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根互用的例子

淨界法師  2020/02/14  大字體  護眼色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例證成」。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瞭知,不因心念。

六根互用的相狀,佛陀舉出了六位為證。這當中有三位是聖人,有三位是凡夫。佛陀說,阿難!比方說你看看,在這個楞嚴法會當中,阿那律尊者無目而見,他不需要眼根也能夠見到種種諸物。阿那律尊者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佛陀一說法他就好樂睡眠,就打瞌睡。佛陀種種訶斥以後,他生起增上慚愧,七日七夜相續用功,結果眼睛失明。

失明以後,佛陀叫他修學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成功以後成就半頭天眼。他的頭前半段是可以看到,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後半頭就看不到,叫半頭天眼。所以他也不需要用眼根來看,他眼睛沒有作用,但是他用頭部,他往左邊看,往右邊看,他還是看得到,他用身根來照見諸法。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其實六根它內在的心性是相通的。

「跋難陀龍,無耳而聽。」跋難陀龍王它本身出生的時候,因為過去的業力,耳朵就已經失聰,它是用它頭上的角來聽聲音。這個是凡夫,前面那個是聖人。

「殑伽神女」,殑伽就是恆河,恆河神女在聞香味的時候也不是用鼻根,而是用眼根來聞香。這個也是凡夫。

「驕梵缽提,異舌知味。」驕梵缽提翻成牛呞。牛呞尊者在嘗味道的時候,他是不用舌根就能夠知味的,這個都是由修學三昧所成就的功德。「舜若多神,無身覺觸。」舜若多就是虛空。虛空之神他本身沒有身體,但是他也能夠感覺到身上苦樂的觸法。

那麼他是怎麼感受到呢?他因為過去的業力,沒有身體的感覺,他覺得很痛苦。佛陀慈悲,以光明來照射他(這個「映」就是照射),使令他的色身暫時地顯現。他那個顯現是佛陀的光明所照射,所以他的身體的本質就像風一般「若有若無」,它的本質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他那個「若有若無」,他還是可以感覺到那種苦樂的感受,這是佛的光明所加被。

「諸滅盡定得寂聲聞」,這個寂滅聲聞指的是三果以上的聖人。他入了滅盡定以後,整個前五識的受消滅了,第六意識的想也消滅了,第七意識的行陰,就是這個思心所染污的這一部分也消滅了,所以他的受、想、行,行是滅一部分,受、想是全部滅掉。

那麼身為一個滅盡定的三果以上的聖人,比方說迦葉尊者,他內心當中已經長遠滅掉了意根,第六意識的想跟第七意識的行。這個行陰也是,染污的行滅掉了,清淨的行是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他第六意識的想心所已經消滅了,但是他還是能夠圓滿了知一切法的差別。他想像事情根本不用第六意識的想,他也可以想像很多很多的事情。

佛陀舉這六個例子,也就是證明六根的互用。這當中,凡夫是由業力所招感,聖人是修學聖道所成就。

這個「六根互用」,蕅益大師講出一個譬喻。他說,前面經文中舉了一個例子,像太虛空。太虛空是相通的,你現在在太虛空當中放了六個容器,這個容器是暫時的吧?你把六個容器拿起來,它又恢復成太虛空。

也就是說,其實六根是因緣所生法,我們不是一開始就需要六根,那是因為沒辦法。一念不覺以後向外攀緣,結果眼根去黏色塵,黏久了以後你就離不開色塵,你一天到晚跟色塵在一起;耳根就跟聲塵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黏久了以後,你就跟聲塵在一起。

那麼現在你怎麼樣呢?「脫黏內伏」,把它拔掉,你眼根不要老是跟色塵在一起,就是把它觀照,把它拔掉。拔掉以後,你把心帶回家,這個時候你六根就可以相互作用。就是把這個容器拿掉以後,回復到太虛空,這個時候就相通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東林聖賢往生畫傳

一、東林蓮社,高賢雲集 在廬山東林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

原文: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

妙華法師追憶「佛門三鐵」

性空法師 大約是九五年前後,性空法師到中佛協,要求收...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

只要證得了空的義理,看一切就無罣礙

當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都叫法...

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

練就忍辱不動心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

弘一大師與太虛大師的法緣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藝術家、教師,晚年是一代高僧...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

一元門票的靈岩道場

一元門票靈岩道場 江蘇蘇州的木瀆古鎮,乃清乾隆六下江...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

聖嚴法師《逢凶化吉》

在發生911恐怖事件後,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國了。 我...

修行要經多長時間才能圓滿

凡位菩薩的觀照,第一個階位是勝解行地。這個勝解行地...

快樂不在環境,而在於心境

一位哲人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

【推薦】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

問: 在懺悔時,我們對罪業是訶責的,但是要同時觀察罪...

明賢法師的修行因緣

我追隨了一個大眾很少了解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鄙視名...

心中的貪念就是貧窮的種子

我們今天總說缺錢,找不到工作,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

過與不及

世間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的人謙虛自卑,有的人...

一切殃福終不朽敗

我曾這樣聽聞的: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

念佛三昧的12種功德利益

念佛三昧功德廣大無邊,具說如淨土諸經中所示,實在都...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枴杖,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佛教詞典】玉牒

指佛典。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金...

【佛教詞典】有所緣

為心王、心所之異稱。以心王、心所皆有所緣之境,故稱...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慧律法師《楞嚴經》審除細惑-說二如來藏

【視頻】惠空法師《修行的核心價值在於修心》

惠空法師《修行的核心價值在於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