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  2018/09/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曾琦雲 譯註)

《印光大師說淨土》譯註的印光大師的文字,皆選自李淨通居士所編的《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是李淨通居士於1952年從《印光法師文鈔》正編、續編、三編中選出的精粹部分,分為十類,一共有333則。

李淨通居士說:「今為便利閱讀《文鈔》計,擷其至精至要之言,編此《菁華錄》一書。有志淨業者,如無暇詳閱《文鈔》,但將此《菁華錄》息心研究,而淨土文義洞若觀火矣。」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可以說是印光大師淨土思想的簡要讀本。

同時,該書由瞭然、德森兩位法師鑒定。在有關印光法師的資料中,德森與瞭然兩位法師編的《中興淨宗印光大師行業記》以及《大師史傳》,是最完整的、能夠多方面呈現印光大師一生的行跡的讀本。他們追隨印光大師日久,影響至深,比較透徹地了解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由這兩位法師鑒定,自然能夠符合印光大師的原意。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又是準確反映印光大師淨土思想的讀本。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出版後,圓瑛法師為之作序推廣,他在序言中說:「師之文鈔,雖處處指歸,而人事倥傯,欲求一目全豹,涵泳有得者,則以李淨通居士所編《文鈔菁華錄》尚矣。是書都三百三十三則,理顯真常,語無重見,至精極粹,世鮮其儔。而居士重道尊師之心,尤所難能。吾知一卷風行,萬流蒙益。正人心而輔郅治,其在斯乎!」

台灣淨土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也作序加以推廣,他說:「淨宗十三祖印公,以今文時言,宏此當信易行之道;被化者廣,得度者眾。人集其言,曰《文鈔》,篇短簡要,已風乎海內外;而鈍根猶畏其繁,不能受之,寧非憾事耶?有先進淨通開士,摘其簡者之簡,擷其要者之要,匯而刊之,曰《菁華錄》。契機矣,利生矣!」兩位大德的話,可以說是對《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的最好印證!

印光大師離開我們已經半個多世紀了,而在這半個多世紀裡,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文化領域。近幾代人讀到用文言文寫的文章,總有不方便感、距離感,因而不能完全從中受益。為了讓現代讀者更多、更完整地了解印光大師的淨土思想,我直接參照《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所選的印光大師的文字,加以譯註。希望,不管是今天的宗教實踐者還是學術研究者,都能從中得到淨土宗的真諦,佛學的真諦,獲得法喜,真正受益。

第一章 廣讚淨土法門

導讀

印光大師認為,在佛教所有的法門裡面,淨土法門最適合現在眾生修行。它廣收上,中,下根,統領律,教,禪,宗。其他一切法門,都必須依賴戒定慧的道力,斷除貪瞋癡的煩惱和惑業。如果煩惑還沒有斷盡,不管你有多大智慧,有多大辯才,有多大神通,也不能了卻生死輪迴。如果依靠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則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只要肯依教修持,都可以憑藉佛的慈力,帶業往生。

1、真是博大精深啊,淨土法門作為佛陀的一代言教!此心作佛,此心是佛,就是直指人心的禪宗,也比不上它的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史上多少人有修有證,更加仰慕它的高妙。廣收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春雨那樣滋潤萬物,像大海那樣接納百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必斷除惑業,就可以得補佛位;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此法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門,下不能普利眾生。因此,華嚴會上所集會的大眾,全部遵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法華經》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都可以證得諸法實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開示,淨土法門是最勝方便之行;龍樹菩薩在他的論著《婆沙》中闡述,淨土法門是易行速歸之道;被譽為釋迦佛後身的智者大師,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被譽為彌陀佛示現的永明大師,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真可以說,淨土法門彙集三乘五性之人,終究證得真常;引導上聖下凡之眾,同登彼岸。所以得到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宜。確實可以說是一代時教的極談,一乘無上的大教啊!如果沒有培植善根,則經歷多少劫難也難以遇到;既然已經遇到了淨土法門,就應當勤奮精進地去修習它!

2、我聽說淨土法門,是暢說佛陀本懷最徹底的大法。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簡略來說,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攬無餘;廣而說之,即使三藏十二部的玄言,五宗諸祖師的妙義,也詮釋不盡。縱然讓遍佈大地的所有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用神通力和智慧力,遍佈一切世界,滿懷激情地說,不間斷地說,難道就可以說盡嗎?確實是因為淨土法門本來就不可思議的緣故。請看看《華嚴》這樣的大經,是三藏之王,到了最後一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這樣奧妙的經典,群經之首,也說聞佛即往生,地位與等覺菩薩相同了。如此看來,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就有來由了。文殊發願往生,普賢勸我們往生;如來在《大集》中授記,告訴我們末法中,不修行此法就難以得度。龍樹在《婆沙》中開示,說是易行道,速出生死。因此往聖前賢,人人都走這條道路,難道就沒有道理嗎?的確,所謂一代時教,都是念佛法門的註腳啊!

不但如此,舉凡六根所對的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哪個不是闡揚淨土的文字?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哪個不是提醒世人速求往生的警策?廣說可以說盡嗎?淨土法門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淨」字。淨極則光通達,如果不是到了妙覺菩薩的境界,此一字難道就那麼容易承當嗎?研讀一下天台《六即佛頌》可知其中的道理。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信願行」。非信不足以信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滿所願而證所信。淨土一切經論,都是闡發這個主旨的。用一偈來概括就是《讚佛偈》。舉出正報,依報的果也隨之彰顯,說出教化之主,徒眾自然也就含攝在內了。雖然只有八句,但淨土三經的大綱已經全部在裡面了。一書就是《淨土十要》,字字都是末法時代度人的橋樑,句句都是蓮宗的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即使是比喻為拯救溺水火焚之人,也無法表達出作者這樣痛切的心情。捨此淨土法門,則正信無法產生,邪見無法消滅。

3、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二。雖然眾生迷惑而不覺悟,起惑造業,做盡一切壞事,但他本來具有的佛性,並沒有損失。譬如一顆摩尼寶珠,掉落到廁所裡面,與糞穢混在一起,看起來與糞就沒有什麼差別了。愚人不知道是寶,便與糞穢同等看待。智者知道是無價妙寶,不因為污穢而嫌棄,一定要從廁所中取出來,有種種辦法,洗滌乾淨,然後掛在高處,從此寶珠放大光明,隨人所求,有求必應,像甘霖一樣普灑眾寶。愚人在這個時候,才知道它是無價之寶。我佛世尊,看待一切眾生,也是這樣。即使是昏迷不覺,顛倒夢想,起惑造業,做盡五逆十惡壞事,永遠墮落三途惡道的人,佛對他也沒有一念放棄之心;一定會等待機緣,在有形與無形之中去感化他,與他說法,使他解脫幻妄的惑業,覺悟真常的佛性,以至於圓證無上菩提才作罷。佛對於罪大惡極的人尚且如此,對那些罪業小的,持戒修善、禪定力深的,也無一不是如此。

