如四弘誓願是總願,如藥師十二願和彌陀四十八願是別願。

【總報業】 招感總報的業因。

【總觀想】 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之一。

【總持】 總一切法和持一切義的意思,是梵語陀羅尼的譯義。

【總持門】 總持的法門,亦即密教的法門。

【總相】 一切有為法都有總別的二種相,如無常無我,通於一切,叫做總相,如地有堅相水有濕相,叫做別相。

【總相戒】 如三聚戒與十善戒等叫做總相戒,如二百五十戒與十戒等則叫做別相戒。

【總相三寶】 佛法僧三寶都在一個會上現相,不是在幾處分開現相,叫做總相三寶。

【總相念處】 小乘行人修四念處時,每作一觀,即並作其餘三觀,如觀身不淨時,並觀此身是苦、無常、無我是。

【聲】 五塵之一,四大種所造,屬於色法,為耳根所對之境。

【聲入】 十二入之一。

【聲杖】 錫杖的別名。

【聲明】 五明之一。

【聲處】 十二處之一。

【聲量】 見三條量。

【聲聞】 聞佛說四諦法之音聲而悟道的人。

【聲聞乘】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聞佛音聲和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即七方便),得果有四(即四果)。茲列表說明如下:

    ┌五停心觀┐

    │別相念處├───三 賢┐

    │總相念處┘      ├─七方便┐

    │暖─────┐    │    │

  聲 │頂     ├─四善根┘    │   

   ─┤忍     │         ├─三生乃至六十劫──修四聖諦

  聞 │世第一法──┘         │

    │預流果 ┐           │

    │一來果 ├四果─────────┘

    │不還果 │

    └阿羅漢果┘

【聲聞僧】 二種僧之一。見二種僧條。

【聲聞藏】 二藏之一。見二藏條。

【聲聞菩提】 三種菩提之一。見三種菩提條。

【聲聞緣覺】 聲聞乘和緣覺乘。

【聲聞畏苦障】 聲聞乘行人因怖畏生死的痛苦,於是人人急著追求真空的涅槃,因而成為證悟無上佛果的障礙。

【臨濟】 唐鎮州臨濟義玄,曹州南華人,姓荊氏,是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的祖師。

【臨濟宗】 禪宗五家之一。

【臨終正念】 謂修行人到臨終的時候,心中沒有貪瞋癡的邪念,只是一心正念菩提,這種正念是由長時間的修行而得來的。

【臨終業成】 修行人到臨終的時候,往生的事業才能成辦。

【膿爛想】 九想之一。見九想條。

【膿血地獄】 十六游增地獄之一。

【薄迦梵】 又作婆伽婆,華譯為世尊。

【薩埵】 1.華譯為有情,或眾生。2.菩提薩埵的簡稱。見菩薩條。

【薩婆若】 華譯為一切種智,就是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

【薩婆多部】 即說一切有部。見說一切有部條。

【薩迦耶見】 華譯為我見,即執著五蘊假合而有的身體為實我之見,亦即五見中之身見。

【謗】 用話攻擊他人。

【謗法闡提】 誹謗佛法而斷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還相】 由淨土還來穢土以濟度一切眾生,為迴向二相之一。

【還俗】 出家人犯罪歸家叫做還俗,若是自願脫離出家人的生活,則叫做歸俗。

【還源】 轉迷成悟的意思。

【還滅】 還歸於寂滅,也就是修道證涅槃。

【還滅門】 於十二因緣法中分為流轉門與還滅門,流轉門是造業受生死,還滅門是修道證涅槃。

【闍梨】 阿闍梨的簡稱。

【闍多伽】 見闍陀伽條。

【闍陀伽】 又作闍多伽,華譯為本生經,即佛說自身過去所經歷的事蹟的經文,為十二部經之一。

【齋】 1.正午以前的飯食。2.蔬食。

【齋七】 人死後七七日的齋會。

【齋月】 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諸天下降巡視人間,是最宜持齋及小心惡事的月份,謂之三長齋月。

【齋主】 佈施齋食的施主。

【齋戒】 清除心的不淨叫做齋,禁身的過非叫做戒,齋戒就是守戒以屏絕一切嗜欲的意思。

【齋法】 過午不食的行法。

【齋時】 齋食之時,即清晨至正午之間。

【齋非時】 午前之食叫做時,午後之食叫做非時。

【繁興永處那伽定】 繁興就是繁雜多起的意思,永處猶言常在,那伽義譯為龍。吾人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中,雖歷淨染多途而心源常在定中,就如龍之靜潛深淵,能現大變而不失定力,所以叫做龍定。

