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聖嚴法師《話頭是什麼?》

聖嚴法師  2010/10/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話頭禪的修行,是以一句話頭來達成下列目的:第一、話頭能治散亂與除昏沉;第二、話頭能使我們的心集中、安定;第三、話頭能使我們的心統一和入定;第四、話頭能使我們開悟。

話頭又被稱為‘不死之藥’、‘甘露’或是‘金剛王寶劍’。金剛已是非常堅固,金剛王更是金剛之中最好的,所以金剛王寶劍是寶劍之中最鋒利的,能破除一切堅硬的物體,而不被任何東西所破。

金剛王寶劍的作用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此處所說的‘佛’,指的是好境界、好現象或好念頭;‘魔’則是指不好的境界、不好的現象,以及不好的念頭。心中有好境界、好現象,要提話頭;心中生起雜念、妄想、煩惱、衝突,或是身體出現任何障礙,也要提話頭。無論遇到身心、環境的任何狀況,都要提起一句話頭,斬斷所有一切好的和壞的狀況。金剛王寶劍不僅能將妄想、雜念一掃而盡,還能摧破煩惱魔、生死魔、五蘊魔或天魔等一切魔障,如此強大的威力,若是不知運用,實在很可惜。

心無罣礙 真智慧現前

禪宗有一則公案說:文殊菩薩曾經拿著寶劍要追殺釋迦牟尼佛。諸位也許會想,菩薩是要造反了嗎?不是!這則公案寓意著眾生的愚癡。有些人修行修得相當執著,常常希望能見到、聽到佛菩薩的顯現,或是能得到神秘經驗、感應,這都是一種執著的心態。煩惱是一種執著,貪戀生死是一種執著,將佛菩薩、神秘感應當作冀求的對像,也是一種執著。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文殊殺佛’是譬喻以智慧寶劍斷除一切執著,因此禪宗祖師們才會說:‘逢佛殺佛,逢魔殺魔。’將魔和佛一起殺,心中無一絲罣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否則無論執著什麼,都是一種煩惱心。《維摩經》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僧)求。’意即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智慧才能真正現前,才是真的運用禪法。在臨濟宗義玄禪師的《臨濟錄》裡也說:‘逢著便殺。’這個‘著’是執著的著。有人會覺得似乎祖師們的殺心很重,怎麼見到什麼就殺什麼,殺氣騰騰滿可怕的。其實,這都是要修行者決心放下一切,不執著任何一樣東西,真智慧才會現前。

開悟之後 用話頭保任

一般人通常會執著哪些東西?一種是執著身體,叫做‘身見’,另一種是執著和身體相關的事物,乃至於觀念、名位、經驗等,所以禪宗的祖師們發明話頭,要以話頭將所有執著心趕盡殺絕;若是捨不得殺、捨不得趕,將是個煩惱鬼,會為四種魔所困擾,其中,遭受天魔困擾的人,就是因為心中有執著。有些人能放下一切,但卻相當執著於自己的修行經驗,並且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修得很好,這種人雖然信心堅固,慢心卻也同樣堅固。會執著自己的經驗,就是因為沒有處理自我的魔障。

話頭是金剛王寶劍,這把寶劍是在有散亂心、煩惱心出現的時候用,並且在開悟之前用,開悟之後繼續用。為什麼開悟之後仍然要用?若是開悟之後執著自己的悟,就成了執迷不悟,所以悟後仍然需要繼續用話頭,這是‘保任’。悟前悟後都能用,所以話頭是一種非常好、非常乾淨俐落,而無一絲牽掛的禪修方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什麼是輪迴的因果相

問: 什麼是眾生輪迴的因相、果相? 濟群法師答: 因...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嗎

問: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

禪的最高境界是不著相

禪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謂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間一切...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專心

這是正常情況,不能說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是...

持午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問: 師父好!請問師父,持午會影響身體健康嗎?我聽...

法名太多用哪個合適

問: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時起了個法名,依止師父又起了...

何謂五眼

在佛教的名詞裡,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問: 您是因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門的嗎? 濟群法師答:...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問: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

聖嚴法師:怎樣讀書

做學問,雖然可為自己,但其並不是專為了自己;一般人...

聖嚴法師《人在福中不知福》

有位大少奶奶在嫁入豪門前,雖然也曾經考慮到彼此門不...

聖嚴法師《別自己綁住自己》

如果凡事依賴算命,會讓人的生命失去彈性,很可能每天...

法供養的內涵意義

在諸種供養當中,法供養最為第一。那什麼叫法供養呢?...

中陰身一現前,累劫的善惡業力也都會現前

陰境若現前,這個陰境,就是中陰身境界一現,就是知道...

寬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個故事: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說:三八...

唯識學怎樣判定造業的輕重

這個罪業的輕重,我們也可以從唯識學作一個總結。唯識...

【推薦】財富無常,終會用盡;地位無常,終會衰敗

財富無常,終會用盡,應當捨棄吝慳,廣結善緣;地位無...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福報的陷阱--用攀緣心

我們一般人在造善的時候,內心隱藏了惡法在裡面活動,...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

原文: 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

轉念念佛,直到妄想消滅,佛號獨存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 我們在兩...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佛教詞典】發露

謂顯露表白所犯之過失而無所隱覆。天台四教儀(大四六...

【佛教詞典】溈山

(人名)唐潭州溈山禪師,名靈祐,福州長溪人。年十五...

【視頻】要肯念佛,成佛一半(廣欽老和尚)

要肯念佛,成佛一半(廣欽老和尚)

【視頻】准提咒(黃慧音)

准提咒(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