因為凡是在三界之中的人,雖然有修身養性,能降服各種煩惱和惑業的人,但他們的情執種子還在,因此,福報一旦享盡,降生六道,沒有出離的日子。故《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如果不是業障盡了,凡情全空,斷除了一切貪瞋癡等煩惱,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沒有出離此三界的希望。因此,要想出離三界,就只有修淨土法門了。只要具有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就可以依靠佛的慈力,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西方,就進入了佛的境界,與佛菩薩同等受用。從此沒有一切凡情和聖見執著了。這真是千穩萬當,萬不漏一的特別法門啊!現在已經是末法時期了,捨此法門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4、念佛法門,由來久遠。因為我們一念心性,如虛空一樣,長久不變。雖然長久不變,但又念念隨緣。不隨佛界的緣,便隨九界的緣;不隨三乘的緣,便隨六道的緣;不隨人天的緣,便隨三途的緣。因為這緣有染緣和淨緣的不同,致使得到的苦樂報應也完全不同。雖然對本體來說,並無一點改變,但是表現在外面的事相上面,就有天壤之別了。譬如虛空,太陽直照就會一片光明,如果烏雲聚集了,就會遮住陽光,世界就會變得一片灰暗。雖然虛空的本體,不會因為烏雲和太陽有所增減;但它顯現障蔽的外相,就不能相提並論了。如來就是用這個意思,讓一切眾生結念佛的緣,因此經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還告訴我們,諸佛如來,是法界的身,可以進入一切眾生心想之中。因此你們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此心作佛,此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都從心想生。因此如果隨佛界的緣,就是此心作佛,些心是佛了。如果隨眾生各界的緣,那麼此心作眾生,此心是眾生了。

知道了這個道理而不念佛的人,是從來沒有的。念佛一法,是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這個萬德洪名,是如來果地所證的無上覺道。因為念佛人以如來果地的覺悟,作為他因地修行的心,所以就能夠以因涵容於果海,果通達於因的源頭。如身上染香的人,就有香氣;如蜾蠃祝願螟蛉生出小蜂,時間久了就真的化出小蜂一樣。念佛往生,一生成佛,轉凡成聖,它的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中的一切法門。因為一切法門,都是依靠自力,斷惑證真,才能了生脫死;而念佛法門,自力和佛力兩者都具足了,所以能夠使已經斷除惑業的人,速證法身,還有惑業的人,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極其平常,即使是愚夫愚婦,也能得到它的利益;可這個法門又極其玄妙,即使是等覺菩薩,也不能超出它的範圍。因此,沒有一人不值得修,也沒有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快。實在是如來一代時教中的特別法門,絕對不可以用一般的教理來作評判。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如果不修此法,想要依靠自力斷惑證真,來解脫生死輪迴,則萬難萬難啊!

5、我佛釋迦牟尼世尊,憐憫一切眾生,因受迷惑背離了自己的本性,輪迴六道,經歷了很久的劫難,不能夠解脫出來。因此生出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的心,示現誕生到人間來,成等正覺。根據不同眾生的根基,廣說各種不同法門。概括來說,有五大宗。什麼是五宗呢?就是律,教,禪,密,淨。律是佛身,教是佛語,禪是佛心。佛之所以為佛,就因為有此三法;佛之所以度生,也因為有此三法。眾生果然能夠依照佛的律,教,禪來修持,就會把眾生的三業,轉變為諸佛的三業。三業已經轉變,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磐了。

佛又恐怕眾生宿業障重,或不易轉,就用陀羅尼三密加持的力量,來不斷熏陶眾生,好像蜾蠃祝願螟蛉生出自己,總是說似我似我,七日後螟蛉果然變成蜾蠃了。又恐怕眾生根器太劣,不能解脫,一旦再次受生,難免迷失自己,於是特別開示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要使一切聖凡,都在這一生,往生西方。聖則速證無上菩提,凡則永出生死束縛。因為這是依靠佛的慈力,所以它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議了。須知律是教,禪,密,淨的基礎,如果不嚴持禁戒,那麼教,禪,密,淨的真實利益就不能得到;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堅固,則未成即壞。淨是律,教,禪,密的歸宿,如百川萬流,都要回歸大海;因為淨土法門,是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的法門啊!

6、《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我們叫做淨土三經,專門談淨土緣起的事理。其餘各種大乘經典,也都附帶說淨土。《華嚴經》這部大經,是如來初成正覺,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直說本性的一乘妙法。末後善財童子遍參善知識,悟證同於諸佛,普賢菩薩還為他說十大願王,讓善財童子以及華藏一切大眾,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達到圓滿佛果的目的。《觀經》裡下品下生的人,他們在生都曾經犯了五逆十惡的大罪,做了很多壞事,臨命終時,地獄在他們面前出現了,此時有善知識,教他們念佛,他們就接受教誨稱念佛名,不滿十聲,就看見化佛伸出手來,接引他們往生。《大集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因此就應該知道念佛一法,是上聖下凡的共修之道,愚者智者的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快。因為它專門依仗佛力,所以利益殊勝,超越一般的法門。古人說其他方法學道,似螞蟻上高山;則念佛往生,而如風帆揚於順水。這真是最好的比喻!

7、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在過去劫中,發大誓願,度脫眾生。一個是示現在穢土,用穢和苦折伏眾生,讓眾生回歸本性;一個是安居在淨土,用淨和樂攝受眾生,讓眾生潛移默化。你只因為愚夫愚婦也能念佛,就藐視淨土,為何不看看《華嚴。入法界品》,善財童子悟證同於諸佛之後,普賢菩薩還教他發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且以此普勸華藏世界大眾呢?華藏世界大眾,沒有一個是凡夫或二乘,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無明,同證法性,都能乘本願輪,到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再說華藏世界海中,淨土無量,卻一定要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可知往生極樂,是出苦的玄門,成佛的捷徑啊!因此自古至今,所有禪,教,律叢林,無不朝暮持佛名號,求生西方。

8、追溯淨土法門的發起源頭,實際就在華嚴最後一會,善財童子遍參善知識,到了普賢菩薩那裡,蒙普賢菩薩威神加被,所證與普賢相等,與諸佛相等,這已經是等覺菩薩了。於是普賢菩薩為了稱讚如來殊勝微妙功德,勸勉善財以及華藏世界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因為華藏世界的大眾,都已經是達到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的境界,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已經遍游一切微塵數世界的佛國,他們對於彌陀誓願,極樂境緣,往生因果,一切全都知道,故不須多說。然而華嚴會上,絕對沒有凡夫和二乘以及權位菩薩,故雖大弘此淨土法門,可凡夫小乘不能信受奉行。

於是,佛就在方等時的法會上,廣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闡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微妙以及修行人所證的品位因果。此經是說華嚴末後一個歸趣。說法時間雖在方等時,教義實屬《華嚴》。《華嚴》只局限於法身大士,而此經則普遍教化九界一切聖凡。即以《華嚴》來說,尚且屬於特別,何況其他時間呢?假使如來不特別說出此法,那麼末法眾生,就沒有一個可以解脫生死輪迴了。

9、常有愚人,自以為根基卑劣,不敢修習淨土法門;也有學者,自認為是大乘根基,對於淨土法門不屑一顧。須知犯了五逆十惡大罪的人,臨終地獄相現,善友教以念佛,未滿十聲,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自認為卑劣的人,可以有信心了。《華嚴》這一部大經,是佛藏之王,末後歸宗,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廣勸善財以及華藏海眾,一致上進,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如此看來,這樣的法門,怎麼可以視為小乘?何況善財已證等覺,華藏海會大眾都證得了法身,他們尚且求生西方,我們是什麼人呢,可以不屑修習此法門呢?難道不是自高自大,坦率一點說就是譭謗《華嚴》嗎?

