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

陳慧劍居士  2011/01/13  大字體  護眼色

十二、道侶嚮往之鄉

1986年三月天。

正好像許許多多的‘慈濟道侶’,從台灣各地風塵僕僕,有如遊子歸鄉一樣,我又來到了四年以前曾經瞻仰過的花蓮青山綠水和幽隱得不沾人間煙火的靜思精舍。

它彷彿在夢魂中,出現在花蓮的清朗穹蒼。

別離了四年零九個月,而花蓮迷漫於細雨中的大地,清麗得猶如荷塘睡蓮,我們由台北來的這一行人,由慈濟委員柯美玉居士引路,驅車來到這裡——我們走進了‘慈濟醫院’母體的搖籃裡。

靜思精舍——還是那樣的簡朴,鄉土,沉默;它的面貌,就好像不可能是一椿艱辛,偉大工程的締造者;它與世界上這麼多絢麗輝煌的叢林道場併肩而立,幾乎是微不足道。除開在它的右側土地上,添設了兩層雲水寮房,它的形象依然如故。

我默默地對自己說:其實,人生在這一段歲月裡,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在灰灰淡淡的佛殿前脫了鞋子,走進走向三尺多高的象牙色釋迦佛頂禮之後,再悄悄地退出來,由佛殿右首轉到後面中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幾位年輕的比丘尼,在一間工作房裡操作著幾架現代化的織布機,在機聲軋軋中,她們正為一打十八元工資的嬰兒尿片加工。走進工作房,我向她們虔敬致意,然後再穿越中庭,進了辦公室。

這一間,是四年前曾經來過的——功德會的會長證嚴法師的寮房,會客室兼會務辦公室。這裡,有十多位工作人員正在為濟貧,建院的事務忙碌著。

拜見法師以後,我們又由當駐會工作呂居士陪同,在精舍的周圍巡視一匝,滿眼所見,一樣是‘農禪景象’。隨之冒著小雨,走出精舍,再轉到普明寺(法師初到花蓮時修行場所)作一次‘懷古’之遊。可是當年放過光的小茅蓬,已消失無蹤。在寺後倒有一株穿屋而立,縱橫於天空的百年老樹,枝椏遍佈於後園。在這兩座距離不足三百公尺的新舊道場之間,遍是果樹與花圃。

這就是千萬個佛道法侶所虔誠嚮往的‘慈濟世界’,它是樣地朴實與清純。

如果它只是一間小小的佛寺,靜靜的暮鼓晨鐘的女眾庵堂,它仍將會與千古草木同朽。可是,它基於對人間苦難的不平,對世界的冷酷而滿懷悲痛,因此,在繁華錦簇,芸芸眾生的世界,發起了一群人,以凡夫血肉來作菩薩事業的濟世工程。它要以一麻一麥,一銖一錙,集千萬人的汗水因緣,來締造一座現代化的醫院。然而,社會上也些‘有識之士’,就‘期期以為不可’,就難免驚訝於‘精衛填海’偉大的結果。

我想:我是和許多慈濟道侶一樣,已經久入於證嚴師座的‘香光之室’,對於法師在‘慈濟叮嚀語’中的叮嚀,囑咐,寄託,已經銘勒於心底。因此,我與法師寒暄的時候,便決定午後二時到花蓮市的國富裡,一睹這座由千萬手所籌建的慈濟醫院工程,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乃至百年後歲月裡,將如何承擔起‘藥師如來’拯救病苦眾生的莊嚴角色!

花蓮的天空,細雨娑婆。

午後二時,便由法師親自引導著這幾個由台北來的朝山客,車行經過美侖山的北方郊原,也留連於曾經預定過的國福裡工程建地。法師在車中娓娓追憶,從發心建院過程中的波瀾起伏,就彷彿上蒼在冥冥中泍定一樣——這也像所有‘慈濟道侶’的大悲大行所感一樣,‘佛教慈濟醫院’,要建立在這一塊平坦,寬闊,位於花蓮都市計劃內的野上。它面臨三十公尺之寬的一號大道(現已命名為‘新生南路’),左側是直貫花蓮繁華地帶的中山路。整個花蓮市百年遠景,都以這一座慈濟醫院為胸腹地帶,向四方擴展。

當我們下車的時候,一幢蔥白色龐大建築,堅牢而沉厚地映入我們的眼簾。

走入醫療大樓入口的正面,轉過‘蓮池’,是佔地二百坪,頂高八公尺的‘大廳’;大廳左面巨壁上,是由畫家顏水龍製作,以馬賽克布飾成的‘釋迦問病圖’,莊嚴,慈祥而美麗;廳之右壁,是當代佛學宗師——印順長長撰述的‘慈濟醫院落成’紀念碑文,刻在一片黑色的花崗石上。

十三、眼前巍峨美景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途徑,就像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但是從‘生’到‘死’,從綠葉花紅,到花葉凋零的漫長過程中,不可諱言的,這個時候,病人所企盼的,無非是一群仁慈的醫生,一所能造福人群的醫院,一副解除病苦的菩薩心腸,一處在生命風暴圈中能停泊的港灣。

住在台灣東海岸的居民,經歷多年的耕耘,雖然家有最新式的電器設備,往昔蕭條的市面也蓋起了可與台北媲美的高樓大廈。然而,萬一生了病,為了診病,治病,為了能夠和台北市民一樣享受完善的醫療設備,不得不長途跋涉北上就醫。但許多低收入戶那有這種能力 慈濟綜合醫院的創立,正將使他們跟台北市民一樣可以享受到一流的醫療設備!

