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處所攝色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又作墮法處色、法處色。乃唯識宗所立十一色法之第十一。指意識所攀緣的法處所攝之色法。唯識宗將一切諸法概分為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等五大類,稱為五位,其中之色法,廣義而言,為所有物質存在之總稱,具有變壞、質礙之性質。色法又可分為十一類,即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色,聲、香、味、觸等五境,及法處所攝色。法處之「處」,為生長、養育之義,意指能長養吾人之心與心所,且為心與心所依靠、攀緣者,共分為十二種,稱為十二處,亦即上記所說之五根加上第六根意根,五境加上第六境法境。法境即是法處,乃十二處之一,惟「法境」系強調其乃「意根」(主觀作用)之客觀對境,而「法處」則著重說明其與其他之十一處共為長養心與心所,且為心與心所依靠、攀緣者。於一切色法中,凡攝屬於法處者,即稱為法處所攝色。

據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法苑義林章卷五末等所載,法處所攝色又可細分為五種,即:(一)極略色,亦即極微之色法;乃分析色聲香味觸等五境、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或地水火風等四大種,舉凡一切具有質礙性之實色而令至物質的最小單位「極微」。(二)極迥色,又作自礙色;即分析空界色、明、暗等不具質礙性之顯色而令至極微。(三)受所引色,即無表色;乃依身、口發動之善惡二業,而生於身內之無形色法,為一種不能表現於外之現象,例如由持戒所引起的一種防非止惡之精神作用;由於被視為是身內地水火風四大所造,故列入色法。(四)遍計所起色,意識緣五根、五境,產生週遍計度、虛妄分別之作用,而在心內所變現之影像色法,例如空中花、水中月、鏡中像等,皆攝於此色法中;此類色法,僅具有影像而並無所依托之自體本質。(五)定自在所生色,又作定所生色、定所引色、勝定果色、定果色、自在所生色;即指由禪定力所變現之色聲香味等境;此類色法系以勝定力於一切色變現自在,故稱定自在所生色。又此類色法通於凡聖所變,然凡聖所變現者有假實之別,若由凡夫之禪定力所變現者,為假色,不能實用;若由八地以上之聖者,憑威德之勝定力,能變現為可實用之實在色法,例如變土砂而成金銀魚米,可令有情眾生受用之。

又以大乘唯識之看法而言,上記五色中,前四色均屬假色,惟第五色通於假實,而以聖者所變現者為實色,此蓋以聖者之威德勝定乃為一種無漏定,由無漏定所變現之色法即為實色;然若以小乘如說一切有部等之觀點而言,則如極略色、極迥色,乃至受所引色等,皆為具有實體之實色。[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四、卷七十五、瑜伽師地論卷三、卷三十七、順正理論卷三十五、成唯識論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本] p3389

上篇:法船 下篇:法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窶盧播陀

(地名)山名。譯曰尊足。雞足山之別名。尊足者宜為Gu...

神道

(一)謂神妙之道,即佛道。 (二)總稱六道中天道、阿修羅...

定性緣覺

(術語)法相宗所立五種性之一。具本來唯一之緣覺無漏...

母陀摩奴沙

梵語 mrta-manusya。又作母那摩奴沙。意譯作死人、死尸...

陰妄一念

天台宗觀門之境體。指凡夫日常所起一剎那之妄心。又作...

應善懇到

【應善懇到】 p1399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頁云:應善懇到者...

制怛羅

(雜名)Caitra,星名。此星現於正月,故名正月曰制怛...

八宗

(名數)日本弘傳之宗有八宗:一俱舍宗、二成實宗、三...

往生淨土是密意說

【往生淨土是密意說】 p0801   瑜伽七十九卷一頁云:...

示現

【示現】 p0529 此十八變中之示現也。瑜伽三十七卷三頁...

上著衣

(衣服)三衣中之中衣,郁多羅僧也。...

舊住

指久居一處。又作久住。於禪林則多稱久住叢林之老宿為...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有一天善根發動,不得不學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

【推薦】圓因老法師《放生問答》

1、問:什麼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異類...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

【推薦】邪淫縱欲導致中風的現世報

中風的原因有很多,用現在醫學的眼光看來,中風無非就...

修心十德

1. 若聞譏諷 心能堪忍 不管別人的嘲笑,譏諷,打罵如...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