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夢中見佛的公案

淨界法師  2024/05/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夢中見佛的公案

這個憶念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講到這個憶念,這個感應的功德。我們看經文:【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好,我們看消文的地方,前面是講到憶念的理論,這以下講到方法。身為一個眾生,假設我們像一個兒子憶念母親的心情來憶佛、念佛,這個憶佛跟念佛這個地方就是整個念佛三昧的重點,我們先看註解的地方:

我們憶念佛陀有兩個內涵:第一個是用憶佛的,第二個是用念佛的。這個憶佛就是繫心佛境,恆審思量;念佛是注心一境,係緣不散。

這個憶佛它的所觀境比較廣大,整個佛陀依正二報的功德,都是我們憶念的對像,我們對這個對像是恆審思量,他是要觀察思惟的,所以憶佛就是一種觀想,它是觀的部分。

說我現在雖然沒有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但是我想到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有種種鳥類的說法、有種種的宮殿,對這樣的法生起好樂之心,這個就是在憶佛,就是你只要是憶念佛陀所有的正報、依報的莊嚴,這個都是憶佛,這一部分是屬於觀想的部分。

其次,念佛就是比較專注了,注心一境,係緣不散。前面的所緣境是佛境;這個地方念佛的所緣境是一個境,就是佛號,這個時候心於佛號是無分別住,不能想像的,這是止的部分。

所以圓瑛法師在註解《念佛圓通章》,他說:憶佛之法是屬於暫念,暫念的法門,是暫時的,你不能憶佛太久,因為觀想是耗神;念佛的法門是常念的法門,你經常能夠去念佛的。

總而言之,憶念有包括憶跟念,我們對佛菩薩有時候是憶佛的,有時候是念佛的。這個是講到念佛的因地,我們再看下面。

他的果地功德呢?【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或者是在現生,或者是在來生。你憶佛、念佛有兩個特殊的功德:第一個,你能夠見佛;第二個,你可以成佛。見佛當然是見到外面的佛,成佛是見到你內心的佛。

我們看第一個見到他佛: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你不斷的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憶念他的聖號,你不斷的產生這樣的訊息,你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在來生,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產生一個見,這個見就是包括了見聞覺知,就跟他相應在一起了,相應以後,你就不離開佛陀了,得到佛陀的加持。

長時間以後,你甚至於可以不假其他的方便,你慢慢就能夠心意開通,成就圓通。所以前面的必定見佛是見到他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從念佛托彼名號,顯我自性,你慢慢的迴光返照,也見到了自性佛:這個就是憶佛、念佛的好處。

關於這一點,我們看見佛跟成佛的內涵,我們先看必定見佛這個見佛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現生的見佛,第二個是來生的見佛。在現生的見佛,有三種的可能性:第一個夢中,第二個定中,第三個臨終。

我們看夢中的出處:《法華經》云:【若無夢中,見諸如來。】我們如果是在今生見佛,絕大部分是在夢中,除非你成就禪定。在資糧位的菩薩憶佛、念佛,能夠見佛的,絕大部分是在夢中。

我們也講一個夢中見佛實際的公案,在《念佛感應見聞錄》當中講到一個台中蓮社的居士,叫李水錦居士。這個李水錦居士年輕的時候就受了菩薩戒,很虔誠的念佛,念到八十歲的時候得到肝癌,這個時候他找遍所有的醫生,醫生都覺得這個沒有辦法了,你準備回去處理後事了。

這個人的行力很強,他雖然得到肝癌,他每天的早課、晚課還是忍痛起來拜佛、念佛。有一天早課起來拜佛的時候,他實在是痛得受不了,體力不支了,就在這個蒲團拜下去的時候睡著了,睡著以後,就夢到阿彌陀佛現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

阿彌陀佛說:你不要緊張,醫生沒有辦法開刀,明天晚上我來幫你開刀。這個時候,李水錦居士醒過來,唉呦!他知道有這件事情。到第二天晚上他睡覺的時候,果然阿彌陀佛現身為他開刀,他的子孫睡在隔壁寮房,都還聽到剪刀的聲音。

