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然教法師  2016/01/15  大字體  護眼色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來寺院燒香的人很多,由於發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學佛後的取舍也不一樣。

有的人來到寺院就是為了求財,如事業順利、財源廣進、生意興隆,諸如此類求財的事情很多。這些人學佛後,能發財的法都願意修,能讓自己發財的人都願意接近,能保佑自己發財的神都願意供,只要能讓自己發財的事都願意去做。香燒的再高也可以接受,寺院再遠也可以去拜,對於佛教的至真道理卻不屑一顧、置若罔聞。

相反還有一種情況:有的人接觸佛教後就會產生一個消極的念頭,那就是放棄工作、事業、放棄世間的種種經營,認為這是在求財,對於和錢財有關的事情唯恐避之不及。以至於讓家里人或親朋好友不理解,甚至對佛法聞風喪膽一般看待。

那到底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佛陀在經典中確實教導我們要遠離財色。如《四十二章經》中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佛教常還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經典中有時還把錢財比作毒蛇。

雖然如是,但在佛教的傳播過程中,商人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僧眾的衣食多由他們供養,而且辦道修行所居住的房舍,也是多由商人提供的。如著名的道場「給孤獨園」等,都是商人捐贈的。給孤獨園是當時擁有巨大個人財富的給孤獨長者購置後捐給佛陀的;竹林精舍是大商人迦蘭陀長者出資建造的。佛陀在接受了供養後,並沒有教導他們放棄自己的生意。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一載:「北方五百商人聽說有佛出世,來到室羅伐城,看比丘的住處床褥破舊,便將五百妙疊奉施眾僧」。這是有史記載向佛教寺院的第一次捐贈,捐贈者是商人。卷三七又載:「佛從王舍城到橋薩羅去,路上所需四件東西,都由商人供養」。在佛陀初轉法輪的時候,商人對佛教的貢獻是巨大的。

既然佛陀教導財是毒蛇,要遠離財色。為什麼佛教的弘法卻和商人息息相關?佛陀成道後先度的就是商人,傳播佛法也依靠商隊。其實很好理解,佛法無非要破執著,對於萬事萬物都不要執著。

不執著不等於不去經營,不執著並不等於不去承擔,不執著不等於不去奉獻;經營並非一定要執著,承擔並非一定要執著,奉獻並非一定要執著。執著是心裡的狀態,執著是思想的糾結,執著是內在的事情,經營、承擔、奉獻是身體的問題,是行動的問題,是外在的事情。二者看似一對矛盾,其實可以找到他們的平衡點。

出家人的本務是修道與傳道並住持佛教,至於表達大乘入世的菩薩精神並作佛教的外護者,卻是在家的居士。僧伽離不開居士的信向、供養和護持。居士顧名思義是居家之士、居財之士,他們是佛教的護法。出家人專心辦道,做世間的表率,居士是做好後勤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居士不去從事生產經營,那又怎麼樣來護持僧團使之良性發展?

我認為一件事情本身沒有對錯,主要看當時做事情時的發心。也就是說,做什麼並不重要,關鍵出發點是什麼。有的人拚命的掙錢,富甲一方卻為富不仁、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圖,為了得到更多的剩餘價值魚肉職工。這樣的人就算有了財也不是福報,伴隨他的是更大的慾望即更多的煩惱。

如果是菩薩發心那就當另眼相看,比如同樣是做生意開展事業,有的人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他還想到因為自己的努力經營、事業擴大,可以讓更多的人有工作,他們有了工作家裡的老少都可以衣食無憂,這就是菩薩發心。所以學佛的人並不需要放棄工作和事業,甚至要把工作事業做的更好。一切唯心造,只要端正自己的初發心,那就是眾生的福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弘一大師: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發心人,既受三皈依,應續受五戒。倘自審一時不能...

泰國「四面佛」其實不是「佛」

四面佛並非佛教的佛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從古至今泰國人...

富商的快樂秘方

功利思想瀰漫的社會,一切都在向錢看。人們往往以收入...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星雲大師《命運靠自己》

一般人總想了解自己未來的命運是好是壞?因為人對於未...

星雲大師《佛教的真諦》

各位同學: 很高興今天能有機會來向各位講說佛法。黑...

念佛與念觀音菩薩的關係

觀世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慈悲的一面,尋聲救苦,拯救眾...

初學者如何辨別邪師

問: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作為佛法初學者當...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如何與佛願相應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

惟賢長老《論禍福之本》

世間現像是相對的,有空間的,有超空間的;有生物,有...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居心可以質鬼神,作事決不昧天理

平時侃侃鑿鑿,與人說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並念佛了生...

聖嚴法師《佛門?無門!》

佛教徒可分為三等:第一等人,精進修行而心無所求;第...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慧律法師: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

如何對盲聾啞說禪

玄沙師備禪師開示大眾說道:諸方長老大德,常以弘法利...

三世因果,有時候我們看不出來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

念佛是要為你的死後做準備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我們的神識借助著父母的緣來投胎...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

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要丟棄,是沒有用的...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佛教詞典】一切性

即自他共離之四性。四者即:(一)自性,謂如計一念心從...

【佛教詞典】本來

(一)謂無物之始。猶如無始以來。攝大乘論釋卷五(大三...

【視頻】禪堂儀規系列示範(深圳弘法寺)

禪堂儀規系列示範(深圳弘法寺)

【視頻】淨界法師《焚經毀像,大我慢魔入心》

淨界法師《焚經毀像,大我慢魔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