10、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便依照哪一個法門,以菩提心去修行,都可以了卻生死輪迴,修成佛道。然而在修而未證之前,大有難易快慢的差別。要想尋找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成為律教禪密諸宗的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的捷徑法門,就只有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了。確實是因為其他一切法門,都依靠自力;而念佛法門,可以同時依靠佛力。依靠自力,如果不斷盡煩惱惑業,就不能超出三界;而依靠佛力,如果信願真切,就可以高登九品蓮花了。

當今之人,想要在有生之年了卻生死大事,如果丟棄了這一個方法,就絕對沒有希望了。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一輪明月掛在萬里無雲的天空,所有河川都會出現它的影子,又如水銀掉到地上,顆顆都是圓的。不獨對於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悟世人,引導百姓,治國安邦等,有大補益;而且對於士農工商,想要發展自己的事業,老幼男女,想要消除自己的疾苦,也無不隨感而應,讓大家稱心滿意。

11、依靠自力了卻生死的法門,雖然高深玄妙,可想要依它了卻生死輪迴,又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劫數。就以大乘圓教來說,五品位還沒有斷除見惑。初信位才斷了見惑,可以永無造惡業墮惡道的顧慮了,可必須漸次進修。證了七信,才了卻生死輪迴。到了初信位,他的神通道力已經不可思議,可還必須修到七信位,才能了卻生死輪迴。了卻生死輪迴的事情,難道就是那麼容易嗎?

再就小乘藏教來說,斷見惑即證初果,到了這個果位則不管怎麼樣也不會犯戒了。如果不出家,他也會娶妻生子。若被威逼命令他犯邪淫,他寧可拋棄生命,也決不犯戒。到了初果,就只有進步,不會退步了。未證初果,就不一定了。未證初果的人,即使今生修持極好,說不定來生還會造大惡業。也有前半生好,後半生便壞的。初果以後,還必須七次生天上,七次返回人間,才能證到四果。天人壽命很長,不可以用人間年月來計算。

這就說明憑藉自力了卻生死是多麼困難啊!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的特別法門,依靠佛的慈悲願力,可以帶業往生(所謂帶業,是針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而言,若還沒有斷盡惑業,就叫做帶業;如果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即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了,則無業可得,並非是將業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無論功夫深淺,只要具有真信切願,至誠稱念阿彌陀佛,就沒有不往生的。

12、一切法門,都必須依賴戒定慧的道力,斷除貪瞋癡的煩惱和惑業。只有到了定慧力深,煩惱和惑業斷盡,才有了卻生死輪迴的份。如果煩惑還沒有斷盡,不管你有多大智慧,有多大辯才,有多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也不能了卻生死輪迴,何況其他功夫更下等的人呢?依靠自力了卻生死輪迴的難度,真是難如登天啊!

如果依靠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則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只要肯依教修持,都可以憑藉佛的慈力,帶業往生。一旦往生,那麼定慧沒有期望得到反而自然得到,煩惑沒有期望斷盡反而自然斷盡。親見彌陀聖眾,接受佛法熏陶,在金地寶池,可以自由暢遊。依靠這種勝緣,幫助成就道業。使帶業往生的,直登不退,斷惑往生的,速證無生。此全靠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與我們信願念佛的力量,感應道交,得此巨益。與專仗自力者相比較,其中難易真有天壤之別啊!

13、如來說法四十九年,一切大小乘法門,都是依靠自力,所以修起來很難。只有這個念佛法門,全靠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以及修行人的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一生了卻生死輪迴,成就道業。

14、等到眾生機緣已盡,釋迦如來應化世間的使命就完成了,可佛陀大慈大悲利益眾生之心,始終是沒有盡頭的。因此各大弟子,分佈舍利,結集經藏,目的是要普及佛教,希望把佛法甘露遍灑一切眾生。直到東漢時期,大教才開始來到中國,但由於學佛的風氣還沒有形成,所以當時只在北方流通。到了孫吳赤烏四年,康僧會尊者,特地去建業教化眾生,得到如來舍利降臨的感應,引起孫權虔誠信仰佛教,於是就修寺建塔,這是佛法傳播南方的開始。

至晉朝時佛法已經遍佈高麗,日本,緬甸,安南等各國和地區了。自此以後,蒸蒸日上。至唐朝時佛教各大宗派在中國都已經齊備了,可以說到了極盛時代。天台,賢首,慈恩,以弘教;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以弘宗;南山,則嚴淨毗尼;蓮宗,則專修淨土。各宗各司其職,如六根各有所用,又不能分割。因為以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個,是絕對難以分割的;主要是因為他們修學的重點不一樣,故暫且立這樣一個名。

只有淨土這個法門,一開始就是為了凡夫入道的方便而設立的,但它實際上也是諸宗最後的歸宿。因此將要墮落阿鼻地獄的人,還能夠證得末品;而證到與諸佛平等的聖者,也還要求往生。如來在世的時候,千機並育,萬派歸宗。佛滅度以後,各大士,各弘一法,希望一門深入,諸法相通。譬如帝網千珠,珠珠各不相混,而一珠遍入千珠,千珠又能併入一珠,參差卻不雜亂,分離卻又圓融。拘於表象的人,看待一切法,法法各不相同;善於體會本質的人,看一切法,法法都是融通。如城有四門,不管遠近都可以進入,門雖不同,入了城就沒有差別了。

如果懂得了這個道理,則不但諸佛諸祖所說很深的真諦和道理,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就是盡世間所有一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也無一不是歸真達本,明心見性的法。一一都是真,是本,是心,是性。因此《楞嚴》將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都視為如來藏妙真如性(如來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見文鈔正編復海曙師書)。

如此說來,無一法不是佛法,也無一人不是佛。無奈眾生,猶如寶珠就縫藏在自己的衣服裡,卻一點也不知道;身上藏著寶貝卻還在四處乞討,冤枉遭受窮困的命運。用如來的心,造作眾生的業,對世出世間一切原本就清靜寂滅的萬法妄加分別,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15、追溯佛教東來,慧遠大師就以念佛為宗。開始與同修慧永,想要去羅浮,被道安法師留住,永公就一人先去了。到潯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就創建了西林寺讓永公住在那裡,當時是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年。到太元九年甲申,遠公才來廬山。開始住在西林寺,後來,因為同修的夥伴越來越多,西林寺窄小已經住不下了,刺史桓伊就為他在廬山以東建寺,叫做東林寺。