有鑒於此,在證嚴法師領導下的‘慈濟功德會’,經過七年的努力和千萬道侶慈心的呼喚下,‘慈濟綜合醫院’終於以悲天憫人的面貌,出現在醫療環境貧瘠的土地上。

在花木初植,景觀莊嚴的院區中,一所規模宏偉的地面五樓建築,以光芒萬丈的姿態,閃爍著佛家的慈悲,也獻給了眾生愛心。在醫院開幕一年六個月後的今天,已開始為花蓮,台東兩地的許多民眾展開醫療服務的新境界。這所佛教醫院,以平實皂收費,熱誠的服務為宗旨,醫護人員不僅接受完整的專業教育,且肯定的擁有一顆可貴慈祥的心,這是該地民眾所願見的,也是‘慈濟功德會’全體會員的心願。

醫院設有二個主要入口,左側為門診入口,大廳的‘釋迦問病圖’旁是社會服務部,該部肩負著佛陀的教化及證嚴法師的悲心願行,為貧苦病患伸出的援手,其在病苦之餘免為薵措無著的醫療費用而心急如焚,對於一般病患輸送出無限的關懷。

大廳正面一排是掛號處,其右側有耳鼻喉科,眼科,牙科的門診,左側則依序為內,外,婦,兒,復健等科的門診;每個門診室均有寬暢的候診空間,小兒科候診室並備有小朋友玩具,牆壁上有彩繪生動的漫畫。如需要進一步檢查,X光科及門診檢驗就在對面。醫師開立處方,拿到繳費處旁就是藥局,以最短的動線,帶給病患最大的方便。

大廳右首入口是急診室,配備完整的各項急救醫療儀器;而緊鄰的檢室,X光科帶給急診病患更大的便利;急診室內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值班醫護人員,是急診患者的守護神;診療室外側,是‘家屬等候室’,心急如焚的家人,可就近聽取病情,更可避免蜂擁一室,阻礙醫療工作進行。

二樓除了行政部門外,是全院醫療中樞。至於實驗診斷科:內設生化,血清,血液,細菌,細胞,免疫,病理,血庫等部門,備有最新,最精密的檢驗儀器,可提供正確的檢報告,作為醫師診斷的最佳依據。生化部門主力儀器則是‘電腦斷層掃瞄儀’(OLYPES AU 550),目前在國內尚未超過八部,在生化界是嶄新的裝備,可一次作卅二項檢驗,每小時可為一二○位病患服務;CD2000的血球計數器,亦是血液檢驗的先鋒。尚有不勝枚舉的儀器均在血液學權威劉禎輝教授的策劃下一一設置。尤以血庫設在開刀房與加護房的對面,更是確當的配置,使開刀中或加護病房內急需輸血的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血液的補給與供應。

實驗診斷科旁是供應中心,該中心負責提供無菌器供全院使用。使用過的器械在‘去污區’中由‘滅菌清洗機’(慈濟醫院是國第三家採用這部儀器的醫院)清洗,使第一道清洗時即達到滅菌的效果,讓工作同仁們在分類包裝時,不虞因不慎刺傷而遭到病菌感染。在分類包裝後器械再經過第二道的高壓滅菌,消毒,若塑膠類則經過EO瓦斯消毒,經第二道消毒後,該項器械就進入絕對清潔區,開刀房需要的器械就經由此一最清潔的管道輸送,並可由升降梯送到三樓產房內,這些均是醫學界最理想的‘無菌’觀念,在東部地區是首創的設備,在國內則尚未超出十家醫院具備這種現代化設置。

緊鄰的開刀房分設醫護人員走道及病患走道,醫護人員經更衣後始可進入清潔區準備刷手進開刀房,而病患則由次清潔區進入開刀房。開刀房內是百分百的無菌設備,每個房間均設有全套抽,吸及氧氣系統,並有全套監視系統,可分分秒秒監視病患的血壓,心跳,呼吸等是否正常。裡面並配備有顯微鏡,雷射刀,關節鏡,尿道鏡等儀器。以前在東部地區所不能的縫接手指的顯微手術,腦部外傷,腦中風,腦瘤,脊椎,人工關節,髖關節,胸腔,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移植,開心手術等,其他在台大醫院能開的刀在慈濟醫院優秀的醫護人員的合作下均可達成任務。在開完刀後立即送到隔壁的恢復室,病患在精湛的麻醉術下,可在最短的十分鐘內即恢復清醒送到病房。在無菌及完美的手術中,開刀後絕大部分的病患不須再注射抗生素及點滴,這在東部地區亦是十分難得的貢獻。

位於恢復室旁的加護病房,設置重症病床十床,內部有最新款的呼吸器設備八台,整套完整的監視系統,在螢幕上可同時測知病患的血壓,脈搏,心電圖,呼吸等等。懸在半空的點滴架,牆壁上的氫氣,中央供應系統,完整的隔間,在在顯示出硬體的設施是如此完善;再加上完整的重症護理訓練,使得許多垂危病患轉危為安。復次,病房外特別設置男,女家屬休息室,好讓不能陪侍在側的家屬在心焦之餘有個休息的地方,這種周全的設施在其他醫院亦不多見。

再往前走,可看到內視鏡檢查室;寬敞的等後空間,有五間診察室,設有內視鏡,十二指腸鏡,大腸鏡,支氣管鏡,胃出血燒灼器(經燒灼止血可以不用開刀),超音波,彩色心臟超音波掃瞄儀等等最新,最精密的消化系及心臟血管系儀器,聘請專科醫師以精湛的技術服務病患,三年之中服務病患已達六千餘人次。

在對面是血液透析室,內有最新的血液透析儀器。

三樓產房也有無菌設備,並有‘胎兒心音監視器’搭配‘超音波掃瞄儀’,使臨盆的產婦,在最安全的監視系統下誕生嬰兒。當可愛的小寶寶出生後,經由‘清潔走道’送到等候在嬰兒室門口的小兒科醫師手裡,透過玻璃窗看到這些新生命併排躺在嬰兒床上,立刻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喜悅;如果在院外出生的新生兒送到該院治療--為防止帶來院外病菌,或傳染給院內的新生兒--則安置在隔離室照顧;開業以來有兩位八百公克,兩位一千一百公克的小寶寶在該院小兒科醫師的愛心及耐心治療照拂之下,健康活潑地出院,這是創東部地區早產兒治療的佳績。

三樓西側是婦科,兒科,眼科,耳鼻侯科病房,有五十床病床,五樓為外科,六樓是內科病房。每一間病房除容納病人多寡有所區分外,基本配備皆以‘眾生平等’為原則,設有盥洗室,衣櫃,床頭櫃,床頭上方設有緊急呼叫器,中央系統氧氣,抽吸設備,在緊急的情況下急救的設備就在身旁,可免徒勞往返節省時間,以得事半功倍之效。

慈院餐飲一律供給素食,病患飲食分普通飲食,治療飲食,管罐食,由學有專長的營養師督導,以符合營養之均衡。每一樓尚有配膳室,供病患不時之需;在員工餐廳可看到色,香,味俱佳的菜餚,呈現在全院醫護人員之前。