【旛】 一種窄長垂直掛著的旗子。

十八畫

【瞿曇】 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華譯為日,或甘蔗。

【叢林】 大寺院。

【雙流】 化道與觀心二事並行。

【雙圓】 圓之又圓,是圓滿之極的意思。

【雙運】 解行並重或福慧雙修的意思。

【斷肉】 斷除肉食。

【斷見】 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偏見,是五惡見之一。

【斷結】 斷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斷智】 斷煩惱之智。

【斷滅】 指人死之後不復再生的邪見。

【斷德】 諸佛三德之一。見三德條。

【斷惑】 斷除一切貪瞋癡等煩惱。

【斷惑證真】 謂斷除一切貪瞋癡等的煩惱,才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斷常二見】 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邪見;常見是堅持身心常住永恆不滅的邪見。

【斷善闡提】 極惡斷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歸元】 又名歸真、歸寂、歸化、歸本等,是圓寂的意思。

【歸戒】 三歸戒,即歸依佛法僧三寶的戒法。

【歸命】 梵語南無,華譯為歸命,即把身命奉獻給佛教。

【歸依】 歸投依靠的意思。

【歸依佛】 歸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的意思。

【歸依法】 歸投依靠教義而求得真理的意思。

【歸依僧】 歸投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教的意思。

【禮懺】 禮拜三寶以懺悔過去所作的罪業。

【禮拜門】 淨土論所說五念門之一。見五念門條。

【穢土】 污穢的國土,即凡夫所住的娑婆世界。

【穢身】 污穢的身體,即凡夫的身體,因凡夫的身體污穢不淨。

【穢剎】 與穢土同義。

【薰修】 薰是薰習,修是修行,即以德薰身而修行的意思。

【薰習】 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惡業,或是意所作的善惡思想,其氣分都留在真如或阿賴耶識裡,叫做種子或習氣,這種種子或習氣在真如或阿賴耶識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薰習。起信論說:‘薰習義者,如世間衣服實無於香,若人以香而薰習故,則有香氣。’

【醫王】 醫中之王,即佛。

【醫王善逝】 藥師如來的別名。

【醫方明】 五明之一。見五明條。

【藏】 蘊積的意思,經典能蘊積教義,所以叫做藏。

【藏經】 搜集佛教所有的經律論三藏,及歷代後賢的著作,聚集在一處,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所以叫做藏經。

【藏識】 含藏一切善惡種子的識,即阿賴耶識。

【轉語】 參禪參到進退維谷處,請人代下一語,以為撥轉,而得轉身自在,乃至於轉迷開悟。

【轉法 輪】 指佛說法。佛的教法,如車輪旋轉,能轉凡成聖,能碾摧一切的煩惱,叫做法 輪,佛說法,度眾生即叫做轉法 輪。

【轉輪王】 見轉輪聖王條。

【轉輪聖王】 簡稱轉輪王,或輪王,為世間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統轄四天下。有四種福報:一、大富,珍寶、財物、田宅等眾多,為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體健康無病,安穩快樂;四、壽命長遠,為天下第一。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多修福業,可惜不修出世慧業,所以僅成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參考輪王條。

【轉識】 1.唯識論說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為本識,其餘七識都叫做轉識,因由第八識轉生。2.轉有漏的八識而成為無漏的四智。見轉識成智條。

【轉識成智】 轉凡夫有漏的八識成為佛的四智,即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

【轉四諦法 輪】 佛說四聖諦,教小乘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使之證聲聞四果。

十九畫

【勸門】 勸誡二門之一。見勸誡條。

【勸誡】 教人行善叫做勸,制止為惡叫做誡。如來的教法不離此二門,經藏屬勸門,律藏屬誡門,諸惡莫作是誡門,眾善奉行是勸門。

【壞劫】 四劫之一,即三千大千世界進入破壞的時期。壞劫共有二十小劫,其初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之一個小劫壞器世間。

【壞相】 六相之一。見六相條。

【壞苦】 三苦之一。見三苦條。

【壞色】 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黃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壞之,故名壞色。有三種之壞色,即青壞色、黑壞色、木蘭壞色,這三種壞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

【壞色衣】 袈裟。

【壞道沙門】 破戒和破壞佛道的沙門,是四沙門之一。

【懷海】 唐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名懷海,參馬祖得法,後居百丈山,作禪門的儀式,稱為百丈清規。

【懷靈】 有情的別名,與含識、含情、含靈同義。

【攀緣】 心隨外境而轉的意思。

【繫縛】 煩惱的別名,因煩惱如繩子能繫縛身心,使人不得自在。

【曠劫】 對很久遠的過去叫做曠劫,若對很久遠未來則叫做永劫。

【犢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犢子原是一位外道,後來歸佛出家,叫做犢子比丘,他主張眾生有實我,其後門徒相傳不絕,名犢子部。