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就與僧俗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讓劉遺民作文銘刻於石,以表明念佛的志向。這時慧永法師,也加入進來了。永公居住在西林,在峰頂另外建立茅棚,經常去那裡靜坐禪思。到茅棚的人,都能聞到一種特別的香氣,因此就把那裡叫做香谷,這樣看來永公的境界也可想而知了。當遠公剛開始結社的時候,即有一百二十三人,都是法門龍象,儒宗泰斗。因為遠公的道風遠近聞名,所以大家都群趨而至。如果總結一下遠公一生,三十多年之內,進入蓮社而修淨業,蒙接引而得往生的人,就多得數不勝數了。

自他以後如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等諸位大師,沒有不以此淨土法門來自行化他的。曇鸞著《往生論註》,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諦觀。道綽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註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古以來諸宗高人,無不歸心淨土。

只有禪宗諸師,專門致力於密修,很少有人闡明淨土法門。自永明大師倡導修淨以後,禪宗大德都紛紛開壇演教,懇切勸大眾修持淨土了。故死心新禪師在他的《勸修淨土文》中說:「彌陀很容易念,淨土很容易生。」又說:「參禪人正好念佛。根機如果愚鈍,擔心今生不能大悟,就暫且先借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你如果念佛,卻生不了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

真歇了禪師在《淨土說》中告誡我們:「洞下一宗,都注重密修念佛,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憑藉念佛法門,可以走修行捷徑,正是按《大藏》所說,接上上根器,兼收中下根器。」又說:「宗門內的高僧大德,已悟不空不有之法,仍立志孜孜不倦專修淨業,這難道不是說明修淨業見佛,比宗門要簡單的多嗎?」又說:「不管是佛是祖,還是在教在禪,都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都能證入。」長蘆賾禪師,結蓮華勝會,廣勸僧俗,念佛往生,曾感動普賢,普慧二位菩薩,在他的夢中要求加入這次殊勝的法會,禪師因此就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都在暗中讚歎啊。

宋太,真二宗時期,省常法師在浙江昭慶做住持,追慕廬山遠公的道風,結淨行社;王旦(文正公),首先歸依,為之倡導。一切大小官吏,學士大夫,自稱弟子而加入淨社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加入的沙門有數千,而普通百姓就不計其數了。後有潞公文彥博,歷任仁,英,神,哲四朝的官員,出入將相五十多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他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更加用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從來沒有鬆懈。與淨嚴法師,在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士大夫多隨從而感化。有歌頌他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歲,念佛而逝。

元,明時期,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等大師,或作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力弘揚這個契理契機,上下通達的念佛法門。而蓮池,幽溪和蕅益大師,尤其真摯誠懇。清朝有梵天寺的思齊,省庵法師,紅螺山徹悟禪師,他們也極力弘揚此道。梵天的《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的《示眾法語》,都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然能夠信受奉行,有誰不會離開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的弟子,作蓮池海會的良朋呢?

16、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在大歷二年,住在衡州雲峰寺,在他的粥缽中,屢次出現聖境,不知是何處名山。有曾經到過五台的人,說一定是五台山。大師於是就前往朝拜五台山。大歷五年,到了五台縣,看見遠處有一道白光,大師說跟著白光往前找,到了大聖竹林寺。大師進入寺內,到講堂,看見文殊菩薩在西,普賢菩薩在東,靠著獅子座,演說深妙佛法。大師頂禮二聖,問道:「末代凡夫,離開正法時代已經很久,智慧和根基都轉劣了,污垢和業障也更深了,佛性沒有辦法顯現。佛法浩瀚無邊,不知道修行哪一個法門,最為切要?只願大聖,消除我的疑問。」文殊說道:「你現在念佛,正是時候。各種修行法門,沒有超過念佛的,此外要供養三寶,福慧雙修。這兩件事情,最為重要。為什麼呢?我在過去,因觀佛的緣故,因念佛的緣故,因供養的緣故,今天得到了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你應當常念無上法王,使這個念頭不要停息。」

大師又問:「應當念何佛?」文殊說:「這個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此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你應當連續念阿彌陀佛,使這個念頭從無間斷。命終之後,一定往生,從此永不退轉。」說完這些話,兩位大聖,各各舒展金手,按摩大師的頭頂,為他授記,說:「你因為念佛的緣故,不久就會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希望快成佛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念佛,如此就能速證無上菩提。」說完,兩位大聖互說偈語。大師聽完後,歡喜踴躍,疑問盡除。這就是法照大師親到竹林聖寺蒙兩位大聖開示的經過。五台是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文殊就是七佛之師。他說,他在過去,因觀佛,念佛的緣故,得到了今天的一切種智。因此,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最深禪定,以至於一切諸佛,都從念佛而生。過去諸佛,尚且由念佛而生,何況末法眾生,業重福輕,障深慧淺,藐視念佛,不肯修行,卻想要馬上超越輪迴直入如來境界,殊不知這樣正是步五祖戒,草堂清的後塵,其結局還趕不上他們呢!

17、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女人和畜生,往生到那個世界,都是童男的樣子,在蓮花中化生。一從蓮花中出生,就與極樂世界的其他人一模一樣,不是先小而後漸漸長大。那個世界的人,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造業的事,並且往生到那個世界非常容易,因為是憑藉佛的慈力,只要以念佛為因。往生到那兒後,見佛聞法,必定圓成佛道。十方世界,只有這個法最為超勝;一切修持法門,只有這個法最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

18、你發願要建立露地學校,露地蓮社,以方便弘揚淨土法門,然而這種方式卻又不如隨地隨緣地勸人念佛更加方便易行。上而清廟明堂,下而水邊林下,只要看到可勸的人,就應當勸他念佛。文潞公發十萬人念佛求生西方的願,以結蓮社,我說一人以至於無量的人,都應當勸他念佛,使他往生西方,何必限定在十萬人這個數量上呢?

第二章 生信與發願

一、示真信切願

導讀

所說這個「信」字,即必須相信娑婆世界實實在在是苦,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樂。因為我們要相信佛不會說假話。從理上說,淨心必定有淨土,所以阿彌陀佛必定能夠以清淨心成就極樂世界。同樣道理,娑婆世界眾生因為是污濁的心,所以就只能產生污濁的世界,也就不可能有快樂。既然我們這個世界是苦,極樂世界是樂,那麼我們就應該欣然嚮往往生淨土,發出真實的願望來。

19、所說的這個「信」字,即必須相信娑婆世界實實在在是苦,極樂世界實實在在是樂。娑婆世界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八種苦,無論是富貴到了頂點,還是卑賤到了乞丐地步的人,都會有。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仔細思考自然知道,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第八「五陰熾盛苦」,是指現在起心動念以及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這一切都是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不能解脫。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色,即所感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一切存在,對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境,起惑造業;如大火那樣熾烈,不能止息,所以叫做「熾盛」。另外,「陰」是覆蓋的意思,音和義都與「蔭」同。因為這五陰存在,覆蓋了真性,使其不能顯現。如濃雲遮蔽了太陽,雖然對於太陽的光輝,沒有一點損失,但是因為烏雲障蔽的緣故,大地就得不到太陽的光照了。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陰障蔽,真如本性的智慧,不能顯現,也是這樣一個道理。這第八苦,是一切諸苦的根本。

修道之人,禪定力深,對於六塵境界,沒有一點執著,不起憎愛。如果在此基礎上更加精進用功修行,進而證得無生,那麼惑業就全盡了,斬斷了生死輪迴的根本。可這種功夫,太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實難。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得往生,則蓮花化生,沒有出生的痛苦。全是清一色的童男相,壽命等同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字都不存在,何況還有其實嗎?