當每天早晨七時五十五分,全院員工聚集於大廳佛陀問病圖前,由院長帶領大眾向佛陀問訊,唱‘慈濟頌’,‘院歌’之後,院長講解醫學新知,同仁發表工作感言,證嚴法師亦經常參與早會為大眾作簡短的開示。每天演講之後,全體合掌發願:‘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在短暫的十五分鐘,所呈現的正是佛教醫院的特別。

慈濟醫院籌建的目標是六百床,而已啟用的第一期大樓建坪有七千餘坪,計有二百五十床都已啟用。為完成籌建的目標,二期醫療大樓工程已於七十六年十月份破土興工,此一後續工程地下一層,地面十層,完成後有三百五十床病床,屬於慢性的病患病區,和一期未設置的癌症治療中心,亦一併設於此棟大樓。為使醫院的運作,臨床與研究並重,以達成未來醫學院的目標,此棟大樓醫師研究室有二層之多,預定在七十九年正式完工啟用。

慈院宿舍區花木扶疏,有網球場一座,提供全院員工在工作之餘遊樂,運動。

醫療大樓右側,一棟二層樓建築物是全院電氣,冷熱水,空調,醫療氣體的中樞--‘動力中心’,經由此處將所需動力輸送到醫院的每一個角落;又如院內消防或動力系統,在某個地點故障,則電腦的中央監視系統就會示警,告訴值班人員什麼地方出了狀況,以便立即展開維修。

在‘動力中心’前面則有一塊延伸到中山路,新生南路的空地,目前是綠地公園,將來擬建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提供專家學者們一個好的研究環境,研究出來的成果可提供給醫學界,邁向新的紀元。希望未來會讓國際人士了解,慈濟除了創辦醫院救人而外,對於醫療的學術造詣,是如此的重視及支持。

慈濟醫院已照建院計劃,把所有的建築以及院景一一呈現在人們眼前。

面臨一號道路(新生南路)的主要建築,是幅寬二百公尺,建物七千九百坪的地上五層(地下一層)醫療大廈。目前一天之間的門診病患可達一千餘人,已開設二百五十張病床,目前住院病患,平均率達二九○床,已不敷使用。

在建院計劃中,已於七十六年十月份破土的第二期醫療大樓工程,是位於現有醫療大廈後方五十公尺,地上十樓,地下一樓,這幢十層大樓將開設病床三百五十張,已接近完工。

在這棟大樓正後方成扇形展開的院區,由右向左,聳立著護理人員的十樓宿舍已經完工使用,依次是各科主任宿舍,有眷醫師宿舍,單身醫師宿舍,副院長雙併二樓宿舍,院長獨棟二樓宿舍;除院長,副院長宿舍外,全是四樓雙併,每間宿舍有眷三十五坪,單身十坪,附加一切電器及套房設備。另有十樓一二○戶醫師宿舍,七十六年興工,於七十八年初已完工,現任有眷醫師已紛紛走進自己新窩。

醫療大樓的左側是樓高八級的‘慈濟紀念堂’預定地,這座紀念堂,是為千辛萬苦,出錢出力來建院的慈濟道侶們而設立的。整棟建築,為一萬餘坪,雄偉地與醫療大廈並立於院區中心地帶。這棟大廈有二十公尺寬的紅磚道,從一號大道的牌坊式大門前,直達紀念堂的廣場。

在紀念堂的左側是由北向南綿延的冬青樹。院牆內空間,是一百餘公尺寬的林園景觀區,佈置著涼亭四座,亭週遍布綠草與休憩小徑。整個院區,規劃在二萬七千坪的平野上,院區四週,是以三尺高磚建短牆,中植冬青灌木林圍成的綠色院界。

全院區有大小十六棟建築,在建築工程的材料,品質上,以超於同級建築兩倍的加強度,施工完成,以抵抗任何時間可能發生的超級颱風和七級以上的地震。

室內的附屬設備,以最新的建材,配件,管線,外飾結合而成,更為耐久,耐用,美觀,方便,使全院醫療及行政人員,能以身家投入這一恆久的佛化醫療事業,而以院為家。

在全院區的正面,醫療大樓的前方,馬路內自留地五十餘公尺縱深,正對大樓的醫院大門。沿大門向左右延伸,是停車區,以白線規劃停車位五百個,派專人管理。警衛室則設於大門入口左側,晝夜二十四小時有安全警衛駐守。車位的間隔區,是綠化地帶與道路。門前腹地的中心地帶設圓形花圃一座。此時,院區每一幢建築,每一組景觀,活動場所,都已鋪好二至四公尺寬的林園小徑,可供行車,散步,流連休憩;每條小徑兩側,每隔數公尺都植以‘菩樹樹,龍柏,榕樹’為院景主幹。蓮池中,當初夏薰風拂過,紫色睡蓮盛開。

在建築物的緩衝區,每一區經營成休閑的林園中心,每一景觀,有大理石製的石凳,和鐵製長椅。在花木扶疏,幽如世外的深深院景裡,經常有慈濟的道友,員工的眷屬,外面的訪客,復健中的病患,徜徉在林蔭小道之間。

此時的醫療作業,在初期建院日程表上,已是全部電腦控制,從門診到入院,留診,出院,全部醫療過程,都會在每一位醫生,護士,重要主管辦公室的電腦上顯示。病癒後的康復者,同時有院方追蹤,檢討,連絡的電腦儲存資料。

同時,在營養室,全院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內,全部供應的‘素食’餐飲,也包括住院病人在內。非佛教信仰的員工,下班後隨其自便,但醫院飲食作業,絕不使用葷腥,這是繼續台北市的‘台灣療養院’,在台灣寶島第二座以‘素食’供應醫療人員以及病患的醫院。

為了要結合醫療身病與消除眾生煩惱的佛法,院區中心的‘慈濟紀念堂’,將發揮它的‘慈悲喜舍’功能,它也成了‘慈濟道侶’長年集會,聞法,訪師,訪友的道場。同時它有成為台灣東部舉行國際性會議理想的場地。

在花蓮市區,有這樣一座平民化,現代化,佛法化的慈濟院區,處於青山綠水之間,已成為花蓮天空下的一幅勝景。

它是市內‘公園’,是醫院,將來更是國際大會堂。

1986年八月十七日,慈濟醫院在千萬道侶歡呼下,隆重揭幕。五個月後--七十六年三月六日開辦公保,同年八月一日開辦勞保,業務蒸蒸日上。並以‘救人第一’為宗旨,為便利低收入戶之就醫,訂下免繳住院保證金的創舉,曾引起衛生主管機關的重視,要求全省各公私立醫院比照辦理。

