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何謂十二因緣

宏海法師  2018/09/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何謂十二因緣

好,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說說,又一個佛門常見的概念,叫做十二因緣。可能我們在讀誦經典的時候呢,常會見到這個名詞,但是呢,也可能不知所云,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時候你看,這個佛弟子都會去舉行一個放生儀軌,在放生儀軌裡面就會講到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就是講的十二種因緣。因緣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這裡可以把它理解為,叫做前後關聯的意思,有一個因的種子,那麼有一個緣的助力,那麼就會引發出後面的,再一個新一輪的因緣出現,所以說,所謂的十二因緣呢,其實就是正好講了,人的三世輪迴的步驟,今天把這個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十二因緣呢,過去世有兩,未來世呢有兩,這輩子呢有八,這就叫前後的三世因果。那麼過去世是指什麼呢?就是前世第一個因緣就是無明,由於我們每個人一念的無明煩惱,當然有的人又會要問了,說那無明從哪裡來呢?這個問題是可以回答的,但是這個問題呢,需要我們有俢證的功夫,明白了以後,這個問題就瞭然了,為什麼呢?要了解無明是怎麼來的,它的難度,打個比喻跟什麼一樣,就是跟我們昨晚上睡著了做夢,但是呢,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滑落到這個睡眠的狀態,什麼時候就滑入到夢境中,今天早上醒來也是絕不可憶,不知道的,但是我們只知道,醒來以後就知道說,哦,原來那是一個夢,不小心夢到裡邊了,這就叫一念無明。

我們現在的人生,就是在這一念的夢中,啟動了一個相續的鏈鎖。所以我們常說過去世的一念無明,會引發什麼呢,叫做行,這是第二因緣。行是什麼,就是行為造作。在佛法裡面叫做造作,造下了一些有意的做出來的事,可以這麼理解吧,通俗的。那麼這個造作呢,就表示你有了具體的行為,由過去世一念無明煩惱,有了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呢,就會導致著我們儲藏了些能量。在轉到後一世的時候,前後投胎轉世的時候呢,一定會去帶著這種烙印。所以說第三個,行會引發什麼呢,識。識是怎麼出現的呢?就是我們人在前一世死了以後,轉世到後一世的時候呢,投胎轉世的那一剎那,把自己的神識,投入到父精母血結合的那個胚胎的時候,就叫做識。

識會引發什麼呢,名色,名色就是我們形成胚胎的那塊軟肉。名字的名,色法的色,就是有了這個物質的初出現了。名色會引發什麼呢,六入。就是我們在娘肚子裡面的時候呢,會六根出現了知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慢慢地開始就發育,成形了。六入成形了以後呢,六入會引發什麼,觸。就是我們出生的那一剎那。因為身體呢,從媽媽的肚子裡面出來跟外界接觸,這會兒就有了什麼啊,有了感受了。所以觸能夠引發什麼呢?引發受,感受,到底這個感受,是冷的還是熱的,舒服的還是痛苦的,領納這個境界了。一個生命就開始成長了,這叫做受。受,慢慢地有了感受了,那麼你感受強烈的,特別願意感受的,這就有了貪愛了。

所以呢,受會引發愛。那為了得到自己所愛的物也罷,人也罷。那你一定還會去追求,追求就叫做取。就是會引發一個取的行為狀態,這又是一個因緣。由於你為了取,得到追求的時候呢,你會,還會造種種的,不管是善業惡業,總歸都會造業嘛,你一定會心裡有想法,嘴上要說話,身體去力行,等等這些。這就叫做什麼呢,為了取而又有了業了,叫做有。由這個取去引發有,愛取有,由於有了這個業,這一世的行為,一輩子都會還繼續積攢成一個力量,那麼帶著這一世的力量,又去下輩子投胎轉世。

下一輩子繼續還會生,還會老,死,這十二個步驟,恰恰就講了我們人的什麼呀,十二個輪迴,因緣中的十二個輪迴步驟。所以我們一般把它稱之為說,無明緣行,引發的意思,緣就是,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生生世世在這種無量無邊的時間空間裡邊,我們打轉,就稱之為輪迴,這叫做十二因緣。

所以從中大家發現了,為什麼佛陀來講法,所有的教法,一切的法門,修行,對治我們的貪慾呀,分別呀,造業呀等等這些,所有的關鍵,關口在哪裡下手呢,就在愛、取、有,正在生命這一世的進行中,我們生起了貪愛,一定會去什麼呀,追求。那麼還會造下很多的惡業,在這個關口,所有的法門就是讓我們的愛、取、有停下來。所以大家都看了,不管是念佛也罷,觀想也罷,修禪也罷等等,就是讓我們這個愛、取、有的心,把它歇下來,看到世間的真相,截斷輪迴的這個糾纏,所以我們十二因緣這個修行的觀照呢,其實在佛法裡面,能夠成就的就是叫做緣覺。

緣覺也是一種聖人,就是一個解脫者。他呢,又叫做辟支佛。如果我們凡夫呢,都是隨著這十二種因緣去輪迴,流轉,但是緣覺怎麼解脫的呢?他就是反觀這十二因緣,逆流,發現原來人生是這樣子流轉的,那我就不依著它流轉了。特別是在愛、取、有的階段,把它從中截斷,那麼就等於截斷輪迴、出世,稱之為聖者。在此呢,希望大家早日能夠,被動地在這十二因緣的流轉中呢,我們能夠截斷愛、取、有的這個關口,得到什麼,生命超越和解脫。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

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中,那要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

度眾生苦,一切要從利他的角度出發

我們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過去業報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佛是日中一食,過午可以供佛嗎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佛是日中一食,所以過午不能供佛。但...

【推薦】如何才能得到富貴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現在要跟大家講的是:如何得到富...

為何漢傳佛教對觀世音的崇拜遠勝於大勢至菩薩

問: 大勢至與觀世音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協侍,共稱西方...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古代刑法中...

禪定有多少種類

四類禪 依據宗密的《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禪有五...

天台八教丨別教

別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對像是三界外的...

佛教小常識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

人起顛倒的時候,福報也救不了你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

雞蛋可以吃嗎

東晉出家人支道林,學問廣博而善於辯論,和他的師父辯...

聖嚴法師《誦經做什麼?》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

至誠念觀音菩薩就能逢凶化吉

在佛法裡面,有很多經典都在介紹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

邪淫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至於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

做財富真正的主人

這是一個以商業為主流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財富...

抄經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古以寫經增福延壽 抄經,古稱寫經,即書寫佛教經典...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最為開心的時候,但我聽說有幾位女士...

生命可以透過努力,作很大的改變

「忍辱」跟「精進」,它們兩個也不是什麼功德,但是它...

千萬不要小看五陰,因為它跟你太熟悉了

那有人就說了,說我也沒有說我要輪迴,為什麼一個人自...

真有極樂世界嗎?沒有見過無法相信怎麼辦

世間上沒有見過而真實存在的東西太多了。你見過孔子嗎...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

【佛教詞典】想觀

(術語)想事物於心而觀。事理二觀之事觀也。觀無量壽...

【佛教詞典】隨好

【隨好】 p1364 瑜伽四十九卷十四頁云:又卽如是三十二...

【視頻】《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無想定是修行人的大陷阱》

慧律法師《無想定是修行人的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