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都在演說法音。隨自己的根性,由聽聞而各有所證。愛的執著都一點沒有了,何況還有怨嗎?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捨,都是七寶所成,不用人力去建造,都是自動化現。把娑婆的七苦,轉變成了七樂。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用離開自己所處的地方,就能在一念中,周遊十方諸佛世界,作各種佛事,上求下化。

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諦語言,但都能契合實相妙理。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所以經上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沒有一點疑惑,才叫做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亂加猜測,說淨土種種不可思議殊勝微妙莊嚴,都是寓言和神話,譬如心中所想,並非有實境。如果有這種邪知謬見,便失去往生淨土的實際利益。危害很大,不可不知!

20、彌陀為眾生髮起廣大願行,接引眾生往生成佛。我卻違背了彌陀的行願,因此長劫以來總是在六道中輪迴,永作眾生。要知道彌陀是我心中的佛,我是彌陀心中的眾生。心雖然是一個,可凡聖卻有天壤之別,這都是因為我一向迷惑顛倒,背離真心所致。有這樣的信心,才可稱之為真信。在這個信心的基礎上,發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的願,實行決定念佛的行動,這樣才可以說是深入淨宗的法界了,才能在一生中辦成了脫生死的大事,馬上超越凡夫身直入如來境界,如母子相會,永遠享受天倫之樂了。

21、念佛一事,最重要的在於擺脫生死輪迴。既然是為了出離生死輪迴,就要對生死輪迴的痛苦,自然產生厭離心,對西方的快樂,自然產生欣喜向往的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下一念中就圓融具足了。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佛,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融而顯露。猶如太陽掛在天空,即使有濃霜厚冰,不久也會溶化。

22、《阿彌陀經》說:「從我們這個世界向西,經過十萬億佛土,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那個世界有一位佛,名字叫做阿彌陀,現在正在說法。」又說:「那個世界為什麼名叫極樂呢?因為那個國家的眾生,沒有一切痛苦,只有各種快樂,所以名叫極樂。」極樂世界沒有一切痛苦,只是享受各種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成就莊嚴的。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則具足三苦,八苦,無法計算的各種苦,沒有一點快樂,所以名叫娑婆世界。梵語「娑婆」,翻譯成中文就是「堪忍」的意思,說其中的眾生,堪能忍受這一切痛苦。

然而這個世界,似乎並非沒有快樂,但是所有看似快樂的事情,實際上大多數都是苦事,只是眾生愚昧,反以為樂。例如貪酒好色,打獵賭博等,哪一樣是真正的快樂?一班愚夫,執著不捨,樂以忘疲,確實是足以令人憐愍的人。即使是真正快樂的事,也難以長久。例如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沒有什麼意外的事情發生,可這種事就能長久嗎?樂境一過,悲心續起。所以,說娑婆世界其實沒有一點快樂,並非是說得過分了。這個世界的痛苦,沒法說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

三苦就是: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說我們的五陰身心,體性逼近,故名為苦;又加以長久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的意思,是說世間何事,能得久長?太陽到了中午就會西斜,月亮過了十五就開始虧缺,天道都是這樣,何況人事?快樂之境才剛出現,痛苦之境就已來臨,當樂境壞滅的時候,苦不堪言,所以把樂叫做壞苦。「行苦」的意思是,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然而這樣的情形也是變化無常,不能長久保持,所以叫做行苦。此三苦就將所有的苦概況無餘了。

八苦的意思,經書中有詳細講述。若知此界的痛苦,則厭離娑婆的心,油然而生;若知西方的快樂,則欣求極樂的念頭,必定欣然而起。因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植往生的基礎;再加上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往生極樂,作彌陀的真子,蓮池海會的良朋了。

23、肇法師說:「天地之內,宇宙之間,其中有一寶,就隱蔽在我們的肉身之內。」這句話是針對未悟未證的人來說的。實際上此寶包括虛空一切,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沒有盡頭,橫貫古今,時常顯露。正所謂:「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這難道不可悲嗎?唯我釋迦世尊一人,親得受用。其他一切眾生,從這一劫到那一劫,只是依靠此寶威神之力,起惑造業,輪迴六道,沒有出來的日子。猶如盲人,親登寶山,不但不能受用,反而被它傷害。

因此世尊,隨順機宜,為之開示,要使大家各各就路回家。於六根,六塵,六識,七大等任一境緣之上,以般若智慧微密觀照,這樣就有希望親見此寶。然而,具有般若的智照,當下就五蘊盡空,苦厄盡除的人,雖然也大有其人,可並非末世鈍根眾生所能做到的。於是佛就說了一個特別法門,希望上中下根,同在一生中,得到其中的實際利益。這就是讓一切眾生以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使眾生業識心,熏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到這時才知此寶,遍滿法界。然後就會發大菩提心,再以此寶,廣施一切眾生。因此自佛開此法門以來,一切菩薩,祖師,善知識,都遵行此法。因為具足自,他二力,比專靠自力解脫的法門,其中難易有天壤之別。

24、我們果然能夠具有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大勢至菩薩反念念自性」,「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通達於果海,果涵融於因源。有緣遇到這個法門的人,千萬不要忽視。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磐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二、勸祛疑生信

導讀

佛陀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目的是要我們憑藉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也能夠一同受用此不生不滅的快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身體是蓮花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稱性功德所現的世界,所以沒有成住壞空的變化。這個道理,即使聖人也有所不知,何況我們凡夫以世間的生滅之法去推斷它進而懷疑它呢?所有一切眾生只要用阿彌陀佛的心換取自己的心,就一定能夠往生淨土。

25、世間所有之物,如根身,世界,都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業所感招,都有成壞,都不久長。身體則有生,老,病,死,世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指的就是這個事實。因為在因地既然有生滅,那麼在果地也就不可能沒有生滅了。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徹底證到自心本具的佛性後,隨心所現的不可思議稱性莊嚴的世界,所以它的快樂就沒有窮盡的時候。譬如虛空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然每每形成而後又每每毀滅,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

若以我們這個世間的快樂,論說極樂世界的快樂是很難的。因為極樂世界的快樂,你沒有見到。虛空你雖不能全見,但是我們這個天地之間的虛空,你曾見過改變嗎?須知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故佛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目的是要我們憑藉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也能夠一同受用此不生不滅的快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身體是蓮花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稱性功德所現的世界,所以沒有成住壞空之變。這個道理,即使聖人也有所不知,何況我們凡夫以世間的生滅之法去推斷它進而懷疑它呢?