當這座醫院開幕之後,全台各地來訪的人士,對醫院‘硬體事物’的超高品質,為西部一般醫院望塵莫及的診療水平,感到驚訝,但是當他們看到病房設備完全在電腦操縱之下,病人的行動,診療,通過電腦便可以得到醫護人員的呵護,而且每間病房,都是無缺點設施,以便利嚴重傷殘,生理障礙,畸形病患;這種種現代化器物和院內每一位醫療人員的‘阿彌陀佛’相,就更感到‘大惑莫解’了。

而我們醫院的慈母--證嚴師父則幾乎每日都到院噓寒問暖,安慰病患。

【注】在以‘醫療大樓’為中心點的方位說明,是以面立於大廈之前,以參觀者右為‘大廈右方’,參觀者的左首為‘大廈左方’。大廈後方的左右,以此類推。

十四、慈濟精神堡壘˙慈濟紀念堂

慈院工程進度預定到第五年--1993年,象徵全體‘慈濟道侶’萬眾一心的精神堡壘--慈濟紀念堂可正式落成啟用。

現在,我們重新來敘述這座具有‘感恩’意義的輝煌建築,及其內部設施與開放功能。

為紀念‘慈濟’漫漫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愛心,為樹立現代化佛教的精神堡壘,為提升佛教的社會形象與國際地位--‘慈濟紀念堂’,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

由慈濟醫院再向前走,往右側抬頭,矗然入目的就是這座莊嚴巍峨的紀念堂。穿過三十公尺寬,近三層樓高的牌樓,馬上可以看到濃蔭庇護的‘瞻仰大道’,和七百五十坪鋪滿紅鋼磚的堂前廣場。

‘瞻仰大道’平時是不開放的,只有在朝山或特別的聚會時,才能穿過這條莊嚴大道直入紀念堂。現在我們是繞往右側庭園的石級林蔭道,在一片清爽綠意中到達廣場右側入口的‘淨水池’,洗洗手臉後,才走向堂前廣場。

在廣場上,你可以先舒緩心情,靜靜欣賞一下紀念堂的特殊設計風格;正門的造型,部分和‘靜思精舍’神似,左右兩側,配以仿唐式的三疊飛簷屋頂;三面簷廊下,兩排粗壯的廊柱,更襯出宏偉氣勢。屋頂,青褐色的特製銅瓦,在陽光中透顯出古風異常的高雅。現在,就讓我走進門去,為大家細細介紹這座慈濟道侶們的神聖殿堂。

本堂的地下二層,四週是貴賓停車處和一般停車場,分別有不同車道進出。中間以完善的隔音裝置一個容納兩百人的會議室,左右側另有四間一百五十人的小會議室,採用彈性隔間,以適應不同情況需要。

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的中間部分,是一間階梯式挑高的‘國際會議廳’,有放映室,記者席,電腦同步翻譯等設備,佔地三百坪,可供六百人聚集開會。四週有三十三間通鋪宿舍,每間可容二十至三十人就寢。從地下一層起,直到頂樓,特別設計了一路環繞直上的六公尺寬坡道,為便利觀覽坡道迴廊間的書畫展示,紀念碑銘,採取不到十五度的平緩坡度,利於大家一路緩行欣賞。地下一層正面後方,有兩間‘靜修室’,提供雲水堂中的道侶調整身心的安靜空間。

一樓正面中間部分,在國際會議廳上方,以繪畫,浮雕之表現方式,為慈濟發展史上的感恩事蹟留下紀念,這是我們的‘感恩堂’。感恩堂兩側,併列二十二間通間宿舍,和地下一層的三十三間,約可容納千人住宿。感恩堂後方則為十四雙人貴賓套房,供來訪法師及貴賓掛單。

與一樓平行的是廣場正下方,可容納八百人的大餐廳,餐廳下方則為可停六十部小客車的停車場,與紀念堂主體地下三層的停車場,合計可停一百三十部自用車輛。

二樓中間部分,即紀念堂的主體--‘講經堂’,扣除四週的坡道迴廊,面積仍有三百五十坪,有一千七百個坐位。下面佛像及講檯,有五十五坪。講檯後是一間二十坪的法師休息室。進入講經堂要洗手,脫鞋,於是兩邊設有洗手間,茶水室和專人管理的衣帽間。

講經堂的入口,是一片十一點五公尺寬的丹墀式台階,氣勢壯觀,左右側為兩排十四米寬的柱廊,直抵飛簷,高聳巍峨,亦為紀念堂建築上的一大特色。

為增加‘講經堂’的使用功能,所有的座椅都是活動的,可全部收入講檯下裌層。整個講經堂,包括講檯部分的上方全部挑空,高達二十七米(約為一般房屋九層樓高),是紀念堂中佔地最廣,風格最特殊,氣象最宏偉之處。

三樓在正門門廳上方,約九十坪空間,為‘佛教文物示室’,四週全為平緩坡道式的展示迴廊。

四樓門廳上方,是師父的辦公室和接待室及助理人員的辦公室,約有一百五十坪。左側為一間二百坪大的圖書館,這是對一般民眾開放的。右側前是三十坪講堂五間,十五坪講堂四間,是為了配合佛學院的開辦而設。

五樓左側,有一百五十坪的空間,收藏佛書及相關內典,是內部研究人員專用圖書室。右側仍有五間教室,正面為一百坪大的社會工作人員辦公室。因為堂頂採取飛簷式,所以愈上面的樓層,使用空間漸漸減少。

六樓左右及前方,全為七十坪大的研究室。

七樓,八樓是備用空間,萬一賓客太多,樓下不夠使用,可以此二層樓面為臨時棲宿之處。

九樓是藏經閣,位於前後兩面屋頂的中間橫椽處,為鋼架所構成,約六十坪,上有天窗透光。兩側另有陽台,可外出眺望整個花蓮市區及中央山脈的景色。

紀念堂的特色是曲線屋頂,但曲線屋頂最不易施工,而且為了提升室內設計,佈置的藝術層次,整個建築工程特別縝密,仔細。紀念堂已自1988年二月開始外圍園景部分的整地,三月紀念堂部分正式動工,預定在1993年全部完工。

‘慈濟世界’經過二十幾年的辛勤耕耘,在此作一回顧;永不休歇的繼續行程,在此暫一駐腳。走出紀念堂,且讓我們攜手繼續向菩提大道馳騁!

