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聖嚴法師  2012/08/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裡,我們可否用佛教的義理和智慧,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和觀念?

聖嚴法師答:當孩子小的時候,是親子關係,但當孩子成熟以後,則可以轉變為朋友關係。這個朋友關係當然和孩子同年齡的朋友不一樣,可是在態度上,父母應該要把孩子當朋友看。至於在親子關係中的雙方,一定要多為對方設想,也就是父母要為孩子設想,孩子要為父母設想。

父母有父母成長的時代和環境背景,他們可能很嘮叨,觀念可能很老舊,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感謝父母,因為他們是好意的。至於是不是接受他們的想法,當下要說「是」,事後還可以再慢慢商量,這樣比較不會讓父母傷心。

而兒女的天地和他們朋友的天地,與父母的都不一樣,兒女所接觸到的環境、知識,也和父母不一樣,因此想法不一樣是正常的,父母應該要諒解他們。

假如父母很謙虛,對於兒女們做的事情能夠跟著學習、了解,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可以做他們的朋友。至於兒女則要了解父母是如何從他們那個時代的背景和環境歷練過來的?他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了解以後,就可以陪父母談話、聊天。

過去,我常常跟我的師父東初老人聊天。我師父的教育方式和做法較傳統,但是思想非常開明。我和他談話時,都是請教他,聽聽他在那個時代是怎麼想的、怎麼做事情的,了解之後從中學習,對我來說,那些知識和經驗都是寶。我跟師父談話的時候,他覺得我是知音,他不會覺得我是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所以他們上一代的事情,他的朋友,以及那個時候的觀念,我都知道一些,因此我和我師父之間的互動十分良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孝子除障,助母往生

高朱氏,法名妙音,一九二九年出生,安徽省臨泉縣黃嶺...

濟群法師:兒女是債,兄弟姐妹又是什麼呢

問: 夫妻是緣,兒女是債,兄弟姐妹又是什麼呢? 濟群...

父母不在身邊,應如何盡孝

問: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綁架婚戀,導致...

超越善與惡的觀念

佛經上把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分為清淨的造作(淨業)與污...

印光大師: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 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個優先

問: 念佛和輔導孩子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有沒有先後...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要讓孩子吃苦,不要溺愛小孩

現在的小孩都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聖嚴法師《學習觀音菩薩》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障礙自己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

發自內心的禮貌

人與人的關係是建立在禮貌之上,但是今天社會上懂禮貌...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得到智慧的原因

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若不爾者,聞所成慧...

把文字轉成心中的光明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

十善業道之除貪瞋癡三毒

不貪慾 經云: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與無明共為起三界輪...

臨終接引時,阿彌陀佛現的是什麼相

問: 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現的是什麼...

何必妄加恩仇執著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二是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圓寂日。 蓮池大師...

如何選擇善知識

問: 頂禮法師!在選擇善知識的時候,由於我們智慧福德...

受用果報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業力

若從因緣觀來觀察,我們在個體生命的流轉上,每一個剎...

為畜生道念佛有用嗎

問: 有時看到畜生道的眾生,我們在心裡為它默念阿彌...

聖嚴法師《禪的本質》

在開始講這個題目之前,先澄清一個觀念:禪是不能講的...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氣盛不謙虛的後果

雪公老師在世時,曾不斷勉勵學生要培養眼力,擴展心胸...

【佛教詞典】愛染明王

梵名 Rāgarāja。音譯為羅誐羅闍。略稱愛染王。密教諸...

【佛教詞典】較量壽命經

(經名)佛說較量壽命經,一卷,宋天息災譯。較量娑婆...

【視頻】妙境法師《有相夫人的故事》

妙境法師《有相夫人的故事》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才能預知時至往生》

大安法師《如何才能預知時至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