26、其餘法門,小的則大根不須修,大的則小根不能修。只有這個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從上來說,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從下來說,五逆,十惡,造阿鼻地獄罪的人,也可以加入其中。假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想要即生了生脫死,便絕無希望了。然而,因為此法門如此廣大,而其修法又極其簡易,所以,如果不是前世有淨土善根的人,便難確信無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都有懷疑。不但二乘不信,權位菩薩,也還有懷疑。

唯獨大乘深位菩薩,才能徹底承當,確信無疑。(確實是因為這個法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都是佛境界。只有佛與佛,才能明白底細,不是一般人智慧所能理解的。見文鈔正編《龍舒淨土文》序。)能於此法深生信心,即使是具足煩惱的凡夫,他的種性也已經超越二乘之上了。因為以信願持佛名號,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故能暗中與佛智相通,暗合道妙。想要講清楚淨土修法,如果不簡略陳述諸法靠自力了脫生死的困難,此法靠佛力往生的容易,則學人不是疑法,便是疑自己。如果有一絲一毫的疑心,就會因疑成障,且不說不修習,就是修習也得不到根本的利益。由此說來,淨土法門怎能不急急講求這個「信」字,以期深入修行達到極點呢?

27、有人問:「阿彌陀佛,安居極樂世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個世界中念佛的眾生,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為何可以用自己一身,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一切念佛眾生呢?」答:「你怎麼能用凡夫的知見推測佛的境界?姑且用一個比喻來消除你的疑惑。一個月亮掛在天空上,地上所有的河川都會出現它的影子,月亮有何用心要那麼做嗎?天上雖只有一個月亮,然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會映現一輪明月。甚至小到一勺一滴水中,也無不各現全月。而且江河之月,一人看它,則有一月對著這個人。百千萬億人,於百千萬億處看它,則無不各有一月對著每個人。若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行走,則月也於所行之處,總是跟著每個人,不管去什麼地方,遠近都是一樣。若百千萬億人,安住不動,則月也安住不動,對著每個人。

但只有水清澈寧靜月亮才會顯現,水渾濁動盪就看不見了。月亮是沒有什麼取捨的,不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水渾濁奔騰,沒有辦法讓它的影像出現罷了。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至誠感佛,則佛應之,如水清月現。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癡相應,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月亮雖然不遺萬物而自當照臨,而它的影像卻無法顯現於水中。月亮是世間的色法,尚且有如此之妙,何況阿彌陀佛,煩惱和惑業都已滅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體量容納週遍一切法界呢?所以,《華嚴經》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應。佛實際上未曾起心動念,有來去相,而能使因緣成熟的眾生,看見他來此接引以往西方。有這種疑惑的人,不是一,兩個,因此說明大意,讓大家產生正信。」

28、「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這一些名相,一時弄不明白沒有關係,只要肯學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就行。必須致恭致敬,誠惶誠恐。久而久之,即可業消智現,障盡福高,以前的疑惑,徹底脫落。到那時,佛的有無,自己的有無,入佛的門徑,彼岸的確據,這些問題何待問人?若不專心致志念佛,而於別人口裡討分曉,這就如同看《金剛經》,卻不知實相,看《淨土文》《西歸直指》,卻不生信心一樣。因為業障在心,不能領會。如盲人看太陽,太陽固然在天空,可看須用眼睛,他看不見光明,因此,對他而言,看與未看是沒有差別的。倘若眼睛恢復光明,則一眼就能看見太陽了。

念佛一法,就是復明的最切要法。想要見實相之相,應當竭誠修此法,必有大快於心的時候。想要親見真我,非大徹大悟不可;想要證果,非斷惑證真不可;想要圓證,非三惑全盡,二死永亡不可。若論真我之所在,則閣下的長劫輪迴,及現今的違理質疑,都承真我之力而為之。因為背覺合塵,所以不得真實受用。譬如演若達多的頭,衣服裡的寶珠,從一開始就沒有丟失,卻妄生恐怖,妄受窮困罷了。

29、眾生習氣,各有所偏。愚者偏於平庸低劣,智者偏於高高在上。如果愚者安於平庸,不雜用心,專修淨業,此生一定獲得往生。這種「愚」是智者也趕不上的呀!如果智者不因為有知識就驕傲,還是修習這個憑藉佛的慈力求生淨土的法門,這就叫做大智。倘若自恃已見,藐視淨土,就會從劫至劫,沉淪惡道,想要再趕上這個時候的愚夫,沒有一點可能了。

那些深通性相宗教的人士,我確實也很愛慕他們,可不敢依從他們。為什麼呢?因為就好像是井繩太短打不著沉井裡的水,紙小不能包住大的東西一樣。並非說一切人都須倣傚我這樣做。然而如果與我一樣卑劣的人,又想要學大通家的行為,想要徑直妙悟自心,掀翻我佛如來念佛的教誨,我恐怕此人大通家做不成,反而被老實念佛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婦所憐憫,這難道不是弄巧成拙,想騰空高陞卻反而掉入深淵了嗎?一言以蔽之,就是自己要仔細觀察自己的根基罷了。

30、當今之世,即使是已成正覺的古佛再示現,也決不會在敦倫盡分以及注重淨土的法門以外,另外有所提倡。即使達摩大師出現於此時,也會教導大家修習這個依靠佛力的淨土法門。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背時節因緣,就如冬天穿葛衣,夏天穿皮衣,餓的時候飲水,渴的時候吃飯一樣,不但不能益人,而且還會害人。

31、善導大師是彌陀的化身,特來示現專修淨土。他擔心修行人心志不定,被其餘法門的老師接引走,就一一敘述,說假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聖人以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菩薩,甚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另外說殊勝妙法,他也都不肯接受。因為他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背自己的初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著那山高,沒有一點定見,所以如此勸說,以死盡展轉企慕的狂妄投機之心。

32、從前有一位大智律師,深通台教,戒律清淨,行願精純,志向廣大,唯獨對於淨土,不生信心和嚮往。後來因為大病一場,才知道過去不對。繼後二十多年,手不釋卷,專研淨土,才知此法,利益超勝。於是,就敢在一切人前,稱性發揮,沒有一點恐懼和害怕了。

33、善於受益的人,無處不能獲益。鴉鳴鵲噪,水流風動,無不指示我們的本有天真(禪宗所謂祖師西來大意)。何況我印光的文鈔,文雖朴實,可所解說的都是佛祖現成的話,只不過取其意而隨機變通來說,難道是我印光所杜譔的嗎?我印光傳言譯語,只是為了讓初機易於明白罷了。雖然是為了初機,然而我這樣做,就是希望表明,即使修學到了極處的人,也不能捨此法門而另外修別的法門。

34、末世凡夫,想要證得聖果,不依靠淨土法門,都是狂妄。參禪縱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地位,還是凡夫,不是聖人。我印光非常平庸,無學問,只死守念佛一法,不隨經教,善知識,語言,文字所轉。你若肯信,就從易下手,易成就的念佛法門上著力。