十五,慈濟教育第一步˙慈濟護專

1989年九月,為於花蓮市建國路底--德興路一四四號,背倚層巒疊嶂的中央山脈,佔地十公頃的‘慈濟護理專科學校’,經過兩年的經營籌措,以清麗之姿,雄偉之勢,已屹立在數十萬‘慈濟道侶’之前!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文化’之一--‘教育’事業,則自‘慈濟護專’之設立而邁開第一步。她的創辦,不僅為彌補寶島護理人才普遍的缺乏,更重要的,是以佛陀慈悲教育培育出具有‘聞聲救苦’菩薩心地的優秀護理人員,使人間的病苦與傷痛,獲得最妥善與溫暖的照拂。同時,藉著護專所提供就學就業的機會,減少東部少女外流,間接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就業問題

在這些理想和期許下成型的‘慈濟護專’,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向教育部提出設校申請。‘佛教慈濟基金會’隨即購置十公頃校地,準備兩億台幣作為建校基金。四月,教育部‘技職司’曾副司長率有關單位至校地實地會勘後,將申請案提交至該部‘審議委員會’擇期討論。

此時,基金會即成立‘建校籌備委員會’,聘請前台大醫院,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思標教授負責籌設事宜。楊教授另推薦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魏火曜,台北護專校長沈蓉,台大醫院護理科主任周照芳,台灣大學護理系主任高紀惠,國防醫學院護理系主任馬桐齡,衛生署保健處副處長黃梅暨第一科科長王美園等,國內醫學,護理界翹楚參與籌備,與當時慈濟醫院正副院長杜詩綿,曾文賓,共同展開學校之研擬規畫以及約聘師資,購置器材等工作。並由楊思標教授擔任籌建主任委員。

為使籌備工作達迅速,確實,委員會決定將‘申請設校’,‘工程規劃’,‘延攬人才’,‘變更都市計劃’,‘開工興建’等籌備工作多管並進。

教育部規定,新設學校開學前必須建築完成一萬平方公尺面積校舍,於是在提出建校申請的第五個月--七十七年七月三十一日(農曆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開工興建。八月,申請案在教育部提會討論。九月,核准籌設公文下達,立即送出籌設計劃書。護專校地原為農地,在變更都市計劃方面,蒙省府主管機關的協助,半個月內辦妥由省府逕行專案變更,十一月底省都市計劃委員會通過,轉內政部核備;隨即著手土地所有權人變更登記,取得建築執照。在各方密切配合協助下,變更為學校用地全部過程僅歷時兩個月。

籌設計劃書於七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經教育部正式公文批准。四月,教育部代轉地方法院辦理法人登記,取得‘慈濟護專法人’證書。四月二十五日,教育部派員勘察籌設進度後,正式核定准予參加七十八學年度全國護理專科學校聯合招生,至此,籌備工作底定;創下了教育部籌設一年,即完成招生之專校記錄。

慈濟護專於1989年七月加入國內八所‘二年制日間部’護理專科學校考試。八月,順利招滿一百零柒名新生,甲類(高級護校畢業生)乙類(有護士執照,五年內曾在醫療機構服務滿一年人員)各一班。為使學生能專心向學,無後顧之憂,除學雜費,住宿費,膳食費全免外,每月發給每人三千元助學金,供購買書籍,文具之用,此乃全國私立學校之創舉。而相隔約三公里,聲譽卓著的‘慈濟綜合醫院’,是學生最佳的實習環境。

護專九月十七日開學,首任校長為楊思標教授。目前已聘請專任教師十三人,兼任二人,助理七人。其中研究所以上具國內外博,碩士學歷者十一人,學士十一人;皆為各學校,各醫院學有專精,職有專長的一流人才。八月十一日,以首屆招收一百零柒位新生而言,平均每五人便有一位老師指導,足見該校對教育素質的重視。

復次,該校在各科課程設計上亦具有相當特色。除共同科目六門,專業及相關科目十一門,專業及相關實習科目四門之外,另有十五門選修科目,內容涵蓋哲學,文學,藝術,心理,輔導,醫療,電腦,科學等,期使每位學生達到術德兼修,身心陶冶的境界。

慈濟護專建築融合慈濟精神與文化氣息。大門入口右側警衛室,造型仿精舍大殿,佛教精神流露其間。進入校區,左側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的建築物即是‘行政大樓’;地下室為餐廳,全部供應素齋;一樓為各處辦公室,二樓是校長室,會議室,化學實驗室,營養教室,視聽教室以及圖書室,三樓為董事會辦公室,校史室,會議室等,四樓是教師研究室,頂樓則闢為佛堂,學生可自由前往禮拜,作早晚課。行政大樓之後,是一棟五層基礎的三層建築,計有普通教室九間,營養教室一間,化學實驗室一間,解剖實驗室一間,護理實驗室二間以及護理示範教室二間。校區最內側為司令台,操場,一期工程全部建築面積約壹萬平方公尺。已在七十九年增設五專以及在職進修班,以增加東部少女就學機會。

慈濟醫院四年來的成長和茁壯,為東部醫療史譜出美麗而動人的篇章;如今,慈濟護理專科學校的誕生,亦將為優秀且富愛心的現代護理人才,提供最佳的孕育環境,也為我國護理教育寫下嶄新的一頁。

此外,慈濟醫學院亦已於七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獲得教育部核准籌備在案,‘慈濟基金會’計劃在民國八十二年建校參與大學聯考。

慈濟世界之教育遠圖,最後目標是設立包括‘醫學’,‘宗教’,‘文學’,‘管理’四個學院的‘慈濟大學’,而校地業經數年來購得六十餘甲,與慈濟醫院,護理專校,連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區,凡此即將一一呈現於吾人眼簾之慈濟教育大業。

十六、悲心來自深慈大願

回溯1981年到精舍,而今多次拜見法師,不管是台北市吉林路的講經會場,還是花蓮新城鄉的功德會,還是台北長安東路的文化中心,法師所談所想的,甚至於生命所繫的,就在於‘慈濟醫院’;這絕不同於一般人的‘個人事業’,也不是一位出家的比丘尼為了蓋一間寺院向施主化緣;這是法師自從投於佛法之海以後,從心靈深處所湧發的深慈,大悲,大願,要以個人的微弱呼聲,激發有緣人心上的良知,來一呼百應,眾志成城,改變東台灣的人民生存空間與生活品質,從一無所有,到建立這座花蓮歷史上最具規模的醫療設施。法師從一念慈心的湧現,到千萬人的慈心相印,彷彿月照千江,這種偉大心靈的共鳴,成為台灣社會自由自助的特殊景象。