【羅剎】 惡鬼的總名,男的叫羅剎娑,女的叫羅剎私,或飛空,或地行,喜歡食人的血肉。

【羅剎國】 食人惡鬼的住處,在大海之中。

【羅剎鬼】 三十六鬼之一。

【羅漢】 阿羅漢的簡稱。見阿羅漢條。

【羅侯羅】 佛的兒子,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稱。他雖然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但後來在法華會上回小向大。

【藥叉】 夜叉。

【藥師】 葉師琉璃光如來的簡稱。見藥師琉璃光佛條。

【藥師三尊】 中尊藥師如來,左脅侍日光遍照菩薩,右脅侍月光遍照菩薩。

【藥師十二誓願】 一、自他身光明熾盛之願;二、威德巍巍開曉眾生之願;三、使眾生飽滿所欲而無乏少之願;四、使一切眾生安立大乘之願;五、使一切眾生行梵行具三聚戒之願;六、使一切不具者諸根完具之願;七、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證得無上菩提之願;八、轉女成男之願;九、使諸有情解脫天魔外道纏縛,邪思惡見稠林,引攝正見之願;十、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十一、使飢渴眾生得上食之願;十二、使貧乏無衣服者得妙衣之頂。

【藥師琉璃光佛】 簡稱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國的教主。此佛在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其中第七願,願成佛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一聞其名號,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成佛,所以稱為藥師。又第二願,願成佛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過於日月,所以稱為琉璃光。

【藥師琉璃光如來】 見藥師琉璃光佛條。

【藥珠二身】 藥樹王身和如意珠王身。佛為了拔除眾生的苦難而化現之身叫做藥樹王身;為了給眾生安樂而化現之身叫做如意珠王身。

【藥樹王身】 佛菩薩為了拔除眾生的苦難而在六道之中化現的身。

【證】 即證果,亦即一般人所說的開悟或得道。

【證法】 俱舍論所說教證二法之一,即證悟各種果位的道法。

【證果】 即一般人所說的開悟或得道。

【證悟】 證知悟解。

【證智】 指菩薩於初地時證悟中道之理的無漏正智。

【證覺】 證是證得妙道,覺是覺悟真理。

【證入】 證得妙道而入於真理。

【證入成佛】 華嚴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一。見三生成佛條。

【證信序】 每部經的通序,用如是我聞等六種成就以證明此經是佛親說,並非偽品。

【證大菩提】 謂證得佛的正覺。佛的正覺即叫做大菩提。

【證滿成佛】 四滿成佛之一。

【譏嫌】 被人家說壤話。

【譏嫌戒】 息世譏嫌戒的簡稱,亦即停止做讓人家說壞話的事的戒律。

【識】 心的別名,了別之義。心對於境而了別,叫做識。

【識心】 六識或八識之心王。

【識住】 識所安住或愛著的境界。見四識住條。

【識身】 心身。

【識食】 地獄和無色界的眾生全靠識來保持身體,謂之識食,為四食之一。

【識界】 十八界之一。

【識海】 真如是如來藏識,真如因隨緣而起諸法,好像大海掀起波濤一樣,所以叫做識海。

【識藏】 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成阿賴耶識,生出一切萬法,故指如來藏為識藏。

【識蘊】 五蘊之一。見五蘊條。

【識變】 一切萬法唯識所變。

【識無邊處天】 無色界之第二天名,為四空處之一。

【識無邊處定】 見四空定條。

【邊見】 五見之一,即遍於一邊的惡見。如有人固執人死之後為斷滅,沒有後世,叫做斷見或無見。又有人固執人死之後仍是為人,豬馬牛羊死後仍是為豬馬牛羊,叫做常見或有見。這些執斷執常的見解,都遍於一邊,不合中道,故名邊見。

【邊界】 邊地懈慢界的簡稱。

【邊罪】 比丘犯了殺盜淫和大妄語等四重罪,叫做邊罪,因其罪深重,為佛法邊外的人。

【邊地】 邊隅之地。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邊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宮,往生到那裡的人,五百歲間不得見聞三寶。

【邊執見】 簡稱邊見。見邊見條。

【邊際智】 指等覺菩薩的智慧,因這種智慧是居於妙覺位的邊際。

【願】 誓願。願有總願和別願兩種,如四弘誓願是總願,如彌陀的四十八願和藥師的十二願是別願。

【願土】 依阿彌陀佛的本願而成就的國土,即極樂淨土。

【願身】 佛十身之一。見十身條。

【願佛】 酬報因願之佛,亦即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十種佛之一。

【願度】 十度之一。見十度條。

【願食】 五食之一。見五食條。

【願海】 (喻)菩薩的誓願深廣如海。

【願船】 (喻)彌陀的本願如船,能將眾生渡到彼岸。

【願輪】 菩薩的誓願很堅固,能摧破一切的怨敵,好像輪王的輪寶一樣,所以叫做輪。

【願力】 誓願的力量。

【願力自然】 謂靠著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眾生自然能夠往生淨土。

【願行】 誓願和修行。

【願行具足】 誓願和修行圓滿具足。

【願波羅蜜】 十波羅蜜之一。見十波羅蜜條。

【願波羅蜜十德】 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之法、盡修行遍法界之行、身恆住而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之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之國土、盡證得如來之智慧。

