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

淨界法師  2023/06/16  大字體  護眼色

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

我們一般淨土宗的人,因為平常把佛號念得很多感應,就得少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時的念佛,這叫作離苦得樂的念想。淨土宗很多人的失敗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離苦得樂,你本來就沒有遠大的志向,你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到佛號。

離苦得樂的念想跟臨命終是不同的境界,臨命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問題,臨命終是一種生命的改變。離苦得樂,那你不需要接受教育,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宗大師講到對治瞋心的時候說:你不要生氣啊,他不是有意要傷害你,他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的快樂;因為你侵犯到他的快樂,所以他只好產生反制的作用,他所有的——他講話的態度、他的行為,不是沖著你來,他只是想要離苦得樂;如果你的角度跟他一樣,你也會採取相同的動作。所以我們沒有比別人高明多少。透過離苦得樂,我們產生同理心,化解彼此的對立。所以,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也就是離苦得樂不需要教育,你一出生就會了。

所以淨土宗很多人,在沒有深入研究教理的時候,會說,欸,幹嘛研究教理呢?我把佛號也操作得挺好了!但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子了,因為臨命終的時候要求的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它要求的是一種往生淨土的念想,它標準不一樣。因為你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新的生命即將開始,這個時候哪是離苦得樂的問題呢?

所以諸位!平時的念佛跟臨終的念佛是兩碼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可以平時把佛號念得很好,到臨終的時候卻過不去了。因為「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的心的念想錯誤了!臨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那是一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念想。這種念想,在你日常生活的生命經驗當中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啟示,不可能,你只有接受教育。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人去過淨土。你去過淨土嗎?你沒有。他也沒有去過淨土。你沒有去過淨土,你怎麼產生淨土的念想?你只能打妄想。所以,淨土的念想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謙卑地、恭敬地向佛陀學習,叫作借相修心。我們只能夠借佛經裡面的文字相,然後隨文入觀,透過我們的觀照把文字相轉成我們內心的影像,只有這個方法。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入我們心中的實相般若,只能這樣子。

所以,你一輩子都不學習經典,那你的念頭就是活在離苦得樂的念想,到了生死關你就邁不過去了,就這麼回事。就是你念佛,你只是想要解決痛苦的問題,你不是想解決生命的問題。所以諸位!我們淨土宗的人,當然也不排斥平時的離苦得樂,這點也的確很重要,我們讓生命的障礙少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我們要有一個偉大的志向,解決我們生死輪迴的問題。你今生不解決,你來生還得解決;你來生不解決,你總有一天吃到苦頭,你知道怕的時候你還得解決。而你越晚解決對你越不利,拖得越久你越難解決。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因為到末法時代,障礙只有越來越多。

所以,一個有覺悟的人就是,那今生就拼了,「拚個今生,永作閑漢」!反正這個東西遲早得解決,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把平時的離苦得樂的概念往上提升。

諸位!你要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當你的心態改變的時候,你這一天所念的佛號那就全部改變了,每一句佛號都具足往生的力量。

所以,我們平時的念佛,那是做準備的。做什麼準備呢?就是把心態提升。你臨終的心態,你現在就要提升做準備了。你臨命終遇到境緣的時候,你怎麼樣能夠安住真如,調伏娑婆世界的愛取,然後念想淨土,就在這個地方。你不能等到臨命終再學習,臨命終已經來不及了,臨命終不是學習的時候。臨命終只能夠複習,就是你本身已經懂道理了,經過善知識的開導,把你的功夫給恢復過來。所以我們必須趁身體健康,身心相對穩定的時候,趕快成就一種往生的念想,做好臨終的準備,這個就很重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

德森法師往生記

德森。自號苦惱比丘,江西興國縣人。年幼時讀儒家的書...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就有三種不退

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是不退...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問: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濟群法師答: 《六祖壇經...

星雲大師《淨修法門》

我們中國歷史上,甚至世界的歷史上,人類經常有很多大...

大安法師:一念淨心即得往生,那還要念佛嗎

問: 有人說:《無量壽經》談一念淨心即得往生,所以...

念佛人不可求來世人天福報

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處處指點,苦口婆心,慈悲之極,...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讓反思成為成功的加速器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不是所...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

在娑婆打滾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難

有了信心以後要發願,淨土的願是二個:第一個厭離娑婆...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淨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勢力

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

阿彌陀佛是在自心之內,還是在自心之外

問: 《阿彌陀經》有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一、智慧有沒有增長、煩惱有沒有減少? 果然有進步,...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

臨終之日千萬不要做的事情

送終是大事,一切眾生都迷惑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薩就...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觀自在是我們因中修行的一個方法。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名...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

有六種情況,必須把這個罪懺掉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

修正自己的習氣,不再被業所轉

眾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習氣,隨著自己的習性去造業,那...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緣為的什麼?因為佛是覺的,人是迷的。人既...

佛經中有些與世間常識相違,該如何斷疑生信

問: 弟子讀《長阿含經》前三分皆歡喜生信,嘆未曾有...

【佛教詞典】重擔

(術語)眾生以煩惱為重擔,菩薩以眾生為重擔。無量壽...

【佛教詞典】三世不相待

(雜語)謂三世之法,新新生滅,更不相待也。維摩經弟...

【視頻】《印光大師說佛教圓滿的慈善》有聲書

《印光大師說佛教圓滿的慈善》有聲書

【視頻】慧律法師《事事無礙法界》

慧律法師《事事無礙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