醫院的籌建,是從民國六十八年五月發起,這七年間,建地取得歷盡艱辛,許多心血彷彿無端白流,到第一棟醫療大廈完工,醫院開始作業至今,其間柳暗花明,成為遲來的幸運。在這八年之間,不知開了多少次籌備,施工,行政,檢討,諮詢和榮譽董事的會議,也不知勞動了多少政府首長,地方仕紳,醫學界名流,佛教界大德,工商界鉅子,乃至涓滴輸將的無數善士;為慈濟醫院,這樣多的人來結緣投入今天花蓮天空下的佛教工程,但是今天醫療大廈的完成,醫療作業開始,並不等於醫院建設的全部功德圓滿。而院區的整個建設規劃,景觀的施設與美化,‘紀念堂’的斥資與籌建,乃至醫學院的創建,建院的陸續工程,都在法師的心頭,尚是未了之願。

經常的從花蓮到台北,從台北到高雄。跑遍了台灣每一個角落;接見過千萬個與她同心同德的道侶,傾訴心中要完成的救人生命的遠景。

這真正是‘集千萬鈞於一肩,荷人生苦於一己’了。

我們看得出這位風骨蕭瑟的出家大德,她的悲心與憂慮。她深知:貧與病是兩個連體的嬰兒,慈濟醫院的功能,是秉持佛陀對於眾生平等的慈受,來接納一切苦難人生的。

以一個女子之身,承擔如此沉重地改良社會的重擔,不之別人怎麼樣想;我們知道物理學也有‘金屬疲勞’這個名詞,即使最尖端的科學產品--七四七飛機,也有肉眼看不到的‘金屬爆烈’危機;人的身體,也不能無休止的憂思,承擔苦難,為己身以外的事,付出犧牲的代價。

每次看到法師接見道侶,或者與各方面人士洽談建院工程種種,就忍不住要說:‘請法師多多保重身體!’

法師說:‘也習慣了。’

每到中午十二點以後,法師還是勞思費神地犧牲休息時間,處理慈濟事務。

我說:‘法師該小眠一會兒了。’

法師會說:‘我已很久沒有午間休息的習慣了!’

佛經也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可是這‘睡眠’一條根,我覺得是指‘貪睡’,‘多睡’而言的。難道不睡覺,或者點到即止的睡眠,可能維持一個血肉之軀的健康麼 這在現代醫學的觀點,是無論如何無法理解的。

我們當時住在功德會的二樓大眾寮房裡,雖說是晚上十點鐘就寢,事實上,一天車程顛簸之後,是睡不著的,要輾轉反側到十點半,甚至十一點,才能沉沉入眠。

想不到睡了四個多小時,就聽到梆聲響了。原來是精舍裡早起的訊號,看看手錶,才不過四點。接下來,不久又聽到大殿的鐘聲,全寺的出家人已經‘上殿’,法師早已起來率領大眾做早課了。‘她好辛苦啊!’我會這樣想。白天午間沒有睡眠,整天賓客不絕,就是以那僅僅五個小時的睡眠,承擔一天二十四小時體力負擔,也太不公平了吧!

這種現象,如果沒有接觸過佛家生活的人,是很難了解的,很多人都以為出家做比丘,比丘尼很悠閑,很瀟灑;其實光是一項四,五小時的睡眠,就會把他嚇昏了頭。還有‘持午,苦行,修道’呢,他敢出家嗎?記得多年前,在南投蓮因寺講課,懺公有一種規定:不管你是什麼人物,凡是在寺上掛單--教書的也罷,學員也罷,早晚課要一定‘隨喜’。這一‘隨喜’我就慘了,因為蓮因寺的早課,三點半就敲了,而晚上鐘聲(那是冥鐘吧)要敲一百零八下,直敲到十點四十分。我還有多少時間可睡呢 所以每天早梆後‘上殿’,為了緊急行動,有時鞋子是倒著穿的,有時穿錯別人的鞋子,而寺上的法師早已精神奕奕地高唱香讚了。

‘功德會’的景象,也好不到那裡,本來我應該去‘隨喜’早課,可是這一條‘根’大深,直纏得我如癡如醉。

到天亮六點,才勉強在一陣掙紮中奮勇下樓,直奔齋堂,這是我們‘在家人’的生活常規,也是我一次早起的經驗。

‘出家非將相所能為’這句古諺,恐怕不是一些凡夫俗子所能深深體會,何況出了家,再發深心大願,去領導千千萬萬道侶,去以福田慧田引道侶,共登菩提之路的證嚴法師呢!

一部三十萬字的‘慈濟叮嚀語’,如果有心人能細嚼慢咽,我們自能深知‘一顆偉大的心靈,畢竟來自深慈大願’,才能以菩薩的心腸,去隨緣濟苦助難,去‘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

可是法師在她自己的菩薩道上,特立獨行,力排人生障礙,而又能有這麼多與她同流,與她‘千江月月映照’的道侶,在一起苦難同當,也真使她在憂心忡忡的建院歲月裡,獲得無限慰藉了!

十七、當代高僧之薪傳

在證嚴法師實踐佛門悲願的辛酸歲月裡,在舉目荒涼,世途崎嶇的眾生世界,能夠以慈心照拂這位法裔弟子的--是她的剃度師尊--當代佛學泰斗--印順長老。

今年八十五歲(1990年)高齡的印公長老,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出生在中國浙江省海寧縣。印公幼年即思慮銳敏,卓拔不群;從十六歲起到二十四歲,曾在故鄉出任小學教師八年,二十五歲到普陀山為僧,二十六到廈門閩南佛學院研究佛學,不久即受知於禪宗巨匠虛雲老和尚,出任福州鼓山佛學院講席,三十一歲於普陀山慧濟寺閱完‘全藏’。此後二十年,私淑民國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並在抗戰期中,任教於四川‘縉雲漢藏教理院’,同時從事高深佛學研究。大陸沉陷之後,於1949年移錫香港,編定四十冊的‘太虛大師全書’,四十二年來台,駐錫新竹青草湖福嚴精舍,鍥而不舍,浸沉於佛學全般面貌;到1974年,以‘中國禪宗史’一書,榮獲日本大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這位近代中國的佛教思想家是以論文獲得日本最高學位的比丘界第一人。

