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聖諦

2012/07/26  大字體  護眼色

「緣起」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生滅變異的定律,佛陀因證悟「緣起」而成佛,但因緣起深奧難解,為使尚未起信的眾生免於畏怯,所以佛陀在初轉法-輪時,特以「四聖諦」來說明眾生生死流轉以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進而激發眾生厭苦修道的決心。因此,「緣起」是佛陀自證成佛的「自受用」,「四聖諦」則是「他受用」之始。

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四種真理。《中論疏》說:「四諦是迷悟之本,迷之則六道紛然,悟之則有三乘賢聖。」也就是說,若能如實知見四諦,便是聖者,因此稱為「四聖諦」。

一、苦諦:以智慧觀察世間事物,情與無情悉皆為苦。根據經典的說法,苦有二苦、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無量無邊諸苦。形成苦的原因,不外我與物、我與人、我與身、我與心、我與欲、我與見、我與自然的關係不調和。

二、集諦:以智慧徹悟煩惱與造業是形成生死痛苦的原因。眾生由於無明、貪愛、瞋恚等煩惱的驅使,而積集種種惡業,由此種種惡業而招致種種苦果。

三、滅諦:透過智慧,證得涅槃,究竟解脫生死煩惱。「涅槃」是指修道者在知「苦」斷「集」後,由修「道」所證得的解脫境界。

四、道諦:達到究竟涅槃的方法。一般指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八正道。

若就因果性質而言,苦、集二諦是迷界的世間因果,是流轉門,「集」是因,「苦」為果;滅、道二諦是悟界的出世間因果,是還滅門,「道」是因,「滅」為果。若依因果的順序來說,四聖諦應該是集、苦、道、滅,但是因為「果」易明而「因」難曉,佛陀為順應眾生的根性,因此先明示苦相,令眾生生起厭離之心;再示苦因,使正確明瞭苦之來源,及苦因為可斷者,繼而示以涅槃樂相,令生欣慕,然後再說離苦之法,令其修行,目的就是要使眾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四聖諦的內容一如治病的過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滅,如病已痊癒;道,如治病的藥方。《佛遺教經》說:「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四聖諦是宇宙間顛撲不破的真理,其與緣起、三法印是構成佛教教義的三大綱領;緣起論的主要內容是十二緣起,而三法印是緣起論的思想基礎,四聖諦則是緣起論的具體型態,三者都是初期佛教的根本思想,稱為根本佛法。

四聖諦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說,臨涅槃時又再三叮嚀弟子們,對四聖諦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可見在佛陀的一代時教中,對四聖諦的闡揚是自始至終的。尤其在初轉法-輪中,佛陀更三度演說四聖諦的妙義,稱為「三轉十二行相」。

第一次為「示相轉」,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以便弟子了解。內容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為「勸修轉」,勸誘弟子修持四諦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內容為「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第三次為「自證轉」,佛陀告訴弟子,自己已經證得四聖諦,勉勵弟子們只要勇猛精進,必能同樣證悟四聖諦。內容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

為什麼要求生淨土?第一,人身難得,要求究竟的解脫。...

【推薦】一天至少念多少聲佛號才有效果

問: 一天至少念多少聲佛號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生命是一個故事,還是一個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個故事,還是一個事故?年輕的時候,...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

一時心軟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

尊者祇夜多帶著弟子,向西北方雲遊。 忽然,尊者停住腳...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

治療憂鬱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諧狀態,生理和心理同時擁有健康,...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義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為僧人,首先必須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

「無我」的簡單解釋

無我佛教的根本教義之一。指外道所執的實我及凡夫所妄...

心念與疾病有何關聯

問: 佛法中提到病由業生,業由心生,心念與疾病的關...

為什麼光念地藏聖號就有靈感呢

在沒有拜懺之前,你到道場室中,你先在這屋子裡繞著念...

小妄語的過失與持戒功德

我們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過失。 毀犯妄語戒果報:三...

不能只追求成功,而不成長

當我們說一個人成長了,通常意義上不是指他的身體長高...

學佛後為何還會發生不順的事

問: 我有一個同修,學佛以後,說信佛這也好,那也好...

笑著進入七寶池--陳進池居士往生記實

陳進池居士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度眾生苦,一切要從利他的角度出發

我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過去業報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對義工的六點建議

現在真是個多元化的時代,社會上有許多可敬的義工,遍...

【推薦】感恩「病」,讓我更懂慈悲

我從十三歲開始病,到現在五十多歲,病足四十多年,可...

臨產可念觀音聖號

印光大師這種菩薩的心腸。作為一個比丘,有些事情沒有...

【佛教詞典】牪貨

(地名)四大洲中西大洲名。...

【佛教詞典】閻曼德迦威怒王

(明王)是為忿怒之明王,故曰威怒王。...

【視頻】《佛說法印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法印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護生卡通:放生牛躲死劫

護生卡通:放生牛躲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