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修不淨觀與無常無我觀

淨界法師  2024/01/26  大字體  護眼色

如何修不淨觀與無常無我觀

大乘起信論它對因緣所生法的觀,主要是提出兩點:一個是不淨觀,來對治貪愛的煩惱;第二個是修無常觀、無我觀,來對治我見的顛倒。從一個對治的次第,我們應該先修不淨觀,從粗到細。我們先看這不淨觀的內容:

一、不淨觀

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我們在進入這個真如三昧的時候,內心的相貌是一個無相三昧,沒有任何的相狀可得,那是一個所謂的清淨平等的法界。現在你要修觀,你必須要從這個法界裡面出來,或者我們可以說是從空出假,從一種我空、法空相應的清淨心,這個時候再生起一個念頭,在動一個有所得的念頭。動這個念頭以後,你就會從一個平等的法界,回到你現實的生命世界,就是你又看你過去的業力所招感的這個果報體,就是這一團肉。當然這一團肉,我們過去是非常的愛著,這個時候我們從一種清淨的本性,又回歸到我們這一期的因緣所生法,我們對於這一個色身,應該要以不淨來觀察,來對治我們的愛取煩惱。

我們凡夫愛取的所緣境非常的多,比如說對財富、對眷屬、對這種民生的愛取,但是在所有的所緣境當中,以色身的愛取最為粗重。所以我們從對治煩惱的角度,重者先治,譬如擒賊必先擒王。這對色身的愛取,如果你是對自身的愛取就產生身見;對他身的愛取就產生淫慾心,所以這個地方的過失是非常的重大。

應該怎麼辦呢?在對治愛取,就是觀我們色身是不清淨的,也就是說我們過去的一個觀照力,只是看到色身的表層。就是這一層皮,被這一層美妙的皮所包裝,就產生了顛倒,所以我們應該把我們這一層皮跟肉剝開來,觀察到我們色身的內在相貌,所謂的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物。

所以我們修觀,在《智度論》裡面:它是先觀內相的不淨,把這個皮肉剝開,我們看到了色身當中有種種的膿血屎尿,汗惡涕淚湯膏有三十六種不淨物。換句話說我們從色身的內部,我們看不到一個乾淨的東西,說是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這種不淨物,它也不完全只是待在裡面,它們經常利用身體的九孔,白天晚上流膿流血,流出種種的不淨物,就好像是一個皮革裡面裝著大小便溺,但是這個皮革破了九個洞,經常流出不淨的一樣,這個就是外相不淨,透過這個不淨觀,就能夠息滅我們心中的顛倒,消滅我們對色身的愛著。

佛法在教導我們弟子遠離貪愛,他的意思不是說叫你兩個眼睛閉起來,耳朵都關起來,六根都關起來,不去面對所緣境,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會貪愛,這當中是有它的因緣,這貪愛煩惱會生起有它的因緣,它的因緣就是顛倒,就是你對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所以呢你應該不是逃避,應該面對它,就是說其實你所貪愛的,不是我們想像的是一個乾淨的東西。所以我們經過不淨觀的觀察,了解到過去的思想是錯誤的,我們一次一次的修正過去思想的時候,你的貪愛煩惱也就慢慢的輕薄。

這種貪愛的消滅,是從根本消滅,所以它不會去重新生起;不像一般的外道在調伏貪愛,是用壓抑的,這種都會反彈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從真如本性清淨的心一念不生,開始起念頭,回到現實的果報體:先觀察果報體是不清淨的,這樣產生對果報體的出離,有助於我們遠離業報身,追求清淨法身的一種力量。這是第一個不淨觀,當然這樣的修觀是比較粗糙的。

二、無常無我觀

其次,再觀察第二個無常、無我之智慧。

修習觀者,當觀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得久停,須臾變壞。

前面是對於這個身心世界的一種不淨觀察,這個地方是觀察無常。這個無常簡單的說就是無得久停,須臾變壞。這個無常的觀察,我們在經論上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粗分的無常,一個是細分的無常。

(一)粗分的無常:就是所謂的敗壞無常。我們可以取一期的生命來當做一個所觀境,比如說因緣所生法,簡單的說就是這個五蘊的果報體。這個果報體,比如說你今生是個女人,你有女人的外在身相,有女人內在的思想感受。這個果報體是怎麼回事呢?它是無常敗壞的。

怎麼知道呢?就是你要死掉以後,你來生可能沒有到天上,也沒有到三惡道去,就變成一個男人。你來生的果報體,跟今生完全不一樣,是一個男人的色相,是一個男人的思想,男人的感受。當然你今生有持戒、佈施,有善業,特別的富貴莊嚴;我們也可能會產生放逸,就把這個福報就花光了,在第三世就變成一隻螞蟻了。這個螞蟻又是一個螞蟻的身相,螞蟻卑賤的心思。

