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宏海法師  2019/11/10  大字體  護眼色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今天我們的內容是講到了緣起門的第二個理念,就叫做宿緣深。為什麼我們能聽聞到淨土,大家都修學淨土,念阿彌陀佛,這直接相關聯的就是宿世的因緣太深了。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無二無別。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第一個叫做正因,第二個叫做正願,第三個叫做正行。就是為什麼宿世的因緣太深啊,那我們肯定想想說,曾經結過無上的因緣,乃至在哪一世哪一生兩個人距離很近,這些都不算做什麼,深因緣,淺因緣。

什麼叫做深因緣呢?是從根本的後台來講,我們眾生跟佛無二無別的自性清淨。這才叫宿緣深,當體的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性,我們的如來藏。諸佛菩薩雖然成佛,我們依舊輪迴,但是我們的這個因地的正因,這個因緣中呢是跟佛是無二無別的。

就像所有的各種現象都離不開虛空一樣,這個虛空是一樣的,那麼各種現象,比如說佛是好的現象,地獄是不好的現象,人是居於中間的現象。

但是不管任何現象,都得依著這個虛空,所謂的正因就相當於這個虛空,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想不成佛都沒有辦法,一旦結了這個佛緣,就必定要成就,這叫做正因。

那麼光有因,沒有緣是不可以的。我們修淨土,主要的緣就得益於什麼呢,彌陀的正願,他的願力。

比如說阿彌陀佛過去是一個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所呢發了四十八願,並且他主要願力的力量在哪裡呢,在就是說,一願不成不取正覺,他主要願力的力量著力點在這個上面。

那麼由於這樣的一種從自性中悲智的流露,發出了這樣不可思議的願力,大家要知道,在他當時發願的時候,還是在這個自性清淨中,不是說離開自性清淨,別有一個真的眾生。所以我們說:自性眾生誓願度。這叫做正願。如果你覺得自性中,離開自性別有眾生,發願要去度,那就不叫正願了。

第三個叫正行。他發完願以後,經過無數億那由他劫來去修學菩薩行。我們去看一下《無量壽經》裡面那個描繪,確實是叫累劫勤苦。七千歲,就是七千年中啊,有一個階段,橋段,怎麼修得呢?就是從來不倒單。

我們現在不倒單覺得說多少年,一輩子這就算厲害的,七千歲不倒單,心裡從來不去貪愛金銀財寶,不問世事,一個人獨處在那裡,完全心從來不動,意識不去迷亂。就這樣的一種自性修為,自性精進。大家要知道,這並不是我刻意做的些有為功德,是自性中本來就是這樣的,所有的修行也沒有離開自性。這就叫做正行。

正因為有我們跟佛的正因同步,又由佛的正願正行,帶出來我們跟佛正因的絕對甚深因緣,所以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緣起門中的第二大特色,就是因緣太深了,沒得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邪因緣論」與「無因緣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時,當時的印度是一個文化非常發...

弘一大師自述出家的因緣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

要想得地藏菩薩加持,起碼要有下至心

現在這個地球,有六十五億人口,能夠念他的名號,跟他...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

【推薦】每一句佛號都產生一種不退轉的力量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

聖嚴法師《因果法》

接著我們來講因果,因果是從因緣而來的。從前與後的關...

障道的四個因緣

障道的因緣,就是我們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礙。讀書遇到障...

「嗔打報仇戒」與「不化眾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報嗔,以打報打。若殺父母兄弟六親,...

宗舜法師:正信佛教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宗舜法師答: 我覺得這個它應該是從兩面去理解,首先...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

人生實相與彌陀的救度

《佛說譬喻經》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名行人被餓虎追...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

濟群法師:兒女是債,兄弟姐妹又是什麼呢

問: 夫妻是緣,兒女是債,兄弟姐妹又是什麼呢? 濟群...

如何引導家人學佛

問: 對於不肯學佛,而且我執又很重的家眷,如何引導...

淨土法門是佛為末法眾生的預設濟度

這一節是談濁世津梁,預垂濟度。 我們先要了解這個時代...

歷代戒殺放生詩

唐 佛印禪師 貪他一臠臠還他,古今留言終不偽。 戒殺念...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聰明的人卻研...

吃素是真正的人壽保險

有句老話一日吃齋,天下殺生無我份,像網絡一樣,我們...

造了什麼業才會墮落成附體的大仙

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聖嚴法師《面對逆緣步步踏實》

記得我第一次講經時只有十三個人聽,都是福嚴精舍的學...

凡事都能讓一步

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兩個商隊準備出門經商,但...

【佛教詞典】十無二

諸佛具有十種決定無二的自在法,即   一、一切諸佛悉...

【佛教詞典】功德藏

功德之寶藏。無量壽經說: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視頻】慧律法師《楞伽經》(一)

慧律法師《楞伽經》(一)

【視頻】禪宗公案妙語錄(有聲書)

禪宗公案妙語錄(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