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大安法師  2013/05/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歲時主張禪淨雙修,為一吼堂主人。隨著他道業的增進,弘法的深廣,他逐步領會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等祖師的思想,對淨土法門有了更深的認識,於是他大力弘揚淨土法門,由禪淨雙修轉變為側重淨土。六十三歲時,他在圓明講堂開講《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這是蕅益大師非常重要的一部淨土宗著述。

一位法師能夠講《彌陀要解》,他一定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得到蕅益大師的加持,對淨土的事理、性相奧藏也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圓瑛大師在講《彌陀要解》的過程當中,也從「一吼堂」主人變成了「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他親自寫了一個對聯來勉勵自己——「求福求慧求生淨土,念佛念法念侶僧伽。」這是他對自己的自勉,實際上也是以身作則,為我們廣大四眾弟子作示範。

在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我們只有走「念佛求生淨土」這條道路才能出離生死苦海。當我們看到圓瑛大師從「一吼堂」主人變成了「三求堂」主人的時候,我們也都由衷地讚歎:圓瑛大師真是福德、智慧非常深厚,對眾生的利益也非常巨大。

求福、求慧、求生淨土,這三個主題實際上揭示了我們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我們知道菩薩六度的前五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是修福的重大科目,精進是通修福修慧的,而第六度般若是談智慧問題。修福最後要導歸產生智慧。有智慧,才能使五度修的福轉化為一種無為的功德,解脫的資糧,往生淨土的資糧。

所以福德和智慧如車的兩個輪子,鳥之雙翼,缺一不可,要相輔相成,把福慧導歸淨土。這就在通途教法和淨土特別法門之間打通了一個通道。這樣,我們就知道在這個時代修行從哪裡下手,怎麼規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最後我們的歸宿在什麼地方。所以末法眾生應以「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作為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放下心中千斤重擔

居士們的心都是負擔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淨業行人要常感悟生命無常的真相

淨業行人常常觀照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對於淨業成...

念佛為何也易招魔事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一門,全仗著自己的力量,所以常...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推薦】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離開現前一念心性,沒有一法是真實的

真正的修行,其實修行,實際上講,修,就是要把我們的...

【推薦】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淨土法門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無常不貸人。 花正開時逢驟雨,索...

可否理解極樂只是一個化城,並未真正到家

問: 《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

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面前。佛陀問他:...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經》上卷中,載有一則和黑王因母親生病而受...

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快還是念咒快

問: 在修行上降伏無明妄想,是念佛來的快,還是念咒...

欲往生極樂所應修習的三種福業

為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亦為了確保在往生時,不發生...

何等偈能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偈,在佛經...

選擇益友的重要

有一次,許偉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途中經過一間賣...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聖嚴法師遺言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

如何調伏對三界的愛取

佛法的修學啊,當我們開始從教理的學習而生起一種智慧...

向外攀緣,人生無解

這個思惟死歿無常,它所對治的是對今生生命的五欲的愛...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問: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這個觀點是否是由佛陀親口說...

【佛教詞典】六蔽

蔽是覆蔽之義,能覆蔽靜心者,有六種,名為六蔽。   ...

【佛教詞典】識緣名色

【識緣名色】 p1435 瑜伽九卷十三頁云:又五色根、若根...

【視頻】南無觀音菩薩(敬善媛)

南無觀音菩薩(敬善媛)

【視頻】大安法師《勸人積陰德文》

大安法師《勸人積陰德文》