35、徹祖,省祖沒有留下多少著作,也是他們的心願罷了。他們道德的優劣,本來就不能用著作的多少來定。古今有示現於世間,言教不多,沒有留下著作的法身大士也有很多很多,怎麼可以在這個地方產生疑心呢?須知我們想要了生死,需要了解的東西實不在多,只要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就已經足夠了。即使讓你讀盡大藏經,也只不過是為成就此事而已。

36、今為你寄《安士全書》一部,希望你在「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這一段的註釋及闡述中,以及「萬善先資」,「慾海回狂」,「西歸直指」各書的問答辯惑處,詳細研閱,才不致於自己把自己當做無根之人。如果認為人雖暫活幾十年,一死便消滅,什麼也沒有了,持此觀點者難道不是可憐到了極點嗎?如果知道身死而神不滅,那麼人的壽命,何止天長地久?如果肯修持,求生西方,則盡未來際作一切眾生的大導師,難道這不是大丈夫嗎?

37、凡有心者都能成佛,怎麼可說盲聾瘖啞之人不能往生?佛說的「八難」中有盲聾瘖啞,只是說他們身體有殘疾難以入道罷了。如果他們能夠專精念佛,雖然是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但對於念佛究竟又有什麼妨礙呢?喑者無聲,啞巴不會說話,只要能心中默念,那麼他們也可以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怎麼可以說這些人不能往生?與其他人一樣,這些人若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並非這些人雖念佛也不得往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的人,與這些盲聾瘖啞的人情況相同。

「盲聾瘖啞之人不能往生」的這種說法,是因為誤會「往生論偈」所引起的。偈說:「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這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出生和聚會的世界,絕對不存在可以譏毀,厭嫌的名字。下面即列出譏嫌的對像數種,如女人,六根不具足的人以及聲聞,緣覺二乘種性的人。所以《偈》中說的「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六根不完足的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但都屬於發大乘心的人,絕無不發大心的聲聞緣覺人),並非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行的女人及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智慧的人誤解為這些人不能生西方,這是大錯特錯啊!

38、從前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天竺國。因為前世業障的緣故,身患惡病。痛苦到了極點,不能忍受,想要自殺。正好遇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臨,對他說:「你在過去劫中,多次做國王,惱害眾生,應當長久墮落惡道。因為今世你弘揚佛法,所以用這種人間的小苦,消滅長劫地獄的痛苦,你要忍受!」假使不明白宿世之因,人們就會說戒賢不是得道高僧。或者就會說這樣的大修行人,尚且得這樣的慘病,佛法有什麼靈感與利益呢?倘若是造惡的人,現在得了福報,人們也會產生這樣的邪見。不知其中都有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或者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的緣故,種種情況,複雜不齊。

39、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納。譬如一場大雨普潤萬物,花草樹木欣欣向榮。「修身齊家,治國親民」之道,在佛法中無不具足。古往今來,文章蓋世一時,功業顯赫,名震宇內的人,與那些至孝的仁人,千古受人景仰。可一般人僅僅知道他外在的事蹟,而沒有追究到他的根本。如果詳細考察他的來龍去脈,那麼就可以看出他的精神氣節,都是由學佛培植起來的。其他的不必提起,暫且就說闡明發揮「聖人心法」的宋儒,尚且憑藉佛法來作為楷模和規範,何況其他的人呢?只是宋儒氣量狹小,想要後世人說「聖人心法」是他們自己的智慧所創造的,因此故意說一些闢佛的話,實際上是掩耳盜鈴。自宋,元至明,沒有不是這樣的。試盡心考察,誰不取佛法以自益?至於講靜坐,講參究,是佛法用功的發現處;臨終預知時至,談笑坐逝,是它末後的發現處。這樣的各種言語,各種事蹟,記載在理學傳記中的,不一而足,難道學佛就給社會帶來憂慮嗎?

40、釋迦世尊善於治療眾生身心等病,善於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什麼是心病?就是貪,瞋,癡。既有此病,則心不正,那麼追逐妄情,違背天理的念頭就會膨脹起來。此念既起,一定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那麼殺,盜,淫等壞的念頭,很快就會變成各種事實了。所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過微塵那麼多劫,也沒有了斷的時期。如來憐憫眾生,根據眾生的病,為之下藥。如來對眾生說,貪瞋癡心,不是你的本心。你的本心,圓明淨妙,如一塊乾淨的明鏡,完全沒有一物在裡面。有外物當前,沒有不全部都映照出來的。物來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自心迷惑,追逐外境的人就叫做愚夫;遠離塵垢,返回覺性,便進入聖流。

人們如果知道了這個道理,心病就會治癒了。心病治癒了,身病就無根了,即使外感寒熱等症,也沒有危險。心既正了,則身隨之而正。因為既然沒有貪,瞋,癡的情念,怎麼還會做殺,盜,淫的壞事呢?人人都這樣去做,則人類與萬物,一視同仁,又怎麼會有爭地爭城,互相殘殺的事發生呢?因此古代聰明睿智的王臣,無不崇奉而護持佛法,因為它能治天下於未亂之時,保國家於未危之際,不知不覺,就在潛移默化中讓天下太平了。

41、須知一句阿彌陀佛,只要堅持念下去,持之至極,成佛尚有餘,難道還能說念彌陀經,念佛的人,便不能滅定業嗎?佛法如錢,在人善不善於用。你有錢那麼有什麼事不能做呢?你能專修一法,有什麼要求不能得到滿足?豈區區持此咒,念此經,就只能得此功德而不能得其餘功德?

三、勉具足信願

導讀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也會往生。因為虔誠念佛就能感佛,所以就引來彌陀的回應。如江海中的水,不可能總是沒有一點動的樣子,只要沒有狂風巨浪,那麼天上的明月,就能清清楚楚出現在水中了。凡是誦經,持咒,禮拜,懺悔,救災及濟貧等種種慈善功德,都必須迴向往生西方,切記不可以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這種想法,就沒有往生西方的希望了。要知道,沒有擺脫生死輪迴之前,如果此世念佛修行,下世的福報就很大,倚仗福報,作威作福,造業也會更大,再次投胎,就難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去了。如果想要再得到人身,想要再遇到一生解脫輪迴的淨土法門,就難如登天了。

42、一定要發這樣的心,臨終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且莫說碌碌無為的平庸人身,下世不願再接受,即使是成為天王身,或者是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普利眾生的高僧身,也要視為毒藥害蟲罪惡的聚集處,也一定不要產生一念想要接受的心。如果能夠這樣堅決,那麼自己的信願行,才能感佛相應,佛的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迴了。

43、須知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聖人也不能到,因為那個地方是大乘不可思議的境界。小乘聖人如果迴心向大,那麼他也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相應,即使修其他一切殊勝的法門,並且也修持名念佛這個殊勝法門,也不能往生。因此信願最為要緊。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是千佛出世也不會變更的鐵案啊!能有如此信願,保你往生西方有分。

