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敬老養老是福氣

2012/06/29  大字體  護眼色

敬老養老是福氣

《論語》有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初讀此句,並無什麼特別感受,只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當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不要到太遠的地方,如果非去不可,也當有一個明確的去處,才能令父母安心。 近年來,年輕人留下年老父母,到城市工作已蔚為潮流趨勢。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邊,有了病痛,也只能拖著病體與老伴相依為命。更有些子女,還將孩子留給老人照看,於是老人不但要照顧自己,還要替子女照顧孫兒輩,生活更顯艱辛。

人,總是會有老的一天,也會有病的時候。在老病交迫時,正需要親情的陪伴與照料,子女不管怎樣都要留在身邊照顧。換成我們自己,誰不想此時能有親人在身邊呵護照顧呢?可如今,子女在外工作,與老人分開,難以在最需要的時候盡到孝心,也使在病苦中的老人,更添加了不少的寂寞與孤獨。 有些年輕父母,因為不習慣老人,所以不願意跟老人住在一起。比如,年輕人的飲食與老人不一樣,老年人喜歡柔軟一些的食物,年輕人卻覺得這樣的食物太爛不好吃。其實就分兩次起鍋就行,老人家的就多燜三兩分鐘就好;又有些長輩喜歡嘮叨,看哪樣不好就要念叨上幾句,常常念,常常說,晚輩聽多了也會心煩難受。但我們千萬不能說老人愛嘮叨,想我們小時候何嘗不也是那樣老愛問,問東問西,同一件事不知問過多少遍還在問。又或者,有些晚輩愛乾淨,嫌老人家生活隨意。其實小時候自己怎樣走過來的,家裡的環境不也就是如此嗎?對於老人家的節儉,我們既要能體諒,也要能學習。 這些事,仔細看,也都是一些瑣事,需要互相諒解與包容。

對子女而言,孝敬長輩,令長輩歡喜,是我們的本分。而長輩對於晚輩,也需關懷愛護,了解子女在職場上的工作壓力也挺大的,一兩句體貼的話,會讓彼此的心更加靠近。家人間,常以這樣溫馨的話語來調和,家庭會更顯和睦。

唐朝張公藝為何能九代同居,使家族和睦興旺?其關鍵就在一個「忍」字,因此留下「公藝百忍」的佳話。家庭中的很多瑣事,的確需要彼此的寬忍。忍,實際也是愛的一種表現,因為愛,便會退讓、禮讓、忍讓,於是許多衝突,會化之無形。特別是在大家族中,更需彼此的寬容與忍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父母健在之時,因工作不在父母身邊,也需常以電話關懷。到了父母年老之時,理應陪伴在側,多給予關懷與照顧,這是一個家庭的福氣。因為子女看在眼裡,便會記在心上,將來自己年老,子女也會隨侍在側。 斑斑白髮,身影佝僂,脫落的牙,吃一餐都極其不易的老父老母,我們怎能不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呢?為何不在他們人生的最後的時光裡,好好陪伴,給予他們一個美好幸福的晚年呢? 詩云:「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千萬不要錯失了陪伴父母的機會,留下永恆的傷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欲全孝道,當修淨業

印光大師(1861~1940),陝西郃陽人,從小即跟兄長讀...

佛家之孝與儒家之孝

儒家講孝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

聖嚴法師《知恩報恩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

大安法師:如何拯救已過世的父母

問: 師父,我有個問題,就是對我們已經過世的父母。...

父母最常見的十個錯誤觀念

1、過度照顧: 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就被照顧的無微...

文珠法師《無盡的孝道—地藏菩薩》

一、孝道的意義 何謂孝道?孝是孝敬、孝順、孝養;道...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

以和為貴有什麼好處呢

「和」是一個極富正能量的字眼。有關「和」的詞彙非常...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四個原則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出家與行孝

昨天《佛教孝親思想的省思》一文,有關孝親的話題,引...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也要感激觀音菩薩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

宰相之子的故事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大家吉祥。今天...

九大古語人生智慧,受益匪淺

01 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也。《戰國策韓策》...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

小女孩的白日夢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認清...

慢心的幾種不同表現形式

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

為何有時修善反而痛苦會加劇呢

這個地方問題來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有些人...

修行中出現的不思議境界,為何不能隨便向外人說

我們看這裡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師的補充說明。蕅益...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

【佛教詞典】正遍知部

(流派)佛部之異名也。大日經疏六曰:正遍知部三昧門...

【佛教詞典】四種禪

禪(梵 dhyāna),乃將心專注於某一對像而正審思惟,...

【視頻】慧律法師《生病要念什麼咒語》

慧律法師《生病要念什麼咒語》

【視頻】曹山寶積寺禪七

曹山寶積寺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