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

淨界法師  2023/06/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

我們一般淨土宗的人,因為平常把佛號念得很多感應,就得少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時的念佛,這叫作離苦得樂的念想。淨土宗很多人的失敗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離苦得樂,你本來就沒有遠大的志向,你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到佛號。

離苦得樂的念想跟臨命終是不同的境界,臨命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問題,臨命終是一種生命的改變。離苦得樂,那你不需要接受教育,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宗大師講到對治瞋心的時候說:你不要生氣啊,他不是有意要傷害你,他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的快樂;因為你侵犯到他的快樂,所以他只好產生反制的作用,他所有的——他講話的態度、他的行為,不是沖著你來,他只是想要離苦得樂;如果你的角度跟他一樣,你也會採取相同的動作。所以我們沒有比別人高明多少。透過離苦得樂,我們產生同理心,化解彼此的對立。所以,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也就是離苦得樂不需要教育,你一出生就會了。

所以淨土宗很多人,在沒有深入研究教理的時候,會說,欸,幹嘛研究教理呢?我把佛號也操作得挺好了!但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子了,因為臨命終的時候要求的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它要求的是一種往生淨土的念想,它標準不一樣。因為你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新的生命即將開始,這個時候哪是離苦得樂的問題呢?

所以諸位!平時的念佛跟臨終的念佛是兩碼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可以平時把佛號念得很好,到臨終的時候卻過不去了。因為「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的心的念想錯誤了!臨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那是一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念想。這種念想,在你日常生活的生命經驗當中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啟示,不可能,你只有接受教育。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人去過淨土。你去過淨土嗎?你沒有。他也沒有去過淨土。你沒有去過淨土,你怎麼產生淨土的念想?你只能打妄想。所以,淨土的念想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謙卑地、恭敬地向佛陀學習,叫作借相修心。我們只能夠借佛經裡面的文字相,然後隨文入觀,透過我們的觀照把文字相轉成我們內心的影像,只有這個方法。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入我們心中的實相般若,只能這樣子。

所以,你一輩子都不學習經典,那你的念頭就是活在離苦得樂的念想,到了生死關你就邁不過去了,就這麼回事。就是你念佛,你只是想要解決痛苦的問題,你不是想解決生命的問題。所以諸位!我們淨土宗的人,當然也不排斥平時的離苦得樂,這點也的確很重要,我們讓生命的障礙少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我們要有一個偉大的志向,解決我們生死輪迴的問題。你今生不解決,你來生還得解決;你來生不解決,你總有一天吃到苦頭,你知道怕的時候你還得解決。而你越晚解決對你越不利,拖得越久你越難解決。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因為到末法時代,障礙只有越來越多。

所以,一個有覺悟的人就是,那今生就拼了,「拚個今生,永作閑漢」!反正這個東西遲早得解決,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把平時的離苦得樂的概念往上提升。

諸位!你要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當你的心態改變的時候,你這一天所念的佛號那就全部改變了,每一句佛號都具足往生的力量。

所以,我們平時的念佛,那是做準備的。做什麼準備呢?就是把心態提升。你臨終的心態,你現在就要提升做準備了。你臨命終遇到境緣的時候,你怎麼樣能夠安住真如,調伏娑婆世界的愛取,然後念想淨土,就在這個地方。你不能等到臨命終再學習,臨命終已經來不及了,臨命終不是學習的時候。臨命終只能夠複習,就是你本身已經懂道理了,經過善知識的開導,把你的功夫給恢復過來。所以我們必須趁身體健康,身心相對穩定的時候,趕快成就一種往生的念想,做好臨終的準備,這個就很重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助念者應有的心態

以信願引發信願 《要解》裡面有一段話:問:西方去此十...

五濁惡世唯有靠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劫濁,劫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一切濁惡之法聚集的一個時...

隋代高僧智者大師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個宗派天...

娑婆世界的安樂夾雜著毒藥

娑婆安樂的果報,在經典上講一個譬喻:譬如美食,夾雜...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

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

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

【推薦】為何平時就要常念佛

自性堅定、清淨,是西方義 自性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

觀壽命無常是成就淨業的根本

有師兄問我:如果總想著未來的死亡,是不是與活在當下...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包裝紙上有佛像該如何處理

問:請問用過的香盒和裝香用的紙袋(上面印有佛、觀音...

居士應如何正確學佛與用功

首先,應聽聞僧寶所說之正法(而不是網絡上論壇、博客...

第一念是哪裡來的?如何讓它不起

問: 當自己遇到人或事兒,剎那間就會一絲貪嗔閃過心頭...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可有時為什麼...

修出離心

佛法是因果法,我們修行能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取決...

出家不生退悔心

我們諸位道友出家,先沒有學習到佛法,還不知道發願,...

聖嚴法師《裝出來的自信靠不住》

有些人看起來很有自信,或是自認為很有自信,但這種人...

其實輪迴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四十八大願——(第14願)聲聞廣多無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

佛法對治八種通病

佛如一個大醫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藥,遍醫一切的病症。...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在五陰當中最粗顯的就是我們的色身。色在佛法當中叫做...

一碗白飯的恩情

曾看過一則感人的故事――數十年前,台北市的舊市區有...

【佛教詞典】晨昏鐘

(雜名)山內晨昏打鐘者,支那之寺規也。敕修清規法器...

【佛教詞典】愛鎖縶

【愛鎖縶】 p1201 瑜伽八十六卷十三頁云:由後有愛、及...

【視頻】道證法師《念佛免難記》

道證法師《念佛免難記》

【視頻】慧律法師《禪的四病》(作、止、任、滅)

慧律法師《禪的四病》(作、止、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