他就看到阿彌陀佛親自用刀子,切開他的身體,拿出很多黑色的血。從那一次睡醒以後,身體就慢慢好轉,一個月以後再去檢察,整個癌細胞完全康復。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就叫做夢中見佛。所以我們沒有成就禪定的人,大部分都是夢中見佛。

我們看定中,《大集經》云:【至七七日,現身見佛。】這個現身見佛就比較困難了,這是在定中見佛。這個慧遠大師在一生當中,有三次在定中見佛,到了第三次的時候,他看到的阿彌陀佛是遍滿在虛空當中現身。那個時候阿彌陀佛跟他開示,他就知道他的時間快到了,所以他在第三次見佛以後,就準備後事了。

第三種是臨終見佛,這個最重要了,《彌陀要解》云:【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我們從念佛的角度,當然重點在臨終的接引,就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因為我們平常不斷的憶佛、念佛,臨終的時候現身,對我們開示慰導、光明攝受,使令我們能夠保持正念。這個是講到見佛,你不斷的去憶念佛陀、觀想佛陀,他的功德在現身當中有夢中見佛、定中見佛、臨終見佛。

這個地方有個觀念,我要說明一下。憶佛、念佛可以見佛是事實,但是你不要一開始的時候,就東張西望看佛陀是不是現前。很多人就是不重視因地,他重視他的結果,其實這樣子,印光大師說很容易著魔的。

就是說,感應道交它的重點,簡單來說有四個字,你要記住四個字——【莫向外求】。你要是向外求,我看你不是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你這種攀緣心,所有的首楞嚴王三昧,第一個對治的就是攀緣心。

所以印光大師說:念佛的重點在於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水到渠成,你念佛的時候自然出現。所以我希望我們在感應道交的時候,你要抓住這個重點——莫向外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

有兩種念佛人最老實

念佛的生命,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需要法義的學習作為...

念佛感受有深有淺是什麼原因

問: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淺,是什麼原因呢? 常敏法師答...

世界四大乾果之核桃

核桃,在國際市場上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併列為世...

淨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淨土法門的修行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我們佛教徒...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

上輩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嗎

問: 法師慈悲,請開示三輩往生條件,聽說上輩往生是...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明朝時有一個小沙彌,住在普陀山的寺廟裡。 有一天,小...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無著文喜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七歲出家,參訪善知識...

水中的金影

從前有一個人走過大池塘邊。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獨修需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聖賢處事,惟寬惟厚

弘一律師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經講過一篇《改過實驗談》,...

沉默的美好

已是許久沒有讀書了,只因心總被瑣碎的煩惱充溢,沒有...

聖嚴法師《珍惜因緣》

從禪的立場來解釋,生命是時間加上空間的活動,在時間...

知命認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緣觀,先知命而後認命。很多人一學佛就...

善導大師--臨睡觀念佛法

淨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一個人會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於染不防,於淨不修,肆縱流蕩為性;障...

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聽課,有個比丘尼法師開示,他說他常常...

身體力行的明惠法師

古時,深山的一座寺院裡,有位明惠法師,品德與道業都...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

吃素的幾種方式

根據個人的條件、學佛程度和決心的不同,信佛人吃素多...

阿彌陀佛為何被尊稱為「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是哪幾種呢?蕅益大師概...

【佛教詞典】檀耳

(物名)旃檀耳之略。耳者茸也。佛於最後之齋食受之而...

【佛教詞典】隨眠斷

【隨眠斷】 p1364 顯揚三卷十六頁云:二、隨眠斷。由出...

【視頻】慧律法師《塵自生滅,自性不動》

慧律法師《塵自生滅,自性不動》

【視頻】妙境法師《阿難尊者看到的事情》

妙境法師《阿難尊者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