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印光大師  2016/05/29  大字體  護眼色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1、然欲利他,先須自利

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佛誓願之本。汝於日用舉心動念,須令與此相合。若與合者,擴充令其圓滿;若不合 者,斷除令其淨盡。然欲利他,先須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眾生?譬如溺於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如來所說了生死法無量無邊,唯淨土一 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若欲即生了辦,捨此未由。所謂淨土者,即生信發願,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

果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至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國。既得往生,則俯謝凡質,高預聖流。見佛聞法,證無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議。然後乘本願輪,回入娑婆,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令一切眾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圓證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宏誓願,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已。《與心願居士書》

2、不能自利,斷不能大利於他

觀來書,可謂發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語病。不能自利,斷不能大利於他,二者當以不分親疏為是。然利他正一願而已,自利則必須竭盡心力。則自利一邊,何可以談,而妄學大菩薩身份也。《復胡宅梵居士書》

3、自未度脫,利人仍屬自利

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 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肖利人之弊。故必須二法相輔而行,但專主於自利一邊。二林之語,亦不可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之意,乃專主自利,非並隨分 隨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全廢也。利人一事,唯大菩薩方能擔荷。降此,誰敢說此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於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門, 有六度萬行故。自末度脫,利人仍屬自利。但不可專在外邊事蹟上做。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 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

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為主。遇一切人,上而父母,中而兄弟, 朋友,下而妻子、奴僕,皆以此為導,將謂非自利乎?一燈只一燈, 一燈傳百千萬億燈,於此一燈,了無所損。孰得孰失,何去何從。豈待問人方了知乎。《復周群錚居士書三》

是則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藥師如來本願經重刻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總是相對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會有它們好的一面...

分粥的啟示

自從佛陀創教後,僧團逐漸形成獨特的組織和制度,傳入...

為對方處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執著

問: 如果對別人的事,覺得對方處理不善而為之惋惜,...

菩薩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羅蜜多故,於諸有情能正攝受。 由戒波羅蜜多故,...

自利利他是圓滿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續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說的...

現階段你還無法度仙界冥界的眾生

問: 我是一個虔誠信佛已皈依沒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種妙行。利他謂之修福...

菩薩八法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中重點指出八所以,即我們之所以...

至誠念佛可以轉業

原文: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

人之幼時,教養為急

子輿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佛法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為要緊。以在家人,...

解讀印光大師的財富觀

《印光法師文鈔》涵蓋了印光法師的各種思想,財富觀即...

抽煙的人可以往生嗎

問: 抽煙的人可以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抽煙是一種不...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

淨界法師:測試自己有沒有出家的因緣

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

佛現火光度外道

佛陀時代,私訶牒國有一座高山,名為私休遮他,山中有...

我看出家前後那些人生無常

出家後,有親人看望我,說,你瘦了,天啊,你怎麼瘦成...

聖嚴法師:獨修與共修的差別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個人...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

貪睡的人有什麼後果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癊風病及膽...

明朝鄭興兒:不貪人財積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部郎...

了凡四訓白話篇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

【佛教詞典】吉河

指印度境內之恆河。印度上古之聖人,於將成聖道時,皆...

【佛教詞典】剎那三世

一剎那之間就已含有三世,即現在的一剎那叫做現在,前...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粵語)

南無阿彌陀佛(粵語)

【視頻】鏡子的故事

鏡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