其實,在近年,能在社會上,佛教場合見到印老音容的人並不多,因此世俗界了解老人一生德學的人很少;老人家一生平淡靜寧,韜光養晦,除開極特殊的禮請之外,社會上一切酬,完全謝免;但是老人著作等身,他的一千萬言以上的著述,影響佛教思想界之大,無與倫比。因此,允為中國近代佛家思想之巨擘。

老人的著述,不僅為中國佛學界所珍視,也蜚聲於史哲學界。如果我們國家對宗教界大師也有所‘禮遇’的話,印公理應被尊為‘國師’而當之無愧。

正因為有這樣德誼高潔的師承,所以,才有這位悲願深宏的嗣法弟子,為濟世度人而行菩薩道的證嚴法師。證嚴師座二十餘年深受印公人格的薰陶與學風親炙,她完全承襲了老人不務粉飾而淡泊清越的情操,才能引導慈濟事業走上‘不為己謀,為天下眾生計利’的‘慈濟’之路,才能以法燈相續的光華,照耀塵寰!

證嚴法師雖遠居花蓮,但幾乎每月都要到台中鄉間作‘省師’之行。所有‘慈濟法業’的有關重要決策,以及道業上的進境,都會面懇印公垂示。有時法師也懇請印老到花蓮避夏。所以,老人對‘慈濟功德會’的一切動態,瞭如指掌。以老人的慈切與卓識,對證嚴法師的‘慈濟事業’,都會作最大的支持與加被;尤其對慈濟醫院的興建,在精神與資財兩方面,都成為法師的慧命之最大支柱。

從慈院動工以來,印公不動聲色地,凡有海內外弟子,同道的敬儀,以及壽誕供養,幾乎全部移入‘慈院基金’的帳戶之下,多年以來,所轉入的財務數字,恐怕已經十分可觀了。但是,這筆淨財,在‘慈濟月刊’上和徵信名單上,是找不到的。這些錢,總會不經意地以‘毫無出處’的方式轉入慈濟建院的基金裡,而證嚴師座的‘懷恩’之情,也就可想而見了。

證嚴法師事師‘至孝’,而印公老人之薰被‘至慈’,這種佛家法裔承續,非同世俗的血緣關係,對上下兩代之間的人格取樣,無法抉擇也不能抉擇;因此,世間‘父賢子不孝’的事比比皆是。但是佛家的法裔是建立在佛陀的無相無我,慈悲喜舍的教示下;是凝聚在師弟人格道業慧光相濡的基礎上,所以才會出現有‘玄奘之明師’,然後有‘窺基之高徒’;有‘道安之賢’,然後有‘慧遠之傑’。在師弟承傳中,有的以言教,有的示身教;有的以學術思想相砥礪,有的以悲願道業相交融,然後使佛法振古爍今,成為黑暗世間的一盞慧燈。

在慈濟法業中,證嚴法師能以無比的定力與信念,能堅忍圖強,能以大悲人格領導這麼多社會大眾從事濟世工作,畢竟從法乳中吸取了最深純的血液,從師承上奠立了高潔的品格,無私無我,終於使今天的慈濟醫院,走進中國醫療作業的行列,並成為台灣東部救病救傷的重鎮。

證嚴法師之蒙受慈師--印公之庇佑,這在‘慈濟’成長的歷史中,是‘默默滋潤’的。

十八、醫療行列千峰競秀

現在,慈濟醫院開業已步向四年,它底‘基礎組織’已經向政府登記為‘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董事會’。慈濟醫院,則置於這一董事會之下,並承擔院務‘未竟的一切建設’與指導院務‘政策運作’,以維護儒家精神經由醫療行為,普施‘慈悲’於東部病苦同胞。

慈濟醫院董事會的成員,共計十五位,他們是:

名譽董事長:印順導師--當代佛教高僧,佛教思想家,華雨精舍住持。

董事長:證嚴法師--花蓮慈濟功德會會長,靜思精舍住持,本院創建人。

董事:楊思標教授--前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前台大醫院院長,慈濟護理專科學校第一任校長。現任財團法人台北病理中心執行長。

董事:曾文賓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院復健科主任,心臟血管病專家,現任慈濟醫院院長。

董事:陳炯明教授--前台大醫院教授,內科學專家,現任台北市國泰醫院院長。

董事:王欲明先生--現任台北市國泰醫院副院長。

董事:吳水雲先生--前任花蓮縣縣長,現任中國國民黨秘書處主。

董事:修觀法師--日本佛教大學碩士,台北市菩提講堂住持。

董事:達宏法師--台中香雲精舍住持。

董事:真華法師--新竹福嚴佛學院院長。

董事:高而潘先生--名建築師,台北市高而潘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董事:王端正先生--曾任中央日報總編輯,大成報副社長兼總編輯,現任慈濟基金會總管理中心副總執行長。

董事:釋悟見法師--花蓮靜思精舍監院。

董事:釋悟性法師--花蓮靜思精舍,慈濟功德會財務管理。

在董事會成員底定之外,醫院方面,在醫療作業開始之初,開診四科至今已發展為二十二科,並已聘定主要醫療專家四十餘位,大多是出身於台灣大學醫院的醫界俊彥。

至於院務行政人員,包括‘人事,總務,工務,會計,社會服務’等部門主管級職員及科室以下工作人員,均在醫院作業展開之前聘定,參與慈濟工作。

由於前故台大醫院副院長杜詩綿,台大醫院復健科主任,現任慈濟醫院院長曾文賓二位醫界先進,從建院籌備工作開始,便熱心地介入,參與,同時帶動了整個醫院建築設計,工程的開展,最後到醫務人事的諮詢,組織,聘請,職前訓練,因此,台大醫院與剛成雛型的‘慈濟綜合醫院’,在民國七十四年秋季便訂定了‘醫療合作計劃’,並經‘教育部’核定,在慈院開診以後,台大醫院的醫師便與慈院的醫師‘定期交流’以提升醫療的最新水平,一方面使醫護人員不虞匱乏,而醫療作業也就能隨著科技進步,日益發揮高度效率,使得慈院能站在東部醫療第一線。

當七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台大醫院現任院長林國信教授,率領副院長沈友仁,洪伯廷,內科主任吳德祿,外科主任陳楷模,小兒科主任呂鴻基,放射科主任黃國茂,實驗診斷科主任吳敏鑒一行與建院工程專家高而潘,宋篤志,邱茂彥,陳福來,郭銓炎飛抵花蓮,驅車到工地參觀,然後去功德會參加為他們舉行的簡報之後,他們對慈院的醫療硬體設計及工程品質,極為讚美,並認為慈院深具發展的潛力,前途光大;尤其董事會對醫療人員生活的安排,盡善盡美,褒讚備至。

當時國內醫學界透過大眾資訊系統,獲得‘慈院’即將參加東部醫療行列,台中的榮民醫院院長羅光瑞,台北長庚醫院的醫師群,都一致表示將對這座平民化,現代化的‘慈濟醫院’給予最有力的支持。

十九、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凡是到過花蓮‘佛教慈濟醫院’的人,都會驚異地讚歎:‘--這麼堅實浩大的工程,真是功德無量啊!’

