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佛法與教育》

聖嚴法師  2010/10/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的意思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立場及態度,來推動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麼?‘慈’是予樂──給人安樂;‘悲’是拔苦──救濟人的痛苦、苦難。把人從苦難之中救出來之後,一方面主動給予他們幸福安樂,另一方面則是準備好安樂的環境給他們,這就是佛法的功能。

在我們的人間,何處沒有苦難?又有誰不需要安樂?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教育的對像是沒有特定目標。法鼓山四項共識中,‘我們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這不但是法鼓山辦教育的具體作法,也可說是佛教的教育。

胎兒期教育--父母身教

母親在懷孕時,對胎兒的教育叫‘胎教’,胎教怎麼教,是用語言教呢?還是用文字教呢?其實,應該是母親在剛懷孕時就要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動情緒,不要起貪、嗔、癡。因為如果母親的心態有問題,情緒不平穩,小孩子在母胎中便會受到惡質的影響。

從佛經中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非常重視胎教,並且講述了自己在母親胎裡的情況。例如在《大藏經》本緣部裡面就有一部《佛本行集經》,講述釋迦牟尼佛從入胎,一直到出胎為止的過程,以及他的母親對他的胎教。經文中記載,佛陀的母親在懷胎過程中,彷彿有一個菩薩在她腹胎中,不但心裡不起一點煩惱,連一舉手、一投足,每個動作、每個念頭,都是那麼有威儀,合乎禮貌,乃至於合乎聖賢的標準。

由於胎教非常重要,所以對於剛結婚的夫妻,如果計劃生育小孩,我都會提醒他們,應該馬上準備胎教,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作息循規蹈矩,否則當你還在喝酒、打牌、抽煙,甚至吸 毒時,如果已經懷孕,便已毒害了你的小寶寶、小菩薩了。如果要等到懷孕以後才開始注意胎教就已經太遲了,而且那時候習慣已經不容易改變。

如果能夠真正落實胎教,當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之後,父母本身必也同時被教育了。所以胎教對胎兒、對父母都是很重要的。

嬰兒期教育--注入慈悲與智慧

小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嬰兒期的教育。不要以為嬰兒什麼也不懂,不教育沒有關係。嬰兒在英文裡稱為it(它),不是叫he(他),或she(她),因為以前人認為嬰兒不懂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佛教徒認為嬰兒都是小菩薩,我們不但要尊敬他、尊重他,還要小心照顧他、教育他、薰陶他。嬰兒雖然不懂事,可是父母的心情是能夠影響嬰兒的,所以要用慈悲心、愛心,用智慧來養育小寶寶。這期間,父母也等於是在教育自己了。

曾經有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型與智障,醫生告訴他們說:‘你們將來有罪受了,直到小孩死了為止,他永遠是要受人照顧的,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或許有些人聽了便會一走了之,把孩子留在醫院裡,置之不理。

但是這對父母因為是佛教徒,所以他們說:‘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業報,連累到孩子,使孩子受苦、受難、受罪,所以,這輩子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個小孩。’

之後,他們帶了孩子來見我,請我給他們祝福,我除了關懷、祝福他們,也告訴這對夫婦:‘第一,盡量找醫生以醫療照顧他;第二,勤做佛事,一方面多行布施,一方面要常念觀世音菩薩。’

他們聽了我的話之後,不但以極大的慈悲心、愛心、細心來照顧這個小孩;還經常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勤做布施,為這小孩做功德。就是因為父母這樣做,把小孩當成菩薩來照顧,孩子便受到影響,在各方面都有進步與成長,目前不但家庭和樂,事業也做得很好。

兒童期的教育--建立宗教信仰

孩子進入兒童期後,教育就越來越重要,這時候做父母的應該要帶孩子來學佛、信佛。

現在很多父母親自己皈依三寶,卻不要孩子學佛,認為孩子還小沒有選擇能力,強迫他們到寺院皈依是不公平的,應該讓他們長大後自己做選擇,其實這種論調絕對是錯誤的。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時常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禮拜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講佛教的兒童益智故事給他們聽,教他們懂慈悲、有智慧,自然而然看到青蛙、蒼蠅、螞蟻都會不忍心殺,長大以後就不容易學壞。

所以不妨從小就讓孩子建立宗教信仰,不要等到他長大了,進入所謂的‘叛逆期’,發現孩子出現問題了,才要他們接受宗教,這時候就很困難了。

學校教育--著重人格教育

學校教育可以分為知識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

技能教育是教人一技之長,以便往後能謀生存,維持生活;知識的教育是在傳授學問;人格的教育是使得人的品格提升。在這三種之中,以人格教育為基礎,為最重要。

我對我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生有三點要求:‘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我們研究所本身雖然是在傳授知識學問,但是我勉勵學生們要把道心擺在第一。

道心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人格教育、人品教育。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心,表示他的人格有問題,品德有問題;一個品格有問題的人,學問再好,對我們這個社會及世界是沒有好處的;尤其是人品壞、學問好的人,反而會以聰明才智犯罪,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品格教育是第一要緊,寧可學問差一點也沒關係,但品格是一定要有。

健康為其次,除了身體的健康之外,還要有心理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如果身體和心理不健康,這個人便會為他自己製造困擾、煩惱、痛苦,也會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帶來麻煩、負擔與痛苦。

學校教育不但要朝人格教育、身心健康與傳授知識這三個方向來做;而且應該如同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對任何人都不失望;這也就是佛法所認為的,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是能夠被教導的,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應該給他不同的教育,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基本原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自古佛門多孝子,願父母究竟安樂

記得電影《一輪明月》裡,弘一大師未出家前,他在母親...

羅剎女的故事

佛陀時代中的羅剎女,專門喜歡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

敬老養老是福氣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初讀此句,...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忽略做人的教育會帶來什麼問題

在我們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傳授知識和技能放在首...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撿回了一個爸

一天,我陪患老年癡呆症的父親出去散步。胖嬸顛著小腳...

勸孝歌兩首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十月懷胎媽媽苦,一朝落草爹爹笑...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聖嚴法師《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

聖嚴法師《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

聖嚴法師: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

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佛教是不贊成結婚的嗎?當然不是...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業、追求更大的榮譽、賺更多的錢,每個人都...

如果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

性如體,識如用,性是我們的本體,意識就是我們產生出...

利益眾生的方法

學習大乘佛法,修學的目標就是要利益一切眾生。然眾生...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無法乘虛侵擾

佛陀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一日,對比丘眾開...

精進有什麼好處呢

癸四、精進 又能遠離所有懈怠、惡不善法,及能出生無量...

福報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來了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

龍樹菩薩:讚般若波羅蜜偈

般若波羅蜜,實法不顛倒, 念想觀已除,言語法亦滅。 ...

吃素要從何入手

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從心裡面覺得吃素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發掘自己良善的品性

五十一心所,分成六位。第一是遍行心所,什麼叫遍行心...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

到市場買菜去

有兩個禪寺,同在一個城中,相距不遠。每天清晨,兩個...

念佛為什麼得不到受用

憨山大師說:一般的人念佛為什麼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

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大安法師答:...

【佛教詞典】不可思議理門

【不可思議理門】 p0338 瑜伽六十四卷八頁云:云何不可...

【佛教詞典】僧伽制度(samgha)

佛教僧尼共同遵守的制度、規定及傳統習慣。   出家 ...

【視頻】賢宗法師《閉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有聲書

賢宗法師《閉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有聲書

【視頻】《般若波羅蜜心經》(聆志居士讀誦)

《般若波羅蜜心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