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根互用的例子

淨界法師  2020/02/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例證成」。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瞭知,不因心念。

六根互用的相狀,佛陀舉出了六位為證。這當中有三位是聖人,有三位是凡夫。佛陀說,阿難!比方說你看看,在這個楞嚴法會當中,阿那律尊者無目而見,他不需要眼根也能夠見到種種諸物。阿那律尊者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佛陀一說法他就好樂睡眠,就打瞌睡。佛陀種種訶斥以後,他生起增上慚愧,七日七夜相續用功,結果眼睛失明。

失明以後,佛陀叫他修學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成功以後成就半頭天眼。他的頭前半段是可以看到,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後半頭就看不到,叫半頭天眼。所以他也不需要用眼根來看,他眼睛沒有作用,但是他用頭部,他往左邊看,往右邊看,他還是看得到,他用身根來照見諸法。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其實六根它內在的心性是相通的。

「跋難陀龍,無耳而聽。」跋難陀龍王它本身出生的時候,因為過去的業力,耳朵就已經失聰,它是用它頭上的角來聽聲音。這個是凡夫,前面那個是聖人。

「殑伽神女」,殑伽就是恆河,恆河神女在聞香味的時候也不是用鼻根,而是用眼根來聞香。這個也是凡夫。

「驕梵缽提,異舌知味。」驕梵缽提翻成牛呞。牛呞尊者在嘗味道的時候,他是不用舌根就能夠知味的,這個都是由修學三昧所成就的功德。「舜若多神,無身覺觸。」舜若多就是虛空。虛空之神他本身沒有身體,但是他也能夠感覺到身上苦樂的觸法。

那麼他是怎麼感受到呢?他因為過去的業力,沒有身體的感覺,他覺得很痛苦。佛陀慈悲,以光明來照射他(這個「映」就是照射),使令他的色身暫時地顯現。他那個顯現是佛陀的光明所照射,所以他的身體的本質就像風一般「若有若無」,它的本質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他那個「若有若無」,他還是可以感覺到那種苦樂的感受,這是佛的光明所加被。

「諸滅盡定得寂聲聞」,這個寂滅聲聞指的是三果以上的聖人。他入了滅盡定以後,整個前五識的受消滅了,第六意識的想也消滅了,第七意識的行陰,就是這個思心所染污的這一部分也消滅了,所以他的受、想、行,行是滅一部分,受、想是全部滅掉。

那麼身為一個滅盡定的三果以上的聖人,比方說迦葉尊者,他內心當中已經長遠滅掉了意根,第六意識的想跟第七意識的行。這個行陰也是,染污的行滅掉了,清淨的行是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他第六意識的想心所已經消滅了,但是他還是能夠圓滿了知一切法的差別。他想像事情根本不用第六意識的想,他也可以想像很多很多的事情。

佛陀舉這六個例子,也就是證明六根的互用。這當中,凡夫是由業力所招感,聖人是修學聖道所成就。

這個「六根互用」,蕅益大師講出一個譬喻。他說,前面經文中舉了一個例子,像太虛空。太虛空是相通的,你現在在太虛空當中放了六個容器,這個容器是暫時的吧?你把六個容器拿起來,它又恢復成太虛空。

也就是說,其實六根是因緣所生法,我們不是一開始就需要六根,那是因為沒辦法。一念不覺以後向外攀緣,結果眼根去黏色塵,黏久了以後你就離不開色塵,你一天到晚跟色塵在一起;耳根就跟聲塵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黏久了以後,你就跟聲塵在一起。

那麼現在你怎麼樣呢?「脫黏內伏」,把它拔掉,你眼根不要老是跟色塵在一起,就是把它觀照,把它拔掉。拔掉以後,你把心帶回家,這個時候你六根就可以相互作用。就是把這個容器拿掉以後,回復到太虛空,這個時候就相通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以敬信心造觀音像感應三則

修補觀世音菩薩佛像手臂,觀世音菩薩亦醫其手臂 湖州有...

最值得懷念的近現代高僧們

他們致力於振興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艱險。他們曾經...

佛門泰斗本煥老和尚圓寂

一代宗師逝矣 慈悲精神永存 當代佛門泰斗本煥長老圓寂...

只有事修沒有理觀,你不是妄想的對手

你臨終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過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傳喜法師:方便開顯識佛性

請問真實的佛法在哪裡,是在你那裡還是在我這裡,在哪...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

放掉妄想,才有辦法對治它

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給大家講個真人真事吧!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名為《...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簡單地講過貪、嗔、癡的嗔;嗔的害處是何其的多...

你敢信我就來--普陀山梵音洞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了普陀山比較特...

淨土法門實修之要徑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行持易而...

【佛學漫畫】人生十善

古人說從善如流,對於正確的指引理當如流水向下那樣,...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

要學佛道,先結人緣

兜率從悅禪師,參訪密行的清素禪師,非常禮敬,有一次...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

廚房也是修行的道場

佛教不但把煮菜、燒飯的工作視為一項修行,還把廚房當...

念佛病癒,誓往西方

二〇一二年,末學經朋友介紹相信佛法。現在想來,自己...

楞嚴經裡是如何對治妄想的

《楞嚴經》它不對治妄想,它認為對治妄想產生一種對立...

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塵土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

聖嚴法師《念佛法門的層次》

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

【佛教詞典】無自性心

(術語)極無自性心之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九住心...

【佛教詞典】自

(一)梵語 ātman, sva, svayam。即自體、自己。 (二)因...

【視頻】佛教電影《一輪明月》紀念弘一大師

佛教電影《一輪明月》紀念弘一大師

【視頻】慧律法師《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

慧律法師《念佛之時,必須攝耳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