他們在心底,也會毫無疑義地肯定這座佛教醫院,必然會成為東台灣的‘救世慈航’。

證嚴師父幾乎每天都要到院裡來巡視,叮嚀。而在未來的憧憬裡,已可想像一片車水馬龍,出現在大廈門前,為院務工程圓滿後的慈濟醫院帶來一波一波急待診療的病苦同胞。

眼前的醫療大廈巍然矗立,已可遠觀它在五年,十年之後的恢宏氣象與它的景觀,絕勝於花蓮了。

回想二十五年前(1966年)證嚴法師一念的悲憫,在鳳林鎮一家診所前,為一位山胞婦女難產流血,無錢付費,而被迫抬走時--而發願興建醫院救人開始,今天,這個偉大的願望終於從‘赤手空拳’,‘虛無縹緲’之中,經過‘千萬道侶的一心一德’,‘社會賢達的義行善舉’,也曾在一些‘懷疑與錯愕’的眼神覷視下,那一片‘海市蜃樓’的心願,終於成為鐵一般的莊嚴景象,出現在這比丘尼大德的面前!

我們也曾聽到一些人私下議論:‘--海內外有那麼多佛教徒辦醫院,有那個辦得有聲有色 到最後還不是淪為他人的工具,否則即被政府接收--能省下這筆錢蓋廟不是很好嗎 ’這種‘信心危機’一直在一些佛教徒心中,甚至在社會上某些人心中輕輕蕩漾。

但誰也無法斷言,一個發大心大願的人,所締造的果,究竟會如何落實

從建院構想定案到現在,尤其‘慈濟道侶’們,為‘師父建院’而鼓舞歡欣,而憂心錯愕,拿不準這樁工程到何時才有一個圓滿的日子。因為誰也沒有想到,慈濟道侶--會如果同舟共濟,如此‘赴湯蹈火’,是千真萬確的‘眾志成城’,是義無反顧的‘舍己救人’,是令人動容的‘行菩薩道’,為他們的師父--一位出世女子--證嚴法師的眼淚而感動,而傾服,而頂禮,而輸財獻力,而締造出東台灣的這座濟世救人的道場!

由宗教徒的力量,建廟,建教堂,古往今來也太多太多了;由帝王將相,達官巨賈,登高一呼,成就非凡的事業,也不足為奇。這是經由一位無名女子,一位平凡的比丘尼,兩袖清風的苦行者,動員三教九流,從朝到野,蓋一座耗金億萬的現代化醫院,誰會相信呢

當我們想到這裡,雖然事實也展現在眼前,似乎是歷史也不會‘重演’了。

我們也曾想到:證嚴法師在建院這八年來,精神,體力上所承受的壓力,焦急,苦痛,恐怕已不是任何人可以代為‘分憂’的了。

一個人不管由於那一方面的煩惱所帶來的痛苦,都不是別人所能代受的。每次看到法師在陞座說法時,在接待賓客時,在依傍著道侶叮嚀,囑咐時,都會有一波波寒意襲上心頭:‘法師--真是太辛苦了。--她是在為病苦同胞而受苦受難啊!’

我們旁觀者,會從內心泛出這種沉痛的哀痛。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法師是為誰而求呢 為誰而憂呢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這個人,就是為蒼生背負苦難的證嚴法師啊!

慈濟醫院的初基,已如磐石之固,莊嚴的勝景也歷歷在目。但是,慈濟的道侶們,海內外的善心人,還不是‘息心歸隱’的時候。行菩薩道,是永不厭倦的!莊嚴‘慈濟’,還需要我們這一雙拯災濟世的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優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將要入涅槃時,化導並降伏了阿波羅囉龍王...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

虛雲老和尚的淨土思想

虛雲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禪宗泰斗、佛教領袖。當...

修學淨土法門應該怎麼下功夫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師委託,《淨土》雜誌編輯部一...

真修實幹的青萱老和尚

現在要真正找到一個像徹悟大師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

宋代高僧圓通居訥禪師

廬山圓通寺居訥禪師,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天竺十二祖馬鳴菩薩

今天要講的這位祖師是西元一世紀時期的中天竺國人,人...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衛國裡有個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卻一點也...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警惕無常,行善修福

《佛說無常經》云:「假使妙高山,劫盡皆壞散;大海深...

慎選人生方向

世間有許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時一點點起心動念,...

《愛心無限》楊瀾訪問證嚴法師

楊瀾: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是台灣東部的花蓮郊區,在...

【推薦】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

人性本善,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善良本性,但是在塵世中...

行善後為何家裡常有不好的事情

問: 為何行善,家裡卻常有不好的事情,請問殺生真的...

寶貴的時間不是用來生氣的

小寶氣呼呼地放學回來了,和爸爸媽媽講述學校裡發生的...

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門神秀禪師的示眾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原文: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

慾望適度則為利,過度則為害

如果生活是海,那麼慾望如潮。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

佔寺院或僧眾的便宜,這個千萬要不得

三寶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養物、受用物、獻...

修行的三種方法

第一,觀想 依《觀無量壽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學習佛法,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就要從不抱怨...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問: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師答: 至心就是至...

大臣鑄銅鐘

戰國時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宮奢鑄造一座大銅鐘。好的銅...

撲滅心頭燃燒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

【佛教詞典】第四禪

梵語 caturtha-dhyāna,巴利語 catuttha-jhāna。新譯...

【佛教詞典】愛涎

(術語)由愛慾情而垂之涎也。楞嚴經八曰:貪求財寶,...

【視頻】快樂的鸚鵡

快樂的鸚鵡

【視頻】綠度母心咒(伊藤佳代)

綠度母心咒(伊藤佳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