所以在這個流轉當中,我們發覺我們每一期的生命都是變化的,我們在每一期生命當中,我們找不到一期生命跟一期生命當中的交集點,這個就是無常。就是你來生的生命跟你今生的生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相貌,這個就是敗壞無常。

(二)當然前面的觀察是很粗糙的,也可以作細分的觀察:就是:剎那剎那的無常。比如說我現在的心情很快樂。當然你講這個快樂的時候,你所形容的那個身心世界,是前一剎那的身心世界;現在的身心世界又變化了。所以我們講過去、現在、未來,其實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每一期的生命都是現在、現在、現在,都是當下、當下、當下,它每一個都在流動。你講現在的時候,你所指的現在是前一剎那的現在。

所以我們剛開始對生命的觀察,第一個無常,從無常當中我們在觀進去,一切心行,念念生命,以是故苦,所以無常就是苦。所以佛法苦的安立,是從無常安立的。因為無常就給我們一種不安全感、不安穩性。所有的快樂都要建立在安穩的體性,就是為什麼我們人、畜生一定要有房子住,就是尋求安穩。

但是不幸的是在整個三界的果報體,它的本質就是不安穩,也就是說你沒辦法去預測你下一剎那會出現什麼事情,你沒辦法預測。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住在一個房子,這個房子雖然暫時打扮的很漂亮,但是這個房子是在地震帶,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大地震,這樣子就是一種非常大的一個隱憂,這個就是苦、就是不安穩性,無常,所以知道這個三界的果報體就是苦。這個地方的苦,包括三惡道,也包括人天的果報,都是苦,因為不安穩性。

但是從苦當中,可以觀察無我:應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在修無我當中,本論是分成過去、現在、未來的果報觀察。

先看過去的果報,我們過去得了很多很多的果報,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現在迴光返照,好像是一場夢。這個夢,法藏大師解釋是無體難追,它沒有自體。你在做夢的時候,好像真的一樣有它的感受作用;但是你醒過來呢,覓之了不可得。這過去如夢,所以它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

應觀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就是在黑暗當中,晚上的黑暗有這種閃電。這個光,法藏大師解釋:剎那無住。剎那剎那生滅,它沒辦法停止。現在,是剎那無住;那未來的果報體呢?

應觀未來所念諸法,猶如於雲,歘(迅速)爾而起。就像這個浮雲,它只是暫時的積聚。這個雲,突然間變成一隻兔子,突然間變成一隻馬,它迅速的變化;我們對來生,根本沒辦法去預測它的一個相貌。所以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沒有一個主宰的我。

就是說前面的真如三昧,它是對真如理的一種無分別住,這個時候我們從無分別當中,生起一個善的分別,修不淨觀、修無常觀,這兩個觀基本上就是修出離心。前面等於是修空正見,這個地方是從空出假來修出離心。

淨界法師《大乘起信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這個為第一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抄寫佛經也是殊勝的修行法門

人世間的一切身、口、意諸般行止,都可以用來作修煉的...

謙虛十要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內心之窗;心有所思,...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

星雲大師《六根互用》

我們必須引導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塵的業惡,來達到...

學佛要實修實證

《大莊嚴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從前有兄弟二人同時出...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們對言語的態度,就是從父母呼、父母命這幾句開始做...

不淫戒的功德與淫慾的過失

《佛說不淫戒經》白話譯文: 何謂不淫戒呢?守持不淫...

胎兒沒成人形之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我們看真實的人乘,開始是五戒。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

吃素念佛能解決什麼問題

當我們說一件事情是好是壞時,總是相對於我們的判斷標...

素食是冷卻地球的最佳選擇

科學界現已形成共識:全球暖化有可能毀滅人類,而人類...

病不見愈,乃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

接下來一段呢是《示重報輕受及如法治喪》,就是開示的...

滅除人我對待

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在打坐時,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

倓虛大師的淨土法緣

倓虛大師原籍河北省寧河縣,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

為破三輪故說淨土

原文: 此經起由,為破三輪故。三種輪者:一為破無常輪...

焦芽敗種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兇惡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

「理悟」是眼目,「事修」則是兩條腿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

怎樣才能讓心變清淨

凡夫的心總是心猿意馬,漂浮不定,好比躁動的猿猴一樣...

用妄想造業 得虛妄果報

但是我們為什麼經常被妄想纏繞,揮之不去呢?就是我們...

【佛教詞典】摩多羅神

又作摩怛羅、摩都羅。為日本延曆寺常行三昧堂之守護神...

【佛教詞典】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為所依而止住或執著。又...

【視頻】雲居暮鼓

雲居暮鼓

【視頻】行善改變命運

行善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