【顛倒】 倒見事理的意思,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等是。

【顛倒心】 心思不定,顛顛倒倒,亂轉念頭。

【離蓋】 脫離五蓋,也就是脫離五種煩惱。見五蓋條。

【離垢】 脫離煩惱的垢染。

【離垢地】 菩薩十地之一。見菩薩十地條。

【離垢眼】 脫離煩惱之垢染的清淨法眼。

【離垢世界】 舍利弗將來成佛的國名。

【離相】 法華經所說三相之一。見三相條。

【離相戒】 又名無相戒,即持戒的人心無所著,視一切戒律,猶如虛空,了無持犯之相。

【離生】 脫離生死。

【離生性】 出離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聖者通達諦理斷見思惑永離三界之生死的正性。

【離生喜樂地】 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禪天,因此天是脫離欲界之罪惡而生喜歡二受之處。

【離衣宿】 佛制僧尼不得三衣離身他處宿。

【離染服】 袈裟的別名。

【離欲地】 通教十地之一,即離欲界之地位,相等於藏教的不還果。

【離間語】 離間人家和好的言語,是十惡業之一。

【離塵服】 袈裟的別名。

【離縛斷】 四斷之一。見四斷條。

【離系果】 脫離煩惱之繫縛的果位,即涅槃,是五果之一。

【離言真如】 二真如之一。見二真如條。

【離怖畏如來】 在施餓鬼之法中,五如來中北方如來之名,亦即釋迦如來。

【難陀】 1.比丘名,華譯為善歡喜,又名牧牛難陀,因問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後來跟佛出家,獲證阿羅漢果。2.孫陀罹難陀的簡稱,是佛的堂弟,家有艷妻,因沉溺於其妻的美色,不樂出家,後來為佛方便度化,結果證得阿羅漢果。

【難度】 眾生剛強,很難濟度。

【難伏地】 佛地的別名,因無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難行】 艱難修行的方法。

【難行道】 二道之一。見二道條。

【難勝地】 菩薩十地之第五。見菩薩十地條。

【難易二道】 難行道和易行道。見二道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修學時間少的人怎樣定功課

問: 對於修學時間少的人該怎樣定個合理的功課? 大安...

聖嚴法師《義工是菩薩行者》

義工是菩薩行者。義工沒有一定的什麼事,一定的什麼時...

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

能夠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脫的人...

印度佛學略史

結集三藏 佛應世時,親聞佛說,佛示寂後,依佛遺教。佛...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

善解方便法

有一位太太,到處跑道場。先生上班、孩子上學後,她也...

衍慈法師:敲鐘與燒頭炷香

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鐘,早上先敲鐘後敲鼓,晚上先敲鼓...

四點建議避免學佛走偏

對於學佛人來說,這幾個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推薦】佛教十宗略述

釋迦世尊住世之時,說法四十九年,皆隨眾生根機,方便...

寺院燒香的注意事項

大家去寺院第一件事肯定是上香。然而,其實大多數人都...

文殊菩薩的身世及其表法之功能

文殊全稱文殊師利,梵文是manjusri,音譯作曼殊尸利、...

皈依是什麼意義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

華嚴大士讚歎淨土法門

宋代長蘆宗賾禪師,他是禪宗的大德,這個長蘆宗賾禪師...

捐獻血小板的德超法師:有什麼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有這麼一位佛教僧人:從2009年7月起,他在廣州、佛山、...

太虛大師《佛七開示錄》

第一日、大師開示云:念佛七以彌陀經中有:聞說阿彌陀...

有五種心態,決定五種果報

同樣的修行者,有五種的心態,決定你五種的果報: 第一...

應如何擴大自己的心量

問: 如果覺得自己心量狹小,沒辦法生起大悲心,應該...

積累功德福報的十件善事

一、戒殺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九大古語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01 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

不必另擇一所,家庭便是道場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稍得世間智一點皮毛,便以為大徹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

如何辨別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

受菩薩戒後,吃蛋犯什麼罪

問: 受了在家菩薩戒,吃沒有生命的雞蛋、沒有半月半月...

【佛教詞典】數滅無為

(術語)三無為之一。與新譯之擇滅無為同。數者,慧之...

【佛教詞典】沙門

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

【視頻】淨界法師《常說大佛小佛男佛女佛,魅鬼惑亂》

淨界法師《常說大佛小佛男佛女佛,魅鬼惑亂》

【視頻】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四)譬喻品》

慧律法師《妙法蓮華經(四)譬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