44、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也會往生。為什麼呢?因為虔誠念佛就能感佛,所以就引來彌陀的回應。如江海中的水,雖然未能完全平靜,但只要沒有狂風巨浪,那麼天上的明月,就能清清楚楚顯現在水中了。感應道交,如母子互相思念。那些專門看重自力,不依靠佛力的人,是因為不知道這個意義的緣故。

45、念佛人,只要能夠真切念佛,自然可依靠佛的慈力,免除他的刀兵水火等各種災難。即使前世業障牽累,有要下地獄的重報,也會轉變為現生的輕報。即使偶然遭遇這些災難,只要在平日有真切信願,也一定會在這個時候蒙佛接引。如果現前已證入念佛三昧大定,則已經進入了聖流,自身如影子,刀兵水火,都不能奈何。即使現在遇到了災難,實際上也沒有痛苦。可茫茫世界,有幾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46、凡是誦經,持咒,禮拜,懺悔,救災及濟貧等種種慈善功德,都必須迴向往生西方,切記不可以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這種想法,就沒有往生西方的希望了。要知道,沒有擺脫生死輪迴之前,你的福報越大,造業也會越大,再次投胎,就難免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去了。如果想要再得到人身,想要再遇到一生解脫輪迴的淨土法門,就難如登天了。

佛陀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就是要人現在這一生就擺脫生死輪迴的。如果去求來生人天福報,就是違背佛的教導。正如用一顆舉世無價的寶珠,換取一根糖吃,難道不是太可惜了嗎?

47、須知真心念佛,不求世間福報,世間福報卻能自然得到(如長壽無病,家門請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這樣一來,念佛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有把握了。

48、你要知道,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難。為什麼呢?人一生中所造的罪業,不知有多少。別的罪有沒有先暫且不說,就從小到大吃肉殺生的這個罪,實在多得不得了。所以一定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等到見佛得道以後,再度脫這些眾生,那麼憑藉佛的慈力,即可不用償還此債了。如果求來生做人,就無大道心,即使修行的功夫好,你的功德也有限。因為這是以凡夫人我的心做出來的功德,所以不會有大功德。何況你從無量劫來,不知造了多少罪業,過去業障一出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因此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還容易。因為憑藉佛力加被的緣故。前世惡業容易消除,即使未能消盡,因為佛力加被的緣故,也不致償報。

49、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這三種不可思議,如果沒有信願念佛的志誠心,就沒有辦法顯現。有志誠求生西方的心,則這三種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就能顯現。如乘大火輪,又遇順風,不離當念,即生西方。

50、《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咸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這句話是針對已聽聞到淨土法門,平時修持淨土法門的人說的,並非是針對尚未聽聞到淨土法門的臨終之人說的。因為他既有五逆的極重罪,又加上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說佛所說的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的法門,都是騙取愚夫愚婦信教的,實際上沒有那麼一回事。因為有這樣極大的罪障,即使平時或有一念,十念的善根,但是因為沒有極慚愧,極信仰的心,所以不能往生。

《觀經》下下品,是就臨終阿鼻地獄已經出現時說的。經中雖未有「誹謗正法」這四個字,可既然是五逆十惡之人,具有各種不善,則一定不可能不誹謗正法。如果絕對沒有謗法之事,怎麼會去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呢?常常有人認為《觀經》中五逆惡人臨終惡相現前,念佛得生西方,沒有說到謗法,《無量壽經》說了謗法不能往生,二者似乎有矛盾。但是既然不謗法,怎麼又會去做犯這三種大逆不道的罪行呢?因此要知道「四十八願」,是針對平時來說的;而《觀經》下下品,是針對那些已見地獄恐怖痛苦之相的人說的。

這些人的恐怖,無法用言語表達,一聽到佛的名字,哀求救護,再也沒有其他想法,只有求佛救度的念頭了。雖然是剛剛聽聞到淨土法門,剛剛念佛,可已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了。因此雖然只有十念,或者只有一念,也能夠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四十八願,是就平時說的;《觀經》下下品,是就臨終時說的,因為具體時間,具體情況不同,故對「五逆十惡,誹謗正法」者是否可以往生的說法有異。如果有人認為二本經對於彌陀接受五逆罪人的說法有衝突,這是死摳字眼,完全錯解了。

51、下品下生之人在蓮花中要呆十二大劫才能花開見佛,這是因為他在生罪業重而善根淺的緣故,所以他的蓮花最晚才開。然而此人在花中的快樂,勝過在三禪天的快樂(世間之樂,三禪最為第一)。

52、佛看一切眾生,確實把他們都當成是自己的子女。對於善良孝順的,固然能夠慈悲教育,對於惡劣忤逆的,也會加倍憐愍。子女如果能夠迴心思念父母,父母必然垂慈攝受。再說眾生的心性,與佛無二,只是因為迷背的緣故,起惑造業,遮住了本心,不能顯露出來。如果能夠一念迴光返照,那就直同雲開月現。原來真性本來就不曾丟失,月亮原本就已存在,因此歷劫的情塵,一念即可使之頓斷。又好像千年的暗室,一燈即可使之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

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福德

什麼樣的人才能往生呢?在淨土法門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

汝能修淨土,安隱無驚疑

請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穩。這是對多年修行的人,讓他...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

懺雲法師《修行法語·淨土篇》

○勸修淨土 餘少聞輪迴往返之說,輒自悲流浪五濁,悵...

聰明人習氣重問題多以及對治方法

原文: 數日前,令甥崔澍萍來函,並將閣下與彼之函,亦...

我們怎樣為死亡做準備

龍舒居士在這裡用起興的手法,最後落實在我們平時沒有...

《一函遍復》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挽回天災人禍第一妙法

念佛免災減災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

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

近人多生肺病,光頗不以為然。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

如何對治悲觀抑鬱想自殺的煩惱

守本分,修實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觀抑鬱和...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發隱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雖已成等正覺,而復...

不同部位的皺紋暗示著身體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大,臉上長皺紋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並不...

螞蟻的哲學

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

拜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會轉變為好,音聲和身...

學佛人的人際交往21法

我們接觸到的人可以分為:富貴者、貧苦者、初交者、久...

尊師重道方能獲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見一切僧,尚行禮敬,況於最初對所皈依...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

承事善知識應發的二十一種心

復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發如大地心,荷負重...

關於香疤起源的說法

影視文學作品中,經常會有某人看破紅塵,落髮受戒為僧...

印光大師顯神通感化黑老大

顧竹軒,名如茂,生於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鄉人...

八種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症

飲食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飲食...

比丘尼現身變

昔日的舍衛城,是拘薩國的首都。當時有一群亂紀之徒,...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

【佛教詞典】二十八不正見

何因緣故一分眾生於方廣分廣大甚深雖生勝解而不出離?...

【佛教詞典】摑裂

(雜語)裂破也。無量壽經上曰:摑裂邪網。同述文讚曰...

【視頻】佈施供養交通工具、湯藥的功德

佈施供養交通工具、湯藥的功德

【視頻】慧普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慧普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